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化学教学策略

2024-05-11

中职化学教学策略(精选12篇)

中职化学教学策略 第1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学教学,教学策略

现如今,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 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越来越短缺, 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尤其是化工业等行业的发展, 对环境影响最为严重, 要解决这一问题, 绿色化学的研究成为如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绿色化学教学恰好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与环境保护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绿色化学教学的实施, 为绿色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为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1 绿色化学教学的意义

绿色化学的发展对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绿色化学教学策略, 首先要意识到绿色化学教学的意义。

1.1 绿色化学教学是新世纪科学进步的要求

绿色化学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进步中一种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相比于传统化学来说具有一种最大的优势:极大地降低了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传统化学中, 追求化学研究的效率, 注重生产出的物质的功能、有效性, 却往往忽略了它对环境带来的污染, 而研究化学的科学家往往是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与专业知识。而绿色化学恰好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的, 它弥补了传统化学中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之处。科学技术发展到21世纪, 在这个时期, 其发展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 同样的, 对环境的破坏也是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 绿色化学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在今天的科学发展中就凸显出来了, 而绿色化学教学则是新时期科学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绿色化学教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化学工业这几十年来的不断发展, 一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便利, 而一方面又在严重地破坏着地球的生态环境。近年来, 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水中污染物越来越多, 固体垃圾也已经泛滥成灾。很多化工厂对外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垃圾都没有达到对环境保护所要求的标准, 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健康质量与安全得不到保障, 不但在经济方面损失重大, 身体素质也受到严重影响, 而且还危及到了子孙后代。虽然查处关闭一些污染严重的化工厂可以对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这无异于因噎废食, 如果只是一味地抑制化工业的发展, 只会使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缓慢, 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也不会太大,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还是要发展一种对环境保护有利的化学, 那就是绿色化学, 因此, 绿色化学教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1.3 绿色化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当今时期, 我国实行的素质教育更是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提倡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而绿色化学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化学教学方式, 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好化学方面的知识, 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绿色化学的理念, 从根本上提高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这是适应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 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正是响应了素质教育对学生培养的要求, 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 绿色化学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绿色化学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方向

绿色化学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新概念、新科学, 它是未来化学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教育的发展方向是要跟随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的, 如今, 我国正在实行大规模的课程改革, 而绿色化学教学正是为化学学科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它可以改进传统化学课程中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之处, 通过教材方面的改进, 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观念的教育, 让学生学会更多对环境有利的化学知识。

2 绿色化学教学策略实施方案

2.1 改进课堂教学内容, 从理论上进行绿色化学教学

化学课程要顺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 以树立环境保护观念为首要任务,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课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 还要为学生普及绿色化学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结合教材内容, 联系化学科学及时发展的实际, 并以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为例子, 让同学们认识到绿色化学对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比如, 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地球变暖的原因:由于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 导致了温室效应, 而要达到绿色化学的标准, 完成保护环境的目的, 就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利用这样的实例,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更能够让绿色化学的观念深入人心。

2.2 结合实际生活, 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在生活中, 处处都渗透着化学知识的影子, 从烧开一壶热水、洗净一件衣服, 到冰箱的工作原理、室内装修等, 都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中看似不经意的一种行为, 可能就会对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而生活中, 一种良好的习惯, 就对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这种好习惯, 就包含着绿色化学的理念。而绿色化学教学不必非要寻找那些高深的科技发展案例为教育素材, 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绿色化学教学的例子, 而且, 这些实例贴近于生活, 与学生们的日常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化学知识教育, 要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真实的案例, 帮助学生加深对绿色化学的理解, 形成绿色化学理念。

2.3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突出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现如今的教学形式, 已经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 学生跟着教师学习这种单一的形式了, 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已经在教学活动中展开,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 举办绿色化学知识讲座, 是绿色化学教学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绿色化学知识讲座以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 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绿色化学为科技的发展及生活的改善带来的巨大影响, 加深了对绿色化学理念的印象。另外, 还可以举办绿色化学知识竞赛, 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更多的绿色化学知识, 从而达到绿色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此外, 还可以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意识到绿色化学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与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加深对学生绿色化学观念的教育, 让学生自觉地接受绿色化学的教育, 形成绿色化学的坚实理念。

2.4 开展绿色化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而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是绿色化学教学的直接体现。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 要以绿色化学理念为基础, 注重环境的保护, 从实践方面, 加深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培养。化学实验过程中, 要注意以下几种事项:尽可能地防止或减少废弃物与有毒物质的产生;化学反应中, 反应物、中间产物与生成物都应当无毒无害;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害的物质作为辅助试剂或催化剂;原料要使用可再生资源;注意回收不可降解的有害物质, 不可随意排放;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 化学实验还要从改进实验内容与实验仪器等方面出发, 让化学实验中尽量少消耗资源, 做到节约物资, 同时, 也要尽可能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 在化学实验中注意环境的保护, 贯彻绿色化学的理念, 这也是绿色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邓育红.绿色化学课程一化学教学的新理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1, (10) :24-26.

中职化学教学策略 第2篇

【摘要】抛锚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强调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和协作学习获得知识的建构。近几年,在中职化学教学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对中职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在分析中职化学教学现状及抛锚式教学方式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抛锚式教学策略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教师开展抛锚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指导。【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策略抛锚式中职学校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在传统的中职化学教学模式下,学生被看作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则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不仅教学效果不如人意,还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十分不利。抛锚式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教师则负责为学生“指点迷津”。该教学策略不仅符合新课改教学要求,而且与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符,应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一、中职化学教学现状与问题1.教师方面大部分教师在中职化学教学中采用“灌输式”教育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化学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唯分是从”,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在课堂上的活跃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看作是“知识的容器”,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差。2.学生方面中职学生本身的基础文化水平比较差,普遍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情况。加上化学课程本身公式多,知识点零碎,内容枯燥乏味,很容易引发学生的畏难心理。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中“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也没有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抛锚式教学的提出与优势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抛锚式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这整个教学过程和轮船被抛锚固定一样,以情境化的事件或问题为“锚”,引导学生沿着“锚”的方向获得知识的建构。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抛锚式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1)抛锚式教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引导学生更自主、更高效地展开学习。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2)抛锚式教学倡导教师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教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会协调学生关系、设计探究活动、组织教学评价等。教师在应用抛锚式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中职化学教学中抛锚式教学策略的应用1.认清教师与学生扮演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是抛锚式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核心理念。中职化学教师在开展抛锚式教学时,必须认清教师与学生扮演的角色,做好角色定位。教师要扮演好“鼓励者”“导演者”和“指导者”三重角色。首先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进行鼓励,帮助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情境的感染和引领下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这个过程就像是导演设置好知识传授的意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最后,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存在疑问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点拨”,为学生答疑解惑,促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下去。学生作为抛锚式教学的主体,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中职教师在开展抛锚式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促使其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成主动探究者。2.构建充实真切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是开展抛锚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教学情境的感染和吸引,很难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因此,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生活,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发掘教学资源,引入到教学课堂中。比如,在金属元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几张厨房的照片,然后向学生??出问题:为什么厨房中盛饭醋、碱、料酒的容器都是塑料制品?学生很容易就会被教师的问题吸引,从而认真去学习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这样基于生活现象的教学情境真实有意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趣味性,而且可以有效地引申出化学知识点,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3.化学教学活动与抛锚理念紧密结合抛锚式教学的关键在于“锚”的有效性,“锚”是决定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方向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具体而言,“锚”是以真实情景或事件为依托的课堂问题,教师把问题抛出去,引导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建构。因此,在中职化学抛锚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紧密结合抛锚理念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避免教学活动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化学教学活动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入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二是化学教学活动必须突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部分化学知识点,紧靠讲解或讨论式学习,是起不到好的效果的。教师可以为其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的过程和反应,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并获得对相关知识点的建构。4.强调意义建构,实现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实施抛锚式教学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紧密结合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意义建构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比如,在《乙烯》的教学中,对乙烯知识点相关教学情境的建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有些内容并不在中职化学教学目标内。因此,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目标上讲,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乙烯的制备、用途以及反应机理;从知识与技能目标上讲,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分析乙烯的分子结构,并能够运用实验验证乙烯的性质。从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讲,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领悟化学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逐步演成科学探究的精神。以本节课为例,在中职化学中实施抛锚式教学必须紧密围绕以上三个教学目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确保学生探索、思考的方向以三大教学目标为中心。这样的意义建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否则即便是教学情境再真实、再有趣,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谈中职化学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第3篇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现状;策略

长期以来的中职学校不管在专业设置、教育形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都深受传统的职业教育影响,比拟重理论教学,注重符号、性质、方程式、现象记忆,侧重书本教学,联络实践不够。理论教学法内容多,职业技艺教学法缺乏,适用性教学法少,由于学问的严重脱节,使得教师教学法步履困难,也让学生学习好像嚼蜡,学习积极性不断得不到提高。职业教育的培育目的,是消费、管理、效劳一线的适用性人才。因而,应当突出其社会性和理论性。所以,在目前,如何探究一条真正合适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实践的教学之路,显得特别重要。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中职化学教学采用的教材不合理

教材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影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成果。一方面,在中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教材,也没有根据实际需求来引入教材。学生虽然学习了这门专业,但是在将来的就业中不能将自己的所学所知实际运用到从事的工作中去,导致中职化学专业学生能力差。另一方面,教材的不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削弱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中职化学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

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都是按照教案的计划一字不落地传授给学生,忽视学生的化学课程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一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能给学生更多、更好、更新奇的教学体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不能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课堂是教师的而不是学生的这种现象。

3.中职化学引入的生源综合能力较差

随着近几年的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生源压力。为了解决生源问题,多数中职教育学校降低招生的门槛,忽视生源的质量,高度重视生源的数量,导致中职化学教育生源的质量薄弱,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质量差体现在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文化水平下降,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等,对待化学的学习更是消极怠工,致使化学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下降。

二、中职化学教学策略

面对新课改的推进,让中职化学课堂摆脱传统教学模式,走向能够给予应用化学知识技能的创新型课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与此同时,技术型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社会岗位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依靠于自身过硬的实际应用能力,而这一能力是否能够被学生所熟练掌握则依靠于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显然仅仅依靠生搬硬套普通高中的传统教学理念,将教材和教师讲解化学公式作为课堂学习的核心是不够的,而且普通高中的简单试验也是完全不能适应于即将面临专业化学操作试验的中职学生,如果再不更改策略,那么化学课堂将会闭塞成单纯的学术讲堂,且与实际的应用化学偏离越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化学技术型人才的需要。

1.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基础,而一本满篇搭配单一化学实验的化学公式推导书显然不能满足中职学校实用性的要求,且现行教材的化学实验多为编者依据原有的化学公式编造出来,而非通过直观具体的实验现象图片和编者亲自进行多次实验所得的数据推导出化学公式,或是通过便于学生联想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和反复实验来推导出结论,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具体实验过程才会使化学学习更具趣味性,也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公式的理解和对化学知识的巩固。

化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化学现象也是随处可见,比如醉酒的人可以通过吃水果获取的有机酸来解酒,当学生看到这个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有趣案例一定会想要探索为什么吃水果可以解酒?水果中的什么促使了酒精量的降低?它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现象?教材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这一现象,而学生通过这样贴近生活、亲手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一定会比传统教材中直接给出CH3COOH和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产生CH3COOCH2CH3的公式,更加记忆深刻。化学公式应该成为中职学生日后的实际应用工具,而不是如传统教材中,将实验和习题都作为化学公式和已有概念的附属品,对于中职的实用性教学,这无异于本末倒置,甚至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将化学应用于生活的主观能动性。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职业中学的学生中考成绩不够优秀,自信心不足,成才的愿望不够迫切。他们的学习习惯没有很好养成,例如上课不能认真地听讲,作业不能很好的完成。这样的局面是由于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对所学的学科缺乏兴趣引起的。多年的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使学生已经习惯了“听从”,习惯了按照老师的安排做任何事。如何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积极自主学习,变教师单维度讲授式的、枯燥乏味的课堂为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结合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是引起认知矛盾的常用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将学生引入问题之中的过程,通过设疑使学习者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出现心理的不和谐状态。问题能够激起矛盾和疑惑,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从而主动地去搜集资料、寻求解答。如在学习《原电池》原理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漫画“格林太太的假牙”:格林太太有一口整齐而洁白的牙齿,但其中镶有两颗假牙: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太富有的象征,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打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疼、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尽管一些国际上知名的专家教授绞尽脑汁,但格林太太的病症未有丝毫的减轻,而且日趋严重……她的病真的没治吗?一位化学家为格林太太揭开了病因。请问化学家发现了什么?学习这一节的内容后,也许你和那位化学家一样,为格林太太找出了病因,并会有很好的治疗建议。

3.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中职化学教学策略的思考 第4篇

首先, 作为职校的老师, 我们都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学生虽然智力正常, 身体发育也很正常, 但在学习上基础太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目标不明确, 没有进取心;学习的自制力差、无压力不努力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的备课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备学生,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中职化工专业课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分析这些基础课, 还有在此基础上的化工原理、化工生产工艺、化学制药技术、化工机械等课程。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对化学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化学教学离不开日常生活, 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在实施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这样才能让学生由课堂走进生活, 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知识, 从而加强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如日常生活中人的胃酸问题、植物油的酸败、瓜果的催熟剂等问题, 让学生去寻找答案, 使学生学以致用。

2. 其次在课堂组织形式上要多样,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要经常的给予打破, 可以进行师生角色转换、给有准备的学生一节课让他给全班同学讲述, 他是用哪方面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某个问题的。

3. 致力人文关怀。说实话, 中职生是个弱势群体, 在其学习生涯中, 一直处在被老师、家长责备的状态中, 他们太缺少被认可与表扬了。人们常说“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 作为职校老师, 在没有升学压力的状况下, 更能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 使他们身心健康地走向社会。

二、信息化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信息化已成为时代生活生产的工具, 要想适应时代的步伐, 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上必须实施信息化。同时教师要明白信息化教学只是一种教学工具, 目的是利用这种工具传授知识, 也就是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不要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多此一举。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学习者, 也在适应和掌握这种信息化工具, 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师生的互动, 及时给予学生准确的评价, 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

1.由于信息化带来的便捷, 教学内容不必只局限于课本内容, 要紧跟化学前沿科技研究的步伐, 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 以开阔其思维, 激发其创新精神。

2. 在教学形式上可以多样, 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在教室进行投影、可以是电视的报到, 记录、影片等资料、可以是班级的qq群、微信群、报刊杂志等都可以进行信息与知识的传递。并且可以进行实时的信息检索、辨证、观看、验证等方式学习有关化学知识。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去参观一些化工厂、药厂、食品厂等企业, 并进行讨论探索理论知识如何在生产实际中得以运用的。这些不拘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阔其思维。

三、兴趣化教学策略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 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也是教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 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 安排不同的实验, 可以是演示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 小组合作实验等。如单质钠的性质实验、卤素性质递变实验、银镜反应等, 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设疑法。“学则须疑”, 在课堂教学中, 不好进行实验的章节教师更要避免满堂灌, 如元素周期律章节, 教师要恰当诱导, 层层设疑, 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自主去发现总结规律。这样整堂课教师教的轻松, 学生学的积极, 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氛围。

3. 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 使压力变为动力。除了期中期末的大考之外, 在每周每月甚至每节课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的知识竞赛, 如方程式的默写、化学实验的设计、化学元素故事的讲述等比赛,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法。在系部里将各个班级中对化学学习兴趣浓厚的同学召集起来, 组成兴趣小组, 在课外与教师进行与化学知识有关的活动, 如进行教具、模型的制作, 化学墙报的设计, 系部化学展览会, 学生实验的准备, 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 撰写化学小论文等活动;有条件还可以带领他们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 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为培养化学行业的接班人而奋斗。

四、诱导探究性教学策略

教育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诱导探究,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 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 ( 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 寻找问题的答案, 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以思维为主线, 视听并举, 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只要把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与学生状态等结合起来, 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定能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

摘要:中职生具有自身的特点, 在学习化工专业基础课时, 教师的教学策略既要从教学内容上考虑, 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选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他们的能力。

中职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第5篇

一、中职化学教学中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施,不仅为中职化学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带领中职化学教学走上了更高的一个层次,同时也暴露了不少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中职学校中存在的生源问题

虽然目前中职学校中的生源量不断增加,但是质量却没能跟上步伐,一直在走下坡路,中职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学习的能力,知识基础,还是综合素质,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都与普通中学生存在一些差距。此外,中职生由于学不得法,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不会、学不好的现象。越是不会学,越是不想学,越是学不好,这样的恶性循环是影响中职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

2.中职化学教学中教材使用状况

教材是中职化学教学的根本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使用是否充分、是否合理,对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当下中职化学教学中,在教材使用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脱离生活实际。中职化学教材中,所选的很多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缺乏使用价值和知识价值的内容,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有效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学以致用,影响学习积极性。

(2)缺乏专业针对性。中职教材的版本很多,也不乏能够贴近学生实际,社会实际以及岗位信息的内容,虽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是却通用于不同专业的教学,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具体需要。

二、中职化学教学中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中职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应对策略如下:

1.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鼓舞

中职学校中,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是客观存在的,针对中职学生与普通中学生的较大差距,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并对其进行鼓舞。鼓舞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人情,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关心学生,对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上的问题和困惑;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加以指导,而非无端地指责和取笑。尤其是中职生处在青春期,个性和特点都非常的明显,需要特别关心和指引。

2.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材

首先,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能够用化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在中职化学教材的选择方面,应该选择专业针对性较强的教材,让处在不同专业上的学生都能接触到和自己本专业联系比较紧密、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知识。教师还应深入钻研和学习教材,以不同形式展现教材,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除了传统“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材呈现模式之外,还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教学视频,光盘,动画等等。总之,中职化学的教学存在很多的特殊特点和情况,不仅教学内容特殊,而且教学对象特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多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和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开展中职化学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徐文丽.浅谈中职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办法[J].中国集体经济,.

中职化学教学策略 第6篇

关键词:中职 生物化学 高效课堂 策略

生物化学是中职卫生学校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具有概念多、复杂抽象、理论性强等特点。在中职学校,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仍以传统的“说教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因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起来难度较大。高效课堂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发挥自身的潜能并使学生获得较丰富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若能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将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降低中职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并提高学习效率。根据生物化学的教学特点,笔者根据教学规律,从教师备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教学手段等角度阐述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的几种教学策略。

一、认真备课,精心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线索,一般包括“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自主预习”“互助合作”“展示交流”和“总结反馈”六个环节。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既要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又要作为教师备课的依据。教师编制导学案时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各个章节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知识、能力和要求;还要了解学生的内在潜能、兴趣爱好,摸清学生的知识体系。导学案编制时要充分发挥本组教师的集体智慧,经集体编制修改以后可以分给相关的任课教师。

导学案编制的具体流程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任课教师补充修订”“课后集体修订”四个部分。依据教学特点,教师在编制生物化学导学案时应减少纯理论的阐述,多联系相关学科并结合临床、营养知识进行讲解,设计应用性较强的启发性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磷脂的生理功能”时应联系“卵磷脂是肺泡表面的活性成分,如果早产儿合成的卵磷脂不足,产生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会诱发呼吸困难”,从而启发学生思考“新生的早生儿不会哭,浑身青紫,呼吸困难的原因”;在讲解“磷脂的合成”时,应联系“磷脂是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原料,极低密度脂蛋白用以清除肝脏内的脂肪”,提出探究性问题“为什么磷脂合成减少会诱发脂肪肝,如何治疗脂肪肝等”。这些启发性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兴趣和好奇心带入课堂

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概念多、化学反应复杂、抽象。中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应该遵循提问、设疑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探究能力。

1.引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前中职学校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不知道如何预习。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明确了预习的目标和任务,将要学习的内容和问题具体化。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独立完成;一些复杂的概念和难点,学生需要做好记录,在课堂上与教师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用故事、图片、幻灯片等多种教学形式导入问题,提出预习的任务和要求,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具体化。例如教师在讲授“维生素”这一节时,可以用“维生素缺乏症”的案例引入新课,布置预习任务:常见的维生素有哪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有哪些,维生素有什么作用等。考虑到中职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教师可以将预习任务的主观题形式改为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等客观题。为了落实预习效果,教师还要在课前收齐学生的预习作业,并予以批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之间和小组成员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中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问题,通过互相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时,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通过组内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成员得出结论后,要派出代表上台讲解小组成员的见解。最后教师对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例如教师在讲授“糖异生”这一节时,可以在教学的“互助合作”环节布置这样的探究任务:请学生比较糖酵解途径和糖异生途径的异同点,并说出两种途径存在的联系。小组成员经阅读教材、交流讨论后,先绘制出糖酵解途径和糖异生途径的路线图,通过对比发现:糖异生途径基本上是糖酵解途径的逆反应;糖酵解途径有三个限速酶,控制着反应速度和方向;糖异生途径有四个限速酶与糖酵解途径的三个限速酶相对应,糖异生的限速酶可以绕过糖酵解的“能障”使反应逆向进行。

小组成员的代表在教学的“展示交流”环节阐述观点时,教师可以用挂图或幻灯片补充或指正;小组成员的代表在此环节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鼓励或帮助;小组成员的代表展示交流结束后,教师要对小组表现给予评价,以“流动红旗”的形式奖励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

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在“总结反馈”环节要对学生提出的难点问题进行点拨,例如学生一致认为糖异生途径的四种限速酶很难记忆,教师告诉大家记忆的歌诀:“糖异生、丙酮酸、羧化羧激记心间,葡萄糖2,果糖6,加上磷酸就记全”。这样的歌诀朗朗上口,学生在反复朗读时可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提倡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高效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并提高教学效果。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复杂抽象,具有分子结构多、代谢途径复杂等特点。如果教师授课时仅用板书、挂图这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的授课难度大。教师若将教学内容的有关文本、图形、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加工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会使教材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例如,教师在讲授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的复杂结构时,可以插入这些大分子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图片,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习的乐趣。教师讲授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三羧酸循环等重点内容时,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将代谢反应绘制成线路图,先动态显示单个反应步骤,然后再将反应过程以线路图的形式连续表示出来。为了表示反应的个体特征,线路图中的“单向反应”“可逆反应”要用不同颜色表示并加粗,“反应的限速酶”及“ATP生成的部位”要用小动画制作的文本框表示。同学们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学习,加深了对代谢反应的理解,降低了学习的畏难情绪。教师在讲授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症、脂肪肝、动脉硬化、痛风等,适时插入病例及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感觉到生物化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小结

实践证明,中职学校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时既要认真备课、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教学活动,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才能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薛力红,葛和平.高校课堂“导学案”的理性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3(5).

[2]陈青.中职生物化学的教学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 2014(2).

中职化学教学策略 第7篇

关键词: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策略

中职化学是中职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选修课, 化学本身所蕴含的生活化知识, 奠定了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基础[1]。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对中职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紧跟时代的潮流, 将中职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实现生活化教学,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存在, 体验化学知识本身的价值, 感知化学的魅力以及化学学习背后的无限乐趣, 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发展, 需要在了解中职化生活化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才能寻求优化其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促进中职化学教育的发展。

一、现阶段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中职教学与普通的高中教学不同, 将培养综合性的技术人才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具体的中职化学教学所培养的人才必须能够在未来的就业以及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 中职化学教学注重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积极倡导生活化的教学。

现阶段的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 面临一定的困境。

传统的中职化学教学与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活化教学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样的差距表现在生源、 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多个方面。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缺少兴趣, 具体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降低了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 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对化学学习具有一种陌生感[2]。另外, 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的缺乏使得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面临众多困境。

二、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 中职化学教学逐渐向生活化教学的方向转变, 然而在其生活化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制约了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发展, 阻碍了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改革。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基础文化知识欠缺, 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 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 没能在过去长期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 由于中职学生本身的特点, 其基础的文化知识相对欠缺, 不能更好地理解大量来源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不大, 长期的这种由于自身基础知识不足, 对化学学习提不起兴趣, 最终导致其厌学的心理, 形成恶性循环。

2.中职化学教材与化学生活化教学脱节。在新课程背景下, 中职化学倡导生活化教学, 然而具体的中职化学教材依然是传统的教材, 教材内容与实际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不符, 一方面学生对整个化学学习形成一种混乱的影响, 另一方面, 教师无法借助教材来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 化学教材与化学生活化的教学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众所周知,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 目前我国中职化学教材的内容缺少一定的知识价值和实用价值, 中职院校实用的化学教材内容复杂, 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 另外, 教材内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存在化学知识重复等问题[3]。这些都是化学教材与化学生活化教学脱节的具体表现。

3.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 教学模式陈旧。 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是将整个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日常的生活知识, 使学生能够将化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中职化学的生活化教学依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 依照教材内容进行灌注式的教学, 联系生活实际的例子并不多见, 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发言机会,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整个课堂教学缺乏生活化的渗透, 教学模式陈旧。

另外,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 生活化的教学需要教师组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开放的交流探究活动中交换意见,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并通过有效的化学实验进行验证, 从而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组织的课堂探究性活动非常有限, 而且在一定条件下限制了化学生活化的教学。

三、加强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面对现阶段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分析其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结合多年的中职化学教学经验, 根据现阶段中职教育的特点, 提出以下加强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突出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的专业特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 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操作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为学生提供设计实验、参与操作实验的机会,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 在具体的检验漂白性实验的设计中, 教师要设计不同的对比实验, 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 总结相关的结论, 在学生的自我操作中, 引导学生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 通过学习, 提高其主观能动性, 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突出化学教学的专业特点, 才能更好地促进生活化教学改革。

2.优化教学内容, 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新课程背景下, 实现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 要从不同的方面优化教学内容, 加强中职化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1) 将教学目标进行生活化的解读。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中职化学教学应该让学生认识并充分了解与化学有关的自然现象, 以及物质的变化规律, 在实际的生活中掌握基本的化学理论知识, 培养其科学的态度, 提高其化学专业素养[4]。因此, 中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应该生活化, 并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得到普及, 将具体的化学教学目标进行生活化的解读, 立足学生多接触的生活, 将化学知识的教授与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使其能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 (2) 创设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情境。在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的重点, 利用生活化的情景组织教学活动, 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化学知识学习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 理解教材中的化学知识, 提高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 一切的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5]。因此, 在中职化学教学中, 让将生活化的教学渗透进整个教学中, 让“生活化”的教学为中职化学教育带来全新的体验。 例如, 在学习氢氧化铝内容的时候,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药品广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引导其思考为什么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病, 来引导学生进入化学知识的学习。这样的生活化情景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的知识,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促进生活化教学。 (3) 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中职化学教学应该培养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共同发展的人才, 因此, 在具体的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中, 要积极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排除化学教材中的内容, 教师要挖掘中职化学教学的深层内涵, 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的生活日常联系起来, 筛选适合课堂教学使用的日常化、生活化的内容。而对于生活化内容的选取要以教材的主要知识我标准, 力求运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进行讲解, 使学生从最初的感性认识发展到深层的认识和理解, 进而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作为选择生活化内容的原则, 通过所学的化学知识, 将生活化的内容进行验证, 得到相应的理论知识。 (4)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渗透生活化理念。中职学生的化学教学实践包括化学作业和化学实验, 因此, 在这两种具体的化学教学实践中积极渗透生活化的理念。首先, 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引入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例如:化学书上的氯化钠实际上就是盐水, 生活中的肥皂具有碱性等, 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相关, 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另外, 这种教学实践活动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 让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心理体验。其次, 在具体的化学实验中, 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利用生活化的实验案例来讲解具体的化学理论知识, 将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之前的距离缩短,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印象。

3.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资源。现代化的多媒体资源可以为生活化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教师可以借助影视节目来挖掘化学生活化教学的资源。例如, 在教学“化学与自然”的相关内容时,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及音频资料来展现我国环境状况,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化学讨论问题, 并引导其通过影像资料, 以及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具体的化学知识。

结语:

新课程背景下, 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已经完全渗透进整个化学教育的过程中。明确现阶段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 从中职化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生活化的解读, 探究加强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能推动整个中职化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桂好.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4, (10) :9-10.

[2]陈翠平.对中职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新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04) :58-59.

[3]王婵录.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考试与评价, 2015, (08) :10.

[4]周锋.中职化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下旬刊) , 2013, (z1) :237-237.

中职化学教学策略 第8篇

一、中职化学教学的抛锚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扮演的角色

1. 抛锚式教学强调中职化学教师要起主导作用。

在中职化学教学抛锚式教学中, 教师通常扮演着鼓励者、导演者以及指点者的角色。首先, 作为鼓励者, 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学习活动充满意义, 并使学生感觉自身能够胜任这些学习任务。在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鼓励, 避免他们因灰心而对化学课程失去兴趣。同时, 当学生取得成绩上的进步时, 教师也应给予赞赏,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激发他们不断进取。其次, 作为导演者, 教师要有效设计并组织化学知识的传授过程, 转化课本上的知识为具有探索性的课题, 并如同导演一样, 创建知识活动意境,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让他们经过自身的努力表演, 实现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最后, 作为指导者, 传统的讲授已经不再满足学生的要求, 教师应当通过质疑和点拨的方式, 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入思考, 发现学生探索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加以点拨, 从而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印象。

2. 抛锚式教学强调化学教学的中心是学生。

抛锚式教学强调学习者主动意义的构建过程, 并且强调是否发生学习主要是看学生学与否, 却不是教师教与否。所以, 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抛锚式教学的中心应当是学生。一旦认清这个中心, 在教学时, 教师便会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将他们的首创精神进一步体现出来。同时, 在中职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中心, 还能令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更多地应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此外, 在中职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还能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的能力。

二、化学教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 要紧扣抛锚结构

1. 对抛锚式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选择与当前主体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当做学习的中心内容时, 应当从真实情景中加以确定。其中所选择的问题或者事件便是“锚”, 该环节所起的正是“抛锚”的作用。整个教学进程及内容便由该类问题或者事件加以确定。所以, 如何在教学策略设计中进行“抛锚”对抛锚式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 在进行“烃类”的课堂教学中, 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烃类的发现史, 将烃的种类及相关分子结构这一学习主题如画龙点睛般清楚地点拨, 将“锚”抛下去, 让学生认识到若要探究烃类结构, 应当从中掌握什么知识以及需要了解到的相关内容等, 在教师的辅导下, 学生对当前所要探讨的若干问题加以确定, 从而实现“抛锚”教学。

2. 在抛锚式教学构建中要紧紧围绕“锚”这个关键点。

构建知识意义时, 要紧紧围绕“锚”这个关键点。需要指出的是, 抛锚式教学策略设计的核心关键是自主学习, 而非是仅仅由教师将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直接向学生提出来。例如, 在“烃类”的教学过程中, 获取何种资料、如何获取相关资料、从相关专家中获取何种类似问题等, 学习者在构建知识意义时, 应当充分认识到协作学习的作用。教学在中职化学课堂上, 教师应当更多地组织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共同探讨、学习以及协商相关的化学知识。在对有关烃类结构探究问题时, 并非只是简单告诉学生怎么去解答这些问题, 而应当给学生提供相关探索问题的线索。

三、构建更加充实真切的教学情境, 确保抛锚式教学策略的顺利进行

通常情况下, 学习应当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紧密的联系, 因此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 应当将具有感染力的真实问题更多地在化学教学中加以引用, “抛锚”更多地选择建立在学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上, 让学生更加方便地应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 对当前正在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同化, 从而给新知识赋予某种更加深刻的意义。所以, 在中职化学课堂教学中, 首先应当保证内容与形式均保持真实的教学情境, 利用日常生活情境中所遇到的化学问题与课堂教学的互融, 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如在“烃类”的情景创设中, 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 将烃类燃烧等现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指出甲烷、乙炔等烃类气体的特性等。其次还应注重中职化学内容结构的严谨性, 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专业知识内容的兴趣, 同时伴随计算机的逐渐普及, 通过多媒体、Flash动画等工具, 更好地帮助学生去探究相关化学资料和专业知识等。

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 充分认识到教师扮演的鼓励、导演以及指导者的角色与学生所扮演的教学中心角色等, 以创设真实情境为主题, 利用“抛锚”有效开展多种学习方式, 紧紧围绕“锚”这个关键点, 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 构建更加真切的教学情境, 有效确保抛锚式教学策略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及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柳炜.论中职化学教学中的抛锚式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12 (6) .

[2]宋晓丹.抛锚式教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3]宋晓丹.抛锚式教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1 (z1) .

中职化学教学策略 第9篇

生物化学是卫生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它理论性强, 内容深奥、抽象。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过多强调知识学习, 忽略了思维的过程和方法, 使学生学习这门课时存在畏难情绪。新课程教学观提出“结合学科特点与思维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在互动教学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服务,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教学理念[1]。所以,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引导, 注重培养中职生学习能力。现笔者从生物化学教学角度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1 分层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班内分层互动制是分层教学新模式, 在该模式中,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其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互帮互学形式, 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作用, 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空间[2]。小组合作学习中认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给暂时落后的学生提供帮助的同时也拓展了思维, 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选用该模式时要深入调查学生学习状况,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并根据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布置自主学习任务。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指导, 结束时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例如讲解“氨基酸的结构”时, 教师在精讲完“氨基酸的元素组成和分类”后给小组布置任务, 让学生找出20种氨基酸结构异同之处, 进而总结氨基酸的一般结构特征。课堂活动中, 教师要用答疑和谈话的方式进行分层指导, 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和精神。课堂活动结束时, 学生根据课堂表现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自评, 教师在此基础上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并计入小组和个人总评成绩。中职生认知水平、认识能力大体相当, 班内分层互动制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2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以教材为依据, 以学生认知能力和生活感知为前提,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以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共同分析、研究探讨、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方式。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口头描述 (讲故事) 、设置悬念 (猜谜) 、联系生活情境、提供案例、设计实验和运用多媒体 (网络、课件) 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应在掌握学生认知程度的基础上, 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刻苦钻研教材, 遵循提问、设疑原则进行设计, 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3]。

如讲解“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时可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 拓展学生思维: (1) 哪些食物中含有糖? (水果、蜂蜜和馒头等食物) 。 (2) 血糖的来源除了食物还有什么? (糖异生作用和肝糖原的分解) 。 (3) 肌糖原能分解吗? (不能。肌糖原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 。 (4) 血糖的去路有哪些? (能够氧化分解, 能够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 。 (5) 糖吃多了会发胖说明血糖还能转化成什么? (能转化为脂肪) 。讲解“肝病的诊断”时可结合病例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 (1) 病例中的患者具有哪些病理特征? (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右上腹压痛、在肋缘下2厘米轻微触痛、巩膜和皮肤黄染) (2) 通过这些特征推断病灶发生在哪个部位? (肝脏或胆囊) (3) 排除肝外其他因素, 正确评估肝功能状态, 还需检测哪些生化指标? (检测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 清蛋白和球蛋白的代谢变化, 检测胆红素在血中、尿中量的变化等) 。当问题基本解决时, 教师要结合学生回答问题情况, 及时归纳, 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

3 优化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感染学生, 以自己的威信折服学生, 以自己的真知灼见征服学生, 以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启发学生[4];同时要营造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思维更活跃。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与其他临床课程有密切联系, 所以讲授时应注意与临床实践相衔接。如讲解酪氨酸代谢时联系白化病和白癜风, 讲解血糖调节时联系糖尿病发病机制, 讲解胆色素代谢异常时联系黄疸等。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开阔学生视野,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性, 调动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4 加强对学习方法的引导, 增强学习效果

(1)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与其他学科相比, 生物化学知识难点多、信息量大,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 教师可采用谐音法、歌诀法、类比法和联想法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讲解“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时”用谐音法:假 (甲硫) 设 (色) 借 (缬) 来 (赖) 一 (异亮) 两 (亮) 本 (苯丙) 书 (苏) 。讲解“脂肪酸β-氧化”时, 可用歌诀法:“β-氧化是重点, 氧化对象是脂酰, 脱氢加水再脱氢, 硫解切掉两个碳, 产物乙酰CoA, 最后进入三循环”。讲解“DNA双螺旋结构”时可用联想法:DNA双螺旋结构就好比一个旋转楼梯, 交替排列的磷酸和脱氧核糖构成了两边的扶手, 两条链上的4种碱基通过相互配对构成一阶一阶的阶梯。这些学习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又增强了趣味性, 便于学生记忆。

(2)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社会里, 学生要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就必须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在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讲解各章节前先做提纲挈领式的介绍, 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并提出问题, 使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其次培养学生从课外资料中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后, 教师可布置一些拓展性、应用性较强的思考题, 如“脚气病和脚气是一回事吗?高血氨患者为何不能用碱性药物灌肠”, 然后引导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相关资料, 学会寻找、选择、处理和提取信息, 以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5 适应岗位需求, 注重培养实践中的学习能力

大量案例研究显示, 职业院校毕业生因受所学专业限制, 综合素质低于普通高校学生, 岗位的迁移能力、不同岗位适应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相对较弱[5]。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教师应将实验和操作练习作为教学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增加综合性、系统性实验, 强化生物化学基本技能训练, 提高动手能力[6]。

教学中, 教师先按教学要求进行讲解, 并通过现场动手或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演示, 然后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 使学生较好地领悟和运用理论知识, 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培养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组织一些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如让学生以自愿方式成立课题小组, 就某一问题制订探究方案, 根据已有知识做出合理猜想, 通过网络、书刊查找资料并设计实验方案, 继而按照实验方案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 最后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并在教师指导下撰写科研小论文。

6 激发情感因素, 增强学生自信心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情感因素与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学习能力必然会因人的情感因素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 其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作为教师, 平时要多和学生接触、交往, 消除师生间的隔阂, 帮助学生树立进步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要主动询问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采取补习功课、课堂提问的方法为他们解难释疑。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要帮助其解除困惑, 引导他们克服困难, 增强抗挫折能力。

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应试教育下缺乏成功体验, 丧失了信心。对这类学生要多进行期望教育, 鼓励他们在看到与他人差距的同时, 也要看到自身潜力, 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给他们制定学习目标时, 应尽可能做到低起点、目标准确。学生进步时, 教师要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 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中职生学习能力是一项艰辛、细致的工作。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注重培养实践中的学习能力, 以适应岗位需求;激发学生情感因素, 帮助学生摆脱困境, 使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生物化学,中职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义堂, 田宝军, 王硕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3.

[2]刘喜鸽.职校生个体差异的状况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3]钱永勤.“问题情境”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生物学, 2002 (4) :17~19.

[4]李国成, 徐景贤.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4) :42~43.

[5]张黎宁.职业教育要教给学生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0) :23.

中职化学教学策略 第10篇

素质教育观要求中职学校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的高技能人才, 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 在中职化学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教师要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中职化学课堂教学, 高度重视化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积极钻研教材, 研究多元教学方法, 将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培养出专业技能完备、道德素养全面的综合型人才。

二、中职化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 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增强民族自信心

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职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中华民族很早就开始进行化学探索活动, 取得了不计其数的化学成就: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唐朝孙思邈《伏硫磺法》记载的火药术, 公元前2000年开始养蚕, 比欧洲早1900多年掌握冶铁术, 公元200年掌握了成熟的制瓷技术, 7000年前发现漆料并制作漆器, 最早发现煤、石油、天然气。中华民族祖先为世界化学史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有力推进了世界化学史的进程。我国涌现了众多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化学家:发明联合制碱法的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在化学模拟固氮方面取得伟大成就的化学教育家卢家锡先生等等, 无一不为世界化学史的发展树立了典型。

古今中外中华民族所取得的化学成就, 无疑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增强民族自信心。在中职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学生学习前人经过不断探索而总结出来的化学知识时, 教师要利用榜样的力量, 让学生体会化学家不畏挫折、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 为学生树立典型, 在榜样的指导下激励学生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题情感, 增强民族意识。

(二) 掌握环境保护知识, 提高环保素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有很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理念: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道家崇尚自然、道法自然的理念, 佛家戒杀护生的戒条, 都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需求急剧增加, 空气污染、水质恶化、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一系列环境危机逐渐显露。面对这种社会现状, 在化学课堂中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环保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中职化学教材中蕴含的环保内容非常丰富, 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 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铁路沿线丢弃食品塑料造成了“白色污染”;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农药、化肥不恰当使用对苏州河、南京秦淮河、武汉黄孝河造成水质污染;京津翼工业城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有害粉尘的不断增多, 对空气质量造成的严重后果等等。无论是作为一位学生还是一位公民, 都不能容忍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出现, 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化学知识, 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消除污染的方法, 化害为利, 爱护生活环境, 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环境保护是构建生态社会的重要保证, 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 结合生活中的化学污染现象, 对学生进行环保主义教育, 是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使中职学生在化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环境保护知识, 积极参加绿化活动, 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 辩证法思维训练, 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孔子编《易》曾言:“一阴一阳谓之道”, 体现了阴阳协调、对立统一的朴素唯物主义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可尝试通过化学知识的传授, 对学生进行辩证法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让学生学会用发展、对立、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

溶解和结晶、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正反应与逆反应、酯化等化学知识都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主义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结合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理解“世界充满矛盾, 而矛盾互相对立又统一”的观点。

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素材, 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 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知识, 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职化学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 每一位教师都要仔细挖掘, 认真思索, 将传统文化教育与中职化学有机结合, 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型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培霞.中职化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5) .

初中化学与中职化学的教学衔接 第11篇

关键词:衔接 思想方法 化学能力

在中职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初中化学学得还可以,但进入中职后就感到化学难学,不能适应,成绩大幅下降。这说明中职化学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必须与初中化学相衔接,使之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让学生从初中自然过渡到中职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衔接自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好初中化学与中职化学的教学衔接:

首先,从知识量上看,初中仅在初三开设化学课程,按学习知识的渐进性要求,已决定了其知识量不可能很多,而中职阶段要求掌握的知识量则出现急剧膨胀:(1)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部分。初三侧重于从得失氧的角度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初步掌握原子结构中的电子排布规律;中职则上升到从电子转移这一实质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以化合价升降法来配平,从原子结构引导至掌握周期表的结构、应用,而且这两方面均可综合到元素及化合物性质中去;(2)实验技能上初中侧重于重要性质的实验现象,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中职则在此基础上,更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重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一些重要的分离提纯方法、一系列阴阳离子的鉴别、检验,真正使实验成为认知和学习的重要手段。

因此,中职化学老师应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拟能力、归纳能力,应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理解反应的实质、熟练配平的技巧,使他们从大量反应式的记忆中摆脱出来,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中职教师在教授化学知识时要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正视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把可能面对的困难向学生说明,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防止松懈情绪的发生或延续,使他们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如何解决困难这一要点上来。为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及兴奋性,我觉得不一定要在中职开学初搞复习课,而应将旧知识的复习渗透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例如,在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时,可回顾初三学过的氢气、氧气等气体的物理性质,从而更好地突出氯气的黄绿色、可溶于水、有毒等重要性质。

二、努力将教学七环节——“引、读、做、议、讲、练、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相应地有所侧重,达到培养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例如,“读”侧重于循循善诱,让学生得出结论。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要求学生找出关键性的词句进行推敲、对比,求得全面的记忆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发掘教材或资料的合理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的阅读、判断能力,提高学生新旧知识的类比能力。“讲”侧重于把教材由多变少,以启发式、引导式讲清基本概念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例如,讲气体摩尔体积时归纳出四要素:前提——标准状况、范围——任何气体、数据——22.4升、物质的量——1摩尔。

三、继续加强实验在课堂中的作用

实验性强是化学课最显著的特点,因此,将尽可能多的实验交由学生亲手实验效果会更佳。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发问、判断、解决,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和实验设计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四、加强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强所学理论对学习的指导作用

中职需要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达七族之多,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而不混淆,则需理顺族内各物质性质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并加强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学习的指导作用,分析、比较清楚族间性质的相异性和相似性。例如,在讲授卤素这一章时,以代表物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主线,联系溴、碘的性质,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1]陈伟星.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西安:陕师大杂志社,2006.

[2]王仕杰.化学课堂探究教学.

[3]任艳萍等.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西安:陕师大杂志社,2006.

中职化学实验教学问题探讨 第12篇

1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 教学观念陈旧。

多年以来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存有重理论而轻实验的顽疾, 对于专业课的学习颇为重视, 对于那些基础学科却只要求了解即可, 未作深究。我们的化学实验课作为基础课也深受此不利影响。学生在实验课中不能集中精力的学习、在实验操作中未能达到学习要求, 还有不少学生感觉自己是旁观者, 只看不动手去做, 实验报告互相抄袭严重等。

(2) 专业知识基础薄弱。

我们的学生仅仅只是在中学学习了部分的化学知识, 但许多人的基础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也有不少学生从未接触过化学实验。尽管我们多次的讲解与说明, 学生还是无法独立完成实验, 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引导方能有效完成。

(3) 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明显缺乏。

实验的重点是在于动手, 实际操作。重点是技能的训练, 其难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做出相应的调整, 实验的难度大, 程序复杂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打击他们学习的热情。我们需要依照学生的情况来做出调整, 对于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缺乏的现状需要强化对这个方面的训练。

2解决化学实验教学问题的构想

(1) 实验单独设课。

我们需要改变以往那种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的现象, 增强实验教学的份量以便能够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首先, 推动学生能够对于实验有所重视。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 辅之以学分等考核手段可以大力推进学生对于实验课的重视。其次, 增强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教师需要强化自己的教学素养, 以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上升。最后, 能够引起教育部门重视。实验独立设课之后, 不但能够让我们的管理部门有效地进行考核与管理工作, 还可以及时的观察教学的实际效果。

(2) 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加以删减增补。

我们以前的化学实验存有明显的不足, 是附属与理论课中。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从理论来考核, 考核的办法是笔试。这样就造成了我们实验教学的地位变得极为尴尬, 而且我们的实验内容还是老一套, 多年以来都没有调整教学内容。基于这样的现状, 我们需要突破原有的课程序列, 将所有的化学时间集中在一起并成为独立的体系。

(3) 健全已有的实验课教学模式。

我们中职的学生生源较差, 对于学习缺乏应有的耐心与毅力, 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事实上, 实验课如果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会比理论课更容易创造出教学效果。在实验课独立之后我们需要主动的变更原有的教学方法以便我们能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独立的实验课可以确保拥有一定的课时, 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变预定的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①预习实验。学生需要以文字的形式写出报告, 报告中必须含有目的以及原理、仪器和步骤这些内容。教师核对学生所提交的文字报告, 然后师生共同探讨。②教师讲解与说明。原理以及使用的规范都需要我们仔细的传授给学生, 对于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需要着重进行解释与说明。③学生实际操作。在实际的教学期间, 我们务必强调学生按照要求来进行操作, 多多鼓励学生通过自己一人之力来完成实验的全部过程。④实验结束后需要对仪器整理归置, 所得出的实验结果需要写成实验报告并交付教师。

(4) 健全实验课的考核。

学生对于实验课缺乏必要的学习热情的重要原因是没有考核制度来及时跟进。为了能够增强我们的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健全考核。依照多年的教学体会与我们目前的实验设备, 对于学生实验成绩的判断需要应用综合考评的做法来实行。也就是将平常的学习成绩与期末的成绩相互结合起来看待。具体操作办法是, 将学生平常时的学习成绩比例确定为六成, 期末成绩定位四成。

(5) 加大投入, 改善实验室的硬件设施。

实验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实验设施是否完备, 配置是否科学合理。这同样是我们实验教学的重要保障。当前, 我们需要加大对于实验室设备的投入, 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结语

化学的实验教学是我们中职教育工作中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 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已经被人们所认同, 实验教学进展的是否顺利直接关系到我们最终的教学成果。我们可以考虑让实验独立设课并主动的更新教学内容, 健全考核制度、加大对于实验室硬件的投入方能有效地保障我们的教学顺利推进, 并能够起到实验教学本应具有的作用, 让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有本质的提升。

摘要:化学实验课程是中职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对于培养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当前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陈旧、专业知识基础薄弱以及缺乏基本操作技能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应当采取多种手段对教学活动实施、组织和考核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实验课程

参考文献

上一篇:青海湖流域论文下一篇:财政预算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