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2022-07-15

第一篇: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华东师范大学历年真题

自2002年开始大综合考试

2002年

一、名词解释(30)

1、创造社

2、爱美剧

3、新月派

4、自己的园地

5、二月

6、张恨水

7、新感觉派

8、刘西渭

9、原野

10、王度庐

二、简述题(20)

1、简述萧红小说的艺术特色。

2、简述艾青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历史地位。

三、论述题(1.2任选,3必做,50)

1、谈谈鲁迅对中国现代散文(含杂文)创作的独特贡献。

2、综述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创作。

3、写出一位你推崇的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历程及其代表作和主要艺术风格,并论述你推崇的理由。 2003年

一、名词解释

1,比兴 2,桐城派 3,新写实小说 4,川端康成 5,荷马史诗

二、简答(50分,第

一、二题每题15分,第

三、四题每题10分) 1,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是什么?

2,试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说明“黑色幽默”的特点。 3,简述新青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历史作用。 4,象征型文学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三、论述(70分,第一题30分,必做;第

二、

三、四题选做二题,每题20分) 1,什么是期待视野?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哪些层次?请运用期待视野的相关理论解释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某种具体现象。

2,试述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内容与发展过程。 3,试论京派作家的小说创作成就。

4,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在英国、法国分别有哪些具体表现?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1,永明体 2,公安派 3,现代评论派 4,“革命样板戏” 5,后期象征主义 6,《源氏物语》

二、简答

1,谈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看法。 2,谈谈古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3,简述文学概念三义。

4,简析二十世纪

七、八十年代的“朦胧诗”

三、论述

1,什么是文学消费及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文学消费的理论视角对理解当下的文学现象具有怎样的启迪意义?

2,试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左翼小说。

3,举例阐述自然主义文学特点及其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4,试论《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2005年

一、名词解释 1,《新青年》 2,私人化写作 3,建安风骨 4,桐城派 5,阿普列尤斯 6,《我是猫》

二、简答

1,柳宗元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2,简要评述莎士比亚的历史剧。

3,如何理解左翼文学的发生与流变?

4,什么是“本文”?文学作品的本文分哪些层面?

三、论述

1,什么是文学风格?请联系具体的作家、作品,论述文学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

2,在下列五部作品中,请选择一部评论之。

《废都》 《长恨歌》(长篇小说) 《文化苦旅》 《暗示》 《上海宝贝》 3,试论楚辞的艺术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举例说明十八世纪法国哲理小说的特点及其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 2006年

一、名词解释

1,传奇 2,拟话本 3,九叶诗派 4,寻根文学 5,《一千零一夜》 6,狂飙突进运动

二、简答

1,试比较高适与岑参边塞诗表现风格的异同。 2,以《喧哗与骚动》为例说明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3,简述“林译小说”的文学影响。 4,简述构成文学活动的四个环节。

三、论述

1,什么是象征型文学?请用具体文学作品的例子来阐释其基本特征。 2,试论汉代辞赋的表现特点及发展状况。

3,结合作品论述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作品文学特征及其对欧洲文学的影响。 4,试论市场经济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2007年

一、名词解释

1,诗六义 2,三言二拍 3,左联 4,伤痕文学 5,《吉尔迦美什》 6,巴洛克文学

二、简答

1,简述南北朝诗歌创作大势。

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欧洲启蒙文学的特点。 3,简述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及主要风格。

4,什么是陌生化?陌生化对于文学创造或文学话语有何意义?

三、论述

1,谈谈你对“文学是现实世界的再现”这一命题的理解和评论。 2,谈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看法。 3,试论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4,试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2008年

一、名词解释

1,楚辞 2,临川四梦 3,新月派 4,新写实小说 5,俳句 6,七星诗社

二、简答

1,结合具体作品简要论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2,艾略特的《荒原》在艺术形式上体现了哪些象征主义特征? 3,简述创造社的文学主张、主要作品及其风格。 4,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三、论述

1,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相比较,艺术真实具有哪些基本特征?请联系文学创造实例从理论上阐释之。

2,谈谈你对李清照“别是一家”词学观的看法。

3,试论陀斯妥耶夫斯基对俄国文学传统的继承和突破。 4,试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主要特征。 2009年

一、名词解释

乐府 燕乐 创造社 意识流小说 存在主义文学 十二月党人

二、简答

1、试举一个明代的诗歌流派并做简单评析

2、分析〈雪国〉中驹子的形象

3、简单论述“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主要作品以及风格

4、意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三、论述

1、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举例具体文学作品,说明文学的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内在关系。

2、有学者认为建安时期是“文的自觉”时代,谈谈你的理解。

3、论述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理论”以及作家对这种理论的态度。

4、试论“人的文学”提出的文化语境 2010年

一、名词解释

1、枚马

2、玉台新咏

3、革命历史小说

3、《战国策》派

4、古希腊悲剧 5《吉檀迦利》

二、简答

1、介绍两个清代诗歌流派,并作简单评析

2、《喧哗与骚动》中的昆丁形象分析

3、茅盾的小说成就

4、作为文学体裁的诗有什么特点

三、分析

1、请结合具体作者、作品,分析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2、请说说你对李清照“别是一家”词论的看法

3、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戏剧性分析

4、请结合你所熟悉的作家、作品,谈谈你对“寻根”文学的看法 2011年

一、名词解释 昭明文选 常州词派 新月诗派 九叶诗人 “大学才子派” 徘句

二、简答

1. 简要分析《左传》的文学性。

2.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皮埃尔·别祖霍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 简述曹禺《雷雨》的主题。 4. 什么是文学批评?

三、论述

1. 结合文学作品的具体实例,阐释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2.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评周邦彦“前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请谈谈你的看法。

3. 结合具体作品阐述欧美表现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 4. 请联系鲁迅、沈从文的小说创作,论述赵树理1940年代的小说创作的特色和意义。 2012年

一、名词解释

江湖诗派 竟陵派 人的文学 鸳鸯蝴蝶派 枕草子 百科全书派

二、简答

1、简述先秦政论散文的发展状况。

2、简述沈从文的文学观。

3、谈谈你对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百年”和“孤独”的理解。

4、什么是文学的惯例?惯例的文学观念有什么意义?

三、论述

1、什么是文学共鸣?就文学接受主体而言,产生文学共鸣的原因有哪些?

2、胡适将唐宋词分文歌者的词、诗人的词、词匠的词三个时期,谈谈你的看法。

3、结合你熟悉的作家作品,谈谈你对都市文学的认识。

4、分析波德莱尔的诗歌

《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

大街在我的周围震耳欲聋地喧嚷。 走过一位穿重孝、显出严峻的哀愁、 瘦长苗条的妇女,用一只美丽的手 摇摇地撩起她那饰着花边的裙裳; 轻捷而高贵,露出宛如雕像的小腿。 从她那像孕育着风暴的铅色天空

一样的眼中,我像狂妄者浑身颤动, 畅饮销魂的欢乐和那迷人的优美。

电光一闪„„随后是黑夜!——用你的一瞥 突然使我如获重生的、消逝的丽人, 难道除了在来世,就不能再见到你? 去了!远了!太迟了!也许永远不可能! 因为,今后的我们,彼此都行踪不明, 尽管你已经知道我曾经对你钟情!

第二篇:【专业课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05—2010年教学设计真题

200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名称:教学设计A

一、辨析题(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30分):

1、行为主义理论学派主张用客观的方法研究客观的行为,学习的本质是行为的变化,即学习活动发生后,学习者要有可观察、可测量的外在变化。

2、具有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一般会主动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倾向于以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因此他们的知觉易受错综复杂的背景影响。

3、根据奥苏伯尔的同化论,学习者在学习一段语言或文字符号的材料后,在他的头脑中留下的是这段材料表达的意义,而不是语言或文字符号本身。

4、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由于经常使用碗来盛饭菜,逐渐出现了碗是一种有特定形状和功能的器皿,从而正确分辨出碗,这表明儿童形成了关于碗的定义概念。

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既是自己为自己所认可。

二、比较题(比较下述概念的异同,每题8分,共40分):

1、态度与品德

2、传递-接受程序与引导发现程序

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4、偶然学习与有意学习

5、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三、综合应用题(第1题10分,第

2、3题各20分,第4题30分,共80分)

1、什么是知觉学习?试列举四中促进知觉学习的技术,并举例说明。

2、分析布鲁姆和加涅的认知学习系统分类的异同?并举例说明它们对编写学习目标的知道作用?

3、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考虑煤体的使用,如果要求你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你会选择使用哪些煤体?陈述你的选择理由。

4、目前,在小学、初中与高中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中,都有“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这一内容,如果要求你为三个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你将如何考虑?请写出你的设计简案。

1 200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423 科目名称:教学设计或数据结构

一、辨析题(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30分):

1、认知主义理论学派认为,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但这种变化要能保持一定时期,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学习的实质是内在能力或倾向的变化。

2、按照皮亚杰的有关理论,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已经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逻辑推理能力,如能够解决大量的代数问题等。

3、在进行教学媒体选择的过程中,有时会列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媒体选择者来回答,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从而发现适用于特定的教学情景的媒体,这种媒体选择模型一般称为比较法。

4、知觉具有组织性、整体性与恒常性等特征,所谓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脑能够将输入的刺激组成有意义的整体。

5、在肯普提出的椭圆结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中,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过程,评价和修改作为一个不断进行的活动与所有其他要素相联系,且贯穿教学设计过程的始终。

二、比较题(比较下述概念的异同,每题8分,共40分):

1、(动作技能学习中的)整体练习与局部练习

2、具体概念与定义概念

3、辐合型与发散型

4、信源与信宿

5、精加工策略与组织策略

三、简答题(第1题10分,第

2、3题各20分,共50分):

1、什么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对学生成长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信息加工分析法?它主要适用于何种学习内容的分析?请结合信息技术内容举例分析它的应用。

3、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大领域,每一个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试分析这三大领域学习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让你向高中学生教授“如何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你会如何处理这些关系?

四、综合应用题(30分):

我国目前在小学、初中与高中阶段都在开始《信息技术》课程,如果要求以“图像信息加工”这一教学主题为例,为三个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设计,你将如何考虑?请写出你的设计简案。

2 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421

科目名称:教学设计(A)

一、辨析题(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30分):

1、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派都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出现的某种变化,且这种变化应当能够保持一定的时期。

2、这是王老师和小男孩小明的对话。王:“你有妹妹吗?”小明:“有。”王:“你妹妹叫什么?”小明:“花花。”王:“花花有哥哥吗?”小明:“没有。”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明处于感知运算阶段,且他的思维体现了单维的特征。

3、在确定运用何种教学媒体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会从媒体的种类与功能两个维度进行比较,并通过某种评价尺度来反映其间的关系,从而发现适用于特定的教学情景的媒体,这种媒体选择模型一般称为评价法。

4、演奏中,每种音调有一定主观的音高和响度,在旋律背景中,音调的主观音高或响度取决于它临近音调的关系,用两种不同的旋律演奏时,同样的音调感觉会完全不同,这反映了知觉的整体性特征。

5、在肯普提出的椭圆结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中,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灵活的过程,个要素呈现游离状态,表明了教学设计可以从任何一个要素开始,并且可按任何顺序进行。

二、比较题(比较下述概念的异同,每题8分,共40分):

1、(动作技能学习中的)集中练习与分配练习

2、言语信息与智力技能

3、沉思型与冲动型

4、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5、发现教学法与讲解式教学法

三、简答题(第1题10分,第

2、3题各20分,共50分):

1、什么是最近发展区,研究最近发展区有何意义?

2、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常常要考虑学生该学习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如果让你向高中学生教授“如何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你计划让他们学习什么和怎么学习?陈述你的基本做法。

3、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的程序包括传递—接受程序、引导—发现程序、示范—模仿程序和情境—陶冶程序等。简述这四种教学程序的基本过程,并结合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说分析它们分别适用于实现哪种领域的教学目标。

四、综合应用题(30):

我国目前在小学、初中与高中阶段都在开始《信息技术》课程,如果要求以“表格信息加工”这一教学主题为例,为三个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设计,你将如何考虑?请写出你的设计简案。

3 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21 科目名称:教学设计

一、辨析题(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30分):

1、假如让几组同龄儿童两两面对面正对着坐在一个立方体的两侧,在立方体相对的两面具有不同的图案,并要求他们分别描述对方看到的图案。他们当中有点人会认为对方看到的图案与自己的一样,也有的认为不知道对方看到的是什么图案。按照皮亚杰的理论,这时候这时候儿童可能正处于从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的过渡阶段。

2、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派在学习观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相同点在于他们都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出现的某种变化,且这种变化应当能够保持一定的时期。

3、在绘画中,每种色彩有一定主观的饱和度和明度,有时候,同样的色彩在不同的绘画作品中会给人以不同的饱和度或明度效果,这反映了知觉的整体性特征。

4、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把广义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比较适合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5、学生能够通过说出代表性植物的根、茎、叶来识别它们,按照加涅的智慧技能的分类,它属于具体概念类型的学习结果。

二、比较题(比较下述概念的异同,每题8分,共40分):

1、同化与顺应

2、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3、正强化与负强化

4、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

5、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

三、简答题(第1题10分,第

2、3题各20分,共50分):

1、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含义。

2、什么是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试举例描述。

3、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表现出学习困难,如果让你为高中学习设计关于“网络中信息检索”主题的教学,你会如何处理?

四、综合应用题(30):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有多种策略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请你选择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主题,并结合讲解式教学的特点,设计一则教学简案的片段,以体现如何在讲解式教学中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4 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25

科目名称:教学设计(B)

一、辨析题(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30分):

1、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事实、定义、程序以及规则是什么的知识,其表征形式有命题、表象、线性程序和图式。程序性知识是知道如何行动的知识,其在头脑中的表征是通过产生式来完成。

2、教师的言语性行为包括师生间的距离、接触、教师的手势语、语音变化等活动,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积极从事学习活动。

3、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是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教学媒体的种类会影响教学信息的传递。

4、教师运用掌握学习时,需要先将课程分解为小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需要掌握的具体目标,教师事先告知学生目标和标准,在学生达到最高掌握水平后,才可以学习下一单元内容,并依次进行学习。

5、皮亚杰认为,智慧或思维的本质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特殊表现,适应由同化和顺应两种过程构成。学生根据自己的图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整合,使之符合自己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称之为同化。

二、比较题(比较下述概念的异同,每题8分,共40分):

1、先行组织者与组织策略

2、教学支架与支架式教学

3、平衡化与守恒

4、具体概念与定义概念

5、自我认知与自我意识

三、简答题(第1题10分,第

2、3题各20分,共50分):

1、简述认知策略的基本含义。

2、什么是行为目标?试举例描述如何描述行为目标。

3、什么是任务分析?列举三种以上任务分析技术,并举例说明。

四、综合应用题(30):

在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基于问题的学习”已经成为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选择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主题,并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设计一则教学简案,并说明你是如何体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促进的。

5 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25

科目名称:教学设计(B)

一、辨析题(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30分):

1、知识常常是相互分离与独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将分散的、独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试图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学习,这种方法一般称为先行组织者。

2、美国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对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估,它与学习的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个人的努力程度,并导致成绩的好坏,而学习成绩的好坏又会反过来影响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3、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其智力通常低于正常水平,因而学习效果一般比较低下,达不到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

4、加拿大心理学家戴斯等人将智力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概括为PASS智力模型,即“计划—注意—同时性—继时性加工”,对于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可以看作是编码加工系统的两种不同类型,负责对外界刺激信息的接受、解释、转换、再编码和存储。

5、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当中,存在着大量的概念,借助于这些概念,我们可以将大量的信息组织成某一易处理的集合。

二、比较题(比较下述概念的异同,每题8分,共40分):

1、负强化与惩罚

2、元认知调节与元认知体验

3、(动作技能中的)内反馈与外反馈

4、发展先于教学和教学先于发展

5、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

三、简答题(第1题10分,第

2、3题各20分,共50分):

1、简述教学事件的基本含义?

2、什么是陈述性知识?简述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并举例说明。

3、什么是认知策略?试分析影响认知策略发生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四、综合应用题(30):

在现代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实践工作者的重视。试分析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并选择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主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设计一则教学简案,说明你是如何体现研究性学习过程的。

第三篇:华东师范大学1999-2006教育学真题

1999年教育学试卷

一、 名词解释(每题4分)

1、全民教育

2、《民本主义教育》

3、教育民主化

4、学习策略

5、核心课程

6、道德认识

7、价值澄清法

8、陶冶

二、判断分析题(先判断正误,再作必要的分析。每题8分)

1、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2、德育与政治教育是一回事

3、课程与教科书不是一回事

4、考试就是评价

二、论述题(每题12分)

1、谈谈你对规范教育学建立的理解

2、科学技术的不断革命将对教育产生哪些挑战?

3、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主要有哪些?

2000年教育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学制

3、教学策略

4、道德两难问题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全民教育”的发生和发展

2、《学会生存》的主要内容

三、问答题(每题30分)

1、集体教育与发展个性的关系

2、你怎样理解“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时素质教育的重点”

2001年教育学试卷

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

1、教学

2、智育

3、终身教育

4、继续教育

5、义务教育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每题5分)

1、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达到了科学化水平。

2、班级上课制是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唯一有效的组织形式。

3、德育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

4、课程与教学是同一回事情。

三、简答题(每题5分)

1、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何区别?

2、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征有哪些?

3、我国当今颁布实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4、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题20分)

1、从教育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出发,主析教育产业化的观点。

2、试评论“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

2002年教育学试卷

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选做5题)

1、教育主体

2、教育资源

3、德育的发展原则

4、体谅模式

5、泰勒原理

6、教学机智

二、 简答题(每题10分,选做4题)

1、解读教育目的的主要维度有哪些?

2、班主任工作或教学工作中基本的理解步骤是什么?

3、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关系。

4、规范用语和评价性用语在德育中的用法。

5、怎样理解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6、怎样理解学校本位课程开发的内涵?

三、论述题(每题20分,选做2题)

1、论教育激励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2、试论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3、联系实际论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之关系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2003年教育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8×6=48)

1、学制

2、学习风格

3、范例教学

4、教学策略

5、教育体制

6、《普通教育学》

7、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

8、学科中心课程论

二、判断分析题(任选4题,4×12=48)

1、教育民主化就是教育机会均等

2、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3、不能把学生主体性等同于儿童中心论

4、德育管理就是政治教育

5、班级管理就是教学管理

三、论述题(任选3题,3×18=54)

1、论述学校教育的个体个性化与社会化功能?

2、新科技革命对教育的挑战主要有哪些?

3、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如何通过运用合适的评价方式,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2004年教育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答: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一般有两个部分组成:

① 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诸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

② 就教育多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对于明确教育方向、建立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组织教育活动、进行教育管理、评估教育质量等,教育目的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教育目的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设施的制约。教育目的本身体现着人的一种价值追求,即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2、全民教育

答:

全民教育指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教育。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之中。

① 1990年在泰国宗滴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启动了“世界全民教育十年”,在《世界全民教育宣言》中提出:满足每个人(无论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是全民教育的最终目标。

基本学习需要包括:人们为生存下去,为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为享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为充分参与发展,为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为作出有见识的决策,为实现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基本学习手段和基本学习内容。

② 2000年在达喀尔召开的“世界教育论坛”,标志着“未来世界全民教育十五年”的开始。

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成为当代主要的两大教育思想思潮。

3、程序教学法

答:

程序教学指斯金纳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他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行为可以运用逐步强化的方法,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他把这种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引入人的学习行为,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认为学习过程是作用于学习者的刺激和学习者对它作出的反应之间的联结的形成过程。

其基本图式是:刺激──反应──强化。一种复杂的行为,可用逐步接近、积累的办法,用简单的行为联结而成。

程序教学把学习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问题,系统排列起来,通过编好程序的教材或特制的教学机器,逐步地提出问题(刺激),学生选择答案,回答问题(反应),回答问题后立即就知道学习结果,确认自己回答的正确或错误。如果解答正确,得到鼓舞(强化)就进入下一程序学习。如果不正确,就采取补充程序,再学习同一内容,直到掌握为止。

4、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

个体内差异评价指学业评价的一种类型。按照评价的标准来划分,可以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这是依据个人的标准来评价的。

它是指对学生个体的同一学科内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学科的成绩和能力差异进行的横向比较和评价,以及对个体两个或多个时刻内的成就表现进行的前后纵向评价。

① 横向比较可以了解一个学生各科学业成就、学习潜能、学习兴趣、态度或有关的性格特征等方面的总体水平和发展平衡情况,以及表现较为突出的方面和比较薄弱的、需要加强学习和改善的方面。 ② 通过纵向比较,可以评价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学习是进步还是退步,进步或退步的程度如何。这种评价可以给学校和教师的个别指导提供参考。

5、价值澄清法

答:

价值澄清法指瑞斯(L. E. Raths)于1957年在美国纽约大学任教时所创导的一种教育观教育法。其主要目的是在协助儿童察觉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并由此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瑞斯(1978)认为价值澄清法具下列四项重要的元素:以生活为焦点;接纳事实与既存的意见与立场;促使个人进一步的反省;滋润个人内在的力量。价值澄清法主要的特征是:以学习者为本位的教学方法;教学者是一个催化者;教学的内容重视情意及践行的层面;教学目的在使学习者变成一个自我实现者;具有个别性与主观性;强调价值形成的过程,这是它的核心。

6、《民本主义与教育》 答:

《民本主义与教育》指杜威的代表作,代表了他的教育思想。他试图把“民主”和“科学试验”、“进化论”、“工业的改组”等因素联系起来,探讨他们在教育上的意义。书中批判性地谈论了西方以前的教育思想,同时吸取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生物学、心理学上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全书共分26章,前7章首先讨论了教育与生活的社会机能,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学校教育的弊病,提出了他的一个重要观念:“教育即生活”。

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教育为民主社会创造条件的思想。关于教育上的民主,杜威认为,“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是“个人各种能力的自由发展”。应发展个人的首创精神和适应能力,必须把生长作为一切成员的理想标准。

第8~23章根据上述观点,对教育的目的、兴趣与训练、经验与思维、教学法与教材和课程、教育的价值、教育与职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强调教育目的(结果)与过程的一致性,认为教育的目的在过程之中,而不是在过程之外。活动的自身便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这样的活动才是真实的、生动的、变幻无穷的、有意义的。反之是盲目的、机械的、有害的。

最后三章是将其论述归结到实用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根据认识和有目的地改造环境的活动之间的连续性的观点,他认为教育应使学生中知识的获得和在共同的生活的环境所进行的活动和作业联系起来,这构成了实用主义理论和方法论的核心。

二、判断分析题

1、教育目的的实质表现是教育功能

答: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1)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份组成

① 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诸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

② 就教育者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

(2)教育目的可以分为社会的教育目的和个人的教育目的两类:

社会的教育目的主要反映社会对于教育系统的总要求,要求教育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及其发展服务。 个人的教育目的则要考虑教育对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要求教育为个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以及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服务。教育的社会目的与个人目的应当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组成完整的教育目的整体。

有效的社会教育目的必须通过个人教育目的的实现而实现。反之,有效的个人教育目的也必须考虑到社会教育目的,以社会教育目的为设定和实现的前提。孤立或割裂两者的关系,就会形成片面的教育目的,乃至导致整个教育观念上的社会本位或个人本位。

所以,在教育目的的设定过程之中,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的统一;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则应在鼓励教育对象具有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引导这种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

(3)教育目的对于教育活动意义重大,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表现为以下三点:

① 导向功能: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

② 调控功能:从宏观上说,教育目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规划以及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等都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从微观上说,教育目的对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活动的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等都有支配、协调和控制、调节的作用。

③ 评价功能: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也应是教育目的。

2、教学管理的核心是班级管理。 答:

(1)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部分,教学质量管理又是教学管理的核心。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教学管理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管理是指在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指导下,以提高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作为目标而实施的管理互动。教学质量管理实质上是通过抓质量,对教学实施管理。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向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的有机统一。衡量教学的质量,不能割断两者的联系。教学质量管理包括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全员教学管理三个部分。而教学质量管理有两个主要环节,一是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二是加强教学质量控制。

教学质量管理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因此与班级管理也有密切的联系。但班级管理不是教学管理的核心。

(2)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加强班级管理,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功能,对于实现学校管理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学校班级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是由班级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① 班级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各种班级组织是由学生组成的正式组织,它是学校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加以组合和编排,班级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分工等等。

② 班级组织是学生交往的基本场所,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在学校组织中,班级是学生共同生活的基层组织,在共同的学习和活动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通过人际交往、思想沟通,彼此影响。不仅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③ 班级管理的效能与效益是实现学校整体管理整体效益的基础。学校管理的效益由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部分组成。其中教育效益是学校管理最基本的效益。因此,学校管理中必须重视班级管理。

3、心理内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答:

(1)杜尔克海姆首创的心理内化论

它的涵义是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即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客体的因素转化为主体的因素,实际操作转化为智力操作,都叫做心理内化。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内化,才能使外部的种种条件、因素和要求等转化为学生的主体素质。无论是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还是社会素质,几乎都是由外部的客体的因素转化而来,只是其程度不同而异。

(2)从道德范畴上讲,社会道德内化过程是在教育影响下由主体的社会道德认知系统、道德需要动力系统和自我意识抉择系统建构的道德内化心理结构实现的。

促进道德内化,要遵循在道德活动与交往中对学生知、情、意、行同时施加影响,引导学生思想斗争和升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等规律。内化主要决定于主体道德内化心理结构和内部道德环境及其能动作用的发挥。

(3)课程改革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它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综观中外的教育改革,无不都从课程改革入手,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的位置,把课程作为提高人材培养质量的关键来加以改革和建设。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改变从教师到学生,从单一的教学活动到整个教育体制各个环节,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德育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答:

(1)德育过程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

德育过程与品德发展过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收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2)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道德活动,培养他们的知、情、意、行和促进他们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都有赖于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能力。

(3)德育的社会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德育的个体功能则是指德育对受教育者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德育的个体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界。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两个问题: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必须充分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否则就会阻碍这一功能的正常发挥;品德发展实质上是人的文明化或社会化。因此,通过必要的规范学习与价值学习,以形成一定的品德,乃是发挥个体发展功能的重要内容。

因此,德育与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是协调统一的过程。

5、课程论解决的主要是怎样编教材的问题。 答:

(1)关于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问题,多年来有一个争议:是教学论包括课程论,还是教学论要从属于课程论?王策三认为,两种主张都有根据。“课程和学制相类似并联系密切,是受更高一级的规律如社会经济、政治、教育制度和一般科学文化发展水平所制约的,主要不取决于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和原则,教学论是为实现课程服务的。”王策三主张采取前一种观点,把课程看作教学内容的安排,因为没有教学内容的教学论是空洞的,课程事实上接受着、也应该接受教学过程规律的支配。在教学论中阐述课程论,并不妨碍揭示它和高一级规律的联系。

(2)经过长期的讨论和争议,目前课程论和教学论的研究者对课程论的学科地位的态度已趣于明确,即课程论是与教学论并列的教育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实际上,承认教学论和课程论各有不同分研究对象和任务,并不是否定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课程论和教学论在研究领域上有一定的交叉是正常的,课程论和教学论任何一个学科在研究上的突破,往往影响和带动另一学科的研究和发展,这是教育学研究内部良性互动的表现。

(3)课程论(Curriculum Theory),重点研究学习方案的设计、编制、管理、评价等问题(即课程设计、课程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问题),课程探究的范式,以及课程哲学、课程心理学、课程社会学等方面的问题。而教学论(Instruction Theory)则重点研究教授方案的设计, 包括任务分析与学生分析、对教师教授行为的设计和教学管理的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因素分析与学业辅导(教学分析与指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方法(如研究范式、模式,课堂观察技术等),以及教学哲学、教学心理学、教学社会学方面的问题。

三、论述题

1、怎样促进教育投资的合理有效利用? 答:

(1)在我国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教育投资已经形成从单一的政府投资转向多元化投资的局面。但是,从目前整个社会的教育投资现状来看,教育投资的主要部分仍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

教育财政拨款指的是各级政府对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拨款,以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所辖各类学校的拨款。尽管我国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的总量呈逐年上升之态势,但是对整体需求而言,拨款量仍显不足,教育投资短缺,加上我国教育投资效率历来较低,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改革教育财政拨款体制,在保证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投资效率,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当前我国教育经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和改进经费管理方面,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在某些方面还实现了重大突破。但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教育投资方面仍存在不少严重的困难和矛盾,其中有的还相当严峻和急迫,尤其是教育投资的效率一直以来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

① 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与实际教育经费投入短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对教育投资的需求同经费实际供应的差距依然十分突出。

② 已出台的筹措教育经费的法规和政策措施难以得到全面落实。 ③ 教育经费的管理体制问题,造成教育投资效率低下。 (3)实行教育经费预算单列提高教育投资效率

教育经费一直以来主要由财政和计划部门负责分配,教育管理部门支配权限有限。这种事权与财权不统一的现象,使教育管理部门难以对有限的经费做出科学的统筹和安排,也无法运用财政手段更加有效地对教育经费进行调控,从而降低了教育投资的效率。因此,客观上要求将教育事权与财权统一于教育管理部门,实行教育经费预算单列,使上述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有效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幅度提高教育投资效率。

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加以实施:

① 提高教育经费预算的等级,将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合并,预算类别由款级升格为类级,将教育经费在国家预算支出中的第二次分配升格为第一次分配。

② 赋与教育管理部门对教育经费预算的编制权。教育经费预算在平衡教育经费需求与供给的基础上编制。先由教育管理部门提出教育经费需求预算,然后会同财政和计划部门,根据财力平衡需求与供给,提出教育经费预算建议并纳入国家预算,报同级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审批。

③ 教育经费的分配权和管理权划归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经费预算包含在国家预算中经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由财政部门划拨给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经费在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和学校之间的分配、管理和监控权力由教育管理部门行使。

④ 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到县级。同我国现行政权结构相适应,财政分为中央、省、县、乡四级,但财政预算只列前三级,因而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到县级。

2、结合实际谈谈怎样促进个体受教育权的实现?

答: 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的课题就是最大限度保障学习者的学习权益。这需要涉及教育政策、国家政策、国家制度等宏观决策,也涉及学校系统内的微观措施。 (1)从宏观上有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 需要重新确立“人即目的”的指导思想,这样就需要重新检讨由国家和成人所提供的、把学习者视为被动体的整个教育体系,从行政、制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作彻底的改革。

② 需要对制度化教育中的分流教育作彻底的改造。分流制度容易衍生出“升学主义”和“应试教育”,虽然符合现代社会分工需要,但是不符合教育平等的目标。

③ 改变制度化教育体系、逐步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是实现教育平等、保障学习权益的制度基础。

(2)从微观上有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 实施共同管理和自我管理

要保证人们能够充分行使他们在教育上的民主权利,这也就意味着要保证他们有权参与教育的民主决策和管理。教育的民主化必须从真正的民主行动开始。 ② 需要确立“差别性对待”原则

儿童学习与成人学习,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不同的;即使是儿童,也会因其社会文化背景、智力、能力及其它学习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③ 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

确保儿童的教育权益,还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评价师生关系这一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支配与从属、统治与被统治、指挥与服从、传授与被动接受等。从确保儿童教育权益的立场出发,教师的职责应更多的表现出激励、启发、发现、顾问、意见交换等,集中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现与创造活动。

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1)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摈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B.Skinner)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强化”的作用。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实际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程序教学。

(2)本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3)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这种冲击和促进表现在: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的发展。

4、学生有哪些基本权利?怎样树立新型师生观?

答:

(1)我国对青少年儿童权利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生存的权利

我国《宪法》第49条规定:“父母有抚养未成年人子女的义务”。《婚姻法》除规定了同样的内容外,还针对许多具体的情况作出了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8条也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② 受尊重的权利

《宪法》第46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法》第4条和第5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有相应的规定。 ③ 受尊重的权利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另外也有保护未成年人个人隐私、保护智力成果等的规定。 ④ 安全的权利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第25条、第27条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师、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2)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① 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现代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的、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的指导、严格的要求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②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又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2005年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

(A)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法定年限的基础教育

(B)家长必须送子女入学接受法定年限的基础教育

(C)各级政府必须提供基本条件确保适龄儿童受到法定年限的基础教育 (D)以上都正确

2、世界中等教育发展趋势之一是(

) (A)从单轨学制转向双轨学制 (B)从单轨学制转向分支型学制 (C)从双轨学制转向分支型学制

(D)从双轨学制转向分支型学制,进而通过综合高中达到单轨制

3、美国教育家伊里奇在《非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代之以(

)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教育网络 (D)学习化社会

4、“家庭学校”(home school)是一种(

) (A)新兴的家庭教育方式

(B)主要在家庭中实施的义务教育方式 (C)由家庭举办的学校

(D)新型的“私塾”或“寺子屋”

5、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是(

) (A)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 (B)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 (C)德国教育家沛西。能 (D)美国教育家孟禄

6、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1968年的一项实验证实(

) (A)专家或权威的积极暗示可以改善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 (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影响教师在工作上的努力程度 (D)教师领导学生的方式影响学生之间的关系

7、活动课程又称(

) (A)“经验课程”、“综合课程”、“生活课程” (B)“经验课程”、“综合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C)“综合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D)“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8、特别重视强化作用的教学理论流派有(

) (A)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B)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认知教学理论 (C)认知教学理论和情感教学理论

(D)情感教学理论和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9、瑞士学者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依次划分为(

)

(A)感知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B)感知运算阶段、动作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抽象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抽象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0、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思维方式((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 (C)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D)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制度化教育

2、核心课程

3、特朗普制

4、教师专业反展

5、布莱特效应

)

三、辨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教育功能指对个人及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潜在课程并不是课程。

3、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

4、品德是个体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论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2、试论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3、参考下列材料分析和评论世界各国的教育先行政策。

多少世纪以来,特别在发动产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增长之后发生的。20世纪60年代开始,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则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这种倾向首先大胆地和成功地出现在诸如日本、苏联和美国这些国家。许多别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不顾由此带来的沉重牺牲和一切困难,也选择了这条道路。例如,刚果人民共和国不顾国家人均收入畸低(约220美元),每4个居民中就有1个进入免费小学。古巴虽然资源有限,但也许迅速地向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成人扫盲发展,并且扩大到了中等教育。喀麦隆从1967年到1968年把它的公共教育经费增加了65 0/0,同时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增加了10 0/0多一点。

2006年教育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

1、 产婆术

2、 心理断乳期

3、 社会化

4、 道德两难法

5、 非指导性教学

6、 《民主主义与教育》

二、简答题(5选4)

1、 简述教育公平与教育平等的关系

2、 简述教育目的与办学目的关系

3、 简述班级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4、 简述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关系

5、 简述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的关系

三、论述题(4选3)

1、 论述教育的负向功能

2、 论述教育理论的功用

3、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4、 选择一种学习理论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332教育综合考研试题(教育硕士)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双轨制

3、京师同文馆

4、活教育

5、骑士教育

6、《莫雷尔法案》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螺旋式课程内容组织及其依据和适用性。

2、何谓发展性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遵循发展性教育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3、举例说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

4、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三、论述题

1、试分析学校转型变革背景下教师的基本素养。

2、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和评论其中的教育思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教 学半。其此之谓乎?

3、试述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世界教育实践的影响。

4、结合学习实例,论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策略。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教育硕士)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先行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3、终身教育

4、教师专业性发展

5、最近发展区

6、先行组织者

二、简答题

1、活动课程特点

2、集体中教育原则

3、陶行知 “生活教育”

4、人文主义教育特征

三、论述题

1、班级授课制优缺点及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方向

2、评述朱熹《师说》中的教师观

3、评述赫尔巴特课程理论

4、精细加工策略及其教学要求

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理论考研试题(教育硕士)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

2、绅士教育

3、产婆术

4、六艺

5、1922年新学制

二、简答题

1、教学模式的结构

2、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论述题

1、论述泰勒原理

2、五四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影响

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000年华东师范外国教育史试卷

一、名词解释

1、西欧中世纪大学

2、自然后果法

3、教育性教学

4、杜威学校

5、统一劳动学校制度

二、论述题

1、试比较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体制

2、略论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

3、浅析现代西方新传统教育派理论

2001年华东师范外国教育史试卷

一、名词解释

1、产婆术

2、耶稣会教育

3、母育学校

4、导生制

5、三十校实验

二、论述题

1、略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与影响

2、述评十九世纪英国科学教育思想

3、略述二十世纪初期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4、试析杜威的思维与教学理论

5、苏联20年代统一劳动学校制度的建立与影响

2002年华东师范外国教育史试卷

一、名词解释

1、教仆

1、骑士教育

2、《世界图解》

4、教育预备说

5、从做中学

6、综合教学大纲

7、人本化教育

二、论述题

1、浅析西欧中世纪大学

2、评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理论

3、试对福禄培尔与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作一下比较

4、试比较欧洲新教育运动与美国进步教育运动

2003年华东师范外国教育史试卷

一、名词解释

1、文士学校

2、进步教育

3、智者派

4、城市学校

5、蕃学

6、公学

7、《世界图解》

8、主日学校

9、补偿教育

二、简述题

1、简述“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2、教科书在当代教学中的作用如何?

3、评述美国的测验运动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4、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学》中谈到“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才有目的。”他真的认为教育没有目的吗?

三、论述题

1、试论马丁·路德等的新教改革对德国学校教育发展的影响

2、试论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学前教育的启迪

3、以《教育过程》为例,分析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2004年华东师范外国教育史试卷

一、名词解释

1、统一学校

2、11+考试制

3、开放大学

4、幼儿之家

5、最近发展区

6、进步教育

7、《泛智学校》

8、新学校运动

二、简述题

1、简述19世纪初英国慈善教育的意义

2、简述法国师范教育的特色

3、简述改造主义教育观

4、简述裴斯塔洛齐的“要素教育论”

三、论述题

1、试从“学科中学”的创设分析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2、试论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对学习型社会的意义

3、述评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第四篇:南京师范大学1999-2002考研真题

南京师范大学199

9、200

1、2002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理信息体统 1999地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20分)

1、地理信息科学

2、数字地球

3、数字地形模型

4、Web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5、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OpenGIS)

二、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并进行对比分析(20分)。

三、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及相应的应用(20分)。

四、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模式(20分)。

五、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热点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20分)。南京师大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20分)

1、虚拟现实

2、开放性地理信息系统(OpenGIS)

3、WebGIS

4、数字地球

5、拓扑结构

二、简述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20分)

三、简述地理事物与地理观象在GIS中表达方法(20分)

四、试述遥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之间的相互关系(20分)

五、试述当前地理信息系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20分)南京师大2002年GIS 一.(20分)

1.数字地球2.数字高程模型3.虚拟现实4.WebGIS5.空间数据仓库二.简述GIS空间分析的内容。(20分)三.简述一个应用型GIS建立的步骤及需要重视的问题。(20分)四.简述GIS的几种主要数据模型,并进行各自有缺点分析。(20分)五.简述数字地球中的关键技术。(20分

南京师范大学1999——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遥感学南京师范大学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遥感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亮度温度

2、米氏散射

3、航空像片投影差

4、滤波增强处理

二、问答题(每题15分)

1、目前遥感技术常用哪些电磁波的波段?请说明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及主要特性。

2、什么叫发射率?按发射率与波长的关系可将地物分成哪几种类型?

3、以陆地卫星TM图像的波段为例,说明怎样进行真彩色合成和假彩色合成?假彩色合成图像有什么特殊用途?

4、影响植被在遥感图像上的光谱特征和主要因素有哪些?从绿色植被的典型反射光谱曲线上可看出哪些特点?

三、综合题(20分) 1998年7——8月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江西鄱阳湖滨一带发生大面积淹没。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洪涝灾情的实时或准实时监测及灾后损失评估显得十分重要。请说明怎样利用遥感技术:1)、进行洪涝灾情的实时或准实时监测;2)、进行灾后损失评估。(要求从技术路线、方法及所用遥感资料等方面作出说明)南京师大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遥感学

一、名词解释(共40分)

1、传感器

2、电磁波

3、瑞利散射

4、黑体辐射

5、微波

6、空间分辩率

7、假彩色合成

8、图像反差增强(反差拉伸)

二、问答题或综合题

1、与常规地理研究手段相比,遥感技术有何优越性?(10分)

2、什么是数字图像直方图?它在遥感图像数字处理中有何用处?(15分)

3、什么是地物的反射光谱和反射光谱曲线?请画出绿色植被、干土和净水的典型反射光谱曲线,并作简要说明。(15分)

4、什么是遥感图像大气校正?为什么要进行遥感图像大气校正?请以多光谱扫描仪(MSS)资料为例,说明大气校正的原理和方法。(20分)南京师大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遥感学

一、名词解释(共40分)

1、黑体

2、发射率

3、数字图像直方图

4、假彩色等密度分割

5、亮度温度

6、中心投影

7、卫星轨道参数

8、高光谱遥感

二、问答题(每题15分)

1、画出电磁波谱图,并对现代遥感技术常用光谱段的波长范围及其在遥感上的应用作出简要说明。

2、什么是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这三种分辨率的改善对地物遥感监测有何作用?

3、以美国陆地卫星TM图像的波段为例,分别说明遥感图像的真彩色合成与假彩色合成方案。与真彩色合成图像相比,假彩色合成图像在地物识别上有何优越性?

4、当前遥感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相结合(即所谓“3S”技术)。请从技术上说明这种结合的意义。

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卷(人文地理学)一名词解释 1文化景观2文化决定论3迁移农业4城市性质5原料指数6可进入性7门槛人口8乘数原理9环境认知10普雷德行为矩阵模型11经济全球化12现代服务业二简答题 1简述杜能环结构形成机制。 2比较人的生物适应性与文化适应性之间的差异。 3分析政府行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简述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5点轴式空间结构模型的主要内涵。 6简要分析中国文化人口的迁移。(?)三论述题 1战后初期世界产业出现“临海型”布局趋势,七八十年代以后又出现“临空型”区委类型,试从经济地理角度分析其产生的理论依据。2你认为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加强城乡规划的监督管理。 3阐述中国经济布局战略的演变过程,并对如何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异进行论述。南京师范大学06年人文地理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制度文化

2、生理密度

3、地理物象

4、要素禀赋学说

5、相对国民收入

二、简答:

1、赫特纳拉采尔弗里德曼的主要学术观点

2、影响语言传播的主要因素

3、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区别

4、人文地理学的综合性

5、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的影响

三、论述:

1、实证主义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2、韦伯工业论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3、结合区域实例论述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机制

南京师范大学199

9、200

1、2002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理信息体统 1999地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20分)

1、地理信息科学

2、数字地球

3、数字地形模型

4、Web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5、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OpenGIS)

二、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并进行对比分析(20分)。

三、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及相应的应用(20分)。

四、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模式(20分)。

五、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热点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20分)。南京师大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20分)

1、虚拟现实

2、开放性地理信息系统(OpenGIS)

3、WebGIS

4、数字地球

5、拓扑结构

二、简述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20分)

三、简述地理事物与地理观象在GIS中表达方法(20分)

四、试述遥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之间的相互关系(20分)

五、试述当前地理信息系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20分)南京师大2002年GIS 一.(20分)

1.数字地球2.数字高程模型3.虚拟现实4.WebGIS5.空间数据仓库二.简述GIS空间分析的内容。(20分)三.简述一个应用型GIS建立的步骤及需要重视的问题。(20分)四.简述GIS的几种主要数据模型,并进行各自有缺点分析。(20分)五.简述数字地球中的关键技术。(20分)

第五篇:苏州大学考研真题

苏州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

苏州大学

二〇〇七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名称: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财政学 考试科目: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A)卷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基尼系数、

2、 公共物品、

3、 货币乘数

4、 挤出效应

二、 简答题

1、 什么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试举例说明

2、 什么是垄断的社会福利损失?并画图说明

3、 试证明当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时,平均成本最低。

4、 简述一般均衡的涵义及其实现条件

5、 简述国民生产总值的涵义及其核算方法

6、 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是什么

7、 简述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成因

8、 利用总需求曲线说明物价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三、 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假设某厂商的长期函数为Q=1.2A0.5B0.5 ,Q为每月产量,A、B为投入的生产要素。三种要素的价格分别为Pa=1美元,Pb=9美元。推导出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函数。

2、 假定经济中的短期生产函数为Y=14N-0.04N^2,劳动需求函数为Nd=175-12.5(W/P)。试求当N5=70+5(W/P)、P=1和P=1.25时的就业量(N)和名义工资(W)和产量(Y)。

四、 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什么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它们会在同一企业中发生吗?

2、 凯恩斯是如何论述非充分就业均衡的?

苏州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

(B)卷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交易费用

2、 边际生产力

3、 政府购买乘数

4、 全要素生产率

二、 简答题(每题10分,共80分)

1、 简述完全竞争市场中停止营业点的条件

2、 简述差别定价的含义和条件

3、 简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含义和成因

4、 简述垄断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5、 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是什么?

6、 利用IS-LM模型说明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7、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8、 简述成熟市场经济中失业的含义及其类型

三、 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d=60-2P,供求函数为Qs=30+3P。

问(1)如果政府对每一件产品课以5元的销售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是多少,其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各分担多少?

(2)征税后的社会福利损失有多大?

2、 已知某国的投资函数为I=300-100r,储蓄函数为S=-200+0.2Y,货币需求为L=0.4Y-50r,该国的货币供应量为M=250,价格总水平为P=1。问(1)写出IS曲线和LM曲线的方程(2)计算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四、 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什么是外部性(externality)?治理消极的外部性的对策有哪些?

2、 为什么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不一样的?

苏州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

苏州大学

二〇〇八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名称: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财政学 考试科目: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A)卷

一、名词解释(5×6)

1、欧拉定理

2、逆向选择

3、纳什均衡

4、菜单成本

5、奥肯定律

6、挤出效应

二、计算题:(10×2)

1、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60-2P,供给函数为Q=30+3P。

(1) 如果政府对每件产品课以5元的销售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是多少,其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各分担多少

(2)征税后的社会福利损失有多大?

2、假设某厂商的长期生产函数为Q=1.2*A的0.5次方*B的0.5次方,Q为每月产量,A,B为投入的生产要素,两种要素的价格分别为P(A)=1美元,P(B)=9美元。

推导出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函数。

三、简答题(10×6)

1、试举例说明蛛网理论的主要内容。

2、试证明:当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时,平均产量最高。

3、简述用于分析寡头市场的古诺模型的主要内容。

4、什么是货币乘数?简述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和货币基础关系。

5、简述自然失业率的含义和成因

6、试推导总需求曲线,并说明使总需求曲线位置移动的因素。

四、论述题(20×2)

1、运用均衡价格理论,分析我国近年来城镇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走势。

2、运用通货膨胀理论,评述我国当前的物价形势。

苏州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

苏州大学

二〇〇九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名称: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财政学 考试科目: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A)卷

1、试用期望函数说明风险规避者的行为选择。(10分)

2、试证明C—D函数的齐次性和替代弹性为1。(10分)

3、试论述效率工资理论的含义及其在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中的支撑作用。(10分)

4、试比较寡占模型中古诺模型和伯川德模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分歧。(15分)

5、假设有一企业,从私人角度看,每多生产1单位产品可多得12元;从社会角度看,每多生产1单位产品可再多得12元,产品成本函数为c=Q2—4—Q,试问:为达到帕累托最优,若用政府补贴办法,可使产品增加多少?(15分)

6、试述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及其对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影响。(10分)

7、凯恩斯失业均衡存在的理论假设前提。(10分)

8、试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在总供给曲线上的理论分歧及其相应的政策建议比较。(10分)

9、试述卢卡斯—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内涵。(15分)

10、某国的菲利普斯曲线为U=UN—h(π—πe)。其中,U为失业率,UN为自然失业率,h为参数,π为通货膨胀率,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政府为兼顾通货膨胀和失业两个目标而设计了一个评价函数g (U,π)=U+aπ2,政府以该函数极小化为目标,求最佳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水平。(15分)

11、解释结构调整和总量调控的涵义,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谈谈我国应如何应对处理好结构调整和总量调控的关系。(30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合格供方名录建立下一篇:哈佛教子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