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认知生成系统功能三类语言学的特点及它们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2022-09-14

二语习得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热点。本文着重介绍及评论几大语言学流派的观点及它们对语言习得及二语教学的影响。

一、二语习得的认知途径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理论强调认知过程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第二语言学习被视为获得复杂认知技能的过程, 因为要获得流利的表达, 必须对表达的各个方面进行练习和整合。认知技能包括什么呢?学习者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他们通过将新信息与他们的先前知识联系起来, 并将其扩展到新的应用来实现对新信息的掌握, 从而进行知识的建构。

认知理论中对语言学研究影响最大的是安德森的ACT模型。在该模型中知识被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两种知识在以下几个方面是不同的:首先, 陈述性知识指的是“某事物是什么及其某事物产生的原因”, 强调对事物的理解;而程序性知识指的是“知道如何去做某事”, 强调对事物的应用。其次, 陈述性知识更抽象, 经常是象征性的;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更依赖于学习者的观察和感知。第三, 陈述性知识可以快速获得, 而程序性知识是逐渐获得的, 后者必须要依赖广泛的实践。第四, 陈述型知识的加工和整理过程是缓慢的, 过程越复杂, 所需的时间就越多, 在应用时陈述性知识的检索和应用也是缓慢的;而程序性知识则不同, 一旦学习, 程序性知识就开始运行并且可以被快速调用。安德森指出, 获得复杂认知技能的过程即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分为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想阶段和自主阶段。在认知阶段, 新信息被当作陈述性事实, 大脑必须依赖陈述性知识并对其加工整理。学习者首先观察和模仿执行任务的专家, 然后有意识地接近新技能, 注意规则, 并试图找出技能并自己学习。在第二阶段, 学习者学习将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与对应的陈述性知识联系起来, 并制定出执行该技能的方法。在自主阶段, 对技能的性能进行微调, 使其实际上成为自动的程序性知识, 在此过程中, 可能丢失相应的陈述性知识。

语言学习, 尤其是第二语言的习得, 便是获得一项复杂的认知技能的过程, 因此需要经历认知阶段、联想阶段和自主阶段, 语言学习者才能将语言从受规则约束的陈述性知识转移到更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好的语言学习者应该把学习策略程序化, 并且学习策略应该和其他复杂的技能一样, 在学习者学习策略变得程序化之前, 策略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奥马利和查莫特结合认知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提出了学习策略。他们把策略分为三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为学习者建立了认知理论模型。

总之, 认知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组模式, 通过反复的激活, 它就会在学习者的大脑中得到加强。认知主义者对语言本身的性质没有多大论述, 他们集中于研究语言习得中的加工约束。他们集中研究学习者如何实时地获取语言知识, 或者当他们不完整的语言系统让他们失望时可能采用的策略, 或者为什么有些人在学习其他语言方面比其他人要强得多 (Mitchell和Miles, 2004:127) 。

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 语言心理学家建立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俄罗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二人都对儿童如何习得语言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 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两个人的作品都结合了语言、心理和社会学范式。但是他们的对待同一问题的观点确非常不同。皮亚杰强调学习者构建自己的现实表征的重要性。对他来说, “学习是一个发展过程, 它涉及变化、自我生成和建构, 每个结构, 每个建筑都基于先前的学习经验” (考夫曼, 2004:304) 。皮亚杰认为孩子们通过行动学习。他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并获得如何行动和回应世界的图式或概念。当孩子们探索他们的世界时, 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和改革想法。孩子越积极, 获得的知识越多。皮亚杰的观点强调了儿童的发展阶段, 提出了“儿童所建构的阅读和写作概念”, 即孩子们的阅读和写作观念的形成更多地取决于他们在之前的发展阶段所完成的工作, 而不是简单地模仿成人的行为或遵循成人的指导。”维果茨基是社会建构主义的拥护者, 他主张“儿童的思考和意义创造是社会建构的, 并且是从他们与环境的社会互动中产生的” (考夫曼, 2004, 第304页) 。维果茨基的观点强调社会互动, 但较少强调行为阶段。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 语言和认知几乎同时在发展中产生, 并且是相互交织的。孩子们通过与他人互动来建立新的概念, 这些外人要么为他们的假设提供反馈, 要么帮助他们完成一项任务。维果茨基认为, 学习就是把别人的语言和行为内在化。当儿童与成人讨论问题或任务时, 成人提供语言帮助儿童解决问题;儿童逐渐内化语言, 直到任务能够独立完成。我们可以看出, 皮亚杰强调个体认知发展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为。生物学的时间表和发展阶段是与生俱来的, 社会互动只是为了在适当的时候触发其发展。另一方面, 而维果茨基认为社会交往是认知发展的基础, 否认了皮雅杰预定阶段的概念。不论关于在关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上的探讨有何差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代的教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迄今为止, 基于该理论发展而来教学方法不胜枚举, 其中相对成熟完善的有支架式教学法, 抛锚式教学法及随机进入式教学法。

二、生成语言学理论的普遍语法与极简主义程序

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不同, 生成语言学的普遍语法把语言看作一个心智框架, 认为它是人类所有语言的基础, 转换生成语言学着重研究于语言知识的构成。

乔姆斯基认为, 人在生物学上具备了一套语法构建原则, 即通用语法。通用语法具有开放的参数。一旦指定了这些参数值, 就会形成特定的语法。

原则和参数是所有语言共有的一组有限的基本原则。所有的人类语言所依据的抽象原则已经在计算模块中指定了, 因此第二语言学习面临的任务是学习他们周围的语言的词汇, 以及应用于该语言的参数的设置。生成语言学理论正在不断完善。乔姆斯基在通用语法方面最新的成果是提出了“极简主义程序”。在这个框架内, 语言学的目标是确定人类语言所共有的所有原则和参数。他建议语言教学包括计算过程, 因为它不会随着语言和词汇的改变而改变。语言之所以不同, 只是因为它们的词汇不同, 而语言习得的全部内容就是词汇学习。

通用语法只关注句子及其内部结构, 而不是任何更大的语言单位。它将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严格分开。它在某种程度上把语言作为临床上的精神对象来研究而不是社会或心理对象, 这一点有待弥补。语言习得的全部内容就是词汇学习这一论断, 对于二语习得来说基本上很难成立。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及交际教学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不是研究语言的形式, 而是试图找出语言的功能或语言做什么, 以便对语言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受功能取向的启发, 韩礼德发展了他的系统功能语言观。他认为语言有三种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它们分别代表我们的世界经验、交际工具和语篇组织。语言被看作一个意义潜能系统, 任何语言的语法系统是一个选项系统。他们主要关心交际中的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主张是, 语言的发展是由语用交际需要驱动的, 语言的形式资源是为了表达更复杂的意义模式而精心设计的 (米切尔和迈尔斯, 2004:154) 。Fairclough (1995) 认为, 意义交流与系统内所选择的选项密切相关, 因为选择也包括排除这一过程。因此, 系统的功能语言观强调选择, 从构成意义潜能的系统中选择选项 (Fairclough, 1995:210) 。

语义指向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显著特征,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关注的是说话人或作者如何创造意义并实现其个人交际目的。在这三个元功能中, 人际功能是最受关注的, 因为它研究我们如何使用语言与他人互动, 实现我们的交际目的。

说话人/说话者与听者/读者之间的互动是通过语气和情态系统来实现的。语气是由主语和有限元构成的句法成分。根据言语角色的不同, 情态可分为情态化和调制型。迄今为止,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与实际教学结合得最为紧密的, 其一大成就就是促进了交际教学法的产生。以发展学生的意义潜势为目的的语法教学, 听说教学, 阅读和写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成功的教学模式。

系统功能语言学、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区别不在于语言的性质判别上存在分歧, 而在于它们对语言研究的视角选择有所不同。除了以上三大理论对语言习得及语言教学的指导产生重大影响以外, 学习者对学习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态度决定了语言学习者学习成败的关键。文章的最后一部分, 笔者将就此进行讨论。

四、动机理论与学习目标的制定

动机决定了学习者对学习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态度。它是一种能把人带到一个特定的行为中的内在的驱动力、冲动、情感或欲望, 。更具体地说, 人类普遍具有或多或少与生俱来的需要或动力, 然而其强度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研究表明, 动机在学生学习语言时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理解学生动机的性质极其重要。

目前的二语习得研究主要讨论两种类型的动机, 即“综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工具性动机的特征是希望从学习第二语言中获得一些实用的东西。例如在外语课堂上学习者在语言习得方面的目的非常实际, 很少或根本没有学习者希望使用目标语言融入社会, 基本上都是为了满足学校或大学毕业的要求, 申请工作, 获取技术资料, 等等。这是典型的二语习得的工具型动机。综合动机的特点是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群体的积极态度, 当一个人希望成为在社会环境中使用目标语言的社区的一部分时, 它就开始发挥作用。研究发现, 当学习第二语言时, 综合动机能够维持长期的成功。基于动机理论, 教学设计中应注意:首先, 让学习者自己确定和决定相关的学习目标, 从而掌握学习任务的所有权。这将激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达到这些学习目标。其次, 让学习者能够在多重语境中练习语言。认识到不同学习技能或知识的相关性和可转移性。提高学习的真实性和目标。第三, 让学习者认识到真正需要完成相关和整体的学习目标 (而不是任务特定的) 。这使他们能够不断转移的语言技能和知识以应对现实世界的复杂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习者确定短期目标并反思他们的进步和成就来促进动机。例如, 教师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估清单, 以识别语言学习中的优势和弱点, 每周检查清单, 以跟踪他们在实现学习目标方面的进展, 以及自我反思工具 (例如, 学习日记) , 以帮助学习者建立自主性, 以增强他们语言学习的动机,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

摘要:如何有效地习得第二语言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热点。系统功能语言学、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区别不在于语言的性质判别上存在分歧, 而在于它们对语言研究的视角选择有所不同。认知理论强调认知过程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第二语言学习被视为获得复杂认知技能的过程。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不同, 生成语言学的普遍语法把语言看作一个心智框架, 认为它是人类所有语言的基础, 转换生成语言学着重研究于语言知识的构成。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不是研究语言的形式, 而是试图找出语言的功能或语言做什么, 以便对语言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二语习得

参考文献

[1] Coady J. A psycholinguistic model of the ESL reader[C]. In Mackay R, Barkman B, Jordan R R, eds. Reading in a second language.Rowley, Mass:Newbury House, 1979.

[2] Goodman K S. 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J].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1967, 6 (1) :126-135.

[3] Goodman K S. The reading process[C]. In Carrell P L, Devine J, Eskey D E, eds.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4]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Second edition.London:Edward Arnold/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2000.

[5] Kuiper R. Enhancing metacognition through the reflective use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J]. New Jersey:The 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 2002, MarApr:78-87.

[6] Martin J R. Beyond exchange: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C]. In Evaluation in Text: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Hunston, S.&Thompson, G. eds. Oxford:Oxford UP, 2000:142-175.

[7] 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 Second ed. London:Hodder Arnold, 2008.

[8] 杨忠.语言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腹膜透析患者置管术后早期活动安全性和舒适度的研究下一篇:浅析公正、文明、规范执法检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