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公司环境分析报告

2023-07-01

报告在写作方面,是有着极为复杂、详细的写作技巧,很多朋友对报告写作流程与技巧,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swot公司环境分析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swot公司环境分析报告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内外部环境及SWOT分析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内外部环境及SWOT分析

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双方投资比例各为50%。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45万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基于大众、斯柯达两大品牌,公司目前拥有帕萨特、波罗、途安、LAVIDA朗逸、TIGUAN途观和Octavia明锐、Fabia晶锐、Superb昊锐等十大系列产品,覆盖A0级、A级、B级、SUV等不同细分市场。

一、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

1、政治环境分析

(1)小排量汽车解禁

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在2006年一季度,使得奇瑞等厂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其中二月份奇瑞的销量达到了两万多辆,在乘用车市场上首次超过一汽大众。对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政府等各种资源,在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优势。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汽车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批国有和民营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

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做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使中国汽车产业大开眼界。通过消化和吸收,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水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者接近的经验,为国内各大汽车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墓础;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可以纵观全球整车、零部件制造巨头来选择合作伙伴,站在巨人的臂膀上高水平起步。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的转型,让更节能、更环保的车型进人中国的家庭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一目标,各种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政策正在调整,这也正是国内汽车企业搞自主创新需要利用的后发优势。

- 12

(7)钢材价格及其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08年各种钢材的价格都出现了大的波动,进入09年,随着我国投资和基建规模的加大,对于钢铁的需求大幅增加,我国钢铁的产量也会进一步增加。但是受世界经济发展放缓、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铁矿石行业投资的暴增等原因的影响,国际铁矿石的价格在09年将保持基本稳定,甚至略有回落。受此双重因素的影响,09年钢铁价格不会有大幅波动。具体的涨跌要视国家的调控政策的力度而定。而汽车作为钢铁行业的消费大户,价格的稳定对其成本的维持至关重要。 (8)橡胶制品的供求影响汽车轮胎成本

天然橡胶消费量最大的就是汽车工业(约占天然橡胶消费总量的65%),它的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轮胎的产量,从而影响轮胎价格。供求情况是影响天然橡胶期货价格最根本的因素。伴随着合成橡胶工业的不断发展,其价格也越来越具有竞争性。当天然橡胶供给紧张或价格上涨时,许多生产厂商会选择使用合成橡胶,两者的互补性将会越来越强。同时,由于合成橡胶属于石化类产品,自然而然,其价格受其上游产品――石油的影响。而事实上,石油价格一直是不断波动的,因此,石油价格的波动也会通过影响合成橡胶的价格而作用于天然橡胶的价格。

3、技术环境分析

(1)汽车技术的发展

汽车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其他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汽车电子”等热点不断涌现。汽车正转向高科技的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大量应用使汽车产业将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稀土合金、电子导航和自动化控制等的应用,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等的出现给中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2)资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弱,核心技术缺乏

汽车工业产品开发投入少,手段落后,数据积累少,有经验的开发人才匮乏,尚未形成高水平的卡车产品开发体系,更不具备轿车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国外汽车企业每年的技术开发费投入约占年销售额的3%5%,数额高达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2002年福特研发开支72亿美元、通用54亿美元、丰田46亿美元,而我国一些重点骨干企业这一比例不到1%。投入总量与国外差距更大,以致汽车产品品种少,技术水平落后,不能很好满足市场需求。零部件工业同样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这就要求我国汽车行业加大科研投资力度,掌握核心技术。 (3)技术标准问题

由于中国企业研发能力较弱,作为后来开发者牵涉到诸多的专利问题。针对政府制订的混合动力车标准,也被认为过多地参考了丰田的标准,不利于本国混合动力车的发展。事实证明,即使外观设计也必须建筑在核心技术能力掌握的前提下。丰田就曾对中国多家企业提出外观专利侵权诉讼。

- 4

(1)进口品牌汽车、合资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2)竞争者主要在价格和服务方面竞争; (3)竞争现状:

目前我国汽车品牌有355个,其中自主品牌占69%,但是在100个轿车品牌中,自主品牌只有37个。

主要汽车品牌——

自主品牌:奇瑞、吉利、华晨、哈飞、长安、红旗

进口品牌:奔驰、宝马、雷诺、福特、大众、奥迪、通用、丰田、标致、雪铁龙

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奥迪)、华晨宝马、广州本田、一汽丰田、一汽马自达、南京菲亚特、东风日产、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长安福特、长安铃木、上海通用、郑州日产、海南马自达

①汽车新品增多

各类汽车新品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抢占着市场,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从1999~2003年的4年间,我国轿车新车型由6个上升到了50多个,近几年,每年都有20—50款新车投放市场。

②自主品牌的进步

随着汽车市场的膨胀,具有强烈创业意识的自主品牌迅速崛起。

2003年奇瑞、吉利、华晨、哈飞、长安等自主品牌在上海车展上悉数登台; 2005年在同一舞台上,自主品牌更是反映出整体突破的强烈趋向,推出了多概念车、发动机样机;

2006年北京车展,自主品牌中高端产品及概念车的数量占到了参展总车数的三分之一,且部分自主品牌已正式挺进中高端市场;

2006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全年累计销售214.6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47%,其中自主品牌轿车累计销售98.28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67%。 总的来说,上汽集团是国内汽车行业的领导者,但与国外知名企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1)规模经济限制新加入者进入汽车行业;

(2)汽车生产对资金的要求很高,限制新加入者进入行业;

(3)汽车行业要求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新加入者进入行业难度大; (4)汽车生产需要非常先进的技术,也成为进入行业的壁垒。

3、替代品的威胁

(1)购车、保险、停车、维护等方面的费用日益增加,使消费者转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政府和人民环保意识增强,为减少尾气排放,减少金属、石油的使用量,政府可能鼓励人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能导致消费者转向公共交通工具。

4、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1)国外零配件供应商纷纷在国内建厂,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2)供应商行业的集中化程度较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有限; (3)生产商一般会有长期合作的稳定的供应商;

(4)网络技术、物流的发展,使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双向选择空间增大;

上汽集团拥有紧密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和整车与服务体系的支持,因此,上汽集团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

5、买方讨价还价能力

(1)行业内竞争激烈导致消费者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2)消费者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使得厂商在树立品牌形象方面加大投入; (3)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主球质量好、油耗低、安全性高、舒适性强的汽车,对厂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汽车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将变得越来越强。

通过五力模型的分析可知,上汽集团在国内是龙头企业,拥有规模、价值链等优势,处于有利的汽车产业竞争地位。同时,国外市场对其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二、内部环境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保持企业基业常青的根本。上海大众在推进企业发展的同时,适时地对企业文化进行了梳理,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提炼出以“追求卓越 永争第一”为核心价值观的卓越文化。

上海大众的卓越文化,源于历史的积淀,现实的努力,以及对未来的追求。上海大众成功探索、创造了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模式,以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把“卓越”刻进了企业的历史进程。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追求卓越更是上海大众坚定的信念、前进的动力。

2010年,在实现企业规模和造车实力双双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的基础上,为了继续巩固并保持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并为下一个全新发展阶段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上海大众进一步完善企业价值观体系,并启动“卓越企业形象”战略。“卓越企业形象”的战略目标,就是明确历史使命、立足未来发展,致力于打造企业在品牌、研发、技术、产品、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新的跨越。

2、企业资源

(1)人力资源: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才是公司长远发展的根本,人力资源是支撑公司稳定增长的关键。上海大众重视员工发展,并建立了完整的基于培养、考核和激励的员工综合发展体系,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 上海大众“追求卓越 永争第一”的企业文化,渗透于工作、流程、人才发展等各个方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创新和员工积极参与的氛围,使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型企业。多元化发展道路极大地鼓励了员工专注于本职岗位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加强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几年来,上海大众已培养了300多名专家和特级、高级技能师。

上海大众始终秉持尊重每一个员工的理念,始终与所有员工共同发展,回报员工对企业所做的贡献。科学系统的员工培养体系、多元化的员工发展通道、和谐的工作环境氛围,上海大众形成了多方面的人才激励机制,实现了较高的雇员承诺和人才吸引力,先后获得“2005年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2006年度最佳雇主奖”、“2007年卓越雇主——中国最适宜工作的公司外资企业最佳雇主”、“ 2010中国杰出雇主”等多个大奖。

(2)物力资源

拥有先进的全自动化冲压生产线、目前国内仅有的两台2000T全封闭快速成型多工位压机、大量采用的机械手、焊接机器人,双面镀锌钢板、自动喷涂设备,自动化的生产线,模块化生产方式的总装线以及先进的激光在线检测设备。

同时还拥有功能完善、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技术中心包括试制试验基地和试车场两大部分,基本满足了轿车车身自主开发的需要,而且能够针对汽车底盘系统和关键零部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技术中心配置了大量先进的整车开发和认可设备,如电磁相容性试验室、气候模拟试验室、汽车声学试验室、台车碰撞试验系统、发动机耐久试验台等,并形成了完整的样车和样件试制能力。集各种特殊试验路面于一体的试车场,是中国国内第一家为轿车的开发试验而建造的专业试验场,为新车型的开发、试验、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财力资源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上海大众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经过各方多次追加投资,公司注册资本从最初的1.6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15亿元人民币;总资产由9.8亿元人民币增长到369.4亿元人民币。经过

一、

二、三期技术改造工程和资产收购,上海大众目前形成了五大生产区域和一个技术开发中心的布局;截至2009年年末,累计产销各类轿车518万辆,是国内保有量最大的轿车企业。鉴于上海大众在自身发展和市场竞争中的出色表现和巨大成功,中德合资双方已于2002年提前续签了延长合营合同,将合作期限延展至2030年。

3、组织结构

采用扁平化组织结构:

以工作流程为中心来构建组织结构,公司的结构围绕有明确目标的几项“核心流程”建立起来的;

纵向管理层次简化,削减中层管理者,使企业的管理幅度增大,简化繁琐的管理层次,取消一些中层管理者的岗位,使企业指挥链条最短;

企业资源和权力下放于基层,顾客需求驱动。基层的员工与顾客直接接触,使他们拥有部分决策权能够避免顾客反馈信息向上级传达过程中的失真与滞后,大大改善服务质量,快速地响应市场的变化,真正做到“顾客满意”;

现代网络通讯手段。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通过使用E-mail、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网络信息化工具进行沟通,大大增加管理幅度与效率;

实行目标管理。在下放决策权给员工的同时实行目标管理,以团队作为基本的工作单位,员工自主作出自己工作中的决策,并为之负责;把每一个员工都变成了企业的主人。

三、上海大众SWOT分析

(一)上海大众的优势(Strength)

1、汽车制造能力首屈一指

上海大众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包括三个汽车生产厂和二个发动机厂区在内的五大生产区域、四大平台、五大系列产品,年生产能力达到45万辆各类轿车和发动机。生产的轿车主要有桑塔纳普通型、桑塔纳2000型、帕萨特、POLO、GOL、Touran等系列。上海大众广泛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制造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上海大众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

2、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

上海大众为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投入巨资建立了规模庞大、设施先进的技术中心,其硬件基本满足了轿车车身自主开发和发动机、底盘匹配开发的需要,部份实验室达到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使产品开发工作能够与德国大众保持在同样的技术层面上。总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的上海大众试车场,则是目前国

- 9

2、自主品牌面临良好发展机遇,自主品牌汽车将成为支撑中国汽车工业的希望。

3、结构调整将成为汽车产业的主旋律,中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将集中在抑制产能过剩、鼓励自主创新和发展节能环保三个方面。

4、节能、环保、安全将成为发展新趋势,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高油价时代的到来,必将促进中国汽车业向经济型、节能型方向转变。

5、微车的基础地位将进一步加强,汽车消费税的调整以及小排量汽车解禁,都将为微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契机。

6、在决定21世纪国际汽车工业竞争的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方面,从政府支持的研究开发角度看,中国汽车工业几乎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够把握好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上海大众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

(四)上海大众面临的威胁(Threat)

2002年随着中国政府落实加入WTO 的有关承诺,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配额不断增加,国内汽车贸易体系对外国公司的进一步开放,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加速进入中国,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以前,上海大众是“一枝独秀”,现在世界汽车工业的巨头“6+3”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对手多了,势必会对上海大众造成威胁。

竞争对手的强烈竞争,特别是日系汽车的强烈竞争,给上海大众带来了威胁。日系汽车具有电子配置好、内饰丰富、省油、线条流畅、市场渠道顺畅等优点,如日本的丰田和本田等企业,注重燃油经济性和汽车的电子化,汽车内饰丰富,日系汽车在我国市场的逐步壮大正说明了这一点。而这些正是上海大众的不足之处,因此给上海大众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另一威胁就是高油价。由于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当今石油的使用量逐步扩大,石油储量必然越来越少,再加上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区——中东,其政治的不稳定,使得油价忽高忽低,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变高。而上海大众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相对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对上海大众带来说,就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总之,上海大众要想在当前汽车竞争中取得长足发展,必须要能与时俱进,制定并运用好与其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营销策略,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为顾客排忧解难,努力使顾客满意。提高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努力提高产品及服务的科技含量。

上海大众营销策略分析

1985年3月,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成立,凭借着独特的产品定位,营销策略以及经营理念上海大众迎难而上,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滚动发展的道路,为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轿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的实践模式。

一、上海大众当前市场营销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1市场状况

从第一辆Santana轿车组装成功开始,经过近20年的精心打造,产品从Santana系列发展到包括Passat、Santana2000、POLO、GOL在内的五大系列几十款品种,已成功建立起从中高档到中低端的庞大的产品结构体系,车型基本涵盖了各个轿车价位,满足了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各轿车生产厂商产能提高,新品迭出,上海大众的产品虽然销量不断提高,目前还保持着产销量全国第一的领先地位,但市场占有率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下滑,特别是近三年下滑趋势逐渐增大。 2产品状况

上海大众目前共生产Passat、Santana2000、Santana、POLO、GOL五大系列几十款品种。素有车坛常青树的Santana品牌系列经久不衰,尽管面临着后来者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但凭借其优良特性和长期积淀的品牌信誉,目前在公务车、商务车、出租用车市场上仍保持着一定的优势地位,2003年共销售了Santana轿车122663辆,Santana2000轿车92884辆。定位于城市家庭用车的POLO轿车是中国首款与世界市场同步推出的国产高档紧凑型轿车,融合了世界“高新技术”和“潮流魅力”,受到了时尚人士的追捧和喜爱,引领了我国全新的汽车文化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在2003年度,共销售了POLO两厢40388辆,POLO三厢10597辆。Passat轿车锁定稳重成熟的成功人士为消费群体,从1999年首辆Passat下线至今已占领了我国大片中高级轿车市场,2003年销售超过了12。3万辆,继续保持了中高级轿车年度销量的绝对领先地位。GOL两门及四门产品向中低端轿车市场进行了有效的产品渗透。虽然目前上海大众已建立起了较完整的产品结构体系,但在市场营销中也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从各款车型的销量分析,主要还是以老牌Santana系列轿车为主,新老品牌轿车的销量差距较大。

Santana和Santana2000在2003年的销量共为215547辆,占总销量的54。43%。

(2)各款车型在不同层面都有强大的竞争对手,销售压力日益加大,其中Passat将面对广州本田雅阁和同城兄弟上海通用的别克系列轿车的竞争更趋激烈。针对Santana2000型,一汽大众宝来、北京现代伊兰特、上海通用凯越、奇瑞的东方之子等,都已成为核心竞争对手,给销售带来相当大的压力。POLO轿车与其他品牌的家庭用车相比,如飞度、赛欧、派力奥等相比,在性价比方面可能还未达到消费者理想的心理水平,给进一步扩大销量带来不利影响。

(3)消费者普遍感觉上海大众品牌轿车配置不够丰富,价格偏高。

二、上海大众市场营销策略的建议

1、上海大众应继续保持自身优势

①继续巩固其品牌,进一步丰富其品脾的内涵,并对其进行宣传.②把市场导向营销策略改变为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进一步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关注并投入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宏扬和培育企业的优秀文化,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尊重.上海大众不仅要关注企业的自身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也要关注社会利益。④上海大众要广泛采用先进的技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努力形成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进一步完善售后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使顾客满意.④努力理顺销售渠道,使销售渠道变得畅通,利用中间商组织市场营销活动可以减少产品交易次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可以采用广泛分销策略,选择性分销策略,独家分销策略等方式,提高仓储管理水平.搞好配送管理,理顺流通环节.⑤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国外优秀的技术和销售服务理念为上海大众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为了履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我国的开放程度必将越来越大,更多的外国优秀汽车将进入我国市场,他们先进的技术成熟的市场运作.丰富的营销经验,良好的服务理念.都为上海大众提高了新的学习机会.

2、上海大众应不断改进和弥补不足

①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和投入,最好每年有一款新车型面市.新产意味着企业的新形象,因为新产品开

发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保持其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增强企业活力的条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开发新产品时必须遵循下列原则:新产品必须有市场潜力。必须式样新.功能全,节能,小型.标准化,使用安全,质量可靠,企业新产品开发必须有开发和生产能力.可以通过独立研制.技术引进,研制与引进相结合,协作研制等形式.⑦加大促销力度,运用广告,人员推销,销售促进,公共关系等手段促销其产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根据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不同,灵活运用“推”式和“拉”式策略,努力处理好顾客异议,善于把握成交机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成交方法.③提高零配件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努力降低零配件的价格.做好零配件价格的市场调节工作,大力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的零配件生产效率,大力改善售后服务态度。处处为顾客着想,时时为顾客排忧,努力使顾客满意。

3、上海大众要抓住市场机会

①更好地利用政府鼓励私人买车的机会,进一步培育私家车市场,进一步宣传先进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方式,刺激顾客购买欲望。②利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制定优秀的营销策略,使营销策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4、上海大众要积极应对外部威胁

要针对日系汽车企业大力提高上海大众的汽车电子化水平,提高燃油经济性,丰富内饰,使汽车的线条感变得流畅,进一步理顺市场销售渠道,大力开发汽车新能源,使用替代性能源,跟丰田学习使用混合动力,努力使汽车电动化,提高尾气排放标准。改进汽车尾气排放技术.使环境得到改善.

5、加强营销策略的组合

当今社会,客户资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拥有客户就意味着企业拥有了在市场中继续生存的资本,而拥有并想办法保留住客户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以产品为中心”的本质是。有什么就吆喝什么,以客户为中心的本质是“客户现实要什么吆喝什么”。不同的客户需要不同的汽车,不同的汽车卖给不同的客户!上海大众必须高度重视每一个客户!车型战就是产品战!上海

大众恰恰是缺少车型产品,缺少武器弹药,没办法就购买引进车型产品,进行合资合作!对任何厂家来说,新车型都是一种最有力的武器,所以上海大众应制定新的产品研发策略。大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型,保持自己的优势。在广告策略上我们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关键是要有好的广告创意,选择好的传媒.汽车厂商的纷纷降价跳水既是一种竞争策略,也是一种对客观现实的客观反映.—个行业出现了过剩,价格战将不可避免,所以中国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将长期存在.但如何打价格战、何时打价格战却是一门艺术,上海大众必须要审时度势制定好价格策略.对汽车服务与汽车销售来说,汽车销售是一个时点,而汽车服务就是一个马拉松比赛。现在,消费者买车越来越看重服务质量.这种服务不仅体现在售后,还体现在售前和售中.对厂家和经销商来说,服务是营销的重要手段.让消费者满意的服务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上海大众要强化公关策略,通过有效的公关活来提升上海大众的品牌形象。上海大众还必须要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

第二篇:海尔的SWOT分析及环境分析

海尔的SWOT分析

国贸10-3 林锦雄

2011年6月23日

目录

海尔的SWOT分析 ...................................................................................................................... 2

行业分析 ................................................................................................................................ 4

海尔集团营销策略的调整和完善 ........................................................................................ 5

海尔的竞争优势 .................................................................................................................... 6

海尔优势 ................................................................................................................................ 6

一. 高科技质量占据市场制高点 .......................................................................................... 6

二. 以无形盘有形,专吃"休克鱼" ............................................................................... 6

三. 国际星级量条龙服务 ............................................................................................... 7

四."三分天下"两分在外 ................................................................................................. 7

海尔营销策略 ........................................................................................................................ 7

(一).产品定价、定位及其品牌战略 ............................................................................ 8

海尔产品核心竞争力 ............................................................................................................ 9

1 / 11

海尔的SWOT分析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下面是有关海尔的SWOT分析:

优势: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市场彰显出发展实力。"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其中发明专利819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还主持或参与了近百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海尔的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海尔企业文化分三个层次,最外层是物质文化,这个属于表层文化;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如规章制度等;最深层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海尔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海尔的价值观就是两个字:创新。这是海尔最大的特点。海尔的科研人员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发1.3个新产品,每个工作日申请2.5项专利,是中国企业中获专利数量最多尔的企业。第二,海尔管理者的战略定位准确。 在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海尔集团先后实施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海集团在一开始花了7年的时间只做了冰箱一个产品。从1992年起,海尔开始了"多元化战略",如今早已进入到了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发展速度让人吃惊。另外我认为海尔的“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人才机制也很值得学习,海尔在用人方面一直秉承这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迅速反应,马上工作”

2 / 11

的工作作风让海尔充满朝气和活力,展现了海尔人市场观和服务观。海尔的优势还有在不同时期企业组织结构的正确调整;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先进管理模模式下,海尔的员工们都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海尔拥有自己良好的营销渠道。

劣势:海尔的多元化使得自身的优势表现的不是太过明显,涉及的领域太过广泛并不利于自身的更好的发展。海尔的洗衣机空调冰箱等在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可是其他产品都没有成为同种产品中的佼佼者,这可以说是泛滥化的品牌延伸;海尔集团某些固有的战略优势及营销思维,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从而海尔在国际市场上难以有很大的突破。海尔实行的是各事业部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考虑问题往往从本部出发,忽视整个企业的利益,影响事业部间的协作。

海尔在传播和公关技巧方面也十分欠缺,这将使中国未来的收购企业十分困难。海尔公关方面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在聘任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注重对技术,知识的考察忽略了对个人能力的考察。海尔这些年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毫不怀疑它的国际化。信息化进行得如火如荼,内部的信息化还好说,外部的信息化,尤其是与国内供应商、分销商的电子数据交换,却一直处于两难境地,采购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仍然难以彻底实现。海尔的愿望是好的,它希望它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信息化水平都能够跟上它自己,但实际情况与预计却是大相径庭,没有人能跟得上海尔的步伐,海尔最终是孤掌难鸣。试问有哪些家能够真正与海尔实现网上订单?个别用户的点菜式订货究竟是不是新闻噱头?国情所限,方法必须变通,结果仍然是回到原来的电话、传真订货流程去,“信息化”徒劳无功。外部环境的不配套、不同步,是导致海尔外部信息化不成功的重要原因,这也许是海尔始料未及的,但也可能就算是知道这个结果,也要硬着头皮上,谁让它是海尔呢!海尔就是要处处争第一!

机会:海尔之所以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的企业文化,有生于无——海尔的文化观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的人才观先谋势,后谋利——海尔的战企业如同斜坡上的球市场无处不在,人人都有市 品牌是帆,用户为师——海尔的品牌营销企业生存的土壤是用户——海尔的服务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国际化的海尔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海尔的管理之。海尔在未来的时间里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继续以海尔的企业文化为基准。同时要注重科技创新实现企业信息化。同时伴随着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强,海尔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海尔

3 / 11

的发展机会在于要把握住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海尔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三个转移。一是内部组织结构的转移;二是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不是指产品出口,而是说要海外建厂、办公司;三是要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做到前端设计,后端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还而应抓住机会,迎接挑战,创世界名牌。

威胁:目前,海尔仍然面临着很多威胁,伴随着家电企业的不断兴起,技术的不断完善,海尔必须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高自己的优势。此外还而应该向多产业方向发展,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面对海尔的信息化,国内同行们大约是一边看海尔外部信息化的热闹,一边加紧自身内部信息化的推进,这就是海尔所面临的威胁,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使海尔如芒刺在背,敢于吃螃蟹的也许是英雄,但不一定是成功者。海尔外部信息化的停滞不前,也给国内的信息化产业当头一棒;可以预见到,一旦外部信息化的时机成熟,从技术角度上讲,谁也不会比谁慢多少;倘若撇开这些年来的海尔品牌宣传效应不谈,海尔竞争对手们外部信息化的成长也只是旦夕之间。

总结: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面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们要防微杜渐。 面对新的全球化竞争条件,海尔确立全球化品牌战略、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

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挑战自我、挑战明天,为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续创新!

行业分析

海尔作为一个多元化发展的企业,对于目标产业的选择进入都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方式, 一个企业能否成长,第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主持这个企业经营的企业家是否具备足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或者说第一决定性因素就是这个企业能否拥有一个具备足够素质、知识和能力的企业家。东方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一个企业的兴衰,70%的责任在于企业家。”西方管理学宗师德鲁克说:“一个企业组织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正因为这样,人们总是把克莱斯勒的复兴、GE的强大归因于企业家艾科卡和韦尔奇。总之,一个企业倘若要成功,首先必须拥有一个卓越的、志存高远的企业家。

4 / 11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7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86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6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5年8月,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海尔集团营销策略的调整和完善

.创新营销观念。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商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生产商由于能为社会提供稀缺的商品而在渠道内处于支配地位,于是,企业加人了对)房、设各、技术的投资以形成较强竞争力的企业生产制造功能。信息的流向是由生产商向中间商,生产商将自己的营销战略强加给中间商,中间商服从生产商,应生产商要求进行调整营销策略,同意或被迫进行持续互动。但是,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市场格局的变化使营销渠道系统内权力由生产商逐步转向零售商,零售商逐步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市场供求发展为有效供给人于有效需求的买方市场,即消费者成为稀缺资源,由于零售商处于渠道的最前沿,最能够接近和直接影响目标市场顾客,因而成为产品流向市场的“守门人”。其次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零售商通过扩张兼并、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方式急剧增人了自己的规模,零售业的集中程度人人提高。控制价格的权力机制已经转移到了零售商于中。再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地区之间销售渠道的差别正口趋减少。零售商业的国际化发展,进一步带动了生产商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生产商的国际化也更加依赖渠道网络的国际化。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家电行业是目前国内诸行业中竞争最激烈、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海尔集团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渠道策略,而所建立的销售网络也为海尔的高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营销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连锁商业的迅速扩张并口益成

5 / 11

为家电销售的主渠道,渠道组成结构转向扁平化,渠道管理中心转向终端市场,渠道成员关系从交易型转向关系型,传统的营销渠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家电企业的竞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渠道上竞争。而对这种变化,海尔必须调整和完善自身的渠道策略,在新型渠道关系中把握主动,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海尔的竞争优势

海尔的ERP信息系统采用的是SAP。原材料管理,生产管理,成品管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库存管理,交货管理,配送管理都是非常严密,也非常精细的,如果非要说竞争优势,就是这个点。

实际上是海尔的物流体系让海尔家电的生产、制造、流通各环节取得了竞争优势。

海尔优势

一. 高科技质量占据市场制高点

二. 以无形盘有形,专吃"休克鱼"

在兼并原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时,海尔首先派企业文化、资产管理、规划发展、资金调度和咨询认证五大中心的人员开赴红星,开始贯彻和实施"企业文化"先行的战略。随后,张瑞敏总裁亲自到红星解释"80/20"管理抽,灌输"关键的少数决定非关键多数"这个"人和责任"的理念。进而,他们从分析企业亏损引伸出OEC管理方式,简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今天的工作必须今天完成,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须比昨天有质的提高,明天的目标必须比今天更高一点。员工每人都有一张"三E卡",每天按要求填写,收入以这张卡为依据。全新的海尔观念,使原红星员工受到强烈震憾。集团还组织员工参观海尔冰箱公司,使他们亲眼目睹了海尔科学有序的管理现场,领略到其精髓"责任到人"的涵义。还地原来红星厂那些人,还是那些设备,海尔也没注入资金,只是派来几位领导,红星厂在被兼并后三个月开始扭亏为盈。

6 / 11

三. 国际星级量条龙服务

海尔集团于1996年向裕推出"国际星级一条龙服务"。其核心内容是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到购买,以上门设计服务到上门安装,从产品使用到回访服务,不断满足用户新的要求,并通过具体措施使开发、制造、售前、售中、售后、回访个环节的服务制度化、规范化。这种"国际星级服务"细致到上门服务时先套上一副脚套,干活时先在地上铺一块垫布,以免弄脏地面,服务完毕后,再用不着抹布把电器擦干净。由于海尔在提供"化用户烦恼为零"的星级服务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海尔集团通过"不满意率为零",获得了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

四."三分天下"两分在外

张瑞敏从宏观角度,把世界经济格局分为十大经济协作区,由此确定"三分天下"的市场全球化战略布局,即国内市场销售1/3,海外市场销售8/3,境外建厂辐射1/3。这里的1/3不是指销售量,而是三种不同的经营方式。

在出口及市场国际化方面,海尔一反常规先在发达国家创出名牌,将自己置身于与强手的竞争中,获得迅猛的发展,再占领发展中国家。目前海尔已分别在北美、欧共体、中东等重点市场发展了30多家海尔专营点、5500多个经营点,并通过这些专营商使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及声誉不断提高,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同时,海尔以设备与技术作为投资在印尼建立起拥有51%股份的合资厂,这将对海尔产品打入印尼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周边国家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海尔营销策略

7 / 11

(一).产品定价、定位及其品牌战略

(1).定价定位

“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海尔名牌战略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干最好的,争最优、创最佳、追求卓越。海尔这个名牌并不是靠铺天盖地的广告狂轰滥炸吹出来的,而是凭借高科技,以质量取胜。

在目前国内市场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彩电大战愈演愈烈的条件下,许多厂商都采取了降价销售、买“一”送“一”清仓大甩卖、特价销售等促销手段。这些促销手段,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眼睛只盯着某种具体商品,希望通过这些宣传促销活动,提高该商品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以推销产品为中心的“产品促销”阶段。相反,海尔集团公司所开展的这些宣传促销活动,则已不是仅仅针对某种具体产品而进行的,而是都集中于一个共同的目标——海尔品牌。

自从长虹为了成为彩电行业的垄断者,产品价格全面下降30%,挑起了第一次彩电价格大战以来,在中国的家电市场,已经有不下数十家家电企业曾经提起价格的屠刀,因此,降价似乎已经成了占领市场的不二法则。然而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作为家电企业的老大,海尔似乎总是远离降价,其所有产品都始终如一的保持着较高的价格。 “双动力”洗衣机刚推出市场之际,其2780元的市场价格也比其它洗衣机产品普遍高出300—500元。而它的市场占有率始终占据市场的前三名,在大多数产品的高端市场,牢牢占据着老大的位置。这一切,都是因为海尔坚定地实施品牌战略的结果。凭借其良好的品牌形象打价值战,而不是打价格战,正是海尔高人一筹的定价策略。

(2.)品牌战略

所谓品牌战略就是把品牌看成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强调通过品牌树立企业及产品的差异化形象。品牌使海尔集团在参与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8 / 11

海尔有句格言:“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信誉是企业的灵魂,产品合格不是标准,用户满意才是目的。”海尔人知道,只有给市场提供了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会给企业回报最好效益。

海尔品牌策略的核心是凸现服务优势和强调技术与创新。

在缺乏诚信和好的服务理念的时期,海尔的策略更加关注于服务。这时期,海尔以其独特性、差异性、价值性和延展性获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海尔品牌的独特性,除表现在产品质量、服务、信誉等方面外,更重要的是它独特的成长过程。海尔品牌策略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分别是--名牌战略阶段、品牌多元化战略阶段和品牌国际化战略阶段 。

作为最显著的品牌个性,它在其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上表现出与其它产品的差异,它的独到之处决定了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海尔品牌凝聚了高质量的产品、人性化的服务、迅速反应市场的能力和强大的市场整合力等一系列竞争资源及其资源的相互协调与融合,这也形成了海尔今天的品牌优势。海尔凭借其高质量、人性化、“真诚到永远”的服务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尊重和忠诚。其理念的领先合水平的差距,也造就了海尔品牌与其他家电品牌的差距和差异。

海尔产品核心竞争力

海尔一直秉承创造用户感动的服务理念。

我理解的文化定位:反应员工共同认可得价值观和逐渐形成的工作态度,这也是海尔的精神文化。

海尔目标:创造中国的世界名牌。

核心竞争力是产品的竞争力。最终可以归结为人的竞争力。

小结: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海尔营销渠道战略的关键在于根据经济环境、企业目标和产品定位的不同来选择适应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营销渠道,并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和条件的变换不断改进甚至变革营销渠道。此外,企业还应关注先进技术的应用而带来的营销渠道的变革,如直接营销渠道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兴起,B2B、B2C等形式的直销渠道越来越多地被国内企业所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被大量使用。在这一点上,海尔公司做的更好一些。除了建立自己的网站资源外,海尔还与亿福网合作设立电子商务

9 / 11

平台,开展网上直销与电话直销。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随着网络技术的更大规模使用,直接营销渠道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10 / 11

第三篇:我的人生发展环境SWOT分析

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我的人生发展有机遇有威胁,有优势有劣势。 对于我的人生发展环境的机会做如下分析。首先,会计是应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经济越发展,对会计的需要越大。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会计的需求也越大。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来说比较落后,但其潜力也是很大的,因此会计就业的机遇还是很大的。其次,我们学校的会计专业在贵州省内还是很有实力,师资力量雄厚,对我的会计学习来说是很好的机遇,可以和学校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来拓宽自己的职业之路。第三,当今时代的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如果将其理解为账房先生的形象未免显得有些狭隘,考研成为我今后会计职业发展的一个机会,继续深造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而且学校还给考研的同学提供了导师咨询。

有机会就有威胁。对于会计专业的我来说,威胁是什么呢?从大的方面来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经济发展不稳定,而会计专业的非会计专业却想从事会计工作的毕业生不计其数,竞争者的硕大使得本来有限的工作岗位尤为珍贵。从身边的环境来说,贵阳经济结构相对而言不是那么优化,短期内的发展不是很理想,想要在这里得到健康发展的平台少之又少。

对我个人会计职业发展存在一些优势。第一,综合素质。相对于那些专科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4年制的本科学习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这其中包括了会计专业素质的培养,个人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树立,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等。第二,英语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国际化的发展使得英语越来越重要,四级证书成为企业应聘的必需品,而我四级六级证书都已得到,且英语水平较好。我认为这会成为就业中的一个小小优势。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优势就一定存在劣势。第一,会计这个职业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很显然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这是我最缺乏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在以后大三暑假的实习中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努力锻炼自己;其次还应该利用暑假寒假的时间寻找与会计专业有关的兼职。第二,虽然学习了会计这个专业,最初却是相当不情愿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显然,我对会计这个职业的热情度很低,这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缺少动力,缺少热情。因此,我要培养自己对于会计这个职业的喜爱,加深对这个职业的了解。

宋云婷会计2班200801012035

第四篇:银行业发展内外环境SWOT分析

摘要:安徽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在“中部崛起”的发展大环境之下,近几年经济增长迅速。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安徽银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加严峻的挑战。通过swot模型分析,能够进一步认清安徽银行业发展所处的环境和形势。在全面分析以上因素基础上,应该从发展地方金融、增加直接融资、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大信贷投入等方面入手,促进安徽省银行业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安徽;银行业;swot

所谓swot分析方法是对竞争主体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择最佳战略的方法。swot是指优势(superiority)、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个要素的英文缩写组合,包括内部条件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两个部分。

一、通过swot分析可以认清安徽银行业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明确安徽银行业具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一)内部条件分析(优劣势分析)

从目前安徽省银行业所处的环境以及发展状况来看,中国加入WTO以后,我省金融业面临着以下的一些优势与劣势:

1.优势分析(S)

(1)安徽省目前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有所改善。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对中部的广大干部群众产生了巨大的激励效应。安徽和中部各省一样有着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这是中部崛起最强大的动力源泉。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省外资金流入安徽逐年增加。从银行贷款看,2006年异地银行对安徽贷款净流入100多亿元,近70%来自长三角地区银行。同时,我省地处华东,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我省与上海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后我省应进一步加大沪皖经济合作力度,大力吸引上海外资企业来我省投资。同时,积极争取在上海落户的外资金融机构来我省拓展业务,建立营业性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2)安徽区位优势初步显现。安徽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沿江近海,承东启西,贯通南北,交通设施比较完善,区位条件优越。安徽的土地,劳动力成本等都比较低,产业配套能力较强,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我国经济正在由东向西逐步梯度推进,世界性产业转移也正在由中国沿海向内地逐步延伸,故对安徽而言,这是一个加强互动与对接,融合与合作的难得机遇。

(3)信贷适度增长,基本与经济发展相适应。2004年至2005年连续两年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上半年贷款增加再创历史新高,达477亿元,增速中部领先,有力地支持了安徽经济的发展。安徽银行业自身的发展也呈现速度、质量与效益同步。同期,安徽省企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吸收资金78亿元。加上省外银行对安徽贷款的流入,多渠道支持安徽经济发展。

2.劣势分析(W)

(1)我省目前金融宽度不够,融资渠道狭窄,企业资金需求过度依赖银行。2005年,安徽省非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中,银行融资占92.1%,直接融资较少,企业经营风险大部分由银行承担。由于我省产业结构过分依赖于煤炭,电力等资源性以及钢铁、水泥、汽车等周期性行业,而缺乏富有竞争力的电子通讯等非周期性的高科技企业以及其他商贸等消费类的龙头企业,容易因投资增长率大起大落和低效率导致不良贷款增加和经济周期性起伏。

(2)金融生态环境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改善。从安徽省部分地区调研的情况来看,逃废企业债务的问题在个别地区还是比较突出的。少数企业缺乏诚信意识,个别基层政府忽视诚信文化倡导,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如果一个地区的逃废债问题不能得到彻底根治,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必然将收紧贷款投放额度,最终受损的还是地方经济。尤其是在银行诚信系统日趋完善的今天,逃废债行为对地方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更大。

(3)农村和县域的金融服务功能还不够健全。这主要体现在:一是金融服务的组织体系单一化,从贷款机构来说主要依靠农发行、农行、农村信用社,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量已经微乎其微;二是金融服务的产品单一化,农村和县域金融机构经营的业务仍只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产品相对匮乏,选择余地小;三是贷款满足率相对较低,经济“贫血”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正规金融在农村和县域的弱化,民间融资活跃,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紧张状况,但不规范的民间融资活动对地方的经济和社会秩序稳定带来较大隐忧。

(二)外部环境分析(机遇与威胁)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逐渐深入,外资金融机构也将逐步进入我省区域。我省的金融、保险和证券业也将面临新一轮的竞争压力,这也意味着我省的银行业必须要在竞争中把握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1.面临的机遇(O)

(1)引入了竞争机制。我省商业银行发展到现在,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垄断竞争的局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这就使得银行的营销活动缺乏动力。而外资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涌入给我省企业融资带来方便,也使得我省居民可以享受现代金融服务。为了争夺业务,各家商业银行必然在营销方面展开竞争,拓宽营销活动的领域,改进营销方式,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新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竞争规则的建立,以及在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会促使我省商业银行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2)产生示范效应。由于进入我省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即将引入的外资银行都有着成熟的经营理念,有利于我省原有的商业银行实践这些成熟的经营理念。同时,新引入的银行在营销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系统的营销模式。它们逐渐进入我省市场,在竞争过程中给我省商业银行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只要在经营管理技术,经营服务等方面进行改革,就可以不断提高我省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水平,改善经营手段,大大加快省内商业银行营销业务的发展步伐。

(3)培养大量银行营销人才。在新近引入的其他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中,营销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故而它们建立起一套十分完善的营销体系,包括营销人员培训计划。当这些商业银行进入我省以后,必然雇佣大量的省内员工,这些人会接受严格的培训,掌握先进的营销技术,利用这些银行为我省培养营销人才的契机,有利于推动我省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营销素质与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2.面临的挑战(T)

(1)争夺优良客户。进入我省的银行一般都是实力雄厚、管理先进、服务意识超前的大银行,它们将利用优良的服务和现代化工具与省内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争夺优质客户。这些客户主要是一些优质的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大中型企业集团等。

(2)争夺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当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进入我省以后,大批的原省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员工纷纷跳槽前往,原因是这些新进的银行拥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可见当新的银行引入我省以后,它们需要的是那些精通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和金融业务知识的优秀人才以及熟悉金融业务、拥有众多客户关系的业务骨干。于是,对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的争夺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3)外资银行的引入将带来新的挑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加深,外资银行总有一天也会进入我省,而外资银行相当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是省内银行根本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外资金融机构往往会通过兼并收购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方式发展自身业务。因此,到时省内一些效益较好,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将是其首选目标。

二、基于以上的swot分析,对安徽省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发展地方金融,努力促进地方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积极推动徽商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展壮大,通过加大资本金注入和引进境内外资本重组等方式扩大我省地方金融机构资本规模,提升经营实力,努力改善我省地方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增强地方金融机构对我省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能力。

(二)积极发展直接融资。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大力发展各类融资工具,鼓励企业利用新股发行、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手段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今后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债券融资力度,争取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力争全年实现发行30亿元以上长期债券的目标。此外,还应积极发展创业投资企业,制定扶持政策,努力发挥创业投资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

(三)加大信用建设力度,改善全省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推进“信用安徽”建设,依法规范市场主体信用行为,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着重抓好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和公开披露,并在此基础上抓好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同时,加快担保体系的建设,积极推动建立以省信用担保集团为重点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担保机构对促进信贷投放的作用。

(四)积极增加重点领域的信贷投入。一是合理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确保重点项目和重要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长;二是加强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三是完善信贷管理方式,努力增加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四是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五是适应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形势,积极扩大个人消费贷款规模。

总之,随着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我省银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加严峻的挑战。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改善服务,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不断深化地方金融体制改革,切实发挥地方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我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创造性地执行货币信贷政策,努力增加信贷投入,改善信贷投放结构,为推进全省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提供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第五篇:SWOT物业公司分析

第一部分

物业管理公司的劣势问题

一、 战略定位错误

(一) 把“物业服务”定位为“物业管理”

(二) 把“服务业户”变成了“管理业户”

(三) 把效益来源简单理解为多种经营

(四) 盲目追求“大”与“多”的物业

(五) 战略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

(六) 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七) 忽视企业营销与宣传

(八) 以“守”为“进”,一“获”永“益”意识严重

(九) 没有形成产业链条和价值链循环

(十) 缺乏战略同盟

根本原因:忽视战略规划与决策,受政府经济时代思想影响,缺乏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企业体制先天不足等。

二、 管理滞后

(一) 缺乏管理创新和现代管理手段,管理严重滞后于企业的发展

(二) 缺乏科学、系统的绩效考核与目标管理

(三) 忽视行业的特殊性

根本原因:缺乏专业人才,传统管理思想严重,缺乏创新意识和对行业特殊性的理解。

三、 经营成本偏高

(一) 缺乏总成本领先经营战略

(二) 人力资源成本结构不科学不合理

(三)纠偏修正成本偏高

(四) 粗放式经营严重

(五) 体制先天残缺

(六) 缺乏高新技术

根本原因:缺乏科学经营战略观,片面追求做大做强,浮躁思想严重,忽视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 企业盈利能力弱

(一)各项管理环节漏洞多

(二)浪费现象严重

(三)缺乏科学与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

(四)体制问题导致效益问题

根本原因:经营方式、管理手段滞后,缺乏物业企业科学与高效的经营手段与能力。

五、 体制落后,机制僵化

(一)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滞后

(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还没有及时建立起来

(三)组织结构不科学

(四)市场反应慢,应对能力低

(五)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六)优秀人才流失严重 根本原因:市场竞争意识不强,政府经济时代思想严重,存在投机思想。

六、 专业人才匮乏

(一)缺乏经营人才

(二)缺乏领导人才

(三)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

(四)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

根本原因:缺乏健康的人才管理机制,缺乏人才致胜的企业战略观。

七、 缺乏持续创新意识与能力

(一)经营战略缺乏创新

(二)管理机制缺乏创新

(三)市场竞争缺乏创新

根本原因:学习能力低,忽视知识创造价值的作用。

八、 业户满意度低,欠缺建立忠诚关系

(一)片面追求满意度,忽视创建信任度和忠诚度

(二)形式表面性工作过重

(三)缺乏“业主至上”的服务意识

(四)以管理代替服务

(五)以满意度代替忠诚度

根本原因:对服务内涵缺乏根本性理解,缺乏服务行业竞争核心战略的理解

九、 同质化严重

(一)战略同质化

(二)经营与管理同质化

(三)服务方式同质化

(四)企业文化同质化

根本原因:对企业战略缺乏深刻的领会与掌握,缺乏企业经营战略思想,缺乏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意识与能力。

十、 企业制度建设不完善:企业法人治观滞后,很大部分企业其上一级企业的产权、财务、责任没有真正分清,企业还未真正成为独立经营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根本原因:缺乏企业法人治理战略思想,缺乏竞争意识市场垄断思想严重。 十

一、 国际化程度低:一方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对境外市场的开发能力有限。跨国经营实力不强,水平不高,同时忽视与境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根本原因:缺乏建立国际化企业竞争,固步自封意识严重。 十

二、与发达国家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一)企业经营与管理水平有很大差距

(二)企业体制与机制相比明显有差距

(三)掌心力有较大差距

(四)服务意识有差距

(五)人力资源有较大差距

(六)创新意识与能力有较大差距

根本原因:发展历史短,人才短断,市场化程度低,政府经济化严重。 十

三、缺乏信心竞争力

(一)战略缺乏竞争力

(二)人才缺乏竞争力

(三) 企业文化缺乏竞争力

(四)经营成本,盈利能力缺乏竞争力

根本原因:企业体制、机制、人才等结构问题严重。 十

四、企业文化缺乏健康要素

(一)缺乏企业文化建设意识与战略观

(二)家族式与家长化经营与管理严重阻碍企业文化发展

(三)粗放式文化强加于企业文化

(四)企业文化事后于企业发展与市场竞争环境

根本原因:距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作用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十

五、 产业结构畸形化严重

(一)发展商做父母,物管公司做子女现场严重

(二)依托政府关系与资源严重

(三)产业结构与市场竞争矛盾突出

(四)市场化与产业化发展不吻合

(五)垄断、半垄断、强制、半强制性质依然存在

(六)法律法规不健全

根本原因:离市场经济化仍有很大距离,政府干预市场行为依然存在。

第二部分 物业管理公司面临的挑战与威胁

一、 客户经济时代开始取代政府经济时代

(一)市场竞争由政府说了算已转变为消费者说了算

(二)企业由政府决定生死存亡转变为由市场与竞争结果论定

(三)企业忠诚于政府转变为忠诚于本企业的消费者

(四)供大于求日趋严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二、 外资企业火拼市场化愈来愈烈

(一)国外资本长驱直入中国物业市场,境外企业开始瓜分市场。

(二)境外企业的管理与服务XX受业户接受与欢迎

(三)中国企业的体制先天问题已暴露无遗

(四)外资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竞争战略已对中国企业产生巨大冲击

(五)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呈上升之趋

三、 中国企业面临全面的竞争压力与挑战

(一)中国企业缺乏健康体制和灵活机制已造成很大问题

(二)日益成熟的市场和日趋理性的消费者,中国企业显然缺乏有效应对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政府政策的放松和退出市场对中国企业失去政府及市场资源已构成生存和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

四、 《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改变了行业规则

(一)业主有了更大的决策权和话语权,企业独行天下、垄断市场的时代已进入尾声。

(二)企业经营环境从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三)行业规则开始朝着有利于业户的方面发展

五、 商业全球化

(一)商业全球化引发了新一轮竞争和外资企业的侵占市场

(二)竞争格局发生改变和**

(三) 适者生存,强者更强,弱者退出的市场环境开始出现。

六、 高新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一)服务、商品、流程和信息系统等都面临技术革命

(二)决策支持系统缩小了技术与非技术管理层的差别

(三)高新技术开始改变行业规则和市场需求

(四)时间、空间、环境将因高新技术而发生重大变化

七、 企业总体经营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一)政府退出市场,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企业总体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新的竞争策略出因此发生改变

(三)行业收购、兼并、接受和多样化日趋加剧

(四)战略聪明与解体并存

(五)技术变化带来行业变化

(六)观察环境加剧企业各方面成本,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的加剧日益加重了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等成本

(七)社会与文化的差异和影响,促使企业不断不变经营与管理手段,文化和习俗及消费观念的地区差异影响了企业的战略与经营,造成企业综合成本的提高

(八)服务过程业户需求的变化,导致企业无所适从和经营日趋复杂和不可预测。

八、 质量的驱动力在改变

(一) 要求质量是驱动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全面改进经营与服务体系

(三) 向业户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面临严峻的挑战

九、 建立反应更灵活、更敏捷的企业体制迫在眉睫

(一) 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与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 提高短期业绩和效益压力俱增

(三) 实行部分业务剥离与外包势在必行

(四) 减少官僚体制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压在关口

(五)建立跨文化、跨职能的战略合格伙伴已呈趋势和形势所迫

(六)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快速衰退并进

十、 企业资源供应呈不适病症

(一) 一方面人力资源不足,另一方面人才流失严重

(二) 教育体制与实际不能涉足企业竞争需求

(三)可供资源不足,企业资源过剩,资源竞争日益加剧

(四) 地区与地区之间可用资源结构差异加大 十

一、竞争者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

(一)企业面临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同行,而是来自企业的服务对象——业户,业户的不满将直接导致企业的死亡。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境外企业的涌入,导致竞争者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

(三) 每日不断产生新的竞争者 十

二、物业管理已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一)管理退位,服务取代,物业管理变成了物业服务,物业已发生了本质上管理与服务的竞争与转变

(二)管理粗放型向服务密集型转变不断加剧

(三)以注重客户满意度向客户忠诚度转变

(四)业户地位取代了物管企业的地位

(五)科技逐步取代人力

(六)业户的理性,成熟,知识,需求等已今非昔比

(七)长年管理变成了临时服务

第三部分

物业管理公司的机遇

一、 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一)政府不敢加剧垄断社会与市场资源,促进了开放和竞争

(二)境外企业的涌入,使中国企业有学习的机会,更带来竞争的压力,变外部压力为企业内部动力的时机已是时候

(三)在市场全球化的同时,为中国企业以及比较优势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的战略合作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四) 一体化促进经济技术、文化向更多交流和融通

二、 政府经济时代的逐步结束,市场经济日益强盛

(一)政府逐渐退出市场,市场进入公平竞争状态,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得到完善。

(二)企业凭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时代已经开始。

(三)企业拥有了更多的市场话语权、自主权和竞争权。

(四)垄断、强占、投入、依靠特权资源的非市场经济已推动动力和生命力。

三、 理性业户,成熟业户,知识业户已占主导地位

(一) 理性、成熟、知识型业户日趋增多,为企业的经营和服务带来了方便和机会

(二) 有利于双方沟通与交流

(三) 有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开展与推广

(四) 更有利于合作与服务

四、 高新技术促进行业发展

(一)高新技术正在改变了传统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方式与手段

(二)高新技术为企业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提供条件

(三)高新技术为企业降低了成本与风险

(四)高新技术为企业更容易获得了市场和竞争力提供了保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园工作计划2019年下一篇:win7简单共享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