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研究

2022-09-13

台江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7%以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这里的苗族青壮年开始外出打工,时至今日,外出务工潮只增未减。在当地苗族农村,留守儿童[1]很常见,仅一所约有300个学生的农村中心小学,就有30多位留守孩子。

1留守儿童遭遇父母抛弃的原因分析

1.1 苗族人口早婚的现象普遍 ,法律对婚姻缺乏有效的控制

当地婚姻习俗的保存完好,青年男女大多在“游方”[2]中相识或者父母包办婚姻,未达《婚姻法》所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只是举行“结婚仪式”就表示婚姻关系的成立。当外出到城市务工的当地人, 因为巨大的经济压力阻碍了他们的子女进入城市,与父母一起生活。在城市里,他们接触到关于婚姻法的一些知识,知道自己未经登记的婚姻关系并不受到法律的保护。在城里打工期间遇到经济条件好的外乡人, 就选择与他人结婚,抛弃远在家中的孩子。

1.2 贫困是导致该问题最深层次的原因

当地苗族农村的经济普遍落后, 家庭贫困的情况很严重。年轻的父母为了生计,把孩子留给老人,奔赴现代化的大都市去打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些年轻的父母不愿再回到贫困的家中,毅然决定抛弃自己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诚如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巴尔扎克先生在《驴皮记》中提到的“在贫穷笼罩的地方,就谈不上贞操和罪行,也谈不上道德和智慧了。”

2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措施

2.1 法律保护是有效的手段

﹙1﹚加强婚姻登记教育。“无证”婚姻脱离了当地习惯法的约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才使得部分外出务工者留下自己的孩子,让本就缺乏关爱的“留守儿童”处于更艰难的逆境。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此问题, 在每年的全县人口普查时,对外出务工的人员婚姻状况(包括按照当地习俗的婚姻)进行详细登记,进行婚姻登记的教育宣传,对此前早婚未登记,再达到法定婚龄时劝其前往婚姻登记机关登记。

﹙2﹚进行相关法律宣传。加强相关法律的宣传教育是很必要的,让留守儿童的父母意识到,教育、抚养、关爱子女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2.2 缓 解贫困 ,是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贫困是最终导致留守儿童出现的根源所在。诚如著名英国诗人约翰逊在《致詹姆士.博斯威尔的信》中所言:贫困是人类幸福最大的敌人。缓解贫困的主导力量是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带动就业的需求,让当地人不需要外出务工也能挣钱,还能照顾父母和孩子。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目睹留守儿童艰难的成长环境,却无能为力。在寒冷的冬天里,脚上穿着一双破烂的鞋,娇小的身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们没有一天不在盼望,异乡的父母早日归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谈《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与维修》课堂教学优化下一篇:铝矾土加白沙路基施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