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油茶低产成因及其对策浅探

2022-09-11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 是我国特有的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 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茶油是一种富含不饱和亚油酸的木本油脂, 优质茶油以油酸、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0%以上, 比国际公认的最好的橄榄油还多1%, 食后易消化, 有效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具有降低油脂, 降低胆固醇,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能, 并具有较好的护发养颜功效, 是一种集食用、养生保健、美容于一身的安全营养健康食品, 是21世纪人们普遍追求的高级食用油。茶油耐贮藏, 不易酸败, 不产生人体致癌的黄曲霉素。茶油除食用外, 还是制作肥皂、凡士林、生发油、机械润滑油、机械防锈油以及医药青、链霉素油剂的原料。

油茶树常绿、适应性强, 对土壤要求不严, 宜于丘陵和山区发展。一次种植, 百年受益。油茶花大而艳丽, 既可观赏, 又是一种蜜源。

1柳州市油茶生产现状

柳州市地处广西中北部, 东经108°38′37″~110°12′30″, 北纬23°54 30~26°02′10″, 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具有全年气候温和, 年温差小, 日温差大, 霜期短, 干湿季明显分明, 水热同季的气候特点。雨量充沛而集中, 土壤发育完整, 富含有机质, 是油茶的最适生长区。柳州市现有油茶156余万亩, 主要分布在三江、融安、融水、鹿寨四个县, 年产油达450万公斤左右但是, 由于历史、社会与自然的多种原因柳州市油茶生产长期疏于管理, 经营粗放导致茶林荒芜, 树龄老化, 病虫危害, 常年亩均产油2.9公斤左右, 经济效益低, 油茶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效益得不到发挥, 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 也影响到油茶生产的发展。

2柳州市油茶低产原因

2.1品种低劣

柳州市现有的油茶, 除少量是优良品种软枝油茶外, 大部分为小果油茶和普通油茶, 其中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的三江县的小果油茶占90%以上。大量产果量少、出油率低的低劣品种存在是造成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林分中普遍存在多样性的品种类型, 有的植株年年结果累累, 属于高产优株, 而有的植株结果了了无几, 属于低产劣株, 后者约占50%左右, 但它们的产量只占总产量的20%左右, 因此林分中大量低产劣株的存在, 是造成林分低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2.2树龄老化

柳州市现有的油茶林, 大部分是上个世纪20, 30年代营造的, 有的甚至是18世纪营造的, 树龄在80年以上, 树势衰退, 结果稀少, 属于老残林。

2.3管理粗放

茶区茶农普遍认为油茶树是喝露水长大的, 只要每年刮一次山方便收油茶籽就行, 由于缺乏资金投入, 一些油茶林长期不管, 长势不旺, 产量低, 大小年明显, 林相混乱, 稀密不匀, 杂草灌木丛生, 处于半荒芜状态。多数采用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 绝大部分油茶林只是一年一次的铲草, 没有实施垦复、施肥、中耕除草、修剪等增产措施使不少油茶林变成野生状态。

2.4密度过大

现有的油茶林中, 大多数亩株数在150株左右, 有的甚至超过200株。植株间树冠拥挤, 造成光照不足, 有机质合成累积少不利于花芽分化、发育、果实生长和油脂转化。结果产果量少, 出油率低, 产油量低。

3对策

3.1改良品种

对新种植的油茶, 一定要做良种优株严禁就地就近随便采种种植, 防止形成新的劣种茶林。对那些树龄超过百年以上的残次林, 宜采用伐除重新用优良品种植的方法改良品种。一是按一定株距预栽良种苗木, 逐步挖除老残树。二是疏密补稀:在过密处挖去劣种树和老残树, 稀疏处补植苗木。三是更新复壮:可在冬季将老树齐地面砍除, 把砍口削平, 翌年夏天选留1~2根萌条, 进行整型修剪, 形成新的树冠。对于树杆良好的低产树, 可在其离地面1m~1.5m间, 锯断大枝, 使其在断口附近萌枝, 次年可选择着生位置好, 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的萌条培养成新树冠。通过上述措施, 可使林相整齐, 增加产量。

通过嫁接换冠改良品种, 采用优良无性系的穗条, 如软枝油茶高产无性系高接到那些立地条件好, 林相整齐, 生长旺盛, 树龄在40年以下, 结果性能差, 产量和含油量低的劣株上, 把低产劣株改造成为高产的优株。分期分批地进行高接换种, 嫁接时间以2~3月份为宜。嫁接方法有插皮接、切接等。接后要注意遮荫、降温、保湿、除萌等工作。接穗抽芽后要注意扶持, 防止风折和机械损伤。一般成活率可达80%以上。一般次年可结果, 第3年可超过原有产量。

3.2合理疏伐

柳州市现有油茶林密度普遍严重偏大, 树冠小分枝少, 林相杂乱, 林内通风透光不良, 卫生条件差, 病虫害滋生。强化间伐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间伐要做到去劣留优, 砍除不结果、老残、病弱、发育不良的劣株。每亩保留90~100株即可。间伐的头一两年可能对产量有一些影响, 但3年就可超过原有产量。

3.3修枝整形

合理修剪起到改善林分和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调节营养物质分配、控制枝叶生长、促进油茶健壮、充分利用空间、促进树冠上下内外多开花多结果, 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减少落花落果、提高油茶产量、延长树龄等作用。一是对幼龄树的修剪, 4~5年生的油茶已开始结实, 应动手定干整形, 6年生以后主干已长有主枝和侧枝, 则应经常修剪。即剪去过密枝、徒长枝、下垂枝和病虫害枝, 并继续对植株进行定干整形, 要求培育成自然开心形或自然圆球形的良好结实树形。在整形修剪时应保留3~4个强壮的主枝, 主枝与主干成40°~60°角。7~8年生油茶则进行主副枝修剪, 促使侧枝由四方均匀向上生长, 以充分利用空间, 扩大结实面积。二是对老成林修剪, 以轻修为主, 要求修得均匀, 通风透光为宜, 把枯枝、病虫枝、下脚枝、寄生枝、徒长枝、过密枝等剪除。修剪要因树制宜, 掌握强树轻剪、弱树适当重剪的原则。对于树冠较浓密, 郁闭度在0.7以上的密林, 要疏掉角度小于45°的直立枝, 适当压低冠高度, 以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 增加结果面积。修剪于茶果采收后到春梢萌发前进行, 即12月到次年2月间, 这时树液流动缓慢, 不会产生伤流, 剪口容易愈合。

3.4垦复深挖

垦复深挖是油茶大面积增产的基本技术措施。柳州市现有的油茶林, 由于长期荒芜, 土壤板结坚硬, 阻碍了油茶根系生长, 严重影响到油茶高产稳产。通过深挖垦复, 可以清除林内灌木、杂草, 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 促进土壤的分化和有机质的分解、疏松土壤, 以及蓄积更多的水分、养分, 为油茶的生根、抽芽、发叶、开花结实打好基础。垦复于收果后的冬季进行, 坡度在15°以下的采用全垦深挖, 坡度大于15°度林地实行带状垦复, 垦一带留一带轮流垦完, 以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全面垦复翻土的原则:树冠外宜深, 树冠内宜浅, 深度为15cm~25cm之间。坡度在1°~15°, 株行距整齐的林地, 采用撩壕垦复, 增产效果尤为明显, 做法是:在油茶行间挖水平环山的壕沟, 深宽各40cm~50cm, 泥土堆放在下坡方向, 然后就地取材将杂草、灌木和枯枝落叶等埋入沟内, 再覆表土至沟深的1/2并在沟内套种绿肥, 绿肥成长后, 第2次覆土, 把绿肥埋于沟内, 2~3年内填平壕沟。由于沟内土壤中增加了大量有机质肥料可诱导油茶吸收根群至沟内, 促进油茶生长发育。第2轮撩壕垦复, 在第1轮撩壕之间的空隙地进行同样的操作。这样经过2~3轮的撩壕垦复, 全林完成1次改土工程, 既垦复了土壤, 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 并可较好地防止水土流失, 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3.5蓄水保土

土壤水分对油茶整个生长发育和产量高低紧密相关, 尤其在7~8月份油茶壮果长油期内, 干旱对产量影响更大。因此, 在结合垦复的同时, 依环山水平方向设蓄水保土沟 (带埂) , 方法是沿水平方向开挖, 上下距离8m~12m, 沟长2m, 宽50c m, 深40cm, 上下保水沟品字形排列, 每亩开保水沟20m长, 总长40m以上。注意一是土堆放在沟的下侧, 二是从上至下进行, 三是水平开挖, 四是结合垦复每年清沟一次。使之起到调节水分的“水库”作用, 促进油茶生长良好, 减少落花落果, 实现增产的目的。3.6合理施肥

稿件要求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3、所有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

4、参考文献应引自正式出版物, 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标出。5、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表格设计要合理, 推荐使用三线表。7、图片要清晰, 注明图号。

投稿说明

1、稿件须以电子文档形式发送。如为打印稿, 请附软盘, 软盘采用Word格式。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一律不退, 请作者自留底稿。

2、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媒体, 本刊发表的文章将在网络媒体上全文发布。

3、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 不愿改动者请事先说明。自收稿之日起1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 作者可自行处理。4、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5、如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 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科技资讯》期刊投稿要求及说明

油茶具“抱子怀胎”的特性, 一年到头花果不离枝头, 树体消耗量大, 需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营养元素和水分补充能量;而柳州油茶多数生长在丘陵地区酸性红壤上, 土壤肥力较低, 仅靠垦复和土壤自身的地力, 是远远不能满足油茶高产稳产对养分的需求的。因此, 要想油茶丰产必须补充地力即合理施肥。油茶施肥原则上以有机肥为主, 化学肥料为辅, 氮、磷、钾相配合使用。成年树一般每株每年施有机土杂肥25kg~50kg, 基本可满足正常需要, 但最好是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和营养平衡配方施肥。笔者了解到, 2005年至2007年柳州市林科所在三江县与三江县科技局合作作油茶低改示范时, 就是在施肥前, 先在油茶低改林分内取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 然后根据测定结果及油茶丰产林需肥要求, 决定施肥种类和各种肥料的份量, 进行科学配方施肥, 株施氮磷钾混合肥0.75公斤, 效果很好, 亩增产茶油一培以上, 投入产出比为1∶3.35。施肥方法及时间:结合垦复, 在树冠外围上方开挖环状沟或两边开长0.6m~0.8m的沟施入, 沟宽25cm, 深25cm, 施肥后复土填平。

3.7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油茶炭疽病, 油茶软腐病、油茶煤污病。虫害主要有油茶尺蠖、油茶毒蛾、油茶蓝翅天牛、油茶象虫。防治时应贯彻”以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即采取以营林为基础, 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一是油茶林要加强抚育管理, 改善生态环境。二是要保护好瓢虫、寄生蜂等天敌, 开展生物防治。三是进行化学药物防治。

3.8适时采收

油茶收果过早, 果实未充分成熟, 油脂未完全转化, 出油率低;收果过迟, 果壳开裂, 果仁脱落, 增加采收工作量。因此要适时采收, 通常油茶成熟时有明显特征:色泽鲜艳、发红、发黄, 呈现油光果皮茸毛脱尽。果茎毛硬而粗, 果壳微裂, 籽壳变黑发亮, 籽仁现油。寒露子、霜降子油茶应分别在“寒露”、“霜降”节前3天至节后7天及时采收。

摘要: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 是世界上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 是我国特有种, 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本文分析了柳州市油茶生产中存在的管理粗放、品种低劣、树龄老化、密度过大等四大问题, 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低;提出了改良品种、合理疏伐、修枝整形、垦复深挖、蓄水保土、适时采收等技术措施, 供油茶生产和管理者参考。

关键词:油茶,低产原因,对策浅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煤炭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下一篇:薄壁不锈钢管在燃气户内管道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