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基层中学语文教学中“惰性教书”的原因及对策

2022-09-13

1 中学语文教学中惰性教书的原因分析

1.1 不健全的教学评估体制

在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占主导地位的今天, 各中学都把升学率当做衡量教师教学好坏, 学校政绩高低的唯一标准。在这种唯分论的教学评估体系下, 一方面, 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枯燥的重复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另一方面, 一味的注重分数, 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基本道德素质的培养, 导致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1.2 教师对教学缺乏兴趣与激情

部分中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兴趣与激情。同一教案、教参在不同的班级, 不同的时期重复使用, 不知根据时空的变化因地制宜的修改。因此, 王栋生教师以于漪老师的事迹为案例, 指出教师要有精神追求。于漪老师说:“我一辈子教语文, 一辈子学当语文老师。”因此, 有了热爱的品质, 教师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才能保有职业的激情, 才能不断的进德修业, 才能不断地有所发现和创造。[1]

1.3 教学中功利主义的存在

教师通常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 在实际的生活中, 教师的地位低下, 工资不高, 过得清苦。于是, 想方设法的开展各种补习班, 收取家长和学生的贿赂。[2]另外, 各种不合理的晋升机制, 也使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 对自己的事业缺乏激情与兴趣, 演变成为“惰性教书”。

2 中学语文教学中站着教书的对策分析

在《不跪着教书》一书中, 王栋生老师在一篇名为《在欢乐中沉思》里提出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站直了的人。他写道:“在我心目中的名校, 教学教育上应该坚持‘独立的思想, 自由的精神’的信条, 除此之外, 我认为名校的培养目标中, 还应加上‘高贵的气质, 平等的意识’。”[3]由此可以从中提炼出王栋生教师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中心理念———重视培养学生思想的独立性, 精神的自由性以及气质的高贵和意识的平等。

2.1 独立的思想, 自由的精神

首先, 要有怀疑的精神。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质疑, 教会他们大胆的假设, 拓宽求证的思路, 在分析中展现独到的推理。其次,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打开思维的禁区, 多研究一些大问题, 多思考一些大事, 不被别人的思想左右, 形成自己的独立价值判断。最后, 教师应贯彻“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 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 发现性学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而教师只充当组织者、引领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及时提供帮助与反馈, 帮助学生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自我评估体系。

2.2 高贵的气质

高贵的气质是指有优秀的教养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学生应注重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用社会道德行为准则严格的要求自己, 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贵的气质, 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多读名著。唯有阅读名著,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 陶冶人文情操, 净化我们的心灵,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高贵的灵魂。

2.3 平等的意识

教师具有平等的意识, 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价值, 懂得尊重自己, 同时也尊重他人。王栋生教师认为一位合格教师的字典里面不应该有“差生”二字, “差生”二字既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也是对教师自己的人格的侮辱。教师应该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积极地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加以赞扬强化,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和自我价值。

总之, 教师要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 积极主动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地进行总结,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绝不能惰性教书。另外, 教师还要摒弃唯分论的片面思想, 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努力培养学生独立的思想, 自由的精神, 高贵的气质和平等的意识。

摘要:中学语文教育旨在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 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认识观。然而, 从特级教师王栋生《不跪着教书》的著作和现实教育中, 可以看到当今中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惰性教书”的现象。因此, 探索这一现象的原因, 并找到诸多问题的对策, 对提高整个中学语文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王栋生,惰性教书,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 吴非.不跪着教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36-37.

[2] 王俊敏.中学语文教学中“跪着教书”的成因分析[J].鸭绿江, 2016 (04) :32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常见手印显现方法的防护措施的探讨下一篇:浅谈亚硝酸盐的危害性和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