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日语范文

2024-05-09

基础日语范文(精选12篇)

基础日语 第1篇

1 关于日语基础教学的问题

1.1 罗马字的学习

日语基础教学中, 很多学校不太重视罗马字的学习, 这无疑会给日语学习进程带来负面的影响。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不同, 有一部分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开始学习日语 (取代英语的学习) , 那时他们对于日语的认识仅仅存现于日语的平假名、片假名, 因此他们就缺失了在音韵学方面的日语学习的环节。

《广辞苑》字典中关于罗马字是这样解释的:罗马字是用于表述拉丁语的文字, 是一种音素文字。经历了腓尼基文字、古希腊文字, 并融入了罗马原住民伊特拉斯堪人的文字而发展起来的。现今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用英语表示就是26个拉丁字母。这样就可以简单地把罗马字看作是用拉丁字母所表现的文字。不懂日语的外国人来到日本, 会用接近母语发音的语言标记他们所听到的日语, 这也可以说是罗马字的一种应用吧。我们在这里所讲的罗马字即是用罗马字来表现日本的国字。日语中的罗马字之于假名, 类似汉语中的汉语拼音之于汉字, 它是假名国际化的相应拼写方式。日本人使用罗马字是为了便于国际交往, 在日语中, 相对于汉字和假名来说, 罗马字是一种辅助文字, 但由于使用的场合很多, 其重要性不可低估。罗马字作为日本文化中重要的一环, 也深深影响着我们。例如, 当我们看到“TOYOTA”这个罗马字, 都知道是日本有名的丰田汽车的标志。

1.2 发音练习

发音教学一般分为音素、词、句、文等由小到大的几个部分, 他们都是以音声学为中心展开研究的。发音作为交流的表面印象其作用不可忽视。进行发音练习时, 通常会要求日语学习者模仿母语者的发音, 即模仿日本人的发音或录音磁带等。这对于掌握正确的日语发音是有益的。但是, 我们不能确定学习者是真正从理论上理解了日语语调的不同而进行发音, 还是单纯的模仿发音, 如果是后者, 那当学习者遇到无模仿母本的新发音现象时, 只会感到无能为力。因此, 为了以正确的韵律读出地道的日语, 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a.首先掌握五十音图的正确发音。b.每天进行模仿练习, 模仿日本人的语音语调及发音速度, 并大声朗读。c.真正理解日语声调的类型, 进行反复练习。d.学习日语语音语调的基本规定。例如, 疑问句中最后一拍上扬;单词中如果没有特别强调的话要避免音调上扬。e.未知词汇要利用字典等工具查出其声调类型, 并在文中实现其正确的韵律。f.综合判断日语词及日语句子的音调, 并将其综合在文章中, 实现准确发音。

1.3 词汇、语法的学习

在日语学习的入门期, 是要求学生把音声、表记、词汇、语法作为未分化的统一整体进行学习的, 可是在初级教学阶段, 很多教师往往优先音声、语法的指导, 对于词汇的指导相对比较薄弱。词汇是单词的总体, 所以不能只知道每一个单词, 更有必要了解单词间的关系。那么教师对于词汇体系性的知识的掌握就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怎么教、教什么的重要性。除了教师的教授指导外, 还有必要督促学生养成自主背诵词汇的习惯。关于语法的学习, 要重点讲解惯用型、用言的活用、助词等内容。

1.4 听、读、写能力的提高

这里所说的听是指听力、读是指朗读、写是指造句子、书写论文、报告的能力。要达到以上能力, 要进行以下的练习。1.4.1即使不是长文章也没有关系, 每天要养成用日语记录的习惯。用日语写日记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即便只有两三行也一定要坚持每天写。1.4.2不要猜测, 要认真查字典确认。1.4.3不要依赖自己模糊的记忆和直觉, 要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等资源。1.4.4按照规定的形式和公文格式进行书写。1.4.5自己写的文章要请老师或日本人指导, 指出错误加以改正。1.4.6讨论分析错误点, 并加以多次的正确练习。1.4.7准确无误地誊写修改后的文章。

1.5 多媒体教室的合理利用以及计算机的活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映像获得信息, 也就是说映像无时无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日语教学中的映像主要是以日本动漫、电视剧、电影、电视新闻为主体, 教师必须把握其优缺点, 根据日语学习者的水平等级选择相应的映像教材进行授课。另外计算机也是学习外语的重要媒介手段之一。通过计算机学习日语知识, 同时也可以接触到日本文化、日本日常生活等, 趣味性十足,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热情。另外, 写毕业论文需要收集大量相关资料时, 合理活用计算机能够大大提高写作效率。

2 综合日语学习方法及同日本留学生的交流

2.1 综合日语学习方法

这里所讲的综合是指涵盖日本事情、日本历史、日本地理等内容。不过真的有必要让学生专门学习日本的经济、历史、地理等内容吗?当然, 学习日语的同时, 学习上述等课程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这无疑是好事情, 不过我认为在学习这些科目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 科目过于繁多, 要花费相当多的讲授时间, 从而减少了基础教学的时间, 尤其是到了期末考试时, 学生死记硬背就连日本人都不太了解的知识点, 考试过后就几乎全部忘记了, 我认为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另外, 教授这些科目的教师多数是日语教育出身, 对于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旅游等专门知识的掌握恐怕也是不完备的吧。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参考现今在日本很受欢迎的综合学习方法。那就是在一门课程中涉及日本的经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内容, 以论文报告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及评定其成绩,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与日本人及日本留学生的交流

同日本留学生交流是有效提高日语会话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整备留学生俱乐部等制度, 请留学生纠正学生的日语发音、语法, 教授一些日本相关的知识, 既促进国际交流, 又提高日语能力。在大的汉语环境下学习日语, 一定要想方设法创造使用日语的机会。例如, 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和日本人进行交流。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讲, 同日本人互发电子邮件, 不仅实际应用了自己所学的日语, 而且又增加了了解日语、了解日本的机会。因此, 在连接海外与日本的日语教育中, 互发电子邮件可以看作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另外, 随着来华日本人的增多, 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创造使用日语会话的机会。所以, 同日本游客、日本留学生等的交流是日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日语专业的基础教学, 是培养合格日语人才至关重要的阶段。经历了数十年的实践历程, 日语基础教学已经在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同时也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 但是仍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扬长避短, 强化基础教学, 培养学生过硬的外语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摘要:学习日语, 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本文把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强调日语语音、词汇、语法、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的同时, 特别引入了在日本近几年兴起的综合学习方法, 并重申了不太被重视的罗马字的重要性, 为以后的学习引下伏笔。希望本文能对日语的语言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日语,基础教学,综合学习

参考文献

[1]新村出:辞苑.第五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4.

[2]#12

[3]周蕾.基础日语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 3.

基础日语 第2篇

日语笔译

日语翻译基础 问题一

1テレビを見る 2働きながら学ぶ 3万里の長城 4(知らない)5月見をする 6大統領

7アジア競技大会 8医療保険 9核実験 10夜間大学 11にわか雨

12ラッシュアワー

13国際オリンピック委員会 14ノーベル賞

15急場の役にたたない

问题二 1电视剧 2手机 3居中调解 4手续费

5养老金,抚恤金 6世博会 7高考 8棒球选手 9照顾照料 10会议 11全球化 12喜马拉雅山 13组团观光

1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问题三,四省略

基础日语 第3篇

关键词:日语教学;文化导入;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H36

语言与文化间的依赖、影响和制约都是相互的,文化的传播需要语言作为载体,而语言的规范需要文化来制约。语言对文化的反映,包括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差异也反映出文化的差异。通过日语教学了解日语,了解日本文化,从而更好地学习日语。本文旨在探讨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学习基础的日语教学方法。

一、日语文化特征

(一)暧昧性

暧昧性是整个日本民族文化中最显著的个性化特征。日本人在传统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上,习惯于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产生矛盾的情况下,避免冲突的发生,以保持双方交流的顺畅性。这种习惯在日语表达上的体现,则为用词的暧昧与朦胧。省略主语是日语暧昧性的首要表现。日语中有“私”、“あなた”、“かれ(彼女)”等人称代词,但实际会话中却很少用到,大多会省略第一人称“私”,在谈到对方时通常省略或在对方的姓氏后加“さん”。而经常被使用的第二人称“あなた”,在日语中有“老公”的意思。过多地使用,自然会使对话变得尴尬。作为第三人称的“かれ(彼女)”,在日语中也有男朋友(女朋友)的含义,若在使用中过于随意,也会出现误会。其次,在句尾用词上也表现出暧昧性。在一般的日语交流中,大多通过省略句尾或使用委婉、暧昧、圆滑性词语,具体表达形式如“…じゃないでしょうか”、“…ようです”、“…と思います”、“…と考えられます”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表达的明确性。作为听者,一般通过对方的语气、用词和表情来体会其中的意思。另外,日本人对感情和人际关系的重视,也使得表达带有暧昧性。对对方的尊重,以及不轻易拒绝对方的请求,类似于“お言葉のどおり、しかし…”、“お考え方はそうですけど…”等语句中的表达。这样的表达,在日本很受欢迎。

(二)集团性

日本社会对“族群归属”和“团体一家”的稳固延续,是集团性的重要表现。每个日本人的潜意识中,都会维护团体单位以及国家在内的所谓自“家”的各种利益。这种集团性在人际交往中的突出表现为“内外”有别。所谓“内外”有别,即对不同范围内的人,有不同的对待方式。朋友与家人相比,朋友属“外”,家人属“内”。而国人与外国人相比,则国人属“内”,外国人属“外”。具体在用词上的表达有“うち”、“うちの会社”、“うちの子供”、“うちの学校”等。另外,敬语的使用,也是集团性的一個特别体现。使用敬语,一方面是出于礼貌,另一方面则意在暗示距离。

二、文化导入内容

文化导入内容包括语言文化和非语言文化。语言文化的导入,主要体现在词汇本身及其运用上。日语中使用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三种文字,其中,汉字传入日本是在古代中国,在日语使用中,作为实物名称或动作的代名词。日语中使用的汉字,大部分与中国汉字在字形和意思上一致,如学生、人、整理、研修等。也有部分汉字,字形一致意思相异,如手纸、娘、大丈夫在日语使用中的意思分别为信、女儿、没关系。另外,在词汇运用上,根据民族文化以及习俗文化,对于语言运用有相应的规则和规约。日本尤为重视礼仪,因此,问候用语相当丰富,部分特定场合还有其固定的问候语。非语言文化在交际上包括体态、目光、表情、距离、时间、色彩、服饰、副语言等要素,在日常交流中,语言行为所占比例实际不如非语言行为。因此,非语言文化也是文化导入的重要内容。如在问候方式上,日本人是鞠躬。鞠躬时的身体角度,一般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性别以及尊重程度来定,通常在10~45度左右。在一般人际交往中,日本人会避免与对方的眼神交流,特别是男女之间。在距离方面,因熟悉程度而异。在声音控制和时间观念上,会更多地考虑对方。色彩方面以素色为主,服饰则根据出席场合来选择。在观点表达上,日本人认为“沉默是金”,因而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基础日语教学方法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有兴趣,才有学习的欲望。对于学生日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开展日语教学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日语学习的趣味性。在内容上,可通过比较汉语,让学生了解日语的独特之处。介绍日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多讲述有趣部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日常用语,满足其初学成就感,勾起学习欲望。

(二)学习教材的选择

要学好日语,基本的语言学习显然不够。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的学习。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涵,从而更好地学习语言。在教材的选择上,除了基本的日语词汇、句型、练习外,还应考虑相关的文化内容。另外,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健康性和趣味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层面。

(三)学习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情景法、交叉法和实践法,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改进以往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四)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生作为主体,其自主学习能力,将直接决定最终的学习效果。外语的学习有其特定的过程,从最开始的认识,到认识后的模仿,再到模仿后的运用,都需要有大量的词汇、句子和文章记忆基础。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作用,真正的学习在于自己。学生应从教师的启发、激励和教学中,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创新为自己所用。

结语

日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日本的文化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日本的部分现状。学习日语,了解日本文化,对于促进中日两国的交流合作有着积极作用。而日语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王纪芹,孟祥梅. 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48-52.

[2]张璋,宋波. 浅谈基础日语教学[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0:183-184.

[3]周晓冰. 日语的文化特征及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70-72.

基础日语教学改革探究 第4篇

一、与时俱进, 适时采用新教材

对于基础日语阶段的学生来说, 教材是学习的必备工具。选取什么样的教材, 教材质量的好坏, 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据笔者目前所知, 国内各高校关于基础日语的教学, 采用的教材并不是统一的。大多数日语专业学生在基础日语教学阶段使用的教材主要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日语》,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日语教程》等, 这些教材在国内的日语教学领域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笔者所在学校从2011年开始采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日语》 (修订本) , 相对于旧版《新编日语》而言, 一些单词有所改变, 基本内容也有所调整, 但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个别错误的地方在再版时也没有修正过来。虽说如此, 这也说明这种做法比一直沿用旧版教材要好得多, 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尝试采用最新教材。目前为止, 笔者所在学校的二年级学生仍然采用的是这一系列教材。

从2014年9月开始, 笔者所在学校日语专业一年级学生采用的教材是由陈小芬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14年1月出版的《日语综合教程》第一册。此教材共有16课, 前4课为语音阶段, 后12课以日常生活内容为题材, 每课编入课文、单词、语法和句型、语音、练习以及专栏等方面的内容。课文由正文和3段会话组成。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操练为主, 讲解为辅, 同时要注意学生语音语调和听说等的基础训练。与之前的教材相比, 这套教材的特点是参照《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的要求, 根据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式, 对以往的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此套教材一方面注重日语基础知识的传授, 强调训练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不断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 为以后的高年级阶段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 这套新版教材对于学生来说, 作为基础日语教材是非常适合的, 建议各高校日语专业通过比较, 精心选取这套教材。过去的实践证明, 即便是在基础日语的学习阶段, 只学习目的语国家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 而不了解其语言表达特征、日常生活习惯以及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是无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因此, 为了顺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 加大力度培养对国家建设发展急需的日语专业人才, 提高其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适应日语专业本科生的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 选取和采用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教材是不可缺少的。

二、有效分配, 合理设置各学期课时

如前所述, 对于各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讲, 基础日语这门课程是主干课中的重中之重, 它不仅是一门必修课, 有的学校也称之为平台基础课, 而且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因此, 对于初始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 它的作用非常重要。然而, 从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来看, 基础日语的总课时数不尽相同, 有的学校是在450个左右, 有的学校是在500个左右。笔者所在的江南大学基础日语的总课时数为480课时, 分别是一年级第一学期每周10课时, 教学周为16周, 总计160课时, 一年级第二学期每周8课时, 教学周为16周, 总计128课时。二年级第一和第二学期每周6课时, 两个学期的教学周均为16周, 二年级的总课时为192。据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老师及学生反映的问题是一年级上学期课时偏多, 二年级两个学期的课时相对较少。特别是二年级上学期, 由一年级下学期的每周8课时减少为每周6课时, 从教学内容来讲并没有减少, 反而难度加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时间紧张, 只能如快马加鞭一般赶进度, 学生往往产生消化不了的现象, 不利于学生的充分理解与吸收, 甚至出现了个别学生的厌学现象,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笔者主张将一年级上学期的每周10课时适当减少为每周8课时, 而将二年级上学期的每周6课时适当增加为每周8课时。与此同时, 在每个学期特别是一年级的第一学期要适当安排基础日语的课外辅导时间, 在答疑解惑的同时, 重点纠正学生发音, 从而形成课堂主讲与课余辅导相结合的有效教学形式。其原因如下:

(一) 初始阶段应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主

如果基础阶段的四个学期的课时设置缺乏合理性, 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难理解, 课时的设置如果合理, 学生在保持正常学习状态的基础上, 能够逐步掌握学习的要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样一来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起正作用, 反之, 则会产生不良效应。因此, 有效而适当地分配各学期的课时数, 将基础日语的教学做到更加系统化, 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科学引导学生学习, 是各高校及每位基础阶段日语任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 避免产生厌烦心理

日语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为零起点学习者 (个别学生在高中阶段学过) , 初始阶段课时过多, 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刚从高中阶段过渡到大学阶段, 对一门新课程的学习时间 (每周10课时) 如果过长, 而且全部是以教材为主, 容易厌烦所学内容, 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一年级上学期应该以培养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初步了解日本社会文化、为高年级学习阶段打下良好基础为主。因此, 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发挥其自主性, 扩展其多方面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积极改进, 充分活用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老师向学生传输信息和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取信息的一个能动过程, 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取决于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否生动, 是否有趣, 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 为了提高基础日语的教学效果, 就要有效利用课堂的宝贵时间导入新元素, 持续不断地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一) 在训练听、说、读、写等基本功的基础上, 适当补充日本文化知识

不言而喻, 先过语音关是学好一门外语的前提条件, 如果语音关过不了, 势必对今后单词的记忆及与人进行会话交流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 首先学生要听得准确, 说得准确, 进而慢慢地去读、去写, 这是基础日语阶段课堂学习的重要内容。然而, 仅仅完成这些任务是不够的, 如果仅仅知道一个单词的读法与写法, 而不知道它恰当的使用场合, 是不起任何作用的。此时, 教师就应该认真负责, 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利用课堂时间补充和介绍一些日本的相关文化知识, 在加深学生对单词理解的同时, 也无意中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提高对日语的学习兴趣。

(二) 灵活运用比较教学法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 同属于亚洲国家, 虽然日本文化在诸多方面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较深, 在表面上存在很多相似性, 但在文化内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以及日本文化固有的特性往往会给两国人民的交往带来影响。比如, 中国人讲话比较直接而爽快, 而日本人讲话含蓄而暧昧, 初学日语的学生往往理解力强, 想像力丰富, 喜欢把所学的日语与母语相对照和比较, 并按照汉语的习惯与顺序来讲日语, 从而容易产生很多错误。此时, 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为学生详细而深入的讲解两国文化及生活习惯的差异, 分析其相关背景知识。在老师的带动与引领下, 让学生进行两国语言的比较, 找出不同之处, 以此加深学生对某一单词或语法的学习印象。

(三) 大力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衡量学生是否学好一门语言的重要标志是看其实际运用能力的高低。能够熟练的运用一门语言是我们学习外语的目标。因此, 对零起点的日语专业学生来讲, 基础日语的教师要注意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应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多多鼓励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单词和基础语法知识以后, 就大胆的去运用。培养运用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 例如可以让学生结交一些日本朋友, 利用课余时间相互交流, 也可以同班同学或同一寝室的同学运用所学日语进行日常生活方面的交流。当然, 这些都是指课余时间的运用。需要强调的是, 教师最好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每次课利用10-15分钟时间,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 到讲台上做个简短的演讲或情景会话, 内容可由学生自行选择。教师要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 使学生在掌握正确日语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

总而言之, 基础日语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日语语言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 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因此, 担任基础日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应该切实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 以学生为中心, 把握学生的特点, 精心选取既适合又权威的教材。此外, 还要合理设置各学期的课时, 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 处理好师生间教与学的关系, 改变以往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日语复合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小芬, 日语综合教程第1册[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4.

[2]周平, 陈小芬.新编日语 (修订本) 第1册[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3]周平, 陈小芬.新编日语 (修订本) 第2册[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4]杨曼, 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础日语教学方法探讨[M].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0 (3) .

[5]唐莉雅, 基础日语教学中新元素的导入[M].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 (3) .

[6]陈丹, 基础日语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探索[M].语言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09 (3) .

[7]杨秋芬, 孙英.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探究[M].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 (9) .

[8]郭素英, 基础日语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几个问题分析[M].科技资讯, 2007 (36) .

[9]刘英伟, 王丽.探索基础日语词汇教学指导方法[M].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 .

[10]铁军, 关于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讨[M].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3 (1) .

日语基础入门学习 第5篇

记熟,按照行和段都要能背下来.发准,多听几遍把发音练到标准.不然以后要改起来可就麻烦大了!

五十音图记忆法:

http://wenwen.soso.com/z/q297753700.htm

2.记住了五十音图以后接下来就是要做一件事“背”!单词,课文.看到什么都把它背下来,不懂的就查词典,实在不行就找人问.日语单词记忆法:

http://wenwen.soso.com/z/q297753700.htm

刚开始先不要管语法.那样会打击你的积极性,而且容易学看越糊涂.等你背的课文多了你会发现:原来语法不用使劲看就能明白了!

3.那就是“说”了.有机会找日本人练最好,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加如一些学习日语的QQ群,新浪UC上好象也有教人说日语的,可以上去抢个麦练练手,没人会笑话你的.Skype知道吗?申请一个号,加几个日本人聊聊,态度谦虚点人家会教你的.4.看日剧的时候就别光注意剧情了,仔细听听人家的发音,领会一下意思.碰见不懂的就记下然后去查查,以后印象就深刻了.给你推荐个《新标准日本语》的视频课程吧,你回家在家里就可以学习的。首先要找好的自学教材,最好是正规日语教学用的教材,因为这样的教材往往比较系统.比如:

《新中日交流日本语》,分初级和中级.这套书真的很不错,语法很全面.再配上这套教材的辅助教程

感觉在以后的自学道路上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强烈推荐!

基础日语 第6篇

关键词:日语 教学效果 提高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327-01

《基础日语》课程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础课程,然而在现实的课堂学习中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只能依靠书木来获取有限的信息。造成只讲理论忽略实际的后果。把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形式与日语教学结合起来,成为日语教学的一部分,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能够有效地完成精读课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1、激发学生学习信心,产生日语学习兴趣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主要途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学习日语,也是如此。通过教师的讲述、举例,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日语的优越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意识的重要场所。我们可以利用课本图面资料、以及影音,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媒体为学生创造生动逼真、贴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对学习主题听得到、看得到、摸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全身感官,全方位感受真实情境,抒发真情实感,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达到情景交际的教学目的,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可以告诉学生关于一些日语学习的网站,如咖啡日语、江户日语、日语家园等等。突破日语教学仅限于课堂的局限性,让学生课下也能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利用网络资源查询,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讲究语言艺术,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如果生动幽默,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展现在学生而前的将是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一幅幅爽心悦目的美感知识画面;如果语言优美婉转,则会使学生像欣赏音乐样在艺术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得以熏陶,自然地获取所学知识,同时内心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愉悦。如:课本中出现的生词有些表达抽象含义,而日语教学又要求用日语对其准确解释,叫采用构词法先将抽象意义的词转化为学生熟知的单词,再将其放在特定的语境中举例讲解,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了。

3、增强与日籍外教、留学生的交流

同日籍外教、留学生交流是有效提高日语会话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举办“日语角”等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邀请日籍留学生、外交纠正学生的日语发音、语法,教授一些与日本相关的知识,既促进国际交流,又提高日语能力。在目前的汉语母语环境下学习日语,一定要想方设法创造使用日语的机会。例如,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和日本人进行交流、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讲,同日本人互发电子邮件,不仅实际应用了自已所学的日语,而且又增加了了解日语、了解日本的机会。因此,在连接海外与日本的日语教育中,互发电子邮件可以看作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另外,随着来华日本人的增多,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创造使用日语会话的机会。所以,同日本游客、日本留学生等的交流是日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4、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得当的教学方法就会使教学效益事半功倍。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换角色,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创建民主式师生关系,进行民主式教学方法。

被动的、不自觉的学习是小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而且这种被动和不自觉也会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认为学习是件很枯燥的事情。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呢?首先,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不要过多地“管”学生,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对学生过分的要求和看管会使学习变得被动。而被动和主动这两个互相矛后的状态是不会共存的,当被动存在时主动很难存在。就好比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举着鞭子对奴隶们说:“你们要主动去干活!”因此,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必须让学生得到“自主”。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在上课时多设计活跃的教学环节,有条件时多安排场景对话等,把枯燥的语法知识变得贴近生活—这样叫以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必要性,也就会自觉地学习了。

5、指导学生善于发现、总结学习规律

日语与我国还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从唐朝起,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土大唐,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并根据汉字的草书和部分偏旁创造了日本语,结束了日本没有文字的历史,其中保留了大量汉字,即使在千多年后的现代日语中,汉字还是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在日本的正式场合都是尽量使用汉字的。在日本曾经有这样的说法,与日本人交流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用汉字就可以进行无限制的交流。这样的说法是有定的道理的,在日语中有许多汉字都保留了原有的意思,我们在理解上小会造成障碍。如:“扫除”、“花”、“草”、“数学”、“成绩”、“性格”等,都中文意思相差无几。现代日语中有许多外来语,而且大多来自英语。了解日语外来语的表示法和英语单词发音的关系,不仅叫以记住日语词汇,还叫以通过联想记住相应的英语词汇,叫谓一箭双雕,事半功信。而且,通过结合其汉语意思,可以增强对日语外来词语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6、开设多种多样的课堂形式

同时要将《基础日语》课堂教学变成开放式、讨论式、辩论式课堂,只有开放活跃的创新氛围才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良好精力。在讲授知识时要启发学生,举一反二。创设主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认知和情感过程有机统一,互相促进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认知冲突,激发活跃思维,调动课堂气氛,指导学生尝试用旧知解决新知,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创设生活情境,指导学生模拟各种社会场景,扮演小同社会角色,体会人物语言和情感变化,实践交流过程,培养学生利用日语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能力。具体情境如指导学生用日语自我介绍、就职而试等。情境实践中教师应该做一些生活化、细节化的指导,如日本的鞠躬分为点头示意、敬礼、最敬礼三种,行礼时背的弯曲角度分别是:点头示意15度,敬礼30度,最敬礼45度。

《基础日语》课程教学的优化还要做到日语教材贴近生活、紧跟时代,以利于学生了解日本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的最新动向同时要求教师业务素质与学生整体素质同步提高,因此,高职院校日语教师要广泛涉猎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努力扩大自身知识面,保证自已的专业水准。《基础日语》课程教学的优化改革任重道远,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同时应该认清目前国内外日语教育的特点、现状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具有危机意识,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日语教师,以适应现代教育对教师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为我国日语教育贡献力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升学、就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皮细庚.日语概说[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 8.

基础日语 第7篇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听力的时间, 几乎占了日常活动的50%以上, 也就是说, “听”的活动是整个交际活动的中心。本人从事多年基础日语教学, 深感在听、说、读、写四大技能训练中, 听力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 同时也是最薄弱环节, 尤其是非母语环境里由于课下听的机会少, 提高听力困难更大。

日语精读课是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基础课, 是日语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承载着字、词、句、章、对象国文化等基础语言知识的储备和基本技能提高的双重艰巨任务。日语精读课学时长, 信息量大, 精读课的学习效果直接反馈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上。精读课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教学比重的偏重会对整个日语教学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笔者认为精读课教师, 在精读课堂上有意识安排听力训练环节, 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也是其职责所在。

二、基础日语教学中听力培养模式探究

( 一) 单词学习中提高听力

1. 听单词中训练听力。每学一课新单词, 至少先听三遍。第一遍, 盲听。刺激大脑, 有个初步感知; 第二遍, 听写。听写之后和新单词对照, 补全漏听、漏写之处并纠正听音错误或书写错误之处。检查听力效果, 并加深对新单词的印象。第三遍, 确认。看着新单词听录音, 辨别前两遍听音中的偏差, 记忆正确的录音。

经过这三遍听音之后, 学生对新单词读音有了基本的记忆, 对新单词的含义也有了初步的感知。

2. 讲解单词中训练听力。单词讲解尽量用日语讲解, 用学生学过的单词讲, 用学生们熟悉的同义词解释单词含义。单词讲解最忌讳词典搬家, 枯燥无味。必要时用肢体语言及现场情境。

3. 复习单词中训练听力。听写单词尽量用日语听写, 并且用日语给出学生提示, 让学生们始终在日语环境中感知单词发音及含义。

用新单词组成小句子或者对话说给学生听, 让学生翻译成汉语或者用日语回答问题, 集中学生听的注意力, 并感悟单词的使用环境。

( 二) 语法学习中提高听力

1. 语法讲解中训练听力。语法讲解也尽量用日语讲解, 用已知的、相关联的语法规则引出新的语法, 例句也尽量选择通俗易懂的学生能够能听懂的句子。

2. 语法练习中训练听力。语法练习更要注重听力训练。用含有新语法的句子提问、听写含有新语法的句子, 让学生听含有新语法的句子并让其翻译成汉语等等, 让学生在听力训练中自然掌握新语法, 同时也在学习新语法过程中渗透听力训练。使语法的学习融于听力训练中。

3. 语法复习中训练听力。语法复习更适合听力训练。用含有新语法的句子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 给学生创造能够运用新语法的情境, 让学生情境会话中巩固语法、练习听力。例如, 讲到比较句型时, 把学生分成两组, 一组代表青岛, 一组代表黄岛, 用新学的比较句型对青岛、黄岛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场面非常激烈, 效果很好。

( 三) 课文学习中练习听力

1. 学习课文前听课文。新单词、新语法学完后进入新课文之前先听课文。第一遍, 让学生说出课文大概意思, 来集中听的注意力。第二遍, 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 检查听的效果。第三遍, 看着原文听课文, 确认、并纠正听的偏差。第四遍, 脱稿再听一遍, 记忆正确的听力信息, 积累听的经验。

2. 讲解课文中练习听力。教师用日语通过情境讲解单词、句型, 分析句子结构;用通俗易懂的日语概述文章大意; 讲解、分析完课文后让学生静听教师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 复习课文中练习听力。

讲完课文后再播放录音, 逐句仿说。具体方法如下:

静听一遍, 直接理解;控制录音机, 逐句仿说; 正常放, 小声跟读; 课后反复听、说、跟读。

这样一轮下来, 对课文信息的听解基本上掌握了。积累了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进行了听力训练。久而久之, 听力自然会有进步。

精读课上除了以上三大主要方面渗透听力训练外, 还有很多其他形式。如适当补充课外趣味性强的听力材料, 也阶段性地补充日语能力考试相关听力内容, 向学生推荐好的日剧和动漫等。

三、基础日语精读课教学听力培养要注意的问题

1. 精选教学内容, 听力训练与语言知识学习紧密结合。精读课堂教学担负着语言知识的认知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的双重任务, 信息量大, 听力训练时间有限。针对这一问题, 听力训练环节一定要和单词、语法、课文学习紧密结合, 尽量节省时间, 做到一举多得。既要保证语言知识的认知积累, 又要提高基本技能。教学内容还要精选, 否则完不成教学任务。

2. 听力训练要持之以恒, 不能半途而废。精读课教学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 听力训练往往贯彻不彻底, 容易走到老路上去。所以, 特别强调, 一定要持之以恒, 不能半途而废, 否则效果不明显。

3. 课堂听力训练与课外听力作业相结合。课堂训练时间毕竟有限, 需要课下布置一些听力作业以作为课上听力练习不足的必要补充。定期举行听力考试, 督促学生课下持续听力练习, 并检查听力练习效果。

4. 听力训练要科学化、系统化。盲目的、无系统的、漫无边际的练习效果不大。安排听力练习时要考虑听力材料的内容、难易程度、听的时间、听力材料的速度、重复的次数等。听力的内容一定要为学生所熟知, 未知的信息尽量要少;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接受能力, 过难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过易达不到提升的效果;听的时间长短也影响听力效果, 一般是从5分钟以内的简短内容开始逐渐过渡到半个小时以内。现在的学生容易浮躁, 时间过长集中不了注意力, 影响效果;听的速度要根据学生情况而定, 一般都是由慢 (160 ~200音节/分) 到自然语速 (250 ~350音节/分) ; 听力训练的重复次数也要慎重考虑, 因为真实的听的活动具有瞬间性、一次性的特点, 所以, 在听力训练中尽量避免重复, 刚开始训练时遇到难的句子、文章片段可适当地重复几遍, 经过一段训练后就不要重复了。

四、结语

以上是我近几年来在外语教学改革中重点围绕着“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听力培养”课题的一些粗浅的尝试和探索, 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深化教学改革, 探索基础日语教学中听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提高综合教学效果。

精读课教学探索听力培养空间很大, 只要有心去发现、探索, 每位教师都会有不同的创新, 都会发掘出极其宝贵的经验。本文旨在抛砖引玉, 与外语同行共同探讨, 携手促进外语教学改革。

摘要:传统的外语精读课教学, 往往以语法、单词、课文的认知、理解学习为中心, 容易忽视听力的培养, 认为听力的培养应该主要由听力课承担。而听力课往往课时有限, 因而致使学生听力的提高受到阻碍, 学到最后, 听力薄弱成了外语学习者最脆弱之处, 影响了外语教学的整体效果。以日语精读课为例, 从精读课教学注重听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培养模式的探究, 以及听力培养要注意哪些问题等方面探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听力培养。

关键词:基础日语教学,精读课,听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武军.日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225-238.

[2]国际交流基金.「聞くことを教える」.2008.2-10.

基础日语 第8篇

日语专业教学一般分为基础阶段教学、中级阶段教学和高级阶段教学三个阶段。在日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四年中, 通常把一年级的教学定位为基础阶段, 二、三年级的教学定位为中级阶段, 四年级的教学定位为高级阶段。在基础阶段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基础日语、日语听力、日语会话等几门课程。其中基础日语作为日语专业基础阶段主干课程, 旨在系统地传授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训, 逐步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异文化的理解能力, 为高年级阶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1. 词汇、语法和句型教学中导入日本文化

词汇教学不仅要重视词义、用法的讲解, 还应该从文化的角度进一步解释说明。否则, 如果学生只了解了词汇的汉语意思, 在实际使用的时候仍会出现误用。例如, 「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这个寒暄语在科书中解释为“早上好”之意, 日本『広辞苑』辞典中对它的解释是:「朝の挨拶のことば」, 即“早上的问候语”。然而, 在日本与人交流的时候会发现, 日本人无论是在早上、上午、下午还是晚上都经常使用该寒暄语进行问候。大学生如果下午才开始上课, 课前的问候语仍然是「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 而这种用法在教科书和字典里是不会提到的, 这恰恰是日本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映。由此可见, 负责日语初级阶段教学的教师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日本文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 由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日语学习, 所以对于日语语法、句子结构以及句型还不能够充分理解。在这个时期担当基础日语课的教师要注意教学中结合文化交际项目进行训练, 以此来培养学生日语语感和语言习惯。例如, 日语中的省略、委婉、否定等表达形式是日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作为教师来说单纯讲解它们的语法功能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该把导致这种语言习惯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日本人的表达心理渗透给学生, 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的日常交流时自觉、熟练地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2. 基础日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地采用教师手势

“教师讲授”是指教师用简短的句子, 举例说明、简明易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所采用的交流手段。因此, 根据学习者的水平灵活运用“教师讲授”是十分重要的。然而,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讲授”不仅使用语言, 也包括非语言要素的使用。教师的手势就是其中一个特定的要素, 这对于基础日语课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 做动词过去式的练习时, 教师问学生“你昨天吃什么了?”学生有时只用一个词来回答说:“饺子……”。但是作为教师, 希望学生完整回答的是“吃了饺子”。因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关于动词过去式的练习。于是教师一边说:“把饺子……”, 一边把右手向前伸出、停止。接着把左手向旁边滑动, 促使学生把这个句子说完整。再比如, 学生把“是我的书”说成了“是我书”, 把助词“的”忘记的时候, 教师一边伸出右手一边说“我”, 用左手表示看印盒的手势, 提示学生不要忘了助词“的”, 让他们改成“是我的书”这种正确的说法。在以上两个练习环节中教师没有使用语言进行说明, 只是用手势纠正错误。这样做教师不仅形象生动地纠正了学生语言表达时的错误, 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正确的日语表达方式。由此可见, 教师手势非常适用于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3. 基础日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口耳相结合的练习方法

基础日语教学阶段大多数学生对于动词的活用变化掌握地不好。为了让学生能够做到不思考规则就能脱口而出地表达自己想说的句子,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口耳相结合的活用变化练习。

(1) 全班一起练习

做动词活用变化规则的练习时, 教师可以参照这种方式进行。例如, 老师:買います。全班:買う。老师:読みます。全班:読む。……全班都能够说出后, 教师要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地进行确认, 最后再做一次全班的练习, 进行归纳。

(2) 充分利用卡片

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发给他们写有「買います」那样的动词卡片。教师指名其中的一人当老师, 剩下的人当学生进行动词活用变化练习, 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进行练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卡片中有学生没有学到的动词时, 教师要事先把读音假名标注好, 以保证活用练习能够顺利进行。

(3) 使用多媒体手段

教师可以事先录制好动词活用变化的音频。例如, グループ1買います買うグループ2読みます読むグループ3買います買う……为了能够记住活用变化的节奏, 让学生集中精力听音频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也可以让学生跟着音频复读。这种练习方法对于不是靠记忆掌握规则, 而是通过耳朵记住节奏掌握规则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练习方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基础日语课堂中适当地导入日本文化、积极地采用教师手势以及充分地运用口耳相结合的练习方法, 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初级阶段日语教学的效果。另外, 从目前的基础日语教学来看, 课程改革仍然是主旋律, 所以对于担当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师来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摘要:近年来随着日语学习者的增加, 很多高校都成立了日语专业, 并开设了各种各样的日语课程。由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绝大多数都是从零起点开始学日语的, 所以日语专业本科生的初级阶段日语教学非常难。基础日语作为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 在整个日语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适合于日语专业本科生初级阶段的日语教学模式, 对于教授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基础日语,教学模式,教师手势,口耳结合练习法

参考文献

[1][日]K.A.I.T编著, 王萍译.日语词汇、语法指导篇[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2][日]高见泽孟著, 黄文明编译.日语教学法入门[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3]唐丽燕.大学日语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 .

基础日语教学模式之探索 第9篇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与发展, 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 对日语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而传统基础日语教学模式渐渐暴露出很多弊端, 很难满足当今形势的发展需要。基础日语教学是日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解决好日语人才培养这一重要课题, 就必须重新审视基础日语教学的发展态势。

一、传统基础日语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的日语专业基础日语的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 “翻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偏重语言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积累, 被动地接受学习方法, 以死记硬背和反复训练为主。对于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 教师只是让学生弄懂其涵义, 而很少用例句或者其他形式的练习来加强训练, 从而达到学生能够运用自如的目的;单一强调语言教学, 致使日语专业的学生不能更深层面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 学生所学到的日语语言知识便是僵硬的, 不能对其灵活运用,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二、基础日语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一)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基础日语教学, 大多是教师先讲解单词、语法, 再带领学生读课文、翻译课文, 最后做课后练习。这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也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 达不到让学生多说多练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 单词部分, 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挑出常用、重要的单词,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这些单词的详细用法, 然后在课上由学生举例讲解这些单词的用法, 最后再由教师总结补充。语法部分, 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设计很多例句, 通过举例, 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单词、句型的使用方法和习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大量的造句练习, 可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达到能够自己学习课外知识的目的。最后, 由教师补充之后, 再通过大量的练习进行巩固。除了教师所给出的例句之外, 也可以根据课后习题的内容来进行句型造句。课文部分,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 精心设置课堂提问, 提问是较常用的检查教学的手段, 通过提问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通过具体的提问,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进而让他们自觉分析问题, 最终解决并掌握这些内容。通过教师课前准备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通过思考去领悟单词和句型的用法及涵义, 通过类似单词和句型的对比, 理解这些相似内容的差异, 将所学内容能够运用到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去。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培养学生用日语思考, 有意识地强调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使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述, 事实上是变回答问题为交流问题。通过这种回答问题的形式, 既掌握了语言知识, 又实现了交际目的。

(二)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基础日语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听解能力, 而且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由于多媒体课件教学是能够给学生以直接、生动的视听效果, 能够直观地反映实际生活, 教师向学生所传授的知识丰富、多样并且完整、准确, 这样就把传统教学模式中枯燥乏味的语法、单词教学转换成直观、生动的语言教学, 而且向学生展示大量的例句、文章乃至视频片段, 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 从根本上解决基础日语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实用性差和创造性低等弊端。也可以每周安排学生看日本电影或日本电视剧, 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日本电影、纪录片等, 可以就某一话题让学生在课堂内进行讨论、分析, 从而让学生充分了解中日文化差异和中日语言差异, 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

(三) 日本文化的导入

语言是依附于文化而产生的, 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影响语言的形成, 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内容。基础日语的教学应遵循兴趣原则、实用性原则来加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设置情景进行跨文化知识介绍, 采取教学与娱乐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在适当的文化氛围下进行交流, 在宽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具体而言, 教师可以参照教材内容, 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进行角色扮演、日文背诵等活动, 让学生切身接触并感受日本的文化内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和信心,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还能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日本文化, 避免在日语语言内化过程中, 日语与汉语间的机械照搬, 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修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1.

[2]修刚.中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的现状与课题[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8.

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基础日语教学 第10篇

作为基础课程, 基础日语教学一般贯穿学生每日的学习中。如果以周为单进行划分, 设计可以使基础日语教学能够在一周这个单位作出一个总结, 那么学生既感觉不到太枯燥, 也不会感觉学习的节奏太快。一般而言, 将教学中五分之一的时间进行词汇教学。以一本固定的教材以及一本辅助教材进行词汇教学效果会更理想;另外的五分之一时间进行语法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复练习, 达到准确掌握的目的;另五分之二的时间进行文章讲解, 分析, 练习, 以达到消化, 理解并掌握的效果;最后的五分之一的时间可以进行课外训练, 结合课本的内容进行。形式并不拘泥于一种, 可以有许多形式, 如写作, 复述, 甚至游戏, 排课本剧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基础日语这门课程中达到听、说、读、写、练的目的, 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日语胡各项技能, 获得更多的信息。

二、利用图式理论指导各环节教学

(一) 利用图式理论指导词汇教学

词汇作为一门语言的基础, 可以说掌握量是有严格的数量的。然而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 怎样能够在几万甚至十几万的词汇中掌握自己所需要的, 而且背过的词汇又如何让其在头脑中快速显现, 怎样去激活它们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词汇教学中, 我们可以利用图式理论, 即在众多的词汇中找到相关联的词汇, 将其建立成一个图式去记忆, 其中包含的词汇在头脑中以图式的方式排列。当头脑接收到任何一条信息时, 这个图式即可以全部激活, 这样就可以避免背一个忘一个, 背了又不知如何去用。例如我们以医院作为一个图式场景, 将医院中的词汇建立起一个图式, 让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网络。如果遇到这个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词汇, 那么这个网络就会被激活, 这样就可以随时利用到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词汇。如下图:

●病院で

●受付で

〇初めてですか。→はい、/いいえ、前にかかったことがあります。

〇何科ですか。

〇この用紙に記入してください。

〇内科、小児科、産婦人科、外科、整形外科、脳外科、耳鼻科、眼科、皮膚科、泌尿器科、初診、再診、健康保険証、診察券、カルテ

●診察前の主な質問

〇今までに大きな病気をしたことがありますか。ご家族の方はいかがですか。

〇入院や手術をしました。今はもう完治していますか。

〇持病がありますか。飲んでいる薬がありますか。

〇薬や注射、お酒や食べ物などにアレルギーがありますか。

●主な症状

〇関節が痛い。骨が折れる。捻挫する。息苦しい。痒くてたまらない。

〇頭…ガンガン。傷·頭·歯…ズルズル。傷…ヒリヒリ。胃·お腹…キリキリ。胃…ムカムカ。体…フラフラ。

●主な処置や検査

〇測る…熱·脈·血圧

〇打つ…注射·点滴

〇採る…血。お小水·便

〇撮る…レントゲン

〇取る…心電図

〇薬を出す、処方箋を書く、薬剤師

〇1日~回、食前、食後、食間、食後すぐ、食後30分以内

〇~時間ごとに、寝る前に、内用薬、錠剤、カプセル、顆粒、水薬、外用薬、湿布薬

(二) 利用图式理论指导语法教学

在词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语法教学, 以词汇的网络建立语法网络, 可以将词汇贯穿在语法中进行教学。在讲解语法胡同时让学生自己将词汇插入语法中, 这样既可以进行语法教学, 又可以进一步复习, 巩固词汇。使得词汇和语法在同一个场景中应用, 达到再一次熟悉这个场景的目的。

(三) 利用图式理论指导文章教学

前面的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都是为文章教学打基础的。当词汇和语法进入到文章中之后, 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这样的词汇以及语法的应用, 而文章也在学生的头脑中更加具体化。

以往在教学中讲解文章时只是针对文章讲解, 很多都是把文章中的词汇和语法讲解完, 将文章逐句翻译就完事大吉。但学生从这篇文章中并没有学习到整篇文章的框架, 只是单纯地学习到了一些词汇和语法, 对日语文章的理解也不深刻。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对于这样的词汇如何应用,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用并不会很清楚。这样的学生即使具备一定的词汇量, 可到最后也不能准确使用。

那么, 在文章的讲解中如能够运用图式理论, 将这一思想贯穿在文章的教学中, 结合前面的词汇和语法, 使整个场景以图式的形式记忆在学生的头脑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遇到这一场景时激活的不是一个词, 一个句子, 而是整个图式, 包括词汇, 语法, 句式。这样学生就可以将遇到的某一个词或句子与场景联系起来, 就可以了解这样场景将要产生的词汇、句型, 以达到提前在头脑中准备的效果。

结论

基础日语的重要性已经被很多人认识, 也是很多教育者在努力改变, 完善教学过程, 以达到培养更高层次的日语人才的目的。打破以往的教学手段, 不只是培养单一的“考试型”人才, 而要重视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要将课堂的时间最大化利用, 以获得更大收益。运用图式理论去指导教学, 使学生不仅针对一个词汇, 一个语法去理解, 而是将整个图式世界展现在学生的头脑中。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并且可以提高听力水平, 阅读水平, 甚至写作水平。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础日语作为基础课程的积极作用。

图式理论应该广泛应用于日语教学中, 并且相信可以在日语教学中收到更加惊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江新兴.关于大学日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3) .

[2]华燕钧.浅论日语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J].齐齐哈尔师范学报.2006 (03) .

基础日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尝试 第11篇

关键词:基础日语教学 情感因素

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和约翰·迈耶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感因素,前者只占20%,而后者占80%。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感因素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的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可以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关键的品质因素,而且,在个人成功的要素中,情感因素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他提出情感因素的培养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专为问题学生设计的补救措施。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潜在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运用情感因素,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提高学生调控情感的能力,这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理论依據

情感因素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凡是不成功的外语学习都可以归咎于各种各样的情感障碍。因此,调动、控制那些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为学习成功创造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教学活动不仅要有认知发展目标,也要有情感发展目标。同时,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实现知、情的统一发展,从而实现以情促教,以情优知。

二、探索与实践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日语、对日语学习以及日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倾向,才能保持学习日语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阻碍学习,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大学低年级正处于有高中生转向社会人的特殊时期,也是日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基础日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在这方面,主要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对学生言传身教

在学生面前,要怀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具有乐观、积极、严谨、谦虚、自信的工作态度,了解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能够较好地驾驭自己的情绪,循循善诱、耐心细致,随时注意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将注意力集中在鼓励、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上,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去打动他们,用友好去感染他们,用爱心去温暖他们,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从而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

2.精心设计好第一节课

要精心备好第一节课,力争从第一节课起,就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微笑和和蔼可亲的形象进入教室。对于大一新生,要真诚地祝贺和欢迎他们考上大学;同时要求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向着自己美好的未来奋斗;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努力奋斗。

3.让情感因素贯穿基础日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要保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学习热情,这要求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语言文字制作成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富有启发意义的课件,加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乐学;要注重提问技巧、纠错技巧和评价措施,尽量运用正面评价,采用鼓励性语言,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降低焦虑度,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此外,还要注意渗透文化教学,让学生了解中日文化的异同,使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

(二)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善于体察别人的情绪,解读他人的情绪反应,这样才能在同伴中建立同心协力、共同合作的关系,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在基础日语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因特网和动画、图片等直观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日语的交际活动,提高学生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从而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为四年以后走入社会做准备。例如,充分利用每一課「実践活動」部分的话题,让学生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进行对话,讨论或辩论。又如学完「買物」等课之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购物相关的表演。事实证明,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能够积极热情地参与进去。他们把各种道具带到课堂上,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编排尽量长的对话。有时,活动则以大组为单位,进行语法、词汇竞赛,或游戏,或实验,如讲授完五十音图之后,开展五十音图的书法大赛,并给与一定的奖励。

三、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基础日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做法是可行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现了知情的相辅相成、统一发展。

首先,宽松的教学氛围减轻了学生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的焦虑感,使大多数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这种良好的情感状态,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开发了学生的潜能,达到了以情促知、以情优教的目的,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在给我的教学评价中写道:“为人和善,易于亲近,对学生有耐心、热心,与学生相处融洽,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有自信、轻松的心态去学习,课堂气氛好。”

其次,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提高了自我认识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从而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我情绪。

再次,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能正确地分析和对待成败,进行自我激励。

最后,各种交际活动促进了彼此的交流和沟通,师生建立起了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优化了教与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栗冰怡.语言习得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5,(02).

[2]大学日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日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基础与商务日语教学的比较分析 第12篇

一.基础日语与商务日语的含义

商务日语的教学着眼点是将日语的交流沟通使用的实际范围定位在商务应用中。商务日语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是商业日语的范畴, 而且包括更加广泛的范围, 具体除了商业贸易领域外还包括办公、文秘、办公的其他相关领域。商务日语与职业日语的定义更加的接近, 是一门在日常商务范围内使用性较广的用语。而基础日语则是所有其他类型日语语言的共同核心。

二.基础日语教学与商务日语教学的关系

1.基础日语决定商务日语教学水平

基础日语是学习商务英语的基础, 如果基础日语的学习效果不牢固的话, 势必会在进行商务日语的学习过程中出现基础较弱的现象, 这种不牢固的基础语言的掌握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商务日语过程中出现混淆概念, 不会具体使用的情况。基础日语中的综合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写作等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牢固的听、说、读、写、翻译等基本语言能力。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都能为商务日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基础日语掌握程度不好的话, 势必会影响商务日语课程中国际贸易类、商务日语会话或者是日语听说等课程的学习效果, 严重的话甚至会使得商务日语的学习全部不达标。

2.商务日语教学体现基础日语教学

教师如果重视基础日语教学, 并能在初始阶段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学生才有可能在商务日语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商务日语专业就是日语专业针对市场进行细分的结果, 而商务日语的教学就是基础日记教学内容细分的最终体现。

三.基础日语与商务日语的教学特点比较

1.二者的共同点

对于基础日语和商务日语而言, 其二者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基础日语和商务日语都属于日语学习的一部分, 其最终的教学目的都在于学习者对语言进行灵活的应用。因此, 在对这两个专业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都不仅是需要注重理论的教学, 还必须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其次, 基础日语和商务日语的教学对象具有统一性, 学生作为教学流程的重要环节, 是教师的教学对象, 也是教学编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根据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 商务日语和基础日语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注重分章节的教学。

2.二者的差异

基础日语和商务日语的教学虽然有着很多的共同点, 但是其二者在对于学生能力要求方面和实际教学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 基础日语和商务日语在应用范围内存在差异, 其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基础日语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对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与基础日语相比较而言, 商务日语则更加重视对于学生在商务活动中应用日语的综合能力。

最后, 商务日语和基础日语的语言教学类型的不同导致教师教学思路的不同。因为基础日语是一种单一语言类型, 所以其教学的重点应该为语言教学的纵向深度方面。而商务日语则属于复合语言类型, 其在教学的过程中则重视对于语言综合性和覆盖度的综合把握。结束语:

基础日语和商务日语有其相同点, 但也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性。因此, 教师在进行基础日语和商务日语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 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日语语言能力, 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语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国山.独立学院商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初探[J].文教资料, 2013, 18:195-196.

[2]林坡.地方院校商务日语教学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8:167.

[3]林坡.关于基础日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30:173.

上一篇:装置结构下一篇:自主辅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