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初中英语教学瓶颈

2022-09-12

1 重视“语言知识”, 注重“学策”培养

1.1 以输入为主, 多模仿套用, 少语法分析

《新目标》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多而杂, 教材中的生词量较大, 许多语言结构较为复杂, 且灵活性强, 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口语化的语言出现, 在教学中采用“以输入为主, 多模仿套用, 少做语法分析”, 举个例子。要求学生完成“问路”和“指路”任务的学习材料中就包含了表示方向和方位的词及短语, 如“along, near, next to, across from, between on the right/left, in the neighborhood, at the corner”等, 也包含了“turn right, go up stairs/downstairs”等动词短语及问路使用的“Where’s…”或“Is there a…near?How can I get to…”等问句, 还含有指路用的祈使句“Take the first turn on your right Go along/straight”等, 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将输入的语言进行模仿, 套用, 然后在活动中完成“问路和指路的”任务, 对于文中出现的复杂的句子结构, 如“Is there a big Supermarket near where you live?/Next to the hotel is a small house with an interesting garden/Let me tell you how to get to Chang Chen Hotel”等, 我只要求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即可, 没有必要分析其语法结构, 以免把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

1.2 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

在教学中还特别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 学习策略可分为五类:认知的、人际关系的、语言的、情感的和创造的。每类学习策略又可分为对应完成不同任务的若干策略, 《新目标》教材中许多任务的设计正是为了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其学习策略。

2 教学宜多样化, 学习宜多途径

2.1 教学“生活化”以提高学习效率

我将我的英语教学“生活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静态的语言学习因注入生活之水而充满生机, 平淡的生活也在语言转换中生出几分谐趣, 满足学生“学有所用”的需求。英语教学“生活化”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英语值日报告是不可忽视的一种形式, 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当然值日报告的话题不能千篇一律地谈论“天气”和“日期”等形式, 而是可以利用3~5分钟谈论学生所见所闻及所感的新鲜题材, 学生们为了准备这个报告会到图书馆及网上去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及学习兴趣。另外, 我有时还将教材中的内容“生活化”, 如在教“问路”和“指路”这一话题时, 可以在座位上插上一些牌子, 标明地点, 再让学生根据模拟情境问路和指路;学习shopping时, 可把教室分成四个商店“Toy shop”、“Fruit shop”、“clothes shop”、“Food shop”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由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 其他的当顾客进行角色表演, 如此一来, 学生们都会积极努力准备, 并热心地参与这些活动。

2.2 教学内容“情感化”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时, 我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 为了导入新课, 我首先向学生提问“Were any of you born on this date?Anybody?Today is your birthday”.过了一会儿, 有一位同学勇敢地站起来, 我对他说:OK!Great!It’s your birthday today Boys and girls, what can we do for him now?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说:H a p p y birthday!接着“生日快乐歌”就唱起来了师生同唱, 此时学生情绪高涨, 新课也就导入。Today is Ann’s birthday.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这样整堂课如同一首完整的生日歌, 浑然一体, 师生情绪高昂, 情感相通, 而那位过生日的学生一定会永远记住这节特别的英语课。这节课的成功取决于课堂呈现教学内容,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以文化为背景, 以知识为导入

3.1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

在日常教学中, 对于词汇、语法、句型和语法要点的讲解, 我注重全面、系统地进行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导入。因为当学生遇到一个生词时, 学生总是习惯于找一个相应的中文词来帮助记忆, 而实际情况是好多词语并不能找到安全等同的汉语词汇。词汇的文化内涵是丰富多彩, 学习一门语言绝对不能只按词语的字面意义去理解。必须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译成汉语为“露马脚”“The Lucky dog”中文为“幸运儿”, arm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扎扎实实地在文化渗透上下功夫, 让学生理解、掌握语言知识的社会运用规则并形成较强的社会文化能力。这样, 学生遇到词语或句子才能得心应手。

3.2 利用教科书导入知识

我结合教科书, 经常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习俗, 政治经济制度, 日常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知识等。如英语国家的人的名字排列顺序与我们中国人的名字排放顺序绝然不同, 赞美与谦让、隐私、介绍、节日等都存差异。

3.3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导入背景知识

为了有效地让学生更多了解背景知识, 我有时也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异国文化氛围。比如在教学高年级时就可以让学生畅游互联网, 从而获得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也可放手让学去搜集中外各种健康饮食习惯, 使学生懂得健康的重要性及中外饮食文化差异。

当然, 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努力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 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 注意激励学生,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当前新课改的工作中, 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 亲近学生, 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 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摘要:英语教学已经由传统的知识型方法正迅速地向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方法过渡。也就是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问题。英语, 作为一门语言课, 教师如何教、引导学生如何学?这是目前要求每位教学一线执教者和教育研究家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就如何突破英语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瓶颈

参考文献

[1] 何安平.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教学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3] 程可拉, 刘津开.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乙烯装置换热网络与蒸汽动力优化技术应用研究下一篇:人工智能对会计人才的影响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