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的检验程序

2022-10-07

第一篇:葡萄球菌的检验程序

革兰氏阳性球菌微生物学检验的标准操作程序

1 检验目的

做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查找于疾病有关的病原菌以及了解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2 原理

使用梅里埃ATB微生物鉴定系统,原理见鉴定系统操作规程 。 3 标本要求

(1)标本类型:血液,骨髓,脑脊液,胸水,腹水,尿液,等体液;痰液,前列腺液,脓液,组织分泌物或穿刺液等。

(2)标本采集:见标本采集手册

(3)标本储存和运输:室温放置,室温运输并立即送检。

(4)标本拒收状态:非无菌方式采集的标本或未按要求部位采取的标本。

4 容器和添加剂类型

均使用灭菌器皿盛放标本

5 试剂

(1)试剂名称:革兰氏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平板、中国蓝平板、SS平板、柯玛嘉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6仪器设备:

(1)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

(2)梅里埃ATB药敏鉴定仪

(3)显微镜、SPX-150B型生化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台式离心机、天平

7 校准程序

(送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所校准)

8操作步骤

革兰氏阳性球菌

9质量控制:

参加我科质量管理小组组织的各项质量控制活动 10患者检验结果的可报告区间

细菌鉴定到种或属,同时报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1 临床意义:

为医生提供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第二篇:油漆检验的方法和程序

一、清漆

1、施工前选择好油漆材料品种、颜色,做好基层处理,严格按操作程序和遍数zzz要求施工,保护好成品,干燥后进行验收。

4、颜色基本一致,工件边、角、线、线槽等工艺造型处无明显色差,无刷纹,颜色均匀一致,刷纹通顺,工件着色均匀,表面平整光滑,细腻、手感柔和

5、工件表面无喷花,无漏喷、无气泡,无滴漆,斑纹,无漆皮,允许有少量颗粒,颗粒直径在0.5mm以下,但不得集中出现

工件表面工件边棱无流挂,无淌漆,无磕碰,无划伤,无打磨机螺旋纹,无砂纸印

6、不得污染其它表面。

涂料干实后手感及距被检验面1.5m处目测全数检验均应符合要求。

1.表面预处理的一般要求

表面预处理应去除钢材的氧化皮,达到一定的清洁度和粗糙度。实际油漆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上述处理效果,对钢材表面处理的一般要求是:

a.喷砂清洁度等级:ISO 8501-1,Sa2.5 

b.表面粗糙度:平均Rz25-40um

c. 喷砂密度:85%,清理所有可见杂质

d. 喷砂表面灰尘:用压缩空气吹去所有可见灰尘

e. 油污:用有机溶剂擦洗或火焰处理,去除所有可见油污

f. 焊烟:用适当方法,如有机溶剂、铁刷或喷砂方法去除

g. 白灰:用清水冲洗或采用铁刷或喷砂处理去除所有可见白灰,对局部白灰采用铁刷或喷砂方法更适合于生产线施工

h. 焊接飞溅:所有焊接飞溅必须用扁铲、手锤或砂轮机清理干净

i. 焊接修补区:如果可能,应重新喷砂,在不便喷砂的条件下,应用铁刷、手砂轮或其它方法清理 2.二次喷砂

整相总装完成后,应对焊缝周围及仍然存在表面缺陷的部分进行二次表面清理,如焊烟、飞溅、焊缝粗糙表面、及油污、灰尘等,通常在喷砂房采用手动喷砂处理方法。

在喷砂之前,焊接及气割缺陷,如飞溅、不平焊缝、砂眼、气孔、未焊透等缺陷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清理和修补,对不平焊缝应采用手动工具进行打磨,休整,去除尖角。喷砂密度不低于85%的被清理表面。喷砂后应去除灰尘和油污,表面灰尘用压缩空气或真空吸尘等方法清除,油污用有机溶剂清洗干净。

为了保证表面处理质量,喷砂同样应注意选择适当的磨料材料并保证配比、粒度和清洁度外,喷砂房还应有足够的照明。

二次喷砂完毕后,所处理表面的清洁度必须达到ISO 8501-1,Sa2.5的标准,表面粗糙度应控制在Rz25-50um。

3.检查及修补

二次喷砂处理后,一些缺陷会暴露出来,在进行油漆系统涂装之前,应对喷涂表面的缺陷,尤其是焊缝缺陷进行再次检查和修补。

对局部未达到表面预处理要求区域可用铁刷、手动工具等进行修补,对焊缝缺陷处了进行观察判断外,还应进行漏光检查。方法是:进入箱内,关上箱门进行观察。有漏光的部位应作上标记,在喷涂之前修补好。

对于局部缺陷的修补同样应达到清洁度ISO8501-1,Sa2.5,粗糙度应控制在Rz25-50um要求。

仔细检查喷漆表面的灰尘、油污,对仍然存在灰尘和油污的表面应清理干净。预处理合格的整箱应尽快进入施工工位开始底漆施工,时间间隔不应超过8小时,如果超过,则应重新喷砂。

1. 油漆涂装检查要点

施工前

1)表面条件:

钢材表面预处理应答到如前所述的要求。

2)油漆条件:

a. 对照油漆规范检查油漆的种类、颜色、稀释剂等: 

b.检查油漆质量、生产日期,并记录生产批号:

c. 检查所用油漆的稀释比,混合比例,混合使用期,施工设备及条件等。

施工过程中 1)车间底漆

车间底漆不应有漏喷、露底、粘漆等缺陷。 2)底漆:

a. 检查并校正如稀释率、混合比、粘度等其它油漆特性。 

b. 每道焊缝,角,边等隐藏区域必须在大面积喷漆之前用刷涂或有气喷涂的方法进行预涂

c. 检查并调整施工设备,干燥条件及时间,重涂间隔等。

d. 检查油漆喷涂缺陷,如漏喷、流挂、针孔、气泡等。

e. 检查油漆湿膜厚度,调整喷嘴及喷涂速度使喷涂均匀并达到规范膜厚。 3)中间漆:

同底漆。

4)面漆:

对面漆的检查除了和底漆、中间漆一样应先检查油漆特性和施工条件外,还应注意:

a.检查并校正油漆的施工质量,如漏喷及外观缺陷(漏喷、露底、针孔、气泡、流挂等),同时应保证箱内箱外油漆界限分明

b. 检查油漆湿膜厚度,调整喷嘴及喷涂速度使喷涂均匀并达到规范膜厚。

c. 对局部油漆缺陷及时修补。

d. 检查并校正烘干房的温度、流平时间、烘干时间等条件

e. 干膜厚度(DFT)检查。

堆场最后检验

所有集装箱的油漆必须在堆场进行最后检验,发现质量问题应按规范进行修复,由施工工艺造成的应及时调整油漆施工。

5. 油漆的外观及缺陷检验方法及验收标准

油漆的外观缺陷主要有流挂、漏底、针孔、橘皮、缩孔、发白、发花等,油漆外观应避免出现上述缺陷,如果外观缺陷是局部、细微的、则不必修理,如果缺陷范围较大,影响油漆性能或外观,则应对有缺陷的部位进行修补。油漆外观应平整、光滑,没有颜色及光洁度偏离,箱内、箱外油漆应界限分明,避免相互污染。检查方法:用肉眼观察,借助色卡、放大镜(倍数5-10x)判断。

一) 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检验的职能和作用:

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判断,必要时结合测量,试验或估计所进行符合性评价”。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对于产品质量检验,工序能力检验和各种工作质量的检验,都适用。

1.1检验职能

检验的基本职能是:鉴别,把关和报告。

(1) 鉴别

将检验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识别出不合格的某项特性,

某个零部件或某批产品。因此鉴别是通过检测,比较和判断活动来完成的。

(2) 把关

坚持上一道工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准转入下一道工序,最后(出厂)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 (3) 报告

对于已识别出的不合格品和可疑产品要做出必要的标识,并做好记录,报告有关职能部门决定如何处理

1.1.2 检验的作用

检验是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因素,是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中一个重要阶段,具有以下作用: (1) 把关作用

通过进货,过程,和最终检验,保证不合格的原料及配套件不投产,不合格制品不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成品不出厂。

(2) 预防作用

通过各类检验活动,可及时收集产品和过程不合格信息,采购产品质量等信息。检验记录是反映实物质量的重要信息源,从而发现问题及进一步追溯,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改正和预防措施。

(3) 监督作用

企业内部的检验系统对生产系统,亦不可缺少的监督作用,对生产中的工艺流程执行情况,实物质量状况,有效的监督作用。

(4) 报告作用

在企业中有产品质量周报,月报,及报告,定期综合分析及时报告或通报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以便采取改进措施。由此可见检验这个职能系统对一个企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二)涂料的检验分为三部分:

1) 进货检验:它是ISO9001标准中规定的重要的质量活动之一,应确保未检验或未检验合格的产品部不投入使用或加工。进货检验是产品检验的一部分,企业有责任向顾客履行其保证质量的义务。并根据验收准则接收或拒收产品。如因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而放行时应对该产品做出明确标识,并作好记录,以便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时,立即追回和更换。

2) 过程检验:其目的就是尽早发现过程(工序)中的不合格产品,不让不合格品转到下一道工序中,造成最终成品的质量不合格。在涂料行业中,过程检验显得尤为重要,每一批车间生产的半成品、成品我们都要取样检测其重点控制项目及其它一些

控制指标,例如调整粘度,固体份,流挂,颜色,涂膜外观使得检测结果控制在合格范围内,并尽我们最大可能在不影响涂料其它质量性能的条件下,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公司利润。同时做好准确的详尽的检验记录,做到生产的每一批次涂料都有可追溯性. 3) 最终检验是对成品能否满足质量要求的最终判定,它关系着将要出厂的产品是否合格的关键问题,作为实物质量的最后一个关口。可以认为这一道关的影响和后果最为重要,是检验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如果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及用户中,将要给公司造成多严重的负面影响,我认为大家都十分清楚,这里不必多说了。这里我想强调一下让步接收问题,应当指出对不合格品的让步接收,只适合于过程检验。对进货检验和最终检验来说,只有对出现的不合格品如何处置的问题,根本就谈不上让步接收。但是,我在公司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前一段产量大,任务重,时间短的条件下,确有因生产急需而经过“评审”被让步接收的情况。这种情况是极不正常的。一般说来,对于进货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该退货,不能让步接收。另外对经最终检验发现的不合格成品,无论是谁批准,将其让步作为合格品出厂,都是极其错误的。

6)涂料的颜色,光泽,涂膜外观:

以上三种检验项目都需要喷板后检验,一般都是在喷到所规定的标准膜厚左右时,到板面干燥后进行检验,现在颜色合格与否标准是用标准色卡为基准,上一批的样子为重要参考,现一批的颜色只要在两者之间即可,那样从理论上涂料的颜色就可以慢慢地接近标准色卡的颜色。在一些比较漂亮和鲜艳的颜色中,不同的兑稀量,不同的膜厚,都会造成颜色的差别。这样,我们就尽量按照标准规定操作并执行,尽量减少误差。颜色的判定是以目试与色差计并用,最后的判定要靠目试。涂膜干后,还要看一下板面有无杂质,颗粒笑点等异常情况而判定涂膜外观是否合格,并用光泽计来检测其光泽。光泽计由光源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光源经透镜使成平行或稍微汇聚的光速射向漆膜表面,反射光经接收部分透镜会聚,被光电池接收,光电池产生电流,借助于检流计得出光泽的读数。

第三篇:牛的屠宰检验方法与程序

1 宰前检验

1.1 宰前检验意义及时发现病畜、禁宰畜, 实行分群处理, 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及时发现疫情。

1.2 宰前检验的组织

(1)入场验收 入场验收的目的是防止病畜和禁宰畜误入宰前管理场, 应认真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验讫证件, 了解疫情:屠畜卸载之前, 兽医检验人员应先向押运人员索取检疫证明和消毒证明, 看是否证物相符, 是否来自疫区。视检屠畜, 病健分群: 查验认可的畜群, 准预卸载施行外貌检查, 由兽医人员分辨出病畜, 可疑畜以及国家禁宰牲畜, 按所作标记将病畜与禁宰畜分别移入隔离圈。逐头检温, 剔出病畜: 屠畜入圈后, 应安静休息, 供给饮水, 4h 后检温。个别诊断, 按章处理: 经过休息、检温, 诊断病畜, 应按有关规章制度处理。

(2)住场查圈 入场验收合格的屠畜, 在宰前饲养管理期间, 兽医人员应经常深入圈舍加强观察。

(3)送宰检查进入宰前饲养场的的健康牲畜, 经过2h以上的饲养管理之后, 即可送去屠宰。在送宰之前需再进行详细的外貌检查和逐头检温, 这对于控制炭疽之类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1.3 宰前检验的方法

(1)群体检查静态检查: 检疫人员深入圈舍, 在不惊扰畜群的情况下, 观察其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 如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 立卧姿势, 反刍等。动态检查: 将圈内畜群哄起或在卸载后往预检圈驱赶的过程中, 注意牲畜的运动状态,有无行走困难、喘息、咳嗽等

情况。饮食、排泄状态检查: 仔细观察有无吞咽困难, 排便姿势异常, 以及粪便的形状异常等。逐头检温: 在安静休息2~3h 之后, 进行逐头检测体温, 如有体温升高的屠畜, 应24h 后复检。复检过程中, 如体温恢复正常, 送交屠畜, 反之, 隔离, 以求确诊。

(2)个体检查 经群体检查被隔离的病弱畜应逐头进行个体检查, 除了临床检验外, 必要时还需进行化验室和病理解剖学诊断。

1.4 宰前检验后的处理根据宰前检验的结果做出准宰、禁宰、急宰、急宰、缓宰、无害化处理等处理决定。

2.宰后检验与程序

2.1 对胴体的编号用美兰+甘油, 打号的位置在肩部两侧, 打在修割时易修掉的部分。

2.2 感观检查

(1)视检观察体表皮肤, 体腔、脏器等暴露部分组织器官色泽、形态、大小、有无充血、出血、肿胀、化脓等。

(2)剖检结合视检再用两刀剖开可检部位, 淋巴结, 肌肉等检查有无病变, 寄生虫等。

(3)触检判断组织器官的弹性或坚硬度, 用手触摸, 有的脏器外观上无明显病变, 但用手触摸时能发现组织深层的结节块, 如对肺炭疽的检查。

(4)嗅检当肉品外观上发现有轻微色泽变化如灰色, 浅绿色等变化, 通过嗅觉器官可发现有酸臭味, 是肉品有腐败变质的迹象; 生前患有尿毒症宰后可出现尿臊味; 生前有药物治疗, 在肉尸上出现药气味。

2.3 宰后检验的要点

(1)头部检验 首先观察下颌淋巴结, 咽喉内外淋巴结。纵剖咬肌及舌肌, 内外侧咬肌各一刀, 其目的主要检查牛囊__尾蚴。在检查咽喉内侧淋巴结, 剖检淋巴结时, 有白色结节,可初步诊断为结核; 如果见到下颌、眼眶有鸡蛋大的硬节, 可初步诊断为放线菌, 此头销毁处理。

(2)内脏检验 胃肠脾检验: 在开膛后先不摘除胃肠而将肠露于腹腔外, 先检视胃肠的外形, 浆膜有无出血、充血现象, 先用刀划破肠系膜淋巴结进行肠炭疽检验。在检验胃肠的同时还要对脾脏进行检验( 败血型炭疽, 脾脏肿大3~5倍) , 再将胃肠脾割交另一人进行胃肠的常规检验, 必要时切开胃肠检验, 视肠粘膜有无充血, 溃疡, 痈肿, 糜烂等病变。心肝肺检验: 把心肝肺挂在检验架上对心肝肺进行常规检查。肺的检验: 检查肺脏有无充血、出血、化脓、结节、肿瘤、坏死等变化, 必要时切开肺的实质并剖检支气管淋巴结及纵膈淋巴结。心脏的检验: 用刀剖开心肌, 检验是否有牛囊虫和心包虫, 有时可见膈肌上粘连物质, 可能判断此屠畜有胸膜炎的病史。肝脏的检查: 先看肝整体状态, 是否有疫病造成的肝肿大、充血、出血、坏死等, 是否有肝片吸虫、棘球蚴等寄生虫病导致的胆管慢性增生性炎症和肝实质变性。

(3)淋巴结检验在牛宰后检验中, 一般检验肩前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髂外淋巴结。常见淋巴结的几种病理变化有充血、水肿、浆液性炎、出血性淋巴结炎、化脓性淋巴结炎、急性增生性淋巴结炎、慢性增生性淋巴结炎。

第四篇:检验报告的管理程序(讨论稿)

一.目的:保证检验结果及时准确的发出。

二.适用范围: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的审核,发放,管理,查询和意见的反馈。 三.工作程序:

1.检测结果的报告应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和及时。 2.测定时其数据要经分析,避免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结果或者其它不符合的结果。根据质控品判断有效性,只有当质控品结果符合有关条件时,才可发出报告,否则应重新测定。

3.定性测定的检测项目其结果以“阴性”或“阳性”,报告阳性与阴性结果的书写,必须清楚,以免错误,如报告单为表格,阳性可用“+”表示,阴性可用“-”表示,未检验用“/”表示,如遇有重要意义的阳性结果,应及时签发报告或及时通知相关临床科室,以便及时处理病人。如遇有检验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亦应主动报告,以免贻误病情;定量测定的,结果报告为单位按实际情况而定,因不同检测项目的单位可能不同,如结果高于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上限,则应根据需要对样本稀释后再测,结果乘上稀释倍数。

4.检验报告单由实验操作人员完成实验后,将结果录入,打印出报告单。检测结果报告结果进入数据库,在服务器保存,并满足临床随时查询。查询结果时直接进入数据库。

5.每份报告均应使用科内统一的打印报告专用纸打印;报告内容至少应包括:实验室的标识、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及测定项目、结果、参考范围(按照国际单位)以及标本号、标本类型、标本接收日期和检测日期、实验操作者和审核者的签名、报告日期等。否则视为无效或虚假报告单。

6.如果所收到的原始样品不适于检验,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在报告中予以说明。

7.对于实验结果有异常的,需在检验报告单提示栏标示出。 8.对于检验结果对病人的病情有警示的,应即时电话通知该病人主管医生。并在登记本上登记,以备查询。:

9.如果由于仪器故障或者其它原因造成实验结果未能及时发放,应及时通知病房医生,如血气、电解质等急诊项目及门诊病人。 10.工作人员在完成实验,核对无误后,签名发出报告单,无报告权的检验人员操作的检验单应由带教人员审核签名

11.报告发放后一般不得更改,如确实需要更改时,需由原审核者或经其授权人更改,或者科、实验室领导授权,其它人无权更改。更改后在记录上显示出改动的日期、时间及责任人签名。

12.在检验报告发生遗失的特殊情况下,查明发生问题的环节后,决定是否重新补发报告,补发报告应注明补发原因,并在补发报告单上作补发记录。

13.在现有条件下,目前暂不考虑使用电子文件的形式发放检测报告。实验室接受电话查询时,关于检验结果仅能回答“某日送的某个项目检测已经完成(或未完成)。结果请到门诊领取”不得在无证据的情况下以任何方式提供如某人做过某项检查或检测结果的信息(包括提示性,暗示性语言)。本院或挂钩单位医护人员工作查询除外。

14.如患者及医生对分析结果有异议,则需在检测结果发放后三天内及时提出意见,以便重新检测复核结果。

15.检验科所有的报告单均由检验科专人管理,定时送到临床医生及病人手中。

16.住院病人所有的常规检验报告单在检验当天的下午下班前送到临床各科室医生手中,同时与临床各科室接收报告单的人员交接签字。

17.所有的急诊检验结果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用电话汇报给临床医生,且指令专人负责。急诊情况下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

18.门诊常规检验,随时做随时由本岗位人员按规定时间发到病人手中(血、尿常规10分钟报告),对门诊病人的生化、免疫、细菌等项目,按规定时间由专人送到病人手中。

19.发送报告单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报告单的丢失、遗落。报告单如有丢失,各专业负责查找记录补发报告,同时查找原因。 20.检验结果报告时限: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出报告,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出具报告。急诊情况下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

21、科主任应定期检查科室检验报告单书写质量,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报告单书写质量持续改进。

第五篇:生化检验室内质控的标准操作程序

实验室名称 项目 编号 制定日期

****** 生化检验室内质量控制 ****** **年**月**日

【目的】

生化检验室内质量控制。

【SOP文件的更改】

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操作步骤】

一、室内质控品的选择

理想的室内质控品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人血清基质;无传染性;瓶间变异小,酶类项目CV%<2%,其它分析物CV%<1%;冻干品复溶后稳定性好,多数常规生化项目2~8℃稳定7天,-20℃稳定30天;有效期应在1年以上。

二、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

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操作和保存,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冻干质控品的复溶确保所用溶剂的质量和所加溶剂的量的准确性,复溶时应轻轻摇匀,使内容物完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防止泡沫产生,复溶

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每天至少做两水平以上质控品。

三、室内质控图的绘制

1.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

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确定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将质控品应与常规标本一起测定。根据20次质控结果(每天开一瓶,一天测一次),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暂定均值和暂定标准差。

以此暂定均值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和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以最初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规均值和标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对稳定性较短的质控品,均值的建立可在3至4天内,每天分析每水平质控品3至4瓶,每瓶进行2至3次重复。收集数据后,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的数据)。如果发现离群值,需重新计算余下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均值。至于标准差,可采用以前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以前的标淮差是几个月数据的简单平均或甚至是累积的标准差。这就考虑了检测过程中更多的变异。标准差等于平均数乘以以前变异系数(CV%)。

2.绘制质控图及质控方法(规则)的应用

根据质控品的靶值和质控限绘制质控图,并将原始质控结果记录在质控图表上,保留打印的原始质控记录。将设计的质控规则应用于质控数据,判断每一质控结果是否在控,现多采用Westgard多规则即12s/13s/22s/R4s/41s/10X。

四、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

室内质控出控时,应填写失控报告单,并上交专业主管,由专业主管做出是否发出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

批患者标本检验报告并分析及登记失控原因。失控信号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操作上的失误、试剂、校准物、质控品的失效,仪器维护不良以及采用的质控规则、质控限范围、一次测定的质控标本数等等。

失控信号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患者标本报告可能作废。此时,首先要尽量查明导致的原因,然后再随机挑选出一定比例(例如5%或10%)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最后根据既定标准判断先前测定结果是否可接受,对失控做出恰当的判断。对判断为真失控的情况,应该在重做质控结果在控以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如失控信号被判断为假失控时,常规测定报告可以按原先测定结果发出,不必重做。当得到失控信号时,可以采用如下步骤去寻找原因:

1.立即重测定同一质控品。此步是主要是用以查明人为误差,每一步都认真仔细操作,以查明质控的原因;另外,这一步还可以查出偶然误差,如是偶然误差,则重测的结果应控。如果重测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2.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如果质控品结果正常,那么原来那瓶质控血清可能过期或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或者被污染。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3.进行仪器维护,重测失控项目。检查仪器状态,查明光源是否需要更换,比色杯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对仪器进行清洗等维护。另外还要检查试剂,此时可更换试剂以查明原因。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4.重新校准,重测失控项目。用新的校准液校准仪器,排除校准液的原因。

5.请专家帮助。如果前五步都未能得到在控结果,那可能是仪器或试剂的原因,只有和仪器或试剂厂家联系请求技术支援。

五、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1.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处理

每月末,应对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处理,计算的内容至少应包 括:当月每个测定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及除外失控数据后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当月及以前每个测定项目所有在控数据的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2.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的保存

每个月的月末,应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存档的质控数据包括:当月所有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当月所有项目质控数据的质控图;上述所有计算的数据(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当月的失控报告单(包括违背哪一项失控规则,失控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

3.每月上报的质控数据图表

每个月的月末,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应将以下汇总表上报实验室负责 人:当月所有测定项目质控数据汇总表;所有测定项目该月的失控情况汇总表。

4.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

每个月的月末,都要对当月室内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进行评价,查看与以往各月的平均数之间、标准差之间、变异系数之间是否有明显不同。如果发现有显著性的变异,就要对质控图的均值、标准差进行修改,并要对质控方法重新进行设计。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

姓名******************

日期**年**月**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陪妈妈过母亲节作文下一篇:怕慢假庸散自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