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现实的底线

2024-05-07

网络与现实的底线(精选12篇)

网络与现实的底线 第1篇

1 网络文化的组成

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网络经济基础为背景,使人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在现实社会中得以体现,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是以人为核心,是人们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方面逐渐形成的活动方式,它反映出人的价值观念,以及人的社会心态等各个方面的总和。网络文化反映人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同时涉及人们的知识结构和道德修养,对人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影响。

2 网络文化的发展

2.1 发展网络文化技术,拓宽网络文化发展空间

以优秀文化为基础发展网络文化产业是未来网络文化发展的主导路线。要以强大的民族网络文化产业为支撑发展先进文化,从而对网络文化进行引领和发展,提高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是发展网络文化,使之成为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前提条件。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国际化和专业化要以市场为依托,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网路安全意思为辅助,在增强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条件下,努力推动网络文化以原创为主转型升级更多的网络文化产品。研究网络文化,并不仅仅是要表面上在网络中划出一个圈,定义哪些对象属于或不属于网络这个空间,而揭示网络中所有活动与现象的社会意义要从网络文化的角度进行探究,具体包括短期的和长期的这两个方面。找到认识网络文化的角度,更好地发挥网络方便快捷的属性是全面认识、分析网络文化的重要方面。

2.2 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分析网络文化布局

要全面深入地认识网络文化,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分析层面对网络文化产业的布局进行逐层分析。网络是一个人与人交流和沟通的互动平台,网络文化行为是网络文化的基本层面,是网络交流中与人的行为和活动密切相关的。网络文化产品是基于人们在网络平台中交流和沟通便利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包括了网民在网络平台中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的渠道传播各类原创性的文化产品。网络文化制度是严格规范网民在网络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合法操作操作,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率,对网络文化和网路技术的健康、快速和有序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网络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复杂的主体构成性,一个良好规范的网络文化秩序和格局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也与我们每个人的正常有序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2.3 网络文化对现实社会的映射

网络文化并不是毫无现实意义的空洞文化,它是以现实文化为基础的。网络文化如同现实社会的影子一样,对现实社会具有映射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互联网浏览各类型的网页来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当我们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我们想要查找的内容时,就会出现好多网址,通过对我们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的关键词以及我们所浏览的网址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关键文字正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同样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中统计出的各类型的排行榜,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现在大家都在关注什么,如今最流行什么,这些是网络文化对现实社会的映射。

网络事件和网络意见对现实社会也有映射作用。网络事件是指在网络中发生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事件,它往往与人的某些言论或某些行为有关,最终通过网络这个平台逐渐传播,从而引发网民的广泛关注,并受到大家的积极讨论而出现网络意见。网络事件带来的信息不仅仅限于带来的负面效应,在传递社会正能量,宣传公平正义方面也有一定的社会效益。要充分利用网络的方便、快速的特点,有选择地筛选有价值的网络意见,使网络文化真正地为现实社会服务。

2.4 网络文化对现实社会的双重作用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和矛盾,而要解决这些矛盾,对于网络文化的研究和重视必不可少。面对来自工作和生活方面的种种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已逐渐将互联网视为缓解压力,排解烦恼的工具,而社会压力的释放也可以通过网络文化来实现,所以形成了网络文化与社会增压、网络文化与社会释压这方面的双重作用。学会依靠网络文化对社会释压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而在面对网络文化与社会增压的作用时,要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以合理有效的方式缓解压力。

3 总结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逐渐接受和认识网络文化,面对网络文化对现有文化格局冲击时,要把握现有文化,在逐渐对网络文化的深入了解后,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便捷资源,学会将网络文化与现实社会文化融会贯通,实现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坚持网络文化的多元价值体系的特征,真正推动网络文化在个体和群体等各个层面的文化个性化合多元化的发展,加快整个社会的文化多元性发展的社会进程。在今天这个社会价值体系正在变得多元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要抓住网络文化为现实社会的文化秩序再建设提供的可能与契机,实现网络文化与传统的现实文化的有机融合,一同促进经济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摘要: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互动造就了网络文化,它的社会现象比较的复杂,形成的产物具有互动性,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这两种意识形态的沟通和交流架起一座无形的桥梁。网络文化不仅能映射着出实实在在的社会,也能够对现实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巨大的反向作用,这种反向作用并不仅仅地局限于某一个点,而是渗透到了现实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社会压力的运动与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人将网络看作是用于排解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压力的泄阀,来自现实社会的种种压力可以以网络文化运动的这种方式进行排解和释放。网络文化的运动是把双刃的剑,可能对现实社会具有增压和减压的作用,这种增压作用和减压作用在现实社会中很可能会在无形之中互相转化;网络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会受到网络文化的直接影响;现实生活人群自然分化的过程与网络文化的运动过程息息相关。

发生在网络与现实中的故事 第2篇

对于网络大家总有点虚拟的感觉,真真假假不敢全信。然而,我们这个小小园所论坛里却演绎着一个个真实的故事。

起因:一个求购帖

安安的“宝宝”将饿肚子,今高价求购桑叶三十片,望明天能送到安安手里,万分感谢!安安替“宝宝”叩谢!

事情发生:教室里

感动的一幕:昨晚看了安安为“宝宝”的粮食着急,我也干急。今早我想起班中的蚕宝宝怎的不见了,就问小朋友。小朋友告诉我,佳琳带回家了。正在这时,黄承尧哎呀一声,说“我差点忘了”,说着从他的书包里拿出桑叶,交给宋久健。这时惊喜的我看见宋久健非常高兴,情不自禁地笑了。我提议宋久健拥抱一下黄承尧作为感谢,从来腼腆的他竟毫不犹疑地拥抱了黄承尧。两人紧紧拥抱,非常真诚,宋久健的眼睛里闪着激动的泪花,黄承尧也是非常开心。这一幕让我这个老师也非常感动。我想此时两个孩子的心里都会留下这幸福的片刻,对他们双方而言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事情发展:网上

宋久健爸爸叩谢:“宝宝”携安安及安安的父母向黄承尧及黄承尧的父母表示衷心感谢!片片桑叶片片情,深深爱心暖人心.我坚信黄承尧的`爱心,一定会在安安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他懂得相互帮助,提高团队意识能力-----这一当代中国最缺乏的核心文化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并建议其他宝宝有需要帮助的事也斗胆提出来,我期望借此机会与大家一起来探索和实践培养幼儿团队精神,让宝宝们的未来少一点压力,多一点轻松,您看行吗?您需要帮助吗?

老师的话:就像宋久健爸爸期望的那样,有很多品质不是从书本上学得到的,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活教材,作为教师和家长都去做有心人,那么还会愁我们的下一代胜过我们吗?我已经准备把这一事例在班中小朋友中宣传,让我们的小朋友都有互助、关爱的团队精神。

就像六一亲子运动会,如果没有家长的鼎立支持,那我们中一班这个团队就不会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小朋友出勤率在全园算是高的,别人说我们有人气,我想这里的人气无非指的是家长和小朋友。没有学生,我们如何能成为老师?

顺便提一下,在感谢黄承尧爸爸妈妈的时候,还要感谢一下黄承尧的奶奶。这是黄承尧告诉我是奶奶叫他把桑叶带给宋久健的。总而言之,谢谢一家门!!!

宋久健爸爸加水:谢谢老师的引导!谢谢精彩的描述!谢谢“奶奶”的关心!谢谢儿子的泪花!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宝宝懂得感恩了.令人神往的团队,令人神往的引导,令人神往的教授.恨自己不能回到五岁,喜儿子可以取得进步.太令人感动的故事,能不加泪水!再谢黄承尧全家!他有小名吗?

老师的反应:我会去问,求索以后再告知。

黄承尧妈妈:不用谢!安安爸爸如此再三言谢,倒让我们不好意思了,其实只是举手之劳而已,我们楼下小花园旁有棵桑树,如再有需要,尽管讲好了,保证第二天一早送到。其实,把桑叶装进尧尧书包里时,我就已经想象得出安安那开心的样子了。尧尧总说宋久健是他最要好的朋友,并且对安安渊博的科学知识佩服不已,我想安安的爸爸对安安的平时的教育肯定是花了很多的心思,有机会真要讨教讨教。

黄承尧没有另外的小名,就是尧尧。

事情延伸:陈逸之请问安安:蚕宝宝哪里有买?

爱的传递:报告尧尧及各位,安安已将尧尧的爱心传递给他表姐.星期天,安安捧着白白胖胖的“宝宝”坚持远涉“古美”,让表姐也认识自然,无形中将机关幼儿园的爱心加以传递.这是生活细节,我们坚持不厌其烦鼓励他做看起来多余的小事,氛围好象会变得更宽,各种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就自然养成了.为如此小事兴师动众的人可能有点傻,我们觉得值!您看哪?看起来我马上要申请宽带,以便大家一起传递爱心,一起将砖砸成玉.

网络与现实的底线 第3篇

【关键词】现实群体性事件 网络群体性事件 演化路径

一、现实群体性事件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近年来,利益格局的急剧变化导致社会矛盾冲突日趋复杂激化,全国各地不断爆发各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成为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公共平台的形成,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渐呈增多趋势。2009年《瞭望新闻周刊》推出了“网络群体性事件”专题,此后,这一新概念获得了社会极大关注和广泛认同。①

一般认为,社会转型期的现实群体性事件,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或因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而积累、激发,有一定组织和目的,以群体参与为特征,采取扩大事态、加剧冲突等手段,扰乱和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群体行为。而网络群体性事件区别于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是增加了网络这一平台和载体。对比研究多位学者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我们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指的是由现实或网络事件引发,以网络为传播、讨论、围观、聚集的基本途径或场所,有一定数量的相关网络群体及社会群体参与,对网络虚拟世界乃至现实世界造成较大影响的相关事件。②

其实,群体性事件的目的都在于纠正和改进不当的资源调配和补偿利益损失或发泄情绪,只不过现实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既有言语,也有行为,并且主要是以行为形式所产生的压力来达到这一目的。而网络群体性事件依赖的则是以言语和情绪表达出来的网络舆论。基于二者表现形式与发生场域的不同,笔者对两种群体性事件演化路径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呈现不同平台上事件演化路径的不同,以促进相关部门对线上、线下群体性事件的分析、干预和指导。

二、现实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路径

通过对包括瓮安事件、重庆万州事件、四川大竹事件、安徽池州事件在内的多起典型现实群体性事件的分析,可将现实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过程分为四个时期:潜伏期、发展期、高潮期以及衰减期。

如图1所示,现实群体性事件的潜伏期,也就是群体性事件的酝酿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利益格局的剧烈变化是各种复杂社会矛盾冲突出现的结构性诱因。利益格局的变化又导致了中国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使得公众的主观心态上产生强烈的失衡感。这也正是促使许多无利益相关者参与现实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广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将自己的弱势处境和无法改变的命运归因于社会秩序的不公平,进而对政府和社会产生强烈的怨恨与不满。这种对社会不公的仇恨,体现在社会的一般化信念即公众的普遍情绪上就是仇官、仇富、仇警等。

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氛围当中,如果一起偶发性事件的一方当事人属于官员、富人群体,公众就会本能地对事件产生特殊的关注,以两极对立的思维定式去解读事件的“真相”③。原本一起偶发性事件就成为现实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使群体性事件由隐性发展为显性,进入一个质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事件直接利益相关者这个群体之外,还会有包括中间调解人、谣言制造及传播者、非政府组织、地方黑恶势力等在内的第三方群体以及其他的聚集群体参与进来。此时,由于群体之间信息的纷繁复杂和动态变化,如果利益表达渠道不通畅,信息不够公开,就会出现流言传闻的大量传播,滋生各种谣言,而谣言之所以能在群体中广泛传播,主要原因在于它激活了深藏成员心底的集体记忆。根据偶发事件所产生的刺激性情景的不同,人们被唤起的集体记忆也有所不同,如在重庆万州事件中,被唤起的是官场上“花钱买命”、“官官相护”的记忆;在安徽池州事件中,被唤起的则是“富商为富不仁”和“官商勾结”的集体记忆;在四川大竹事件中,被唤起的则是“官员摧残女性”和“刑讯逼供”等集体记忆。④群体共意的形成,会使个体的情绪更易受到其他个体的感染,整个群体进入到高度一致、激动、极端的精神状态之中,加之相关政府部门的反应、调控机制迟钝,对事件真相的遮遮掩掩。这时,在有组织的谋划下,聚集群体极易采取体制外的途径和手段如静坐、游行等来表达诉求,维护权益,甚至出现打、砸、烧、抢的暴力行为,与有关部门发生冲突对抗,现实群体性事件爆发。

事件爆发后所带来的各方压力会促使相关政府迅速成立、启动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并通过媒体发布权威信息,而媒体作为群体和政府之间的中介,会倾听并向政府反映群众诉求和实际舆情同时向聚集群体传达政府态度,粉碎谣言。⑤

在政府部门与大众媒体的迅速介入之后,矛盾得到解决,事态得到控制,聚集的群体开始减少,参与的民众人数也开始不断减少,群体性事件进入衰减、平息的阶段,最终重新达到社会秩序稳定的状态。

三、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路径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路径实际就是网络平台中舆论、意见的扩散路径,是以话语、意见为纽带。而且,网络群体性事件不像现实群体性事件那样存在一个很长的潜伏期,如“贾君鹏事件”、“蒙牛伊利网络公共战”、“淘宝新规事件”等,均是突然从网络论坛中传出消息,并迅速发展形成舆论高潮。因此,网络群体性事件一般说来只经历发展、高潮、衰退这三个时期。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议题既可以是现实中的事件,也可以由虚拟环境中的事件所引发,如“贾君鹏事件”。如图2所示,信息源由主流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进行报道、或者网站社区发布之后,即已进入了整个事件的发展期。在这一时期,由于网民、意见领袖以及网络“水军”等主体的意见参与,受公众关注度高的议题就会从互联网海量的信息源中被挖掘出来,成为热点问题。

传统主流媒体也会出于不同的考虑对热点问题进行筛选,一些成为热点问题的议题并未维持热度而是很快走向消解,很大程度上也源于传统媒体所进行的筛选。而通过筛选的热点议题,传统媒体会迅速跟进介入,与网络中的舆论形成共振。与此同时,网络公众自身道德立场的表明及态度情绪的宣泄也会进入一个爆发期。互联网上各种观点的交锋对峙,事件迅速蔓延升级,网络群体性事件进入高潮期。这个时期也是各种意见的整合同化期,许多意见倾向开始集中,最终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⑥在经过专业人士的评论分析之后,公众会对事件有一个新的认识和反思,前期阶段的一些非理性观点会被剔除掉,网民对事件的认识达到基本一致。

而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高潮期过后,议题何时进入弱化、衰退阶段则取决于事件自身的发展。若事件的解决结果引发网民新的质疑,那么整个事件还会再持续发展一段时间;但是如果事件能够得到顺利且良性的解决,那么人们的关注点就会很快转移,事件进入衰减阶段。或者事件进度缓慢,没有新动态,那么网民的关注点也会很容易转移到其它新出现的议题上去。这也是一些事件被反复关注的原因,因为这并不是事件最终的解决和衰退,只是沉寂一段时间后,会在其他的诱发因素下再次出现,进入公众视线。

结语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现实群体性事件和网络群体性事件在演化机制上还是存在着巨大差异的。现实群体性事件在发生和演化初期,往往是由具有共同诉求的主体通过一定的组织渠道来动员、聚集,随着事态的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体聚集。而后加入的这些聚集群体通常是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群体性事件原有的利益诉求和目标都会被冲淡而发展成为一种群体的无理性行为。与现实群体性事件相反,网络群体性事件在发展初期,参与者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网络中的意见、话语也十分多样。但经过辩论、整合及同化,许多意见倾向会逐渐开始集中,群体最终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甚至形成极端的观点。可以说,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沿着群体话语的异质化到群体话语的同质化发展的,而现实群体性事件则是从群体同质化发展成为群体异质化。⑦

参考文献

①⑦方付建、王国华,《现实群体性事件与网络群体性事件比较》[J].《岭南学刊》,2010(3)

②严峰:《网络群体性事件与公共安全》[M].上海三联书店,2012

③何显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及其应急处置》[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④曾庆香、李蔚:《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与政府应对》[M].学林出版社,2010

⑤罗成琳、李向阳,《突发群体性事件及其演化机理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6)

⑥王芙蓉,《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意见扩散及其路径模式图》[D].河北大学,2011

(作者: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网络与现实的底线 第4篇

关键词:高校“两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接

高校“两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 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各级各类高校学生的必修课,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高等学校中的“两课”教学为大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社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树立正确的“三观”提供了正面的思想引导和知识储备。同时, “两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关系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氛围的营造, 关系到学校的改革、稳定与发展以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然而, 部分在校大学生认为“两课”教学内容空洞, 没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甚至存在理论过时和对自己今后发展没有用处的想法, 对“两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专业课和英语、高数等其他公共课。“两课”的教学效果令人堪忧。

随着1994年10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 建设的全面启动, 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初步展开, 1999年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00年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动了网络思想教育的快速发展。200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积极开发教育资源, 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笔者认为, 各高校要使“两课”达到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 真正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成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就必须突破现有的“两课”单一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适应社会信息手段的高速发展, 了解青年学生的兴趣和心理, 让“两课”真正地走到学生心中, 发挥实际效应, 即实现“两课”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对接。

同时, 资料显示, 目前学生占网民总数的33.2%, 是上网用户中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其中, 大学生占学生网民总数的84%。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导向、心理状态及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 教育部部长周济2006年10月30日在高校校园网络信息建设与管理工作研讨会上强调:加强高校校园网络信息建设与管理工作, 是在新形势新任务下,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各地各高校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即中央16号文件) 精神,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努力开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由此可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呼唤与“两课”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对接。

要成功实现“两课”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对接,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改变僵化思想, 课上课下双管齐下, 不断适应育人新环境

许多教育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和网络中的不同教育方式仍存在理解上的误区, 没有抓住“以学生为本”这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理念, 没有解决好“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 忽视了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在课堂中只是一味地自上而下地灌输常识、进行说教以及宣传政策, 不能联系学生实际, 因而无法深入学生内心, 使学生真正得到教育;与此同时, 还有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把“两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接单纯地理解为将原来书本上的内容从纸质形式转换成屏幕显示形式, 导致学生认为建设思想政治网站就是书本的原版复制, 使思想政治网络建设形同虚设。

要改变这一现状, 高校教育者和相关部门必须改变原有的僵化思想, 不断适应育人新环境, 课上课下多手段相结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种育人新环境首先是校园的实际空间与网络的虚幻空间相互联系的环境。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中, 校园网络沟通及网络办公已经深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上网”这个词在大学生中变得非常普遍, 并几乎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另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因而, 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学习更加贴近, 就必须增强信息网络意识, 拓展传统授课中的单一职能, 积极主动地深入网络环境中, 继续发挥“两课”的作用, 做到课上课下紧结合、现实虚拟共深入, 使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效果全面覆盖学校的育人环境。同时, 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深刻地认识到这种育人环境的新特点。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平台, 各种思潮、文化及言论显现出匿名性、杂乱性等特点, 而高校大学生是各种负面思想渗透的主要对象, 高校网络正在成为各种意识形态激烈争抢青年人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在“两课”课堂上和思想政治的网络中更加坚定主流意识形态, 即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中心地位, 要在各种混杂思想及文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增强其民族和政治意识, 巩固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号召力, 积极主动占领网络制高点, 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坚决应战错误思潮, 充分运用思想教育的政治优势, 建设高校新的育人环境。

2. 建立优秀网站, 开展专题教育, 着力打造网络思想政治平台

一些高校也曾尝试开办网上“两课”, 但基本上是课本内容的网络化技术处理, 没有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栏目设置, 忽视了网络传播新特点所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式。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网站教育也仍以文件传达、事迹宣传、新闻报道、理论学习等内容为主, 采取单向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没有自身特色, 忽视对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关注和对人文精神的关怀, 使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足, 缺乏影响力和渗透力。

笔者认为, 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两课”课堂和网络上都取得成效, 就必须建设主题网站, 开展专题教育, 着力打造网络思想政治平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营造良好网络环境”。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和普及, 通过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要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建立有利于延续“两课”的现实作用;有利于了解和分析学生思想动态;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入地接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利于提供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真正实现师生互动交流;还有利于学生及时便捷地反馈自己意见及与别人沟通思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高校的特色和大学生的特点, 增强引导性、趣味性、服务性, 既有突出主流思想及主旋律的红色网站, 又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的学生网站, 还有一些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性网站, 从而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和网络育人环境。同时, 应积极开展各项网络专题教育, 开设网上“两课”、开展时事论坛,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在网上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实现党校上网及网上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切实做好“三进工作”。在此, 应注意避免单一、教条的生硬灌输教育模式, 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及多媒体互动娱乐性的基础上开展“两课”相关内容的教育, 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 建设师资队伍, 形成长效机制, 发挥双重教育作用

高校中并不缺乏“两课”教师, 但缺乏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 又熟悉并能熟练进行信息化操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于是导致“两课”内容无法很好地应用于网络, 建立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从内容到形式都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点击率几近于零, 无法发挥长效作用, 形同虚设。

在吸收以往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两方面着手:

⑴高校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及网络操作技能。教师对信息的捕捉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其对信息的筛选和反馈, 关系到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和创新型学生的培养水准。只有具备了敏锐的信息意识和一定的操作水平, 才能把“两课”的理论知识巧妙自然地融入网络教育之中, 才能为学生们打造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发挥出网络的引导功能,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效率。

⑵长效机制的建立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必不可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应包括校内各部门的协调机制、校领导的监控机制、财力物力人力的保障机制、定期评估机制等。各种机制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以制度的约束力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有效开展, 保证“两课”教育的效果延续。同时, 应当建立领导小组, 对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各项事宜进行统一规划管理, 加快网站建设步伐, 进一步开辟网络教育的思想政治阵地。只有从制度和师资上同时加强, 才能真正保障“两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功实现对接, 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并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得到发展创新。

综上所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把“两课”讲授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并使两者在大学生教育的实践中实现对接。要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功能, 发挥“两课”教育的长效作用, 让网络这一工具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还要不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琳.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4) .

[2]杨克平.优化内容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文教资料, 2008 (5) .

[3]黄明伟.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施行主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1) .

[4]《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十年发展历程——访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张再兴教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 (12) .

网络与现实的底线 第5篇

1.随着网络的技术的发展,你认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比在现实世界更易与人沟通吗?

A是B否

2.你更愿意在虚拟世界交友吗?

A是B否

3.你认为虚拟世界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A.虚拟技术带来了社会关系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B.越来越多的人将精神寄托于虚拟世界并不停地完善它

C.满足了人在现实世界无法满足的愿望D.其它

4.虚拟世界能不能代替现实世界?

A 能B不能

5.如果技术允许的情况下,你对自己可以进入虚拟世界的态度是?

A 不能接受B 可以接受并尝试C 非常期待

6.你在虚拟世界里获得的最大满足是什么?

A 言论自由B 荣誉感C刺激性D不确定性E 其他

7.您觉得您在虚拟世界中容易活得快乐还是现实世界中容易获得快乐?

A虚拟世界 B 现实世界 C 都不快乐 D 都快乐

8.您对于网络这个虚拟世界的了解程度?

A很了聊 B 不了解C不太了解 D 基本了解

9.您上网的频率?

A 每天1~2小时 B 每天3~4小时 C 每天5小时或以上 D 偶尔上 E从不上网

10.对于虚拟世界的大量信息资源,您的态度是?

A一概信任B 基本信任C 半信半疑D 不信任

11.你在网络上的主要休闲方式?

A 浏览新闻 B聊天 C 购物 D 看电影,听音乐 E 打游戏 F 看小说 G 其他

12.你认为网络文化主要功能?

A 传媒 B 思想教育 C 娱乐 D 知识传承 E 意见表达汇聚 F 社会动员

13.你在网上随意玩的时间一般为整个过程的:

“乌龙车震门”拷问网络监督底线 第6篇

当网友们沉浸在这起“乌龙车震门”中肆意狂欢,无法自拔,却几乎没有人想到因为这起事件可能对当事人所带来的压力与伤害。尽管他们是结婚多年的夫妻,但因为“车震”被人偷拍和曝光,这在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县城所引起的震动,给他们所带来的社会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既然他们是结婚多年的夫妻,也就意味着他们亲热并不违法,即便在公共场合“车震”存在道德上的不妥,但夜间的驾校训练基地并非是典型意义上的公共场所,更何况双方还是在私家车内。从这个角度来说,偷拍并曝光其夫妻车震的网友,理应为自己的“误伤”向当事人表示一定的歉意,并且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挽回名誉上的损失。

这起“乌龙车震门”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促使我们对当前的网络举报生态给予必要的反思与警醒。尽管当事网友本着监督权力的初衷偷拍涉事官员无可厚非,甚至值得鼓励;尽管普通网友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不可能像警察、检察官一样,将所有事情都调查得清清楚楚才能动手举报。但网络举报也要遵循信息发布的基本原则,不能全然不顾及信息的真实性,也不能全然不在乎被举报者的个人隐私以及举报本身是否会给当事人带来伤害。

换句话说,我们欢迎普通公民监督权力,举报官员,但也应该具备基本的求真意识,尽最大限度避免各种“误伤”发生。网络举报有它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网络举报并非没有法律与道德的边界,并非可以罔顾法律与道德而恣意妄为。

网络与现实的底线 第7篇

1 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网络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帮手。我国的电力企业也广泛的应用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 这样既提高了工作管理的效率, 也提高了我国电力企业整体的科技水平。但就目前来说, 我国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管理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笔者总结如下:

1.1 企业管理与电力调度系统更新脱节

我国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更新换代的节奏很快, 而电力企业在平时的管理中, 并没有进行及时地更新换代, 这就导致了新的系统与旧的系统之间出现误差, 在实际操作中, 起不到保护网络安全的作用。因此要完善电力调度体系, 在平时管理时就要注意与系统的更新同步, 切实保证电力企业网络的安全。

1.2 不注重网络安全管理

这是大多数电力企业都存在的问题, 很多的管理人员认为, 网络有它自身的防护体系, 没必要再耗时进行安全管理。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虽然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管理的过程, 十分的繁复, 对网络的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 很多的高难度软件早已被大多数人熟练掌握, 再加之, 有很多的不法分子伺机进行破坏, 因此需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管理, 防患于未然。

1.3 管理人员的素养不高

这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相关的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不高, 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没有意识到电力调度自动化对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自身不具备管理的才能和专业素养, 在发生突发情况时, 不能及时地解决, 这产生的消极影响非常大, 不仅扩大了损失的范围, 有时损失甚至无法弥补, 还有损企业的形象。

2 加强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的方法

由上文可知, 目前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管理普遍存在着三点问题, 接下来笔者就具体的介绍一下, 加强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管理的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构建科学的网络架构

针对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系统混乱的问题,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建设的时候, 要完全遵守网络安全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原则, 充分结合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的相关要求, 积极实施对网络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一致性安装。

物理角度的安全分析,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系统构建过程中, 物理层面是有效确保网络安全性的重要前提。在网络系统安装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 包括地震、火灾等对网络安全的影响, 根据我国相关的电力调度自动化机房构建标准:机房的湿度要严格控制在75%以下, 以有效防止线路短路情况的发生, 同时, 要严格控制机房的温度, 积极做好机房的降温保护, 以防止因机房温度过高而造成电力调度自动化设备芯片损坏事故的发生。在机房构建中, 还要积极做好防静电保护, 机房的地板尽量选用静电地板, 以充分确保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系统物理层面的安全。

系统角度的安全分析,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装过程中, 要加强对网络系统的保护力度, 严格遵循“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安全防护总体要求。主要针对网络系统和基于网络的电力生产控制系统, 重点强化边界防护, 提高内部安全防护能力, 保证电力生产控制系统及重要数据的安全。

网络角度的安全分析, 由于网络结构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了电力调度自动化水平的实现, 因此, 在网络系统的过程中, 要确保网络结构的科学性、有效性。在网络结构设计中, 尽量采用树状分支法进行网络结构的有效构建, 不同的分支监管、控制不同的电力调度系统, 从而有效提高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的效率和准确性。

2.2 严格执行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策略

根据系统中的业务的重要性和对一次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分区, 重点保护实时控制系统以及生产业务系统。所有系统都必须置于相应的安全区内, 对于安全区的隔离要采用各类强度的隔离装置使核心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在专用通道上建立电力调度专用数据网络, 实现与其他网络的物理隔离, 并通过采用MPLS-VPN或IPSEC-VPN在专网上形成多个相互逻辑隔离的VPN, 实现多层的保护, 采用认证、加密手段实现数据的远方安全传输。

2.3 注重日常的维护

问题的出现都是长期累积起来的, 所以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的管理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注重日常网络安全管理的维护, 发现漏洞及时地解决, 这样不仅能够防患于未然, 还能提高网络安全系统的性能。在日常的维护时, 还要注意一个关键的问题, 那就是对自然灾害的预防保护。就目前的科技条件来说, 自然灾害只能进行预测, 尽可能的减少损失。自然灾害发生时, 很容易切断网络信号, 威胁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的安全, 这样就要求管理人员关注气象, 在必要时, 将信息进行保存, 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2.4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养

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要想做到实处, 拥有一支专业素质优良, 职业态度良好的团队, 是其关键。有些企业并不注重人才的培养, 尤其是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 认为只要懂得电脑就没问题, 这种简单的想法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企业的安全, 不仅是指硬件, 更为重要的是信息的安全, 如果企业信息遭到窃取, 企业的损失将不可估量。因此, 相关的企业一定要把提高管理人员的素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企业要有严格的奖惩措施, 定期的进行考核, 对那些工作认真负责, 专业素质强的员工要给予奖励, 对那些专业素质不过关, 考核不合格人员, 给予相应的惩罚, 不允许从事该岗位, 直到考核合格。

3 结论

综上所述, 加强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管理十分的重要, 只有切实的落到实处, 才能真正的防患于未然, 减少企业的损失。本文是根据作者多年的电力自动化网络安全管理经验总结出来的, 希望能够为相关的企业和有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也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管理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无论是中国对世界, 还是世界对中国, 彼此之间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被中国吸收借鉴, 中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也受到世界的瞩目, 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子。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来探讨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的方法, 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现实,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素玲.浅谈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的安全[J].科技风, 2013 (15) .

[2]叶芸.浅议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与实现[J].科技传播.2011 (8) .

网络热词与现实社会 第8篇

2009年, “贾君鹏, 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红极一时, 成为大众焦点。为什么这句话却可以在短短5小时内便引发20万网民的点击浏览和近万民网友参与跟帖呢?这就要说到它的特殊历史涵义了。网上的一位名为“并非司马迁”的作者便赋予了这一事件更深的情感:“一句儿时在街边玩耍时, 才会听到的熟悉的简讯, 却夹带起我们心中一串幸福却苦涩的回忆, 看似诙谐好笑的一句话, 这是每个人都会拥有的一个挚友。”这段话, 无疑说出了许多70、80后学生时代的心声——那些年里, 放学回家便会在弄堂里和小伙伴玩耍, 只要听到远方有人喊:“某某某, 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就知道要到点回家吃饭了, 内心透着无限的温暖。“贾君鹏事件”是一种对儿时纯真友谊的一份执著与怀念。这也恰恰反映出当今社会人们内心潜在的孤独和寂寞, 再也没有那个你值得信赖的朋友替妈妈传话。而若这现象映射到公司, 所有人都处于竞争的位置, 没有人会把老板的意思正确传达, 映射到社会, 所有人都处于独立的位置, 没有人会为别人真心着想。所以, 这也是对“贾君鹏事件”爆红最恰当的解释, 人们正在渴望着这种和谐友好的社会关系。网络热词之所以“热”也就是由于大家对一种共同情感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引起的共鸣。

2010年, “给力”一词更是红遍全国各地。关于这个词的出处, 也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网友在世界杯期间说得最多的不是“越位”, 不是“进了进了”, 而是“给力”。另一种说法是, “给力”一词是从闽南话演变过来的。在海南话和闽南话中“给力”就是很棒、很精彩的意思。长期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吉林大学副教授叶君表示:“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过这两个词, 但是“给力”和“不给力”这两个词在民众中人气狂飙的现象很正常,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充分说明社会的活力和民众很强的创新意识, 人们正在试图用这种更为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笔者认为“给力”一词之所以可以迅速走红, 是由于简单且直接的“给力”能让我们给一些我们真正值得骄傲的事一句激励。

2013年, “土豪”的出现则更反映了这种不正常的社会心理。“土豪”本是革命时代的词语, 在21世纪的今天, 却以“反讽式”的全新含义兴起, 隐喻着中国社会已进入一种明显的贫富差距悬殊的两极社会, 犹如回归到当年的那种状态。

综合2009年至今的各种网络热词, 我们不难发现网络热词的特点:创新性、实用性和诙谐性。创新性表现在, 这些词往往自其出现后, 最初涵义被改变或曲解才为大众所接收和广泛传播;实用性表现在, 网络热词发源于网络, 但由于精炼且寓意丰富而被广泛使用于现实生活;诙谐性表现在, 网络热词往往带有“黑色幽默”式的调侃与讥讽, 可以给网络交流和现实沟通增添不少乐趣。虽然人们对网络热词褒贬不一, 但我们不能否认在某种程度上它确实反映出了社会现状。可是我们也要正视某些网络热词的负面影响。比如“屌丝”“矮挫穷”等, 它们所引起的舆论是一种病态的社会精神, 这也是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传统媒体尤其是极具强势的党报、电视、电台, 它们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 因此, 传统媒体应该对网络媒体加以正确引导。最为“给力”的“舆论监督”应是传统主流媒体与网络媒体合力, 网络媒体发掘网络热词, 传统主流媒体将网络热词作为引导舆论的参考, 从而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 更富“正能量”的社会。

参考文献

[1]于丽霞.网络热词传播原因及效应探析[D].太原:山西大学, 2013.

网络与现实的底线 第9篇

一、“标题党”的成因

所谓“标题党”, 指网络中故意用较为夸张、耸动的文章标题以吸引网友点击观看帖子的行为或人, 特别是实际上标题与内容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

认真解读近年来网络新闻的“标题党”现象, 我们就会发现“标题党”呈现出泾渭分明却又殊途同归的两面性:一方面不少读者和网友频频表示反感“标题党”, 另一方面却又总是去点击那些噱头十足的标题;一方面媒体从业人员乃至高层管理者在公开场合批评“标题党”, 另一方面点击率却又成为从业人员工资绩效的重要考核标准;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多次宣称要规范“标题党”并制定了行业规则, 另一方面有噱头的标题却总是被网络媒体同行转载……从上述两面性的表现中, 我们大致可以窥知“标题党”的成因。

(一) 部分读者和网友的阅读趣味问题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一个重要差别就在于可选择性大大增强, 而在海量的信息中, 优先选择明显带有色情、暴力、隐私等色彩的标题成为部分读者和网友的“首选”。

在某知名门户网站3月份的娱乐板块“热门新闻”统计中, 《组图:郭美美穿比基尼晒自拍照被吐槽“胸小”》、《张柏芝曝已对谢霆锋死心自揭当年拍艳照因由》、《组图:情人节杨幂挺孕肚被拍一反常态怒指镜头》等所谓“新闻”均名列前十, 而这些“热门”几乎都是以揭露明星隐私为“爆点”。在部分读者和网友不高的趣味影响下, 不少网络媒体为赚取点击率不得不“剑走偏锋”, 一些原本极其普通的事件, 在“标题党”的刻意引导下也可能变成热点话题。

(二) 部分网络媒体对从业人员评价标准的单一性

就像收视率成为电视媒体的“生死线”、发行量是报纸媒体的“风向标”一样, 对于不少网络媒体来说, 点击率几乎成为考核其从业人员的唯一硬指标。

“点击率”来自于英文“Click-through Rate” (点进率) 以及“Clicks Ratio” (点击率) , 是指网站页面上某一内容被点击的次数与被显示次数之比, 即clicks/views, 它是一个百分比。点击率反映了网页上某一内容的受关注程度, 常常用来衡量广告的吸引程度。如果一家网站的点击率高, 这就说明读者和网友对其网站的内容关注度较高, 随之而来的就是商家投放广告的“含金量”明显提高。也就是说, 网站的点击率与网站的广告收益在一定情况下是成正比的。

《中国青年报》近期发布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中20.1%的人平时看新闻只看标题不看正文, 66.3%的人会在看完标题后快速浏览正文, 只有11.2%的人会详细阅读正文。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 在“卖点就是看点”、“一切为了点击率”、“点击率就是生产力”等错误价值导向下, “标题党”背后几乎都存在或明或暗的利益链条。

基于点击率的压力, 一些网站不得不打起“擦边球”, 私下要求其从业人员 (特别是网络编辑) 通过各种手段提高点击率。由于当前国内大多数网站都没有新闻采编权, 在主要信息都必须来自传统媒体的情况下, 网站从业人员只能绞尽脑汁在标题上下工夫, 以提高点击率, 实现网站和个人的收益。

(三) 个别媒体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伴随着国内互联网业务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从业人员也在显著增加。目前, 我国并没有可操作性较强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进行有效规范。一些没有新闻采编权的网络媒体虽然总有不少打着“采访”旗号的“雇佣军”, 却大多没有经过职业的、系统化的培训, 个别从业人员素质堪忧。

2003年, 一则“比尔·盖茨遇刺”的“新闻”在不少网络媒体上疯传, 但最后被证实是一条假消息;近年来, 著名作家金庸先生就曾多次在网上“逝世”, 让査先生不堪其扰。在个别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行业规则教育的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眼中, 标题只有能否吸引眼球的问题, 而没有是否合理甚至是否真实的问题。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壮大, 这些从业人员将可能走进中层甚至高层, 其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

(四) 相关部门打击“标题党”的措施可行性不强

“如果我说的任何一句有逻辑的话, 不管是否正确, 只要是我本人的原意, 报上刊登了引发争论, 我没有什么担心。如果不是我原来的这个意思, 写成另外的意思, 造成误解和误读, 还写上黄奇帆的名字, 我就要批评一下。”2011年, 时任重庆市市长的黄奇帆对某媒体“标题党”断章取义的标题甚为不满, 在一次记者会上公开提出了批评。虽然黄市长所言的确是事实, 但相关媒体从业人员并没有因此受到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的处理。即使是位高如黄市长这样的省部级领导, 对“标题党”也只能“批评”, 而普通受众恐怕连当面批评都做不到, 想要投诉也找不到必要的依据。

虽然不少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媒体高层及知名媒体从业人员多次在公开场合、公众媒体宣称对“标题党”的不满,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一线主流媒体都对“标题党”提出过不同程度的批评, 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 媒体自身的利益似乎比受众的感觉重要, 犯错甚至犯禁的从业人员很少因为“标题党”而受到处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标题党”的产生。

二、“标题党”的攻心策略

“标题党”靠什么来吸引受众呢?本文通过一些网友对“标题党”的调侃性讽刺进行大略的分析 (前者为网友“吐槽”的“标题党”, 后者为实际内容) :

一猛男不顾劝告, 酒后乱性与猛兽肉搏!——武松打虎

老公客死他乡, 妻子寻夫感天动地——孟姜女哭长城

一个女人和七个男人数天惊涛骇浪的日子——八仙过海

太残忍了, 美丽姑娘竟然被火柴烧死——卖火柴的小女孩

苦命的妹子啊, 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白雪公主

豪门浪子为真爱遁入空门——红楼梦

那么, 上述令人大跌眼镜的标题有哪些共通性?

首先是故意模糊概念, 引起误会。2013年, 某门户网站娱乐版块一则标题为《黄奕老公着急离婚:我一分钟都等不下去了》的信息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但认真阅读内容却发现, 所谓“着急”和“一分钟都等不下去”完全是编辑对当事人微博内容的揣测。标题故意模糊“着急”与“着急离婚”的界限, 引起受众的误会, 与上述标题中“酒后乱性”、“惊涛骇浪”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是打色情暴力擦边球。打开一家知名门户网站, 映入眼帘的标题有相当一部分与色情暴力乃至血腥恐怖分不开。如“毁三观!养女自曝与养父是‘情人’主动勾引求包养”等, 几乎都在走“美丽姑娘竟然被火柴烧死”和“一个女人和七个男人数天惊涛骇浪的日子”的相同路线。

还有就是刻意制造话题, 吸引关注。就像刻意把《红楼梦》主角贾宝玉简化为“豪门浪子”一样, 一些“标题党”将涉事的普通公务员子女称之为“官二代”, 动辄就是“高富帅”、“女神”, 把话题引向公众关心的方向, 甚至挑起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人群的矛盾。

三、如何应对“标题党”

(一) 传统媒体绝不可“跟风”

从我国当前媒体运行的总体情况来说, 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 不少受众虽然是从网络上 (包括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 获取新闻, 但新闻的最初来源大多仍然是传统媒体。在这种情况下, 传统媒体一定要守住底线, 绝不可“跟风”做“标题党”。

值得警惕的是, 随着传统媒体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 一些媒体已经开始“标题党化”:某时报在2009年朝鲜发射卫星时用了一连串的标题《为何要射》、《怎么射的》、《射后感受》;在2012年1月, 某晚报以《朝鲜突然射了, 日韩美受惊》为标题报道朝鲜发射卫星。这都无疑是用低俗的标题玩噱头、吸引读者。这种传统媒体的“跟风”势必导致恶性竞争, 必须及时遏止。

(二)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

现行法律法规对网络媒体“标题党”的监管缺乏必要的可执行性, 以至于个别造成严重后果、引起恶劣的标题, 在大众的一直吐槽下却最终不了了之。对此, 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 细化对“标题党”的规范要求, 特别是对罔顾新闻事实、违背新闻伦理的标题应予以坚决的惩戒, 并适时公布处理情况, 以儆效尤。

此外, 职能部门对“标题党”的监管不能陷入被动, 如果总是等到标题已经引发众怒再去处理, 恶劣影响已经形成, 一时间内难以消除。必须有专职人员主动出击, 对违反规则的标题给予及时提醒和规范, 努力减少“标题党”的负面影响。

(三) 网络媒体行业需进一步规范

在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媒体之间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如果不对网络媒体行业进行必要的、行之有效的规范, “标题党”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网络媒体首先要加强对自身从业人员的培训, 晓之以法律法规、社会公德、职业伦理道德, 从源头上堵住漏洞;其次要努力改变“以点击率论英雄”的单一考核标准, 对立意新颖、不违背新闻事实又确有吸引力的标题予以充分肯定, 而对歪曲事实、低级趣味的标题则要给予必要的处理。

在转载其他媒体 (包括平面媒体和其他网络媒体同行) 的信息时, 网络媒体应该遵守职业规范, 要求从业人员在制作标题时不能偏离事实;建立必要的审核制度, 为一线人员制作的标题做必要的把关。

参考文献

[1]陈莉霖.媒体触发的“传播扭曲效应”——以《“警察景点开枪”一条标题引发的谣言》为例[J].新闻前哨, 2013 (9) .

[2]陈茁.由“标题党”说开来——浅析新闻标题中修辞的运用原则[J].新闻爱好者, 2012 (11) .

[3]董岩.新闻责任论[M].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0.

[4]柯昌礼.“标题党”与记者操守[J].世纪, 2013 (5) .

[5]梁希妹.泛媒时代的浅阅读现象研究[D].辽宁大学, 2012.

[6]秦兴梅.网络媒介素养与网络新闻标题规范化[J].新闻知识, 2009 (8) .

[7]盛芳.新媒体语境中新闻失实与媒体文化的变异[J].编辑学刊, 2012 (5) .

[8]吴勇.网络与纸媒关系的冷思考[J].西江月, 2010 (9) .

[9]谢驻军.网络冲击下都市报标题之变[J].中国地市报, 2012 (5) .

[10]张秀敏.论网络传播时代新闻受众的困惑——兼评“标题党”新闻[J].新闻爱好者, 2010 (5) .

网络与现实的底线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媒体,公共媒体,个人媒体,大众,现实社会

1998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楚门的世界》讲述的是, 三十年前, 电视制作公司收养的一名婴儿成为一场大型真人秀的唯一主角。他在屏幕上受到全球电视观众的关注, 唯有楚门不知道自己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巨大摄影棚所营造的虚假世界中。这场闹剧不仅影射出20世纪末人们普遍的质疑心理, 同时也预示着现实生活中的我们, 如同一个个楚门 (Truman) , 使自己处于由电视、书刊杂志各种形态媒介所构成的“图像现实”中, 从而隔离于真实的现实之外。

正如鲍德里亚 (Jean Baudrillard) 所认为的那样, “在舞台上, 大众媒介已使现实没有用处——起初媒介反映现实, 然后伪装现实, 最后将完全代替现实。”而这种认为媒体是相对隔离于现实之外领域的传统观点, 将不再适应于大众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安排现实生活的今天。

一、网络媒体已成为现实社会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公共媒体 (如一小组专业人士制作的视觉信息或印制的传播信息) 所构成的“图像现实”, 使大众与远离身边生活的现实社会相隔离。大众如楚门一样接收着由公共媒体所散播的来自远方的信息并相信, 而这些信息来自于何方?它又如何把大众与现实相隔离?

我们以电视为例加以说明。大众通过观看电视中播放的电视节目接收信息。而谁制造了这些信息, 答案是电视业即公共媒体。电视业成为唯一的信息制造者, 大众只有选择是否接收电视节目信息的权利, 却没有参与制造电视节目的权利。因而作为公共媒体的电视业在大众与现实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墙, 把人与现实社会所隔离, 难以碰触。

网络媒体作为后古登堡经济时代的第一个公共媒体, 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信息传播模式。它把公共媒体与个人媒体 (如普通大众私人间的信件或电话) 这两种原本独立的媒体融合在一起了。大众即可以观看网络媒体中的信息, 还可以简便、即时地发布个人的信息, 供其他大众分享。这就使普通大众的现实生活不仅局限于触手可及的真实日常生活, 大众的生活范围还将经由网络媒体所搭建的虚拟桥梁, 延伸至网络媒体终端另一边的现实社会。而此种沟通, 并不止于网络世界, 最终会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以体现, 并有助于解决社会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这只是假想, 不过这样的事情已经成为了现实。例如, 当今社会, 交通问题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的交通问题, 是社会生活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在美国, 为协调路线相同的司机何乘客而设计的合伙搭车的网站Pickup Pal.com, 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可行的方式。司机提供线路与报价, 乘客如果同意系统就让司机与乘客彼此联系。如此以来, 人们就可以用现有的汽车, 来承载更多的乘客, 避免交通资源的浪费。在虚拟网络中构建的Pickup Pal是作为现实社会一部分而真实的存在。克莱·舍基 (Clay Shirky) 说:“媒体是社会的连结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网络媒体如加湿器一般, 把干燥的现实社会的多种分子, 融合在了一起, 如今已成为现实社会中必不可少一部分。

二、大众面对网络媒体应扬长避短

在传统媒体繁荣的时代, 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无非是电话、书信等。网络媒体的出现, 改变了人们所固有的沟通方式。人们开始利用网络媒体传递信息、发表观点, 甚至还创造出崭新的社会文化。

2003年6月, 100多人来到纽约的梅西百货第九层, 排队买一块昂贵的大地毯。十分钟后, 人群突然不约而同的向不同出口散去。而这就是由《哈珀斯》 (Harper′s) 杂志的编辑比尔·瓦西克 (Bill Wasik) 发起的第一起成功的快闪事件。之后, 通过因特网或手机网络联系, 集结一群陌生人, 相约在特定时间和地点集合, 然后一起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行为, 被称为“快闪族” (Flash Mobs) 。可见, 大众不仅把网络媒体作为信息共享、发布的新型平台, 还利用它建立起特有的社会新文化。之后又以它极快地传播速度, 把新的文化传播到全球。在梅西百货的“快闪”活动过后不久, 全球各地的年轻人甚至商业机构, 纷纷组织“快闪”活动, “快闪”文化风靡一时。

大众利用网络媒体不仅在缔造新的社会文化, 同时也在改变着现实社会。Pickup Pal的例子也是大众利用网络进行沟通, 改进现实社会的一个例子。

2008年在美国疯牛病事件发生不久以后, 韩国政府同意对美国牛肉打开市场大门。在临近韩国重新恢复民主制的纪念日——6月10日时, 韩国民众针对疯牛病的示威活动呈现出一种全面反政府抗议的趋势。无奈之下, 当时的韩国总统李明博不得不重新议定从美国进口牛肉的限制协议, 并对全体国民公开致歉。然而整个事件初期组织者和参与者来自于一个偶像团体的粉丝网站, 他们都是青少年, 很多为十几岁的小女孩。网络媒体给了这些有着共同嗜好的人, 提供了相互结识的平台, 集结起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人群, 为他们进行集体行动扫除了屏障。刚开始这些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 仅仅是在公园里点燃蜡烛进行抗议, 他们被称为“烛光少女”, 随着网络媒体对“烛光少女”相关信息与影像的分享与传播, 越来越多的公众通过网络媒体, 集结在一起。最终使韩国政府对进口美国牛肉做出了让步。由此可见, 大众利用网络媒体, 确实改变了社会现实。

然而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必有弊。从另一方面来看, 这些小女孩年龄小没有选举权, 也没有参与任何政党, 更没有参与过任何的政治活动, 在传统媒体的时代, 她们根本不具政治威胁。而如今, 她们能够轻而易举的利用网络媒体, 帮助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 这使大众看到了网络媒体的力量。与此同时, 不得不让人对此种现象产生顾虑, 进而担心某些居心叵测的人, 利用网络媒体做出不利于国家稳定、不利于社会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的行为。不过欣慰的是, 各国政府已经采取多种措施, 针对不断改变的社会现实, 对网络秩序进行管理, 并制定出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大众在虚拟网络上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网络媒体被居心不良之人所利用, 避免大众被不实之事所煽动。

多元解读的“底线”与统一 第11篇

一、多元解读:尊重学生、尊重教师、尊重文本

如何正确地把握“文本价值观与多元感悟”之间的关系呢?周一贯先生在《语文课堂:多一点辩证法》中指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阅读正在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孩子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得到了尊重,但多元的个性化的感悟同样需要教师的即时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较强的辨证思维能力,善于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的分析。”作为教师必须在尊重学生多元解读的同时,注意教学方法技巧,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

一位教师在《将相和》一课教学的结尾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能以不同的身份来评价一下将相二人吗?”

学生在老师启发、引导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发言。

生1:假如我是赵王,我肯定会这样说:“我赵王真的是三生有幸,遇到这样两位百里挑一的贤才,更可贵的是他们能处处为赵国的社稷安危着想,赵国有望了!”

生2:赵国的百姓听说了“将相和”的故事后,纷纷夸奖道:“我们赵国有一文一武两位深明大义的父母官,我们老百姓今后能过太平日子喽!”

生3:我猜想此时秦王一定是羡慕赵王,他一定在暗暗地思索:“要是我手下也能有这样两位以大局为重的左膀右臂,那我秦王不是如虎添翼了吗?”

课堂上有的学生以赵王的身份,有的以赵国百姓的身份,也有的以秦王的身份对将相二人进行评价。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尊重了学生的观点,又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延伸,进行创造性的想象说话训练,使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通过评价人物这一环节加深了对人物及课文的理解,把握了课文的深层内涵。这种充满个性解读的做法,源于课本又超越了课本,使学生获得了思想的飞翔和个性的舒张!

二、价值引导:基于文本价值、基于文本环境、基于文本内涵

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应建立在文本的基础上,脱离文本,所谓多元解读只能是一种空谈。教学中,学生抛开文本进行所谓的辩论,尽管有不同的见解、精彩的发言,或者也有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而这种对文本意义的漫无边际的任意衍生,导致文本价值取向的失落,即在多元解读的“幌子”下语文课上的阅读感受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想的跑马场”,这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真实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

师:请你谈谈对狐狸的看法。

生1:狐狸很狡猾,它与乌鸦的对话一次比一次动听,以致乌鸦上当受骗。

生2:我认为狐狸很聪明,它善于察言观色,投其所好,而且有耐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师:(带头鼓掌)你这种见解与众不同,有创新,值得表扬。

教师以“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表扬之,如此下去,只顾学生的个体体验而漠视文本的价值取向,不是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个“小狐狸”吗?众所周知,《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中的狐狸是一个反面角色,是不能“平反”的。用花言巧语骗人究竟是聪明还是狡猾?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人类需要善良和诚实,而不需要邪恶和虚伪。如果把狐狸的骗人行径当作聪明之举来欣赏、仿效,那还要讲“诚信”干什么呢?多元解读不能过分迁就学生。虽然说,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始终是哈姆雷特,也就是说,文本的价值取向必须得到尊重。教师在张扬孩子个性、实现文本的多元解读时,不能忘了对学生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新课标大力提倡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要积极保护学生的个性,允许孩子对文本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感悟,但保护不是庇护,更不是无视,当学生的认知、情感有一定的缺陷、偏差或者完全不对时,教师就得抓住这个教学契机进行引导,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多元解读与价值引导从矛盾走向统一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习惯于文章主题的唯一性,文本解读的同一性,另一方面,也确实存在多元解读与价值取向相悖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的“多元解读”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解读,既要肯定作者的价值取向,又要肯定学生的价值取向,要向学生讲清楚:时代不同,各自的价值取向就不同了。同时,对另外一些文本的解读,教师就必须要有鲜明的态度,该否定的就一定要否定,这一点特别重要。对于正在成长发展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尚未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的解读会很肤浅,会违背社会公德,社会良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进行引导。多元解读有一个“度”的问题,因为我们要考虑文本的教育价值,所以在多种意义当中还是要把握文本的主导倾向。在文本的原意和多元解读之间我们需要做一个平衡。因此在面对学生多元解读的时候,也需要分层对待。如果是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个层面的一些问题,我们就需要更多地站在教育的立场上考虑,把学生那些有失偏颇的想法、说法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诚然,作为一篇文章,每个人可以有多元的、个性化的解读,但作为一篇教材,应该遵循一定的教学主旨和取向。所以,教师对教材的研读是一种基于语文课程观下的研读,是课程价值与教学相融合的过程。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在掌握了以上原则的情况下,必能实现多元解读与价值引导从矛盾走向统一。

(作者单位: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网络与现实的底线 第12篇

一般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四大作用, 分别是引导、育人、保证以及开发。下面详细讨论这几大作用。

( 一) 引导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直接以灌输思想观点的方式来进行, 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重点依靠潜移默化的方式, 因势利导的予以教育。如今大众一般倾向了解网络等传媒重点关注的问题, 根据媒体对各类问题的关注程度来决定看待事物的优先顺序。这样一来, 媒体就可以通过这样一种议程设置影响大众判断什么问题是重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凭借这一平台所有具有的开放性特点, 将资源迅速而广泛地予以传播, 令其影响力大增。

( 二) 育人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育人的作用来提升大众的政治素质。通过网络平台, 施行教育的主体能对大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而受众则能在这个平台上及时快速地对信息予以反馈。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主体和受众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实现了主客体的对接与统一, 从而让网络发挥了育人作用。

( 三) 保证作用。保证作用的特点有三个方面, 第一, 达成政治共识, 让思想观点进行融合, 统一行为来发挥稳定作用。第二, 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解与调整, 让各方经济利益关系得到平衡, 从而保证社会发展。第三, 各群体之间可以展开思想情感交流, 在工作与行为上能进行配合, 让大家能彼此理解, 强化联系与合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若要发挥保证的作用就一定要得到大众的认可与信任, 这其中最根本的前提是公信力。所以,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作用要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一定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 四) 开放作用。这一作用是指充分发掘与发挥人的内在潜能。人本身的主观能动性需要被深刻发觉才能得以施展, 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特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开发。第一, 要充分尊重个人的特性。第二, 积极调动个人的主动性, 这是开发人的潜能的关键点。第三, 要培养学生的开创性精神。在学生鉴别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 他们可以感受到互联网上各类思想与观点的激烈交流, 了解到世界上各种不同思维与观点的存在, 这对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强化他们的开创精神大有裨益。

二、两种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这两种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但是也需要清楚, 仅从教育性质和目的方面做出结论显然是不够的, 还必须进行教育要素的分析。

( 一) 主客体之间有了改变。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 主体通常具有主导性以及权威性的特点, 客体通常很难有所施展。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主客体这一关系上更多的是强调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

在网络上, 常规意义上的主体可以发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见解, 起到受众的关注, 同时也能寻找自身所需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 从而变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 主体一般是指以培训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作为活动指向的人, 这其中包含各级党的组织、政府机构、群团组织以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部队、社区等专兼职人员。这种教育是极富目的性的, 有依据有条理可循。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 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变成主体, 而教育的目的性则不一定存在。可以明确的是, 现实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基本可以明确, 而网络上则不一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在教育活动过程中, 缺乏主动性, 一般是被动的被予以教育。

( 二) 网络教育的介体与传统介质不同。教育介体主要是指教育的内容以及方式等。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 教育的内容从单一平面的变成了多维立体的, 同时变得非常丰富, 具有可选择性, 其政治性本质往往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 负面信息也更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受众只要有网络有终端即可获得知识, 快速了解各种信息。

( 三) 网络教育的背景环境不同于传统教育。网络令整体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 它改变了原有的教育环体, 即教育环境。网络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进行了有效的融合, 促使网络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优势。网络上有着数量巨大的思想信息, 有利于进行思想调查与分析; 思想教育信息共享, 则有助于收集与飞速传播思想、教育信息; 网络平台有着平等、自由、快捷的特点, 有利于思想信息交流, 有助于进行系统整合研究及形成教育合力。

三、结语

相较于传统现实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令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得到了拓展, 同时它所具有的交流互动性让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可以有效发挥。现代背景之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积极的特点。要妥善理解与处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需要清楚的知道, 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并且, 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应处在支配地位, 它引导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众在网络上得到的观点与信息还需回归实际生活中来接受考验。随着社会高速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被放置在更高的地位来看待, 同时先是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始终处在引导的地位, 其地位只能强化, 不能削弱。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与现实这两种背景下的作用既有相关联的地方, 也有区别的地方。从作用上来说,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四大不同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分别是引导作用、育人作用、保证作用以及开发作用。而从教育的主体客体以及教育介体和环体这四个方面而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很多改变。本文主要探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之前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思想,现实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德福.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4 (05) :121-122.

[2]姜晓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11) :57-58.

上一篇:模拟定位技术下一篇:沉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