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

2023-05-05

第一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1.1 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体会信息的重要性;理解信息的5个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对信息基本特征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

师:从今天开始由我与大家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用的教材主要是从我们的日常事务工作的需求出发,按照事务完成的流程引领同学们学习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并把动手实践的广阔空间留给同学们,让大家在探索、应用中学习到一套完整的原则与技术。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与以往的计算机课的不同,我们现在先进行以下几个讨论。

第二环节:大家谈经历

师:进入本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学习、运用电脑的经历,同时也锻炼一下大家的口才和勇气。大家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先思考片刻。 投影思考的问题:

(1)你玩过电脑游戏吗?觉得玩游戏感觉如何?是否影响到你其他课的学习了?

(2)家里有电脑吗?你上过网吗?在哪儿上的?进过网吧没有?你对网吧有什么认识?

师:谁自告奋勇,请举手示意!如何不举手,我可就随机邀请了啊!

生:3~4位同学谈,掌握时间,控制夸夸其谈。

师:谈的非常好,很坦诚,以后希望能注意克制自己,多一些时间去学习。

第三环节: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特点

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现在都在说我们正处于什么社会?什么时代?

生:信息社会、信息时代。

师:今天,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例如报纸、广播、电视及计算机网络等等,信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从几个讨论看一下这些变化吧!

(1)成语补充

师:在新时代人们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开始变化了。现在考虑以下两个成语补充题目。大家讨论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我不需要具体答案,只要方法。

天( )马( )

( )屯( )聚

部分学生:天马行空!

师:我就知道有人会这样回答,呵呵,看清了再说!再说我只要方法,即你如何去寻找答案。

生1:查成语辞典!

生2:第一个可以查“天”!把以“天”开头的成语找一找。

师:不错!第2个呢?

生:不好查!难办!……

师:在信息时代,我们用模糊查询,这种思维与传统是不很相同的。比如我们可以使用通配符代替这个不知道的字,让它去模糊查找。只要我们在google网站上输入“*屯*聚 成语”,一下就可以搜出来了。包括解释、典故等信息。

(2)阅读

师:我们再讨论一下,信息时代的人们阅读的方法与传统有何不同。比如阅读一篇文章,遇到生字和一些不知道的典故怎么办?又比如,我们读新闻时想了解相关的新闻,怎么办?现在让我们语文课代表的同桌来回答!

生:查字典、查资料。

师:如果我们需要太多的,甚至要一些太珍贵的,太难找的资料怎么办?

生:……。

师:看过《哈利波特》了吧?他的魔法书多好,用魔棒一点,里面就出现了相关的影像

介绍,这样的书现在也很多,那就是光盘图书,比如大百科全书光盘。信息时代阅读的最关键的一个思维方式就是“超链接”。比如,新浪网站上从“体育”链到“NBA”再链到“姚明在NBA的最新表现”……超链接就像很多条链子把各种信息联系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跳转,有选择地阅读。

生:也不是随心所欲,还比不上魔棒啊!

师:大家说得好!信息技术正在继续发展,你们要好好学习,在不远的将来我相信你们能够实现魔棒这样的超链接。

第四环节:大家讨论信息特征

(一)信息的第一个基本特征──依附性

师: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每个人要对信息的认知、表达要有充分的认识,能够正确地辨别、分析、描述信息,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一些信息的特征。为什么呢?

1.观看一段录像:烽火(花木兰的片断)

师: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生:……

师:那么信息需要依附于什么来传递(它的载体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表现的(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生:……

2.[体验二]:比划、猜游戏

要求:一个同学上讲台猜,当教师给出内容后,台下的同学不允许讲话,举手经教师同意后站起来比划,一人只准比划一次,动作不能重复。

[投影]:图片(大象、汽车)、文字(照相、打篮球、周杰伦)

[归纳]:信息的传递不仅可以通过声音,还有很多种形式(文字、图片、视频以及肢体语言)

3.看投影并分析的例子

A.早晨闹钟响了,它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它依附于什么传递的?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B.晚上看课表,准备第二天的书籍,它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它的载体是什么?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二)信息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共享性

师:没打铃之前,投影仪上放的图片是什么?

师:我放映一幅图片为什么会有多个同学回答我?

[总结]:信息的交换使得大家都享有了被交换的信息。

师:读肖伯纳的名言。

提示:苹果代表的是物质,交换之后不会再生,每个人手里就没有原来的了,而思想代表的是是信息,交换之后会多加,可以同时存在。

现场找实物作比喻。

(三)信息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时效性

1.师[讲故事]:从前,有两家人是邻居,王家卖油、张家卖日历。王家媳妇每次卖油时都会偷偷省下一钱油,到年底时,就积攒了一罐油,再卖掉它,就有了过年的钱。而张家媳妇看在眼里十分羡慕,也学王家媳妇的样子,每个月也都偷偷省下一本日历,可等到年底却没换到钱?为什么?

2.分析:油代表的是物质,而日历代表了信息,信息的效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渐渐失去效用。

3.举例让学生讨论回答:

交通地图、中奖兑奖、天气预报。

(四)信息的第四个基本特征价值的相对性

师:比谁举的例子多?(当场进行分小组)

[提示]: 相对性:旅游信息、田忌赛马、油价信息、中考信息。

可伪性: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虚假广告、中奖的短信、银行自动取款机上的温馨提示。

(五)信息的第五个基本特征可伪性

师:刚才我们亲眼看的图片都可以欺骗我们的眼睛,造成视觉上的差异,大家都很快乐,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们被虚假的信息欺骗了,还会快乐吗?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伪信息,会使我们的财物受到损失,精神受到伤害,要提高我们的警惕意识,学会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方法。

[总结]:真实而准确的信息可以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实现信息的价值。而不真实的信息,不但不能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策,反而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错误,其价值可能为负。

第五个环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信息的重要性,学习了它的五个重要特征。

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如何获得真实的信息、如何充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信息、如何加工信息等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信息技术课中不断学习和提高。

五、教学反思

由于本节课并不想给学生非常科学的概念,所以采取的教学策略比较活泼、宽松,打破了以往呆板的知识传授方式,学习更加民主化,活动更加主动。对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深化概念的理解非常有益处。

第二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掌握“关键字”和“分类”两种方法搜索网上文字和图片信息掌握下载文字和图片信息的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用“关键字”和“分类”法搜索信息难点是下载文字和图片信息

实施班级:初一(3)班全体学生

5.时间:2003年5月25日(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

6.地点:学校机房 7.执教者:卢志红

二、背景

从教学思想方面来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信息技术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学科教学,而应该也需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的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式学习,小组指导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经过广泛检验证明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如何将这些方法有效而不是流于形式地应用于具体课堂教学,这一点我一直在思考。从学生一头来说,自从学习了浏览网页等内容之后,他们上课和上网的积极性很高,偶有教学内容和上网无关时,必定要向老师询问得一清二楚;但这种积极性后面也隐藏着不好的苗头,学生们对网上游戏、网上聊天也很好奇,常常是老师一不留神,他们就大胆越池,如何因势利导将他们的好奇性和积极性引导到学习上来,这一点我同样在思考。

促使我有这种新教法尝试的想法最直接的原因是学校课改开课任务。我做了以下尝试:课前由学生根据兴趣确立搜索信息的主题(将他们上网热情引导到学习上来);并根据主题自己组成学习小组(便于小组指导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和小组之间的竞争学习);课堂学习也主要利用教师自己做的WEBQUEST课件由学生自学(自主探究学习);评价的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充当教学组织者、学习辅助者的角色。

三、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对学生:“同学们,你们对网络上的哪些信息最感兴趣?下一堂课我们学习网上获取信息,课前同学们可以根据兴趣确立要获取信息的主题,并根据主题自己组成小组,下一堂课你们的座位可以根据小组来坐,我们要来个比赛,看看哪一个小组找的资料最多,最好。”“好——”学生哗然。(学生已有自己定组的经验,所以这一点无须教师过多干预。)教师:做WEBQUEST课件,并将其放在教师机上,将属性设为共享。

2.教师组织教学,学生明确任务教师询问学生的搜索信息的主题,并将它们公布于黑板:追星一族、恐龙、非典、FLASH动画、奇闻异事、新闻并简单检查学生的坐位情况教师告学生:“各个小组都非常想从网上获取以上信息,那如何获取呢?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学,如何自学,这里有一个课件,它会教你,但你必须认真阅读才行。”教师演示课件的位置:“网上邻居——TEACHER——教你上网获取信息”教师演示打开课件的方法:双击 INDEX图标。教师介绍课件的使用方法:“这是一个用网页来做的课件,目的是教你上网获取信息,使用方法和同学们在网上浏览网站的方法是一样的,课件的内容包括‘首页’、‘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任务’是我们的学习目标,‘过程’教你如何操作,‘结论’教你如何递交作业,等等”。

3.学生学习课件,开始搜索信息,教师有针对的选择教学学生开始前顾后盼,想尽快地知道获取信息的方法,但很快安静下来,认真阅读各个网页。教师估计学生看得差不多了,通上网线,并告之学生。很快学生忙碌起来,小组内的学生也自发聚到一起,开始讨论怎么搜索,我看到有“恐龙”小组的学生将其中一台机器专门用来播放课件,左右两台作搜索信息用,边学边做。我感慨:“学生其实很会学习,有时他们自己想的方法比老师强加的方法更合适他们。”学生不断发出“我会了”、“找到恐龙了”、“这是苏有朋的照片”、“你快来教教我”、“到底是怎么找的”这种兴奋、急切的声音,教室内尽管学生的讲话声很大,看到他们这种热情,我却不忍心去训斥他们,他们的兴趣不再是游戏和聊天,这真验了那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比赛”的思想,学生们自发地以小组为单位热烈的讨论。我觉察到,有的人员较少、平时表现欠佳的学生组成的小组,表现得不是很积极,满脸不快,我在征得他们同意之后,采用LANSTAR中的分组学习对他们组个别教学(搜索信息部分),很快他们也掌握了搜索信息的方法。

4.学生学习下载,并递交作业。尽管文字的保存方法在学习WORD时已经接触过,但学生们还是不能很好的掌握信息下载方法,特别是文字的下载,见状我提醒他们:“找到信息后,还要下载,并保存起来,才能算获取到了信息,大家可以仔细的阅读课件里的‘过程’一页中的‘下载和保存信息’一部分内容,这些方法其实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了。”“追星一族”小组的侯园丽平时学习不错,掌握新知识的速度也快,今天她也首先按要求第3页(共15页)完成下载了信息的任务,我及时将这一递交上来的作业通过投影仪呈现出来,他们小组的其他同学一阵兴奋,在她的帮助下很快都掌握了下载方法,但其它小组的都没能正确下载。我趁热打铁:“同学们,小组之间要竞争,也要帮助,我们要赛出友谊,帮助同学和学习请求同学帮助也是我们竞赛的一项内容啊。”“追星一族”的同学很快分散到各小组指导去了。我不断地将学生搜索到的信息通过投影仪呈现出来。学生们紧张、愉快。

5.评价教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丰硕的成果吧,这是‘新闻’组的、这是‘恐龙’组的、这是‘追星一族’组的教师:“同学们,今天哪一小组、哪一位同学表现最突出?”学生:“追星一族——”,“侯园丽——”教师:“是啊,追星一族小组的同学不仅搜索的信息多、快、而且还主动帮助其他小组的同学,当然,其他小组的同学表现也不错,‘恐龙’小组的同学学习方法很好,‘奇闻异事’小组在遇到困难主动请求帮助,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很出色,让我们为同学和自己积极的参与而鼓掌。”“哗——”课在鼓掌声中结束。

四、体会和讨论 1.学生的体会:侯园丽——学习也很开心,象游戏一样开心。孙丹——可以随便讨论问题而不用担心老师阻止:“上课不准讲话!”,太好了,老师,我们以后一直这样上吧。卞红——请教同学比请教老师好,不会很紧张。屈海童——我找到了很多恐龙的信息,这比玩游戏还带劲。夏智——我自己找到了苏有朋的照片。周波——原来我们小组的同学都不会,是向孙丹请教后才会的。 2.办公室同事之间的讨论:“我们是应该多想想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到底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分组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能产生竞争学习,我觉得这节课课小组教学用的很成功,合作和竞争很好地统一起来了。”“我看,让学生自己确立搜索信息的主题,然后自己搭配小组,这一点值得借鉴,如果老师确定主题让学生搜索,他们的积极性也许不会很高。”“我没看到一个学生玩游戏,连试图玩游戏的也没有。”“如果机器的排放围成小组形式,会更有助于这种教学方式。”“这节课的内容其实很多,但学生都基本掌握了。”“主要是学生感兴趣,学习速度就快。”“这堂课的重点是搜索信息,而这其实不是难点,难点是下载和保存,而这一点的学习建立在WORD的学习基础上,就很容易化解。”

第一单元第二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调查、研究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并选择适当的工具制作作品,以呈现信息、发表观点及交流思想。 (2)能够通过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采用我们熟悉的应用软件WPS、或Microsoft office 等软件制作电子作品,对自己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与评价。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社会和生产实践在推动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又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2)引导学生利用己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完成电子作品的制作,并要认真了解学生己有的信息技术水平,给基础薄弱的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增强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3)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

1.运用信息技术的实例

2.引导学生运用己学的信息技术制作电子作品。 【课时】 3课时

【教学环境】电脑教室,投影仪,网络教室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P7页,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弋登●摩尔博士在哪一年预言关于芯片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都要翻一番而价格而下降?后来预言是否实现?从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很自然得引入了新课“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二、新课讲解:

老师问:现代社会人们主要是通过什么获取信息,记录信息,管理信息,传播信息和加工信息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总结如下:

获取信息:阅读、交谈、书信往来、看电视、访问因特网、温度计、听诊器、钟表、测量仪器、显示微镜、望远镜、气象卫星等。

记录信息:书写、印剧、照相、录音、录像、微镜等技术和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等介质。 管理信息:目录卡片、文件夹和数据库等。

传播信息:旗语、信号灯、钟声、电报、电视、卫星和因特网等。 加工信息:描述、分类、转换的压缩等方式。 提问:信息加工技术的发展有哪两次突破? 学生:从人脑加工到使用机械设备进行信息加工,由使用机械设备再发展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加工。

信息技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显示信息等相关技术。

老师:让学生阅读P8的有关背景资料内容,然后思考并讨论信息传播技术是如何演变的? 学生讨论总结:

早期通过人传播信息→古代打仗通过烽火传播信息→莫尔斯电码→电话→无线电通信→卫星传播→光纤传播

老师:从以上的背景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传递方式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化的。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电话、光纤和卫星通讯等各种新型通讯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及内容都产生巨大的变化。在信息技术历史上有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1、语言的使用

2、文字的创造

3、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与普及

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与运用

三、神奇的计算机技术

(1) 简单介绍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有关情况以及计算机发展的历程。 ENIAC 1946年于美国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46~1958年

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4~1970年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 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至今

(2)让学生阅读计算机技术应用和发展实例的有关内容。 ①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模拟恐龙动画情节特技。 ②介绍“深蓝”—IBM的超级计算机的下棋相当精确。 ③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分析中国超级计算机对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总结得出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能代理技术、中国的超级计算机、语音技术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五、丰富多彩的因特网

让学生谈谈关于因特网的功能?

老师总结:信息的获取—在网上可以查询不同领域的资料。 信息发布—结合海南省的成长博客网进行分析。

网上交流—结合聊天软件、电子邮件、IP电话、网上寻呼、视频会议等。 网上学习—结合中学生的需求,介绍关于远程教育有关知识。 网上购物—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网上购物是指在网上可以买到生活和学习中所需的一切物品。

网上娱乐—包括网上游戏、电影、音乐等。 老师:我们了解有关通讯技术的发展史以及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另外了解到因特网的有关功能,我们可是借助因特网进行生活与学习,那么下面我们利用以前掌握的信息技术制作关于Word或者是PPT的电子作品。 操作流程如下

(1)介绍电子作品的过程:策划主题与内容、制作作品、润色作品、修改作品等环节,最后通过交流与评价。

(2)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工具进行信息的处理与信息的表达。(考虑课堂时间少和学生原有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让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电子作品的制作。) (3)让学生确定主题 –CPU的发展历史 –微型计算机所使用的操作系统 –我与信息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由来

(4)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要包括以下内容: 作品的名称、作者和时间 *有关主题的解释

*拟用相关网站的链接及说明 *作品引用记录(参考答案) *需要感谢的人及结束语

*比较或对比、证明及评价与分析等*相关的图片和表格素材 *相关的文件素材

(5)在让学生制作作品之前,可以让学生打开配套光盘中的学生作品,进行观看和评比,然后开始制作自己的个人电子作品。

(6)学生制作完毕,让学生把作品提交到教师机,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作品。

(评价作品的依据是根据教材P14表1-1-2电子作品评价表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对该表或增加或删除一些项目,以此对全班学生的作品进行全面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所选主题的认识程度,并检测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掌握程度。

在进行电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制作作品过程,反思所应用的技术是否合理,思考作品是否恰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学好电子作品的制作方法,从而加深了了解并增进友谊。

课堂小结:我们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历史、以及它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无论是对社会发展、科技术进步,还是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和生产实践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又对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必须掌握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用的信息、如何加工成为有效的信息、如何将获得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如何充分准确的表达自己的信息,在信息时代如何利用合理的工具合理、合法地开展交流,这些信息素养正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要学习和提高的。为此我们应做到能够熟练掌握关于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扩展和延伸自己的信息能力,从而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

教学反思:

由于高一年级学疟的原有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课堂中采取分组教学,就是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讨论和完成电子作品的制作,这样的意图就是让信息技术知识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带动那些信息技术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节课的处理较好的地方就是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氛围。 案例二:《小小的船》一课的教案及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 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4. 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 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 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7. 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 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嫦娥奔月>,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今天怎么不见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了?

[说明:卡通人物丁丁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指导看图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将具体事物与词组一一对应,具体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 2. 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说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发。]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 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6)齐读课文。 [说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朗读的规律,训练朗读的基本技能。]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说明: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

五、认单字

1.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谁来了? 2.“谁来当当小老师?”会读哪些字就拿下字宝宝,领大家读一次。 组词重点:里、月 多音字:只 3.小组合作识记一类字:

分析部件:只、尖、里 字理识字:月 数笔画:在、见 编儿歌:只、尖 猜谜语:月 [说明:“宝宝”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使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前提下合作记字。] 4.拓展识字方法:丁丁说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能见到字,比如说电视里、商店里、街道上的广告牌等,你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说明:沟通课堂内外,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5.同座互检生字掌握情况。 [说明: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6.游戏:猜猜他是谁?

[说明:游戏的魅力在于激趣。] 7.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

[说明: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进行变句的训练。]

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 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

[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与艺术科交叉渗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 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七、写字

1.观察书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说明:由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突破难点。] 2.多媒体演示“里”,“在”的笔顺,生书空。

3.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多媒体演示,一生领书空。

4.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5.指名二人在灯片上写字,众生观察,对比,评议。 6.学生练写生字。

[说明:基本书写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口语交际训练: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听课老师评点所写的字。

[说明:充分利用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提高学生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八、课外作业

观察月亮的形状,看看月亮变成什么形状的时候,丁丁就该结束他的旅行回来了。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教学后记

本单元以“太阳和月亮”为主题,编选了两篇诗歌和一首古诗,《小小的船》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故事引入,看图,读文,自主识字,音乐欣赏,朗读感悟,拼句游戏等多项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了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的精神,本课例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如由故事引入,教具设计富于童趣,安排音乐欣赏及水果拼盘游戏。课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如自己练读课文,当小老师认单字,自主识字写字,互检认字情况,自由组合做拼句游戏等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弹性地处理教材,如将“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等内容有机地安排在本课的教学中。 本课例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识字教学主要采用听读识字法,在进行认的活动时,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生活的环境。如教师启发提问:“平时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由于学生生长在汉语的环境中,所以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见的词,让学生切身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必备工具,青少年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我们的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方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到教学中来,它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 强调课堂教学主题,体现课堂教学艺术的特色,为此我确立了"渐进性""灵活性"原则,确立了"协作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现在我说的这个案例是:信息技术初中版第一册第三章中的《查找和替换》。

这堂课非上机时间1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5分钟,,组内互相找不足并讨论学习10分钟

1、将学生分组,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搭配分在一组。

2、将要学习的内容用导学案的形式发给学生。

案例实施过程:

将教学任务和任务要求以电子稿的方式发给学生。

教师讲解:

有时我们需要在一篇文章中查找一个字或一个词,或者把文章中多次出现得一个词或者一段话,,换成另一个词或另一段更贴切的文字,当文章较长时,这是很麻烦的,可能找了半天也没完全找出来,word提供了查找和替换功能,有了它,就可以很轻松的完成这类任务。 打开上一节输入的文章《送小龟回家》查找“喝酒”两个字。

第一步:将光标移到文章的开头。

第二步:单击菜单栏上的“编辑”,打开“编辑”菜单,再单击“查找”

第三步:在查找内容后面的文字框输入“喝酒”

第四步:单击查找下一处。

在查找与替换这堂课中,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也是在自己输入的文章“送小龟回家”中跟随教师的讲解来一步一步的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不会的问题和疑难问题,首先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询问老师。我发现学生理解的很快,心里非常的高兴。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同学站起来问:“老师,我能不能在查找与替换中只用替换而不用查找呢?”我觉得这个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动了脑筋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就鼓励他试一试,他很高兴的自己做了一遍,然后告诉我说可以,我表扬了他,让所有的同学都用一下他的做法,同学们都肯定了他。他看起来更有劲头了。

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会在操作中发现很多的问题,这时候,教师要及时的鼓励他,让他自己多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他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让他在动手和老师的鼓励中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量,同时也鼓励了其他同学,让他们有了前进的力量,有了学

习钻研的热情。

然后我让学生将“送小龟回家”一文中的“小乌龟”替换成“小龟”

学生自己练习,我巡视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知道电脑记录着我们执行过的每一步操作,如果发现自己的操作错了,可以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取消按钮,,撤销前一步操作,多次单击该按钮,可以撤销前几步操作.如果撤销后又觉得还是撤销前的内容正确,可以再单击恢复按钮,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在学习中不断的把一些新的东西交给学生,学生会越来越有兴趣。

学生在练习完成后,互相找出问题,然后讨论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是之更加完美。

替换完成后组内互相讨论,学习层次不同的同学在互相帮助中得到提高。

然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想把文章中所有的“的”的下面加下划线,该怎样用查找与替换功能来完成呢?

我告诉学生在替换的过程中“的”并没有变,变得只有格式,我们在查找和替换内容中都该输入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我告诉他们怎样改变格式,学生觉得很新鲜,劲头十足,我及时的让他们自己完成并讨论过程。

教后反思:

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自信,他能和同学、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讲错,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当他回答错误时,会得到同学们的帮助;当他进步时,会得到热烈的鼓掌;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在课堂上,主要考察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并有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那样这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渗透案例

--《请爱护小草》中的德育渗透

石鑫慧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要更新教学思路,改变过去只为传授知识而不重视德育的意识。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让德育教育在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渗透。现以《请爱护小草》课题,浅谈在教学中“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德育渗透。

一、 在引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美不美?大家说说没在哪里?

生:自由发言,畅谈校园的美。(绿油油的草地„„)

师:我们大家都喜欢这样的环境,在阳光的沐浴下,芳草、杨柳的陪伴下,在知识的海洋里健康成长。阳光、草地、杨柳,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在享受着它们的美的同时也应该保护它们,让这种美一直伴我们成长,我们热爱大自然,我们要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爱护我们的校园,爱护一草一木。今天我们就来给我们的校园制作一个“请爱护小草”的告示牌。

二、 在实践任务中渗透德育教育

实践任务:制作一张“请爱护小草”的告示牌。

注意:

1、告示牌要放在哪里?(草坪里)

2、草坪的主色是?(绿色)

3、草坪上有草、树叶,注意草的颜色和树叶的颜色。

我们要爱护小草,可不是枯草哦!大家画的小草要有生命力,给我们一种茁壮成长的感觉,充满希望。

我们还可以让我们的告示牌内容更具文化色彩,更富有创意。如:

“别踩我,我怕疼!”、“我喜欢笑!”„„

三、 在课堂小结中渗透德育教育

大家的告示牌都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作品。大家都是优秀的画家,画中蕴含了大家对小草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不光小草有生命力,我们的画也有其生命力。色彩给我们的感觉,小草给我们的感觉,告示牌的内容给我们的感觉,说明我们与大自然是心灵相通的。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1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店塔第一小学

乔琪

[案例主题]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认为“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教学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课堂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灵活的行动,调动学生最大的积极性,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

[背景材料]

本课是根据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和第十三课的教学目标借以编写成语故事小报为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从已有素材中选择需要的资料制作一份由几个成语小故事组成的图文并茂的单页小报。该校学生从三年级就开始上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学生操作水平较熟练。所以在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借班上课的实际原因,我把教材处理成两节课的教学并作一节课上,并相应改了教学重难点。由于时间原因,正式开课前没有在该校其他班级试教过,所以有可能在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有偏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艺术字和图片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的基本方法; 设置好标题和正文的字体、字号和字形。

技能目标:能把不同的word文档中的内容复制到自己的word文件中去。 为每一个故事插入一张相配套的图片并调整好文字环绕方式、位置和大小; 为小报插入一个艺术字报头“成语故事”并调整好大小和位置;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我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喜欢成语故事,喜欢成语。

【教学重点】: 把不同的word文档中的内容复制到自己的word文件中去。 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美化故事小报。 【教学难点】:

把不同的word文档中的内容复制到自己的word文件中去。 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美化故事小报。 【课前准备】:成语故事文字和图片资料。 [案例描述]

片断1 讲故事引入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上一堂信息技术课。我找点轻松的内容,不如来讲个故事吧!

生:有点兴趣,脸上表情开始放松了。

师:我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多历史故事流传至今,已演变成了一个个寓意深刻的成语。有谁知道关于成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个?

生举手:《守株待兔》……(讲故事)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兔子撞在树上是偶然的,农夫等下去是不会有兔子的。

师:是的,这个故事还说明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获得成功。

师:大家还有什么故事? 学生涌越举手。

师:不如这样,老师已经准备了好几个成语故事,放在你们电脑的“D:成语故事”文件夹下。请大家自己打开去浏览,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

片断2 通过范列作品掌握小报制作的要点

在打开教师指定的文件夹浏览了里面的故事图片和文字后,教师适时抛出了本堂课的任务:

师:大家觉得故事和图片看起来方便吗?

生:不怎么方便,看了故事再去看图片,换来换去不方便。

师:是的,所以老师把这些故事制作成了一张成语故事报,大家来欣赏一下。 出示已做好的小报给同学们欣赏。

师:同学们,大家觉得这几张成语故事小报怎么样? 生1:小报的文字颜色很好看,每一个故事一种颜色。 生2:每一个故事的题目很清楚。 师追问:是怎么处理的? 生2:把故事题目的字体变大了。

师补充:题目字体变大了,让人在看故事时先知道故事的题目是什么,也吸引你去看故事。

师:还有吗?

生3:每个故事都有一张插图,很漂亮。

师:对,只是文字太单调了,插上一张图片,可使小报更加美观,而且图片也可以吸引人的眼球去看这个故事。

生4:小报中还插入了艺术字作题目,很好看。

师:是的,小报中还插入了“成语故事报”几个大字,这部分在报纸中我们称为什么?

学生没有回答到老师预设的答案上来。

师引:我们平时看的报纸都有一个名称的,如“小学生世界报”、“华商报”等,我们称之为报纸的名称或报头。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不光给大家带来这些成语故事,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任务。要求选我们也选2—3个故事制作成一张成语故事报。一会儿请我们的吴老师把好的选出来打印贴在学校的宣传栏里给全校的同学们欣赏。

片断3 突破难点、为丰富作品呈现作准备

做小报第一步:把不同的word文档中的内容复制到自己的word文件中去。 教师演示把几篇故事复制在一起。

由于同学们现在正打开一个或几个故事在看。所以教师的演示要在此基础上开始:

1.鼠标单击工具栏最左端的“新建空白文档”,拿一张白纸。 2.务栏上切换到打开的故事,选中文字,复制。 3.到任务栏上切换到空白页,粘贴。 4.务栏切换到成语故事文件夹,打开第二篇故事同样的方法复制到新建的文档中。

预设:根据平时自己的教学经验,同学在把几个不同文档中的内容复制到一个文档时,会出现以下问题:A,同一段内容在新建页中复制两次;B,复制第二份时,光标没有定在末尾,所以所以复制出的内容顺序错乱。C,漏选了部分要复制的内容,使内容不全等。教师等学生出现问题时根据问题的面一对一或集体辅导。

同学们仔细看老师的示范操作,然后独立尝试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操作,收集掌握学生学习过程的信息:

信息1:大部分同学没有出现老师预设的问题。

信息2:很多同学已经通过字体颜色和大小修饰文字了。 信息3: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使用插入图片了。 [教学反思]

此次课堂教研活动是本人去其他学校借班上课。由于自己一直在农村中心小学教学,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寄宿制实验小学的学生情况有一定差别。导至课前一些预设在课堂上很难生成,甚至根本不会生成。有些教学环节设计上也出现了偏差。由此,我对这堂课进行了如下小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需环节,课堂的导入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师要格外重视课堂导入设计,要创造良好的氛围,调整学生的情绪。更何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理状态(即情感心理状态)。信息技术课主导应用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有些学生一上课就问“老师,今天有什么任务”。这样机械地应用任务教学法,学生不免对信息技术课产生一丝厌倦。如何在课堂导入环节下功夫,自然而然地引入到课堂所要完成的任务上来,是一堂课良好开端的关键。在本堂课中,学生第一次和老师接触,心里判断着老师,也产生一些防备心理。学生们一双双眼睛看着老师,表现得比较拘束。这时,老师跟同学们说,我们来讲个故事吧。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想想看到过的成语故事。很多同学都能讲出一两个。一个轻松的话题,顿时让同学们放开了,一双双手都举得高高的。所以随后的整堂课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都很积极。同学们听了一个故事肯定不过瘾,老师马上说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几个故事,放在电脑里。顺利地把同学们引到了教学任务上来了。

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服务的。在第二个片断中,教师出示的范例小报,目的是要让学生对制作小报有个大概的印象。从欣赏小报中讨论出通过字体、字号、颜色、艺术字和图片等对小报进行修饰。在讨论时,老师应该把学生回答的几个方面通过板书罗列出来。然后再让大家来讨论制作小报时哪一步先做,哪一步后做,有了先后步骤,更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后面预设的几次不同侧重点的阶段点评也能明确点评的重点,以利于学生对作品有层次地点评与把握。

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从中了解学生的操作水平面,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信息技术老师也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往往怀里揣着新课程理念,可面对公开课又不敢放得太开,生怕收不住,达不成教学目标。在片断3中,由于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几个文档内容复制到一个文档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再加上对学生掌握水平不了解,采用教师演示给学生看的方法,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不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里教师可以通过相邻同学讨论和自主尝试的方法让同学们先自己去想想办法。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有时往往很多方法老师也不知道,学生却想出来了。教师从学生中寻找电脑小能手,通过学生的演示来突破教学环节,既解决了问题,又给优秀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对这些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探索中无疑注入了强劲的推动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分享下一篇:小学交通安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