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2023-03-23

第一篇: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如何加强企业资金预算管理

摘 要 资金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资金预算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只有抓住资金预算管理这个中心,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 资金预算管理 运行 方针 问题

资金运动是企业的“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是否畅通,无疑是关系企业“生命”的问题。因此,资金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资金预算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只有抓住资金预算管理这个中心,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资金预算管理的现状

1.资金预算管理的基本方针。资金预算管理是由资金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及执行跟踪管理、监督考核等三部分组成。(1)资金预算分为预算及月度执行预算,编制采用“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遵守收付实现制并采用直接法编制,同时采用间接法编制以相互验证。以最优的资金成本制定资金使用方案,综合平衡和编制单位的资金总预算。预算侧重于全年资金的平衡与预算,月度执行预算主要用于月度的资金调度与控制。(2)预算调整及执行跟踪管理。即在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当遇到前提条件发生变化时,如业务量增加、业务划转以及出现新的业务时,需要对资金预算进行调整或追加。由预算责任部门提出申请,资金管理部门提出调整意见,实行逐项申报、审批制度。预算必须是最新调整过的预算,以统一口径,做到及时跟踪经营情况的变化。资金流量执行的跟踪管理是在月度执行预算交给资金管理部门后对各部门用款进行监控的重要步骤。(3)对资金预算管理的监督考核是根据各部门现金流量使用的特点,以预算为基准建立指标考核体系,由资金管理部门根据各部门执行预算的实绩,按月、季、半年及进行分析与考核,对预算编制部门考核预算精度,对预算执行部门考核完成情况。

2.资金预算管理的实际运行。为牢固树立资金预算管理意识,根据各部门资金预算,分别将现金流量预算细化到每季、每月、每旬、每周,使预算在不断的变化中与实际接近一致,提高预算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要求各部门上报资金计划(按季、月、旬、周),据此对各部门的日常现金流量进行统筹安排、动态控制,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及时反馈。

3.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的实际工作中,缺乏资金管理意识,虽然对资金的重要性都认同,但是,仍然缺少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和现金流量观,缺乏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财务分析方法,在资金的使用和分配上缺少科学性,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不能对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控制,致使现金预算误差率较大。按照资金“年预算,月平衡,周调度,日安排”的要求,如何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使财会人员从资金运用项目的单纯“把关”审定变为直接参与,变事后“监督”为立项决策,增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资金预算管理的问题分析

对以往的资金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第一,核实资金需要量,降低资金占有率;第二,为资金筹措的数量和动态控制提供依据;第三,加强资金管理的责任制。本着对这三个问题的考虑,笔者认为应该将核定资金需要量和现金预算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应正确认识核定资金需要量和现金预算的不同功能,并创造条件实现二者的结合。

1.核定资金需要量和现金预算的比较与分析。(1)预算的基本作用不同。我国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实行的核定资金需要量(过去称为“核定流动资金定额”)是通过测算企业流动资金占用总额来计算企业某一项流动资金定额的。企业为了强化自身的资金预算管理必须主动积极地实施资金需要量的核定。在资金的预算管理问题上,对传统核定资金需要量方法应该继续加以巩固、提高。(2)预算的直接目的不同。核定资金需要量是指确定为完成计划期的生产经营任务所必需的资金需要量,它包括目前已经有的占用量和需要增加或减少的占用量的确定,其直接目的是揭示目前占用量与必要占用量之间的差异,为筹集资金提供依据,而现金预算是指确定计划期生产经营任务所带来的现金收入量和现金支出量,其目的在更大的程度上表现为平衡各期现金收支,量力而行。(3)资金的时间不同。现金预算是强化现金收支管理的一个十分强烈的动态管理概念,是一个“发生额”概念,任何实际的现金收支脱离预算在时间上的差异都将会给现金管理造成极大的困难;而资金需要量的核定则基本上是确定一个静态指标,是一个“余额”概念,它通过年初的核定工作,要求各单位在内各期基本上保持这一占用量。(4)预算编制期间不同。核定资金需要量一般是以一个为周期;而现金预算则是以一个为总的预算期,以一个月度为基本预算期,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分解。

2.核定资金需要量与现金预算的有机结合。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必须以每年年初的资金需要量核定为基本步骤,确定内企业和企业内部各单位合理的资金占用量及内的资金紧缺量,以此资金余缺量作为内筹集资金的基本依据,然后,根据内各期的现金收支情况确定各期的现金预算。

将核定资金需要量和现金预算有机结合起来的资金预算管理方法有两个优点:一是各期现金预算的编制不仅考虑了各期的现金收支情况,而且考虑了资金占用标准,加强了对现金的收支管理和资金占用量的有效控制,这是资金管理中必须同时并重的两点基本要求。二是各期现金预算和资金需要量的核定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调整。即:各期现金收支必须符合资金占用标准,若不符合,应调整各期收账政策以及成本费用支出预算;资金占用量必须适应于各期现金预算,若不适应,应修订资金占用量标准。

三、大力推广零基预算是解决资金预算管理问题的好方法

企业在编制经营预算时,由于各种特定需要,除了组织全面预算外,还可以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某项具体内容,按照其方法来编制预算。在诸多预算方法中,零基预算是相对较为独特的一种资金预算管理方法,它能够针对企业预算中不必要的浪费,解决预算增加容易、减少困难的难题,从而将企业的有限资源进行重点分配、及时改进预算策略。

1.零基预算的特点及其与其他预算方法的比较。零基预算就是“以零为基础编制的计划与预算”的简称,它的基本思想是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均以零为基点,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产生的费用或费用额,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性和支出数额的大小。它和其他预算方法相比较有以下几点不同:(1)出发点不同。传统预算法以现有费用开支数为基础,在现有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作增减。零基预算量以零为基点,根据预测的未来业务量和费用额、收益率来确定各种预算水平。(2)传统预算调整法着重从预算金额角度考虑问题,先大概确定预算基数,分析业务活动是为了对之适量增减。零基预算从业务角度考虑问题,按照企业各部门工作的重要程度预算资金,强调为什么开展某项业务。(3)传统预算调整法对新增加的业务活动,一般只单独考虑新增加业务本身的问题,没有与预算的其他业务进行比较,往往预算总额不增加,新业务就不能开展。零基预算把原有业务活动和增加业务活动都看成是整体的一部分,根据整体利益原则,确定新老业务的重要程度,分配预算资金。零基预算编制时,削减原有业务和增添新业务是经常发生的正常情况。

2.零基预算的方法步骤。(1)提出预算目标。在编制预算以前,要根据长远规划,结合市场调查和本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当年总体目标和预算设想,并对各个业务部门提出具体要求,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必需安排的预算项目,并说明其性质、目的,同时,以零为基础,详细提出各预算项目所需要的开支或费用。(2)对所提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将全部提出的费用项目分为必须足额支出的费用项目和可以增减费用额的费用项目,对每一个可以增减费用额的费用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其所得和所耗费进行计算对比结果来评价该预算项目的经济效益,按照成本效益率排列所有预算项目的先后次序,权衡轻重,决定所余。(3)对方案评定等级分配资金、落实预算。企业所属各个预算单位的全部方案需要综合审查,并对各个预算单位所提方案进行分类排列,确定等级次序。根据各个项目分类排队以后,结合企业可供动用的资金来源,将企业可动用的资金在各有关项目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并编制零基预算表。

通过上述对比与分析,可以看出零基预算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促使各部门根据预算精打细算,量力而行,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特别是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能使各项工作安排更加讲究实效;二是按照可以动用的财力资源数额,结合项目性质特点和重要程度进行安排,能保证资金使用更加合理;三是根据各种方案安排,使预算同业务活动结合得更好,同时具体工作目标为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依据,也为企业评价全部门的工作效益提供了客观标准。通过分析实际和预算的差异,促使各部门克服不足、巩固成绩,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四、结束语

总之,加强和改善企业资金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工作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环节。只有真正建立和完善资金管理的运行机制和信息网络,集中管理,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才能做到“事先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才能促使货币资金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本运营效能。

参考文献

[1]周斌.论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及对策、决策探索,2007. [2]袁海霞.抓住三个环节提高财务资金管理水平.

[3]王书力,彭双南.内控制度实务与案例.中国物价出版社,2004. [4]李世艺.浅谈企业资金管理.电力财务与会计,2007,(03).

第二篇:加强企业扶持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丽水工业经济发展

国企处课题组

撤地设市以来,市委、市政府确立“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并首次把“工业强市”融入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市合力兴工氛围不断加强,各级政府陆续出台各类企业扶持政策,积极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为我市工业提前完成“十五”发展目标,经济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奠定扎实基础。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4年底,我市各级政府安排各类工业企业扶持资金(含外贸,下同)约32128万元,向省级、中央争取扶持资金约12487万元,共计44615万元。为加强企业扶持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丽水工业经济发展,今年我们就我市企业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市工业企业扶持资金基本情况

(一)资金设置情况。

我市现有的企业扶持资金主要包括中央、省级、市县(区)三部分。

1、中央扶持资金主要有5项: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央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技术更新项目贷款贴息、出口机电产品研究开发资金、国家技术产业项目技术研究与开发奖金、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

2、省级扶持资金主要有16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财政专项资金、技术创新项目和纳米材料专项资金、节能专项资金、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清洁生产项目财政专项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财政补助(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科技局)、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信息产业电子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省重点技改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专利专项资金、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专项资金、参与西部大开发财政贴息资金、欠发达县(市)出口商品贴息、机电产品出口业绩突出企业奖励(前五名)、外经贸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专项补助资金。

3、市、县(区)的扶持资金有10类33项,主要是:技术改造资助、技术创新奖励(3项)、管理创新奖励(5项)、企业发展奖励、企业上市奖励(2项)、外贸出口奖励(17项)、专利资助、企业信息化资助、工业园区建设奖励、园区新办企业奖励。

(二)资金使用取得的成效。

由于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逐年加大对工业企业支持的力度,通过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和鼓励,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1、财政专项扶持奖励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力促进了我市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台阶。我们对市直47户重点扶持企业(不含纳爱斯和新办企业)近三年来有关数据进行了调查,调查资料显示:①企业规模稳步壮大,截止2004年底47户企业资产总额为20.95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7.25亿元、职工人数为9378人, 比2002年分别增长64%、56%、30%,年平均增幅达28%、25%、14%。2004年底,比2002年底7218人增加2160人。②企业收入大幅增长,200447户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82亿元,比20028.5亿增加5.32亿元, 增幅达62.5%,年平均增幅达27.5%。③企业效益大幅提高,200447户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4亿元,比20020.61亿增加0.63亿元, 增幅达105%,年平均增幅达43%。④固定资产不断增加,截止2004年底固定资产合计8.44亿元,2002—2004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达5.63亿元。⑤社会效益明显提高。2004上缴税金总额5631万元,比20023628万元增加2003万元, 增幅达81%。

2、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快了我市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成为企业技改的助推器。由于采取有效措施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有力地调动了企业技改的积极性,“十五”期间全市企业技改无论是总量、规模或者是项目的档次以及取得的成效方面都大大超过“九五”期间。2001-2004年全市专项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资金、贴息等共计达9134万元(不含纳爱斯专项扶持8291万元),占同期财政扶持工业扶持资金总额的28.4%(含纳爱斯为54%),同时充分利用省委17号文件有关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政策,努力发挥政策效应,四年来全市向省级争取技术改造贴息共计3766万元,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由于连续不断加大对企业技改扶持力度,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如纳爱斯集团2002-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3.25亿元,完成了纳爱斯工业园区的整体建设,遂昌县元立集团完成了年产20万吨各类金属制品生产线,遂昌县凯恩投入2亿多元完成占地300亩的凯恩特种纸高科技工业园前三期工程的建设。

3、财政专项资金有效发挥了“抛砖引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我市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取得明显的成效。如纳爱斯集团2002企业利润额为1.29亿元,2004为2.37亿元,年平均增长35.5%;上缴税金合计20021.37亿元, 2004度年为1.81亿元,年平均增长15%;2004年底该企业资产总额达22.69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达11.92亿元。

总之财政对工业的支持,既促进了工业发展,又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基本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二、企业扶持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政策点多面广,存在撒“胡椒面”现象,影响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各级政府通过各部门(财政、科技、外贸、发改委、经贸委等)管理兑现的扶持资金项目高达50多项(其中市级33项),内容涉及促进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由于项目多,申报程序繁多,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就企业来说,扶持支持力度却不大,给企业有每年政府“排排座,分果果”的感觉,难以达到促进企业积极发展的目的。如2004年我市共向省级、中央争取扶持资金项目20多项,受扶持企业户数近300户,获得扶持资金总额仅3000多万元,平均一户企业享受仅10万元;市直2004年安排扶持资金52家992万元(不含纳爱斯),平均每户企业19万元;二是各级政府重复设置相同扶持项目,而且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造成“一个项目,多头拿钱”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影响扶持资金公平性和使用效果。如对高新技术开发项目中央、省发改委和省科技局每年都安排财政补助;对企业技术中心、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ISO18000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各级也安排有不同的补助。曾有位部门同志笑言,天晓得一个企业享受的扶持资金到底有多少。显然扶持资金的这种多头管理,既不利于扶持资金的管理和问效,也难以发挥扶持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

(二)部分扶持政策不符国际贸易规则,政府日益面临“反补贴”调查风险。我国加入WTO已近5年,中国成为反倾销调查的全球“重灾区”。但随着2004年加拿大等国针对中国烧烤架和复合木地板等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作为三大贸易救济措施之一的反补贴也开始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反补贴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各国为保护本国产业而采取的三大贸易救济措施之一,反补贴调查应诉以政府为主体,它不仅针对政府的出口补贴,还针对政府的生产补贴。2004年,我省企业开始遭遇第一次反补贴诉讼,某生产钢制紧固件的出口企业由于遭到反补贴调查,被迫退出国外大部分市场,损失惨重。这是由于目前在我们企业的扶持政策中,不但包含WTO规定应禁止的出口补贴(红灯),如直接与企业出口数量挂钩的补贴和奖励,还包含一些WTO规定进口国可以起诉的生产补贴(黄灯),如专向性补助和税收优惠。这些政策短时期能对地方企业发展起到重大作用,长期却会对企业加大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带来严重隐患。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陆续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可能遭遇的国外反补贴调查将会越来越多,企业扶持政策迫切需要按照国际贸易规则进行调整。

(三)财政扶持资金在发挥激励作用的同时,不同程度存在企业奖励大于企业贡献的“倒挂”现象。一些企业发展缓慢,经营业绩多年没有增长,税收贡献低下,甚至经常处于亏损状态,却可以连年获得扶持资金资助。调研中我们发现有市直某企业2002-2004年获得扶持资金总额达86万元,其经济指标2002年销售额为511万元、2004却已降为385万元,三年来的纳税总额仅为4万元,而且连年亏损,亏损额累计达88万元,甚至还有企业在获得扶持资金不久即告破产的个案存在。这样的企业却可以获得政府奖励,明显与政府安排企业扶持资金发展地方经济、涵养财源的初衷相违背。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国务院规定不允许地方财政扶持奖励与企业税收贡献挂钩,所以目前企业扶持政策大多对被扶持企业财政贡献指标不设限定条件;二是与我们的扶持政策制订尚不完善有关,如不论企业处于什么发展时期,不论企业是先进产业或落后产业,不分是否高能耗或资源利用型企业,不分是否环保企业,只要做了“规定动作”,就能得到奖励,难以体现政府的产业、税收倾向。如果长此以往,扶持资金调整产业结构、涵养财源的功能将受到逐渐削弱。

(四)对企业扶持资金使用效果长期缺乏跟踪,存在“重分配、轻管理、轻绩效”现象。一直以来,各级政府资金管理部门过于关注企业扶持资金支出分配,却忽视资金的管理和绩效跟踪,虽然近几年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逐步建立,各级政府对财政支出管理逐渐加强,但对企业扶持资金的管理和问效,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追踪问效的考核机制。从全市“十五”期间财政安排企业扶持资金管理问效情况随机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得到财政支持的中小企业财政资金效益不尽如人意,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多年徘徊,典型的有缙云县去年安排的腾马竹业、新丰木业两家企业的技改项目,安排了技改专项扶持资金达45.3万元,但由于产品、市场及企业内部管理等原因,两家企业分别只生产了几个月就停产至今,财政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据了解,到目前全市尚没有一个县市出台专门的企业扶持资金跟踪问效办法,有近50%的县市没有建立企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加快企业扶持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企业扶持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财政支出浪费,已是刻不容缓。

(五)企业在资金使用上仍存在不规范现象。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据对市直48户重点扶持企业的调查,发现有4户未设单独财务制度和专职财务人员、9户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占调查户数27%,其中包括个别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左右的企业。这些企业财务管理的不规范,直接影响到财政扶持资金规范使用;二是部分企业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财政扶持资金。一些企业通过的各类认证、获得的名牌产品等称号在财政奖励到位以后,并没有将资金应用于生产管理,而用于工资支出;有的企业取得技术创新、技术中心奖励资金不专项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而用于管理支出。

三、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的建议

(一)正确认识我市欠发达地区实际,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完善企业扶持资金政策。

我市属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方财力有限,财政收支矛盾还十分突出,企业扶持资金的安排还面临较大的困难和压力。所以必须将扶持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一要政策导向清晰化。据统计,我市98%企业属小企业,小企业成长关键在于市场竞争力,竞争力必须依托自主创新。作为欠发达地区,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要做到增量和提质并举,既做大经济总量,又提升产业层次。所以政策导向上要清晰化,要围绕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做“文章”,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带动地方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二要奖励设置重点化。根据各类扶持项目扶持资金使用效果,围绕扶持政策主要导向,对繁杂的奖励项目设置进行认真清理、甄别,减少一些扶持没有效果或效果不明显的项目,突出对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类项目的重点支持,并提高奖励额度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改变“撒胡椒面”式的扶持方式。三要设立扶持资金申报“绩效门槛”。根据申报企业以前获得扶持资金绩效情况,对上达不到资金扶持效果的企业,暂停资金申报一年;对连续两次绩效跟踪达不到资金扶持效果的企业,暂停资金申报五年。通过“绩效门槛”,筛选掉绩效差劣的企业,增加绩优企业的扶持面,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财政扶持资金效果。

(二)积极探索建立企业扶持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企业扶持资金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合理的评价标准,对扶持资金使用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判断,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资金扶持的主要依据,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长期以来,由于财政支出范围广泛,再加上支出绩效呈多样性的表现特点,既有可以用货币衡量的经济效益,还有更多的无法用货币衡量的社会效益,而且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长短期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财政部门一直无法采取一种比较准确的办法,来对财政支出进行衡量。突破这一“盲点”,恰恰是减少资源损失浪费、提高效率的关键点。一要建立重点企业资料数据库,通过月报、年报等形式,充分掌握被扶持企业各类基础数据资源,逐步实现数据信息化管理,为最终建立绩效评价项目库、标准库打下基础;二要明确绩效评价的对象、内容和范围,规范企业扶持资金绩效评价的程序和行为,保证绩效评价工作规范、协调、有序进行;三要完善(企业扶持)财政资金绩效跟踪办法,除对经济效益指标进行考核外,增加社会效益(就业人数、公益支出等)、生态环境效益(污染物排放等)和循环经济(节电、节水、节能)等指标,努力提高考核指标科学性、合理性;四要根据企业扶持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特点,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在企业技术改造资助项目中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试点,循序渐进,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建立企业扶持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三)加强企业扶持资金申报、支出、使用管理,建立健全企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一是建立健全企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对象、内容和扶持办法,规范资金支出程序,规定资金使用范围和财务处理方法,强调违规处罚办法,努力使扶持资金支出达到公开、公平、高效;二是加强扶持资金申报管理。首先要加强对企业申报材料的审核,严格审核企业上报材料,确保材料完整无误,做到复印件与原件核对一致、财务数据与财务报表核对一致、财务数据与企业账簿核对一致,缴纳税收数必须取得税务部门的证明;其次在企业申报扶持资金项目时,要求必须填报该项目是否申报过其他项目扶持或在其他扶持资金项目已享受扶持数额,防止同一项目多头享受;最后要求企业出具声明书,承诺对不按规定要求如实提供申报材料的,将自动放弃该项目的申报,如扶持资金已拨付应及时上缴财政部门,并自愿接受有关部门的处理等,增加对企业的自身责任追究;三是加强企业扶持资金支出管理。按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好对各部门提出的资金使用方案审核,严格按照支出程序履行扶持资金支出审批程序;四是加强对企业扶持资金使用管理。通过座谈、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正确认识,同时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要不定期对有关企业进行资金使用情况抽查,监督企业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扶持资金,如有发现不按规定使用、挪作他用扶持资金的,要及时限期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按照处罚办法严格处理。

(四)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努力防范政府反补贴应诉风险

一要认真研究WTO 关于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的相关规定,及时疏理现行扶持政策中明显与该协定相违背的扶持内容,深入理解WTO协定中“红黄绿灯补贴政策”的内涵和外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起符合WTO规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体系;二要建立反补贴预警机制,相关部门要在出口企业中建立政企信息互馈通道,及时掌握企业出口产品销售额、售价、国外占有率等相关信息,定期分析预测,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及时反馈企业有关国内其它企业受到反补贴调查的信息,对企业提前预警,这样,当我们遇到反补贴调查时,才能心中有数,从容应对;三要加强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出口企业WTO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对反补贴调查的认识,使企业充分了解享受扶持政策可能存在的风险,促进企业主动应对,使其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组 长:刘小平

成 员:余小平 卢剑峰 吴晓英

执 笔:汤延武

第三篇:金锁关镇如何加强涉农资金管理

关于金锁关镇“涉农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各项涉农资金逐年增多,只有运行好、使用好,管理好各项资金,确保各级投入真正落实到位,才能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为此,必须加大对涉农资金的管理,进一步健全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资金监管,实行民主理财,确保涉农资金和农村财务正常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村级经济健康发展。结合新时期财政工作实际,我所对涉农资金管理做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涉农资金管理总体较好,两项“亮点”工作效果明显

1、“一卡通”的发放管理工作。根据《铜川市印台区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兑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目前我镇“一卡通”发放涵盖三大类(农业生产类、社会保障类、社会救助类),补贴共计37项。惠民一卡通的发放及时准确,实现惠民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模式,有效杜绝了截留、挪用、抵扣补贴资金的问题,确保了财政惠民补贴资金快捷、方便地发放到群众手中,使广大农户实实在在的享受到国家惠民政策带来的温暖。

2、以“一事一议”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公益性事业建设中,我们本着区上有重点、镇上有亮点、村上有看点的总体思路,逐步实现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卫生净化、巷道亮化、道路硬化的五项方针。五年来,我镇共实施“一事一议”项目18个,涉及11个村,受益过万人。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170多万元,引导和带动村民筹资筹劳投入逾243.32万元,完成道路硬化20.53公里、文化广场3880平米及人畜饮水(灌溉)工程两个。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容村貌,也使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显著提高。

二、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涉农资金涉及范围广,管理层级多,难以统一管理。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涉农资金的总量不断增大,由于区级涉农管理部门多、职能交叉,专项资金种类过多,不同渠道资金使用时互不协调和沟通,造成项目资金作用没有发挥最大化。有的涉农资金在建设内容、实施范围上有交叉,容易造成推诿、扯皮现象,不利于对涉农资金的统一管理,从而不能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任务。

2、涉农资金落实及监督检查力度还不够。由于区、镇两级财政财力不足,无力筹集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导致一些涉农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缺少启动资金或是配套资金而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各涉农资金管理部门的分工不同,各管一块,互相之间信息沟通还不够,很难掌握涉农资金的总体资金状况。涉农资金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不利于全程监督,监管力度跟不上,致使涉农资金的安全风险增大。绝大部分项目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技术上指导,项目实施单位负责具体施工;财政部门只负责资金拨付,因此在项目实施的各环节,财政部门可以说几乎插不上手。另一方面按照相关规定工程项目竣工后要经审计,以审计意见作为工程结算和验收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专项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审计部门难以应对,项目竣工后不审计或漏审计现象普遍存在。致使“涉农”专项资金的监督缺乏有效手段,有关部门难以实施具体监管。

3、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效率不高。涉农资金和项目下达后,由于区级涉农管理部门多,这些项目部门各有各的报批程序,各有各的管理办法,互不通气,导致项目技术没有统一的规划,出现项目多、规划小、资金零散,而且管理不衔接,有建管脱节的现象。在项目资金运行过程中,中间环节相对较多,造成管理上的脱节和漏洞,资金运行安全系数不大、使用效率不高。

4、涉农项目管理缺乏科学性。涉农建设项目调研不充分,资金安排机制不完整,有盲目性、部分监管缺位。上级下达涉农建设项目后,涉农部门在确定项目时,几乎是根据各乡镇所报项目而定,实施考察论证少,对哪些是最需要的项目、哪些是最致贫的因素、哪些是最影响当地发展的瓶颈没有作充分的调研,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呈现出随意性、盲目性,同时也容易导致少数干部产生违纪违法行为。

5、涉农项目透明度不高和资金监管不到位。区、镇在涉农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上,透明度不高,导致涉农项目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区级主管部门将涉农项目安排到乡镇后,乡镇政府有很大决定权,有的不完全用于所申报的项目,被挪用于乡镇其它建设。有关部门对涉农项目资金又不能全程有效跟踪监管,个别乡镇对群众意见重视不够,群众无从监督或者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不高。

三、管好用好涉农资金的对策

“三农”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管好、用好涉农资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通过建立健全相配套的制度,使涉农资金管理更加规范,使用效益更好。为此,我们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自2010年开始我们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印台区财政局财政所制度汇编》,涉及26项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制定了“一卡通”发放管理流程、“一事一议”申报流程、“村级财务”报账流程,全部“上墙公示”。我们还制定了《金锁关镇涉农资金专户和村级资金管理办法》。同时成立了金锁关镇“专项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涉农资金安全、有序、高效、透明的运行。

2、加强协调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各部门之间互通信息,互相配合,增强各工作之间的亲密度,让每一笔业务都能追溯到具体的负责部门,在发生错误时能做到随时有据可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各部门之间还应加强监督力度,在工作中即互相配合又互相监督,保证涉农资金的实施效益。

3、不断加强业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坚持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查漏补缺、落实责任。加强内网运行、系统软件、电脑设施相关的知识培训。经常化、制度化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水平。为提高财政工作人员的电脑操作水平,应以现场指导讲解与开设培训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各项系统内网知识培训。通过系列的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电脑操作水平,促进对电脑设备的正确维护、故障排查和简单维修,以达到人人能操作、人人懂电脑的工作目标。尤其是财务软件的更新部分,必须及时组织培训,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软件的性能,以免影响正常的工作,降低工作效率。在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还需加强对政治思想和财经纪律的学习,加强法制教育,努力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养成一心为民、务实重干、勤政廉洁的良好风气,为财政事业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促进财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4、进一步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制。对于涉农资金的使用做到权责分明,责任到人。对项目的管理,要强化项目申报、评审程序,从源头上把握资金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建立起包括项目的立项、招投标、实施、验收、评价及后续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更要规范资金的管理。所有项目资金从分配到使用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明确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防止管理混乱及移用、挪用、截留现象的发生。纪委对涉农专项资金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对违反规定者,依法依纪处理,加大对涉农资金案件查处力度,强化震慑力。

5、加强信息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加大惠农政策宣传、补助对象评议程序、张榜公示、动态管理、信息报送、档案管理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制度,严格执行涉农资金使用的工作纪律,确保惠农补贴数据的真实性、补助对象的准确性、公开公示的全面性。建立健全涉农惠农资金监管长效机制,严防出现内部贪腐行为。同时,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6、深化认识,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力度。农业是一个具有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基础产业。当前我镇年轻劳动力大多已经外出打工,留下只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孩童,因此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不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保证对农业投入的比例,并足额、及时到位,激发人们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惠农政策上要作适度调整,适度提高对贫困乡村的补助比例,及早从根本上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金锁财政所

刘 敏

二零一四年十月二十四

第四篇:企业如何做好资金管理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2月19日,由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0中国总会计师人物、中国财务价值领军人物等奖项颁奖典礼暨第七届中国企业经营与财务战略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图为深圳市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芳。

胡德芳(深圳市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家下午好,受主办方的邀请,很荣幸跟大家就资金管理方面做一个演讲。

自我介绍一下,我1985年就从事银行软件研发和企业财务软件研发,我做软件出身,从85年开始就一直做软件。从94年开始什么都不做,专职研究企业的资金管理。这几年又出了一些书,大约有

3、4本书。2000年的时候创办深圳市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财务管理。我同时是深圳市科技专业委员会、创新委员会的专家。

谈到资金管理,杨教授讲到一个是理财,一个是管控。怎么理财,怎么管控,我花点时间,就杨教授的课题我稍微展开一下,也结合我的主题。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我们怎样建立自己管理体系,各有各的做法。做资金管理,不是只买套软件就好了,如果买套软件早就解决了。今天我成一个体系介绍如何做好资金管理。

首先是目标。然后是体制,体制是最麻烦的一件事,很多企业做资金管理做不下去就是体制问题,体制涉及到权利和再分配的问题。第三是模式。第四,保障体系。第五,运营环境。第六,评估。建立整个动态的监控体系。

很多企业告诉我他们做完资金管理以后,有一个窍门,说我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就是一个很有效的资金风险防范手段。

第一,目标。

一般做资金管理有几个方面的目标,在座的财务总监比较多,如果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看到第一个目标,是资金控制风险,资金控制风险是资金管理体系

的第一个首要目标,财务总监要说服老板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个目标是降低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大幅度下降,财务投资得到很大的回报。第三个目标,增强融资能力。很多企业在快速发展中需要增强融资能力,如何集中资金增加银行的谈判筹码,资金集中管理可能是一个办法。第四个目标,保护干部。为什么要保护干部呢?如果一个企业有阳光、透明的资金管理体系,就是想犯错误的人机会少了,没有犯错误的机会就是保护他了。另外,很多企业都出了问题,为什么阳光能挣钱呢?为什么要做一些小动作呢?就是因为没有机制、体制。如果建立好机制和体制,就保护了一大批干部,我们国家有110多万裸官。

我是集团的财务总监、集团老总,下面的企业不管是控股的还是全资的还是参股的,我有知情权,如果你是投资主体,下面董事长说有知情权是天经地义,做任何事都考虑双赢的问题,不能说有知情权就全部控制不行,或者资金统一管理,下面有二级法人、三级法人,只是改变管理办法而已,所有权不能改变,这是第二个原则。

第三,资金有偿使用。资金是企业核心的资源,核心的资源不计成本怎么能产生效益?所以我建议儿子和老子要清帐,该怎么算怎么算,该怎么考核怎么考核,要算成本。

第四,集团的资金管理权。这一点维持不变或调整?可能是有很大争议的问题。这件事是最为敏感的问题,在座的可能是我的客户或者不是我的客户,你们在做的过程中有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

第五,共赢。要把钱收出来,一年节省财务开支几个亿,比较资金富余的企业觉得亏了,资金比较紧张的企业觉得赢了,原来找不到贷款,现在找到贷款了。现在我基本上跟所有的银行都有合作伙伴,你去动员他们做资金管理,虽然利润少了很多,中华工程集团2008年的时候,我给他们做了一次报告,他们的金总在场,我印象中他是有100个亿的贷款,80个亿的存款,它有很多二级企业。我说你有100个亿的贷款,要支付银行的利息,至少有5个亿利息支出。80个亿的存款,利息才零点几,很少。你把80个亿的存款,最简单一个办法,财务人员向银行要30个亿的贷款,大概就节约1.5个亿的成本。怎么实现呢?这些钱分散到各个企业,要建立一个品牌,使资金能够流动起来,这是一个技术手段

的问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去做的,如果银行是基于这种情况来做,银行可能就死掉了,银行是基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你的效率提升的时候,能够良性发展,使企业做得更大,这样不就创新了吗?这几年我跟银行关系挺好,跟兴业银行(29.32,-0.07,-0.24%)、交通银行(5.74,0.02,0.35%),我的产品向高端客户推广,已经为我带来几十个客户,这就是机制的问题。

第三,资金管理的运作模式。

一般来讲资金管理运作模式最简单来说有三种,一个资金管理机构,一个是跟财务合在一起的,各个企业不同,跟财务合在一起是的资金科、资金处,专门负责资金的投入和应用。一些大的企业可能会分开,分成两个机构,一个叫资金管理中心,还有的是叫财务公司。央企的企业很多都是有财务公司,我们国家的财务公司大概有90来家。从机构来说,也可能成立一个机构。市场经济最典型的是分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金融人才集中起来做资金管理,管钱是我来管的,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

资金管理中心怎么做呢?一般来说会有三个特点,一个叫知情权。特别是儿子和老子的公司,先做第一步,先建立一个体系,把所有上面企业的东西都了如指掌,有知情权,我不能动但是能看,这是很多企业的第一步,这种阻力很小。让我看到你的东西,看财务报表?不是,财务报表的数据财务总监会及时的反映。做资金规划,一般信用跟银行联系起来,银行会实时反映,比如有财务软件,及时就能反映情况。很多企业搞不定的时候先有知情权,就有办法做方案了,比如企业有5个多亿资金,骗我有2个多亿,穷得要死,我有知情权以后就知道每个企业资金的情况,什么时候进来,什么时候出去,根据这种情况就能制定方案。我有富余的资金,就能投资理财,最笨就是把银行的贷款还了,银行有授信,这是可以做到的。你还可以理财、炒股票、投资其它东西。最高级别就是完全监管,把整个资金做统一的调配,这是很多企业最后的一步。很多企业跟我讲,到底监管应该做到多少,我说做到80%就好了,因为用很少的资源能够管住大部分东西,总要留住小部分东西,会有些特殊情况不能完全一刀切。我们国家政策不能完全一刀切,可能会有些区别。

我总结十多年的经验,做资金管理最简单就是把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结算机制引入到企业集团,并结合企业集团的资金预算,就是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基本思路。

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风险控制不用讲,大家都明白。结算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在座的每个人,包括个人或者公司把钱存到银行。为什么存到银行?银行把我们的分散资金通过结算的手段形成存款,通过结算手段把整个公司的资金吸收到你的口袋里,只是放在口袋里仍然要放在银行,这就提供了结算服务。做结算服务他们就说是不是吃力不讨好的问题,为什么交给银行做?通过结算服务,向企业提供这种服务,完成管理,很多人愿意提供服务,而不愿意变成管,每个人都愿意服务我,而不愿意管我。当我们以服务心态的时候做得很舒服,很自然就能达到管理的目的。这是个结算机制。

信贷机制是什么呢?你的钱放在口袋里得用,我得放贷,作为投资,我得理财,要有专门的机构做这个事,把银行的信贷机制引出到这个企业。信贷是赚钱的工具,据统计银行的盈利能力95%是靠存贷差,既然靠存贷差,为什么不把这种机制引到企业呢?全国有多少银行是亏损的?没有,我们的企业都是给银行打工,现在引入企业,解决了资金运用问题。

为什么要预算呢?你到银行去办理业务,存款也好,取款也好,你是不用告诉银行的,银行也不知道,所以存贷比控制在一个数上,不能超过80%。比如吸收 100亿存款,只能放80%的贷款,把80亿用出去。下面的企业让每个星期做资金预算,知道资金情况,就把投资用得很好,比如以100亿来说,可以用90 亿、95亿,资金运用的效率比银行还有,比银行还盈利。

这么多年我总结做资金管理就是这么简单,就把银行的结算机制、风险机制、预算机制引入到企业。我的公司服务更多,有200家,绝对不会跑出这个框框。软件是实现管理的工具,软件有适用性,当面对我服务的客户的时候,你就是金融机构,当你面对真正银行的时候,你就是企业。这是一个特点。

怎么去做呢?所以要组织与团队。做得好的有专门的团队做,还要有网络设备及技术手段。我们做资金管理还用手工操作,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在十年前,

在我最早做的时候有很多人是用手工做。还要有完善的资金管理业务及风险控制制度。整个机制的完善,说实在还需要专门的人来做这个事,一般的财务人员或者是IT人员很难搞定,很复杂。今天有人跟我沟通,说做资金管理核心的是什么?我说核心不是软件,我说是专业顾问。做资金管理自然要有四方面的能力,第一,有金融知识。第二,财务知识。第三,有企业集团管理的知识。第四,有IT技术知识。你要把几方面的知识很好融合起来,融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在座的很多人经常发现,我给软件人员讲东西,做出来的不是那么回事,这就是没有沟通好。资金管理系统的运转,发现问题没有,我们的CFO跟工程师讲了很多东西,设计出来的和你讲的差十万八千里,他还觉得就是按照这个做的,他可能不懂这个行业,跟你讲的不一样。做资金管理,如果你的数据不好,原来银行结算一分钟搞定,如果一个小时搞不定肯定死定,老板肯定搞你,你的服务跟不上。你做这一块,技术手段、服务手段应该很好。比如我的客户实现资金管理以后,原来在银行结算可能半个小时,现在两分钟就做完。好多客户有一个比较,之前怎么做的,之后怎么做的,结算是蛮重要的一个手段。成功的蛮多,失败的也不少,失败有各种因素。还有比如中石化用得很好,但石油企业可能做不好。并不是说软件做得不好,这个软件在石油行业做得很好,但是在石化行业就不行。也有可能软件做得不好,不懂这个行业。所以,一套很好的管理软件系统,是能把很多的管理经验用软件的工具实现,这样才是好的系统。

系统运作一段时间还要评估,评估有很多很多指标,最简单的一个指标,你跟老板讲,100个亿的公司,去年财务成本是1个亿,如果改变资金管理方式,100 个亿的资金成本降低到8000万,就相当于盈利了2000万。我服务的央企的客户,每年节省财务成本都是亿为单位,就两个人干这个事,也不错。央企要缴一个亿的利润还是很难的,就是一个管理方式的改变,就产生好的盈利。

风险控制业务。风险控制原则:全面性、审慎性、独立性、有效性、适时性、制衡性。“三零”目标:不良贷款为零、资金损失为零、经济事故为零。1,建立层层递进、严密有效的多级风险防范体系。建立以股东大会为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为执行机构。

2,风险控制与监督机制。

我上午听了红十字会一个领导的发言,我也想用几分钟讲讲这个事。

贵州省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成立一个春晖行动,这是一个扶贫的手段。为什么我讲这个事迹呢?我很担心,在座的是财务总监,你们控制的资金都是几百亿、几千亿,我们公司很小,我们公司的销售收入不到一个亿。前几天我给甘肃省国资委做培训的时候,有一个担心,我们的贫富系数是0.5%,贫富差距最危险的边界,如果达到0.6%可能发生**,可能就要改朝换代,非常危险。也就是0.5是什么概念呢?80%的财富集中在10%的人手里,可能90%的人享受很少的财富,非常危险。我们国家的党也好,我们的国家也好,号召大家要去扶贫。我们有钱的人、富裕起来的人、有资源的人更要帮助欠发达地区,让他们发达起来,跟我们享有共同的社会。如果不这样做,一旦国家发生**,你所有的财富都没有了。当我们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在帮助自己。我也成为贵州省春晖行动的参与者,我也做了一些事,为我们的家乡,为我们贫困的孩子做了一些事。我借助中国总会计师这个品牌,请关注那些欠发达地区,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们也是帮助我们。

第五篇:谈如何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2

3、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要改变原有单一的管理方式,把村级的资金、资产和资源三方面内容进行统盘考虑、统盘管理。我国财政实力总体还不强,公共财政全面覆盖农村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严重短缺,单纯依靠财政扶持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农村的矛盾和问题。

4、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维护集体和群众利益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的乡(镇)领导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认识重视不够。一方面,对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人员配备不够,硬件软件投入不足,工作经费保障也不足;另一方面,工作措施不力,“三资”底数不清,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乏力。

二是村(组)集体“三资”登记的台帐资料不完善、不全面,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状况公开不全面。村(组)的资产、资源处置不阳光,有的村干部违规发包集体资产、资源,个别村干部在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时,不进行招投标,搞暗箱操作。

三是村(组)资金存在安全隐患,少部分村(组)报帐不及时,坐收坐支、资金帐户管理不规范,甚至有的村干部出现挪用集体资金的严重违纪行为。有的村(组)财务人员不稳定,业务不熟,少数财务人员责任心差,报帐不及时,档案不全。

四是有的村(组)签订的经济合同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部分经济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公平、不符合法定要求。

五是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力度不够。在民主监督方面,村务账务公开是村民进行民主监督的重要方式,但不少村(组)虽然公开了群众却看不明白,公开的内容也不够及时,事后公开多,事前、事中公开少。在审计监督问题上,对村(组)干部的任期离任经济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同时对(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审计监督不够。

三、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领导

各级政府应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领导。纪委、经管、农业、财政、民政、水利、林业、审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认真履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指导和监督职责。各乡镇要切实承担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定期研究工作,认真搞好组织协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下一篇:如何加强学校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