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配制技术范文

2024-05-10

高效配制技术范文(精选5篇)

高效配制技术 第1篇

1 饲料配制技术

1.1 把握适口性

根据肉兔各饲养阶段的营养需要配制全价的饲料, 是饲养好肉兔的基础。在配制饲料时, 结合适口性考虑, 事半功倍。肉兔喜欢吃枝芽嫩叶等低纤维、高糖、易消化的饲料。喜食的顺序大体为:青饲料、根茎类、碎屑状软湿饲料、颗粒饲料、粗饲料、粉末状混合饲料。

1.2 把握营养的平衡性

配制时注意饲料中氨基酸、矿物质的含量, 要补充根茎、籽实类饲料, 以补充兔体不能合成的维生素。使用粮油加工副产品时, 要加入矿物质;使用粗饲料时, 则要喂给幼嫩饲料。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比例在适当, 符合营养标准。

1.3 把握动物性饲料的混合性

对鱼粉、蚕蛹粉、骨肉粉、蚯蚓粉、血粉等动物性饲料不能单独饲喂, 必须添加到其它籽实类饲料中混匀后再喂;用量控制到5%以内。肉兔饲料中应添加动物性饲料, 可达到饲料营养的全价性。

2 饲喂技术

2.1 把握饲喂方法

做到“五看”。一看体重大小:体重大多喂, 体重小少喂;二看膘情好坏:体重正常、膘情高的少喂, 膘情瘦弱的多喂;三看粪便:粪便干固, 要多喂青饲料或增加饮水, 湿稀粪便则少的则少喂, 并减少饮水和部分蛋白质饲料;四看饥饱:一般喂到八分饱为宜, 喂多了, 引起消化不良, 还造成浪费;五看冷热:冷天多喂, 热天喂给冷凉多汁的青绿饲料, 并增加饮水。

2.2 把握肉兔采食规律

肉兔每天采食次数多, 一般30~40次/d, 每次采食时间约5 min, 吃料少, 约2~3 g。幼兔采食更少, 采食次数更多。午夜到天亮前采食最多, 占全天采食量的70%。经试验观察统计:中等体型的成兔在自由休食情况下, 每昼夜采食的青料量一般为560~640 g, 高的达950 g;青干草125 g, 高的多达210 g。兔对水的需要在20℃时, 为采食干草量的2~2.5倍, 哺乳母兔约3倍。随温度的升高, 饮水量增加, 30℃时要比20℃多50%。如喂青绿多汁饲料, 可少喂或不喂水。3~4周龄仔兔对缺水特别敏感, 应保证正常饮水。

2.3 把握饲喂方式

采用饲喂青绿饲料为主, 补充精料的饲喂方式, 一般早上喂精料 (谷物、豆饼、鱼粉、矿物质添加剂等配制成) , 晚上喂青绿多汁饲料和粗饲料;饲喂颗粒料, 每天按时按成品饲料说明添加颗粒饲料, 如二次投喂还有剩料可用喂猪。要及时清洗食槽, 保证食槽卫生。

2.4 把握饲喂量

根据成年种兔每天需可消化蛋白质及营养的克数, 中型兔2 kg重的分别为6、65;3 kg重的分别为9、80;4 kg重的分别为12、95;5 kg重的分别为15、110;小型兔可酌减30%, 大型兔酌增20%。

2.4.1 种公、母兔。

喂颗粒饲料, 日喂量140 g;喂搭配饲料, 保证吃足, 另加颗粒料50 g。

2.4.2 怀孕母兔。

喂颗粒饲料, 日喂量160~180 g;喂搭配饲料, 保证吃足, 另加颗粒料100~200 g。怀孕中后期, 营养要比未怀孕时约高2倍。

2.4.3 哺乳母兔:

自由采食颗粒饲料, 日喂量150~200 g;哺乳前4周, 营养需要量比未哺乳时高5~8倍。

2.4.4 幼兔。

从断奶到10周龄, 饲料的品种和数量应基本保持不变。为充分利用仔兔早期生长快的特性, 应喂全价颗粒料, 并任其自由采食。若搭配饲料充分满足, 每天还应加颗粒饲料。其量为:4~5周龄, 45~70 g;6~8周龄, 100~130 g;9~11周龄, 140 g。

2.5 把握禁喂饲料

高效低毒农药的配制及注意事项 第2篇

一、农药用量表示方法

1. 农药有效成分用量表示方法。国际上普遍采用单位面积有效成分用量,即克有效成分/公顷表示方法(我国还习惯用克有效成分/亩),换算成商品量,此法更直观方便。如用氰戍菊酯防治棉花害虫,有效成分用量为75~150克/公顷。

2. 农药商品用量表示法。该表示法较直观、易懂,但必须带有制剂浓度。制剂浓度一般表示为克(毫升)/公顷或克(毫升)/亩。如防除大豆田禾本科杂草,需用20%烯禾啶乳油975~1500毫升/公顷或65~100毫升/亩。

3. 百分比浓度表示法。百分比浓度表示法通常用来表示制剂的含药量,如72%异丙甲草胺乳油、48%灭草松液剂等。但也可用百分比浓度表示农药使用浓度,如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5%拌种防治蔬菜苗期立枯病,把对硫磷配成5%毒土22.5千克/亩防治地老虎等,都是以这种方法表示。

4. 稀释倍数表示法。本法是针对常量喷雾而沿用的习惯表示方法。如用10%氯氰菊酯乳油2000~6000倍液可防治菜青虫,一般不指出单位面积用此药液量,而按常量喷雾施药决定。

5. 百万分浓度表示法。此法表示100万份药液中含农药有效成分的份数,通常表示农药被水稀释后的药液浓度。如用500~1000×10-6乙烯利药液喷施于棉花上,进行促熟促增产,用40%乙烯利液剂稀释400~800倍即可。虽然国家标准规定ppm已不再使用,但目前实际操作中仍然时有采用。通常ppm相当于毫克/升或毫克/千克。

二、农药使用浓度换算公式

1. 有效成分量:农药有效成分量=农药商品用量×农药商品浓度(%)。如每亩面积用有效成分0.5克,则需2.5%溴氰菊酯乳油20克。

2. 百万分浓度:百万分浓度(毫克/升)=百分比浓度(%)×10000。如40%乐果乳油折合成百万分比浓度则是400000毫克/升。

三、农药配制注意事项

1. 在农药配制过程中,配药人员要了解和掌握农药的性质和配制技术,要认真阅读农药商品使用说明书,确定当地条件下的用药量,须注意安全,配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谨防人体受损害。配药地点应选择远离饮用水源和居民点的安全地方。

2. 在操作过程中,要轻轻打开瓶塞或粉袋,脸要避开瓶口或袋口,细心量取,量取好的药剂要轻轻倒入药箱中,轻轻搅匀,严防药液溅出或粉尘飞扬。

3. 药液调配要认真计算,以免出差错。

4. 量取药剂要用量筒、量杯等,保证计量准确。有些农民用瓶盖来取药,如瓶盖标有刻度是可行的,否则不能采用这种带有估测性质的方法。

5. 农药混用时,一定要谨慎,特别是对一些强酸、强碱类农药更要注意,对不可以混用的农药坚决不能混用。对水时应先配母液,再加水至所需浓度,以充分溶解,增加悬浮性,提高药效。

6. 配制药剂的用水应该选用河水、塘水等清水,不要用污水、井水配制农药,也不要任意加大用水量。

7.刮风时施药,会使药粉或药液飘散;而雨天喷施农药药剂易被雨水冲刷而降低药效;在烈日下施药,植物代谢旺盛,叶片气孔开张,容易产生药害且药剂易于挥发,降低药效。

论金属浆料配制工艺技术 第3篇

1 金属浆料的基本要求

要提高窄节距、细线条的线路印刷和小通孔填充精度, 就要求金属浆料的流动性、触变性、控变性好, 与陶瓷的匹配性好, 粘附性好。印刷用金属浆料还要符合印刷后其金属浆料的流平性要好, 平整度高, 印刷图形边缘清晰, 不扩散, 分辨率高, 方块电阻稳定并且尽可能小;填充用金属浆料的要求金属浆料填充后不污染、淡开, 烧结后不突出或下陷, 不会因膨胀系数差异过大而导致微裂纹, 通孔电阻符合要求且尽可能小。

2 金属浆料的组成

金属浆料一般是由W粉粉料、粘结相、有机载体三部分组成。粉料的性质, 有机载体的含量和流变学性质, 粘接相的类型对浆料的流动性、流平性、触变性、控变性、粘附性、分辨率、匹配性、导电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2.1 W粉粉料

W粉作为功能相材料是决定浆料导电性能的主要因数, 通常情况下, W粉的含量占金属浆料的60~80%。而W粉的粒度大小, 分布状态, 导电相, 表面形态对浆料的印刷性能和烧结性能影响很大。作为浆料的导电相成份其粒径对导电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样的导电金属化引线, 使用粒度小的粉料颗粒, 其导电性越好, 但粒度太细, 浆料配制时分散困难, 容易团聚, 且在烧结时收缩率大, 容易造成烧成瓷件弯曲变形增大;而W粉粒度太大, 导电性变差, 烧成的金属化引线不够致密, 也会造成金属化引线平坦度变差。所以W粉粒度分布在0.2μm~10μm间较为合适, 且不同尺寸的颗粒比例要恰当合适, 可以改变金属化引线多孔性, 从而降低电阻率, 提高导电性。但粒度分布太宽, 容易在烧结过程中产生颗粒分布不均匀, 造成金属化层的厚度不均匀, 导电性能变差, 指形键合区平坦度差。

表面光滑的类球形颗粒吸附有机载体较少, 且颗粒表面易被湿润, 便于丝网漏印, 提高分辨率。另外, 还可以减少膜层在烘干、排胶, 烧结过程的收缩, 有利于提高烧结成膜的致密度, 提高导电性能。

2.2 有机载体

有机载体通常又称悬浮液, 有机载体的功能是把W粉、粘接剂及其它固体粉料分散成膏状浆料, 在浆料中约占5%~20%。它不参于组膜, 在排胶-烧结过程中逐步挥发和燃烧掉。有机载体的组成和含量直接影响着浆料的粘度、触变性、流动性、印刷性能以及烧结性能, 其含量少时, 印刷性能好, 图形边缘整齐, 图案精度高, 烧结性能好, 不易变形。但含量太少, 浆料粘度过大, 则印刷后浆料与丝网易产生粘连, 造成印刷案边缘不清晰, 分辨率降低。

2.3 粘接相

众所周知, 应用于氧化铝陶瓷基板的高温共烧W金属浆料一般都是在还原气氛中烧成, W是不与Al2O3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 直接沉积在陶瓷表面的W层是没有附着力的。为了增强W膜层与陶瓷基板结合强度, 通常情况下都是在W浆料中掺入玻璃料或氧化物助熔剂料。浆料中玻璃料在烧成过程中, 当温度升高到使玻璃料软化呈熔融态时, 玻璃相润湿固体微粒, 渗透到W金属网状结构中, 冷却时凝固收缩, 获得附着力, 并使W颗粒间相互接触形成能导电的膜层;另外, 熔融的玻璃料润湿陶瓷基板表面, 渗入氧化铝晶界, 与基板形成互锁, 将W导电膜连接在氧化铝基板上。浆料中氧化物助溶剂料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铝酸盐类晶石, 也使得W膜层与基板形成机械互锁。

3 金属浆料的改进

3.1 W浆料原料的选用

3.1.1 W粉粒度选用

选用了粒径为0.2μm~1.1μm累积分布为30%, 1.1μm~2.12μm, 累积分布为50%;2.12μm~4.91μm累积分布为100%, 其它杂质含量很低的W粉。

3.1.2 玻璃料和助溶剂料的选用

选用1250目的高岭土和滑石粉作为玻璃料和助熔剂料。

3.1.3 有机载体中有关试剂选用

有机载体中除原有的溶剂、增塑剂、功能助剂、粘接剂之外, 增加了流动性控变剂。流动性控变剂含有极性基因, 正是利用其这种性质, 在刮刀移动浆料时, 其粘度迅速降低, 而刮刀离开后, 粘度又迅速上升, 阻碍浆料流动。提高印刷线条的精度。在溶剂中具有胀凝胶化作用, 其脂肪结构极易溶剂化。

3.2 W浆料配方 (重量比)

(1) 粉料:

W 96% 高岭土2% 滑石粉2%;

(2) 有机载体:

溶剂:76.3% 增塑剂 8.8% 表面活剂1.5%;

控变剂1.5% PVB 12%;

(3) 配方 (重量比) :

粉料:悬浮液=100:20。

3.3 配制工艺改进

(1) 有机载体配制工艺改进。

原有载体的配制方法是溶剂、增塑剂、表面活剂、PVB全部装在罐中做快速转动。由于增塑剂不能充分溶解混合, 做为粘接剂的PVB比较难溶解充分, 使得浆料中的W粉颗粒形成团聚较多, 从而影响印刷后的图形精度, 现在为溶剂, 增塑剂, 表面活剂, 控变剂先装在罐中做快速转动, 待完全溶解后, 再将PVB加入再快速转动, 直到PVB完全被溶解。这种工艺使得浆料中的W粉颗粒分散得较好, 其印刷后的图形精度得以提高。

(2) 浆料配制程序的改进。

①原配制程序:

undefined

②现配制程序:

undefined

加入轧磨之后, 可以使浆料中形成团聚的浆料颗粒利用机械挤压得以分散, 进而提高图形的印刷精度。

水稻育秧营养土机械化配制技术 第4篇

关键词:营养土;粉碎筛土机;搅拌混合机;自动上土机

中图分类号:S22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1-0027-02

营养土是为满足水稻育秧、幼苗生长发育而配制的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无病虫害床土,其质量直接影工厂化育苗的效果。随着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的不断推广普及,营养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部分地区已出现营养土短缺的现象。虽然一些新型轻质的营养土不断涌现,但这些营养土在可靠性、成本等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无法大量推广应用,因此传统营养土仍是目前生产的主流。

1 营养土机械化配制生产线的布置

传统营养土一般由肥沃、无农药残留的大田土和腐熟厩肥混合配制而成。水稻营养土的质量,直接关系稻苗素质、苗期病害及秧苗后期生长发育。目前,农户普遍采用的营养土生产方式为:用简单设备将取回的大田土进行粉碎筛选,再与肥、药剂混合均匀,最后人工运输及上土。由于上述作业环节单独进行,因此生产效率较为低下,且存在营养土肥力不一、药剂混合不匀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秧苗出芽不匀、壮苗率降低。

为解决水稻工厂化育苗秧盘营养土配制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将水稻育秧营养土加工各工序有机结合,形成“一条龙”生产模式,提高营养土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提升营养土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生产线布置情况见图1及图2。

2 营养土机械化配制生产线的组成

2.1 粉碎筛土机

从大田里采挖的土壤颗粒细度达不到水稻育秧播种的农艺要求,所以应集回来的大田土需要进行破碎、过筛处理,使土粒直径在2~4 mm之间,且通透性良好。

农户目前普遍采用人工破碎、立式筛子过滤的方法进行苗土筛选。该方法虽然应用普遍,但存在效率低、耗费人工多的缺点,且随着用土量的不断增加,缺点越来越明显。

机械搅龙筛网式粉碎筛土机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该机由机架、搅龙、筛网筒组成,整个设备自入口到出口与水平面呈75°,在动力驱动下,自然采集的苗土经入口进入筛网筒内,搅龙与筛网反向旋转破碎土块后,达到要求的细土由筛网滤出,石块、杂物等沿另一出口排出。设备采用全封闭式结构,粉碎、筛选均在机器内部完成,安全性高,生产效率可到达5~10 m3/h。

2.2 搅拌混合机

营养土应肥沃、疏松、养分齐全,且偏酸性(pH值4.4~5.0),小的颗粒占70%以上,通透性良好。经过筛选的细土,其肥力及pH值达不到育秧营养土的要求,需要添加肥料及调酸剂。传统的人工混拌方法,仅适用于土量比较少的情况,一旦土量增大,很难混合充分,易导致营养土肥力不均、酸碱度不平衡,对秧苗的生长极为不利。

搅拌混合机采用工业用混凝土搅拌机的原理设计。工作时,将经过粉碎筛选后的细土、肥料及调酸剂按比例投入搅拌混合机内,使其在动力驱动下沿滚筒的内壁流动,确保基质、肥、药剂均匀混合。采用该设备加工营养土,具有土、肥、药混合均匀,单次生产量大,节省大量人工的特点。

2.3 自动上土机

目前主流的育秧播种机生产效率为500~800盘/h,按每盘需要营养土4.5 kg计算,用土量为2 250~

3 600 kg/h。随着播种速度的提高,操作空间限制问题凸显,仅靠人工上土,很难完成如此大的上土量,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成为高速播种机推广的瓶颈。

自动上土机通过皮带传动,将营养土提升输送至播种机入土口,实现营养土自动给入,免去人工操作,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3 营养土机械化配制生产线的特点

将粉碎筛土机、搅拌混合机、自动上土机通过皮带式输送机连接起来,使营养土的粉碎筛选、搅拌混合、上土各工序连续作业,可以实现水稻育秧营养土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营养土生产线不仅能够保证营养土的加工质量,而且有利于实施营养土配方标准化管理,有效减少用工量,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壮秧率。

4 结语

水稻育秧营养土机械化配制技术,解决了采用简单设备粉碎筛选、混合拌肥产生的肥料和药剂调配混合均匀度不够问题,避免了由育秧营养土肥力不一、药剂不匀造成的秧苗出芽不匀及育秧壮苗率低下,为水稻高速插秧机械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水稻育秧营养土机械化配制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减少用工量、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用工成本,为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汪润东,赵淑梅,刘伟,等.水稻的营养土配制[J].吉林农业,2011(9):94.

[2] 谭景光.水稻育秧营养土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应用与推广[J].现代农业,2013(1):60-61.

[3] 谭景光,柳树林.水稻育秧营养土自动化生产设备在七星分公司的应用与推广[J].农垦农机化,2012(9):86-89.

[4] 张胜.不同基质育秧和机插秧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5] 汪洋,牛震.贵池基质代替营养土水稻育秧有“妙招”[J].农村工作通讯,2014(2):37.

机制砂配制高强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 第5篇

[摘要]天然砂资源逐步减少、砂质量下降,混凝土用砂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机制砂使用是解决该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第十七合同段为例采用机制砂配制高强泵送混凝土。采用机制砂配制高强泵送混凝土不但要满足强度要求,还要求有较好的工作性便于泵送,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机制砂 泵送混凝土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Q63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257-01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应用的是天然砂,天然砂资源是一种地方资源、是短时内不可再生和长距离运输的,随着基本建设的日益发展不少地区出现天然砂资源逐步减少、砂质量下降、限采或禁采天然砂的情况,混凝土用砂供需矛盾尤为突出,而砂的价格越来越高,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进展。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第十七合同段没有天然中粗砂,只能采用机制砂拌制混凝土,该标段桥梁上部结构设计采用高强混凝土,泵送垂直距离高,因此,采用机制砂配制高强泵送混凝土不但要满足强度要求,还要求有较好的工作性便于泵送,因此值得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1 工程简介

舞阳河特大桥位于镇远县城西侧,舞阳河上游。该桥受线形、地形、地质及该桥前后隧道等影响,大桥左右两幅完全分离,左幅桥设计起讫桩号为ZK120+980-ZK121+645.92,跨径布置为(2×40m)连续T梁+(115m+2×180m+110m)连续刚构,总长656.92m;右幅桥设计起讫桩号为K120+971.6~K121+653.32,跨径布置为(2×40m)连续T梁+(115m+2×180m+115m)连续刚构,总长681.72m。

主桥桥墩采用双肢等截面矩形空心墩,3#、4#、5#主墩墩身截面尺寸分别为900cm×480cm、900cm×420cm、900cm×350cm;左线墩身高度分别为101.000m、118.980m、64.960m;右线墩身高度分别为101.153m、119.113m、65.113m;混凝土强度设计为C50。

主桥跨径布置为115m+2×180m+110(115)m,单箱单室箱形截面,混凝土强度设计为C55。

2 原材料的选择和控制

2.1 C55高标号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根据公路桥涵技术规范JTG/T FS0-2011和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DBJ52-55-2008的要求。(1)胶凝材料用量不大于530kg/m3(泵送)(2)砂率为37%45%。(3)矿物质掺量不大于25%(4)机制砂粉尘含量BM<1.4时,≤7%

2.2 原材料技术要求

2.2.1 水泥

水泥宜选用品质稳定、标准稠度低、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技术要求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见表1)

2.2.2 细集料

细集料宜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小、细度模数2.6~3.2的机制砂,粉尘含量≤7%。

2.2.3 粗集料

粗集料宜选用质地均匀坚硬、粒形良好、级配良好、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压碎值小于12%;碎石应该采用二级配或多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

2.2.4 粉煤灰

采用I级粉煤灰,各项目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3 配合比设计过程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强混凝土在配合比方面的区别是低水灰比、多组分。由于高强混凝土多组分特点,目前还没有成熟的配合比没计方法,只能参照有关资料和经验通过试验对比来确定。根据相关研究理论认为:水泥浆在混凝土中所占的比例以35%为最优,过多的浆体对混收缩等体积稳定性不利。过低时拌和物和易性较差,由于高强混凝土的强度与用水量呈线性关系。因而对C55连续箱梁来说,配制强度在64.9MPa。混凝土的用水量宜在150~170Kg/m3。水灰(胶)宜选在0.32~0.38之间。在确定好水泥浆的体积比和用水量后,就可以计算出其它材料的用量。

混凝土配制的基本原则是按所采用的材料配制出既能满足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和其他要求而且又经济的混凝土。由于墩身高,泵送垂直距离大,如果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很容易发生堵管,造成质量事故发生。所以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至关重要,不但要保证混凝土强度,控制好水灰比,以防混凝土在徐变收缩过程中产生裂纹,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工作度,避免堵管现象的发生。根据现场施工条件,试配时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cm,砂率选择在38%-45%。

为确定工地所用的水泥、碎石、砂、粉煤灰、外加剂等材料是否能满足C55高强混凝土的要求,并验证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我试验室根据相关规范,通过试配确定出初步配合比:水泥:砂:碎石:水:粉煤灰:外加剂=470:803:1021:156:50:4.74

4 施工注意事项

(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每次浇注混凝土前,首先校核拌和设备的计量情况,并进行砂、石含水量试验,计算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2)控制好减水剂的掺量,因为高强混凝土的强度提高主要靠减水剂,所以严格控制好减水剂的质量和掺量是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关键之一。

(3)混凝土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的水,以润湿混凝土泵的料斗、活塞及输送管的内壁。然后采用与将要泵送的混凝土内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分相同配比的水泥浆,也可采用纯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

(4)开始泵送时混凝土泵应处于慢速,均匀。泵送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待运转顺利后再按正常速度进行。

(5)正常泵送过程中,应保持连续泵送,尽量避免泵送中断,若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宁可降低泵送速度,也要保持连续泵送,以避免造成堵管,如必须中断时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从搅拌至浇注完毕所允许的延续时间,一般中断时间不得超过1h(视气温而定,如气温过高,还需缩短中断时间)。

(6)根据混凝土拌和站到各墩柱的路线长短,调整好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使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的坍落度控制在18±2cm左右。

(7)混凝土的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过程应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做到不分层、不离析。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与现场灌筑能力相适应,混凝土应以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工地,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注完毕的时间尽量控制在90min之内。

5 结束语

上一篇:价值冲突下一篇:综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