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殊的行动

2024-05-09

一次特殊的行动(精选11篇)

一次特殊的行动 第1篇

那天下午我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 给学生上课。教学内容是三年级“语文乐园”八的采访训练。当我把采访的基本要求讲完之后, 我就要学生以记者的身份采访我。没有想到我的话音刚落, 就有十几双小手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我环顾四周, 找了女孩刘纯瑾。她很大方地来到讲台前, 彬彬有礼地对我说:“老师, 我想采访您一下, 请问您今年几岁了?”我笑着说:“请问你可以怎样问会更合适, 因为你的问题不准确.。”她满脸疑惑“狼狈而逃”。回到座位上去了。下面的同学开始窃窃私语, 一会儿我听到杨亚辛同学大声说:“老师, 这样问可以吗?老师, 您今年多少岁了?”我很高兴她能这样说, 于是大声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 因为我的年龄不是个位数, 所以不能问几岁了, 几岁了对于你们来说还比较合适, 用在老师的身上不合适。所以问问题一定要合适。”同学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不一会儿, 唐璐上台了, 她又问:“亲爱的老师, 请问你可以腾出一点时间接受我的采访吗?”我惊叹她的彬彬有礼, 而且语言特别, 因为我没有任何提示, 她却能这样流利地表达出来。于是我提议全班同学向这位同学鼓掌, 并且说采访就应该这样就很容易被人接受。于是她接着又问:“亲爱的蓟老师, 您每天工作, 感觉累吗?”我低下头抚着她的肩膀说:“你们是我可爱的学生, 为了你们我不觉得累, 虽然你问到我的心里去了, 但是正因为你的关心让老师感觉很温暖。”

“对不起, 打扰您了, 我的采访完毕, 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又借机向同学们展示她采访的成功之处。不一会儿, 有很多同学跃跃欲试, 纷纷到前台来采访我。他们问了我一些下班之后我会做些什么?还问了我平时一般喜欢做些什么?是否喜欢运动等等。没有想到, 一向善于观察老师动态的学生何曼军问了我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蓟老师, 请问您的宝宝有多大了?”同学们正准备侧耳倾听, 没有想到我给她们的答案是:“蓟老师还没有小宝宝。”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更令人有点窘迫了。又有一名学生周寒池上台了, 她接茬问了其他的话后突然话锋一转, 问了一句:“老师, 我能问您一个私人问题吗?请问您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生孩子?”我一时语塞, 但是马上反应过来, 委婉地对她说:“你们就是老师最可爱的孩子, 只是老师还没有做好当妈妈的准备, 现在呀老师是该着急了, 是该要准备一下来享受做妈妈的感觉了哦。请问老师的回答你满意吗?”全班哄堂大笑。她大声说:“满意, 我的采访完毕。谢谢老师。”就这样, 我被我的学生“偷袭”了。没有想到他们的目光如此敏锐, 问题如此鲜明。想想她满意的笑容, 我觉得他们和我真的走得太近, 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接触, 彼此坦然了许多, 亲近了许多。我可爱的学生, 他们第一次感受到采访带来的乐趣。看来, 我的口语训练很成功啊。接下来, 我问他们学习采访后有什么感受?没有想到有一个学生这样回答:“老师, 您今天好温柔啊, 平时我们都不敢问很多问题, 但是今天在采访的时候我们都问了, 知道了您的一些兴趣爱好, 也知道您的一些个人隐私, 我觉得您亲近了许多。"我惊叹她这样的回答, 但是我真切地感受到我的教学成功了。

一次“特殊”的劳动作文 第2篇

那里的声音特别杂,工人们的脚步声,机器声,铁块撞在一起的声音……混合在一起,我们推推嚷嚷的来到了工地。

老师和工头在谈话,一段时间,老师给我们这群“童工”分配了任务,我负责去搬砖――因为我的力气大。

我和几个同学来到劳动地点,我搬起起那足有几斤重的巨型砖放入小推车中,没多大功夫头上便冒出了一层密密的的汗珠子,像如雨水一样掉落在满是灰尘的地上。

我们把砖放入车中,之后又一起把车推去工人们那儿。反反复复做了几遍,脚和手开始向我们“投诉”,害的我们只好坐在地上看工地的“情况”。

工人们马不停蹄的工作着,趁着他们喝水的功夫,我跑去和一个满脸大汗的叔叔闲聊,我好奇地问他:“叔叔,你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工作,怎么不坐下歇会儿?”叔叔满脸笑容的说:“为了孩子,为了生活,为了家庭的美满,我可不能随便撂挑子。”说完后便赶快去工作了。

我听完叔叔的话,想到在外努力工作的爸爸和在家辛勤做家务的妈妈,又和自己对比了一下,感到十分羞愧。

月光慢慢吞噬着太阳,我们的活也渐渐没了,此时我的脚和手都疼痛无比。

后来老师带我们去吃饭,一脸严肃地说:“今天就是让你们体会一下大人们的辛苦,以后可要怎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这一次的劳动经历,真的让我感觉受益匪浅。

一次特殊的考试 第3篇

真无聊,刚开学就考试,而且还在机房,奇怪了,又不是计算机考试,一个英语考试,跑机房干吗?

周六上午准时来到了机房,领到了一张写着“用户名”和“密码”的纸条。好玩,不发卷子发账号,这次考试有点意思。

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这学期我们的英语课引进了一个新的写作测评工具,叫做Criterion在线写作测评系统,是美国ETS开发的一个基于网络的写作测评和练习工具,这个工具在美国大学和中学中被广泛使用。通过这个工具,大家写完作文后,马上就能看到自己的成绩。这次考试,我们就先用Criterion来做一次全系的水平测试。这个工具的使用比较简单,大家只要先连接这个网站……”

按照老师的指导,打开IE浏览器,连接相关网址,登陆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就进入Criterion系统了。系统中显示出老师事先布置好的写作题目,看了题目以后,按照指导,点击“continue”键,开始写作。以往写作文都是用笔在纸上刷拉拉地写,这次是在电脑前面劈里啪啦地敲。听着周围一片敲键盘的声音,感觉还真是不一样。现在GRE和GMAT早改机考了,TOEFL也要改,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考试已经是国际潮流了嘛,不错,大学快毕业了,还赶上一把和国际接轨。

平时在QQ上练出来的打字速度派上了用场,我文思泉涌,下笔如飞,不,是“十指翻飞”,写作顺利进行中……考试时间快到了,我最后一次检查了作文,点击了文章写作框下面的“submit”键。系统提示“essay is being evaluated”。不到半分钟,居然就给我的作文打出了分数——5分!不会吧,往常老师们判一次作文怎么也得一个礼拜的时间呢,现在半分钟就判出来了?不过这个成绩和我平时的成绩倒也一致,老师说Criterion系统的满分是6分,5分相当于“优秀”水平,我平时的英文作文成绩一般也是在85分以上的,看来这个系统打的分还比较可靠。

“已经看到得分的同学可以点击‘continue’键,继续察看系统对作文的详细分析。”老师又来指导了。点击“continue”键之后,看到了系统提供的范文和评分标准,这个好,每次写完作文以后都可以参考系统提供的范文,还可以把范文保存下来背诵,不用再为找不到合适的参考文章苦恼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又点击了“view feedback analysis”键。哦?系统对我的作文进行了详细分析,语法错误、拼写错误、风格、文章组织结构等等因素都进行了分析,列出了我写作中的各种错误,简直和老师的批阅差不多了。除了这些细节分析之外,一本在线的“writer's handbook”还提供了总体指导,像一本作文教材一样,从各个方面阐述了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英语文章。

晚上,Criterion系统成了热点话题。老大是“teacher's pet”,透露了从老师那里传来的信息,“这次学校给咱们买Criterion,就是看中了能同时用统一标准给所有人判作文,而且还有分析功能,省了老师不少事呢!内幕消息啊,以后的写作课就用这个系统了,老师判作文的比例会降低!”“啊?那肯定得让咱们多写好多作文,反正老师们也不用发愁批作文的问题了。”全宿舍最懒的老三思维奔逸。“多练习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呀,而且每次写完都能看到自己写作存在的问题,这比老师单在作文上签个‘阅’字效果好多了,我觉得,业精于勤而……”书呆子老四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大家哄了回去。虽然他的话不无道理,不过,想到要多写作文,还是头疼。唉,以后再说吧。“你们知道这次考试谁占了大便宜?”老六又慢条斯理地吊起了大家的胃口,“告诉你们吧,3班的Tracy,本来这两天她家里有事不在学校,这种考试又不能补考,注定是没成绩的,就是因为这次用了Criterion,她在家也上网考了试,总算有了这15%的分数,Tracy高兴坏了!”“网络的好处嘛,就在于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传信息……”“其实现在远程学习和网络学习已经很流行了,根本没必要把全体学生集中在一起考试嘛!”无论如何,今天用Criterion考的这次作文考试,多少有些不同寻常,不知道这个在国外已经很流行、而在国内还很新鲜的Criterion,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些什么……在周围的争论声中,在对Criterion的无限遐想中,我,沉沉睡去……

一次特殊的打赌 第4篇

杨老师来上课的第一天, 穿着一件白色短裙, 一张娃娃脸, 看起来很和善, 这让我心里更是喜不自禁。刚上课, 我就趁杨老师不注意向同学做鬼脸, 惹得大家发笑。等老师转过身来, 我就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看她, 同学们笑得更大声了。几次之后, 杨老师发现是我在搞鬼, 就瞪了我一眼说:“你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一趟。”久经“沙场”的我, 像没事一样, 不屑地回了句:“去就去。”

下课后, 我准时来到办公室接受批评。没想到的是, 杨老师说:“我知道你不喜欢学习, 被迫学习也没啥意思。要不我们打个赌, 我出一份试卷, 只要你不交白卷又能考零分, 以后就可以不做任何作业。否则, 你在上课时就必须认真听讲, 自觉完成作业。不知道你敢不敢?”我听后窃喜, 考零分太简单了, 乱做一通不就行了吗, 这回我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不写作业了。于是我高兴地说:“赌就赌!你说话算话?”杨老师严肃地说:“我绝对说话算话, 但我怕你说话不算数。”我拍着胸脯说:“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杨老师说:“好, 我可要让全班同学来作证。”

于是, 我们回到班级, 杨老师把打赌的事说了一遍。在众目睽睽之下, 我得意地接过试卷, 一看顿时傻眼了。全是判断题, 这要得零分怎么可能, 杨老师太“贼”了。我看了眼杨老师, 她提高嗓门问:“想反悔?”我只好硬着头皮胡乱做起来, 结果得了36分。杨老师却不忘调侃:“不错嘛, 上课不听讲还能考这样, 有前途。”

一次特殊的考试 第5篇

直到这时,我们才明白老师今天考什么?我们既着急,又羡慕。于是,我马上低头寻找地上的纸团,看到一个后,很快地捡起来交给老师。“100分!”我开心地笑了起来。

紧接着,骆同学、陈同学等也在纸篓旁发现了纸团。就只剩下两个同学没找到纸团了,我们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张同学脚边有一个纸团,可她没看到,我们正要提醒她。突然,在她身后的李同学眼疾手快,弯腰将纸团捡了起来。那表情就像找到了猎物的老虎,得意地抿着嘴笑着,而前面的张同学还浑然不知。

一次特殊的会诊 第6篇

让我去把这么一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一个刚刚做完手术的心脏病病人?我顿时觉得有点为难,没有立刻答应。电话那头的医生听出了我的顾虑,恳切地说:“陈老师,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告诉他吧,怕他心脏受不了;若瞒到出院后再说吧,万一有什么意外,抢救都来不及,麻烦您了!”

听他这么一说,我深吸了一口气,答应了下来。怀着些许忐忑,我来到心内科病区,找到该患者的病历。床位医生向我介绍了患者的一些情况以后,便走开了。我独自走进病房,看到该床位上躺着一位头发苍白、气质儒雅的老先生。我走上前去,向他介绍说,我是心理科的医生,来看看他术后的恢复情况如何,睡眠情况怎样。老先生逐一回答,详细且条理非常清晰,甚至把自己最近睡眠不好的原因也分析得十分在理。当他谈到自己睡眠不太好的时候,不由地说起了他的担心:老爱人患肿瘤两年多,最近病情不太稳定,自己这几天住院,也不知道老伴的情况怎样,心里有点着急。他还说,老爱人最近发生了肿瘤脑转移,脑子不太好了,有时候挺折腾人的,但好处是,她对疼痛的感觉比以前要轻了。只要老太太不觉得太痛苦,折腾一些也没有什么关系。后来,他还告诉我老伴曾经做过的一些糊涂事,说着说着,有时还会微微一笑。

看到他们老夫妻俩的感情那么深,我不太忍心告诉老先生这个残酷的消息,只试探性地问了一句:“这段时间,有没有担心老伴会离开?”老先生听我这么说,若有所思地沉默了好一阵。然后,他平静地告诉我说,他其实是有感应的……说的时候,他眼角含着泪。他定了定神,告诉我说,自从老伴生病以来,他寻遍各种治疗方法,西医、中医、食疗、偏方,能试的都试过了,一直盼望有一天,她能够康复。最近,医生说老伴的肿瘤已经转移到了脑子里,他也明白,她的时间不多了,但看到老伴对疼痛的感觉比以前减轻了,他也觉得有点安慰。现在,她终于可以不疼了,他也放心了……

后来,他还说起了他俩年轻时候的故事:他是研究核物理的,长年在大西北工作,顾不到家。在文革时期,他还被打成右派,受尽磨难,但老太太始终对他不离不弃,独自一人艰难地带着孩子们生活。他说,他这一辈子都是老伴在照顾自己,也就这两年,他学会了烧饭、做菜、熬药,好好地照顾了老伴两年……

就这样,他慢慢地说,我静静地听。不知过了多久,老先生的儿子进来了,关切地看着老先生,眼神中充满了焦虑。老先生看看他,淡淡地说了一句:“你妈妈的事,我知道了。”儿子怕父亲不能承受哀痛,便对父亲说:“你如果觉得难过,就让陈医生给你开点药吧,会感觉好一些的。”

老先生看着我说:“陈医生,我不想吃药!我不想让自己没有那种伤痛的感觉,伤痛的感觉能让我感受到对老伴的思念。”听老先生这么说,我似乎能够体会他所说的那种“痛的感觉”,那种感觉仿佛是他和老伴之间的一种连接,一种感应。最终,我和老先生达成了协议,当他实在难以忍受哀痛的时候,再用些药物改善睡眠,缓和情绪。后来,我从心内科医生那里得知,老先生平静地度过了这段“非常时期”,基本康复出院了。

这是一次非常艰难而漫长的会诊,也是一次让我感触良多、经常会想起的会诊。作为医生,我们每天都会处理各种各样的痛,解除患者的伤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老先生的那番话让我觉得自己以往对痛的理解太狭隘了。从这位老先生身上,我知道了“痛”的另一种含义。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广为流传的撒拉纳克湖畔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去努力解除病人们身心的病痛。而在很多时候,患者和他们的病痛也会让作为医生的我们,有时被启发,常常被教导,总是被鼓励……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些特殊解法 第7篇

一、整体代入(加减)消元法

例1解方程组

【解析】通过观察可发现上下两个方程都含有(x-1)/3与(y+2)/4这两个代数式,通常当成一个整体来解方程组.

解:由1+2,得

解得,x=16.

由2-1,得

解得,y=-10.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例2解方程组

解析 (x-y)与(x+y)这两个代数式以整体的形式出现在方程组中,所以可以运用整体思想解题.

解:由1-3×2,得:8(x+y)=24.

即x+y=3. 3

把3代入1,得

x-y=7. 4

由34联立,得

,解得.

二、巧用换元法

例3解方程

解析 本题可以用常规的代入消元法解题,若使用换元法会更方便.

解:设x/2=y/3=t,则x=2t,y=3t,

代入2,得19t=19,t=1.

所以

点评 本题系数为分数,若采用代入消元法,容易算错,而设整体为新的未知数t,避免了分数的计算,降低了计算错误的风险.

三、系数轮换方程的解法

例4解方程组

解析 本题x、y的系数较大,运用代入(加减)消元法不合适,观察易见两个未知数的系数出现轮换现象,我们一般称这种方程为系数轮换方程,抓住这个特征,将两个方程整体相加、整体相减,就会出现系数相同的情况,从而轻松解题.

解:由1+2,并化简,得x+y=1, 3

由2-1,并化简,得x-y=-11. 4

由34联立,得

,解得

点评 轮换方程组是一类重要的方程组,常见于各种数学竞赛,由于系数具有特殊的结构,用常规方法不易解决.

例5如果a、b、c均为正数,且

,求abc的值.

解析 本题很难直接求解,观察方程结构特征,a、b、c三个未知数具有轮换的特征,可以考虑三式整体相加,可求出ab+bc+ca的值,继而求出ab、bc、ca的值,将它们相乘即可求出abc的值.

由1+2+3,得ab+ac+bc=242, 4

将4-1,得bc=90,

将bc=90代入23,得ab=72,ac=80,

所以ab·bc·ac=72×90×80,

即(abc)2=(720)2,

因为a、b、c均为正数,所以abc=720.

一次特殊的行动 第8篇

一、课前调查:畏难厌学

第一节课上, 我没有直接教授新内容, 而是先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喜欢上这门课吗?为什么?请说实话。”同学们刚开始还谨言慎行, 后来在我的鼓励下, 开始畅所欲言。大部分同学认为这门课太难, 理论性的内容多, 而且很多概念无法理解, 因此不喜欢这门课。经同学们举手表决, 有39名学生表示不喜欢这门课, 这占到了全班总人数的80%;另外我发现有约30%的学生上课没有带书。尽管我心里有所准备, 但看到这么多的学生讨厌上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 还是让我始料未及。如果不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 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诺贝尔获得者叶芝曾说过, 教育不是把一只水桶装满, 而是点燃一堆火焰。看着学生畏难消极的学习态度, 我不禁思考, 我该如何点燃这堆微弱的火苗呢?是任其自生自灭还是适当“煽风点火”使其重新燃起兴趣的火焰呢?

二、调整教学:游戏激趣

经过一番思考, 我决定临时调整教学内容, 带着大家做一个我刚刚从网上看到的心理游戏。一听说要做游戏, 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集中过来了。我在班上找来一个杯子和一瓶矿泉水, 宣布了游戏规则:请你们把这杯水注满, 要求注得越满越好, 但不能让水溢出来。如果水溢出来了, 你们就要罚唱歌。

同学们喊道:“这太简单了!”

1. 初次体验:轻而易举

一个同学自告奋勇地上台来了。她拿起那瓶水, 不断地向杯子里倒, 很快杯子的水就满了。下面的同学喊道:“还可以再加点水!再加些!”她想了想, 接着又小心地加了一些水, 然后点了点头, 看着我说:“倒满了。”

我问到:“谁还愿意上来试试?”

2. 再次挑战:小心翼翼

又一位同学被请上来了。她拿起矿泉水瓶的瓶盖, 先把小小的瓶盖倒满水, 然后小心翼翼地往杯子里倒水, 一边倒一边仔细观察着水位。杯口的水又上升了些, 但仍然没有溢出来。她似乎不甘心, 又加了几滴。终于她停下来了, 不敢再加了。

愿意上台尝试的同学明显少了, 犹豫了好久, 第三位同学上来了。她比前两位同学更小心。只见她先用水弄湿了一张餐巾纸, 然后万分小心地从餐巾纸中挤出水, 一滴一滴地滴入杯中。杯中的水更满了, 似乎马上就要溢出来了。下面的同学都睁大了眼睛, 有的紧张得屏住了呼吸。最后, 这位同学滴了最后一滴水, 停止了尝试。

水确实很满了。感觉再加一滴水就溢出来了。同学们都表示不能再加了。

3. 最后尝试:出乎意料

这时, 我找到了一盒回形针。对同学们说:“再扔些回形针下去看看。”

接着又先后上来了几位同学。她们拿起回形针, 小心地一个一个朝杯子里扔, 3个、10个、20个、40个!杯子里已经有40个回形针在里面了!水依然没有溢出来!同学们不禁鼓起掌来, 完全沉浸在这个游戏中了。兴奋、惊奇、赞叹、好奇的情绪全激发出来了。这太出乎大家的预料了。

看着满满的一杯水, 我让同学们一起猜猜看还能投入多少回形针水才会溢出来。大家都犹豫了, 不敢肯定。有人恶作剧地喊道:“40个!”同学们都表示出怀疑的神色。

我邀请了最后一名同学上来做最后的尝试。他一个接一个地往杯里投放回形针, 同时其他同学一起数着:“41、42、43……78、79、80!”水还是没有溢出来!这样的结果再次出乎大家的预料。“接着投!接着投!”在大家的催促下, 回形针前赴后继地“牺牲”了。最后的数字定格在了104上。杯中已有了104个回形针!水溢出来了吗?没有!一整盒回形针都用完了!

游戏结束了。

三、激烈讨论:潜能无限

看着同学们惊讶的表情, 我问到:“大家想一想, 这个游戏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请大家结合这门课的学习谈谈看法。”

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

“结果太让人吃惊了。一开始谁也没有指望那已装满水的杯子还能吞下多少回形针, 或许两三个足矣。当我看到整整一盒回形针全部进水时, 我傻眼了。原来是我被我自己的思维惯性所禁锢了。对于教科研, 它也许没有我想像的那么难。”

“我看了这个实验, 感受颇深。这个杯子还能承受超出我们想象的更多的回形针。同样, 对于教科研这门课, 我应该像这个杯子一样敞开胸怀去积极地接纳更多的知识。”

“从这个实验中, 我想到人的潜力就好比那个装满水的杯子, 是无限的, 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测范围。由此我想到教科研这门课, 虽然较枯燥, 很难理解, 但只要用心去学, 并不是不能学好。我应该打消畏难情绪, 相信自己, 勇敢迈出第一步。”

“我是上台扔回形针的。当老师让我往已经很满的杯子里扔回形针时, 我迟迟不敢下手, 最终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往里投时, 发现水没有溢出来, 于是我又大胆往里投了2个。这个实验的确让我震惊。人们往往轻视自己的能力而怯于尝试, 但一旦迈出了第一步, 会惊奇地发现自己有原本想都不敢想的能力与潜能。对于教科研的学习, 我认为只要端正心态, 后面就会有奇迹。”

“一切皆有可能。而这个可能带来的结果, 怕是连杯子本身都会惊诧不已。以后我们若多些大胆尝试、多些潜能开发, 我们会收获惊喜。”

……

下课铃声响了, 同学们还在激烈地讨论着。我微笑着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几个字:“潜能无限, 超越自我!”

四、感悟教学:超越自我

这节课也许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但听到学生们发自内心的交流和感受, 我深感欣慰, 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正如一位同学在一张纸条中给我写道:“赵老师, 我会永远记住这节课。”能让同学们对生活和学习有些思考和感悟, 而且获得一些积极向上的心得体会, 难道不是我们教育者所追求的结果吗?我认为成功的教育者应该给予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 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成为一个能激发学生潜能的人。从这节课中, 我深刻地认识到, 学生确确实实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需要的不是强行灌输什么知识、道理, 他们实际上需要的是适当的引导和激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学习, 激发他们开发自我潜能, 发展自我, 超越自我。作为教科研这门课的任课老师, 尽管我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这门课感兴趣, 但实际上这不可能做到。这个实验的结果也给我带来了启示:每一个学生就像这个装满水的杯子一样潜能无限, 我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多元智能。我也会记住这句话:“潜能无限, 超越自我!”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 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 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我’是决定性因素。”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需要思考的是:我该如何给学生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如果在我这门课中, 学生一再受挫, 饱受失败的痛苦, 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就会产生心理学上所说的“习得性无助”现象。这不仅仅会影响这门课的学习, 而且严重的是会导致学生对自身能力的消极评价, 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我深深感到为人师的艰巨和任重,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摘要:在一次教科研课堂上, 针对学生的畏难厌学情绪, 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通过激烈的讨论, 同学们获得了“潜能无限, 超越自我”的启示。

关键词:教科研,实验,潜能

注释

一次特殊的行动 第9篇

受波士顿大学音乐系主任安德烈·夸德罗斯教授的邀请,2015年3月19日,正在美国访学的我与波士顿大学的几位教师一道,走进了波士顿郊区一所美国男子监狱(MCI-Norfolk)的音乐课堂,由此,在我的教师生涯中有了一次特殊的音乐教学经历。

这是波士顿大学主持的一个“监狱教育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服刑人员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让他们通过课程学习和考核取得学分并获得学位。据了解,自该项目启动至今,共有350位学生获得了学士学位,39位获得硕士学位,23位获得学士和硕士两个学位。音乐课程则是该项目所开设的所有课程之中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这天的教学用时2小时整,参与教学的教师有6位,上课的服刑人员共25人,年龄从20多岁到50多岁不等。走进教室,只见这些特殊的学生早已站成一个大圈在迎候老师的到来,我趁机小心快速地环视了一周。外表上看去,每个人都穿得干净整洁,甚至还有点儿小时髦,除了部分人上身穿的是统一的短袖白色T恤外,其他装束都很个性化,每个人还保留着自己独特的发型。最令我感到惊讶和意外的是,他们一个个气色和精神状态都很不错。我们绕着教室走了一圈,和学生们一一握手,互报姓名,互致问候。他们彬彬有礼,热情相迎,就像久违的朋友重逢,又像迎接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

音乐的课堂由音乐开始。没有开场白,夸德罗斯教授领着我们所有人进行音乐热身,学生们立刻就沉浸到了音乐的世界当中。然后,有特雷老师的发声练习与歌唱指导,有简森老师的流行歌曲演唱,有迪凯老师将学生作业组合创编的诗朗诵并配简森的萨克斯伴奏,有我与另一位中国访问学者邓兰老师合唱的中国民歌,有教师与学生搭档进行的音乐即兴创作表演,还有两个布置给学生的现场文字作业,一个是欣赏音乐表演之后根据指定主题写一段感受,一个是根据提供的材料创作诗词,作业在现场完成之后全班同学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些特殊的大学生们个个都积极地参与,那种对音乐的热爱与对音乐的享受,都毫无保留地写在他们那曾经痛苦和绝望的脸上。可以说,尽管这堂课有精心的设计,但若没有这群对上课机会倍加珍惜、对音乐艺术如痴如醉、对音乐教学格外虔诚的特殊学生,就不可能有教学的圆满成功。

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环节,我和邓兰老师合作演唱了中国民歌《跑马溜溜的山上》,虽然在这样的特殊场合演唱的确有点小紧张,再加上没有伴奏,演唱水平自然有些打折扣,但依然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在第一节课结束的时候,夸德罗斯教授让我做一个自我介绍,我知道在这堂课上我代表的是一位中国教师的形象,所以我事先做了一定的准备,我的讲话同样也赢得了大家会心的笑容和久久的掌声。我说:今天的课程真的是太有趣了,每个人的表现都非常棒!作为一名中国的大学老师,能参与这样的课程教学十分难得,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好朋友夸德罗斯教授给了我这个机会,也要感谢音乐让远隔万里的我们走到了一起。

我告诉他们,我的孩子在中国已经本科毕业,大学里他学的是工科,但却酷爱音乐,毕业之后又转行重读了音乐本科,现在他就在波士顿,是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大三学生。之所以我们支持他改学音乐,是因为我们相信:他爱音乐,音乐就会带给他幸福。他现在学习生活得很好,很快乐。感谢音乐!

我还与他们分享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我说:没有音乐相伴的个体与没有音乐盈溢的社会都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没有音乐,个体的生活将会苍白;没有音乐,社会的氛围将难和谐。音乐能够启迪心智,也能够丰富情感,更能够给人以温暖、为心灵疗伤。音乐之所以能够促进个体和社会的改变与完善,是因为在音乐面前人人平等。一方面,音乐从不歧视人,她属于所有的人,只要你需要她,她就会随时来到你的身边,让你尽情地拥有她;另一方面,音乐也最尊重人,她敬重每个人对她的独特感受,在她看来,音乐没有专家,所有人都是音乐家。不管你如何理解她、表现她,只要能够给予你快乐,她就和你一起快乐,她就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存在。

在依依不舍的道别中,这堂特殊的音乐课结束了。记得当时室外的气温是零下十几度,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大地,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暖融融的,整个一天,上午的教学场景甚至每一个细节都挥之不去。深夜的时候,我收到了夸德罗斯教授发给我的邮件。他写道:亲爱的声健,你这次的监狱之行是具有历史意义、富有艺术意味、充满智慧、富有同情心和十分美妙的。我选择这几个词来总结它是经过了仔细推敲的。说它具有历史意义,是因为有可能此前从来没有过一位来自中国的音乐教育教授参与了美国监狱的音乐课程;说它富有艺术意味,是因为你的表演很优美且充满信念和虔诚,而这恰恰是艺术之灵魂;而你的发言充满着智慧,为你的这次访问做了最好的注脚;你对每一个服刑人员都表现出了深深的同情与仁爱,特别是你们选择的那首歌,无论是内涵还是意境都是那么的丰富和美妙。我还十分高兴地看到,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当我们哼唱着格列高利圣咏时,你那随音乐而动的可爱身姿……

按照惯例,凡是参与教学的教师都要给这群特殊的学生写信,他们上课之后一般也可能会给教师写信。于是,几天之后,我给他们写了信,把自己从这份特殊教学经历中所获得的感受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我在信中对他们说:那天,我感谢了音乐,因为是她让远隔万里的我们走到一起;今天,我要再次感谢音乐,因为是她让语言不通的我们心灵相通。是的,音乐是一门世界的通用语言,她能把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是音乐,让我们那一瞬间成为朋友,成为知己。今天,我要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对音乐和音乐教育有了新的感悟,当我们在音乐中短暂相聚之后,我更加自信地确认,没有音乐教育,个体将难以健康快乐成长,社会也将难以和谐文明进步。在你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音乐教育的独特价值和神奇力量——音乐教育既是审美的教育,也是灵魂的教育,它既播种着生命的美丽,也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今天,我还要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这个平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有了不平凡的体验,在我3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已经很难统计究竟上过多少课,但有一点却确定无疑,那就是和你们在一起度过的这堂课,一定将会是我最值得珍惜和难以忘怀的一堂课。这绝不是因为你们的特殊身份,而是因为你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那份对音乐的热爱与虔诚、对学习的认真和投入,以及你们身上所表现出的那份天才般的音乐创意和灵感。能够拥有你们这样的学生,哪怕只是仅仅两个小时的缘分,也是弥足珍贵了!

那节课之后,由于夸德罗斯教授出差了一段时间,我的信有可能没有尽快地给他们捎去,他们的信我自然也无法及时地看到,直到一个多月之后,我才从教授的手中接过那18封沉甸甸的信,从留下的日期看到,这些信都是在那堂课之后的几天里写下的。我一封封一遍遍地读着他们手写的来信,体验着音乐教育带给我的那份久久的感动,眼里闪动着泪花,心中涌动着思念。在信中,他们告诉我,音乐让他们的心灵获得慰藉,让他们的精神获得自由;他们希望我回国之后与中国的学生们分享这次特别的教学经历,期待在中国的高墙里也有像他们这样的音乐课堂;他们对我上次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鼓励,等候着我再次与他们见面;还有一位祖籍广州中山、中文名叫伟华的学生,他用看上去有些生疏了的中文给我写信,告诉我说那首《跑马溜溜的山上》让他想起了儿时在中国生活的场景,为他带来了美好的回忆与思念……

我第一时间给他们写了回信。我说:今天,夸德罗斯教授告诉我,下周三将是你们的最后一节音乐课。透过你们的来信,我能够想象,你们将会对音乐课是多么的依依不舍。不过请相信,虽然音乐课程即将结束,但音乐一定会不离不弃,永远陪伴着你们。当我从信中得知你们期待着在课堂上再见到我,当我得知这将是你们的最后一课时,我是多么想能够再次有机会去看望你们,去和你们一起分享音乐的快乐!可是,申请参与你们的课堂教学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更需要花足够的时间,这一次已经来不及了。我期待着这封信能够在最后一堂课上与你们见面,就让它捎去我对你们的问候、思念和祝福!

一次特殊的行动 第10篇

课前磨课:开课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 与当地教研员及备课组教师进行探讨、磨课等一系列过程, 形成一份较成熟的教学设计。

课堂上课:开课教师通过借班上课, 各自演绎各具教学风格的不同教学模式的精彩课堂, 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

课后评课议课:课后的评课和议课是关键, 包括上课教师说明本节课设计的意图、课后反思、听课教师点评等。

此次活动, 通过开课教师的展示, 与会人员感受到不同教师独特的上课风格和教学机智, 不同地区对学生教育的侧重点不同, 开阔视野, 促进教师自觉对话, 反思教学思路、教学策略等, 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 丰富教学艺术, 实现互惠多赢, 取得良好的教研效果。这些得益于各级教研员的专业引领。

1.主题明确保证教研成效

同课异构的目的在于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举行教研活动时, 要针对问题提出明确的主题, 确保教研活动有效开展, 达到教研目的最大化。如“聚焦课堂, 提高效率”是本次教研的主题, 各级教研员围绕主题与开课教师充分研讨, 在指导教学工作时, 时刻想着课堂教学效率, 设计思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同时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如对病毒结构这一教学重点, 吴老师通过情景剧的表演, 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市级范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建模, 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异常活跃的课堂氛围, 表现出色的学生, 学生愉快的表情等, 深深地打动了听课教师, 让听课教师感受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激起老师们思考在以后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欲望。通过教研活动, 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学好, 抓住课堂, 提高效率, 这是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2.理念引领提高教研实效

课改虽然很多年, 但还是有部分教师的课堂仍然存在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满堂灌”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式, 引领教师领会新课改的精神, 把握新课程理念, 并进一步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如郑教师演绎的学案导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建构知识体系, 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实现学习目标, 而范老师大胆采用学生自主建构模型、上网收集资料等方式进行汇报式教学等, 这些以学生为主体, 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很好地体现课改精神, 实现高效课堂,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技术指导增强教研活力

同课异构主要突出“异”, 即强调变化、发展, 突出教师的个性特点。在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 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 深入实践, 寻求对策, 在备课过程中, 要对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三方面有效互动进行指导。在评课时, 一位老师说:“三位老师课前准备工作都做得很好, 在课堂上献出她们各自的‘法宝’, 吴老师上课娓娓道来, 学生乐于接受, 范老师让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制作模型的方法显然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郑老师学案中的问题设计为学生完成自主、合作学习提供了‘导航’作用。”也就是说, 课堂真正在改变, 再也不是教师的“一言堂”, 同时也看到教师设计一些活动, 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 给听课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感受到教研的力量。

4.对比分析促成教研功效

在评课中, 教材专家吴老师引领听课教师对三节观摩课进行比较分析, 详细点评, 总结教育规律,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1.同一教学内容的表现方式不同:关于导入的处理:吴老师在课前播放歌曲, 在上课时引导学生思考歌词改编的原因, 让学生回忆2009年发生的H1N1禽流感事件, 自然导入课题。范教师在上课时播放歌曲“我不想说我不是一只鸡”, 指出本歌曲的产生背景, 当时暴发H1N1禽流感, 罪魁祸首是病毒, 开门见山地导入课题。郑老师采用提问:有同学感冒吗? 请一位感冒的学生说出此时的感受,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感冒是由什么引起的? 通过联系学生实际导入课题。

4.2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不同: 关于病毒结构的设计:吴老师请三位学生表演情景剧“病毒三兄弟”, 让学生直观感受病毒虽然形状不一样, 但结构是相同的, 都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 通过情景剧的表演迅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愉快、自然地建构病毒的结构;范老师在课前让学生分组制作病毒的模型, 上课时请各组代表介绍他们制作的病毒模型的名称及该病毒的结构, 教师通过点评学生作品展开教学, 这种教学设计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必须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不能大范围推广;郑老师利用学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让学生画出病毒的结构简图, 并标注出各部分名称, 然后通过展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实现学生对这一重点知识的理解, 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3教学手段的使用方法不同:如病毒繁殖这一知识难点的突破, 三位教师都是通过播放“流感病毒进入细胞”视频, 引导学生分析病毒的繁殖过程, 但对视频的使用方法不同。吴老师采用“提出问题, 分段播放”:第一段流感病毒怎么进入细胞? 指导学生重点观看病毒的钥匙和细胞表面的锁的关系, 第二段流感病毒进入细胞后做了什么? 让学生观看视频“流感病毒进入细胞后的繁殖过程”。学生带着问题, 明确观看的重点, 很好培养思维能力;范老师采用“暂停播放、重点解读”的方式。当播放到流感病毒吸附在细胞膜表面时第一次暂停, 让学生重点看到流感病毒, 当视频出现螺旋状的结构时再次暂停, 让学生说出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 通过对视频重点的解读, 突出病毒的繁殖只有遗传物质进入寄主细胞, 其他物质没有进去,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病毒繁殖的实质。这种方法值得学习。

一次特殊的手术 第11篇

2002年3月,迪萨在给患者进行肾移植手术时,又因为过分紧张将手术器械拿错了,结果当场被主刀的教授辛克斯先生赶出了手术室,从此迪萨在克鲁赛威医院背上了一个“最糟糕医生”的坏名声。迪萨在克鲁赛威医院的见习期是一年,但院方考虑到他的糟糕表现,决定在这年10月见习期后不聘用他在此任职。迪萨觉得自己也许天生就不是做医生的料,他的心情非常沮丧,因为他感觉到无论是同事或病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它们像手术刀一样将他的心剜得疼痛不已。而且,他的女朋友赫丝特也因此离他而去,她不希望自己的爱人是一个荜菅人命的庸医。

2002年4月17日,迪萨向医院请了假,他决定回乡下奥斯维伦小镇休息几天,他还打算和父亲商量一下是否该重新选择自己的道路。这几天似乎特别不顺,迪萨坐的那辆长途大巴士还没启程引擎就坏了,好不容易修好引擎,刚刚开到郊区,大巴士的右后胎又爆了,在旅客们喋喋不休的抱怨声中换好轮胎以后,夜幕已经降临。

迪萨在车体的颠簸中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突然,他被一阵喧闹声惊醒,睁开眼睛一看,昏黄的车厢灯光下,许多旅客正围在前排的一个座位旁高声议论着什么,一个女人的哭泣声把他的心揪紧了。迪萨走过去,他看见一个男孩躺在一个手足无措的中年男人怀里,小男孩的脸已呈青紫色,五官扭曲。一个旅客说,那个叫索雷的8岁小男孩将一枚墨西哥旧版银币咬在牙齿上玩耍时,因车体的颠簸而不慎将银币吞咽,现在银币卡在喉咙里,索雷快要窒息了。

情况危急,迪萨立即扒开人群,运用学过的急救方法将索雷的头部倒置,用手掌后部迅速连续击打索雷肩后背部数次,但是这样并没有效果。迪萨于是将索雷仰面放在座位上,然后将自己的双掌交叠,迅速向索雷的上腹猛力推压,以便将银币挤压出来,然而,索雷除了轻轻地咳嗽了几声外,仍无法正常呼吸,那枚银币显然已滑到了他的气管里。索雷的呼吸和脉搏越来越微弱,眼球逐渐向外突起,手足狂舞,极度暴躁不安。迪萨知道,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手段,索雷很可能窒息而亡。

看见迪萨的急救方法并不管用,旅客们都心急如焚起来。车上无通讯设备,旅客中也无人携带移动电话,无法跟医疗站取得联系。司机库利亚遗憾地告诉大家,巴士正处在半路上,到达奥斯维伦小镇或返回出发地都需要3个多小时,这段路地处偏僻,又是深夜,很少有车辆和行人出现,因此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救援是不可能的。“即使现在就拨通急救电话,巴士以最快速度和前来的救护车会合,至少也得两个小时,”库利亚说,“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祈祷上帝让这个可怜的小男孩平安无恙!”

迪萨知道,如果挤压胸腹的急救方法不能奏效,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救索雷的性命,那就是运用气管切开手术取出深陷患者喉咙的银币。但是在没有任何手术器械和辅助设备的长途巴士上做这类手术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气管切开手术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手术,切口往往离颈动脉和颈静脉只有几毫米,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患者死亡。没有高超的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难以进行这类手术的。然而,如果按照巴士现在的行驶速度,等索雷被送到医疗站,他恐怕早已气绝身亡。

这时,一个旅客告诉大家,他邻居家的一个小孩曾因为糖果堵塞了喉咙,医生采取气管切开手术才使小孩转危为安。他建议马上对索雷实施这种手术。索雷的父母哽咽着询问巴士上的旅客,是否有医生来帮助可怜的索雷实施这一手术,但大家都摇头表示自己不是医生。迪萨知道,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实施气管切开手术是极其困难也是极其危险的,一旦失败,不仅男孩的性命不保,而且他还可能为此承担法律责任。另外,迪萨也对自己的医术很不自信,他从来没有单独为患者做过手术,何况是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如果索雷在自己的手术中丧生,不要说他再难以从事医务工作,也许整个前途都会为此断送。考虑到这些不利因素,迪萨迟迟没有站出来。

由于迪萨在最初抢救索雷时颇为专业的表现,大家希望的目光都落到他的身上,但迪萨矢口否认自己是医生,只承认自己略微懂一些急救方法而已。看到索雷的父母和众人眼神中的希望火焰在他的否认声中熄灭,迪萨的思想斗争激烈,是置自己的事业前途和法律风险于不顾,冒险实施手术,还是继续装聋作哑任凭这个小男孩夭折在巴士上?迪萨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中。

这时,一个老人轻轻地拍了拍迪萨的肩膀:“小伙子,虽然你不是医生,但你是我们这些人中最棒的,你来完成这个手术吧!”所有旅客的目光顿时全部投到了迪萨的身上,迪萨突然觉得自己刚才的想法是如此卑微,救死扶伤本来就是医务工作者的义务,他的脸因为惭愧和自责涨得通红。“小伙子,不要怕。我们会协助你的!”老人继续说,“如果有什么意外,我们都会在法庭上为你辩护。”

老人的话得到旅客们的一致附和。迪萨环视四周,三十几双充满信任和鼓励的眼睛正默默地看着他,他突然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可以力挽狂澜的救世主,一股勇气顿时油然而生,“我想,我也许可以试一试!”他的声音并不大,却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显得格外有力。

由于从最初实施急救到准备气管切开手术已过了差不多一刻钟,索雷的情况非常危急:头上冒冷汗,四肢抽搐。只有断断续续的呼吸,且不断地吐出白沫。迪萨一边紧急按摩索雷的胸部,一边吩咐旅客寻找可以代替手术用具的物品。很快,一个剃须刀片递给迪萨。

为了避免巴士行驶时车体颠簸对手术的影响,库利亚将车停在一段较平坦的路面上。迪萨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以缓解紧张的心理,然后将索雷平放在座位上,将其肩部抬高,头后仰,颈部成直线绷紧。没有酒精和沸水,他只得放弃对剃须刀片消毒灭菌的打算,直接实施气管切开手术。巴士车厢里一片寂静,每个人都屏住呼吸,忐忑不安地注视着这一奇特而冒险的手术。

迪萨知道,如果手术技巧高超,切割部位将只会流很少的鲜血。因为索雷年纪小,没有明显的喉结,迪萨小心翼翼地用食指寻找到索雷颈部前面两个骨状的凸起处中间的一个凹谷,然后用剃须刀片在凹谷中央切开一个1~2厘米深的口子,口子一直切到迪萨用手探摸到银币所在的位置。切入气管的时候,迪萨感觉到刀片不像切开肌肉时那样有阻力,他更加谨慎,因为颈部动脉和静脉就在几毫米处,稍有偏差,就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迪萨将剃须刀片向两边稍稍转动,以打开切口,但是,他很快觉得麻烦来了,因为他发现银币的硬质边缘已紧紧地卡在食道里,根本取不出来,如果强行用力,很可能引起食道大出血。迪萨的额头上沁出了大滴大滴的汗珠,有好心的旅客赶紧用衣服将他的汗水拭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随着索雷艰难地呼吸,他颈部的切口处冒出了串串血沫。迪萨立即开始实施应变的对策,他问旅客中谁有内部中空的塑料管子,一个小女孩马上将自己的饮料吸管递上来。迪萨迅速在银币所在位置的下部切开了一个口子,然而,正当他准备将饮料吸管插人索雷颈部的切口中时,巴士车厢突然陷入一片黑暗。原来,这辆老式巴士的蓄电设备已经老化,线路经常发生故障,刚才可能是因为某条线路发生短路而引起停电。黑暗中,旅客们自发地掏出身上的打火工具,但是打火机微弱的光亮不足以照亮车厢。

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把索雷抬下车,用点燃的衣服照明!”众人立即响应,帮助迪萨小心翼翼地将索雷抬到车外的空地上。库利亚迅速将自己身上的一件衬衫脱下来,用打火机点燃,许多旅客也脱下了自己的衣服,熊熊的火焰立即照亮了漆黑的夜空。

上一篇:桃红四物下一篇:学校教育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