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议范文

2023-04-24

巴黎协议范文第1篇

利用周日闲暇的时光,我在网上看完了这部电影。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特别适合文艺小资们独自品味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艺片。开篇将近三分钟的“巴黎风景秀”一度让我误以为自己点错了地址,搜到了一部同名的巴黎旅游宣传片。在一个接一个如幻灯片般的镜头里,雄伟的埃菲尔铁塔、浪漫的巴黎左岸咖啡屋、美艳的香榭丽舍大街、迤逦的塞纳河风光,在黎明里、细雨中、黄昏后,萦绕着轻柔悠扬的爵士乐,让人心醉神迷。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导演甚至不忍附上一行字幕,生怕破坏了画面的美感。

电影的开篇一下子就唤醒了我对巴黎的所有回忆,多年前我曾漫步在同样的画面里,还坐在香榭丽舍大街的长条木凳上书写自己初到巴黎时的所见所感。时至今日将近十年了,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现在已是一家企业报的文艺版编辑。回首往事,不胜唏嘘,自那以后,我就再没有去过巴黎,也没有去过法国。

言归正传,还是来说说这部影片。该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好莱坞的年轻编剧,收入不菲,可心中一直存着一个文学梦,希望能写出一部名垂青史的伟大作品,成为和他心目中那些大师们一样的大人物。于是,他暂别了美国好莱坞日进斗金的编剧生活,带着未婚妻来到文艺气息浓厚的法国巴黎寻找创作灵感。主人公的未婚妻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女人,完全无法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只是现实中的未婚夫妻而非精神上的心灵伴侣。由于世界观的不同,两人经常发生有意或无意的口角,在一次不欢而散后主人公流落在巴黎的街头,由于语言不通而找不到回去的路,一直到午夜十二点依然没有找到居住的酒店。这时一辆破旧的老爷车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主人公乘坐这辆老爷车穿越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在塞纳河左岸夜色笼罩的咖啡屋中与他心目中的大师一一相遇,与海明威探讨人生的真谛,和菲茨杰拉德畅谈小说的艺术,甚至和毕加索的情妇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在影片中这些已经名垂青史的大师们在他面前都表现得极为友善,几乎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不仅和他交流文学和艺术,还对他正在创作的一部小说给予了不俗的评价。这怎能不让这位穿越时空的文艺粉丝心花怒放呢?可一到了白天主人公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之中,这就有点像灰姑娘和南瓜车的故事了。就这样,几乎每到午夜时分主人公都会在相同的地方等待那辆老爷车的到来。随着回到过去次数的增多,主人公感觉过去也并不是像他最初认为的那样美好,当历史上的大师成为了天天可见的朋友,他们身上的偶像光芒也开始渐渐消逝。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说过:没有距离就没有崇拜。这句话用在这位主人公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恰恰就是主人公所崇拜的这些偶像们却不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美好时代”中,他们心中向往的是更古老的“黄金时代”,也就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时代。可见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认为自己的时代是最好的,也许得到就不懂得珍惜,那一夜,主人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哪个时代都会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过去虽然人性淳朴,大师辈出,却没有现代这样发达的科技;现代虽然科技发达,却把一切都快餐化而失去了生活原有的味道。

巴黎协议范文第2篇

卡西莫多的钟声沉沉的、嗡嗡的,雨果先生描写的非常逼真,我读着感觉就像是身临其中一般,像是亲耳听到的,从钟声中我感受到他的人生一定会是坎坷的,他的线路一定曲折,他的钟声是凄凉与热血的混合体,像是饱经风霜的一艘船,伤口证明了一切。

我曾经是个爱认输的人,卡西莫多的钟声给我鼓舞,每每读到作者对钟声的描写时,我头脑中的画面是卡西莫多如何战胜挫折。如果化绊脚石为垫脚石,凡人的肉身,圣人的力量,撞钟人敲出了时间,也敲出了自己的人生,他的钟声让我感动。

卡西莫多的为人也像钟声一样正义,钟声与木桩的相撞,是反抗,是正义的反抗,在他从刑场救出爱斯梅拉达的那一刹那,也许巴黎人表示出不屑和不解,但我却觉得那是另一种正义,虽然爱斯梅拉达最终还是以绞刑被处死,但他当初的行动依然令人震撼。

我认为卡西莫多的钟声也是另一种浪漫的爱情,他曾帮她、疼她、爱她,这种感情直至他人生的最后一秒,面对她的拒绝,也许敲钟是他最好的发泄,那时的钟声是伤心欲绝和坚持到底两种感情的讫释,童话中王子与公主的爱情在这里都显得低人一等,有过以钟声为伴奏的爱情,为爱牺牲,值了。

巴黎协议范文第3篇

【学习目标】

1、知道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基本史实及《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内容。

2、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分赃性。

3、通过两次会议对中国主权的损害和侵犯,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历史规律。

【学习重点】《凡尔赛和约》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 【学习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凡尔赛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巴黎和会上,列强却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给日本,引发了我国五四运动,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特别是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极大胜利,这对战后美国在全球势力的迅速膨胀具有重大影响。

二、新课导学

【自主梳理】(5分钟)

请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一、巴黎和会

1. 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会议,这就是 。

2.参加巴黎和会的有 个国家。但会议被法国总理 、英国首相 和美国总统 操纵,同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国处于无权地位。

3.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 》,对德国 、 、 、 、 等问题作出了规定。 4.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 、 、 、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 统治的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

(1)背景:巴黎和会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_______的利益和关系,但是,美、英、日等列强在_______和_________地区的利益和关系还没有依据实力对比的变化进行调整。大战期间及战后,_______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_______在该地区的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也直接威胁到_______在东亚的利益。

(2)召开:由_______发起,于_______年11月召开了有美、英、日、法、意、荷、比、葡及中国等九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会议,_______在会上居主导地位。

2.《九国公约》

(1)内容:_______年2月6日,与会国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_______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3.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华盛顿会议是____________的继续,它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地区的“新秩序”,即“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1、美、英、法等国家参加会议的目的有何共性?实质是什么?

2、材料一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材料二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请回答:他们为什么这么说?

3、《九国公约》部分内容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谋取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请回答:从条约内容上看,《九国公约》实质是什么?为什么?

四、【延伸拓展】(10分钟)

1、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中国代表提出收回曾被德国占领的山东省及特权。结果如何?我们怎样看待这一结果?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什么事件?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2、归纳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过程、其实质以及带来了什么影响?

五、【知识网络建构速记】(5分钟)

六、【智能跟踪训练】(5分钟)

1、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 ) A、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B、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C、德国取消普遍义务兵役制 D、德国支付大量赔款给战胜国

2、既操纵巴黎和会又操纵华盛顿会议的国家有 (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美国 ④日本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3、下列选项对巴黎和会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B、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C、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美、日等国瓜分 D、由协约国成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的赔款总数

4、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与会九国签订了《九国公约》。该条约 ( ) A、惩治了战败国德国 B、消除了列强间的矛盾

C、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D、真正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侵犯了中国主权的条约有 ( ) ①《凡尔赛和约》 ②《四国条约》 ③《五国海军条约》 ④《九国公约》 A、①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6、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主要表现在它 (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消除了列强间的矛盾 C、调整了列强的统治秩序 D、惩治了战败国德国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条约宣称)(1)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2)给予中国以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3)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4)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请回答:(1)材料二出自于哪一条约?该条约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签订的?

(2)有人说:“(该条约确实)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你认为呢?

(3)纵观材料二所载条约内容,该条约实际上提出一个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原则,该原则是什么?该原则最早是由哪个国家提出来的?它有何作用?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是怎样认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的?

参考答案:

三、【合作探究】

1、目的:重新瓜分世界 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定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3、实质:华盛顿会议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因为《九国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它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中国扩大侵略势力。中国是华盛顿会议“安排”的最大受害者。同时也激化了美日矛盾,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四、【延伸拓展】

1、结果:列强却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给日本,作为日本参加战争的回报 看待:帝国主义大国漠视弱小国家正当的民族利益引发了五四运动 说明:弱国无外交,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启示:大力发展经济,改革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①1919年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分赃会议。 ②会议签订了以凡尔赛和约为主的一系列和约。 ③形成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凡尔赛体系”。 ④1921年美国召集,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⑤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和《九国公约》等。 ⑥形成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 “华盛顿体系”。 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影响:改变了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激起了帝国主义之间的新矛盾,埋下了新世界大战的祸根。

六、【智能跟踪训练】

1、A

2、A

3、C

4、C

5、D

6、C

7、①《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上

②当然不是,这只是美国借此来排挤日本的托辞而已

巴黎协议范文第4篇

延续了《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总体风格一样,但多了几分散文的优美生动;象游记,又比游记多人文关怀的味道和思想的厚重;做为游巴黎的记录,照片占了很大篇幅——有作者拍摄的名家油画原作、雕塑、城堡、广场、教堂、各种文物(如断头台、刑具)甚至巴黎老地图的照片,还有一些作者的手绘油画。书的信息量很大,排版很精心,照片丰富多彩,位置恰到好处,是一本开眼界、长见识,又很好看的书。

印象最深的几点体会:

1、巴黎是个值得法国人骄傲的美丽城市,美在巴黎人对城市古迹顽强的保护和由此而来城市体现出来的整体感

“那凝重的灰色调,那个体略显单调,聚集在一起却有浑厚雕塑感的城市整体;那些纪念性建筑、林阴大道、小广场小花园形成的浪漫的文化氛围,都有一种特殊的巴黎味道。”“巴黎圣母院无疑是西岱岛最具有魅力的地方。我们每天不论去哪里,最后总会不由自主地转回西岱,转到圣母院前的咖啡馆外。一人交出10个法郎,以一杯长久的黑咖啡,结束这一天的出游。„„我们要上一杯,只限于为了合法地在圣母院前面占领一个最佳的观赏位置。我们坐着,直到夕阳西下,直到晚霞在圣母院白色的石墙上涂抹黄昏。„..我们坐在这里,没法不看到吉卜赛姑娘埃丝米拉达,在圣母院的台阶前飘然而过,身后紧紧跟着那头智慧的山羊;我们没法不听到卡西莫多在钟楼敲响的钟声,钟声撞击着所有人的心灵,在夜色中震荡;我们没法不感觉到,月光下,神父那阴郁的身影,在圣母院的顶层,裹挟着黑暗,一步步向前逼近;„„”

“巴黎几步路就是一个教堂。„„教堂都是石块砌成。石匠比木匠确实要难得多,但是,他们显然是成功了。你站在那里,想像当时的情景,真会在一瞬间怀疑过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奇迹。„„巴黎的教堂还在夜晚举行演奏古典乐曲的音乐会。再小的教堂,门口也会有一张小小的招贴,通知音乐会的时间和曲目。巴赫、肖邦,他们都不是远去的身影,而是教堂里轻轻托起一个个孤独灵魂的天使的手臂。”

我不得不想到中国的大城市,中国人的历史感体现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哪些方面呢?我们对文物古迹的毁灭从不手软,我们几乎拆光了北京的城墙和四合院,然后象培育速生林一样快速建起一个又一个刻板、嘈杂、长着同样冰冷面目的大中城市——就象央视的宣传片,林立的高楼象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怪物手臂,转眼间一个又一个城市被复制、粘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别迅速消灭;在当下GDP为纲的经济指导方针下,政府又开始对一个个古老的村落下手,美丽的村庄在逐渐消失„„

怪不得巴黎人是骄傲的,他们比我们更尊重历史和文化——他们会在50法郎纸币上印上“小王子”和它的作者——他们有骄傲的资本。

2、巴黎的古迹有生命

“和巴黎几乎所有的其它中世纪教堂一样,它(巴黎圣母院)今天依然在正常使用。„..它们的钟声每天定时敲响,弥撒定时举行。白天的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可以走进去,把自己隔绝在教堂里,把世俗世界暂时抛开。”

“西岱岛西端的司法建筑群,南面的建筑成为司法宫。五个世纪以来,司法宫历经变迁,从皇家法庭,革命法庭,复辟后的法庭等等,直到今天法国人引以自豪的、以《拿破仑法典》

为基础的现代法庭。尽管这些法庭有着很大差异,但是在功能上,司法宫和巴黎圣母院一样,始终没有停止过属于它的活的生命。因此,应付着繁忙司法事务的司法宫,今天是不对游客开放的。”

哇!活的古迹啊!想想吧,每天在一座存在了500年的大楼里上班,该是一种什么心情呢?每天抚摸着上下行走的楼梯扶手——那是500年前的楼梯啊——这是怎样一种现实的历史感?凡生活在古都的人,气质中总带有一种别样的沉静、淡定和从容,那象巴黎人这样,每天浸润在历史厚重的文化氛围中,气质应该格外深邃优雅吧?怪不得巴黎二十岁的年轻的思辩家比比皆是。

3、对民主与自由的思考

这次从宗教争执写起。

第一个人物是传播基督教的圣徒圣丹尼。公元261年(相当于中国三国时代末期,魏结束于265年,蜀结束于263年)圣丹尼和他的两个同伴,因为在法国巴黎传播基督教,被当时统治巴黎的罗马人砍了头。历史上留下了大量关于这场宗教迫害的记载,法国于是有了圣丹尼镇和圣丹尼教堂。

下一场宗教之间的争端,发生在1560年。新教徒“胡格诺”派一直被主流教派天主教派追杀,这一年新教徒“胡格诺”派谋反失败,1200具“胡格诺”教徒的尸体被用铁钩挂在城堡的立面上。在这之前不久的1553年,新教徒“胡格诺”派的创使人加尔文,在他自己成为主流教派的瑞士,把来自西班牙的神学家塞尔维特,以异教徒的罪名烧死在火刑架上。法国有着漫长的政教合的一历史,所以由宗教迫害讲到政治体制,重点讲了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所有推动这场革命的人,无论是皇帝、贵族还是哲学家艺术家,本意都是好的,都是想把不公平的制度变得更公平一些,但法国大革命就象一把原本是为点燃取暖的炉火,却意想不到地燃成了火灾,不仅烧掉了房子,连点燃炉火的人也无一例外,全部葬身火海。

法国大革命前的历史就象中国任何一个朝代的兴衰史:国王路易十四象康熙,能力强,手腕狠,他用72年的专制强权强化了旧制度;路易十五从曾祖父手里接下这一份成功家业后,顺理成章地无所作为并且挥霍无度;到了路易十六,虽然有了励精图治的决心,却因积重难返,不得已被革命群众推上了断头台,为革命献了身。

作者通篇都在反思人性在革命中爆发出来的血腥残暴:法国大革命中,除了革命先驱被越来越激进的后来者“革了命”——如拉法耶特被囚禁致死,如吉伦特议员被雅各宾俱乐部送上断头台,作者还记录了大量平民被卷入革命的不幸遭遇:在1792年的“九月大屠杀”中,30名教士被毒打后杀死;43名17-19岁的精神病患者被私刑处死;监狱的230名囚徒中,女囚徒被强奸、肢解,所有犯人在5个小时内被全部杀光,监狱内有“齐膝的血污”。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就这样在血腥中诞生了。

革命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就是对“革命”的通用注释。林达的书却总是关注个体,他这样写:“„„无法知道,他们(修士)被关在这里的时候,大难将临,是什么样的心情。一切都消失了,那些对亲人的诀别,那些痛苦和战栗,那些默默的坚强,那些软弱的泪水,那些向着屠刀的苦苦哀求,都消失了”;法国人执着地记录死难者名单,“记录,只是出于一种极为单纯的人类感情:这是我的父老兄弟,他们应该和我一样,在这里呼吸自由的空气。他们无辜地被暴力终止了生命。我记得他们,记得他们一个个面容,记得他们的一个个梦想,我不愿意这些面容和梦想,被暴力彻底抹去。我希望他们的生命继续在我的记录中,因为他们和我一样,也有活的权利。”

当暴政发生时,这样一个软弱无助的个体,既有可能是你,也有可能是我。

总之《带一本书去巴黎》这本书是一本很不错的书,我读的不仅仅是书里的内容,我想到的是书中联系的内容。我由书中的很多例子和实景感受到了,我曾经不曾想到的东西。我

巴黎协议范文第5篇

1 爱之懦弱

刚果瓦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诗人, 靠写作谋生。六岁成了孤儿, 一直过着流浪生活, 当兵不够勇敢, 作教士不够虔诚, 当木匠又不够强壮, 于是只好写诗, 作者讽刺地称他为聪明的折衷主义者, 具有中庸、温和的精神。他曾被艾斯梅拉达的美貌所打动, 可是为了避免露宿街头不得不听从于艾斯梅拉达的安排做了挂名丈夫。为了过活, 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跟着艾斯梅拉达在街头卖艺, 假如说甘果瓦对艾丝梅拉达也有过爱, 那么我们只能认为是因为艾丝梅拉达给他提供了谋生的手段, 使他获得了住处和面包罢了。在他看来, 有食有宿, 有一个名誉上的夫妻关系, 这也就够了, 这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他对爱丝梅拉达没有丝毫的理解, 也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爱”了。正如克罗班乞丐王国的国王骂他, 是一个无耻的儒夫。如果说是克洛德直接害死了艾斯梅拉达, 那么刚果瓦就是一个间接帮凶, 由于他的胆小怕事懦弱无能使他犹如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匕首, 直刺少女心脏。

2 爱之可恨

菲比斯是一位英俊潇洒的皇家卫队队长, 就在艾斯梅拉达遭人劫持时, 他上演了一幕英雄救美式的戏剧, 使得女孩疯狂地坠入爱河, 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如果说刚果瓦的爱是懦弱的, 那么菲比斯的爱就是可恨的。他善于利用自己的外貌去哄骗富家小姐, 千篇一律地对她们说着同样的甜言蜜语, 甚至海誓山盟。他外表俊朗豪爽, 可骨子里却粗鄙龌龊, 酗酒说粗话是他的爱好, 拈花惹草玩弄女性是他引以“自豪”和“自信”的特长。在这里雨果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在漂亮躯壳的隐藏下有着丑恶肮脏灵魂的美男子形象。可悲的是艾斯梅拉达就像琼瑶小说中的女主角, 只要遇到自己所爱的人便会不顾一切地爱上对方。不管这种爱情是否有结果, 不管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 她都会一往情深地爱着对方, 依然对这样虚幻的爱情忠贞不渝。菲比斯是女孩唯一付出爱情的人, 可叹的是他只贪恋艾斯梅拉达的美色, 却丝毫不爱惜她的生命。就在女主角以谋杀菲比斯的罪名被判处死刑时, 他却为了不暴露自己的丑行, 竟然不去指证真正的凶手, 以解救爱艾斯梅拉达的生命。

3 爱之可悲

若说菲比斯对艾斯梅拉达的爱可恨, 那么副主教克洛德的爱则是既可悲又可怕。虽然我们很多人一提起克洛德这个名字总是会把他与虚伪, 淫秽, 禁欲等词联想在一起。他爱的疯狂, 高涨, 汹涌奔腾, 无论哪一次对艾斯梅拉达的表白都可以说算得上经典中的经典。为了女孩它可以放弃信仰, 放弃权位, 甚至放弃一切, 要他带着爱斯梅拉达逃到一块有更多阳光、更多树木、更广大的蓝天的地方, 永远不停地把爱情之杯注得满满。克洛德的爱情可以说是对宗教禁欲主义的大胆挑战。同时克洛德的爱也是极端自私狭隘的, 随着一次次的告白被拒之千里之外后, 长期的欲望得不到释放, 性压抑而变得强烈, 甚至达到了一种可怕的程度, 那就是:“如果我不能拥有, 我就要让她毁灭!”。这才使起初的美好感情变了质, 跌进了万劫不复的罪恶深渊。他命令卡西莫多在深夜里去抢艾斯梅拉达, 失败后, 又亲自刺杀情敌菲比斯, 并嫁祸于善良的女孩。当艾斯梅拉达被卡西莫多救到巴黎圣母院内合法避难的时候, 他又利用权势和阴谋让少女失去了圣母院对她的庇护, 然后在一片杀戮声中, 用死亡作威胁, 逼迫艾斯梅拉达接受他的所谓的至高爱情。

4 爱之可敬

卡西莫多这个又驼、又瞎、又跛、又聋的圣母院敲钟人, 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凌辱。失败后, 当他在广场上被侮辱、被嘲弄、被鞭打, 而心地善良的艾斯梅拉达不计前夜被劫之仇, 送水给可怜的卡西莫多喝。卡西莫多感动了, 有生以来流出了第一滴眼泪, 第一次体验到人心的温暖, 于是, 他选用了最淳朴、最真诚的感情对待她, 无私而又谦卑地爱着她, 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她, 甚至压抑内心的嫉妒, 帮她寻找自己的情敌菲比斯。卡西莫多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热情都寄托在艾斯梅拉达的身上, 可以为她赴汤蹈火, 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爱, 一味地奉献没有奢望, 是最纯真的爱, 也是感恩时奉献的爱。

他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爱, 为了不使艾斯梅拉达惊愕自己的丑相, 他总是等她熟睡以后为她送去食物, 在她看不到的地方观赏她的美。夜晚他就睡在门外的地板上暗中保护她的安全。他就象一个最温顺的仆人一样照顾她, 呵护她。当卡西莫多发现艾斯梅拉达不断呼唤着菲比斯时, 他抑制住自己的痛苦, 站在寒冷的路边十几个小时, 非但没有请来菲比斯, 反而被这薄情负心的卫队长抽了一鞭子。为了不愿让艾斯梅拉达痛苦失望, 卡西莫多隐藏了心中的痛楚。他内心呼唤着爱, 期待着爱, 但他却怕自己的爱会灼伤少女而深埋心底。他宁肯被爱折磨而黯自伤神, 也不愿去惊扰困惑无助的姑娘。当他误以为乞丐王国的公民们冲撞圣母院大门是捉拿艾斯梅拉达时, 他拚足全身力气, 一人抵挡千军万马毫不畏惧。此时他唯一的念头就是绝不能再让艾斯梅拉达落入敌手。他内心全部的爱化作了惊人的力量, 以一己之勇, 血肉之躯唱出了他的“千古之爱”。

5 结语

《巴黎圣母院》中美丑各俱的四个男性在爱的世界里情不自禁地实践着肉体与灵魂、兽性与灵智的冲突, 体现着雨果美丑对照的艺术观。“美为真服务”是雨果积极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的最高概括。对四个男性形象从外形到内心, 从行为到灵魂的刻画以及其中自然流露出的鲜明的爱憎, 又一次展示了雨果作为伟大进步的诗人所具有的博大情怀和自觉承担的社会使命。

摘要:《巴黎圣母院》是人们早已熟知的一部世界名著。百多年来, 这一惊心动魄的悲剧故事震撼着不同国别、不同时代的读者。爱情是人类文学永恒的主题, 没有爱情, 文学就少了一半的光辉。这部作品围绕着女主角艾斯梅拉达和她身边的四个男人之间的爱展开, 在这些男人对艾斯梅拉达的爱中, 有的懦弱, 有的可恨, 有的可悲, 有的可敬, 较富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爱情

参考文献

[1] 雨果.巴黎圣母院[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

[2] 雨果.柳鸣九译.雨果论文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3] 李泽厚.李泽厚美学哲学文选[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pop3协议下一篇:股份转让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