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摘抄范文

2023-04-23

巴黎圣母院摘抄范文第1篇

1 爱之懦弱

刚果瓦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诗人, 靠写作谋生。六岁成了孤儿, 一直过着流浪生活, 当兵不够勇敢, 作教士不够虔诚, 当木匠又不够强壮, 于是只好写诗, 作者讽刺地称他为聪明的折衷主义者, 具有中庸、温和的精神。他曾被艾斯梅拉达的美貌所打动, 可是为了避免露宿街头不得不听从于艾斯梅拉达的安排做了挂名丈夫。为了过活, 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跟着艾斯梅拉达在街头卖艺, 假如说甘果瓦对艾丝梅拉达也有过爱, 那么我们只能认为是因为艾丝梅拉达给他提供了谋生的手段, 使他获得了住处和面包罢了。在他看来, 有食有宿, 有一个名誉上的夫妻关系, 这也就够了, 这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他对爱丝梅拉达没有丝毫的理解, 也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爱”了。正如克罗班乞丐王国的国王骂他, 是一个无耻的儒夫。如果说是克洛德直接害死了艾斯梅拉达, 那么刚果瓦就是一个间接帮凶, 由于他的胆小怕事懦弱无能使他犹如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匕首, 直刺少女心脏。

2 爱之可恨

菲比斯是一位英俊潇洒的皇家卫队队长, 就在艾斯梅拉达遭人劫持时, 他上演了一幕英雄救美式的戏剧, 使得女孩疯狂地坠入爱河, 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如果说刚果瓦的爱是懦弱的, 那么菲比斯的爱就是可恨的。他善于利用自己的外貌去哄骗富家小姐, 千篇一律地对她们说着同样的甜言蜜语, 甚至海誓山盟。他外表俊朗豪爽, 可骨子里却粗鄙龌龊, 酗酒说粗话是他的爱好, 拈花惹草玩弄女性是他引以“自豪”和“自信”的特长。在这里雨果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在漂亮躯壳的隐藏下有着丑恶肮脏灵魂的美男子形象。可悲的是艾斯梅拉达就像琼瑶小说中的女主角, 只要遇到自己所爱的人便会不顾一切地爱上对方。不管这种爱情是否有结果, 不管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 她都会一往情深地爱着对方, 依然对这样虚幻的爱情忠贞不渝。菲比斯是女孩唯一付出爱情的人, 可叹的是他只贪恋艾斯梅拉达的美色, 却丝毫不爱惜她的生命。就在女主角以谋杀菲比斯的罪名被判处死刑时, 他却为了不暴露自己的丑行, 竟然不去指证真正的凶手, 以解救爱艾斯梅拉达的生命。

3 爱之可悲

若说菲比斯对艾斯梅拉达的爱可恨, 那么副主教克洛德的爱则是既可悲又可怕。虽然我们很多人一提起克洛德这个名字总是会把他与虚伪, 淫秽, 禁欲等词联想在一起。他爱的疯狂, 高涨, 汹涌奔腾, 无论哪一次对艾斯梅拉达的表白都可以说算得上经典中的经典。为了女孩它可以放弃信仰, 放弃权位, 甚至放弃一切, 要他带着爱斯梅拉达逃到一块有更多阳光、更多树木、更广大的蓝天的地方, 永远不停地把爱情之杯注得满满。克洛德的爱情可以说是对宗教禁欲主义的大胆挑战。同时克洛德的爱也是极端自私狭隘的, 随着一次次的告白被拒之千里之外后, 长期的欲望得不到释放, 性压抑而变得强烈, 甚至达到了一种可怕的程度, 那就是:“如果我不能拥有, 我就要让她毁灭!”。这才使起初的美好感情变了质, 跌进了万劫不复的罪恶深渊。他命令卡西莫多在深夜里去抢艾斯梅拉达, 失败后, 又亲自刺杀情敌菲比斯, 并嫁祸于善良的女孩。当艾斯梅拉达被卡西莫多救到巴黎圣母院内合法避难的时候, 他又利用权势和阴谋让少女失去了圣母院对她的庇护, 然后在一片杀戮声中, 用死亡作威胁, 逼迫艾斯梅拉达接受他的所谓的至高爱情。

4 爱之可敬

卡西莫多这个又驼、又瞎、又跛、又聋的圣母院敲钟人, 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凌辱。失败后, 当他在广场上被侮辱、被嘲弄、被鞭打, 而心地善良的艾斯梅拉达不计前夜被劫之仇, 送水给可怜的卡西莫多喝。卡西莫多感动了, 有生以来流出了第一滴眼泪, 第一次体验到人心的温暖, 于是, 他选用了最淳朴、最真诚的感情对待她, 无私而又谦卑地爱着她, 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她, 甚至压抑内心的嫉妒, 帮她寻找自己的情敌菲比斯。卡西莫多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热情都寄托在艾斯梅拉达的身上, 可以为她赴汤蹈火, 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爱, 一味地奉献没有奢望, 是最纯真的爱, 也是感恩时奉献的爱。

他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爱, 为了不使艾斯梅拉达惊愕自己的丑相, 他总是等她熟睡以后为她送去食物, 在她看不到的地方观赏她的美。夜晚他就睡在门外的地板上暗中保护她的安全。他就象一个最温顺的仆人一样照顾她, 呵护她。当卡西莫多发现艾斯梅拉达不断呼唤着菲比斯时, 他抑制住自己的痛苦, 站在寒冷的路边十几个小时, 非但没有请来菲比斯, 反而被这薄情负心的卫队长抽了一鞭子。为了不愿让艾斯梅拉达痛苦失望, 卡西莫多隐藏了心中的痛楚。他内心呼唤着爱, 期待着爱, 但他却怕自己的爱会灼伤少女而深埋心底。他宁肯被爱折磨而黯自伤神, 也不愿去惊扰困惑无助的姑娘。当他误以为乞丐王国的公民们冲撞圣母院大门是捉拿艾斯梅拉达时, 他拚足全身力气, 一人抵挡千军万马毫不畏惧。此时他唯一的念头就是绝不能再让艾斯梅拉达落入敌手。他内心全部的爱化作了惊人的力量, 以一己之勇, 血肉之躯唱出了他的“千古之爱”。

5 结语

《巴黎圣母院》中美丑各俱的四个男性在爱的世界里情不自禁地实践着肉体与灵魂、兽性与灵智的冲突, 体现着雨果美丑对照的艺术观。“美为真服务”是雨果积极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的最高概括。对四个男性形象从外形到内心, 从行为到灵魂的刻画以及其中自然流露出的鲜明的爱憎, 又一次展示了雨果作为伟大进步的诗人所具有的博大情怀和自觉承担的社会使命。

摘要:《巴黎圣母院》是人们早已熟知的一部世界名著。百多年来, 这一惊心动魄的悲剧故事震撼着不同国别、不同时代的读者。爱情是人类文学永恒的主题, 没有爱情, 文学就少了一半的光辉。这部作品围绕着女主角艾斯梅拉达和她身边的四个男人之间的爱展开, 在这些男人对艾斯梅拉达的爱中, 有的懦弱, 有的可恨, 有的可悲, 有的可敬, 较富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爱情

参考文献

[1] 雨果.巴黎圣母院[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

[2] 雨果.柳鸣九译.雨果论文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3] 李泽厚.李泽厚美学哲学文选[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巴黎圣母院摘抄范文第2篇

利用周日闲暇的时光,我在网上看完了这部电影。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特别适合文艺小资们独自品味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艺片。开篇将近三分钟的“巴黎风景秀”一度让我误以为自己点错了地址,搜到了一部同名的巴黎旅游宣传片。在一个接一个如幻灯片般的镜头里,雄伟的埃菲尔铁塔、浪漫的巴黎左岸咖啡屋、美艳的香榭丽舍大街、迤逦的塞纳河风光,在黎明里、细雨中、黄昏后,萦绕着轻柔悠扬的爵士乐,让人心醉神迷。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导演甚至不忍附上一行字幕,生怕破坏了画面的美感。

电影的开篇一下子就唤醒了我对巴黎的所有回忆,多年前我曾漫步在同样的画面里,还坐在香榭丽舍大街的长条木凳上书写自己初到巴黎时的所见所感。时至今日将近十年了,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现在已是一家企业报的文艺版编辑。回首往事,不胜唏嘘,自那以后,我就再没有去过巴黎,也没有去过法国。

言归正传,还是来说说这部影片。该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好莱坞的年轻编剧,收入不菲,可心中一直存着一个文学梦,希望能写出一部名垂青史的伟大作品,成为和他心目中那些大师们一样的大人物。于是,他暂别了美国好莱坞日进斗金的编剧生活,带着未婚妻来到文艺气息浓厚的法国巴黎寻找创作灵感。主人公的未婚妻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女人,完全无法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只是现实中的未婚夫妻而非精神上的心灵伴侣。由于世界观的不同,两人经常发生有意或无意的口角,在一次不欢而散后主人公流落在巴黎的街头,由于语言不通而找不到回去的路,一直到午夜十二点依然没有找到居住的酒店。这时一辆破旧的老爷车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主人公乘坐这辆老爷车穿越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在塞纳河左岸夜色笼罩的咖啡屋中与他心目中的大师一一相遇,与海明威探讨人生的真谛,和菲茨杰拉德畅谈小说的艺术,甚至和毕加索的情妇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在影片中这些已经名垂青史的大师们在他面前都表现得极为友善,几乎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不仅和他交流文学和艺术,还对他正在创作的一部小说给予了不俗的评价。这怎能不让这位穿越时空的文艺粉丝心花怒放呢?可一到了白天主人公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之中,这就有点像灰姑娘和南瓜车的故事了。就这样,几乎每到午夜时分主人公都会在相同的地方等待那辆老爷车的到来。随着回到过去次数的增多,主人公感觉过去也并不是像他最初认为的那样美好,当历史上的大师成为了天天可见的朋友,他们身上的偶像光芒也开始渐渐消逝。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说过:没有距离就没有崇拜。这句话用在这位主人公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恰恰就是主人公所崇拜的这些偶像们却不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美好时代”中,他们心中向往的是更古老的“黄金时代”,也就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时代。可见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认为自己的时代是最好的,也许得到就不懂得珍惜,那一夜,主人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哪个时代都会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过去虽然人性淳朴,大师辈出,却没有现代这样发达的科技;现代虽然科技发达,却把一切都快餐化而失去了生活原有的味道。

巴黎圣母院摘抄范文第3篇

利用周日闲暇的时光,我在网上看完了这部电影。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特别适合文艺小资们独自品味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艺片。开篇将近三分钟的“巴黎风景秀”一度让我误以为自己点错了地址,搜到了一部同名的巴黎旅游宣传片。在一个接一个如幻灯片般的镜头里,雄伟的埃菲尔铁塔、浪漫的巴黎左岸咖啡屋、美艳的香榭丽舍大街、迤逦的塞纳河风光,在黎明里、细雨中、黄昏后,萦绕着轻柔悠扬的爵士乐,让人心醉神迷。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导演甚至不忍附上一行字幕,生怕破坏了画面的美感。

电影的开篇一下子就唤醒了我对巴黎的所有回忆,多年前我曾漫步在同样的画面里,还坐在香榭丽舍大街的长条木凳上书写自己初到巴黎时的所见所感。时至今日将近十年了,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现在已是一家企业报的文艺版编辑。回首往事,不胜唏嘘,自那以后,我就再没有去过巴黎,也没有去过法国。

言归正传,还是来说说这部影片。该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好莱坞的年轻编剧,收入不菲,可心中一直存着一个文学梦,希望能写出一部名垂青史的伟大作品,成为和他心目中那些大师们一样的大人物。于是,他暂别了美国好莱坞日进斗金的编剧生活,带着未婚妻来到文艺气息浓厚的法国巴黎寻找创作灵感。主人公的未婚妻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女人,完全无法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只是现实中的未婚夫妻而非精神上的心灵伴侣。由于世界观的不同,两人经常发生有意或无意的口角,在一次不欢而散后主人公流落在巴黎的街头,由于语言不通而找不到回去的路,一直到午夜十二点依然没有找到居住的酒店。这时一辆破旧的老爷车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主人公乘坐这辆老爷车穿越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在塞纳河左岸夜色笼罩的咖啡屋中与他心目中的大师一一相遇,与海明威探讨人生的真谛,和菲茨杰拉德畅谈小说的艺术,甚至和毕加索的情妇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在影片中这些已经名垂青史的大师们在他面前都表现得极为友善,几乎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不仅和他交流文学和艺术,还对他正在创作的一部小说给予了不俗的评价。这怎能不让这位穿越时空的文艺粉丝心花怒放呢?可一到了白天主人公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之中,这就有点像灰姑娘和南瓜车的故事了。就这样,几乎每到午夜时分主人公都会在相同的地方等待那辆老爷车的到来。随着回到过去次数的增多,主人公感觉过去也并不是像他最初认为的那样美好,当历史上的大师成为了天天可见的朋友,他们身上的偶像光芒也开始渐渐消逝。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说过:没有距离就没有崇拜。这句话用在这位主人公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恰恰就是主人公所崇拜的这些偶像们却不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美好时代”中,他们心中向往的是更古老的“黄金时代”,也就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时代。可见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认为自己的时代是最好的,也许得到就不懂得珍惜,那一夜,主人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哪个时代都会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过去虽然人性淳朴,大师辈出,却没有现代这样发达的科技;现代虽然科技发达,却把一切都快餐化而失去了生活原有的味道。

上一篇:优美散文摘抄下一篇:骆驼祥子读书笔记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