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0大环境污染事件

2023-06-26

第一篇:全球10大环境污染事件

一、 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二、我国环境状况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 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

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 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 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 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

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 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 突出。

4、七大水系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

1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三、历年环境日主题 1974年:只有一个 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资源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们的地球、家园、居住地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环境污染概述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 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草原区。主要建设任务是:到2003年,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场面积累计1000万

公顷,建设高标准围栏草场300万公顷,治虫灭鼠2500万公顷。到2010年,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场面积累计2670万公顷。建设高标准围栏草场800万公顷。 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三)把科技进步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

(四)继续深化“四荒承包改革,稳定和完善有关鼓励政策;

(五)抓好重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六)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

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我郑重地向人们建议:

要从我做起,选择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们的家园、善待地球,共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1。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

(2)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

2。绿色消费 环保选择

(1)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

(2)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

4。分类回收循环再用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造福人类。

5。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不猎杀、使用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关爱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植树造林,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

6。讲究卫生保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制造噪音。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倡导同学门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建议叔叔阿姨们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第二篇:20世纪全球环境污染十大事件

20世纪全球环境污染十大事件20世纪全球的“十大污染事件”基本发生在美国、英国、日本、比利时这样的资国,但是现在这些国家已经见不到类似的环境污染事件了,“十大污染事件”成为了历史,这次轮到我们了?!

重温一下恐怖的“十大污染事件”吧。北京的逆温天气多吗?食品重金属污染到什么程度了?如果这样的事情哪天发生在北京,可能我们也就难逃„„

又说发展,现代化是一个食物链,上游地区优先享用下游的资源,并且把污染转移到下游区。科学及其技术是这个链条的马达和润滑剂。在中国内部,总体而言,东部是上游,西部是下游;城市是上游,农村是下游,污染都跑农村去了的?怎么解释呢?在全球范围,中国处于中下游。中国以自身的环境和生态代价,为欧美国家提供者廉价的商品,接受着它们的垃圾,同时又因为碳排放全球第一,受到全世界的指责;这使得中国的GDP全球第二格外荒谬。

1、1930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

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位于狭窄的盆地中,1930年12月1日—5日,气温发生逆转,致使工厂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煤烟粉尘在近地大气层中集聚不散,3天后开始有人发病。其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星期内有60多人死亡,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同时,还有许多家畜致死。事件发生期间,SO2浓度很高,并可能含有氟化物。事后分析认为,此次污染事件,是几种有害气体同煤烟粉尘对人体综合作用所致。

2、1943美国的落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落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早期这里仅仅是一个牧区的小村,至加尼福尼亚金矿发现后,人口剧增,很快成为名闻遐迩的大城市,单是汽车就增加了数百万辆。于是,这个依山傍水、风光明媚的城市,简直变成了拥挤不堪的汽车城。每年5—8月,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在城市上空常常出现迷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致使整座城市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刺激于喉、鼻,引发喉头炎、头痛等许多疾病,同时使远在一百公里之外的高山上的柑桔减产,松树枯黄。这是怎么回事,研究发现,这正是大量的汽车尾气所致。这些成份复杂的汽车尾气,在洛杉矶三面环山的特定地势下,使市区大气的水平流动相对缓慢,他们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就能产生臭氧,并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来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人们把这种城市上空的浅蓝色烟雾称之为光化学烟雾。据报到,当落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之时,在飞机上,明显可见落杉矶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汽造成的。落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汽车尾气所造成的污染公害的典型实例。

3、1948年美国多诺拉事件

多诺拉是美国宾西法尼亚州某河谷中的小镇。1948年10月26日—30日期间,这里大部分地区受反气旋逆温控制,且26日—30日持续有雾,致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大气中集聚。这期间,全镇43%的人口,即591人相继暴病,症状为:喉痛、流鼻涕、干渴、四肢酸乏、咳痰、胸闷、呕吐、腹泻等症状,死亡17人。据估计,事件发生期间,SO2浓度为正常值的数倍,并发现有尘粒。分析认为,SO2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同大气中的尘粒接合是致害因素。主要致害物是SO2与金属元素,以及金属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生成物。

4、1952年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

素有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1952年12月5日—8日期间,又被浓雾笼罩。这期间许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统疾病,一下住满了伦敦的各家医院。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增加4000多人,死亡者以45岁以上最多,约是平时死亡人数的3倍,1岁以下的死亡较平时增加1倍。事件发生的1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心脏衰竭的死亡人数分别是平时同类病死亡人数9。3倍、2。4倍、5。5倍、2。8倍,因肺炎、肺癌、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较平时均有成倍增长。事件后的两个月里又有8000多人死亡。人们就此事件分析认为,这于伦敦当时大量的耗煤有关。事件期间尘粒浓度最高达4。46毫克/米3,为平时的10倍,SO2浓度最高达平时的6倍,在浓雾的特定条件下,烟雾中的Fe2O3促使SO2氧化成SO3,从而形成H2SO4,并凝在微尘上,从而形成酸雾,成为这一事件的杀手。

5、1953~1956年日本水误事件

在日本南部九州湾有一个叫水误的小镇,这里居住着4万居民,以渔业为生。1939年开始,日本氮肥公司的合成醋酸厂开始生产氯乙烯,工厂的生产废水一直排放入水误湾。该公司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使用了含汞的催化剂,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这种汞在水体中,被水中的鱼食用,在鱼体内转化成有毒的甲基汞。人食用鱼后,汞在人体内聚集从而产生一种怪病:患者开始时,只是口齿不清,步履蹒跚,继而面部痴呆,全身麻木,耳聋眼瞎,最后变成神经失常,直至躬身狂叫而死。 1972年据环境厅统计,水误镇共患水误病180人,死亡50多人,就在新线县阿赫野川亦发现100多水误病患者,8人死亡。据报到,患者人数远不止此,仅水误镇的受害居民,即达万余人。

6、1955年~1963年神东川的骨痛病

在日本富川平原上有一条河叫神东川。多年来,两岸人民用河水灌溉农田,使万亩稻田飘香。自从三井矿业公司在神东川上游开设了炼锌厂后,发现有死草现象。1955年以后就流行一种不同于水误病的怪病:对死者解剖发现全身多处骨折,有的达73处,身长也缩短了30厘米。这种起初不明病因的疾病就是骨痛病。直到1963年,方才查明,骨痛病于三井矿业公司炼锌厂的废水有关。原来,炼锌厂成年累月向神东川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金属镉,农民引河水灌溉,便把废水中的镉转到土壤和稻谷中,两岸农民饮用含镉之水,食用含镉之米,便使镉在体内积存,最终导致骨痛病。有报道说,到1972年3月,骨痛病患者已达到230人,死亡34人,并有一部分人出现可疑症状。

7、1961年日本四日市事件

四日市位于日本东部海湾。1955年这里相继兴建了十多家石油化工厂,化工厂终日排放的含SO2的气体和粉尘,使昔日晴朗的天空变得污浊不堪。1961年,呼吸系统疾病开始在这一带发生,并迅速蔓延。据报道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占25%,哮喘病患者占30%,肺气肿等占15%。1964年这里曾经有3天烟雾不散,哮喘病患者中不少人因此死去。1967年一些患者因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1970年患者达500多人。1972年全市哮喘病患者871人,死亡11人。据报道,事件期间四日市每年SO2和粉尘排放量达13万吨之多,大气中SO2浓度超过标准5—6倍,烟雾厚达500米,其中含有害的气体和金属粉尘,他们相互作用生成硫酸等物质,是造成哮喘病的主要原因。

8、1968日本米糠油事件

米糠油事件发生在日本九州爱芝县一带。生产米糠油在脱臭的工艺中,使用多氯联苯作载体,由于生产的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多氯联苯,结果有1400人食用后中毒。4个月后,患者猛增到5000余人,并有16人无故丧生。这期间实际受害人在13000人以上,而且由于米糠油中的黑油做家禽饲料,造成数10万只鸡死去。

9、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距前苏联切尔诺贝利14公里的核电厂第4号反应堆,发生可怕的爆炸,一股放射性碎物和气体(包括碘131,铯137,锶90)冲上1公里的高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事件发生以后,核电站30公里范围内的13万居民不得不紧急疏散。这次核泄漏造成苏联1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受污染,其中乌克兰有1500平方公里的肥沃农田因污染而废弃荒芜。被污染的农田和森林面积大约相当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面积。乌克兰有2000万人受放射性污染的影响。截至1993年初,大量的婴儿成为畸形或残废,8000多人死于和放射有关的疾病。其远期影响在30年后仍会产生作用。

10、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件

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

第三篇:二十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重大污染事件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小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很多工场。12月1日到5日的好多天里,河谷上空呈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堆集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峻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此中央脏病、肺病患者殒命率最高,很多牲口殒命。这是本世纪最早记载的公害事件。

2、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

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很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满盈,受反气旋和逆温节制,工场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殒命。

3、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

自1952年以来,伦敦产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 烟雾欺压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日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坚苦,烟雾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内有4000多人殒命,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4、水俣病事件 1953 1956年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品链使人中毒。 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轻生。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影子都不见了。1956年,呈现了与猫的症状类似的病人。因为起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定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发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此中1004人殒命。

5、骨痛病事件 1955 1972年

镉是人体不需求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道中堆集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如此的河水,食用灌溉含镉河水出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峻畸形、剧痛,身长收缩,骨脆易折。

6、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

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殒命。人们没穷究毒的来历,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起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降落,全身肌肉痛楚,咳嗽不止。此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发急中。

7、历史上最大一次海洋污染事件

历史上最大一次海洋污染事件发生在1978年3月16日 夜,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超级邮轮艾莫科.凯迪斯船舵失去控 制,随之在法国布列塔尼海岸搁浅,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 次油轮溢油,也是损失最大的一次海岸搁浅航海污染事件。价值1500万美元的艾莫科油轮和2400万美元的中东原油损失 在冰冷的海水中,溢出的原油形成一条宽18海里、长80海里 的海上油河,污染了130海里风景如

8、印度博帕尔事件 1984年

12月3日,美国结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紊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殒命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妊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口被毒死。

9、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

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因为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响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西欧各个国家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31人殒命,237人受到严峻放射性伤害。并且在20年内,还将有3万人或许所以患上癌症。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被分散到海滨,核电站四周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殒命,今后半个世纪内,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内不能出产牛奶…… 此次核污染飘尘给邻国也带来严峻灾祸。这是世界上最严峻的一次核污染。

10、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986年

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场货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接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封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所以而“殒命”20年。

11、欧洲发生环境史上最严重的海洋污染

1999年12月12日,满载2000吨重油的“埃里卡号”油船在布列斯特港以南70公里处海域沉没,造成大量石油泄漏,严重污染了附近海域及沿岸一带。使法国西海岸,至少大约有20万只以上的海鸟已成为“埃里卡号”油船泄漏污染海洋的牺牲品,显然,这场事故已经成为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事件。

二、我国目前环境主要热点问题

中海油合作方康菲公司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将海洋污染问题推到了公众的眼前。特别是PM2.5成为众矢之的,将PM2.5放入强制性污染物监测范围,消除和缓解公众自我感观与监测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的现象,已在路上。但是,重金属、水体中的氮、磷,大气中的灰霾、光化学烟雾等污染,已成改善环境质量的制约因素,污染物类型已从单一型向叠加型、复合型演变。PM2.5成环保主角,折射社会转型期对环保不仅是机遇、更多是挑战。

三、近年来我国的镉污染事件

1、2009年浏阳镉超标

2、2011广西河池龙江的镉污染事件(整治措施)

龙江镉污染事件发生后,环保部、住建部、水利部及自治区相关部门各路专家100余人先后抵达污染现场,一起分析污染势态,研究处置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作出批示,要求科学治污,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多管齐下,综合治污。

按照专家组的研判和制定的方案,河池市、柳州市分别在叶茂电站、宜州市区二桥、三桥、洛东电站、洛东博冠公司、三岔电站和柳城糯米滩水电站设置了7个削减化学物品投放点。210多名监测人员参与应急监测,在龙江至柳江200多公里长的河段,20个定点监测断面和数十个巡测点,对重点断面严密监测监控。 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专家组组长、国家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许振成说:“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在龙江重污染段采取投药絮凝沉淀;镉污染团进入柳江之后镉浓度已较低,采取调清水稀释的方法降低镉浓度;在柳州市区的自来水厂准备应急预案,在取水口出现镉浓度超标时进行降低镉含量处理。”

在处置过程中,专家们不仅对处置工作进行定性分析,同时还通过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细致到当龙江水体镉超标多少倍要加多少化学药剂。在龙江与融江交汇处,专家们根据水流量、流速、污染物推进速度,制定了融江上游水库整体调度方案,通过水冲进行稀释;为确保向市民供给安全的自来水,制定自来水厂“最后一道防线”的应急方案时,专家们调用镉超标峰值水体进行试验,并留有充分的安全余量。

四、镉污染的起因及其排放标准

20世纪初发现镉以来,镉的产量逐年增加。镉广泛应用于电镀工业、化工业、电子业和核工业等领域。镉是炼锌业的副产品,主要用在电池、染料或塑胶稳定剂,它比其它重金属更容易被农作物所吸附。相当数量的镉通过废气、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污染源主要是铅锌矿,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电镀和用镉化合物作原料或触 触媒的工厂。

中国规定的生产场所氧化镉最高容许浓度为0.1mg/m3。

第四篇:盘点全球最靠谱的10大航空公司

1.英国航空公司英国航空公司于去年迎来了其90周年的诞辰,1976年来有600万的航班,但是没有发生过事故。同时,英国航空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航空公司之一,每年会运送3000到4000万名的旅客。2.加拿大航空公司加拿大航空公司建立于1936年, 飞往全球178个地方。加拿大航空公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航空公司之一,从1983年开始有484趟航班的飞行,但是仅发生过一次事故。每年会运送3500名的旅客,每年有1400趟航班。3.日本航空公司日本的全日空航空公司建立于1952年,以准时而著称。飞往全世界35个国家,每年运送700万的旅客,1975年以来就再没发生过事故。4.澳洲航空公司除了最近有两架飞机有引擎问题外,澳洲航空公司在90年内都没有事故发生。澳洲航空公司建立于1920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航空公司之一,飞往世界44个国家的182个目的地。5.芬兰航空公司芬兰航空公司在50年里没有一次重大的事故,是最古老的还在运营的航空公司。有很多从北极飞往亚洲的短途航班,还可达到全球55个目的地,每年运送1000万名的旅客。6.爱尔兰航空公司爱尔兰航空公司于1936年建立,是爱尔兰最古老的航空公司,这是一个小的航空公司,现在仅有飞往欧洲、非洲和北美的航班。成立之后,没年都会运送仅在1986年发生过一次事故,每年都会运送1000万旅客。7. 新西兰航空公司新西兰航空公司从1965年开始运营,最后一次事故发生在1979年,从那以后,在150万次的飞行中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新西兰航空公司赢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每年都会运送1200万旅客。8.阿根廷航空公司并列第八的第二位是阿根廷航空公司,是榜单上唯一的南美航空公司。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90年代差点破产,之后所有权被政府收走。虽然有如此的变动,但是阿根廷航空公司在1970年后依然没有出过任何事故,只有在1992年发生过一次食物感染。9.葡萄牙航空公司葡萄牙航空公司是并列第八,其最后一次事故发生在1977年,在65年的飞行生涯中,每周都会有1600架飞机运送30多个国家的旅客。2009年,葡萄牙航空公司安全地运送了全球900万的旅客。10. 国泰航空公司以香港为基地的国际航空公司国泰航空成立于1946年,最后一次事故发生在1972年。几十年以来,国泰航空发了100万趟多的飞机,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国泰航空在36个国家有100多个目的地,2009年,国泰航空安全地运送了全球2500万的旅客。

第五篇:2010全球经济七大事件

盘点今年全球经济七大事件

2010年对于世界经济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在这一年当中,世界经济热点频现,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美国爆出高盛“欺诈门”,俄罗斯熊熊森林大火“炙烤”国际粮价......

尽管过去一年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经济生态已经摆脱衰退而逐步回暖,但失业桎梏仍然紧紧钳制着发达经济体的肢体与神经,通胀之魔正在蚕食新兴市场国家的成果与内力。

展望2011年,主要经济体继续面临严峻政策挑战,全球复苏之路绝不平坦。

一、美联储全力开动“印钞机” 全球“发烧”

一国经济政策影响全球经济的“典范”莫过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国当地时间11月3日,美联储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期望通过购买国债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美联储新货币政策一抛出,立刻引来市场的一片波澜。许多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的做法无异于全力开动了“印钞机”,意味着将大量流动性重新投入市场,势必导致美元的大幅贬值,同时带来资产泡沫,并加大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的风险。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为深远。 据悉,目前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考虑在刺激经济的计划上实现逐步退出,而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央行日前也宣布加息。此时,美国再次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势必迫使许多国家“跟风”,也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各主要经济体如果持续放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大量资金可能向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流入,从而增加全球通胀管理的压力,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而且,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本身也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稍不注意就可能带来伤害。面对目前美国经济复杂的状况,美联储的决定是否能起到扭转乾坤的效果还是个未知数。伯南克这一政策一旦失败,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将会把美国的经济拖向更加可怕的地步,而为此付出的高昂资金更会使得困扰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雪上加霜。

从另一个层面上说,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想达到大幅度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效果,必须与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相配合。然而目前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在11月举行的国会中期选举中,民主党失去了众议院的控制权,在以后的执政过程中,能否顺利推行其经济刺激计划也还是个未知数。如果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难以为继,必将使美联储新推出的货币政策“独木难支”,单指望这一政策来挽救美国经济是不现实的。

更令人忧虑的是,美联储自从美国经济陷入危机以来,已经频频出台政策,目前留在手里的政策“子弹”已经所剩无几。如果量化宽松政策再难奏效,留给美联储施展的空间将进一步压缩,而这又将是对人们信心的一次重大打击。 (文字来源:半月谈)

二、俄罗斯熊熊大火“烧高”国际粮价?

今年夏天,俄罗斯遭遇其近代史上最严重的大火,除烧毁了近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让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同时还殃及当地的军事基地,逼近核研究设施,影响了交通运输。

除了这些最直接的影响,俄罗斯的这场大火更是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莫斯科也成了“雾都”。为稳定俄国内粮食价格8月5日俄政府宣布,8月15日至12月31日禁止小麦、大麦、黑麦、玉米等粮食和面粉出口。

自俄罗斯禁止粮食出口的消息宣布以来,全球小麦价格已经被推高了一倍。今年,极端天气不断“骚扰”地球,各国农业生产损失严重,会不会出现全球性粮食危机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担忧的话题。

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唤起了人们对2007-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的记忆。当时,从玉米到大米,农业大宗商品价格全线上涨,并创历史新高,海地等国家出现饥荒和骚乱。这次的“小麦价格风暴”会否造成新一轮全球粮食危机呢?

俄罗斯大火,无疑炙烤着世界市场。对此,一些业内专家呼吁,全球性的粮食危机目前虽不会重演,但此次极端天气肆虐和全球粮食市场出现“过山车”行情再次提出警示,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得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这根弦永远都不能放松。

三、丰田召回危机示警“日本制造”

日本丰田汽车发生召回事件虽然并非始于2010年,却在这一年愈演愈烈经历美国加利福尼亚爆发汽车史上最大的召回事件之后,丰田汽车先后遭遇“踏板门”、“脚垫门”、“刹车门”“生锈门”、“转向门”等一系列风波。 就在12月13日,丰田汽车再次向日本国土交通省提交召回申请,在北美市场召回2011年款Siennas MPV汽车11万辆。至此,丰田在2010年先后向日本国土交通省提交召回申请17次,涉及的市场范围涵盖北美、日本、中国、澳大利亚、欧洲等主要汽车销售市场,涉及的车型包括COROLLA、MARK、CAMRY、HIACE以及屡立战功的销售冠军PRUIS等丰田旗下畅销车型。其特点简单地可以概括为:频率高、范围广、规模大、车型多。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厂商,丰田汽车也是日本规模最大的企业,其接连发生的召回风波,预示着日本制造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事实上,并非丰田汽车一家出事。2月10日,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也宣布在全球召回64.6万辆汽车,原因是设计缺陷可能导致水流入电动车窗开关造成短路,引发火灾。其后,本田又分别因为安全气囊隐患和刹车踏板隐患,决定在美国和全球召回40多万辆汽车。

这一系列的严重质量问题,让日本产业界颜面尽失。日本制造业的其他许多顶级品牌已失去了“日本制造”的光辉。三洋电机已不复存在,东芝和富士通也在重组,三菱、马自达和尼桑多年来都和外国公司捆绑在一起。

全球最大的金融产品经纪商之一的法国新际集团驻香港首席策略师科比・迪雷说:“日本大企业普遍存在傲慢与自满,他们脑子里总是装着„自己产品质量第一‟的想法。”日本制造在全球扩张的同时,其产品质量便不能得到保证。此外,在面对危机时,丰田公司的公关能力也备受质疑。

艰难地挺过“失去的二十年”,日本俨然已经走到了山前。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但“有路必有丰田车”吗?

四、希腊为全球经济敲了一记警钟

自2009年12月以来,希腊债务危机引起外界广泛关注。2010年4月,由于担心希腊政府对其总额为3000-4000亿美元的国债违约,投资者开始大规模抛售希腊国债。希腊政府难以通过发新债还旧债,希腊主权债危机终于爆发。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传染效应出现: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同时遭受信用危机,面临财政赤字攀升的问题;欧洲资金外逃,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利息率上升,欧元贬值。

在此情况下,为了阻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欧盟、欧洲央行和IMF紧急出台7500亿欧元的救援措施,启动了次贷危机以来以债易债的“救市”模式,通过发行更多的债务来治理此次危机。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话说,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使欧元处在诞生以来“最困难时期”。

此次债务危机,欧盟将希腊的主权债务挪到欧盟范围内,暂时避免了希腊“破产”。如今越来越多的主权债务问题就像一把利剑,高悬在全球经济的头上。2010年后半年,债务危机的多米诺骨牌已经波及希腊,爱尔兰、西班牙遭遇严峻的经济形势。虽然在欧洲中央银行的强力干预下,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所谓欧元区外围国家的国债收益率近日终于止涨回落,但这只不过是应急的权宜之计,无法根治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问题。希腊敲了一记警钟,全球经济的风险仍然存在。

五、英国石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何时终了

满身粘满油污的鹈鹕和海鸥在浑浊的水中痛苦挣扎。 美联社摄影师查理·里德尔在路易斯安那州的东大渔村岛海岸拍摄。

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大约82公里处海域的石油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今年4月20日爆炸起火,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这起事故导致11名钻井平台工作人员死亡,平台下方输油管道破裂,底部油井持续漏油,酿成美国历史上最严重漏油事件。

美国原油泄漏事故救灾总指挥萨德•艾伦9月19日宣布,墨西哥湾漏油井已被永久封堵。漏油井被正式宣布“死亡”,意味着历时近5个月的封堵墨西哥湾漏油工程终于画上了句号。

这不仅是一场生态灾难,更是一场严重的经济灾难。

路易斯安那州州长2010年5月26日表示,该州超过160公里的海岸受到泄漏原油的污染,污染范围超过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海岸线的总长。墨西哥湾沿岸生态环境正在遭遇“灭顶之灾”,相关专家指出,污染可能导致墨西哥湾沿岸1000英里长的湿地和海滩被毁,渔业受损,脆弱的物种灭绝。

受漏油事故的影响,奥巴马总统不得不宣布对33个深水石油钻井项目的暂停期限延长到6个月,同时也暂缓在阿拉斯加沿海的石油钻探项目。由于泄漏油井迟迟得不到封堵,奥巴马政府面临的外界压力也越来越大,其执政能力受到质疑。 经过长达四天的协商和谈判,2010年6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宣布,英国石油公司将创建一笔200亿美元的基金,专门用于赔偿漏油事件的受害者。这笔基金将由美国资深律师负责作,由三位法官组成的小组负责监督,并处理对申诉的裁决。奥巴马在当天的声明中说,这笔基金的金额不是赔付的上限,而且这笔钱有别于BP应支付的环境破坏赔偿费用。这笔基金的成功设立,意味着英国石油公司的让步和奥巴马政府的胜利。

事件并未就此结束,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政府12月15日就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提起诉讼。若最终被判定负有完全责任,英国石油将面临逾210亿美元的罚金。

墨西哥湾漏油噩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人们对此的反思也应是全方位的。(田白飏)

六、高盛“欺诈门”助推金融监管

继“隐瞒门”后,“欺诈门”令有着140多年历史的美国高盛集团(GS)再度蒙羞。 2010年04月16日,华尔街传出重磅消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指控高盛集团涉嫌欺诈投资者。高盛被指控销售了一种基于次贷业务的抵押债务债权,但未向投资者披露美大型对冲基金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对该产品做空的“关键性信息”。

高盛“欺诈门”金融产品设计复杂,连欧洲大银行也被忽悠“入门”。不过,其基本线索仍十分简单——高盛2007年受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委托,设计、出售与次贷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保尔森公司同时做空该产品,但高盛却未向投资者透露这一“关键性信息”。随着美国房市泡沫破裂,保尔森公司因“看空”看准而大赚10亿美元,高盛获得1500万美元设计、营销酬劳,而交易另一端的德国工业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总共损失近10亿美元。高盛的错误就是一方面允许一客户做空该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却向其他投资者承诺该产品是由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推出。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7月15日开出史上最大一张针对金融机构的罚单——高盛集团将支付5.5亿美元罚款,了结对它的“欺诈门”指控。在金融危机集中爆发并冲击全球、发达国家金融业高度“复杂”的背景下,这张罚单对金融企业和金融监管都是警醒。

当时,有观察人士将高盛案件解读为奥巴马政治棋局中的“一步棋”,其效用在于帮助奥巴马在金融改革问题上获得民意和国会的更多支持。巴克莱银行分析报告说:“高盛被起诉的时机恰到好处,也许并非巧合。”不过,白宫和美国证交会都对此猜测予以否认。

七、IMF改革,控制权在谁的手里?

10月22日,出席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代表在韩国庆州合影。新华社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11月5日宣布,IMF执行董事会当天通过了份额改革方案。此后,中国在这一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得到了更大的话语权,投票权从3.65%升至6.07%,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

卡恩称,这是IMF成立65年来最重要的治理改革方案。此言不谬,但另一方面,这句话似乎也透露出内中不堪的历史路线图。走过一个多甲子的IMF,改革的步伐实在是慢若蜗牛。战后65年,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经济总量到贸易水平再到金融影响力,都可谓“换了人间”。但在IMF的俱乐部里,依然还是美国和他那些富有的伙伴在当家。铁的事实是:IMF的主导权依然牢牢掌握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手中。据媒体报道,此次中国增加的份额和投票权主要来自欧洲。美国依然掌握着超过15%的投票权。

从这个方面讲,IMF与其说是改革不如称为改良。通过象征性地给予新兴国家些微的份额和投票权,哪怕让中国成为“老三”,来换取IMF的既有机制属性得以延续。这个机制的运行依然在西方强有力的控制之下,西方国家主导全球金融体系的利益基础丝毫未能改变。而今的现实是,发端于华尔街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让美欧资本主义治理颜面尽失。因此,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贸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就成为一个必然的方向。

也正因为如此,既然作为IMF的成员,而且是从份额到投票权均为第三大的成员,不管如何,中国就要尽最大可能求得责权利的三者平衡。首先,中国要阐明自己在提升投票权之后的立场,进一步推动IMF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加以改革;其次,要善于团结新兴国家,在关键问题上用“一个声音讲话”;其三,要向IMF输送更多、更专业和更具水平的人才,积极参与IMF组织内的各项事务。(文字来源:半月谈)

承负着“二次探底”的忧虑以及刺激性政策退出的压力,全球经济在非常不确定的环境中走完了2010。作为经济历史的一段镜像,尽管过去一年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经济生态已经摆脱衰退而逐步回暖,但失业之锆仍然紧紧钳制着发达经济体的肢体与神经,通胀之魔正在蚕食新兴市场国家的成果与内力,各国政策的分道扬镳也构成了对昔日国际社会经济合力的销蚀与肢解。所幸的是,人类为抗御金融危机所施展的金融与经济改革并没有辍止,创新还在延续。 关键词之一:增长分化与减速

借助着原有刺激性政策的惯性以及新的政策的追加力量,世界经济终于在2010年从金融危机的泥潭中挣脱出来而进入缓慢复苏的轨道。

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落差格外显著。据IMF的最新研究报告,2010年年末,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只有2.4%,而整个新兴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高达7.8%,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 发达经济体内部的经济增长步伐也呈现出快慢不一的节奏。其中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瑞典等中等规模发达经济体增速明显快于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而在欧盟内部,复苏也极不平衡,德国2010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4%,而欧元区其它国家2010年仍将为负增长或零增长。

必须指出,虽然全球经济总体上表现为正增长的复苏状态,但随着去库存等经济增长修复力量的逐渐弱化以及刺激性经济政策的结构性淡化,世界经济呈现出了增长放缓的基本态势。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总体GDP环比增速为0.6%,比第一季度回落0.2%。与此同时,主要发展中经济体GDP也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景象,其中第三季度比第一季度整体放缓0.3%。

关键词之二:失业恶化与挑战

虽然2010年世界各国经济都呈现出了普涨的格局,但却并没有引起人们多少的兴奋与欢愉,相反,由于紧跟金融危机之后主要经济体失业问题的强烈发酵,2010年带给了国际社会更多的压力和沉重。据国际劳工组织预计,2010年全球失业率将达到6.5%,失业人口超过2.1亿人。

2010年1至10月,美国的失业率从未低于9.5%,而且在11月份又重新回到了9.8%的位置。与美国相比,欧洲国家的失业率也显得丝毫不轻松。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0月份欧盟的失业率已经连续第九个月维持在9.6%的历史高位,而欧元区16国的失业率则从1月份的9.9%上升到10月份的10.1%,为欧元区成立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

在欧美遭遇失业重压的同时,其它发达经济体的就业市场也不乐观。其中,日本2010年的失业率已从1月份的4.9%上升到10月份为5.1%,加拿大的失业率抵至7.6%,澳大利亚的失业率升至5.4%。而根据联合国的最新就业报告显示,在0ECD的30个成员国中,所有国家的失业率在2010年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关键词之三:通胀与通缩

2010年出现了发达国家通缩与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同时并存的市场状况。应当说,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一直在为抑制通货紧缩而作着艰苦的努力,尽管如此,过去一年中通缩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

在发达国家经受着通缩煎熬的同时,通货膨胀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不安和恐慌正在蔓延。以“金砖四国”的CPI为例,2010年首11个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俄罗斯上涨7.6%,印度上升了9.6%,巴西增幅达到5.25%,四国物价指标均已经大大超过各国预设的通胀警戒线。此外,韩国、越南、伊朗、阿根廷等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胀,其中阿根廷2010年的通胀率可能将达到40%,物价上涨程度居新兴市场国家之首。

关键词之四:刺激政策的收与放

与2009年各个不同经济体步调一致地采取刺激性经济政策完全不同,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在2010年的政策路径选择上出现了截然分道扬镳的格局,并形成了刺激性经济政策收与放的两大阵营。

在传统货币政策的操作上继续趋于保守几乎是过去一年中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美联储一直坚守者联邦基金利率0~0.25%的水平,欧元区也维持着1%的历史最低利率水平不变,英国中央银行也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始终保持着0.5%的利率。

除了坚守传统货币政策之外,发达国家也不断强化了非传统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的刺激力度。

与发达经济体不同,出于对通胀的忧虑,主要发展中经济体普遍加强了货币政策的收缩力度。其中印度央行2010年中六次加息,巴西央行在过去一年中累计加息200个基点,中国人民银行在2010年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各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达到了18.5%的历史新高。 关键词之五:欧债危机与恐慌

在2010年国际经济领域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事件莫过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一目前依旧处于活跃状态的经济事件不仅让欧元遭遇了自诞生以来最大的承压,而且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罩上了新的不确定性。

作为欧洲债务危机的始发国家,希腊的财政状况的恶化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作为年初希腊财政危机的映衬,年终爆发的爱尔兰债务危机再一次刺激了全球经济“二次探底”预期。由于国内银行业在房贷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窟窿,爱尔兰政府不惜进行地毯式的财政注资,最终导致国库的耗尽和融资成本的飙升。数据显示,仅救助国内的五大银行机构,爱尔兰就需要高达500亿欧元的注资。在自身根本无法自救的情况下,爱尔兰不得不向欧盟和国家社会伸出求援之手。爱尔兰债务危机随即引发。

希腊危机爆发一个月之后,欧盟迅速联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希腊提供了1,100亿欧元的资金援助,并且在2010年5月推出了高达7,500亿欧元的救援计划,其中有4,400亿欧元为欧盟稳定基金。而在救助爱尔兰的问题上,欧盟的反应异常迅速,其与IMF一道推出的总额为850亿欧元的救援计划对稳定市场信心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关键词之六:美元贬值与汇率战

在日圆重回套息的货币因素支撑下,进入2010年的美元在年初迎来了一波不小的反弹,及至欧债危机的升级对欧元形成强大的压制之后,美元更是在避险情绪引领下一路奔至6月的阶段性高点88.7。然而,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差强人意以及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美元重又掉转直下。数据显示,与前期高点相比,2010年中美元已经自由落体式大跌9.7%。

美元的贬值带来了其它非美货币的的大幅“被升值”。在欧洲,欧元从2010年5月的1.18兑1美元开始一路跃升,直至在第三季度创出2002年6月的季度升幅新高。在澳洲,澳元一直延续反弹走势并且刷新1983年澳元汇率自由浮动以来的高点。在亚洲,日圆在2010年对美元已累计升值10.2%,泰铢和马来西亚林吉特触及近13年以来的新高,新加坡元兑美元也摸至历史高点。在美洲,2010年巴西雷亚尔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约26%,成为了与美元相衬的全球最强势的货币之一。

关键词之七:金融监管与改革

出于对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漏洞的修复以及原有监管政策的纠正,2010年金融领域所施展的改革动作可谓铿锵有力和成效卓然。

由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0年7月签署的《多德-弗兰克法案》被看作是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法案,由于该法案在金融监管的广度和力度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可以堪称为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比肩的又一块金融监管基石,其在美国金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将引起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全面重塑。 作为主权债务爆发以来欧盟国家的最大改革动作,欧盟27国领导人于2010年10月底最终敲定了一份经济治理改革方案,这一被誉为是欧元诞生以来最重大变革的政策方案可以通过制度化举措堵住债务危机暴露出的欧元区体制性漏洞,同时达到维护欧盟国家金融长期稳定的目的。 关键词之八:全球FTA与贸易保护

为了更快地推动经济复苏,各国在依托自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力量的同时,也纷纷将目光转向对外贸易领域,由此产生了2010年特有的外贸景观:自由贸易协议(FTA)如火如荼,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是进入2010年第一天带给国际社会的刺激与兴奋。这一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不仅代表着中国和东盟十国经济与贸易关系发生实质性飞跃,而且将极大刺激区域内的“贸易创造”和区域内消费,客观推动亚洲国家的经济转型。

2010年底美国与韩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可以说是当年FTA的压轴大戏。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美韩自由贸易协议正式成型和启动的同时,各种自贸协议的谈判也在密集进行与推进。 按照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GTA)的最新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陆续出台了超过500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100多项就诞生在2010年6月底G20多伦多峰会之后。 关键词之九:企业破产与并购

作为金融危机的共生物——企业破产数量在2010年达到高峰,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并购活动风起云涌。据德国安联集团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占全球经济总量85%的35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破产数量在2010年将攀升至36万余件,创近15年以来的新高。另据汤森路透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并购总额可以达到2.3万亿美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了19.3%。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侵蚀与破坏比较严重,2010年发达国家企业破产量总体呈扩张态势。根据美国法院行政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会计联邦法院破产申请案件数较2009会计增加13.8%,创下破产新法2005年底实施以来的新高。而在欧洲,欧元区2010年破产企业数量增长了7%,其中仅丹麦就创下了月均破产企业达500余家的历史纪录。

金融等服务类企业的破产构成了2010年企业破产的主要阵容。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份底,美国银行业的破产家数已达146家,超过2009年全年的水平。另外,美国好莱坞著名电影公司米高梅的破产代表着后危机时代企业破产从制造业向非金融类服务业蔓延的趋势。数据表明,由于负债高达40亿美元并无力偿还,米高梅最终在2010年11月初宣布破产。

与企业破产相并行,2010年的企业并购演绎的得格外火红,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并购交易出现了明显增长的态势,其并购活动占到乐全球并购活动的33%;而就单笔交易的规模而言,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出资434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企业Potash成为了2010年的最大一笔并购交易。

2011年:不确定的未来

据联合国发布的《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 201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1%,比2010年回落0.5%;无独有偶,IMF在《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2011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从2010年的4.6%下降到4.3%。客观地分析,2011年世界经济之所以出现放慢趋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干扰和钳制:

首先,发达国家日渐肿胀的财政赤字。数据显示,2011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将达到1.27万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8.3%,同期欧元区16国的财政赤字将达G D P的6.3%,日本财政赤字将上升至GDP的7%。财政赤字水平的不断上升,必然导致政府手中拮据,新的刺激经济计划无法实施;同时,为了维持未来财政的健康,政府还必须收缩财政赤字,而如果实施增税,就必然打击本已疲软的消费,从而更加销蚀经济的内生力量。 其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继续蔓延或者恶化。从目前欧盟成员国的财政状况来看,欧洲依然存在再次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特别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有可能成为2011年向外部寻求救助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欧盟4,400亿欧元的稳定基金机制到2011年7月即将到期,如果没有新的机制衔接,一旦出现新的危机,其造成的恐慌将更加严重。

再次,新兴市场国家将普遍实施紧缩政策。出于抑制通货膨胀的要求,新兴市场国家在2011年将继续收缩货币政策,与此同时,为了防范经济过热,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的力度也将削弱。在宏观政策偏紧的情况下,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经济下行的风险。

第四,美元与国际热钱的侵扰。虽然美元的长期趋势表现为不断贬值,但具体到2011年,如果欧债危机再度爆发,或者美国经济出现大幅好转,美元将出现阶段性的快速升值。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流入到新兴市场的国际资本就会迅速出逃,从而引发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并打乱经济增长的正常秩序。相反,如果美联储续推“量化宽松”,将对美元形成进一步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美元的贬值又必然加大发展中国家输入性通胀的风险,驱动更多的热钱进入新兴市场。数据表明,2011年流入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将达8,330亿美元,这部份“暗流”的涌动随时都会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形成冲击。(张锐 作者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经济学教授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七一建党节祝福语40条下一篇:适合10人小合唱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