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感受性阅读论文

2023-02-0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 感受性阅读受到广泛关注。那么,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性阅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信息的补充完善, 在语境中感受阅读

语境, 就是言语环境。人们说话, 总有一定的听众对象, 总有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 总有一定的题旨情趣, 还有谈话的上下文, 这些与说话人自己的一定的身份、思想、修养、性格、职业、心境结合起来, 就构成语境。语境大体可以分为: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语境在语言运用中起着作用, 成为语言运用的一种潜在的力量。这种潜在的语境力量, 直接影响到言语的表达效果的好坏, 与语境相适应的就好, 与语境不相适应的就坏。在阅读教学中, 利用语境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内在的、隐藏的情味、意蕴、理趣、气脉等, 体会作者炼词炼句的巧妙和智慧。主要的教学策略有三个:

一是结合上下文感受。在特定的语境里, 词语除了具有它本来的含义之外, 往往还可以附带获得某种特殊的含义和色彩, 因而人们在运用词语的时候, 根据特定的语境, 作某些变通, 以期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比如大词小用、小词大用, 褒词贬用, 贬词褒用, 正词移用之类, 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它们所在的语境中寻求解释, 从而正确地理解和感受它们所带来的别样的情趣。

二是结合交际情景感受。语言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常常会有言外之意, 一般都是要从当时的情景的体察中才能看得到的, 因为情景既是言外之意的寄托所在, 又是领会言外之意的途径。通过对语言所蕴含的言外之意的体会, 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的意蕴和智慧。

三是结合文化背景感受。文化背景构成语言作品广义上的语境, 包括历史背景、民俗文化、时代特征等。比如在《高山流水》的教学中, 只有让学生了解伯牙难觅知音——巧遇知音——痛失知音这一过程, 才能使学生理解高山流水, 非知音不能听。钟子期死, 伯牙终身不复鼓琴。这就是友谊, 这就是知己, 这就是知音。也希望同学们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份珍贵的友谊!

二、重视表象的生成, 在想象中感受阅读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语言的思维操作需要表象的参与和支持。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联想和想象的过程。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阅读活动中的再造想象可以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 甚至可以将静止的化为运动的、模糊的化为清晰的、无声的化为有声的, 使学生对语言蕴涵的感受更鲜明、更深刻。阅读活动中的创造想象可以根据课文的叙述、情节的发展, 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势, 或者根据语言的暗示创造出独特的意象。语言是想象的起点, 所谓语言的具体、形象、生动, 无非是它能够够刺激、挑逗读者的想象。对语言的感受离不开想象, 阅读形象性的语言, 总是想把语言想象成画面, 在从画面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即由言生象, 由象生情。教学重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想象, 在想象中感受语言, 提高对语言的感受性。具体的指导策略主要有下面两种:

一是根据语言的描绘再现画面。语言文字只是一种符号, 但却能够点燃人们心中想象的火炬, 语言感受能力强的人往往一读到文字就会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画面, 获得情感的体验。阅读教学要一方面要利用学生的这种随意的再现想象, 另一方面要引导和强化这种想象。只有语言化成画面, 学生才能感受到语言的具体、形象、生动, 才能获得某种情感体验。教师的指导只要引导和激发两个方面:引导就是要让启发学生关注具有画面感的语言, 使学生明白依据哪些语言进行想象;激发就是用技术性的手段和语言支持学生的想象, 比如播放合适的音乐, 配合情感性的解说等。

二是利用语言的空白创造画面。在具体、形象、生动的语言也往往会有许多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 学生必须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创造性的想象去填补这些空白, 否则就会不明确语言的含义, 更别说感受语言的情感了。这种创造性想象更多地受到学生的心理、思想、感情、知识、经验、个性等的影响, 因而也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语言的空白, 并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三、引导身份的置换, 在移情中感受

从文艺审美的角度看移情是情感移置, 是主客体在审美观照中的双向建构, 是主体对事物中充满生命力的因素的情感投射, 其含义与同情、通情、入情、感情移入、情感共鸣等相似。从心理功能的角度看是使人能够觉知、体验、分享他人的情感, 使人能够对他人的情感变得敏感。阅读中的移情, 就是学生在阅读课文时, 设身处在描写对象的境地, 体会感受他们的感觉、思想、情感, 同时, 自己和对象发生同情和共鸣。简单的讲, 就是在阅读时能做到设身处地, 感同身受。移情促使学生与课文语言和内容紧密结合, 相互沟通, 对文本内部的召唤结构做出反应, 达到情感的交流与升华。移情能使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受得更加丰满, 更具有立体感, 也能使学生积蓄的情感获得宣泄。

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十分复杂的, 语言感受的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因此, 上面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应当根据不同的文本, 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教学情境灵活的选择和组合, 而不是一蹴而就或者一成不变。感受性阅读的教学策略不只是对一堂课或一篇作品的教学指导, 而是着眼于整个教学过程, 对教学进程的各阶段实施行动指导和宏观调控。它既是对各种理论的一种整合, 也是文学阅读教学实践的行动方案, 在沟通理论和实践的同时逐步得到完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老年人日常用品的设计方法小议论文下一篇:安全管理在水利堤防工程中提高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