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的消费行为分析

2023-06-30

第一篇:8090后的消费行为分析

8090后的教育遭遇

90、00后的教育遭遇——从我的经历看当下教师道德的沦丧

我是一个前80后,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直是优秀生,记得在我印象中,我受到的绝大部分教育都是正统的、上进的、红色的、积极的,但是也有很少一部分相当令人作呕的学习的经历。而这些经历绝大部分来自于一些年轻教师,当时应该算是70后的教师吧。

大三那一年,我所有成绩都在92分以上,但是有一门只有60分,那是一门由一位文学院的刚硕士毕业的刘姓老师上的文化课程,课程内容完全没有系统性可言,而且很多硬伤,经常出现名词解释的错误。因为我们的大学是相当开放的大学,教学与科研氛围相当活跃的大学,如果上课时教授讲授,你有疑问,可以当时指出来的,以前也有一两次与我们自己学院的几位教授对一些问题在课堂上直接探讨,同样的他这样的错误我每次都指出的,但是因为考虑人家是新教师,所以都是在课后,同时这位教师还有几次上课迟到,但是因为我是班长总是主动替他圆场,没想到期末这门课没有考试的考核课程,我却只拿了60分,我电询这位老师,这位老师给我的答复我至今还记得“你很优秀,90分以上应该的,但是你太优秀了,却不会做人,这是给你的教训!”

这样的教师啊,自己都不会做人,怎么能教人呢?

大学毕业后,我也曾在某学院从教两年,而且也取得了一些科研和教学成绩,可是总觉得自己的教学不过硬,怕误人子弟,最后选择了离开,去企业做了中层管理。

不过我的前妻是跟我一起走了八年的同学,她是一位政治教师,在我印象中,她为人谦和,品德高尚,教学虽然一般,但是和同事比起来是不错的,我当时觉得这样的老师很勤奋,是学生的福气。

然而一件事让我彻底对当下的教师道德和对现在学生出路产生了疑惑。 2011年2月5日我们终于举行了婚礼(2009年8月18日法律婚姻开始),然而就在2个月还没到的时候,我发现了她的背叛,后来我开始调查,结果让我咂舌,她从2008年开始就与学校的一位中层有染,然后他们一直保持关系到我们婚礼后,其中的通信、短信记录根本不堪入目!即使在婚礼前后他们还频繁幽会,我本想度蜜月的,结果她回答说学校很忙,校长不让我请教度蜜月!

另外她还和当地的一位教育局兼职领导有关系。

其实,我前妻根本不是那样的人,这点我们经历了八年,我清楚的,但是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里还有两件事情发生在他们学校,一是她们学校在两年有男孩子和女生发生关系,女生怀孕了;二是去年竟然发现有一对男女学生在教师办公室留宿,那天正好我前妻撞见他们在行事,才东窗事发!

可能这是这个学校的管理问题!但是我曾经将这一串事情向当地教育局反映,并提供了证据,教育局不了了之,推说这是个人隐私,不能行政干预,我们没有执法权之类,首先执法是司法权力,而教育局有对于教育工作的行政管理的权力。无奈之下,我又没有办法说服妻子辞职,我们只好分手。难关现在80后的离婚率居高不下,像我这样传统的人也会离婚! 抛开我个人恩怨不提,我们来看看现在的中国教育,关于中国教师的新闻,关于教师们普通道德问题已经不用曝光了,比如说外遇、婚外情等,但是曝光的教师禽兽行为却也不少!这些是不是该引起我们教育当局的重视呢?还是说,这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或者“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其实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如果自己的灵魂都出了问题,那怎么办?

现在越来越多指责90、00后的言论,比当年指责80后更甚,其实这些问题不是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吗?00、90后的父母是80、70,教师则更多是80后,用有问题的人教育人?危险吗?我可以说我前妻在进入那所学校工作前绝对是好的,但是为什么没工作两年就这样了那?那就是说这个学校的风气不好?还是说更大范围的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如果一个国家教育出了问题,这个国家是没有前途的!而教师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第二篇:80后的消费行为分析文档

80后消费者的行为分析和营销策略

80后的定义:(就是一群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在中国新经济政策下成长起来、并深受互联网以及西方文化影响的一代中国人)1 80后的现状:80后正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他们不像上一辈人有太多传统文化的记忆和历史负累,独立个性、有思想、追求酷、彰显个人本色,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会变得越来越小, 80后成长于当今的消费文化环境下,在物质追求上更加注重感性化、爱电脑与上网甚于爱书、手机换个不停、吃洋快餐和穿新潮服饰,易迷恋或沉迷某种事物而不惜花钱, 喜欢多变、刺激、新颖的生活方式。 80后的特点:

1 :追求个性,表现自我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希望与众不同,敢于接受挑战,不喜欢被人管,希望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他们喜欢自我表现他们希望被赞扬,被鼓历 他们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并努力去实现它。

2:超前消费意识较强:他们总感觉钱不过用,用钱没计划,有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加上他们自信自己将来会有足够的钱,所以他们有时会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3:追求时尚,注重品牌。

他们重视质量和品位,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品牌和款式;在乎价格,但价格又决非是限制消费的首要因素。他们不会在意是否大多数人接受而只在乎自己是否喜欢,对物超所值的理解远比长辈们深刻得多;在购买习惯和倾向性上,倾向于高端品牌,但是在价格上则只能接受

低端价格;他们是时尚的领导者和追随者,很多的新产品都 是先打开这些消费者的市场然后去影响其他的更广的市场。

80后的消费特征:

1 :他们的消费具有冲动性:(独生子女的优势+市场经济的影响+商业媒体的宣传,使得“80后”的消费欲望远远大于他们的消费能力。 他们的消费准则并不一定有明确目的和实用意义,而更基于主观的喜好。他们更重视情感的满足,即消费行为带来的便利、舒适和品牌效应形成的虚荣心理。)2

2:他们具有消费炫耀性: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喜欢追随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潮流,除了看重产品本身功能以外也看重产品的夸耀性、符号性。

3:他们会利用网络帮助他们去选择,如今有越来越的多的搜所工具,有大量的网上商店,和用户的评论,这样他们对一些自己并不清楚的产品尤其是新品,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4:受名人影响大,一般一种产品如果请到他们喜欢的明星,那么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如美特斯邦威很多人都是应为周杰伦而去买。 5:消费价值观的差异性。(按照消费价值观可以将消费者分为四类:①关心实在利益、追求物质享受的“务实型”;②寻求价值实现、重视个人感受的“自我型”;③喜欢照章办事、习惯维持原状的“传统型”;

3④注重他人评价、渴求群体认同的“摇摆型”)。“四种类型的“80后”

都大有人在,例如大学生“80后”主要属于“务实型”、“传统型”(经济条件较差)和“自我型”(经济条件较好),而职场“80后”主要属于“摇摆型”,即渴望认同的心理需求在消费方面相应地表现为乐于购买和拥有更多具有表象性、体现优越生活的标志性物品。他们希望得到别人认同、缺乏自己明确的主张、更多依据外界评价选择产品,希望购买的产品(主要是价格不菲的时尚消费品)是周围多数人认同并喜欢的。

营销者的对策::

一: 对与80后易受名人的影响,我们可以选择能代表我们产品的特点又受80后们的喜欢的名人做代言。同时开展一些活动来和他们互动如:(中国移动举办的周杰伦“无与伦比”北京演唱会拒绝对外售票,所有票全归“动感地带”用户独享)4;但是一定要注意当一个名人已经不在适合代表我们产品的时候,也就是她对消费者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时,一定要再寻找新的人选,这是防止品牌老化和退化。 二:要有个性的产品和服务由于大部分的80后追求个性,商家应该在产品本身上再加上一些有个性的东西,可以是产品的设计也可以是外加一种给人情感上的概念并能让人接受,可以是与众不同的服务,一定要给他们购买你们产品足够的理由,如APP0的MP3的广告就把人的一种情感上的需要与它连接起来。创造一种美的意境。

三: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网上订购,在线服务,建立网站,提供一个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与商家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自己的不足。四:在广告上要符合他们的特征,有时不需要太多对于产品本身的介绍,而是它能给消费者什么感受,还有很多广告没有创意,这样他们是不会停下来欣赏你的东西的。广告要体现年青,朝气,能和他们产生共鸣呢。这样才能抓住他们的眼球。

五:在促销时要注意告诉他们这不是卖不出去,不是过时的,更不是差等货,而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了解它 选择它,一定要清楚的让他们明白,不然会适得其反,降低自己的品牌。

六:在定价是也要注意虽然他们对高端的产品有追求有欲望,但是不要高估的的购买力,他们毕竟没有那个能力经常去消费这些产品,因此价格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1内容来自互联网

2部分来自网上

3来自网上

4 来自网上

以上有些内容是和同学室友一起交流的结果。

第三篇:80 90 00后的消费行为特征

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也随着80、90和00后消费能力的提升发生历史性的改变。

80、90消费者他们经常接触的圈子是同学、同事、网友,他们经常接触的媒体是网络、娱乐时尚杂志,他们经常购物的场所是附近的卖场、商场。他们自我、个性、追求“潮”,但由于年纪尚轻,消费经验有限,这使得他们希望从周围获得更多的消费、购物信息。因此要想把产品列入到他们的购物清单,必须便利地让他们了解产品信息,将产品信息覆盖到他们生活、学习、工作轨迹的每个关键点。动感地带推出以来深受80、90校园一族的亲睐,品牌认知度近80%,除了丰富的品牌内涵、准确的客户定位以外,以目标客户活动轨迹为核心开展各项时尚活动是动感地带掳获校园一族品牌认知的杀手锏。

每位购物者选购产品时都会带着几个首选指标进行考量,不同的产品具体指标不同,但总体来看,80、90选购产品时,他们偏向于自己喜欢的品牌、对视觉享受、听觉享受的追求超过上一代购物者,如60、70购物者选购电脑对性能的要求绝对超过外观,而80、90买电脑确定好品牌和自己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后,首选的指标就是电脑外观。在向消费者推介的时候,只有从他们的首选指标着手才能一矢中的。针对小雨这种消费者,如果服装店老板一味强调质量好、价格便宜自然是不能打动她的芳心。

由于年纪尚轻,消费经验有限,80、90在维护自我消费话语权的基础上,往往容易受意见领袖或受舆论环境的影响。

2000年后新生一代消费者。这一代人最大特点是由于他们的父母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一切都顺利,没有受到钱的困扰,加上商品的极大丰富,正因为如此,2000年后的孩子消费上更加追求品牌、奢华,他们的家长们也不惜代价,从奶粉、尿布、童车到学习用品、服装,还有各种电子产品等哪一样都是名牌,尽力去满足他们。他们可能是我们国家最早具有品牌消费理念的一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特别是教育的投入真是不惜血本。如今大城市里的几周的早教培训费就高达万元,甚至更多,但有的还是报不上名。各种择校费高的离谱。至于小学生就出国留学,中学、大学组团留学一浪高过一浪,相应的商机一眼看出。

第四篇:大学生遭遇就业挫折后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一)心理表现

1、焦虑不安

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合适的工作时,特别是多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时,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担心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担心自己的特长无从发挥,担心找不到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单位和工作环境,担心多年来的寒窗苦读付诸东流,无颜面对家人和朋友等。这样那样的焦虑,使毕业生背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心理负担非常重,往往会表现为情绪上的紧张烦躁、心神不宁、闷闷不乐;学习上缺乏精神和动力,甚至产生学习无用的念头;生活中意志消沉、茶饭不思、坐卧不安等,甚至会逃避或消极对待就业。特别是家庭贫困和性格内向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也更加严重。心理上过度焦虑,如果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及时化解,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导致心理障碍或疾病。

2、自卑怯懦

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自卑怯懦,这主要是因为对自身的能力或素质评价过低,缺乏自我认识,轻视或看不起自己,缺乏成功的信心和勇气。自身长相一般或生理有缺陷,学习成绩一般,能力又不突出,没有较硬的社会关系,所学的专业不是热门专业、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等等这些消极因素都会造成毕业生自卑怯懦的心理,使他们在求职面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面红耳赤、语无伦次,事先精心准备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等,有的则因为怯懦,生怕说错话,以至于说话声音小、放不开,无法展示自己的优点,造成求职失败。

还有一种现象是:毕业生在求职准备阶段踌躇满志,信心十足,对自己期望很高,很想大展身手一番。但当自己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多次遭受到挫折后,由于心理落差太大,自尊心受挫,就失去了自信,产生自卑心理,容易对自己全盘否定,从而从高期望转为过低估计自己,产生愧疚心理,感到自惭形秽,在面对新的用人单位时,由于丧失了信心和勇气,严重影响自己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就业。

这种心理一般出现于一些平时缺乏人际交往训练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是心理素质不高的表现。如果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还会起到极大的负面作用,不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甚至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和生活。

3、愤世嫉俗

由于当前就业市场刚刚建议,运行还不够规范,存在着许多制度等方面的漏洞。就业过程中可能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少数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讲人情、讲关系,甚至存在着一些腐败现象。这些现象使有的毕业生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特别是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容易以偏概全,认为自己求职的失败是因为无权无势,没有去拉关系、走后门,认为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从而产生一种愤世嫉俗的心理,认为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是不公平的,自己是直接受害者,从而造成情绪上的波动,甚至容易引发一些危险的情绪。

(二)行为表现

1、消极依赖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就业政策让许多毕业生形成了“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陈旧观念,形成了把就业当成社会、学校和家长的责任,形成消极等待的依赖行为。在就业过程中遭受挫折后,这种行为表现得就更加严重,其实本质上这是一种缺乏信心的表现。这些毕业生往往会逐渐放弃主动就业的机会,放弃或逃避竞争,或者在就业过程中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就业能力和技巧、积极争取就业机会上,而极端地认为就业的竞争需要过硬的关系,把希望寄托在走后门、跑关系上,寄托在父母或亲友身上,而自己放弃参与就业市场竞争,放弃了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依靠自身的能力去赢得就业岗位的机会,从而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被动的局面。

2、攻击行为

一些毕业生本来希望就业能一帆风顺,或对自我评价过高,没有做好就业受挫的思想准备,遭受挫折后心理上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加上平时缺乏应有的品德和个性修养,容易情绪激愤,怨天尤人,埋怨用人单位选拔人才不公正、父母亲朋关系不够、办事不利,一旦情绪上控制不利,则会引发一些攻击性的行为。如

对使自己就业受挫的人采取打击报复行为、动辄与别人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把无名之火发泄在学校的公共财物上等。

3、自甘堕落

一些就业受挫的毕业生,除了部分出现攻击行为外,还有些走向另一端,出现自甘堕落的行为。他们在受到挫折后往往过度自责、懊恼不已,认为自己实在是太没用,进而封闭自己,拒绝对外交往,或者选择酗酒、抽烟、逃课等行为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有的甚至会对未来产生恐惧和绝望的情绪,走向自杀。

4、造假行为

有些毕业生在就业屡次受到挫折后,特别是当发现有少数人利用假学历、假文凭、假荣誉证书骗得用人单位信任从而求职成功后,就错误地认为造假是顺利实现就业的捷径,进而采取各种造假行为。但假的终究是假的,难以长久,最终只是误人误己,既坏了自己的名声,又毁了自己的前途。

第五篇:90后的分析

90后大学生性格特点

90后大学生性格发展特征有别于80后大学生。我们性格鲜明张扬,自主自信,乐于表现自我,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思想开放独立,早熟干练而又叛逆,追求非主流的世上,生活去大众化,人际交往广泛多元化,关注朋友忽略父母,同窗隔阂显现,代沟矛盾冲突加剧,追捧火星语言,保护个人隐私,推崇民主平等,积极维护权益,清醒认识现实,珍惜发展机遇,向往美好未来,努力适应校园,职业目标务实,发展规划明确。

一。“我的个性我喜欢”:个性鲜明张扬,自信自主而依赖

说起前后十年两代大学生的群体个性比较,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用到两个词来描述现在的90后大学生:自主‘自信。90后大学生是一个更年轻,更自信,更张扬的青年群体,他们不喜欢呐喊,却让人门分明已经听到了“我狂故我在”的声音。如果说是年前的80后大学生,可以用群体雕塑来形容,那么,90后大学生就是一座座独立的个人雕塑。我们性情率真,想说就说,想做就做,表现毫不演示。这种开朗,奔放的个性与内敛,低调的传统性格相映成趣。扑面而来得到个性——张扬与自信,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线。他们追求独立,自主,渴望有成人感,甚至故意装做成熟老成。但事实是,表面的成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幼稚。处于从幼稚转折的90后的大学生,其实没有走出他们的心理断乳期。他们渴望新奇的知识,讨厌繁重的书本,却对高中老师的教学有着极大的依赖性。他们天生就是自主性与依赖性的结合体。

二。“我的青春我做主”:乐于表现自我,自我中心意识较强

不在普遍相信有时空超人会来拯救世界,不在普遍把科学家当作理想职业的这一代90后大学升,有着极度张扬的个性,他们乐于表现自己,证明自己,愿意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才能。有人形象的描述,“70后是做很好却说一般,觉得还没有做好,80后是做一般,自己却觉得很好,90后是还没有去做就觉得自己最好。”90后大学生有着很强的自我优越感,经常流露的是“谁的青春有我狂”“舍我其谁”“唯我独尊”的座右铭。大多数90后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理所当然他们有着极为自我,甚至有些自私的生活方式。有学者说,他们大多数只会为自己想,几乎不会不由衷的为别人想,牺牲和奉献之类的词语极少在他们词典里找的到。大多数90后习惯于把自己当成中心,其他人一定要围着自己转而且要按着自己的想法来满足自己,“我们不需要别人来定义,我们是自己,我们只做自己,我们只能被自己左右。”

三。“我的事情我来做”:思想开放独立,早熟老练又叛逆

“我的事情我来做”,这不在是出自孩子或儿童口中任性的话语,在90后大学生的口中和心中,它是独立自信而成熟的标志。90后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新时代的他们眼界开阔,敢问,敢说,敢闯,想有一番作为。他们比80后更早熟,发育的更早,知道的更多。每个人对事物,社会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但在他们早熟的身体和幼稚背面,风华正貌的他们又在自我放纵的行为中透漏幼稚和冲动。觉得自己已经到了成人的年龄,具备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初步的社会处事能力和,不希望父母来为自己包办一切。今天,90后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由单一走向多元,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有很强的民主意识,环保意识,其思想也特别早熟,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情感方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2019年幼儿园工作总结下一篇:5人小品剧本搞笑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