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酵床范文

2024-05-13

生物发酵床范文(精选11篇)

生物发酵床 第1篇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的核心技术主要表现在菌种功能方面, 菌种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猪粪尿的降解效率和发酵床使用年限。有些养殖户为了节省成本, 自繁菌种质量难以保障, 饲养一批猪后就死床,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力浪费。建议养殖户在选购菌种时向当地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咨询, 或从正规企业选购, 选择有实践经验, 并能提供技术指导和售后的服务厂家。

二、选择使用, 发挥优势

全部采用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 从环保的角度讲, 能彻底解决粪污的排放问题;从养猪效益上看, 存在发酵床垫料补充困难、垫料管理以及成本提高等问题, 对于经济实力不大的养殖企业应当慎重考虑。

这项技术在饲养母猪和仔猪保育环节优势明显, 可以显著提高母猪的抗病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 提高产仔率, 避免死胎;能使仔猪身体健康, 抗病能力增强, 节省医药费;杜绝仔猪黄、白痢, 提高仔猪成活率, 促进猪只生长。由于母猪发酵床单位面积存栏少, 仔猪保育栏的仔猪体重小, 发酵床垫料下沉速度减慢, 垫料补充的压力减轻;仔猪、保育猪的粪尿排泄量小, 对垫料管理的压力也大大减轻;同时还解决北方冬季母猪舍取暖问题, 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应该大力提倡。凌海市红光种猪场, 利用发酵床养猪已有3年时间, 运作模式是仔猪断奶后转入到发酵床保育舍, 长到35公斤时再转到育肥舍, 仔猪成活率明显提高, 并解决了保育猪舍的冬季取暖问题, 第一批保育猪转群时垫料下降5~10厘米, 后期基本上不下降, 减轻了垫料补充压力, 垫料管理强度下降, 经济效益可观。

三、发酵床猪舍设计要求

猪舍建成东西走向, 座北朝南;跨度不低于8米, 以9~12米为宜;举架高度 (以发酵床面计) 3~3.2米。猪舍长度因地制宜。舍内设计成单列式, 走廊设计在最北侧, 宽度为1~1.2米。猪的采料台≤1.6米, 安装自动给食槽, 南侧建0.3~0.4米宽的饮水台, 安装自动饮水器。发酵床猪舍冬季应考虑防寒保温和排潮问题, 温度最好15~25℃, 相对湿度4 5%~7 5%。夏季主要注意防暑降温, 保证猪舍通风。力求做到冬暖夏凉。前后墙设计上下两排通风口。发酵床应简单实用, 每个面积超过10平方米, 雨水等不可进入到发酵床内。4~6米安装1个天窗。南面采用大窗户, 北窗设计成品字形, 使圈舍具有良好的通风功能。如果南侧设计成塑料大棚模式, 将下部的塑料膜卷起, 则通风换气的效果更好。塑料大棚模式更加有利于猪舍的采光, 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猪舍建设, 缺点是昼夜温差比较大。

四、垫料规范管理

1. 垫料通透性

保持垫料通透性可使发酵床保持较高粪尿分解能力, 抑制病源微生物繁殖, 减少猪只疾病发生。应将垫料经常翻动, 深度30厘米、可结合疏粪或补水将垫料翻匀, 冬季每天翻动1次, 夏季1周翻动1~2次, 猪出栏后要彻底将垫料翻动1次, 并重新对其发酵。

2. 水分调节

发酵床垫料的水分含量为38%~45%, 因季节或空气湿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垫料表面用眼看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时为最好, 用手抓没有水流出, 放在嘴边吹无粉尘。应视垫料水分状况, 适时补充水分, 可采用加湿喷雾的方法补水。

3. 疏粪管理

由于猪排泄粪尿分布不匀, 造成粪尿集中的地方湿度大, 消化分解速度慢, 应进行疏粪管理, 即将粪尿分散撒在垫料上, 并与垫料混合均匀, 以便使发酵床水分均匀一致, 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粪尿消化分解干净。保育猪可2~3天疏粪1次, 中大猪1~2天1次。

4. 垫料补充与更新

发酵床养猪新技术 第2篇

发酵床养猪新技术

发酵床养猪这种养殖新方法,是利用有机垫料建成一个发酵床,用发酵床来吸收猪的粪便,利用发酵床里面的微生物,分解粪便,转化饲料,改变了原来传统的,让猪的`大小便全部在猪舍里面.然后再用水冲洗,冲到外面污染环境,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旧方法.

作 者:侯国杰 作者单位:河南省禹州市丰坤种业农化有限公司技术部,461670刊 名:北京农业英文刊名:BEIJING AGRICULTURE年,卷(期):“”(4)分类号:S8关键词:

生物发酵床养猪鞭虫病的诊治 第3篇

关键词:猪场疫病;养猪;生物发酵床;养猪鞭虫病;诊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1-0056-01

近几年来,生物发酵床在猪场的应用愈来愈广泛,但是由于相关技术掌握不全面,导致部分猪场疫病暴发频繁。利川市东城办事处某生物发酵床养猪场在2011年9月发生一起猪鞭虫病,现将其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该猪场属于育肥猪场,圈舍全为生物发酵床,没有配备传统水泥地面圈舍。购入的仔猪均为2月龄仔猪,育肥后出售。仔猪购入后没有经过隔离饲养,直接进入发酵床圈舍饲喂,并在发酵床圈舍内进行防疫和驱虫。发病猪群为购入1月后的仔猪,共存栏89头,已经免疫过猪瘟疫苗和猪口蹄疫疫苗等疫苗,并使用伊维菌素对猪群进行了驱虫。此次引进仔猪前没有更换发酵床垫料。

仔猪引进28 d后有个别猪开始发病,体温正常。主要表现为腹泻,粪便呈稀糊状,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消瘦严重的病猪背脊骨骼明显显露;个别病猪排水样黑血便。使用抗生素治疗后,部分病猪的腹泻症状可以暂时控制1 d左右,而后又继续腹泻直至死亡。笔者前往该猪场时已经发病10多天,共发病62头,死亡27头,发病率69.7%,病死率43.5%。有11头特别消瘦的病猪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和护理逐渐正常(体重与发病前一致)。据畜主称,前一批猪亦是表现相同症状且死亡10多头。

2 诊断

剖检病死猪发现盲肠、结肠内有大量20~50 mm的白色线虫,大多数寄生在盲肠内,结肠内数量略少。有的虫头部已经进入肠壁黏膜内。寄生部位有水肿或溃疡。根据临床症状和解剖症状即可确诊该病例为猪鞭虫病感染。

3 治疗

对全群猪注射左旋咪唑注射液,剂量为0.2 mL/kg 体重。同时,每天上午在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下午添加维生素C等药物,连续饲喂5 d。间隔1周后在饲料中添加左旋咪唑(剂量按说明书)。

在注射左旋咪唑注射液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消瘦严重的病猪在1周后采食量逐渐增加。

4 病因分析

猪鞭虫病又叫猪毛尾线虫病,主要危害仔猪,严重感染可引起死亡。该次病例是笔者近年来诊治的病例中最严重的。一个半月的仔猪即可检出虫卵,4个月的仔猪虫卵数和感染率均急剧增高,以后逐渐减少。猪鞭虫病的有效驱虫药物为左旋咪唑、苯硫咪唑等。生物发酵床要求猪转群前应清除其体内外寄生虫,避免寄生虫带入发酵床,以免猪在采食菌丝时重复感染疾病。

该猪场没有进行进入发酵床前的有效驱虫;新进猪只时也没有更换发酵床垫料;同时使用的驱虫药物单一(仅使用伊维菌素),加上确诊疫情不及时是造成此次鞭虫病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5 建议

使用生物发酵床技术一定要按其相关要求操作,进入发酵床前一定要做好猪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除工作,同时免疫计划要全部落实到位。应配备一定比例的传统圈舍,不能全部使用发酵床。发酵床的单位饲养密度要合适,每头猪应占地1.2~1.5 m2,及时更换垫料、添加菌种及微生物活性剂。猪舍内禁止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药品。同时应搞好其他配套管理技术。

不要使用单一驱虫药物,应综合驱除本地常在和有可能从外地带入的寄生虫。使用药物前注意其驱虫范围,做到不遗漏。发现发酵床被污染应该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垫料,并将其全部彻底焚烧处理。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浅谈 第4篇

1 发酵床养猪技术简介

发酵床养猪技术就是在土壤中采集出一种微生物菌落, 经过特定营养剂的培养形成白色土著微生物原种, 将“原种”按一定比例掺拌锯屑或稻皮和泥土, 以此作为猪圈的垫料。利用生猪的拱翻习性, 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 通过土壤微生物菌落的分解发酵, 使猪粪、尿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 微生物以尚未消化的猪粪为食饵, 繁殖滋生, 随着猪粪尿的消化臭味也就没有了, 而同时繁殖生长的大量微生物又向生猪提供了无机物和菌体蛋白质被猪食用, 从而相辅相成将猪舍演变成饲料工厂, 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 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的、无臭气的新型环保养猪技术。发酵床养猪技术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猪舍的地上部分, 包括猪舍的类型、屋顶、墙、窗的设计与建造, 以及猪舍内部结构及设施的设计与建造;二是发酵床的设计与建造;三是发酵床、猪舍各部设施以及猪的饲养管理。

1.1 猪舍地上部分的设计与建造

东北地区发酵床养猪猪舍的类型宜采用半钟楼型屋顶、四面墙体或三面墙体加一面塑料大棚式设计。如下图所示, 即在猪舍的顶端纵轴南向设计一排立式通风窗。由于阳光的照射以及发酵床的温度, 猪舍内部空气受热膨胀, 比重变小, 从顶部立式通风窗流出, 底部南北两侧低开的通风口吹进凉爽的风上移。如此循环往复, 形成了舍内良好的空气对流现象, 舍内空气得以有效交换。良好的通风使得发酵床内的水分蒸发, 圈底则保持疏松柔软状态。发酵床面的上升气流带走了猪床表面的水分, 使得与猪体接触的床面湿度降低, 给猪创造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在冬季, 虽然舍外的低温和寒风使得北墙的通风窗不能打开, 但是, 由于采取了屋顶通风立窗的设计以及对发酵床湿度和菌种活性的有效调控, 可以有效降低舍内湿度以及排除污浊气体, 必要时可打开北侧中层通风窗, 以确保通风换气质量。

1.2 发酵床的设计与建造

地下式发酵床的垫料层位于地平面以下, 床面与地面持平, 适用于我国北方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优点是猪舍高度较低, 造价相对低, 各猪舍的间距相对较小, 猪场土地利用率较高。由于床面于地面持平, 猪转群以及运送饲料方便。由于发酵池位于地下, 有利于发酵床的冬季保暖。缺点是土方量较大。

1.3 饲养管理措施

发酵床的管理是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核心内容。土著微生物菌群分解粪便的能力, 取决于菌群自身的活力, 而菌群自身的活力受所处环境影响。有机垫料的温度、湿度、有氧状况、碳氮比例以及粪便的数量等都决定粪便的发酵效果, 决定了该养猪技术的成败。

1.3.1 湿度管理

经常检查猪舍垫料湿度, 一年四季保证空气流通, 促进水分的蒸发, 应经常测量水分, 中心发酵层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5%左右, 水分过多时可打开通风口, 利用空气流动调节湿度。检查垫料水分时, 可用手抓起垫料攥紧, 如果感觉潮湿但没有水分出来, 松开后即散, 可判断为40%~50%的水分;如果感觉到手握成团, 松开后抖动即散, 指缝间有水但未流出, 可以判断为60%~65%;如果攥紧垫料有水从指缝滴下, 则说明水分含量为70%~80%。发酵床面不能过于干燥, 应根据床面干燥程度, 定期向发酵床喷洒营养活性剂溶液, 以提高土著微生物菌群的活性。营养活性剂溶液是指天惠绿汁、乳酸菌、鲜鱼氨基酸、汉方营养剂等稀释成1/500浓度溶液, 在夏季酌情喷洒。冬季应减少和降低发酵床的湿度。

1.3.2 保持发酵床面的高度

发酵床使用一段时间后, 床面会自行下沉, 应保持床面与池面的高度差不超过15~20cm。如果超过这一高度, 则需往发酵床内补充垫圈料, 并补充土著微生物、生土、盐、营养剂和水等。

1.3.3 严防饮水等的漏入

应严格防止饮水和雨水漏入发酵床内, 如发生类似情况, 及时处理, 防止床内垫料泡水腐烂。

1.3.4 时时检查垫料状况

每天检查发酵床垫料情况, 当发酵床面的有机垫料被猪踩踏变硬时, 应当以20~30cm深度翻松床面, 并且用500倍的乳酸菌稀释液混合后均匀喷洒于圈底。

1.3.5 猪粪的处理

猪习惯于在固定的地方排泄, 如果粪便成堆, 应及时将粪便铲翻到无粪便处。应采取一定的饲喂方案和采食、饮水分开的猪舍结构设计, 充分利用猪在运动中的踩踏和拱翻习性, 自行完成粪便的翻埋工作。如果需用有机肥时, 可以挖出约20cm深的腐熟好的部分, 然后按照顺序添加新的有机垫料。

2 发酵床制作方法

2.1 发酵床制作原料

锯末子、黄土、盐、原菌。比例为:每立方米用锯末子7袋左右, 黄土60g, 盐0.9g, 原菌2g。发酵床垫料可使用5~7年。

2.2 操作过程

测试首先按1m3放7袋左右锯末子来计算, 往里加水, 以手用力攥能看见水但不滴水为好, 含水量为60%左右, 算出锯末子和所需水量。按所测每立方米锯末子的量拌料, 加入盐和黄土, 把菌放到计算好的水中, 然后喷到混合好的锯末子中, 拌均匀添到坑内, 最后表面喷原菌1次, 圈底做好了, 夏季2~3d可以使用, 冬天1周左右使用。饲养2~3个月后, 猪床底层成为自然繁殖状态, 中部形成白色的菌体, 其温度可达40~50℃, 猪粪发酵后成为猪的饲料。饮用菌3d按1∶100比例 (原菌和水) , 1周以后为1∶300比例, 每间隔1周比例上升300, 直到1∶2000比例为固定饮用量。

3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优点

1) 发酵床养猪, 由于微生物在圈底充分分解和发酵粪便, 使整个圈底没有臭味, 解决了现代化养猪粪便处理的大难题。

2) 发酵床养猪, 借助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将粪便转化成微生物食饵, 变为猪的饲料。

3) 节省饲料, 降低成本。由于圈底形成了微生物的环境条件, 猪的胃肠内存在大量的有益微生物, 可以协助消化没有被猪胃肠消化吸收的剩余饲料, 在有益菌的作用下有了消化粗纤维的能力, 在增加玉米秆的情况下, 能代替30%~40%粮食饲料, 转化成猪肉。

4) 大大减少劳力。用水泥为材料制成的现代化养猪场, 猪粪便必须通过水冲洗以达到卫生效果, 既浪费了水资源又投入了较强的体力。利用发酵床养猪免除了水冲过程, 1个人可以干过去3个人的活。

5) 减少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由于有益微生物在猪的肠道内占据所有空间, 致使有害微生物无法生存, 大大降低了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同时在冬暖夏凉的生态圈舍里, 猪始终保持健康状态, 这种又节省体力又清洁的圈舍, 给猪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总之, 生物发酵床环保养猪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养猪理念, 与之相适应的养猪技术与传统的现代养猪技术相比有很大区别, 是微生物工程技术在生态农业领域特别是养猪业中的典型应用。虽然该项技术现在还处在发展初期, 但它的经济性、环保性已充分显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这一技术必将逐步成为今后养殖业采用的重要饲养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文君.付月华.生物发酵床技术在养殖工业中应用[J].饲料工业, 2001.

发酵床养猪的优势分析 第5篇

关键词 发酵床;传统养猪;优势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3

猪场排出的粪污,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粪便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解决出现的此问题,可采用生物发酵床自然养猪技术。此技术的载体是发酵床,是一种新的自然农业理念,利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筛选,培养并且繁殖出有益菌,以此得到微生物的原种,这原种的活力性极强。将锯末、谷壳等产品和微生物的原种,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做成猪舍的垫料。猪排出的粪便等排泄物被垫料吸附,微生物通过发酵可将其缓解,这样一来,猪舍没有粪便的臭味,也不需用清水冲洗,更无大量的废弃物排出猪场。科学的处理方法,实现了无公害的养殖,对环境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可使猪群的抵抗力,抗病力增强,用药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节约资源,促使生态循环,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将大幅度得到提升。发酵床养猪技术还提供了更适合猪群生长的环境,促进猪的生长。为了推广发酵床自然养猪技术,对发酵床自然养猪与传统模式养猪的情况进行对比,以供参考。

1 发酵床养猪的特点

1.1 猪群自身很健康,可少用药物

发酵床和猪舍是结合在一起,猪舍可以接触到阳光,通风透气,容易达到适合猪生长的温度,湿度,使猪的生长环境更加完善;同时,加大了猪的运动量,使猪群的生长发育更加健康,得病几率大大降低,尤其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等。由于发病率的降低,因而可减少抗生素,抗菌性等药物的使用,使猪生长品质更好[1]。发酵床养的猪,吃的多,心情好,不仅长得壮,猪肉的品质也优,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猪肉。猪群生长在发酵床上,可自如活动,活动量大,吃菌体蛋白,加强了其对疾病的抵抗性。根据各地应用的反应,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猪群的发病率。

1.2 无垃圾排放,对环境没有污染

发酵床没有排出的污水,垫料基本无臭味,也不用大量的水去冲洗猪圈,因此少有苍蝇蚊子等,不影响周围的居民生活。随着养猪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即现代规模情况下,虽是生产率加大了,但也加多了粪便,却很难得到处理。畜禽粪便每年在达19亿t,工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每年达9亿t,远远超出了工业排放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发酵床养猪技术,可以将干净的圈底有机垫料填满在地面,加之翻埋及时,这样一来,可以避免污水和粪便污染;同时,在铲有机垫料时,也没有普通猪舍剧烈的臭味。不仅如此,很多活性的土壤微生物,可将猪排除的粪便进行有效的降解、消除,这些微生物就隐含在有机垫料里。但传统的养猪技术,是将猪群排放的粪便用大量的清水进行清扫。由此可见,采用发酵养猪技术,不仅减少了养猪场的猪群的粪便及废弃物,也保护了环境。此外,地面发酵垫料是有机垫料,类似于有机肥,还可进行销售,又增加了经济效益[2]。

1.3 节能保温

在冬季,传统的养猪技术,要保证猪群生长的温度,因此,采用电,暖等取暖的措施。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猪粪尿及锯末垫料等发酵分解迅速,产生热量,使表层温度达到25~30 ℃,中心温度达到40~50 ℃。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取暖方面有两个优势,第一是大大降低了养猪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3]。第二是和传统取暖方式相比,猪舍温度变化的幅度降低,使猪腹部感觉的温度得到改善,更有利猪群的生长。

1.4 饲料成本降低

发酵床养猪中猪群吃的是菌体蛋白,这些菌体蛋白是在圈底填充料中,即菌类由猪群排出的粪便提供充足的养分,有益菌不断地繁殖,菌体蛋白不断形成。猪吃了这些菌体蛋白,身体所需的营养得到了充分的补充,抗病率及免疫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可以减少对饲料的需求或者可减少精饲料增加粗饲料,降低饲养成本,。发酵床养殖提供给猪舒服的生长环境,猪生长快速,一般可提前10 d出栏。

2 发酵床养猪与传统养猪中的材料选择

2.1 猪舍方面

传统的养猪及发酵床养猪在对猪舍方面的选择,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共同点是:都采用半开放式,方位都是坐北朝南,且都是没有运动场的。区别在于:传统养猪的猪舍是双列式的,每个栏的设置长5.3 m,宽3.0 m。在走道侧,设置1个料槽和2个乳头式的饮水器。发酵床的猪舍是单列式的,每个栏的长度是8.5 m,宽度是2.9 m,在走道侧,放置1个宽度为1 m水泥饲喂台。设置料槽2个,对侧放置乳头式的饮水器2个。为了方便对垫料洒水,在猪舍的中央放1个洒水器。

2.2 发酵床的制作

圈舍猪群的场地,要考虑通风良好,因此一般选择的方位是坐北朝南,选择地下水位低较理想的地方。为了提高发酵床对猪粪便的分解,要避免猪饮水时流到发酵床里。因此,在圈舍猪群里,需在饮水器的下面放置1个水槽,对舍内的表面的墙体,不需要抹水泥。发酵床的制作需4种材料,即锯末、黄土、盐、原菌,按照1 kg原菌,0.45 kg盐,30 kg黄土,7袋/ m?锯末进行配比。配置的方法:按照7袋/ m?锯末进行配置,先是向锯末中加入60%左右的水,手用力的搅拌,可看见但不滴水是最适宜的,将所需的水量和锯末进行计算,按照测的每立方米锯末的量,把盐和黄土加进去,将原菌放到之前计算好的水中,在已混合好的锯末中进行喷洒,将其搅拌均匀后在坑内填上,最后喷洒一次原菌在表面上。冬天,1周左右后可以使用,夏天则2~3 d后即可使用。饮用菌的配比量,前3 d原菌和水按1:100比例配比,1周以后按1:300比例配比,以后每间隔1周水的比例上升300,直到1 : 2000比例为固定饮用量。endprint

2.3 管理发酵床技术

发酵床的管理也是一门技术,要考虑很多。一是要考虑饲养猪群的密度。为保证发酵床可充分快速达到降解,消除猪的粪尿的效果,达到最大的利用价值,应严格把控猪的饲养密度,不能使猪的饲养的头数在单位面积过多,每头猪一般是1.2~1.5 m?的占地面积。二是要考虑猪群的健康,为了降低猪的呼吸道疾病得病几率,床面不可太湿或者太干燥,建议可以喷洒活性剂在床面,要定期进行此工作。三是进入到发酵床的每一批生猪,都要将其在体内体外的寄生虫清除透底。四是发酵要确保进行顺利,要求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保持正常,多注意调节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必要时添加活性剂。五是若猪生病,可以给在发酵床上的病猪直接用药,不会影响到发酵床,但一定切记不可将抗生素等药物直接在发酵床上喷洒。六是每批猪出栏时,发酵床的床菌会有10 cm左右的减少,需及时填满减少部分,不用清理。一般情况下,发酵床有5~7 a的使用寿命。七是猪粪不要在表面裸露,每天都需要1次填埋。夏天猪舍通风时,可将前后窗打开,冬天通风,可在中午将天窗打开。

2.4 关于发酵床猪和传统猪中饲养的管理

关于发酵床猪和传统猪饲养方面都是相同的,如饲料、预防性用药等。

3 发酵床养猪与传统养猪饲养优势分析

3.1 两种养猪模式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猪的不同的生理阶段,经过试验证明,达到大猪时,猪每天普遍增重量是不同的,采用发酵床养猪,可每天增重150 g左右,而传统的方法养猪,则每天可增重100 g左右。经过两种养猪模式数据的比对,猪的每天增重量,最后重量等指标,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得出的数据更优质,而且传统养猪的方法下,猪的体重差别也比较明显。所以,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养殖的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使用并推广。

3.2 粪便污染问题得到解决

猪排出的粪便中含有氨等有害的气体可得到有效的分解,降低,是因为有益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物质。有害气体被锯末吸附后,猪舍的臭味减少,对猪的粪便等也不用清扫排出,锯末吸附了有害气体,不再需要对猪粪尿进行清扫排放,粪便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得到解决,对污染环境的影响大幅度降低。

3.3 猪的免疫力加强,猪肉品质得以提高

首先,大量繁殖的有益微生物,垫料由于在发酵中,可产生65~70 ℃的热量,将绝大多数的病原菌杀死,使病原菌的繁殖得到控制;其次,饲养密度降低,增加了猪的运动量,猪的免疫力增强,降低了猪得病几率,从而对猪用药减少,使猪肉的质量大大提高[4]。

3.4 猪在冬季的生长速度加快,提升了饲料利用率

在发酵过程中,垫料产生热量,使水泥地面不那么冰冷,猪身体感到的温度得到缓解,发酵床和猪舍的温度都提升。猪的生长速度也逐渐加快。猪吃的饲料中,改善了猪体内的优异微生物群,促进了有机酸及多种酶等代谢,使猪可以更好的吸收营养。

3.5 猪群发育更好,优质生长,更健康

试验发现,采用发酵床技术养殖出来的猪,更健康,皮毛更亮,更干净,生活习性也都有很有规律。在这种技术下养的猪,其吃、排泄、运动、休息都是在很自然舒服的环境下进行,此技术下保证的温度,即使在寒冷的冬天,猪群也不会扎堆,出现狂躁现象等。另外,降低了猪群得病的几率,使猪群优质生长,发育也更好。

3.6 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一方面是发酵床养猪对饲养费用的减少,如水电、药物等;另一方面,产出更加可观。经过调查表明,同样的投入费用,采用传统的方法和采用发酵床技术方法,生产情况却大不相同。采用发酵床技术养出的猪更加壮大,可以每头猪多出46.12元的利润。

3.7 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得到很大的提升

我国的猪群养殖业得到发展的一个必要趋势是规模化、集约化。近年来,我国的养猪业迅速的发展起来,不断扩大了养猪业的规模。养猪场的生产率,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猪群排出的粪便及污水等排泄物,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如果处理不科学,对周边的水质及环境都会造成很大的污染。如果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的养猪场,本身猪群的排泄物的处理难度就很大,加上处理时花费成本高,所以,要推广目前的猪群排泄物的处理办法很难。

和传统养猪技术相比,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猪群产生的粪便排泄物不需要清理,所以污水、排泄物等任何的废弃物都不用从养猪场排出。此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吸收消除猪的排泄物。在垫料中,土壤微生物含有很强的活性隐藏,可将这些排泄物进行有效的分解,可以大大降低猪粪污对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且在微生物发酵菌的作用下,吸收了很多猪的粪便,通过发酵,优质的有机肥就生成,这种有机肥还含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因此可用于还田,产生经济效益。可见,这样做不仅达到了粪便无害化处理,还节约了资源,使资源可循环使用。

发酵床养猪技术为猪提供了更加适合的生长环境,猪吃的是菌体蛋白和有益菌,使猪自身的抗病免疫力加强,猪的用药量减少,因此,猪肉的质量也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建明,闰俊书,自建勇,等.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 (9) :173-176.

[2]李跃进.关于发酵床养猪特点及操作工艺的几点认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1):113

[3]陈绿素,彭乃木,郑秀兰,等.生物发酵舍零排放环保养猪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关键[J].畜禽业2010,(7):32-33.

[4]殷志成.发酵床养猪与传统养猪技术对比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 29(5):72-73.

浅谈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 第6篇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是近年从日本、韩国等地处亚寒带地区国家引进的一项新兴养猪技术, 又称“自然养猪法”或“生物环保养猪法”, 是利用自然环境的生物资源, 即采集本地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进行培养、扩繁, 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 再按一定比例将微生物母种、锯木屑以及一定量的辅助材料和活性剂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在经过特殊设计的猪舍里, 填入上述有机填垫, 将仔猪放入猪舍。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面, 猪的排泄物被有机垫料里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 不再需要对猪的排泄物进行人工清理, 达到零排放, 生产有机猪肉, 同时减少对环境污染。本文主要对微生物发酵床的分类、工艺流程及猪的饲养管理等做一介绍。

1 微生物发酵床的分类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方式按微生物来源以及使用材料不同分为土著菌发酵床、优势发酵床、林荫落叶垫料发酵床和自然发酵床等, 其中以日本的土著菌发酵床最为典型。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方式按垫料位置可分为地上式、地下式和混合式3种, 现用的最多的是地上式发酵床。微生物发酵床可用于饲养生长育肥猪、繁殖母猪, 也可用于繁殖猪舍中的交配场地。保护种公猪的肢蹄。

2 微生物发酵床的工艺流程

2.1 菌种的采集与制备

在落叶且腐殖质多的地方 (阔叶树林或竹林里) , 都可以采集到有益的土壤菌。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点采集到不同的菌种。采集到的原始菌种应放在室内阴凉、干燥处保存。

2.2 活性剂的准备

活性剂是从动植物体内提取出来经发酵后形成的, 包括天惠绿汁、氨基酸液等, 主要用于调节土壤菌的活性。

2.3 有机垫料的制作

将土壤菌的原种、米糠、锯木屑按一定比例混合, 加入一定数量的天惠绿汁和氨基酸液, 保证含水量达到60%, 如加入少量酒糟、谷壳熏炭、谷壳等发酵就更理想了。经过2~4d发酵就可以制成供发酵床用的有机垫料。

2.4 猪舍的准备

猪舍也是发酵床养猪技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 充分采光, 通风良好, 南北可以敞开, 北侧建自动给食槽, 南侧建自动饮水器, 从而达到猪舍无臭、无蝇的要求。

2.5 发酵的床准备

发酵床分地下式和地上式两种。地下式发酵床要求向地面以下深挖90~100cm, 把锯屑、土、微生物原种一层一层铺好后, 喷上盐水和营养液, 水分调节在65%, 喷水宜在填材料50%后开始, 按照顺序把垫料填满制成有机垫料, 再将子猪放入, 猪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了。饲养2~3个月后, 猪床底层成为自然繁殖状态, 中部形成白色的菌体, 其温度可达40~50℃, 猪粪发酵后成为猪的饲料。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可采用地上式发酵床。地上式发酵床是在地面上砌成, 要求有一定深度, 再填入已经制成的有机垫料即可。

3 猪的饲养管理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 养殖的好坏与营养、防疫、品种等有关, 饲养管理是很重要的工作, 尤其对于发酵床养猪, 否则起不到除臭、绿色环保等很好的效果。

3.1 饲养密度。

猪的饲养密度不宜过高, 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过多, 发酵床的发酵效果就会降低, 一般以猪占1.2~1.5m2/头为宜, 小猪可适当增加密度。

3.2 湿度

不能过于干燥, 具备一定的湿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若过于干燥, 可能引起猪的呼吸系统疾病, 经常检查猪舍垫料圈面湿度, 中心发酵层含水量一般控制在50%~60%左右, 水分过多时可打开通风口, 利用空气流动调节湿度, 或添加锯末降低湿度, 过干燥, 则需喷水。

3.3 定期驱虫

入圈牲猪应提前彻底清除体内寄生虫, 避免将其带入发酵床, 使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吞入肚内感染。

3.4 菌种的活性

有的自行采集的非专业菌种要加入活性剂进行调节以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而专业菌种, 如金宝贝发酵菌种在一般情况下毋须添加活性剂, 即可发酵繁殖。若猪舍中木屑变薄变少, 应适当补充微生物发酵菌种和活性剂溶液。

3.5 饲喂量

为使猪方便拱翻床面物料, 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 即喂八成饱.生猪一般有在固定地点排粪、撒尿习惯, 管理人员可待粪便成堆时挖坑填埋即可.

3.6 用药

发酵床式猪舍内不得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类药物, 因其对功能微生物具有杀伤作用, 会使微生物活性降低, 不利于发酵床正常工作。

4 微生物发酵床的优点

4.1 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不需要对猪粪采用清扫排放, 也不会形成大量的冲圈污水, 从而没有任何废弃物、排泄物排出养猪场, 基本上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标准, 大大减轻了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

4.2 相对节省人力

由于不需要清粪, 按常规饲养, 能增加每员饲养量。

4.3 节省药费

猪吃了微生物菌以后, 能帮助消化, 还有一定程度下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并且发酵床养猪法减少了药物的使用, 同时减小了猪肉的药物残留问题。

4.4 节约水和能源

常规养猪, 需大量的水来冲洗, 而采用此法只需提供猪只的饮用水, 能省水80%~90%;发酵床产生热量, 猪舍冬季无须耗煤耗电加温, 节省能源支出。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的技术要点 第7篇

1 猪舍的建设

1.1 发酵床圈舍建造的原则

每个栏舍面积最少50 m2, 舍高4.0~4.2 m, 发酵床面积占栏舍面积的75%左右, 建成半开放式, 要保持通风良好, 余下面积做硬化处理, 垫料厚度50~100 cm。饮水槽设在栏外, 避免水流入垫料。

1.2 发酵床圈舍的建造

分地上式和地下式2种方式:地上式即在地面上直接用砖砌出发酵床的槽位, 具有通气性好, 易保持干燥的优点, 但造价相对较高;地下式即从地面挖出发酵床的槽位, 这种方法具有冬季保温性好, 造价低等优点, 但透气性差, 而且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不适用。因此, 需根据实际条件确定其建造方式。

2 微生物发酵床的制作

2.1 垫料的选择原则

根据当地的资源状况首先确定主料, 然后根据主料的性质选取辅料。无论何种原料, 其选用的一般原则为:原料来源广泛, 供应稳定;主料必须为高碳原料;水分不宜过高, 应便于临时储存;不得选用已经腐烂霉变的原料;成本或价格低。

2.2 发酵菌种

选用“EM生态益生菌” (北京中科惠农技术服务中心提供, 专用的发酵床菌种) , 该菌种是将好氧及厌氧微生物混合培养, 主要包括光合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等, 各种微生物在其生长过程中产生有用物质及其分泌物, 形成相互生长的基质和原料, 通过相互共生增值形成一个结构稳定、功能广泛的微生物菌群协同发挥作用。

2.3 发酵床垫料的组成

垫料包括原料和菌种, 垫料主要成分一般选择稻壳、锯末、米糠、麸皮等。成品菌种发酵床垫料的原料组成见表1。

2.4 发酵床垫料的制作

按表1比例将米糠、麸皮加入发酵菌种均匀搅拌, 水分掌握在30%左右 (以手握成团, 一触即散) 为宜。将搅拌好的原料打堆, 四周用塑料布盖严厌氧发酵, 温度控制在20~25℃, 发酵时间为夏季2~3天、冬季5~7天, 发酵好的原料发出酸甜的酒曲香味即为发酵成功。将发酵好的米糠、麸皮与表1比例的稻壳和锯末充分混合搅拌均匀, 在搅拌过程中使垫料水分保持在50%~60% (水分多少是关键, 一般50%~60%比较合适, 即用手捏紧后松开, 感觉蓬松且迎风有水气说明水分掌握较为适宜) , 再均匀铺在圈舍内, 用塑料薄膜盖严, 3天后再将发酵好的垫料摊开铺平, 用预留的谷壳、锯未各10%混合后, 覆盖其上, 厚度为10 cm左右, 等待24小时后方可进猪。

2.5 发酵床的规格

各类猪所需生物发酵床 (垫料) 的规格均不相同, 见表2。

3 发酵床的管理

3.1 垫料通透性管理

垫料的通透性即垫料中的含氧量始终维持在正常水平, 是发酵床保持较高粪尿分解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同时也是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 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较简便的方式是将垫料经常翻动, 翻动深度应根据猪的不同阶段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 保育猪翻动10~20 cm, 育成猪翻动20~30 cm, 冬春季节每周翻动1~2次, 夏秋季节每月翻动1~2次。每批猪出栏后, 需要彻底将降解层翻动1次, 重新堆积发酵, 并保证上下物料混合均匀。

3.2 水分调节

由于发酵床中垫料水分的自然挥发, 其含量会逐渐降低, 而水分降到一定水平后, 微生物的繁殖就会受阻或者停止, 因此应视垫料水分状况适时补水是保持微生物正常繁殖、维持垫料粪尿分解能力的另一关键因素。垫料合适的水分含量通常为38%~45%, 常规补水方式可以采用加湿喷雾补水, 也可结合补菌时补水。

3.3 补菌

定期补充发酵菌种是维持发酵床正常微生态平衡, 保持其粪尿持续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 最好做到每周补充1次, 按1∶50~1∶100倍稀释喷洒, 一边翻动猪床深度20 cm, 一边喷洒。也可结合水分调节和疏粪管理进行。

3.4 垫料补充与更新

发酵床在消化分解粪尿的同时, 垫料也会逐步损耗, 及时补充垫料是保持发酵床性能稳定的重要措施。通常垫料减少量达到10%后就要及时补充, 补充的新料要与发酵床上的垫料混合均匀, 并调节好水分, 避免发酵慢、温度难以提升的问题出现。

3.5 用药管理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第8篇

1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的概念

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的研究最早起源于日本, 1970年日本建立了第一个以木屑为垫料的发酵床系统, 之后加拿大Biotech公司于1985年推出一个以秸秆为深层垫料的发酵床系统[1]。近年来, 中国也引进此项技术, 开始大力的研究和推广。民间也叫“自然养猪法”、“零排放养猪法”或“生物环保养猪法”[2]。发酵床养殖是以发酵床为载体, 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和微生物发酵技术, 对有益菌落进行筛选、培养和扩繁, 形成有活力的微生物原种;再按一定比例将微生物原种与锯屑、秸秆、稻壳、谷壳、花生壳 (60~80 cm厚) 等农副产品及一定量的泥土、天然盐等混合作为猪舍的垫料, 符合动物福利的要求, 是一种无污染、低排放的新型环保养猪技术。

2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的技术要点

2.1 垫料的组成

发酵床是填入垫料池中垫料的总称, 是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法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好的垫料应该价廉易得, 能使动物安乐、舒适, 吸水、吸氨气性能强, 粉尘少, 有毒有害物质少, 粪尿不易使其腐败[3]。发酵床的面积根据猪的大小和饲养数量的多少进行确定。随着应用面积的扩大, 垫料资源需求不断增加, 出现了多元化的垫料配方。如李宏健等[4]用65%的棉秆、椰子壳粉等代替锯末、稻壳制作发酵床, 在30℃条件下, 发酵效果较为稳定, 降解猪粪的效果也较好。高金波等[5]发现相比常规水泥地面饲养组, 以粉碎玉米秸秆为主的发酵床、以花生壳为主的发酵床和以锯末为主的发酵床饲养生猪均能够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及免疫效果, 且利用玉米秸秆和花生壳作为发酵床垫料能够明显提高猪的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邓贵清等[6]则利用废弃食用菌块代替垫料原料中的锯末, 试验组育肥猪生长性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不影响饲养效果。

2.2 微生物发酵床功能菌群的筛选

微生物群落是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核心部分, 猪排泄物降解效率和发酵床使用年限均与菌种质量有最直接的关系, 良好的垫料管理、性状稳定且分解能力良好的微生物菌种是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关键因子[7,8]。市售用于发酵床养猪的微生物菌种普遍具有价格高、性状不稳定等缺陷。加入良好的微生物菌剂可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提高发酵床养猪的安全性[9]。因此, 筛选出适合的优良菌种是目前发酵床养猪体系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酵床功能菌群的粪便分解能力首先取决于发酵菌种的组成和活性, 如果菌群的发酵温度不能在50℃以上维持一段时间, 则粪便中的病原菌不能被有效杀灭;但是如果菌群发酵持续发热, 则会使发酵床垫料过快分解。若菌群的发酵方式均为有氧发酵, 则氧气浓度较低的深层垫料中的有机物质不能有效分解;若均为厌氧发酵, 则垫料表层的大量粪便无法分解消除。发酵床养殖过程中还需要不同种类的菌种进行分工发酵, 分别分解粪便中所含的糖类、淀粉、纤维素等不同有机物质。同时, 还要考虑生猪拱食的因素, 使有益菌定殖于生猪肠道, 以增强其抗病性。

3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的优势

与传统养猪模式相比,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结合了微生态技术、发酵技术及畜禽养殖技术, 具有以下优点。

3.1 环保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利用垫料中活性有益微生物对猪只排泄物进行原位分解发酵, 无需冲洗猪舍, 减少废水排放, 减少氨、氧化亚氮、硫化氢、吲哚等臭味物质的产生和挥发, 猪舍内无臭味, 提高了猪舍的卫生水平[10]。

3.2 省料

由于饲料的可消化性和猪的消化能力有限, 饲料经过其肠道, 并未完全被利用, 以营养丰富的粪便排出体外, 被功能微生物分解后形成粗蛋白、菌体蛋白、微量元素等, 当猪再次拱食时, 就能充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10]。

3.3 增强抵抗力

与传统养猪法相比, 发酵床猪舍的猪花在站立、拱翻等运动上的活动时间更多, 机体抵抗力增强[11]。猪只发病减少 (特别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 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 可以提高育肥猪的蛋白质合成, 增加机体氮沉积量, 促进生长[12]。

3.4 节能

猪粪尿与垫料的混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发酵分解, 产生热量, 中心温度可达40~50℃, 表层温度能维持在25~30℃, 能很好的解决猪舍的冬季保温难题, 节约了能源。

3.5 节水

常规养猪, 需大量的水来冲刷水泥地面, 发酵床养猪仅需满足猪的饮用水, 能节约80%的水分。

4 目前存在的问题

4.1 垫料资源匮乏

目前推广的成熟技术是使用锯末做主要垫料, 但是随着我国木材的限制采伐和该技术推广面的扩大, 锯末资源有限, 如果大面积采用微生物发酵床技术的话, 对垫料资源的需求将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必将对木材相关行业或谷壳的市场供应形成巨大的影响[13]。近几年来垫料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 导致发酵床使用技术成本增加, 也反应了资源缺乏的现状。

4.2 存在疾病隐患

发酵床养猪的关键是要维持有氧发酵, 这需要对床面进行良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对菌种定期补充;如果管理不善, 就有可能发霉, 垫料中若存在霉菌毒素, 猪就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 猪采食霉菌毒素后, 会引起免疫抑制, 抵抗力下降[14]。

5 小结

生物发酵床 第9篇

1 基本情况

5个猪场中有2个全部采用生物发酵床技术 (表中1、2号猪场) , 其余3个只在保育栏中采用该技术 (表中3、4、5号猪场) , 猪舍均为敞开式结构, 舍高3.2m, 垫料厚度0.8m, 仔猪保育栏水泥地面积与发酵床面积各占1/2。在调查期间, 上述猪场均采用全价料饲喂, 并按正常程序予以免疫, 均未发生疫情。

注:小猪体重10~25kg, 中猪体重25~50kg, 大猪体重50kg以上。

2 优缺点

2.1 优点

2.1.1 环境卫生好转。

使用发酵床猪舍卫生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猪舍异味减轻, 污水积留少, 蚊蝇少。

2.1.2 保健费用下降。

保育舍采用生物发酵床技术, 仔猪发病率降低, 用于治疗疾病的费用下降, 调查猪场一致反应生长速度有所加快, 用于仔猪保健与疾病治疗费用下降, 平均1头仔猪在保育期间节约费用约为4~5元。大猪医疗保健费用略有下降, 但不明显。

2.1.3 用水量大幅降低。

与传统捡干粪水冲洗栏相比, 栏舍用水量下降70%左右。

2.2 不足

2.2.1 菌种成本较高。

据调查当前市场供应每千克活菌添加剂高达240元, 使用成本较高。

2.2.2 垫料的需求量大。

以100 m3计算, 需用谷壳、锯木屑等近14 t, 仅可建成150 m2的猪舍, 只能饲喂生猪100~110头左右, 如果是集约化万头猪场需求则更大。一定时期、空间内市场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 垫料采集困难, 价格会大幅提升。

2.2.3 劳动量增加。

据调查, 发酵床垫料一般2~3 d要翻动一次, 存栏400头中猪或大猪的垫料翻动一次, 需花费8 h左右。保育舍存栏100头小猪的垫料翻动一次约需2 h, 每隔一段时间还需添加垫料或菌种, 工艺较为繁琐。与传统捡干粪水冲洗栏舍相比, 劳动强度有所提高, 而且翻动垫料时需经常将猪赶动, 影响其休息, 多有不便。垫料使用有一定年限, 清理时工作量很大, 以150 m2的发酵床为例, 使用3年后大约有垫料60~80 t, 人工清运并处理非常麻烦。

2.2.4 舍内温度偏高。

湖南省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温度偏高, 使用发酵床猪舍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防暑因素。调查5个猪场虽都采取各种降温措施 (如设计敞开式栏舍、降低生猪饲养密度、安装电扇等) , 栏舍的温度比一般水泥地面栏舍平均要高3℃~4℃, 当酷暑来临时生猪表现食欲明显下降, 远离发酵床卧在水泥地面上。

2.2.5 栏舍改造成本大。

由于发酵床要低于地面60~80cm, 土方工程量大。为解决防暑降温难题, 栏舍窗户、隔热散热等设施要同步进行改造, 成本偏大。一般栏舍要改造成生物发酵床栏舍, 平均需投入资金140元/㎡。

2.2.6 生物发酵床技术推广缺乏衡量标准。

生物发酵技术的运用, 关键是发酵菌对垫料及粪尿的发酵分解作用, 而发酵菌的生长又对垫料的温度、湿度要求较高, 但怎样把握温度、湿度的范围, 发酵的效果怎样, 没有一个可从量上测定的技术标准。生产厂家一般认为发酵床的使用周期是3~5年, 但各地气候不一样, 江南地区潮湿、多雨, 调查中发现3号猪场保育舍的发酵床仅使用1年就产生霉变, 被迫更换。

3 思考

3.1 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是在新形势下对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有益探索

与传统污染处理方式 (沼气、三级沉淀等) 相比较, 生物发酵技术大幅降低用水量, 蚊蝇滋生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在保育舍的使用情况来看应该说较为成功。虽然在调查中也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不应成为全盘否定生物发酵床技术推广的理由。

3.2 正确认识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

有些厂家夸大了发酵床的功能, 宣传有动物保健、提高生猪生长速度、甚至改善肉质的效果。其实用有益菌饲喂生猪促进生猪生长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在发酵床高温发酵情况下, 能有多少有益菌种存活值得商榷, 对于改善肉质的提法更是不严肃不科学。生物发酵床技术推广应着重于养殖环境的改善, 养殖业污染的治理。

3.3 加大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研究力度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利于弊 第10篇

一、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情况

我国养猪行业正从过去的散养阶段向规模化养殖阶段过渡,大规模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而具有“无臭味、无环境污染”优点的发酵床养猪法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农业部也正在抓紧编写包括猪舍设计、垫料配制、饲养规程在内的操作规程,在部分省份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国推广此项技术。我省目前有数百家养殖场采用了此项技术,各个城市都有分布,唐山、邢台科技局更是将该技术列为2009年重点示范、推广科技项目。

二、发酵床养猪技术的优点

1.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猪效益

应用发酵床养猪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水85%~90%;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可改善猪肠道环境,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省部分饲料;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所以1个正常劳力批次饲养可达到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50%的劳力。

2.减少疫病发生,改善饲养环境

发酵床中的有益菌可快速繁殖建立优势菌群,能抑制和消灭多种虫卵与病原菌。同时猪恢复了拱食和沙浴的生物习性,适量的运动使应激减少,采食垫料中发酵出的菌体蛋白,又使抗病能力增强,减少僵猪、赖猪的产生,猪不易或很少生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养殖模式有大幅下降。通过生猪、垫料、微生物所构成的三维系统,消解生猪粪尿、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实现猪舍小环境的生态循环,达到污染零排放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大大减少抗生素、抗菌性药物的使用,对目前我国复杂的猪病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提高猪肉品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所食用猪肉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应用发酵床的猪肉肉色红润,纹理清晰,屠宰率、瘦肉率均提高2%~5%,提取里脊肉、后腿肉检验,氨基酸及其它营养含量分别提高了10%~15%,猪肉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有些地区发酵床猪肉的收购价格比普通猪肉每斤要高上几毛钱。

4.环保零排放

发酵床中的粪尿直接被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分解掉,没有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圈舍不用冲洗,没有任何污染物排出,垫料使用三年后清出就是很好的有机肥。在养殖环节提前消纳了污染物,实现了粪污的零排放,猪圈变得卫生干净,人、猪工作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三、发酵床存在问题分析

1.夏、冬季节性问题

问题:夏季发酵床猪舍温度过高,不利于猪的生长发育。

原因分析及建议:这类问题主要发生在旧猪舍改造的发酵床猪舍中,受到改造的限制,一般窗户无法加大,良好通风是发酵床养猪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增加地窗或机械强制通风降温。

问题:冬季发酵床床体湿度过大。

原因分析及建议:冬季由于通风受限,发酵床蒸发出的水汽无法及时排出室外,长时间累积造成。事实证明,在顶部安装无动力的用户,冬季使用效果良好。另外从建筑、管理方面,窗户可开设成中悬内翻窗,定时换气的同时也防止了冷风直吹猪只引起应激。

2.消毒、防疫问题

问题:发酵床猪舍内不敢消毒。原因分析及建议:许多养猪户一直不敢使用常规消毒药对发酵床进行消毒,生怕影响微生物降解能力而造成死床,就此问题有关部门专门进行了相关实验:分别采用二氧化氯、威特消毒王两种消毒药对其消毒后,发酵床0cm,-5cm,-15cm上的细菌数量随着消毒后时间的增加,细菌数量呈现一个先下降后上升过程。下降的过程说明是消毒剂起作用杀灭细菌的过程,上升过程说明,随着消毒后时间的延长,消毒剂的作用降低,细菌开始复苏。不同取样层细菌数量在消毒后48h分别恢复到了70%以上,普通的消毒对30cm以下的垫料的细菌数量几乎没有影响。从理论上来讲,发酵床本身就有生物热消毒功能(故有“消毒床”一名),中间层50℃左右的温度可杀灭绝大多数病原菌和虫卵,通过翻撬定期将表层垫料翻人中间层进行高温消毒,所以床体表面一般无需再用化学制剂消毒。

问题:发酵床养猪不能正常防疫和使用抗生素药品。

原因分析及建议: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发酵床只是一种给猪换了一种福利化的生活环境,对养殖方法并没有做过多改变,正常的免疫程序必不可少,对发酵床也不会有任何影响。在发酵床环境养猪,抗生素类药物可以逐渐用益生素类替代;饲料中的抗生素累积对垫料的影响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某些有益菌来消除。

3.垫料的成本问题

问题:锯末、稻壳的价格较高,垫料成本很大

原因分析及建议:根据地域不同,各种垫料价格差距较大。发酵床的垫料并不要求千篇一律,只要掌握好保水性与通透性垫料的配比,不同地区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区域资源优势,如石家庄周围的锯末、玉米芯;保定、衡水地区的花生壳;承德地区种蘑菇的菌棒;邢台、邯郸地区的棉花秸秆;京津唐地区的稻壳;山区的树枝粉碎等等。需要特别指明的是,玉米秸秆接触氧气易生黄曲霉菌,如要使用,在发酵池80cm厚的情况下,可垫入发酵床底层不超过30cm,并在日常管理翻撬时不要翻到50cm以下,保证秸秆厌氧发酵环境。另外,部分发酵床菌种提供厂家本身有生物有机肥的生产、销售资质和渠道,可以提供垫料回收业务。

4.日常维护的工作量

问题:日常翻撬、疏粪等维护工作并不省工。

原因分析及建议:全部使用锯末作为垫料的用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垫料会出现板结状况,翻撬起来很费劲,且需要天天翻整,否则粪便无法正常分解。垫料的配比一定要将保水性原料(一般是锯末)、通透性原料(一般是稻壳或花生壳)的比例掌握好,一般是按重量1:1的配比。全用保水性垫料因细度过小必然会出现板结状况,全用通透性垫料因碳源不足则会影响使用年限。

5.使用年限

问题:部分用户床体一年甚至几个月便不能正常使用。

原因分析及建议:按理论计算:在锯末和稻壳各一半的情况下,理论使用年限为4.06年,考虑一些不可测因素的影响,一般的发酵床使用2-3年是正常的。但使用年限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注意以下几点可增加垫料使用年限:①垫料一定要完全发酵腐熟后再进猪使用,这也是对垫料的一个消毒过程;②饲料中添加一些微生态添加剂,既通过粪便随时对床体进行补菌,又对猪只本身的免疫力、饲料转化率有所提高;③按发酵床要求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床体超负荷工作;④选择合格的发酵床菌种;⑤当垫料下沉超过10cm时及时补料。

四、成功应用发酵床技术三要素

1.合理的猪舍建造(改造)是基础

合理的建设规划可有效杜绝空栏、待栏等因设计不当造成的资源浪费,在有限的投入下保證收益最大化;正确的发酵床猪舍建造可以使垫料发酵分解效果更好,使用年限更长,维护起来更方便,达到真正的冬暖夏凉、节本增收的目的。发酵床猪舍建造一定要因地制宜,不可照搬照抄,东北、华北、南方由于气候环境不同,建设、管理都有很大出入。河北地区的发酵床一般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发酵床垫料深度为育成猪60~80cm,保育猪40~50cm,母猪80cm。猪场投资最大的就是基础建设,应根据猪场的规模、计划饲养年限、当前原材料价格等方面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如资金充裕、有土地所有权、计划饲养20年以上的,可选建砖瓦结构,目前河北地区每平方米造价在150~200元;租赁土地或是短期饲养的,可选用活动板房(玻璃钢瓦)结构,每平方米造价在65~80元,可使用8~10年。

2.选择有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文号的优质发酵床菌种是关键

发酵床技术的核心是菌种。菌种的配比、单位重量的有效活菌含量、活性以及适应性等方面直接决定了发酵床的使用效果及年限,选择有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文号的优质菌种是成功应用发酵床技术的重要前提。

3.选择有完善到位的前、后期服务厂家是保障

生物发酵床 第11篇

为了总结经验教训, 促进生物发酵床养猪正常发展, 笔者对那些疏于管理的、认为生物发酵床不适应我们这里气候的养猪场 (户) 进行了原因分析, 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总结, 现综述如下。

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猪舍建设不合理

有些养殖场 (户) 是利用原来的旧猪舍或旧场棚经过简单改造而成, 改造后的生物发酵床猪舍门窗往往较少且很小。而一些新建的生物发酵床养猪场 (户) 也存在通风、滴水等设备和设施不完善之类的问题。舍内通风及降温效果不好。尤其是热天, 当气温达到30℃以上后, 舍内比较闷热, 猪不愿呆在生物发酵床上。因此, 只好将猪赶出发酵床猪舍, 以致生物发酵床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甚至弃之不用。

1.2 猪群饲养密度过大

有些养殖场 (户) 为追求单位面积效益最大化, 加大了养猪密度, 尤其是到了大猪育肥的阶段, 猪产生的粪尿过多, 远远超过了生物发酵床所能承受的降解能力。于是认为生物发酵床养猪没有什么好处, 跟传统养猪差不多。

1.3 生物发酵床技术管理不到位

1.3.1 发酵床垫料配比不科学。

锯末粉与稻谷壳配比不科学, 由于锯末粉供应紧张, 有的大量采用稻谷壳代替, 致使垫料的吸水性能改变, 垫料环境不利于益生菌的繁殖发酵。有的将锯末粉与谷壳分层铺设, 没有充分翻拌均匀, 同样不利于益生菌的繁殖发酵。

1.3.2 菌种质量无保证。

由于生物发酵床养猪是一个新兴项目, 对生物发酵床使用的益生菌质量标准目前缺乏强制性保障措施, 一些菌种生产企业乘机蜂拥而上, 甚至有的个体户也生产菌种, 致使菌种质量得不到保证。

1.3.3 生物发酵床的干湿度没有控制好。

要么发酵床长期不喷水, 垫料太干, 既不利于益生菌的繁殖, 同时由于猪在发酵床上奔跑, 产生大量的灰尘颗粒, 容易引发猪的肺部疾病。要么发酵床喷水太多, 垫料太湿, 使发酵床上的锯末粉、谷壳发霉变烂, 产生臭气, 达不到降解猪粪尿的目的。

1.4 发酵床未及时翻拌

翻拌不及时, 粪尿成堆, 导致发酵床降解能力下降。有的养殖户误认为生物发酵床养猪是“懒汉养猪”, 上10天、甚至半个月才翻拌一次, 致使猪舍内猪集中排粪的地方, 粪尿成堆, 蚊蝇滋生, 臭气熏天, 垫料发黑、结块、变臭、甚至坏掉;有的是因为垫料层越来越薄, 只剩下20~30cm厚, 垫料没有及时补充, 因而不能保证益生菌的正常发酵;再加上翻拌不及时、不彻底、不均匀, 以致生物发酵床内的益生菌群不能充分降解粪尿。发酵床变得肮脏不堪, 有的猪群因此出现消化道疾病。

1.5 防暑降温措施不到位

猪场在建设之初, 只考虑冬天的保暖, 没有考虑到夏天的通风降温, 也没有采取必要其它降温措施, 因而错误地认为生物发酵床养猪只适应于冬天、不适应于夏天闷热天气。

以上问题如果不能引起各级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势必会波及和影响养殖户对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2 发展生物发酵床养猪的建议

2.1 大力推广标准化生物发酵床猪舍建设

对于新建猪舍, 帮助提供设计方案, 现场指导实施。单列式猪舍, 跨度 (宽度) 为9m, 双列式猪舍跨度为13~14m, 其中走道宽1.2m, 猪栏内水泥采食台宽度为1.5m, 猪舍长度要求在50m以上, 具体可根据养猪规划和地形调整猪舍长度, 屋檐高度不低于3.5m。对于旧猪舍改造, 重点放在防暑降温、通风换气上, 建议采用一些机械通风措施辅助通风散热。

2.2 保持适当的生猪饲养密度

适宜的生猪饲养密度是充分利用栏舍, 提高栏舍单位面积效益的关键所在, 发酵床养猪也是如此。养殖密度过低, 单位面积栏舍效益低;养殖密度过大, 造成垫料湿度过大, 舍内氨味浓厚。一般来说, 中小猪0.8~1.2m2/头, 大猪1.2~1.5m2/头。夏热高温季节, 饲养密度还可适当降低一些。

2.3 加大对生物发酵床的技术指导

2.3.1 提倡科学配制垫料。

根据我们实验, 发酵床垫料配比, 仍以锯末粉、稻谷壳为主, 两种原料的配比, 各占50%较宜。考虑到锯末粉原料供应紧张, 锯末粉最低也不能低于40%。且垫料要充分翻耕拌匀。

2.3.2 确保菌种质量, 科学添加使用。

各级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益生菌菌种质量的监管, 确保菌种质量。同时倡导养殖户选择质量过关的益生菌菌种。如亿安菌种、洛东菌种、省微生物研究所的菌种。切忌贪便宜去购买社会上的一些不合格菌种。而且菌种的添加, 要按说明添足。2.3.3科学地给发酵床垫料补水, 保持垫料适宜的干湿度。一般来说, 最合理的垫料含水量是50%左右, 其中, 垫料上层最干, 大约有30%左右的含水量, 中间为主发酵层, 含水量为50%左右, 下层为厌氧发酵层, 含水量为60%左右。这是因为垫料不怎么吸水, 很快流到中下层的原因。保持垫料表层含水量最佳状态, 就是干爽而不湿的状态。目测有湿的感觉, 含水量大约在30%, 但手感又爽, 较松散不板结的样子。这个湿度不会造成对猪不好的影响, 也不会让猪有太凉的感觉, 反而对猪的健康特别是皮肤的保护非常有帮助。

2.4 强化日常管理, 及时翻拌垫料

发酵床分解粪便是好氧发酵, 虽然垫料选择上照顾了这一点, 猪也会拱翻垫料, 但在冬天, 需要更多的空气和氧气进入, 垫料一下子就冷下来, 会影响发酵。但是, 如果猪群集中排粪, 导致局部过湿或粪便过多, 这时一定要人工定期 (最好2天一次) 把集中的粪便及时分散。如果垫料太薄, 就及时补充垫料。以便益生菌正常发酵。

2.5 采用综合办法, 加强防暑降温

降暑降温的措施很多, 但不管哪一种措施, 目的总只一个, 就是在炎热夏天, 让猪在发酵床上感觉到舒适, 而不是闷热。在此推介以下几种解决办法:

2.5.1 发酵床加水泥地面, 水泥地面靠近走道1.5m宽, 一般不超过栏舍总面积三分之一。

2.5.2 开启排风扇或运用降温水帘风扇降温, 效果最好, 但投资较大。

2.5.3 栏内上方安装喷雾水管, 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案之一。

2.5.4 夏天补给一定的青绿饲料, 可以起到很好的降低猪热应激的效果。

2.5.5 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小苏打粉, 可以调节猪体液酸碱平衡, 并能增进食欲, 预防中暑, 增加饲料利用率。添加量为每头每天3~8g, 拌入饲料中喂, 也可以选择在饮水中添加0.1%~0.2%的小苏打粉。

2.5.6 预备一定量的防暑降温药。如薄荷、樟脑酊、甘草、绿豆、野菊花、食用醋等消暑药物。并定期用凉水浸泡24小时再给肥猪饮用。另外, 夏季猪舍要有足够的清洁用水, 让其自由饮用。

由于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项新的养殖技术, 它破解了过去长期困扰人们的畜禽粪便处理难题, 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项目。建议各级政府采取措施继续对生物发酵床养猪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扶持, 使发酵床养猪这一新技术得到长期坚持和推广下去, 不断发展壮大, 使人们今后能够吃到更多的安全猪肉食品, 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摘要:为了总结经验教训, 促进生物发酵床养猪正常发展, 文章对杨家桥、河口、射埠、中路铺等4个乡镇部分生物发酵床养猪场 (户) 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 就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生物发酵床,养猪,菌种,调查,建议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公共服务伦理失范下一篇:生态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