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艺术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抽象艺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儿童美术教育是儿童审美心理的重要发展方式之一,有助于他们认识、参与到世界中。分析儿童美术教育误区及抽象艺术的特征,以蒙德里安的树系列作品为例介入儿童美术教育,让儿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创造和表现性。找寻儿童美术教育模式的新方向,开辟儿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第一篇:抽象艺术论文范文

对抽象绘画艺术的解读

[摘要] 抽象绘画艺术是当今绘画艺术的主流,因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强烈的视觉效果深受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抽象绘画艺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其艺术现象和本质缺乏应有的理解和把握,造成对抽象绘画艺术的内容和意义、解读的层次性、多向性和自我倾向性等方面的诸多误读。

[关键词] 抽象绘画 艺术 视觉效果 艺术形态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3.032

抽象绘画艺术作为20世纪西方的主流艺术, 其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强烈的视觉印象改变了人们视觉经验和艺术观念,从最本质的层面表现自然,表现人们内在的思想、观念、情感和精神,完全颠覆了具象写实绘画的表现手法,以至于随后的许多艺术流派和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源于抽象思维观念,也使得抽象绘画的范围越来越广阔,并影响到当代艺术的走向。

尽管如此,人们对抽象绘画艺术还是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理解。事实上抽象表现思维和形式自古就有,只不过艺术发展到20世纪,具象写实艺术无法完全表达人们对自然、社会的关注和人们内在的思想、观念、情感和精神的变化,抽象绘画艺术才应运而生。抽象绘画艺术绝不意味着对自然和对具象写实艺术的反叛。不过,这种观点在抽象绘画艺术形成之初很有影响。抽象绘画艺术与具象写实艺术没有本质区别,二者只不过是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其艺术效果如同一个人讲述一件事情:他可以选择平实的语言把事情讲述清楚,也可以选择夸张的词汇和技巧让事情模棱两可,充满悬念。对讲话的人而言只不过是表达方式和情绪表现的不同而已。具象写实艺术采用的是把事情讲清楚的手法,内容具体、真实、易懂,没有回旋空间;抽象绘画艺术强调讲话技巧,让你对传递的内容似懂非懂,留下了回味、思考的空间,正因为抽象绘画艺术独特的表现,使之成为20世纪以来最让人耐人寻味的艺术,人们对抽象绘画艺术产生不同的解读。

一、内容和意义

抽象绘画艺术是否有内容和意义,这是人们对抽象绘画艺术怀有歧见最深的地方。当我们面对一件抽象绘画艺术作品时,其直观的视觉反应产生强烈的审美快感,进而产生兴奋、紧张、忧郁等内在情感变化。抽象绘画艺术的视觉语言是如此单纯、直接和强烈,充分显示其艺术审美价值,所以许多人认为抽象绘画艺术没有内容和意义,只有纯粹的视觉形式和唯美的表现。就单纯的形式构成而言,美在形式没有错,但抽象绘画艺术不只是具有纯粹的外在形式,如果只停留于纯粹的形式变化,其空间范围极其有限,没有内容的支持和观念的表达,唯美的形式很快就走到尽头,抽象绘画艺术也将不复存在。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抽象绘画艺术自然是以纯粹的形式和视觉效应特征。彰显形式表现的张力,削弱、隐藏形象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可读性,是抽象绘画艺术的表现技巧。在欣赏抽象艺术时,没有相对通用的标准,感觉和想象是解读抽象绘画艺术的前提。从具象到抽象的形式转换中,形式语言胜过内容转换。而至于“抽象绘画艺术没有技法,没有题材,没有含义”,从哲理上是讲不通的,抽象绘画艺术是人之所为,人之所为有目的性,没有内容和目的的行为不称之为人的行为,人的日常生活行为都具有目的性和内容,更何况艺术本身是高于生活的行为。许多艺术家把从具象到抽象的转换看做是决裂的过程,穷其一生对抽象语言的探索。拿什么探索,怎样探索,探索什么……,其实这么一问,答案就有了,抽象绘画艺术与其他形式的艺术不无差异,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任何艺术都是形式和内容的调和游戏。犹如一杯茶,水是形式,是载体,茶(茶味)是内容。水越多,茶味越弱;水越少,茶味越浓。抽象绘画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好比水多茶少,茶隐藏其中,给你一种悬念:杯里面有茶吗,什么茶,什么茶味,或者其它什么东西,琢磨不透,全在于你的感觉,抽象绘画艺术形式大于内容,抽象绘画艺术家正是在实施形式大于内容的技巧。正如文学上一个词汇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外延越大,内涵越小,抽象绘画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内容就好比外延和内涵的相互关系,竭力扩展了外延(具象艺术相反),让你难于界定其内涵。

其次,抽象绘画艺术的视觉语言是形式要素,而不是具象绘画艺术的形象元素,这是两者最大的视觉差异。形式要素本身无意义,而形象元素本身有意义,所以具象绘画艺术具有直接的可读性,欣赏者易懂。抽象绘画艺术的形式要素通过艺术家的创造,产生象征和隐喻的内在含义,但,不如具象绘画艺术那样易懂,抽象绘画艺术的意义是通过元素转化而成的内在情感和精神,比具象绘画艺术所包含的含义更深刻。

二、抽象绘画艺术解读的层次性

抽象绘画艺术追求纯粹的形式表现,强调状态和情绪感应,削弱内容和意义解读,不把“是”与“真实”作为目的,不解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不给出明确结论,给予形式以夸张手法和象征意义,引导受众思考、想象和辨别,答案不唯一,状态和情绪多样。

对抽象绘画艺术的解读:感觉优先,感觉激发内在情感和精神变化,这一过程成为解读抽象绘画艺术的钥匙。事实上抽象绘画艺术本身是基于感觉的艺术,视觉形式对创作者或欣赏者产生不同的感觉,源于形式语言的夸张运用,可以这样讲:抽象绘画艺术就是夸张的艺术。而这种夸张是可直接感受到的,这种感受是判断和解读抽象绘画艺术的前提。

对抽象绘画艺术的解读可分两个层次:一是达到审美愉悦和审美表达的外显目的。二是深入到抽象绘画艺术之内隐的观念和精神。第一个层次并非是抽象绘画艺术家要表达的真实目的。但是,长久以来,那些怀绝对抽象意义的人,对抽象绘画艺术的解读到此为止。他们把抽象绘画艺术看成是纯粹的视觉形式、视觉构成或视觉符号,自然只能寻求到单纯的美学意义。当然这是对抽象绘画艺术的解读,只不过是最表象、最初级的解读,有待于深入到第二层次。我们从艺术的发展史可得出结论:抽象绘画艺术源于生活,且在具象写实艺术之后,是具象写实艺术对生活、思想、情感等无法完全表现时而诞生的,高于具象写实艺术的表达功能。内在的情感、观念和精神才是抽象绘画艺术的价值所在。所以,解读抽象绘画艺术,难于理解和看不懂往往是最基本的反应,因为是针对内隐的观念和精神而言,而非视觉形式本身的不可认知。不过,抽象绘画艺术并非一定要让欣赏者达到第二层次的认知,这一点不是抽象绘画艺术家或抽象绘画艺术本身直接面对的必要问题,抽象绘画艺术表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一定是基于抽象视觉语言模糊的、粗略的、似是而非的表达方式,这是抽象绘画艺术的魅力所在。如果你花上几个小时给别人解读某幅抽象画,企图让别人理解和接受,达到与创作者一样的心灵感应,是难于企及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抽象绘画艺术才有存在的可能和必要,所以难于理解和看不懂虽然不是抽象绘画艺术的本质(本意)反应,但恰恰是抽象绘画艺术的生命所在。

三、抽象绘画艺术解读的多向性

就抽象绘画艺术与具象写实艺术比较而言,抽象绘画艺术的视觉语言由形式元素构成,具象写实艺术的视觉语言由形象元素构成。具象写实艺术的形式隐藏在形象背后,凸显形象的准确和逼真,以及由形象组合展开的情节。形式服从于形象描绘和情节展开。人们首先注意的不是画面的形式要素和构成,而是形式要素和构成背后的形象和情节。在一幅抽象绘画中,元素形式和构成被分离出来,借以放大,成为独立欣赏和传播的部分(第一层次),其背后的形象和意义被支解、隐藏和削弱,成为最耐人寻味的部分(第二层次),也是抽象绘画艺术家难于把握、无法清晰交待且未必一定去诠释的地方,也就留下了神秘的抽象系列,有多向解读的可能。所以,欣赏者一如具象绘画的欣赏方式去对待抽象绘画艺术,想达到准确判断或确定答案只有徒劳。有如建筑物的机体,我们之所以把对象叫建筑,是因为有门、窗、墙壁、楼梯、楼板等完整的形象构建,这些具体特征人们不费周折就能解读。而抽象绘画艺术好比把门、窗、墙壁、楼梯、楼板等形象构建剔除,只剩下梁、柱等框架,而且将它们扭曲、变形,你要叫它建筑,就有点离谱了(但你可以延伸到建筑文脉里面去),因为它可能产生更多的其它的解读理由。这就是抽象绘画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具象写实艺术的形象语言产生的不同的艺术效果。它们的差别在于抽象绘画艺术形式元素本身是无意义、无法解读的,但是,基于感觉和联想可产生多重含义。

四、抽象绘画艺术是艺术家无法完成的艺术形态

抽象绘画艺术的意义、内容或主题不是要求通过抽象形式语言直接回答,它是内蕴的、隐秘的或不可解读的,因为这些内在的东西不是依赖于直接描绘的具体形象。力求抽象绘画艺术被解读,不是抽象绘画艺术的首要目的。通过抽象形式语言,获得主观感知的情绪,应是抽象绘画艺术价值体现。至于产生什么样的感知情绪:愉快、温馨、激动、紧张、压抑、悲愤等,就不是抽象艺术家和抽象绘画艺术作品所能左右的了,抽象艺术家和抽象绘画艺术作品只能是施以倾向性的影响,无法通过抽象绘画达到艺术家、欣赏者情绪一致。相反,抽象形式语言极易导致强烈的、扭曲的感知情绪。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观点:抽象绘画艺术作品不是作品的最终艺术形态,抽象艺术家只完成了作品的一部分,构建了一个抽象的视觉形式平台,初显了情绪和主题倾向。因为抽象的形式语言和表达方式本身就将内容隐藏。欣赏者调动自己的感知情绪,激活思维联想,对应自身内在的情感和精神,达到可知和欣赏的目的。也就是说抽象绘画艺术作品对抽象艺术家而言永远都是残缺的、不完整的,要想完成,就将失去抽象的意义。剩下的部分只能由欣赏者在头脑中完成,最终的精神和内涵源于不同的欣赏者的情感反应。所以,要问某幅抽象作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图意义就不大了,要问你对某幅作品有何理解和感触。抽象艺术家把情感移至于你,由你再去创造,即抽象艺术是包含欣赏者再创造的艺术。回头再看对抽象绘画艺术的解读,难于理解和看不懂对抽象绘画艺术而言就成了一种假设,抽象绘画艺术比其它艺术形式更易懂。因为有一部分是你自己完成了的,不存在不懂自己的理由。

综上,抽象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质,它将达到极至的审美形式和含蓄、内蕴的意义巧妙融合,极大地拓展了艺术表现力,使我们更加自由地认识和表现自然、社会和内在精神。

作者简介

李永春,男,四川南充人,毕业于西南大学,现为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和研究。

作者:李永春

第二篇:抽象艺术介入儿童美术教育

【摘要】儿童美术教育是儿童审美心理的重要发展方式之一,有助于他们认识、参与到世界中。分析儿童美术教育误区及抽象艺术的特征,以蒙德里安的树系列作品为例介入儿童美术教育,让儿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创造和表现性。找寻儿童美术教育模式的新方向,开辟儿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抽象艺术;儿童美术教育;蒙德里安

一、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画得越像越好吗?

在当今的儿童美术教育界盛行以最终画面效果“画得像”为主流的教学目标。一是以写实客观再现为主。通常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强调写实的重要性,要求真实的再现现实生活,按照我们看到的世界的样子来描绘对象:花是红的,树是绿的,人比车小,楼比人高等等。这样偏向于提高寫实技法的具象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儿童绘画的乐趣、剥夺了儿童天真烂漫的想象力,更是禁锢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要突破“像”的束缚,让儿童知道花不一定是红的,可以根据你的心情来给花涂上象征自己心情的颜色;人也不一定比楼小,当你想表达愤怒时可以将人画得比游艇还大,比高楼还高,甚至可以大过地球、进入语宇宙。这样的儿童美术教育可以让儿童用主观的表现手法、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世界万物进行多维度的认知。

二是以模式化的构图方式为主。并形成千篇一律的画面。例如,太阳要画在左上角,画天空时要有几朵白云飘在空中,画房子时要画一条地平线等等诸如此类的模式。在这样的画面中看不到儿童内心的情感,只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绘画机器,每一张画都像是流水线上的作品,久而久之,儿童在绘画过程产生了麻木的审美心理,只会临摹老师的范画,无法创作出表达自己想法的画面。在教育过程中对儿童的自主性和思绪产生了极大地干扰。

(2)思维定式的教育方法禁锢儿童审美发展

现在普遍的共存的美术教育方法为:老师指导儿童进行绘画,儿童临摹老师的范画。因为在大多数教师的教育观念中认为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决定了儿童的大脑思维和手部肌肉还不发达,不能掌握复杂的画面,所以就会对儿童的绘画进行“指导”,无论儿童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画在画纸上的“我的妈妈”通常都是长头发,长裙子,这种思维定式的教育方法教育出的同样是充满思维定式的儿童的审美。

在儿童的美术教育中,不应该过分关注画得像不像,而是应该关注儿童有没有在画面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主观想法,有没有发挥想象力,有没有画出别人没有观察到的小细节等这样有利于儿童个性表达的画面。

二、抽象艺术介入儿童美术教育

(1)用“抽象”启迪儿童思维

抽象艺术主要是在20世纪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用线分割块面,用颜色表达纯粹情感的蒙德里安,他认为世界是客观的、普遍的、永恒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它是普遍的美,是世界的本质。为了把握世界的普遍的美和本质,艺术只有简化成最基本的形态,并从他们的内在关系或相互关系中才能做到,这种基本形态就是线和色彩。在有抽象艺术介入的美术教育中,能够让儿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摆脱定式具象事物的外形和固有色的羁绊。

(2)对话蒙德里安的树系列

人们熟知的蒙德里安是个“格子控”,但他其实也是个“树控”。在他的绘画创作生涯中绘制了一系列关于树的作品。这一系列作品都是以树为主题来形成整个画面,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的演变过程。首先由传统的绘画表现手法,再到逐步提炼抽象绘画的表现形式,最后形成由线和纯粹的颜色构成的图像。

第一个时期的素描作品《树》是最初的表现形式。在这一时期,他用传统的写实手法来客观的描绘树的形态,真实的再现了结实的树干和遒劲的树枝,色彩上采用黑白两色,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树的苍劲挺拔,像照相机一样将树动态逼真的呈现在画布上。

第二个时期的油画作品《灰色的树》。这幅作品创作于1912年,在这个时期他关注的对象是树枝、树枝与背景以及树与其他物像之间的造型关系。整幅画面构图饱满,仿佛要冲出画面,画面几乎没有空间的对比关系,将树的基本形态特征全部抹去。这一时期的画面中构成形态逐渐显露,已渐渐脱离写实,即使没有树的具象形态我们也可以通过深灰色的画面来看到树的样子,在画面中夹杂着画家本人的情绪、情感和态度。

第三个时期的《开花的苹果树》。依旧是描绘树,在蒙德里安最后这一阶段的作品中,不再使用黑白二色,而是加入了纯粹的色彩。画面中的树已从具象转变为了抽象,树的结构简化到极致的碎面,画面中只能看到互相交错的直线和弧线。在看似无序的线条中透露着严谨的秩序,又富有重复的动感。色彩上使用了纯粹的粉色和紫色,给人以一种梦幻的遐想空间。他在画面中追求内在情绪与精神感悟的体现,用树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传递情绪信息。

(3)鼓励儿童抽象化画面的表达

为了促进儿童抽象思维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介入抽象艺术。首先让儿童了解图形的多样化,突破对形状认知的固有思维,例如在蒙德里安树系列的作品中可以直观的展现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线条或是块面,树不只有棕色和绿色可以是粉色、蓝色,色彩不仅可以表达物体的固有色也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在面对儿童用点、线、面或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欣赏并尊重儿童的想法,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讲述空间,从而多方位的去发现美、创造美。

三、结语

抽象艺术作为启迪儿童绘画思维、创造力及想象力的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引导儿童在画面中正确的运用抽象图像,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具象,但要避免滥用抽象艺术,需要吸附绘画发展过程中的优秀因素,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蒙德里安的《树》:超验的象征[J].大众文艺(理论),2009.

[2]汪慧琳.抽象艺术促进幼儿个性化表达的应用与思考[J].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20(05):16-17.

[3]吴奇.抽象艺术风格在绘画艺术中的表现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4-15.

[4]王晓媛,曾军梅.儿童绘画中抽象思维的研究[J].科幻画报,2020(01):256.

作者简介:

王染晴(1995.03.09),女,籍贯:山东省潍坊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当代视觉语言研究。

通讯作者:

李智,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吞武里大学博士生导师。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作者:王染晴 李智

第三篇:抽象艺术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摘要:室内设计的发展已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大多数设计师在创意和设计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民族的,异域的,未来的等设计理念和元素在设计作品中一一体现。本文主要从抽象艺术的概念及发展和其对室内设计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论述。

关键词:抽象 设计 艺术

社会的发展给现今的室内设计带来愈来愈多的设计因素,抽象艺术做为一种艺术形态经常出现在室内设计领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一、抽象艺术的概念及发展

抽象艺术是指与客观物体有较大形象偏离、甚至完全抛弃原物体形象的艺术形式,与具象艺术相对的,注重通过是创作者的主观意识来表达,是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抽象艺术最早出现在绘画领域,抽象绘画所呈现出来的纯粹性,有类似于音乐。在20世纪以前的印象主义画派实际上已出现了抽象的雏形,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之后,后现代主义之父塞尚把现代主义从具象艺术带往抽象艺术,塞尚认为“把自然还原为圆柱、圆锥与球体的三种基本形状”,这一理论,影响了后来的国际风格派、立体主义等艺术形态。抽象主义艺术真正形成是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代表人物是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以及后来的波洛克。康定斯基创作了以“构图”、“抒情”命名的作品。蒙德里安喜欢将黑色线条与白色背景进行重叠,然后填充纯的三原色,其作品在室内外设计领域和建筑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波洛克发明了滴洒法”创作,是受到东方文化影响的抽象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激情四射,狂野大胆,给后人带来了极大的视觉震撼。抽象艺术一般分为:冷抽象和热抽象,甚至还有中性抽象。抽象可以是色彩上的抽象,也可以是造型、图形、图案的抽象。往往许多人将抽象艺术与意象艺术混淆,认为中国的写意画等意象艺术就属于抽象艺术,实际上是不严谨的,意象艺术是一种介于具象和抽象艺术之间的艺术形式。

二、抽象艺术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家具是室内设计的重要元素,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具有抽象艺术的家具是很容易看到的。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谈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图1),这件作品于1917到1918年之间完成,对包豪斯思想的发展及以后的设计界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该设计作品的灵感来源为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相间》。抽象艺术在设计领域中表现为:把设计对象的某些繁琐的造型进行简化处理,保留一些必须的和功能化的结构造型;色彩方面亦是如此,简约并且富有寓意。同时,抽象艺术也代表简约,但实际上是一种提炼,是一种色彩上的、造型上的、还有功能上综合的提炼。通过国内外的一些展览就会发现,抽象艺术已深入了人们的生活,甚至引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譬如:最近几年意大利的米兰国际家具展,其中的许多作品都有抽象艺术在家具设计中应用的存在,并且大多都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但对现代家具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抽象家具本身就很注重对人体工程学、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因此,线条优美,造型奇特,结构合理的抽象家具对现代人们来说无异让人们心情倍感舒畅。

當今的有些人认为:抽象艺术与当代传统的艺术很难融合在一起,室内设计中的装饰的、抽象的艺术与传统的图案不相融合。然而,有相当多的室内设计师们却喜欢从生活周围的物体、中外传统纹样图案、以及一些生物和微生物的外观上寻找灵感,然后运用艺术构成法则进行整合,产生新的视觉艺术形式,以影响居居室环境,并且产生了新的艺术效果。另外,作为形式美构成法则的点、线、面、体是基本的艺术形式,也是最基本的抽象性的符号,如果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将其完美组合的话,它会在室内设计应用中焕发光彩。但抽象性的艺术不仅仅是这些,它包涵了生活的抽象和文化艺术的抽象,正如国内室内设计大家林学明一样,他将生活和文化的内涵赋予作品新的意义,使人有生活和联想的对撞。现代室内环境和以往相比已有很大的变化和提高,但由于受整个建筑结构的限制和影响,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又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都非常的快,甚至为此而感到紧张,那么抽象艺术中那简洁的造型,鲜明的色彩和富有创意的结构理念给这些人带来了惬意而又舒适的心灵港湾。

三、结束语

人人都喜欢“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但前提是有什么样的室内环境。建筑大师梁思成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室内从属于建筑,为人们室内生活提供了场所,人的一生有三分之而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所以室内设计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设计师来说要,对室内环境的营造起关键作用,要不断的吸收包括抽象艺术在内的各种艺术形式,要不断的发现与创新,寻求并设计出与我们相适应的艺术空间,为人服务。

参考文献:

[1]郑曙旸.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J].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9.

[3]潘鲁生.现代设计艺术史[J].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作者:董朝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证券会计论文范文下一篇:当代护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