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陌生化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小王子陌生化范文

张爱玲陌生化

谈张爱玲小说中的“陌生化”

“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核心概念。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其实所谓陌生化,就是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的创作方式。通俗地说,就是将文章写“新”,把故事讲“奇”。陌生化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观照生活的新的视点,并使我们在文学中不是印证熟识的生活而是发现新奇的生活,改善和改变我们世俗的、常态的生活感觉,进而改善和改变我们的生命活动方式,与我们面对的生活建立一种新的关系。陌生化并非是脱离现实生活情况,而是对一个故事以另外一种视角进行重述,使其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言的陌生化是文学新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的小说之所以赢得不同时代读者的喜爱,不仅因为她小说反映的平凡人生故事多么“传奇”,更重要的一点是她作品语言的匠心独运。

陌生化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其价值在于能否营构陌生化的艺术氛围。文学创作主体借助于陌生化手段引导接受主体在一种奇异新鲜的陌生化效果中感受到事物的本真状态。陌生化使事物变得陌生,使感知重新变得敏锐和深刻,因而营构陌生化的艺术氛围异常重要。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其最基本的形态是文字的。

(一)文学语言的陌生化

张爱玲在小说语言上,始终下着极深的功夫。她的小说之所以刺激读者的眼球,就在于语言的强烈视觉化,而将这种感觉发挥到至极的表现之一就是对色彩

语言的运用。与张爱玲同时代的上海女作家苏青形容她的小说语言是:它的鲜明色彩,又如一幅画,对于颜色的渲染,就连最好的图画也赶不上,也许人间本无此颜色。她的小说色彩语不只是停留在对客观物象的复制和感觉的捕捉上,更重要的是饱含着色外之“色”的审美意蕴。

环境特征往往是人物情绪的外射,通过色彩语言的描绘,往往会放大和渲染人物的心理感受。《沉香屑·第一炉香》中主人公葛薇龙想留在香港继续求学,希望得到姑妈的资助,只身一人来到梁家,却受到无法忍受的奚落,此时,看到屋子里的装饰是:

“一抬眼望见钢琴上面,宝蓝瓷盘里一棵仙人掌,正是含苞欲放,那苍绿的叶子,四下里探着头,象一窠青蛇,那枝头的一捻红,便像吐出的蛇信子。”

“宝蓝、苍绿、青、红”的色彩固然鲜艳,但是这种夺目的色彩并没有调制出一丝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反而让人感到恐怖,像是潜伏着静静的杀机,暗示出姑妈具有杀伤力的语言对薇龙未来人生的茫茫威胁,是薇龙将置身命运陷阱的信息转递。

“葱绿配桃红”,本是中国绘画审美中犯忌的色彩搭配,但是对古典绘画颇有研究的张爱玲故意反其道而行之,目的在于用这种格外扎眼,格外夸张的色彩,更有效地揭穿人物心灵的激越、矛盾和不安。

“巨型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倾城之恋》)

油画般的色彩勾勒出一幅独特的香港市景图:光怪陆离,繁华喧闹,充满现代商业文明的刺激。然而,男女主人公的恋爱故事,要在这样的背景中展开,可以想见,他们的恋情怎能有温馨、宁静的幸福感?事实上是,男女主人公彼此的

内心世界恰如这犯冲的色彩,时刻在角斗、在厮杀。

“三轮车夫披着方格子绒毯,缩着颈子唏溜溜浠溜溜在行人道上乱转,象是忍着一泡尿。红棕色的洋梧桐,有两棵还有叶子,清晰异常的焦红小点,一点一点,整个的树显得很玲珑轻巧起来。冬天的马路,干净之极的样子,淡黄灰的地,淡得发白,头上的天却是白中发黑,黑沉沉的,虽然不过下午两三点钟时分。一辆电车驶过,里面搭客挤得歪歪斜斜,三等车窗里却戳出来一大捆白杨花——花贩叫做白杨花的,一种银白的小绒咕嘟,远望着,象枯枝上的残雪。(”《创世纪》)街上片断零碎的景物,一经色彩的涂抹,总算泛出生命的活气。但是不顾祖父干涉的潆珠,决定出来找活谋生时的心情,是凄冷、孤寂和荒凉的。这些环境描写的色彩词语,颇具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营造特点,因而富有诗意美。

张爱玲小说语言中,对冷暖色调的调配,尤为醒目。代表作《金锁记》中就有这样一段:

“冷盘撤了下去,长白突然手按着桌子站了起来。世舫回过头去,只见门口背着光站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脸看不清楚,穿一件青灰团龙宫织缎袍,双手捧着大红热水袋,身边夹峙着两个高大的女仆。门外日色昏黄,楼梯上铺着湖绿花格子漆布地衣,一级一级上去,通入没有光的所在。世舫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子——无缘无故的,他只是毛骨悚然,长白介绍道:‘这就是家母’。”

世舫眼中,长安家是一个由“青灰色”、“昏黄”和“湖绿”等色彩所构筑成的灰暗世界,突然掺入一点“大红”,使灰暗的色彩注入了亮色,这种强烈的对照,把曹七巧阴森恐怖的变态心理活脱脱映衬出来,让人直觉感到“已经在破坏中,还有

更大的破坏要来。”

(二)文学形象的陌生化

文学是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的艺术,读者在语言的感染下经过联想和想象,便可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文学形象,从而构成一个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比如一个时期,在我国文坛上有这样一类作品:只要作品中出现一个贼头贼脑、尖嘴猴腮的人物,人们大致会料到这是个阶级敌人,以下便有投毒、放火、盗窃之类的破坏活动,最后必然会被心明眼亮的人民群众发现。

《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中内蕴最为丰厚的作品,她消解了普通的母亲形象,刻画了一个阴狠毒辣的母亲形象——曹七巧,把金钱异化人性的力量叙述的惊心动魄。《金锁记》写出了人性的扭曲与变态,颠覆母爱,解构母亲神话。由于曹七巧在畸形的夫妻关系禁锢下从未享受沟生命的真正快乐,长期的性压抑刺激了她的心理,满腹怨气变成尖刻歹毒的人。七巧在潜意识中是把儿子当作一个真正的男人来看待的,既然自己得不到,也不能让别人得到。她让儿子通宵达旦的陪她烧烟泡,追根究底的盘问媳妇的情况,次日便在牌桌上添油加醋的加以公布,长白的一妻一妾先后在七巧的精神折磨下丧命。如果说对媳妇的折磨是为发泄同性的嫉妒,变相占有儿子,那么对女儿婚事的破坏则是为了满足其施虐欲。女儿长安同留学生童世舫的新式恋爱带来的精神变化与七巧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反差,她把对生活的怨恨发泄到女儿身上,虚设圈套在漫不经心中用一句话断送了女儿的婚事。七巧一级一级走向没有光的所在,结束了人性大毁灭的悲剧,也把传统的母亲形象完全消解了。

张爱玲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常常从外形穿着打扮着墨,有评论者认为她的小说人物出场往往是一堆衣服的叠砌,但是透过华丽的服饰表面,显露出的是一种凄切、苍凉的人生状态,所以她的视觉化色彩语有着强烈的内趋性。

“她穿着的一件曳地的长袍,是最鲜辣的潮湿的绿色,沾着什么就

染绿。她略略移动了一步,仿佛她刚才所占有的空气上便留着个绿迹子。衣服似乎做的太小了,两边迸开一寸半的裂缝,用绿缎带十字交叉一路络了起来,露出里面深粉红的衬裙。那过份刺眼的色调使人看久了要患色盲症,也只有她能够若无其事地穿着这样的衣服。(”《红玫瑰与白玫瑰》)

绿色代表着朝气和活力,但是王娇蕊衣服的颜色鲜艳得含有了另一层用意:即生命是如此放恣,以至于有一种游戏人生之嫌。

“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住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手帕,下身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镶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金锁记》)七巧相当村俗和极端张扬的打扮,映衬出她性格的泼辣、诡谲、阴鸷特点,同时还能感觉到长期蜗居封建大家庭,旧式环境对其生命的碾磨。

“……吴翠远,看上去像一个教会派的少奶奶,但是还没有结婚。她穿着一件白洋纱旗袍,滚一道窄窄的蓝边——深蓝与白,很有点讣闻的风味。她携着一把蓝白格子小遮阳伞。头发梳成千篇一律的式样,唯恐唤起公众的注意。(”《封锁》)

翠远的外在特征显示,这是一个出身于正统家庭,受过良好教育的乖女孩,但是过于严肃、纪律化的装束又见出其生命的平淡、乏味和了无机趣。 《心经》中许峰仪在屋子里见到女儿小寒时的情景:

“隔着玻璃,峰仪的手按在小寒的胳膊上——象牙黄的圆圆的手臂,袍子是幻丽的花洋纱,朱漆似的红底子,上面印着青头白脸的孩子,无数的孩子在他的指头缝里蠕动。小寒——那可爱的大孩子,有着丰泽的,象牙黄的肉体的大孩子……”

这不是一般父亲眼中的女儿,而是充满欲望、躁动、恐惧等各种复杂心理的坠入“父女恋”畸形池沼中的父亲特殊视角中的女儿。在有限的句子中嵌入“象牙黄,幻丽的,青头白脸”等充满奇幻怪异色彩的词语,就把一个陷入情爱死胡同的“父女恋”的原罪意识最大限度地突现出来。

张爱玲笔下的色彩语言不是“壹加壹”式的简单文字符号排列,而是通过背景渲染,人物肖像刻画,意在透视人物内心世界。她在作品中极尽色彩渲染之能事,发挥人物的视觉功能,强化语言的感受力,以此达到诗化的审美表现。

“陌生化”理论总是从全新的视角观察问题,不断更新着文学世界的感知方式。究其实质,陌生化理论就是要破除日常经验的遮蔽性和欺骗性,是要破除思维方式的机械性和习惯性。“在狭义上说,我们将把那种被特殊程序创造出来的事物称为艺术作品,而所谓特殊的目的在于,要使这些事物尽可能地被人们称为艺术品来感受。”陌生化也是一种写作和阅读策略,凭借陌生化理论,创作者不但制造惊奇和新鲜的感受,而且还可以不必在乎时局的禁锢和牵连,尽可能展示真实内心感觉;接受者也以同样的方式读懂作者的真实内心。因而,恢复感受和激发感受,让人重新回到富有情趣味和发现意味的现实生活中去,是陌生化理论的主要目的。陌生化理论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洞见,它不但肯定接受者的“求奇趋新”的心理规律,为艺术的独创性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同时陌生化理论将研究深入到艺术文本与接受者两个维度,为后来现代主义诸理论的发展提供契机。陌生化作为构筑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基石,永远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第二篇:陌生人对陌生人的祝福 陌生人对陌生人的回报

【导读】:祝福是十五的月亮,太阳落下之后,照着你,也照着我。祝福是洒向人间的爱意,向世界吐露芬芳的真诚。最质朴的语言,也使人感到无限的惬意与温馨。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从绿衣使者的手中接过一封来自东北的信件。拆开一看,一帧心形的贺卡中间夹着一张清爽的彩照:一对男女相依相偎端坐于绿茵茵的草地上,那亲热劲令人好生羡慕!

我颇感奇怪。在千里之外的东北,我所相识的朋友中并无彩照上的这两位,可这对陌生的男女怎么给我寄来信件呢?我急切地打开了信笺,当一字一句地读完了内容,那早已淡忘了的一件往事,又渐渐地浮现在我的脑海。

那是那年国庆节前后,有位署名吴静的女孩从大兴安岭林区给我写来一封信,字里行间表露了她所遭遇的不幸:先是与她相恋了3年的男友因患不治之症而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后又遭到强暴而失身,在雪上加霜的无情打击面前,她几乎失却了再生活下去的勇气,决定服毒自尽以了结年仅24岁的生命。她告诉我,她之所以没有自杀,是因为在偶然的机会里读到了我的那篇《祝福》,是《祝福》帮她度过了那段煎熬的时光,坚定了她向命运抗争的勇气和信心。《祝福》一文发表在《青年月刊》上,我是这样祝福的:

祝福是温柔的风,只可感觉,不可触摸。

祝福是澄澈的水,不可泛滥,只可任情感之潮汨汨流淌成深沉的河。

祝福是十五的月亮,太阳落下之后,照着你,也照着我。

祝福是洒向人间的爱意,向世界吐露芬芳的真诚。最质朴的语言,也使人感到无限的惬意与温馨。

没有祝福的人间将是一个荒芜而凄凉的严冬。

365个日子,365声祝福。

我把自己的祝福托付在时光之鸟的翅膀上,跨越世俗的空间,遥寄海角天涯,去问候每一株小草,每一棵小树,每一颗飘泊的心。

那些在茫茫沙漠上的跋涉者,会听到我的祝福,我的祝福是行囊里的滴滴甘泉。

那些在悬崖峭壁上的攀援者,会听到我的祝福,我的祝福是一条坚韧的山藤。

那些在十字路口踯躅的彷徨者,会听到我的祝福,我的祝福是他们忘却过去珍视今天拥抱未来主宰命运的一杯佳酿。

那些在病榻上轮椅上艰难度日的伤残者,会听到我的祝福,我的祝福是一束清雅的野百合。

我祝福,祝福每个人生活愉悦甜蜜;我祝福,祝福每个人生命璀璨辉煌。

祝福人间充满真善美,祝福世界和谐安宁。

365个日子,365声祝福。

当你的面庞挂着幸福的微笑时,相识的或不相识的朋友。情永远记住我深深的祝福!

就是这篇写得并不怎么好但却是发自肺腑的短文,在其发表之后的近半年时间里,我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男男女女的信件上百封,它们像一群灵性的鸽子从已知或未知的地方围拢过来,栖满我的掌心和肩膀。吴静的来信即是其中之一,但她则有别于他人。别的男女或向我示爱(许多人不知我的性别),或拜师改诗,或托我推荐作品,其举动不是幼稚就是盲目,而她却在孤独无助的情况下,向我这个远方的陌生文人倾诉着心声泪痕,她那么地信任我、渴求着我的帮助,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冷落她那颗已经失落了的心呢?于是,别的男女的来信,我正好暂搁一旁,提笔给她回了一封信,并拍了一份请她珍爱生命的加急电报。信写得不长,也没有文采,只是以一个大哥哥的名义希望她抬起头来,从痛苦绝望的漩涡中挣脱出来,重鼓人生的风帆,张扬生命的美丽。没过几天,她就回了一封信,说让我放心,她今后再也不会以死来解脱自己了,要笑饮苦酒,潇洒坦荡地去迎接命运的挑战,重新写就人生这本大书中事业和爱情两个最辉煌的篇章。读完她的信,我为她拥有坚强的毅力而欣慰,我深信她日后会活得自在幸福。

随着岁月的流逝,她的故事便从我的脑际慢慢地淡忘了。没想到,时隔两年多以后,她还记得我那发自肺腑的《祝福》,并寄来一帧精美的心型贺卡与一张她和夫君的彩照,虽然没写太多的文字,但从她的微笑中我读到了她的幸福。

于是,我想: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在一个人遇到困难遭遇挫折时,我们伸出单薄的手拉他一把,尽管力量是弱小的,可爱心的力量却是博大的。

第三篇:依恋结束,陌生者陌生杂文随笔

扯线风筝,陌生依恋。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

曾经断断续续地多次在文字当中提起你,最近的一次正好是在一年之前。也偶尔会翻看你当年写下的那些或长或短的博文,每一次的感受都与最初相差无几,即使眨眼间数年已过。

想起我们之间的交集,全系偶然,因此那些年手机里存储的名字一直都是“缘”。十年了,我们始终未曾谋面,但无数个夜深人静时的倾心交谈胜过许多朝夕相处。所以即使如今杳无音讯,也并不遗憾。缘起缘落,不必执着。

知你后来去了深圳,彼时我辗转上海、厦门、重庆、成都……与你相距最近时到过广州,却没有过多停留。后来我曾想,或许永不相见才是之于你我最好的局面,一切早已注定,同处一校四年都没有实现的情景,又何需再存另外的执着。

时至今日,当年的短信仍有迹可循,因为短信内容而生成的大段大段感想就放在手边。并不是在追忆什么,只是在特定的一个时刻想起了什么。

曾经我们是陌生人,却产生了一份特别的依恋。如今我们仍是陌生人,而依恋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消失,留下的是一份永远也无法抹去的珍贵记忆。

“今晚你生日 祝我有今日 地球上快消失”

第四篇:《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些象征

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些象征

还没开始工作,先写几句,做梦都梦到了,写下来,免得发梦。昨天下午看完,晚上又看了一遍。好在片子不长。

Ophuls喜欢用一些东西作为象征,并且交织成电影结构。不过我统共只看了三部他的影片,样本实在比较小,说话没有太大的底气,先写下来。我容易吗,一堆工作还没开始干。

比如他在“某夫人”中用的那对钻石耳环。而在这部片子中的一些symbols (象征):

1. 楼梯。Ophuls片中的 楼梯几乎都是螺旋形的。 甚至“某夫人”中珠宝商家的楼梯。在“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那栋公寓楼的螺旋状的楼梯反复使用。最明显的一处是:少年莉莎坐在楼梯上等钢琴家回来,等来的却是钢琴家带着女人回家。当她成年后与钢琴家相遇,钢琴家带她回家,镜头仍旧从当年少年莉莎等待的位置拍过去。人换了,事儿没变,钢琴家不过是又带了一个女人回家而已。

还有一处,还是莉莎的角度,此时莉莎已经 嫁人。和将军丈夫去听歌剧,她一边登楼梯,听到旁人议论钢琴家。这时候她已经登到了楼梯的顶端,走到栏杆处看下去,两鬓已有白发的钢琴家正在螺旋形楼梯的开始处,亲吻两位女士的手背。 而丽莎身旁的人们议论说:当年他那么有才气,真不知道他那样挥霍自己的生命,怎么现在还活着…… 还是莉莎的视角,不过这时候的莉莎心中的偶像(idol)已经开始瓦解了。

2. spin (旋转)。 Ophuls喜欢spin。男女主人公相遇的时候往往是spin。比如在“某夫人”中的外交官与伯爵夫人的相遇,第一次第二次相遇都是spin;他俩在舞池里的华尔兹,也是spin. 而在这部片子中,丽莎第一次见到钢琴家也是spin。钢琴家从楼梯上下来,丽莎给他打开玻璃门,丽莎站在门后,玻璃门旋转,四目相对,但是隔着玻璃。永远隔着玻璃。

丽莎与钢琴家在维也纳的浪漫一夜,大部分的戏发生在那个“模拟火车”中。模拟火车是游乐场的一种游艺。仿真的火车车厢,车窗外是画出来的各国景色,可以更换的。乘客指定火车的目的地,然后模拟火车的操作人员就在外面蹬一个类似自行车的轮子,这样带动车窗外的模拟景色转动,于是坐在车厢里的人看起来,就好像车子在运动,而窗外的景色在流转。丽莎与钢琴家已经“游历”了所有的国家,然后钢琴家决定“start all over again”,再游历一次。再比如,当钢琴家读过莉莎的来信,痛苦的捧着脸,回忆他与莉莎的过去:银幕上出现的是一个如同烟雾组成的漩涡,漩涡中间呈现他所见到的莉莎的一幕一幕。至于电影中的圆舞曲,华尔兹那更不必说了。

我感觉ophuls用spin表现爱情带给人的那种天旋地转的感受,失去自我,并失去控制;并暗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spin(旋转), 而不是encounter (相遇), 这样的旋转即“失之交臂”。命运的螺旋(轮子),往往旋回起点。所以,莉莎在登上歌剧院的楼梯的时候,旁白是这么说的:“every step counts. ….it’s fatality.” ( 原话不记得了,大意是,每一步都是命运的安排)而事实上当她走到楼梯的顶端,看到的是偶像的破灭。

3.凝视与被凝视

影片在钢琴家读完莉莎的信之前,我们一直以莉莎的角度观看,凝视。而当钢琴家读过莉莎的信之后,他闭上眼睛回忆与莉莎的过去,这时候,才是钢琴家开始凝视莉莎,以及自己的过去。当他走出门外,回头看那扇玻璃门,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少女莉莎的模样,这时候他已经接受了莉莎丈夫的决斗,走向死亡。这个结局,与某夫人太相像了。钢琴家几乎被人凝视了一生,自己却从未认真凝视过自己和他人;不懂人,不观己,生命被烧尽矣,惶论音乐,WwW.yuyudyy.cOm何以为继?

爱情的本质,就是spin,将爱情中的两个人卷入旋涡,直至漩涡的底部,那是生命的尽头。

这,不是我的意思,只是对电影的感受。

暂时写这么多,还有不大通透的,假以时日再说。

这部片子是ophuls的英语影片,据说当年拍出来,在美国的反响不好;电影公司的某总裁说:拍这部片子的导演当时精神和身体都有问题……所以拍得不好云云。我真想对他说一句:why don’t you go and fuck yourself。

不过,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至于影片对于原著作出一些比较大的改动,我真不在乎。 它已经独立文学作品存在。

2008-02-19 00:28:25 来自: 周六我要休息

第五篇:我只是个陌生人 你不了解的陌生人

chapter。1

友谊-

多么暖心的两个字-

却有真真假假-

防或不防,又怎样。

chapter。2

你对我说-

我们曾经是朋友-

原来那只是曾经-

谁还记得谁曾给过谁那么多得感动。chapter。3

总是有人对我指指点点-

专挑我的缺点-

我知道自己不够好-

抱歉,我是个普通人-

做不到让所有人都喜欢我。chapter。

4也许你此刻正在谁的背后说我坏话-感谢你没有当着我的面说-如果让我听到-我会让你无地自容-

让你知道我不是那么好欺负。chapter。5

真心对我的那些人er-

你们对我来说很重要-

请相信我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不是别人口中的薄情寡义。chapter。6

很想拥有一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蓝颜也好,红颜也罢-

不求太多-

一个便满足。

chapter。7

你不知道-

在我最无助、最难过的时候-

我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拥抱-可是你不知道。

chapter。8

我不会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闹翻天-不想别人又有话说-

说我发神经-

把那些有的没的说得一套套的。chapter。9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从没否认过自己有很多缺点-我不想解释,不想掩饰-我就是我,没必要装。chapter。10

我不好,请别靠近我-趁现在赶快离开-

我是个陌生人-

你不了解的陌生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销售人员成长范文下一篇:潇湘书院理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