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2022-08-22

第一篇: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外交辞令 巴黎和会上的发言

巴黎和会上的发言

顾维钧

顾维钧说,他非常高兴有机会代表中国把中国山东问题提交大会。他刚才很有兴趣地听取代表几百万人民的英联邦自治领的发言人谈话。而代表人类四分之一人口,及四亿中国人说话,这一事实是他感到责任格外重大。

中国代表团要求和会归还胶州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德国在大战前所占有的其他一切权利。为了不占用十人会太多时间,他愿意只讨论某些大的原则性问题。至于技术性的细节问题,他在提交大会的备忘录里将有全面的阐述。

该租借地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是山东的一部分,该省有3600万常住居民,其在种族、语言和宗教上都属于中华民族。毫无疑问,大家对德国山东租借地的历史不会陌生。该租借地是德国用武力强行夺取的。之前德国舰队占据了山东沿海,其登陆士兵深入到中国内地。德国以勒索胶州租借地作为其撤兵的条件。那次出兵的借口是德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乡村意外杀害,这起事件完全超出中国政府控制能力之外。按大会所接受的民族自决和领土完整的原则,中国有权要求山东主权的归还。中国代表团将认为此举符合正义的和平要求。反之,如果大会另眼相看,并把山东主权交给任何其他一个强国,在中国代表团看来,那将是错上加错。

胶州和胶济铁路所在地的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对中国人而言,这是块圣地。全中国的目光都聚焦于

山东省,该省在中国的发展总起着重要的作用。

就经济而言,该地区人口稠密,在只有3.5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三千六百万人口。其人口的密集导致了竞争的激烈,也使得该地极不适合殖民。某个强国的介入只会造成对该地居民的盘剥,而非真正的殖民。

具战略而言,胶州可谓是华北的门户之一,他控制着从海边到北京的最短通道之一,也就是胶济铁路,并在济南通往天津的铁路而直达首都。为了中国的国防利益——中国最终要形成自己的国防 ——中国代表团不能允许任何列强强求如此重要的地方。

中国完全清楚英勇的日本陆海军为把德国势力清除出山东所作出的贡献。中国也深深感激英国在她自己在欧洲面临危险之时对此给予的帮助,中国也没有忘记其他协约国军队在欧洲为她作出的贡献,及牵制了敌军,否则它们会轻易地向远东增派援军,从而延长哪里的战争。中国尤其感激这些贡献,因为她在山东的人民在夺取胶州的军事行动中,也曾遭受苦难和牺牲,尤其在各种劳动力和物资供给的军事征用方面。

尽管深表感激,但中国代表团认为假如他们通过出卖其同胞的天生权利,借以对协约国表示感恩这将是对中国和世界的失职行为,并因此播下未来混乱的种子。因此中国代表团相信大会在考虑处理德国在山东租借地及其占有的其他权利时,能充分重视中国基本和天然的权利、政治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权利,以及中国为世界和平事业服务的强

烈愿望。

牧野男爵说他非常用心地听取他的中国代表团同事所关心的胶州直接归还中国的问题。他在前一天提出的声明里解释了日本政府为何要削弱该德国要塞的原因。

当胶州要塞的归还问题被提出来后,他(指顾维钧)认为读下日本给德国的最后通牒是有用的,因为该通牒表明了它的意图:

“按目前的局势,采取措施清除那些影响远东和平的所有**之源,捍卫英日盟约所构想的总体利益,以确保东亚持久而稳定的和平——确保东亚和平正是英日同盟的目的所在——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因此日本帝国政府真诚地认为给德帝国政府如下两条建议是他们的责任:

(1) 立即从日本和中国的海域撤退德国陆军和各种战舰,并当即

解除那些不能撤退的德军武装。

(2) 至迟在1914年9月15日,须无条件无补偿地把胶州全部租

借地交给日本帝国政府,以便将其归还给中国。”

自占领胶州后,日本事实上一直占据着》。牧野男爵认为根据中日两国政府既已达成协议,中国完全明白日本占据意味着什么。双方关于该问题已友好地交换了意见,并且日本已经同意一旦日本能自由处置胶州,就尽快将其归还中国。关于胶济铁路的问题,也已达成若干协议。

鉴于中日间已交换照会,他(顾维钧)认为对中日的这些交涉做个说明,这是值得十人会成员考虑的。

威尔逊总统问牧野男爵是否打算把这些照会提交十人会。牧野男爵说,他认为日本政府不会提出任何反对,但由于该请求是出乎意料的,他必须征得日本政府的许可。

威尔逊总统问顾维钧是否愿意提交。

顾先生说中国政府对此不表示反对。

克里孟梭先生要求中日代表表明他们是否愿意向十人会公布中日间达成的归还条件。

牧野男爵说他愿意这样做,假如他的政府不予反对。他认为日本政府不会反对。如果他有决定权,他愿意尽快出示这些文件。然而,有有一点他希望说明,即日本实际占据着所讨论的租界地。日本通过武力从德国手中取得胶州,再把它交给第三方之前,有必要从德国那里获得自由处理胶州的权利。

威尔逊总统指出十人会正在处理德国以前的租借地及转让问题,而且根本没有征询德国的意见。

牧野男爵说现在着手的这项工作就是准备向德国陈述的,因而胶州的转让在执行 前必须征得德国的同意。再此之后当如何处理则一直是中日间讨论的问题。

顾先生说在归还胶州问题上,中国和牧野男爵持不同的观点。他在关于中国问题的声明中,并不愿表明日本在从德国获得胶州租借地及他权利后,不会把他们归还给中国。他又说,因为事实上中国完全相信日本对中国和世界的保证,及日本不会占据山东;而且他特别高兴地听到牧野男爵在大会上确认了这些保证。但是在直接和间接归还问

题上存在着选择。中国宁愿采取第一个选择,即直接归还。如果两者的目标相同,一步到位总是较容易的。

至于日本全权代表所指的那些协议,顾先生认为这应当是1915年因二十一条谈判所产生的如干条约和照会。没有必要对当时的环境加以详细描述,说到底,中国政府是在日本最后通牒后于惊恐失措中被迫同意它们的。除了这些条约照会当时产生的情境,在中国看来,它们充其量只是临时的、暂时性协议,并将这次大会的最后讨论来决定,因为它们都是大战所产生的问题。

而且即使这些条约和照会一直是完全有效,中国对德宣战的事实根据情势变迁原则也已经改变了原先的形势,今天它们已无须遵守。中国过去曾被迫同意她蒋完全认可日本与德国在山东权利、和租借地等问题处理上所达成的任何安排。但该规定没有排除中国加入大战,也没有阻止中国作为参战国参加此次和会;它也因而不能阻碍中国要求德国直接归还山东权利。

更何况,中国在对德战争宣言中,已明确声明根据中德战争状态,两国间以往达成的所有条约和协议都视为无效。既然租借协定已被废除,那么作为领土主权完整,胶州租借地以及其他德国在山东享有的类似权利和特权都全部归还给了中国。

即使租借条约不因中国的对德宣战而终止,德国也无权替代中国将山东权利转交给其他强国,因为条约里明确规定不得转交给别的强国。

第二篇:巴黎和会

精选学案一

【学习目标】

1、知道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基本史实及《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内容。

2、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分赃性。

3、通过两次会议对中国主权的损害和侵犯,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历史规律。

【学习重点】《凡尔赛和约》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 【学习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凡尔赛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巴黎和会上,列强却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给日本,引发了我国五四运动,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特别是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极大胜利,这对战后美国在全球势力的迅速膨胀具有重大影响。

二、新课导学

【自主梳理】(5分钟)

请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一、巴黎和会

1. 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会议,这就是 。

2.参加巴黎和会的有 个国家。但会议被法国总理 、英国首相 和美国总统 操纵,同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国处于无权地位。

3.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 》,对德国 、 、 、 、 等问题作出了规定。 4.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 、 、 、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 统治的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

(1)背景:巴黎和会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_______的利益和关系,但是,美、英、日等列强在_______和_________地区的利益和关系还没有依据实力对比的变化进行调整。大战期间及战后,_______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_______在该地区的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也直接威胁到_______在东亚的利益。

(2)召开:由_______发起,于_______年11月召开了有美、英、日、法、意、荷、比、葡及中国等九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会议,_______在会上居主导地位。

2.《九国公约》

(1)内容:_______年2月6日,与会国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_______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3.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华盛顿会议是____________的继续,它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地区的“新秩序”,即“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1、美、英、法等国家参加会议的目的有何共性?实质是什么?

2、材料一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材料二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请回答:他们为什么这么说?

3、《九国公约》部分内容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谋取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请回答:从条约内容上看,《九国公约》实质是什么?为什么?

四、【延伸拓展】(10分钟)

1、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中国代表提出收回曾被德国占领的山东省及特权。结果如何?我们怎样看待这一结果?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什么事件?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2、归纳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过程、其实质以及带来了什么影响?

五、【知识网络建构速记】(5分钟)

六、【智能跟踪训练】(5分钟)

1、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 ) A、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B、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C、德国取消普遍义务兵役制 D、德国支付大量赔款给战胜国

2、既操纵巴黎和会又操纵华盛顿会议的国家有 (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美国 ④日本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3、下列选项对巴黎和会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B、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C、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美、日等国瓜分 D、由协约国成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的赔款总数

4、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与会九国签订了《九国公约》。该条约 ( ) A、惩治了战败国德国 B、消除了列强间的矛盾

C、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D、真正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侵犯了中国主权的条约有 ( ) ①《凡尔赛和约》 ②《四国条约》 ③《五国海军条约》 ④《九国公约》 A、①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6、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主要表现在它 (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消除了列强间的矛盾 C、调整了列强的统治秩序 D、惩治了战败国德国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条约宣称)(1)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2)给予中国以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3)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4)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请回答:(1)材料二出自于哪一条约?该条约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签订的?

(2)有人说:“(该条约确实)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你认为呢?

(3)纵观材料二所载条约内容,该条约实际上提出一个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原则,该原则是什么?该原则最早是由哪个国家提出来的?它有何作用?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是怎样认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的?

参考答案:

三、【合作探究】

1、目的:重新瓜分世界 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定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3、实质:华盛顿会议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因为《九国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它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中国扩大侵略势力。中国是华盛顿会议“安排”的最大受害者。同时也激化了美日矛盾,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四、【延伸拓展】

1、结果:列强却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给日本,作为日本参加战争的回报 看待:帝国主义大国漠视弱小国家正当的民族利益引发了五四运动 说明:弱国无外交,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启示:大力发展经济,改革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①1919年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分赃会议。 ②会议签订了以凡尔赛和约为主的一系列和约。 ③形成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凡尔赛体系”。 ④1921年美国召集,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⑤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和《九国公约》等。 ⑥形成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 “华盛顿体系”。 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影响:改变了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激起了帝国主义之间的新矛盾,埋下了新世界大战的祸根。

六、【智能跟踪训练】

1、A

2、A

3、C

4、C

5、D

6、C

7、①《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上

②当然不是,这只是美国借此来排挤日本的托辞而已

③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美国;实际上有利于美国在中国的扩展,排挤了日本在华势力 ④有自己的观点即可

第三篇: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东台中学 金松涛

【背景材料】 一.国际关系

1.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相关讲话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单边主义倾向有新的发展,局部冲突不断,国际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给各国人民带来严峻挑战。 坚持促进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要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继续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深化睦邻友好合作,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平等对话与磋商,逐步解决存在的分歧,促进相互关系的稳定发展。

拓展多边外交,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区域组织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2.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时指出:

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二.反恐问题

2003年11月20日,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发生针对英国机构的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造成27人死亡,450人受伤。另外,在巴以、印尼、俄罗斯、西班牙马德里等地也出现了相关情况。

新一轮国际恐怖活动在全世界袭击的新特点是采用连环式,同时针对多个目标。 三.中东问题

伊拉克局势使人担忧。美想转由伊拉克人掌握权力,但又要将伊作为反恐实验场。 巴以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一再搁浅。阿拉法特仍掌权,沙龙有所思考。 “精神领袖”亚辛死后余波震荡。不少国家加强防范。 四.朝鲜问题

按照朝美1994年达成的核框架协议,美国承诺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而朝方承诺放弃核项目。美国自2002年12月起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严重违反了朝美核框架协议,导致朝鲜采取解除核冻结的措施。2002年12月朝鲜公开声明宣布解除核冻结,正式恢复核计划,启动电力生产所需的核设施。朝鲜政府2003年1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朝核危机产生。

中国认为,1994年核框架协议有利于实现半岛无核化的目标,有关各方都有责任维护和遵守。我们希望通过对话缓和目前的紧张局势,以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中、朝、美、韩、俄、日6个与朝鲜半岛安全利益攸关的国家举行了“六方会谈”,表达了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的政治意愿。 五.大国关系调整

温家宝访美,中美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台湾问题、经贸摩擦仍在。

美与法、德等欧洲国家间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有分歧。但现在美已经不再傲慢,德法也在谋求与美修复关系(在不涉及根本利益冲突下)。 英国在追随美国中也有不同声音。欧洲的大势也促使其进一步融入欧洲,推进与德法的合作。 美俄之间互有需求又相互防范。俄继续力避与美正面对抗,将进一步与美拉开距离,发展与欧、中、日、印的关系。

中日关系相对滞后。中日经贸等的合作深远,日本有意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但日本对中国在亚太影响的扩大心有不甘,继续在参叩神社问题、台海问题上搞小动作,以牵制中国,并在中俄能源合作中“打楔子”。 六.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003年10月8日,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10月17至27日,胡锦涛主席对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出席了在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0月30日,第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京举行。温家宝主持会晤。 11月2日至3日,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年会举行,主题是“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温家宝以《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共赢》为题发表演讲。

12月7至16日,温家宝访问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埃塞俄比亚四国。

12月15至16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塞俄比亚举行。温家宝总理出席并讲话。会议发表了《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2004至2006年)》。

2004年1月4日至6日,南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在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举行,期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举行会晤,翻开印巴关系新篇章。

【近年高考题解析】

1.2003年不定项选择:27.十六大报告指出“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过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上述论断表明 A.世界还很不安宁 B.冷战还没有结束

C.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D.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分析:本题引用十六报告对国际局势复杂性的两种表述,考查学生对其辩证关系的理解。B项说法错误,C项夸大了恐怖主义的影响。 答案:AD

2.2002年辨析题:36.国家间关系的变化是无规律可循的

分析:国际关系表面复杂多样,变化莫测。其实也是有规律的。本题考查点主要是国际关系的表现及决定因素。 答案:这一说法不正确。

(1)国际关系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共处与合作,也可以是竞争与冲突,但并非是无规律可循的。

(2)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度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也是一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国家间关系的分离聚合,主要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3)国家间关系往往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变化。

【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

1.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访美期间发表演讲指出,中美两国加强合作,不仅双方互有需要,而且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应共同肩负的责任。我们应当不断推进中美合作关系的发展。上述讲话表明

A.我们应把大国外交作为我国外交工作的中心来抓 B.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C.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必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 D.主权平等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2.2003年12月8日,温家宝总理就发展中美公平贸易和经济合作提出,要互利共赢,从大处着眼,既要考虑自身利益,又要考虑对方利益。这表明 ①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主权国家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义务 ④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2001年11月,多哈部长会议成功启动了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然而2003年9月1日至14日召开的坎昆会议谈判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其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员扩大农产品进口,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对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巨额农产品出口补贴深表不满。这告诉我们

A.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B.南北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国际经济合作中断的根本原因 C.国家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和冲突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2003年10月8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向与会代表全面介绍了我国致力于“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据此回答4——6题

4.所谓睦邻,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A.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无条件性 B.事物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C.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D.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5.所谓安邻,就是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从政治常识角度看,这表明我国行使下列职能

A.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B.维护国家的独立与安全,捍卫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防御外敌侵入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的作用

6.所谓富邻,就是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世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B.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当今世界生产逐步走向社会化、国际化 D.经济全球化日益彰显 二.不定项选择

1.世人关注的朝鲜核问题的产生,有其复杂的背景。但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不遵守核框架协议,未能履约向朝提供工业发展所需的重油,从而导致朝鲜于2003年1月10日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中、朝、美、韩、俄、日6个与朝鲜半岛安全利益攸关的国家举行了“六方会谈”,表达了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的政治意愿。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A.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

B.因果联系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是有严格区别的

D.原因与结果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2.2003年10月8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向与会代表全面介绍了我国致力于“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这既是对近年来我国周边外交实践的总结,又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的进一步阐述。从十六大确定“与邻为善,以邻为伴”重要方针到温总理提出“睦邻、安邻和富邻”的政策主张,所体现的哲理是

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3.有关朝鲜问题的六方会谈于2003年8月27—29日在北京进行,中方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确保朝鲜半岛无核化,同时也应关注朝鲜提出的安全问题,最佳途径只有对话与会谈。这一基本立场体现了

A.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B.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2003年10月8日,温家宝在印尼巴厘岛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字仪式。中国的加入和倡议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表明 A.中国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威望与地位 B.维护国家的独立与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C.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D.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三.简答题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和平与安全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请分析说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意义。

四.辨析题

1.一个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的主张和做法都只顾本国利益。

2.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

五.论述题

材料一:近年来,美国不断在武器销售、知识产权、人权、台湾、西藏等一系列的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这中国的发展和两国关系和改善制造麻烦,致使中美关系波澜曲折。 材料二:江泽民同志在《走向新世纪的中国与中美关系》的演讲中指出:“影响中美关系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多年来的事实一再证明,在台湾问题得到较好处理时期,中美关系的以展就比较顺利;反之,两国关系便波折迭起,麻烦不断。” 材料三:“中国历来十分重视中美关系,但是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决不允许外国干涉中国的内政,也绝不会屈从于外国的压力。为此,中 国在一系列事关自己主权的问题上与美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自己的主权的尊严。” 布什上台之初,曾把中国视为“战争竞争者”,“9。11”事件后又把中美关系定性为合作关系。这是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一个重大的调整。 江泽民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指出:“我们相信,只要从各自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从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局出发,长期、稳定、良好的中美关系是能够建立起来的。” (1)材料一中:“致使中美关系波澜曲折”,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的结论,谈谈这些材料体现了我国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以及对外政策基本点在哪些方面?

(3)布什政府对华政策作如此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 2.C, 3.C, 4.C, 5.D, 6.B 二.不定项选择

1.AB, 2.ABC, 3.ABC, 4.CD 三.简答题

(1)国际政治新秩序有助于解决和平问题,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助于解决发展问题。 (2)建立国际新秩序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 四.辨析题 1.(1)一国在国际活动中的主张和做法,是其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其外交政策。因此,这些主张和做法,都是国家利益的体现,主要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题目中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2)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主权国家在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必定负有不干涉他国内政等的义务。一国在国际活动中的主张和做法,不仅要维护国家利益,而且要符合国际关系准则,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不能只顾本国利益,更不能为了顾及本国利益而损害他国利益,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不同性质的国家在谋求本国利益时的做法不同,甚至是对立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活动中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并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不会因本国利益而不顾他国利益乃至损害他国利益。 2.(1)一个国家能否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首先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并不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2)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不管经济发达与否,哪一国家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多,所作的贡献就大。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保障,而那些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其经济越发达,则对和平与发展的威胁就越大。 五.论述题

(1)中美关系波澜曲折的根本原因是:①世界“冷战”结束后,美国方面错误地估计了中国的形势,总想干涉中国的内政,迫使中国屈服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美方违背了三个联合公报所确定的原则。 (2)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材料中体现了我这对外政策的基本点的这些方面:第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在中美关系上,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始终坚持了这一基本立场。第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与发展符合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的举足轻重的力量,“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局出发”正体现了这一基本目标。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第四,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的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采取以遏制为主的对华政策,不但对中国不利,而且对美国也没有好处。“9.11”事件后,美国出于建立全球反恐联盟的需要,布什政府不得不迅速调整对华政策。这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亚太地区对美国不仅有重大的经济利益,而且有重大的战略利益。

第四篇:周恩来与中国外交

(作者:吴泽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外交官,前驻刚果民主共和国、黎巴嫩大使)1963年3月5日,周恩来总理微笑的瞬间(摄影:孙毅夫)周恩来,是深受中国人民爱戴并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尊重的领导人。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天,他出任总理兼外交部长。他身兼两职共9年,但一直亲自抓外交工作直至1976年与世长辞。在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他,纪念他为中国外交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言出必行 与发展中国家广交朋友大多数亚非国家都是二战后刚刚获得独立,中国针对战后新的国际形势提出了指导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期间1955年4月,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中国政府派代表出席了万隆会议。周恩来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这是亚非29个国家的一次重要聚会,也是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在众多亚非国家面前展示其形象。许多国家与中国命运相似,但对中国并不了解,一些国家由此对中国抱有疑虑,致使会议出现了分歧和矛盾,几乎陷于僵局。鉴此,周恩来果断放弃原先准备好的讲话稿,作了18分钟的临时发言。他强调: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十六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他呼吁:“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努力吧!”他的发言赢得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成为会议的高潮。最终,经过充分的协商,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并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万隆会议开启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之路,周恩来为会议成功所作的贡献和他的人格魅力给各国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万隆会议后,中国面向亚非国家的外交更加活跃。自1956年至1965年,周恩来多次出访亚非国家,足迹遍及两大洲20余国。周恩来总理访问埃及1963年底至1964年初,他访问北非四国和撒哈拉以南六国。在此次访非的第一站开罗,周恩来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他称:“我们访问非洲国家的目的,是寻求友谊,寻求合作,多了解一些东西,多学习一些东西。”周恩来总理对非洲的访问掀起了中非建交的浪潮。周恩来总理在访问非洲期间几十年来,中国不仅与非洲国家建立友谊,更用实际行动支持非洲国家的独立和发展。中国信守承诺,周恩来宣布的中国政府各项对非援助援建都得到了落实。从上世纪50年代到周恩来去世的1976年,中国对55个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总计达到37.585亿美元。中国当年最大的援外项目当数全长1860.5公里的坦赞铁路。为修建这条铁路,中国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5万多人次,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逾1.5万人。66人在施工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生命。灵活应变 积极促成与西方国家建交在重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同时,中国政府也不忽视同西方国家打交道。周恩来善于利用每一个机会做工作。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期间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他就曾与法国总理孟戴斯·弗朗斯相互宴请并谈及中法关系。孟戴斯·弗朗斯表示法中关系应该改善,周恩来则祝愿中法关系在新的友好基础上得到发展。1957年5月,周恩来出席了为欢迎法国前总理富尔来华作私人访问而举行的晚宴。1963年10月富尔再次访华,形式上仍是私人访问,实际上是作为戴高乐总统的代表来谈中法建交事宜。周恩来同他举行了多次会谈。商谈的难点是台湾问题:既要维护中国的原则立场,又要考虑到法方在具体操作上的一些不便。最终周恩来提出了变通办法并得到毛主席赞同。1964年1月28日,中法同时发表了两国建交公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世界当时还处于冷战时期,西方媒体将中法建交比作原子弹爆炸。毛主席和戴高乐将军高瞻远瞩的这一战略决策改变了战后历史,而周恩来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1973年9月,周恩来总理会见法国总统蓬皮杜。1973年9月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接待的第一位西方国家元首。周恩来亲赴机场迎接,为其举行欢迎宴会,与之深入会谈。此访取得了圆满成功,双方发表联合公报,表明了继续推动两国合作的共同愿望。访问期间,双方还签署了引进法国设备建设特大型石油化工厂的协议。上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另一个重大事件是中美关系解冻,周恩来同样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美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时就对其采取敌视态度。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更是加深了美国对中的敌意。但新中国的成长壮大使美国认识到遏制中国毫无意义,美国开始重新思考其对华政策。从中国方面来说,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愿同所有国家,包括美国,建立和发展关系。1971年7月,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做准备。周恩来与基辛格进行了长谈,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指出这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碍。10月,基辛格再次来到北京,进一步讨论尼克松访华的具体事宜,特别是双方拟发表的联合公报。周恩来又一次显示出他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的外交技巧。经过反复商谈,基辛格接受了周恩来的基本思想,双方就公报内容达成初步一致。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赴机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乘专机抵达北京。周恩来赴机场迎接并随即参加了毛主席与尼克松的会见。尼克松访华期间,周恩来与之进行了两次大范围会谈及五次小范围会谈。2月28日,尼克松结束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美关系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与时同时,中国的对外交往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多国家随着中美关系的解冻纷纷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1978年12月15日,中美签署第二个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建交。美方在公报中确认:“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继往开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今天,尽管时代在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周总理一生遵循的基本外交原则却延续至今。中国外交的主题始终是和平与发展,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及促进共同发展所做的一切都与此理念相符。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倡议,得到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迄今中方已经同80多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在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就如何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主张赢得普遍赞同,并被联合国正式文件所引用。纵观中国外交,其力度及成果前所未有。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如今是130多个国家的头号贸易伙伴。自2018年起,中国将每年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创举,目的就是要让世界各国产品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实现多赢共赢。在履行国际责任和对外援助方面,中国共向联合国维和团派出累计超过4万人次的维和人员,目前中国共有2500多人正在执行维和任务,是安理会五常中出兵最多的国家;自1950年以来,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医疗卫生方面,自1963年以来,中国坚持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目前共有43个中国医疗队的1000多名中国医护人员在42个非洲国家工作 ,多年来中国医疗队累计诊治非洲患者逾2.8亿人次。如果周恩来总理能看到这一切,一定会无比欣慰,他的理想正在不断地进一步实现。在中国外交非凡历程中的很多关键时刻,都有他的身影。在其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谨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第五篇:奥巴马与中国外交

形 势 与 政 策

奥巴马的中美外交

姓名: 学号: 授课时间:

奥巴马的中美外交

奥巴马,—夜之间颠覆了世界对美国的印象。在未来的4年,甚至8年中,我们或许仍将频繁地看到他的面孔。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奥巴马眼中的中美关系。

“中国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他们是竞争者。”在仅有的几次就中国议题作出即兴评论时,奥巴马通常都维持这样的基调。在美国的政治语境之中,对中国议题的这样一种语调已经可以算作中性、持平,甚至温和。

华盛顿在中国问题上长期存在两个分歧的流派,一派强调对中国的制约,一派强调与中国的交往。尽管两派的基点都在于强化美国的国家利益,但不同的取向对两国关系带来的影响却不可同日而语。

而贝德是交往派的重要人物之一。基于长期处理中国事务的认识,贝德对于中国的渐进发展较有信心,也相信美国妥善处理对华事务符合美国利益。他曾经表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利益,美国必须要同中国合作,以符合两国利益的方式,来处理好中国日渐上升的这种角色,目前奥巴马新政府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大都与贝德思路相仿,奥巴马对华政策相信在大方向上将维持良性走向。

而另一个可能对中国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则是副总统拜登。拜登常年担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领导职务,对于外交事务有其定见,加上奥巴马在外交事务上仍是新人,在奥巴马完全进入角色之前,拜登很可能在中国问题上拥有一言九鼎的地位。在对中国态度相对强硬的国会中,拜登大体可以算作温和、务实,立场接近交往派。但是,他在人权议题上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坚持。

乐观:中美合作大于分歧

美国多位分析人士指出,在奥巴马担任美总统后,美中之间的合作将大于分歧。

奥巴马竞选班子的中国问题顾问、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李侃如认为,奥巴马在对华立场上属于主流派。这种寻求与中国合作的立场认为,美中双方通过建设性的合作缓和紧张关系,能够有更大的收益。

关于奥巴马在对华贸易问题上是否会采取保护主义倾向的政策,李侃如强调,必须将白宫与美国国会区分开来。而另一方面,美国国会在贸易问题上有重要发言权,贸易议题是它唯一拥有主动权的领域。总体来看,奥巴马所属的民主党在国会更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但目前国会中负责贸易事务的委员会负责人并非贸易保护主义者。

关于在奥巴马执政后,人权议题在美对华政策中的比重会否增加的问题,哥伦比亚大学中国问题专家黎安友认为,奥巴马的外交顾问是一批战略现实主义者。他们会承认,中国在经济战略性的各方面对美国的重要性很大,美国面临的所有大问题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就不可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以及怎样提出人权问题就变得十分困难,所以外交顾问可能会主张不要过于关注人权议题。

担忧:贸易政策更趋“保守”

中国领导人对奥巴马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表示了祝贺,强调两国在全球各种事务中“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并肩负着重要责任”。

中美双边关系今天已经具备了多种特殊的沟通渠道,年两国元首会晤后形成。共和党的连任也许可以唤起北京在发展双边关系领域更大的安全感,但是在处理一些事务时急需要转变方式这一层面,共和党的连任却不能令人满意,而奥巴马的当选则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中国对美国大选产生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经济议题的关注,因为目前的金融危机已经使中国许多企业运行处于停滞状态,且限制了它们作出一些重大决定。

除了贸易赤字和人民币汇率问题外,美国经济保持稳定对北京极为重要,因为美国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且其经济危机也会波及其他市场。然而,一些网民虽然也表达了对奥巴马的青睐,但他们同时也担心奥巴马的贸易政策将更加趋向于“保守”,这将会影响到中国,继而有可能加剧双边摩擦。

关切:组成中国问题团队

目前,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台海政策已经成型。很多人不知道,在奥巴马背后有一个15人的中国问题专家小组,甚至有一位来自上海的美籍华裔专家正在为奥巴马出谋划策,并将对他上台后的对华政策的 制定产生影响。

奥巴马曾经明确反对美国出售F一16U D战机给台湾。当时,麦凯恩表示支持。但是,由奥巴马的外交幕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学系系主任蓝普顿出面解释了奥巴马的立场。蓝普顿说,两岸开始对话,有可能达成和解,这个时候,美国却提供最先进的战机,对美国的战略利益或台湾的战略利益而言,没有任何道理。

奥巴马夺得艾奥瓦州民主党党内初选第一名,当时艾奥瓦州华人社区向奥巴马提问,奥巴马以书面方式详细回答,关于台湾问题,奥巴马的回答全文如下:

“借由与大陆与台湾都保持良好关系,明确表示我们希望双方经由对话和平解决双方分歧,保证台湾海峡永远不会发生军事冲突。任何解决台海僵局的方式都应为海峡两岸的民众接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办理护照的一般程序下一篇:部门工作总结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