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群岛的资料范文

2022-06-22

第一篇:南沙群岛的资料范文

南沙群岛资料

南沙群岛

位于南海南部的南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分布海域最广,岛礁最多,但平均每个岛礁面积最小的一个珊瑚岛群。南沙群岛北起礼乐滩北的雄南礁,南至亚西南暗沙;西自万安滩,东到海马滩,分布海域面积82万平方公里。整个岛群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略成不规则的四边形,共有岛礁沙滩200多个。主要岛屿有太平、南威、中业、西月、南钥、南子、北子、景宏、鸿庥、马欢、费信等11座,以及安波、杨信等沙洲l0座和永暑礁人工岛,陆域面积合计约2平方公里。虽然太平岛最大,面积也只有o.43平方公里。

南沙群岛在我国古代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之称。群岛中部,岛、礁、沙、滩星罗棋布,水下地形十分复杂,被称为“危险地带”。群岛边缘水深剧塔,直下水深超过2000米的深海底。岛上地势平坦,最高的鸿庥岛海拔6米。整个群岛是在南沙地块上发育起来的。

星座深达1800米—2000米,基底由古生代的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南沙永昌礁的钻探研究证明,在地质构造上,南沙群岛与西沙群岛有相似之处。

南沙群岛海滩似玉,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幅永不褪色的热带海岛风光画卷。动值物种类也同西沙群岛一样,是海龟、玳瑁繁殖的家园。在一些岛上还有我国古代人民辛勤开发的遗迹。永暑礁上,一座美丽的人工岛拔海而立,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第二篇:广州市南沙区一次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 利用天气实况图、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及风廓线雷达分析2011年4月17日影响广州市南沙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环流系统和中尺度影响系统配合较好,多普勒雷达观测到弓形回波和超级单体风暴是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而风廓线雷达测得的温度及风向风速资料可以监测边界层能量堆积情况及水平风的垂直切变等现象,值得预报员关注,以提前做好预报预警工作。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多普勒雷达;风廓线雷达;天气预报;广东广州;南沙区

P41 A 1007-5739(2013)06-0239-02

2011年4月17日华南一次前汛期暴雨过程中,广东省内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强对流天气,给肇庆、佛山、广州等地造成一定损失。受雷雨大风及冰雹影响,广州市南沙区多处出现工棚倒塌、树木折断、农作物倒伏、电力中断、道路阻塞等现象。该文对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及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类似的极端灾害天气进行预报提供线索和思路[1-4]。

1 强对流天气过程概况

2011年4月17日9:30开始,一个MCS系统自广西移向广东并不断发展,受其影响,广州市南沙区于13:00后出现历史罕见的14级以上雷雨大风、局部有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南沙区26个自动气象站中有13个录得8级以上雷雨大风,录得12级以上雷雨大风的自动站有6个,其中过程最大风力达42.5 m/s(14级)。南沙区珠江街录得直径达1.5 cm的冰雹,降雹起止时间为13:33—13:40。13:00—20:00全区共有9个自动站录得暴雨。

2 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

2.1 环流形势分析

500 hPa形势场上,4月17日8:00中高纬地区维持准三槽两脊的形势,孟湾小槽不断东移为华南地区带来水汽,华南地区主要受槽前偏西气流影响;850 hPa形势场上,南岭山脉附近有一切变线,同时中南半岛到广东省一带的西南风也普遍有所加大,水气充沛,有利垂直上升运动的加强和对流性天气的产生;地面形势场的冷锋(等压线1 012.5 hPa)位置与850 hPa切变线的位置配合较好,冷风前沿为偏南风,且地面变温场在广东省内大部分地区为正变温,这为强对流天气提供了触发机制。

2.2 雷达图分析

多普勒天气雷达是分析和制作雷暴大风临近预报的重要工具,回波区的形态以及雷达径向速度的特征均可为预报员提供重要信息。通过分析广州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观测资料,发现4月17日广州市南沙区的强对流天气是由一个位于弓形回波中的超级单体造成的。超级单体是对流性风暴中危害极大的风暴单体,常产生龙卷、灾害性大风、大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现象,因而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一般的对流性风暴所产生的灾害[3-8]。

4月17日9:30风暴云团从广西进入肇庆,以约50 km/h的速度向东南偏东方向移动,约3 h后移出肇庆,在肇庆造成了39.3 m/s的最大阵风,伴随强降水和冰雹的灾害性天气。雷达回波图显示风暴云团具有后侧入流缺口、悬垂结构、有界弱回波区和中气旋等特征。12:30左右风暴云团进入佛山,强度图中心最大值65 dbz,速度图出现明显“牛眼”(强中气旋),最大径向速度>27 m/s。而后继续向东南偏东方向移动,12:54—13:18虽然速度图上中气旋有所减弱,但反射率因子图上最大强度仍可达62 dbz以上,最大径向速度仍>27 m/s。13:00开始弓形回波形成,且强度逐渐加强,13:18反射率因子强度进一步加强至71 dbz,中气旋依然存在,风暴云团逼近广州市南沙区。

4月17日13:00以后,雷达反射率进一步增强,由图

1、2可知,该时间的雷达回波最大强度达74 dbz,这是由于弓形回波可以单独出现或作为线型波状回波(例如飑线回波带)的一部分,其形成后,相应的中尺度风场和对流结构特征将进一步加强灾害性大风时间的强度。在弓形回波的头部(认为弓形回波的南端强度最大处)南侧出现倒“V”型缺口。这是由于对流云中大冰雹、大水滴等大粒子对雷达回波的强衰减作用,雷达探测时电磁波不能穿透主要的大粒子(冰雹区),在大粒子(冰雹)区的后半部形成所谓的“V”型缺口。13:24的径向速度图中,出现典型的下击暴流特征:沿径向排列的、有正负度中心的速度偶,指向雷达的负速度位于靠近雷达中心一侧,而离开雷达的正速度位于远离雷达的一侧。13:25—13:46南沙区大部分自动站录得10级以上大风,13:33南沙气象探测基地观测到有冰雹。13:42径向速度图中的下击暴流形势减弱近乎消失。对流云团进一步东南移动,至13:48对流云团强度中心移出南沙区,进入东莞境内[9-10]。

2.3 风廓线资料分析

在一定的大气热力条件下,水平风场的垂直切变特征对强对流活动有重要影响,利用风廓线雷达可以获得高时空分辨率的水平风资料,监测水平风的垂直切变及其发展。从图3可以看出,南沙区12:00—12:30在地面至3 700 m高度层次上存在明显偏南风与西北风的水平风垂直切变。13:01对流云团已经移近南沙区,3 000 m高度以上风速出现突增,由15 min以前的15 m/s直接加大到35 m/s左右,3 200~3 700 m高度风速维持在30 m/s以上。13:10在地面至2 400 m层次内风向风速不连续性非常明显。13:13在2 000 m以上风速随高度明显增大,最大风速(54 m/s)出现在3 000 m高度。13:25南沙区开始出现10级以上大风,从13:01已探测到高层的30 m/s以上大风来看,风廓线雷达对高空风动量下传至低层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提前时间约30 min。13:30大风进一步带动低空风速,300 m处风速比18 min前增大10 m/s。此外,12:00—13:10在地面至700 m层次上风向随高度顺时针转,表明:从地面到边界层低层有强烈的暖平流,结合其他的环境要素利于强对流的发生发展。

风廓线仪测得的温度随时间和高度的分布廓线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能提供一定依据,因为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往往会在边界层中出现不稳定层结和逆温等现象。

图4为2011年4月17日9:55—13:25温度垂直廓线分布图,其中横坐标代表温度,左侧纵坐标代表高度,右侧纵坐标表示不同时间。从13:25的温度廓线可以明显看出边界层500 m范围以下出现了逆温。低空逆温层阻止了近地面空气中的暖湿气流向高层扩散,使能量大量聚集在边界层中。

从垂直温度分布情况来看,12:55—13:25,200 m以上虚温迅速增加2~3 ℃,这与暖平流的能量堆积有关。图5为4月17日的温度随时间—高度直方图,其中横坐标表示时间,左侧纵坐标表示高度,右侧纵坐标表示温度对应的颜色,温度的高低以方块的颜色表示。该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沙区强对流过程发生前能量堆积的情况,9:30近地面层约300 m高度以下的温度较高,随着时间推移,高温区厚度逐渐增加,温度也逐渐上升;在13:30高度700 m以下都是29 ℃左右的高温区,堆积的能量达到最大。强对流过程结束后,能量释放,温度下降,且边界层温度达到最大值和下降与强降水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是一致的。

3 结语

(1)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明显,850 hPa切变线和地面冷锋相配合,并出现了超级单体风暴,500 hPa引导气流使对流云团从西北向东南移动,造成这次强对流天气。

(2)此次强对流天气中,强风暴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十分明显,表现为:反射率因子图上的弓形回波、后侧入流缺口、三体散射和径向速度图上的中气旋、中层径向辐合。超级单体是造成这次雷雨大风及冰雹的主要成因。

(3)从风廓线雷达资料可以看出,强对流发生前能通过水平风随高度的变化判断温度平流的大小,当低层存在明显的暖平流时能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积累不稳定能量,强降水发生前边界层中存在逆温现象及高温区域,这对强降水的临近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4)风廓线雷达对水平风速有很强的中尺度探测能力,当高空有动量下传的趋势时,预报员应该提前结合环境要素,判断雷雨大风的发生并提前做好预报预警。

4 参考文献

[1] 章国材,矫梅燕,李延香,等.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78.

[2] 杨引明,陶祖钰.上海LAP-3000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初探[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3,18(2):155-160.

[3] 陈元昭,彭勇刚,王明洁,等.深圳市高影响天气的风廓线雷达特征[J].广东气象,2010,32(3):12-16.

[4] 黄静,李海鹰,吴嘉豪.用风廓线资料分析热带气旋“帕布”的风场结构[J].广东气象,2009,31(1):5-8.

[5] 李厚伟,周静,胡端英,等.2007年一次强雷暴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及雷电防御[J].广东气象,2008,30(2):37-39.

[6] 周乐明,肖明坤,涂建文.一次暖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J]广东气象,2004(3):11-12.

[7] 陈荣,顾松山,黄延刚.一次强飑线过程的多普勒雷达特征[J].广东气象,2008,30(1):20-23.

[8] 张涛,方翀,朱文剑,等.2011年4月17日广东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2012,38(7):814-818.

[9] 郭媚媚,赖天文,罗炽坤,等.2011年4月17日广东强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及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2,28(3):423-425.

[10] 李银芳.长沙市一次强雷暴的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J].广东气象,2008,30(1):47-49.

阅读相关文档:2012—2013年冬季汉中异常低温分析 不同部位烟叶烘烤技术研究 台风“榴莲”的海温敏感性试验 2002—2011年11月抚顺市极端最低气温定量分析 阜阳市颍州区中低产田改良技术 潜江市水稻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分析 苹果树体营养快速诊断定向追肥技术 镇沅县农作物实施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普洱市化肥施用现状及对策 2012年兴国县缓控释肥肥效试验研究 普洱市有机肥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有机无机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 博乐市低肥力玉米肥料校正试验研究 纽翠绿腐植酸液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胶质芽孢杆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收集于因特网,所有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第三篇:美丽的南沙群岛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4、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渺”等,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评价设计:

1、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以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借助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词句,推进学生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联系生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通过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感受南沙群岛的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而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南沙群岛的,以及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祖国秀美风光的向往。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及时评价。 教与学的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解中国的两大奇迹——雄伟的长城和运河,今天我们一起再去祖国的最南端欣赏那些美丽的岛屿。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从“美丽”知道了南沙群岛一定很迷人,从“群”知道南沙群岛有很多岛屿)

那你能把南沙群岛之美,岛屿之多读出来吗?(指名读好课题)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对于这么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提出问题:南沙群岛究竟有多少岛屿?南沙群岛究竟有多美丽?南沙群岛有哪些特色令人留连忘返?

2.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以上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辽阔岛屿、星罗棋布、矿产、仅、曾母暗沙、蓝玉合壁、海龟、难以计数、贮存、心旷神怡、魅力

(2)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曾zeng”,数“shu”,藏“cang”并组词。 (3)联系课文和日常积累,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浩渺:形容水面辽阔。 (4)齐读词语,读好词语。

4.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5.交流答案。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南沙群岛是祖国的(

),也是(

).

2.在课文中划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2.全班交流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阔”字是半包围,门字框里面是个“活”;“屿”的第五笔是竖折弯钩,“龟”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4.生描红生字,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五。作业

1.完成写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先请同学们听写几个词语。 (2)(幻灯片出示词语)生对照幻灯片上的词语,自己批改。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相机板书) 二.精读感悟

(一)引入情景,感知课文第一自然段 1.感知课文

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交流出示:“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体会出南沙群岛美,像晶莹透亮的珍珠,从“一串串”三个字体会出岛屿之多。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二百多座、星罗棋布。相机理解“星罗棋布”。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一、二句。

(5)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交流,理解词语“生息繁衍”。朗读第三句话。

过渡: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等会请你谈谈感受。

生交流第二自然段出示: (1)“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指名回答,理解词语“蕴藏”“用之不竭”。

(3)师讲述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练习用总分方式来说话:

她拥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海星,乌贼、美丽的珊瑚等等。 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锌、天然气等。 她贮藏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 ,有风力、潮汐等。

(4)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生自由试读,赛读,齐读。

生交流第三自然段出示(挂图): (1)“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2)作者是怎么描写迷人的南沙的呢?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交流。

(3)看图交流: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出了南沙的五彩缤纷。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写法写出浪花的洁白喜人。

(4)谁想把这么美的景色读给大家听?(试读,赛读)

(5)南沙景美,写南沙的文字也美。请同学们看着图,把优美的景色与文字记在脑海里。(学生尝试背诵、指名背、齐背)

(6)看到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由衷地说——生接说最后一句。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仿段练习:学习

2、3自然段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为中心写几句话。

3、.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

位置 祖国的最南端

2、美丽的南沙群岛 迷人的世界

海洋生物

物产 矿产资源

海洋动力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全文主题突出,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感情抒发真挚自然,为学生语言积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我在教学本节时,一边引导学生领会南沙群岛的物产丰富、风景优美,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入境悟情,真切感受南沙群岛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迷人的世界”,并把自己的体验与感受真切地抒发出来。

不足之处:.基础知识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虽然我也让孩子们读了词语,写了生字,因为赶着把课上完,孩子们对于一些字词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了表面的模糊概念!

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我认为教师感情朗读第一句,以优美的传说导入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到南中国海、南沙群岛,了解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群岛密布的概况。再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或观看有关的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和阅读课文的欲望。

冯卯镇 明德小学

王瑾

第四篇:富饶的南沙群岛

《富饶的南沙群岛》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富饶的南沙群岛》 姓名: 柳建军 工作单位: 石桥镇中心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西沙群岛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即可分三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南沙群岛。第二自然段着重介绍了南沙群岛物产丰富。第三自然段以优美的语言生动描述了南沙群岛的美丽迷人。全文主题突出,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感情抒发真挚自然,为学生语言积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第

二、三自然段,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南沙群岛。

3、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会自觉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累了写作素材,学生的写作功底得到了培养,语文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用词更准确,句子写得更生动、更具体,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的直抒胸意、畅所欲言。他们还能将课堂上掌握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但也有不足,由于平时积累知识很少,写作基础较差,写话短短几句,且语句不通顺,事情说不清楚,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想象力较差。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指名读词。

2.这节课请同学们放慢脚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那美丽的海岛。

二、精读感悟

1.南沙群岛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指名读

2.感知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什么?

(2)说明岛多的还有哪一句?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重点理解“星罗棋布”。

(3)师小结:南沙群岛的岛屿星罗棋布、美如珍珠,让我们读好这两句。

(4)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

指名读第三句,其他同学注意听并积极评价。 3.出示中国地图,解决课后第五题。

师: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南沙群岛上,说明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结合时事)

4.了解南沙群岛的悠久历史后,让我们一起踏上寻宝之路吧。

(1)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默读思考:本段是围绕那一句话展开?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化身鉴宝专家检查自学成果。结合句子理解“难以计数”和“用之不竭”的意思。

(3)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4)小结:本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南沙的各种丰富资源,她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

5.想不想把这宝库真正地拥有呢?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

6.同学们顺利地打开了南沙群岛的宝库,现在一起去欣赏她那美丽的景色吧,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表现“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句子。

1.(学生交流)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迷人的世界”。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相应的句子。

(1)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 这是一句比喻句,作者把天比作——蓝玉,把海比作——翡翠,非常美。谁来读一读。(出示图片)是啊,真美,远远望去水天相连,蓝玉和翡翠都合璧了,天美水也美,让我们美美地读出来。

(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南沙大海的壮美。谁想向他挑战,也读这句话,我仿佛真的看到了海天合璧的壮观美景。)

(2)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老师找了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海洋动物)生谈感受,能把你的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评价:听了你的朗读,真的令人心旷神怡。你读得真好,我们仿佛看到了水底游动的鱼儿。哪些同学也喜欢这些海洋动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花束。(播放动态图片)喜欢吗?能把你对浪花的喜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4.老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出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想去南沙旅游了,因为大家从文字中已经感受到她美若仙境,让人心旷神怡了,对吗?

(过渡句)那让我们再读文字,让这迷人的世界,美丽的画面永远留在脑海中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师板书:景色迷人)

三、仿段练习

课文的第

2、3自然都是围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南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学习第

2、3自然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四、归纳总结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PPT出示生词,指名读,检查学习成果。 巩固学习成果,进入新授。

感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地图认识南沙的地理位置。 结合时政,理论结合实际。

带领学生自学本段,在汇报成果中了解总分结构。 以鉴宝形式了解南沙是个蓝色宝库。 以自学形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读中领悟南沙美景。

图文结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多读感悟,以读代讲。

七、教学板书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地理位置 物产丰富 景色迷人

第五篇: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

南沙群岛不仅有可观的经济地位,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可观的经济地位 南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不仅拥有巨大的水产资源、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贸易通道。

南海地处低纬热带,雨量充沛,南部岛礁密布,海底由陆架、陆坡、深海盆地阶梯式构成,海洋生物繁殖生长,是我国海洋渔产种类最多的地方。现已发现的鱼类有10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20余种,大宗的水产主要有金枪鱼、马鲛鱼、红鱼、海龟、海参、石斑鱼、旗鱼、鳐鱼、飞鱼等。

南海地区是封闭状态的环陆海,共形成24个沉积盆地,利于各种物质的沉淀,总面积达120万多平方千米,初步估计油气总储量达630亿吨。经多年的勘探和实际开采表明,确属世界上除波斯湾、墨西哥湾以外的又一个蕴藏巨大油气资源的海域。其中在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区分布有10个油、气盆地,面积约有41万多平方千米,油、气储量可达350亿吨,而且基本位于水深200~1000米之间的大陆架向大陆斜坡的过渡带上,开采条件十分理想。我海疆线内盆地面积约有25万平方千米,油、气储量约225亿吨,相当于我国大庆油田储量的8倍,海底油田单产高,质量好,比重轻,含硫量低,在我国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其价值尤显珍贵。

南海的矿物资源十分丰富,已掌握的有20余种。主要有低镁方解石、高镁方解石、文石、石英、斜长石、钾长石、角闪石、黄铁矿、石膏、伊利石、高岭石等,品质、储量均可观。

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是我国海上石油和贸易的生命线。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激增,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而进口原油的五分之四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船只总量的60%是我国船只,南沙群岛周边海域已经成为确保国家能源和贸易安全的生命线所在地。

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南沙群岛扼两洋、制八方,前出大陆上千千米,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南沙是我国南部安全的重要屏障有效地控制南沙及其相关海域,能使我军防御纵深增大上千千米。这一宝贵的战略纵深,不但加大了我军海、空力量的回旋余地,而且对于我国抵御强敌战略空袭,掩护陆上兵力行动具有突出意义。

南沙是我海军战略前出重要通道。随着对外贸易与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家利益正加速向海外拓展,肩负着维护海洋权益和确保海外利益重大责任的海军,在维护日益拓展的国家海外利益时,必须拥有畅通、便捷的前出通道,有效地控制南沙,是我海军摆脱岛链束缚,东出太平洋、西出印度洋的重要依托。

——南沙是制衡外来势力干预的要冲南海作为欧亚海上交通的重要环节,不仅对我国事关重大,也是我周边大国的重要贸易与能源通道。有效地控制南沙及其相关海域,能够提高综合威慑能力,把握战略主动权,可直接制约和影响国际海上石油生命线,成为直接威胁外来势力的一柄利刃,还能够进一步威慑西方强国在南海周边地区的前沿存在。

——南沙是统一祖国之战的重要战场依托 台湾一旦发生危机或者战争,南沙不仅是直接阻止强敌军事干预力量的前沿,也是协助台海战场实施兵力输送、海上封锁、空中掩护和临检拿捕任务的重要依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挪威的森林人物范文下一篇:南京青奥会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