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024-05-10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精选12篇)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第1篇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1.增强学科趣味性。

许多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印象就是枯燥,尤其是对于文言文文章,一方面,由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有限,另一方面,文言文文章相对于记叙文等文章而言,其内容亦较为枯燥,部分景物描写的文章更被学生视为“大敌”。教师在对文言文文章进行讲解时,往往也是先针对其中的重点语句、字词进行讲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翻译,使得学生对文章的学习感到枯燥。

而实践活动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趣味性,即使针对枯燥的文言文,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如情景扮演、角色模拟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了解进一步深入,同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其积极性。

2.实现教学方式的灵活转变。

语文教学方式难以实现创新,这是由于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不像数学等学科,趣味性较强,也不像自然学科,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实现教学方式的灵活转变。诚然,语文课本中有着许多的内容,如各地的经典、各个时代的有趣故事,但教师难以实现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观赏,因此,即使课程改革推行了几年,语文教学方式仍然难以实现创新。

而实践活动则使得语文教学方式有了灵活转变的可能,语文教材中为教师提供了许多的实践活动,使得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中,可以实现多种教学方式,让原本单一的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3.赋予教师更多的评价渠道。

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渠道较窄,往往是通过最后的试卷分数直接对学生的一个学期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着许多的弊端。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则赋予了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更为丰富的评价渠道,教师可以通过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领悟能力等,对学生真正所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更为综合的了解,最终对学生做出更为客观的评价。

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现状

1.教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诚然,语文教材中已设置了许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但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这是由于教师对于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

一方面,语文课程教学的压力较大,教师需要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得许多教师都倾向于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多余的课时分配给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精力,设计课程活动、观察学生表现等,在一次或几次的综合实验活动中难以发现学生的成长,必须通过多次的、长期的观察,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这使得课程压力较大的语文教师难以同时兼顾。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教师选择放弃综合实践活动,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2.学生的配合程度有待提高。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对综合实践活动充满热情的。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如演讲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等,仍然有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认为这种活动对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作用不大,选择采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配合程度是影响教师教学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若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缺乏兴趣与主动性,教师也会相应地减少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仍然采取讲述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

三、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1.结合教学课程,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语文教学不应该是枯燥无味的,而应该是趣味盎然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有趣的部分,对着部分进行着重讲述,并将其引用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首先,加强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如对于一个单元中涉及到的故事,教师可以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利用一到两个课时的时间,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中的情节,既能增强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能使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又如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枯燥的景物描述性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寻找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学习,并自行感悟文字描写的景象,提出自己有创造性的新的描写方式。

其次,加强课堂氛围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五分钟或十分钟,让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与课文有关的事情进行分享,并邀请学生们一起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热情。

2.注重传统节日,提高学生综合文学素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注重的是学生通过活动所获得的感悟,为了让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的提高。

我国有着许多传统节日,也有着许多的优良传统。首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涉及到传统知识的文章放在传统节日的前后进行讲解,并向学生普及相关的知识。在课程讲解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演讲比赛、阅读沙龙、作文比赛等,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也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进行烈士陵园、博物馆等的参观,通过组织春游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当地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评比,通过分组进行手抄报的绘画,让学生进行不同的知识分享,使得学生在巩固自身已了解的知识的前提下,对其他小组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3.针对课程作业,实现开放式作业的布置。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抄写课文、背诵课文、写读后感等内容,千篇一律的课程作业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出现草草了事的现象。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在进行课程作业的布置中,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如在对学生进行了与植物有关的课文教学后,可布置学生自行进行对一株或一类植物的观察,发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特点,最后通过课堂汇报或写作的方式来完成。又如对于传统的读后感写作作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报纸、文章,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评述,甚至鼓励学生提出相反的观点,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开放式的作业布置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完成作业,而不是进行任务完成般的写作,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4.关注学校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学校往往会开展演讲比赛、话剧表演等活动,这些活动也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教师应当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学校活动的参与。

许多学生对学校组织的活动缺乏兴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指导。如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语文教师往往只是对学生的演讲内容进行简单的指导,而对于学生在台上的发挥、表现则需要其自身进行摸索,导致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兴致不高。

因此,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活动的参与,并主动提供相关的指导。对于演讲比赛,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演讲视频、优秀演讲稿让学生进行参考,并对学生的演讲表现进行指导;对于话剧比赛,教师不但可以对学生的内容进行创新性的指导,还可以对学生的整体表现,对话剧的演绎提出自己的建议。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其在对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也无形中提高了本身的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

教师应当注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在课程教学中加入实验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摘要: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在对学生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将来的学习,甚至未来的为人处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观点,结合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就如何更好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重要性,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1]蒋丽萍.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第2篇

一、组建机构。

学校建立以国明政校长为组长,张文为副组长,7位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研课题组。国明政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张文为业务指导,其余几位教师为主研教师。

二、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教师队伍。

1、在校教师均有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安排各班班主任为任课教师,,同时还积极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聘请社会人员兼职。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规范性培训,就是把老师送到市级进行专题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灵活性培训,第一就是校内培训老师,蔺国明老师先后组织老师们学习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明白了这门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同时学习其他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弄清了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二,就是让教师走出去,多走走,多看看,见多识广,学习为我所用的东西。

三、按课程表,科学运用活动课时。

按照《纲要》要求,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每周为3课时,同时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在具体课时分配上,研究性学习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2-3次活动,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0天;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四、充分利用现有地方教材。

学校以寿光市教研室开发的小学3-5年级(6年级正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作为指导性教材,各班班主任充分借助这一有利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好、实施好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形式多样化

1、在校内开展。注重开发优势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

2、在校外开展。一是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二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

六、保证活动经费投入,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象其它学科,它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向自然环境,向学生的生活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拍照、摄像、购买资料、奖励师生等,都需要经费开支,尽管我们学校财力有限,但是,学校也拨出相应的资金投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七、值得思考的地方。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初探 第3篇

关键词:学生兴趣;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68-02

修订后的语文新大纲特别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社会性,力图改变多年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的封闭教学模式。我们在执行新大纲的过程中必须抛开那些陈旧观念的禁锢,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重新构建语文教学的新体系。

语文实践活动概括为以下几个内容: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如参观访问、兴趣小组活动;多数活动可以在课外开展,课上适当联系,如办手抄报;有些可以直接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如课外阅读指导与交流,开故事会,演课本剧。不论采取那种形式,都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其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的的愿望作为我努力的方向:"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我在教学中经常作这样的尝试:

一、根据学生兴趣,设计实践活动

1、抓住年级特点,明确培养目标

在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时我根据低、中、高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选定不同的活动内容。考虑到我所教的五年级学生刚进入高年级。所以我首先明确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稳定性,以技能演练为主的目标。

2、抓住年级特点,选择具体活动

培养目標确定后,要根据目标及所教班级学生特点,选择具体的活动进行指导。我教的三、四班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力,且乐于画画。于是我在众多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选定了办手抄报这种这种新颖的形式。手抄报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表现方法多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在轻松活泼的参与过程中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兴趣,开展实践活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尽管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的探索式学习方式,但是“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我尽量合理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中编排了三首写景的古诗《小池》、《绝句》、《早发白帝城》。这三首诗分别描写了初夏小荷花池的秀美,充满生机;成都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及从白帝城到江陵途中的绮丽景色。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我决定抓住这次极好地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指导学生制作一期"古诗专刊"。

1、学习古诗,打好基础

要想出好"古诗专刊",首先要学好古诗,学好古诗是完成"古诗专刊"的基础。只有理解了诗歌的意思,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根据诗情想象出画意,最终完成古诗专刊 。

首先,了解诗意、启发想象:在学生了解了诗句的意思,反复朗读、品味了古诗语言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诗中所表达的意境。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诗中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在脑海中展现出那一幅幅迷人的画面,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画面用画笔再现出来。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象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画下来,使他们充分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画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诗美、画美,学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正是引导学生将诗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好时机,还可以引导孩子将原诗改写成一篇写景记叙文,从而使学生受到一次极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训练。

2、学以致用,制作手抄报

(1)充分鼓励、具体指导。

由于受知识能力的限制,三年级的学生头一次接触手抄报信心不足,更达不到自己独立完成的水平,所以在制作这期手抄报之前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并在网上下载了许多优秀手抄报范例供他们参考。我要求手抄报形式不限,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每份作品必须都包括:抄一抄,画一画,写一写这三个小板块。这样的要求对于刚接触手抄报的学生来说既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安排不会使他们茫然不知所措,又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充分体现了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联系。

(2)分工合作,充分实践。

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本着全体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我采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充分鼓励每个孩子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综合潜力,实现自己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如写字好的同学负责"抄一抄"这个小板块。画画好的同学负责"画一画"。写作好的同学负责"写一写"。其他同学还可以查找一些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资料、文献,作为补充。出好小样后小组再集体讨论进行修改,达成一致后定稿。

(3)汇报展览,自主评议。

语文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的自主地位,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所以当每个小组的手抄报都出好后,在全班进行展览、评比时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由他们自己布置,自己评比。这样一来每个小组既是参赛选手又是评委,评选的结果就会更民主。评比按版面设计、文字书写、插图绘制、短文编写四个方面进行,评委要对除自己作品外的每件作品给以简短的书面评价,全班交流后投票选出优胜作品。评比的时候,小评委们个个认真仔细,在评比的过程中他们既看到了别人的优点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语文实践活动还包括很多种形式,我只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尝试了其中一种并有所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不断探索,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找到自主探究的道路,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的空间、成功的机会,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塑造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第4篇

一、要挖掘整合课程资源,充分体现其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软化学科界限。而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学校却只开设本学科教材安排的实践活动,如语文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活动等学科活动。各门学科中的实践活动,虽具有实践性,但明显的带有单一学科的特点。而综合实践课程强调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对现实问题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综合性是它的基本特征。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着眼于学生整体发展的综合性。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可以确定如废品的污染及回收和利用;合理的粉刷学校的围墙;沙尘暴的成因及其防治等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充分体现其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但由于各种原因,有的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只是创设一些场景,让学生的活动在教室内完成,使综合实践活动变成了传统的课内引导学习,丧失了其实践性。而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搜索资料、自己解决问题,要让学生置于活动中,在参与实践中积极体验,获得经验,形成能力。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为主要形式,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采取开放的、灵活的、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间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亲历活动的过程。而有些教师却片面地理解这一理念,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走向误区。教师只在课前布置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方案,活动中却成了旁观者,活动后象征性地总结收场,使活动事倍功半,流于形式。所以,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间的关系,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一个基本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领导者。教师要组织学生,管理学生,引导学生有序高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使综合实践活动“活而不乱,活而有效”。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四、精心规划、加强组织,确保安全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安全保障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一方面可利用开放的活动空间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其次,教师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景进行合理规划。在活动空间上,坚持“就近”原则,尽量在学生生活的社区内开展活动,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或事故。要加强组织,提高校外活动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校外活动时间。学生的校外活动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相互关心的意识。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要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实践为主要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就要注意挖掘整合课程资源,充分体现其综合性,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充分体现其实践性,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间的关系,精心规划、加强组织,确保安全,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第5篇

活动主题:为朱家峪的旅游景点建言献策

活动目的:为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培养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为使明清古村朱家峪更加美丽。培养独立自主,做事的能力,在以后的日子里。

参与人员:

活动时间:国庆节

活动地点:朱家峪

活动准备:活动前将活动方案公布给学生;组织学生参观朱家峪;学生在活动中寻找朱家峪景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安全措施:注意安全,集体行动,不离开群体,注意不到车辆拥挤的地方。

活动内容:

1. 上午7∶30在朱家峪门前集合。

2. 分组开展活动:

3. 上午11∶00集合。

4.国庆节返校后上交建言献策方案。

活动过程:首先,我们将每人拿一个塑料袋和一个记录本,到各景点寻找垃圾和在景点中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加以改进。我们不希望捡到许多来显示我们的努力,因为越多的垃圾就代表景点的人们越不注重清洁,虽然会很累,但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总会乐滋滋的.。关于

给景点的建议学生可以逐一记录并展开讨论,探讨其合理性及可行性;最后组织文字准备上交。

活动感受: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会更加的了解了家乡的美丽,更加的懂得如何使环境清洁美好,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这次活动非常的有意义,让我们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自己的环境忧患意识,所以在以后的日子中,我希望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多宣传此类的关于热爱家乡和环境的保护的知识。一个小小的举动则可使社会多一点清洁,多一点新鲜的空气,多一点生存的空间和时间。我们要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为以后建设文明社会而打下基础。现在的我们,应深知自己平时乱扔垃圾的行为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之大,应更加懂得爱护环境。更重要的,应学会如何在平时的生活中互相关爱,形成一种充满爱的氛围,那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七年级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点滴体会 第6篇

一、转变角色,改变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当主角,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完全是灌输给学生,整节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手工制作》一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完成的作品中有用啤酒瓶盖制作的小灯笼,用洗涤剂瓶制作的小花篮,用易拉罐制作的小帆船,用纸壳制作的坦克车等。一件件精美的小作品展现在课堂上,真是令我欣喜,这些小作品从构思到制作完成都是由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启发、参与的作用。

二、创造广阔的开放性空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习的东西。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他们才能展翅高飞,搏击长空。如,在开展《走进春天》的活动中,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究,去观察,去寻找春天的颜色。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体验春天的美好。

他们有的采集植物的标本,有的观察记录,有的用相机拍下浓浓的绿意。学生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知道沐浴在春天阳光中的孩子,放飞的是心情,收获的是希望。

三、回归生活和社会

我曾经参加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讨活动,听了几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感受颇深。

其中有一位教师讲授的是主题汇报课,这节课的内容是《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研究》,学生经过几周的调查采访,他们把食堂粮食的浪费现象,课间营养餐的浪费现象,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学生学习用品的浪费现象,饭店、小吃部的浪费现象,家庭生活的浪费等身边常见的浪费现象进行收集和整理。同时,学生还对如何减少浪费进行了研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今天,各个小组以演讲、短剧等方式进行汇报,整节课学生全程参与,教师引导总结,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重要的是学生真正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还有一位教师讲授的是“身边的标志”,我们身边的各种标志很多,但有很多学生却不认识,不知道。通过对我们身边标志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他们,如银行的标志,交通规则的标志,毒药的标志,禁止吸烟的标志等,学生就会很好掌握他们的图案和这些标志的意义。

正是由于学生没有“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去调查去研究,去贴近生活,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四、勇于参与,大胆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去做。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动”中学。如我们开展了“十个一”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做一件好事”“制作一个科技小制作”“编写一份科技简报”“为妈妈洗一次脚”“收集一条生活小常识”“写一篇读书心得”等。在活动中,学生都有很大的积极性,都能主动参与其中,亲自去做,去调查,去收集。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积极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不仅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五、开发利用当地资源

我们学校所处的位置是农村,学生也都来自学校周边的村屯,农村的资源很广阔,正好利用当地的资源来开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当地植物生长的种类状况,我们开展了《家乡植物一百种》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调查、采访,亲自动手采集,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樹木,使学生在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多样化。

六、参加劳动,体验收获

我们的校园里有一块很大的校田地,我想正好利用这块校田地给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场地,上课时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田地里亲手耕作土地,选种,播种。幼苗出土以后亲手给幼苗除草,浇水,上土。功夫不负有心人。小苗在学生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开花,结果。秋天到了,学生亲手摘下果实,看到自己劳动的收获,学生脸上都挂着阳光般的笑容。通过几个月的劳动,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理解了父母劳动的辛苦,增进了学生与父母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劳动的热爱。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一道美丽风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使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以发展,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得以提高,社会责任感,人生价值观得到培养,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越“飞”

越“高”。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第7篇

2004年九月, 我省高中新课程经过多方的论证和充足的准备轰轰烈烈地走进了高中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同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并列的八大领域之一, 其必修学分 (23个学分) 将近占学生毕业所必需的必修学分 (116个学分) 的1/5。其中研究性学习以15个学分之多超过了高中新课程所有学科课程的必修学分而显得尤为瞩目。然而, 作为一门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在高中, 它没有参加高考, 在课程实施上强调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 具有很强的地方性, 没有现成的教材, 没有专门的专业教师, 强调学生要走出校门, 融入社会, 体验生活, 关注自然, 认识自我, 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完成学习。这种课程特点意味着要完满地完成课程内容而真正体现课程的教育价值, 就必须解决好实际实施时面临的许多挑战。

探索:研制规范且适合我省实际的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建立建构式评价管理制度

针对可能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 经过广泛的意见征求和缜密的思考, 我们认为, 首先, 需要研制一个规范且适合我省实际的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以解决广大教师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从下手的问题。经过十几个日夜的奋战, 我们研制出了《海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为规范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 为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走进校园, 必须解决好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指导与有力监管等问题。随着2001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 海南作为课改的前沿阵地首次提出“网络教研”这一新生教研形式, 并迅速被广大教师和课改专家所认同。当时, 由教育部课程中心指导的CERSP资源平台上聚集了上百位全国知名课改专家, 拥有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在内的30多个教育专业网站, 远程培训、“赛埔学校”方兴未艾, 网络教研在海南开展得如火如荼。能否利用CERSP资源平台上丰富的资源来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指导低效和监管无力等问题呢?经过多次的下乡调研, 在和基层教研员、学校老师深入座谈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了“建立基于网络的建构式评价制度”这一设想。所谓建构式评价, 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把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包括年级实施方案、班级实施计划) 的学校通过我省综合实践活动网站公示于众, 同时还把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军训等) 和社区服务的具体情况, 以及本校学生课题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记录公示于众, 让人们充分了解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况、实施的质量如何。教育行政、督导部门也可以综合网站提供的过程记录对各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而不是在亲临学校检查时被学校临时炮制的各种方案、计划糊弄。此外, 建立这种建构式的评价制度对广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来说, 它提供了其他优秀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的鲜活案例, 为自己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借鉴, 也为专家、同行提供了交流信息的平台, 弥补了广大指导教师因指导经验不足、专业知识缺乏等等客观原因而造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停顿不前、质量不高等不足。对学生来说, 它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了解别人的舞台, 以及倾听他人对自己研究活动提供意见、帮助的途径。

这一设想的提出, 似醍醐灌顶, 被大家拍手赞和。我们马上和技术组人员协商, 构架了网站结构, 设计栏目, 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网站。接着, 我们立即着手组建了课题组, 并制定了“点面结合, 以点带面”的实施原则, 召开了包括海南侨中、海口一中、海口市教研室、三亚市教研室等重点学校、单位相关人员参加的课题组会议, 为基于网络的建构式评价制度的正常运转奠定了雄厚的人力基础。同时, 确定了海南华侨中学、洋浦实验学校等一批学校作为首批试点学校, 探索并初步验证课题组的设想。2004年, 课题组以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在全省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建构式评价活动的通知》 (琼教研[2004]50号) 文, 首次明确提出了“在全省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建构式评价活动”的要求, 并详细阐述了旨在建构与学生研究性学习同步进行的发展性评价制度的意义, 明确规定在全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式评价制度的具体要求。在文件下发后, 课题组还组织全省各中小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负责人通过博客上网接受专题培训。为了推广这一课题思想与要求, 我们多次在海南华侨中学召开了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 请了全省各市县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各高中学校教研室主任或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的省教育厅领导作动员报告, 我们则对课题思想、课题制度进行了深度解读。会议研讨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全省综合实践活动合作教研制度, 作为试点学校的海南侨中的学生在会上作了现场观摩展示。

在接下来工作中, 我们针对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及时调整我们的工作策略和方案。网站开始运转之初, 我们请了崔允漷教授、郭元祥教授等全国知名课改专家作为我们网站的首席专家, 以提升网站的权威性;针对课题研究力量薄弱问题, 我们加强了研究队伍, 对课题队伍进行了整合, 把我们的课题小组整合到以我院周积昀副院长为组长的全国“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下, 并多次召开课题组会议, 布置、落实课题研究、学校上网等相关工作;针对实验学校材料不好上网、课题材料不好归类等问题, 我们对网站的版式、栏目进行了改进, 使之从原来的单个博客页面形式变成博客平台方式, 以整合、容纳各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博客网页;为了让学校、学生真正参与到研究性课题研究中来, 解决工作集中到一、两个人身上而造成工作量太大的问题, 我们要求各研究课题的材料要由学生本人上网, 为此, 我们组织了专门针对学校管理综合实践活动具体负责人的培训, 暑假期间我们带着网站技术人员到海南侨中对学生进行了博客培训;与海口教育局一起合作, 召开海口市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现场观摩会, 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依靠高中教研中心组的力量, 研究、推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省的实施。

我们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成立课题组、提出设想到付诸实施不到一年的时间, 我省综合实践活动博客网站共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首页”、“精品文章”、“课程理念与实施”、“答疑解惑”四部分网页, 截至2009年5月11日止, 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网站共有成员 (即学校子课题组或学生个人和课程实施指导专家博客) 1421个, 文章数量47069篇, 有26598728人次浏览、点击。反映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收获: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

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通过评价管理来促进了学校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我们借助博客网站, 把所有“据说是”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都列出来, 让学校自己把本校的相关资料、过程记录上传网站, 公之于众, 让全省广大师生评价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情况。这样就给学校一定的社会压力, 促使其认真开展。如海口市第四中学在开展社会实践中军训部分内容的学习时, 在建构式评价体制的要求下, 学校强调参加军训的每位学生都要把班主任姓名、指导员姓名、考勤情况、军训日记、军训总结等相关细节上网, 学校教导处检查落实后才给予2个学分。这样一来, 学校重视了军训学习内容的开设, 指导学生军训的官兵重视了军训的指导质量, 班主任重视了相关配合和监管, 学生则真正把军训作为一种课程来认真对待, 每天都撰写军训感想和心得, 并放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博客网上进行展示、交流和学习, 这与以往应付式的军训活动大相径庭。

(二) 加强了对学校的专业服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崭新的课程, 许多教师和学生对之还不甚了解, 学生不知如何下手, 教师不知如何指导, 学校资源匮乏。而省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专家不多, 力量不强, 面对如此众多的学校显得人单力薄。综合实践活动博客网站的开设, 让所有的学校都得到专家详尽的指导成为可能, 从客观上消除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碰到的诸如专业力量薄弱、师生不知如何下手、学校资源匮乏等困难。

(三) 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案例和展示的平台。我们要求所有的学校把所有的研究性学习案例上网, 一方面为想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鲜活的学习、模仿案例, 让广大师生逐渐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感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则为正在进行课题研究活动的师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满足师生的成就感, 提高学生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兴趣, 同时也让其他同学、老师能够对其研究过程、方法等问题提出意见, 规范、指导其下一步的研究活动。海口市第九小学的叶华荣老师就是个鲜活的例子。叶老师长期以来坚持通过网络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她的博客以“风中的小雨, 用图片记载飘雨的日子”为座右铭, 通过自己的博客、yehuarong@163.com和四 (7) 班博客群组、四 (4) 班博客群组、九小学生之家等保持长期的联系, 通过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导。如其指导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城市雕塑我型我塑》, 在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分好学习小组和制定完研究计划后, 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有关雕塑的知识, 探访海口市雕塑名家和散落于不同公园和街头的雕塑作品。在了解了不同城市雕塑的含义和雕塑对树立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同学们展示自己喜欢的城市雕塑以及对于雕塑的含义的认可, 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制作了丰富多彩的特色雕塑以及行为艺术雕塑。最后同学们以交给校长一篇校园文化雕塑的建议书圆满完成了这次研究性学习。整个过程民主而开放, 学生们把不同阶段的“成果”放在网上进行交流, 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及时对同学们的学习进行指导和监督。在成果展示阶段, 同学们除了把成果在网上展示交流外, 还在学校专门召开成果展示会, 把家长和学校领导都请过来, 欣赏他们的成果, 分享他们学习的快乐。

(四) 促进了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 涌现出一批典型学校。通过基于网络平台的建构式评价活动, 大大地促进了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 并涌现出了一批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较好、学生研究课题质量比较高的学校, 如海南华侨中学、洋浦实验学校、琼山华侨中学、海口市第十四中学等。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在参与课题研究、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 摸索出了不同于别人的适合自己的操作模式,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乐东九所镇中心学校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 选取了“生活自理”———低年级、“校园小主人”———中年级、“体验大自然”———高年级三个主题, 由学生能够自我解决身边的小事开始, 逐渐到成为学校的小主人、成为社会的小主人;海口市二十七小凭借“军民共建单位”和“少年军校”的优势, 开发的《体验军人生活, 提高综合素质》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依靠极为丰厚的资源条件, 探索研究, 形成“采访军人”、“观看军营训练”、“一日小红军”和“军事作品创新”等系列活动;海口九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出发, 基于学生兴趣, 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取课题, 以主题的方式把语文、科学、社会、艺术、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有机整合在一起, 开发出了《城市雕塑我型我塑》、《你对琼剧知多少?》、《大海与我们的生活》等等系列主题课程。琼海市嘉积中学根据琼海市的历史文化特色, 提出了琼海“三色文化” (秀美的万泉河———绿色的生态文化、独一无二的红色娘子军———红色的革命传统文化、海南著名侨乡及博鳌亚洲论坛———蓝色的改革开放文化) 系列开发主题, 紧扣时代脉搏;三亚市把综合实践活动与科技创新大赛结合起来, 互相渗透, 打通开展, 以抓科技创新大赛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突破点, 在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各校都以主题的形式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所走的路子别具一色;海口市、定安县狠抓建构式评价方案的落实, 使全市 (县) 高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蓬勃发展, 虎虎生气。

展望: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很多

在引入网络的教研活动过程中, 虽然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拓宽了教研活动的思路与手段, 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有待持续改进和完善。

(一) 继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在我省全面实施

就全省而言, 目前课程开展相对较好的区域是海府地区、洋浦、昌江、定安等地, 海南华侨中学、洋浦实验学校、琼山华侨中学等学校尤为突出。这些学校都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 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组织保障体系, 制定了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落实了专人负责、校内其他教师全员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机制。海南华侨中学的原校长吴建东还亲自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但是, 部分地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有些学校尽管有个别好的案例, 但仅仅是“个别”而已, 并没有在全校全面性地铺开。因此, 及时总结经验, 放大基于网络的建构式评价效能, 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省全面实施是我们下一步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 强化地方教育职能部门的课程管理职能, 完善管理措施

有部分市 (县) 教研室仍然存在课程管理缺位或管理措施不完善的现象。例如, 教研室没有专人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研究与管理, 致使本区域内的学校是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无人知晓, 开展得怎样无人过问, 学校碰到问题无人帮助、引领。根据课题研究生成的经验, 海口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所以开展得比较好, 是因为海口市教研室的监管到位, 管理措施完善。因此, 把成熟的经验转化为指导全省学校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体制, 转化为规范化管理的政策措施, 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工作目标。

(三) 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质量

目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然已在学校中开展起来,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也取得不少成果。但是, 很多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在“网上研究”的情况相当严重, 研究所获得的内容不是来自亲身的生活体验, 不是来自对周边环境的观察和探究, 而是来自他人实践的经验。研究性学习严重脱离实际,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实践性和体验性特征体现得不够。另外, 部分学生的课题格式也不够规范, 有的缺少开题报告, 有的缺少评价等等。所有这些, 都反映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对这门课程重视不够, 管理不到位, 指导力度不够, 因而教育实效性不高状况。

(四)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之我见 第8篇

如何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需教者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高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紧密相关。因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十分重视教学的阵地建设。把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看作一项特别重要的教学任务, 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叶圣陶老人所言, 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 有滋有味地学’, 并在他们面前摆上问题, 让他们去解决。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为此根据我们学校处在城乡结合部的地域特点。以秸杆等植物的根、茎、叶为材料制作各种工艺品。如:小马拉车、小房子、农家院、母与子、小火车、虾、梅花鹿群、编结小青蛙等, 各种学生熟悉的事物。这些作品引起了学生的好奇, 激起了学生创新的兴趣, 一些学生为此着了迷, 原六年级的高雪同学这样对我说:老师, 我很羡慕你编结的小青蛙, 所以我也想做一只, 但我找不到合适的材料和编结的方法, 请你帮帮忙……”。当学生投入的劳动成为内心的召唤的时候, 谁会怀疑教育情境的力量所在呢?在秸杆制作刚开始, 我就把大大小小多种作品布置在教室里, 并明确告诉同学们, 制成后每班要评选出10只参加校科技节展览, 这10只由老师帮助设计。直观性、竞争性的现场气氛就调动了学生创新积极性。有一批学生精心制作、装饰, 既强化了学生积极探索追求完美的心理取向, 又活跃了学生们的思想。教材中作品有取材、造型和艺术的局限性。如何使“死”的东西变“活”, 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作品的可行性、实效性。根据学生的心理以形象思维为基础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 处于具体思维的发展阶段的特征, 技能教学中常采用直观强化, 让学生从生动的直观教学中顺利发展抽象思维, 解决操作中的技能认识问题。例如鹿的编结制作中, 编结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首先, 学生学习小垫的编结方法, 如:等距编结、不等距编结、十字形编结等。举一反三, 学习鹿的编结方法。课堂设置可以让学生讨论这种编结关键是什么?想一想制作上有什么窍门?最后帮助归纳出编结的技能点, 这样, 正如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认为的, 直觉思维是采取跃进、超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 有利于学生产生一种“顿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思考, 而后投身于有趣味的制作实践。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主要途径就是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课堂教学重视情境因素, 就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活学生掌握技能的热情和欲望, 启迪学生的才智。

二、多元激励在鼓励中树立自信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唤醒、鼓舞。”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主,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那么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 让学生边实践边体验、边体验边实践, 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其充分体会到活动的意义, 从而勇于体验、乐于体验。例如:运用“动机激励”诱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使其在积极的动机驱使下树立自信、乐于体验;运用“情感激励”渲染活动的氛围, 唤起学生心灵的感应;运用“情境激励”创设思辩问题的情境, 引发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评价激励”鼓舞学生, 增强其自信, 迸发其热力。这些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放开手脚在实践中展现自我

当前, 在中小学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其针对性之一就在于:变革学生在教育情景乃至在一般的生活情景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综合实践活动, 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 由学生自主地、创新性地展开学习活动。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孩子们思维的涟漪四处荡漾, 想象力天真、纯洁而且广阔。在设置了课题引导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之后, 就要给予属于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展现自我能力的空间。这时, 作为“领路人”的教师就要放开手脚, 祛除孩子们身上的束缚, 给予他们以独立思考和创造的机会, 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实际。把更多的时间和展现自己、锻炼自身的机会给学生, 让他们靠自己积极地参与、实践来体验人生, 收获知识, 提高能力,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虽然孩子们的体验不一定成熟, 不一定切合实际, 不一定合情合理, 但是其间却能调动孩子们的灵感和自信心, 给学习、生活带来无限的生机, 让他们感到“如食橄榄, 其味久尤在”。

四、切合实际在感悟中铸就自立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 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 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做, 实现课题自己定、计划自己写、活动自己搞、困难自己解决、成果自己评这个自我实践过程, 进行研究性学习, 获得了知识、方法、技能、感悟, 学会了发现问题、观察问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对社会、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推进了由依赖走向自立的进程, 逐步完善了自信、自强、自立。这都对我们的教育起到了不容质疑的推动作用。在每一项课题活动结束之后, 我们都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讲评, 从中发决共性和个性, 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为下一个课题的体验奠定基础, 防止出现个别问题恶性循环, 保证活动的健康方向。评定和讲评中, 作为辅导者, 我们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 把握好“指暇”、“圆全”、“显微”、“示范”、“延伸”这五个步骤。作为活动的指导这者、领导者、组织者的教师, 对出现的问题解决要耐心;对成绩要给予肯定, 鼓励;要认真分析不足, 加以补充, 细致入微;要让学生明确任务, 知道该怎么做, 示范细致周详, 得体到位;在有限的时间里, 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作好课堂延伸。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第9篇

一、结合现代教学手段, 实现教学活动的创造性价值

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 结合现代教学手段, 即利用多媒体播放的方式, 将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整合, 在《走进新课程》中, 明确提出:“现代教学手段, 是实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的关键手段与重要内容。”在现代化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教师可将其运用至教学活动中, 将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融合, 从而打破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界限, 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例如, 在《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 播放话剧《茶馆》, 同时教师可利用小组演讲的方式, 让学生述说对《茶馆》的观后感。在课堂展现与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保持高亢的情绪, 便于教师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对学生思想、视野、语言的解放, 可使学生利用自身的角度, 对自然以及社会中存在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相关调查数据的显示,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 能够有效地提升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 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素养,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突出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课程主要强调的是根据学生自身经验, 和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相结合, 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过程。例如, 在“语言文字的辨识”实际活动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各店铺中的标语和广告信息进行收集, 发现哪些存在写错或用错字的情况, 利用相机对其进行记录, 并将其设计为课件, 发现其中错误, 将语文教学和现实生活融合, 为学生营造更多实践平台,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内容。

中职语文的新课程要求为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 选择适合的活动方式, 将“生活”作为语文学习载体, 积极开展活动项目, 加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 需要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选择学生最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题目,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并借助创设情境等教学方式, 让学生真正表达自身想法, 以讲述故事或诵读古诗等方式, 强化学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 而具体活动流程为:明确活动主题、选择活动方法、开展活动、交流展示、总结评价, 在教师正确对待活动基础下, 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中, 使活动达到预期开展效果, 进而突出实践的重要性。

三、对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

在中职院校教育过程中,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需要与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整合, 使其彰显语文单元教学的意义。如, 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实践活动中, 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而“写影视评论”关注学生文字书写能力的提升。总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是以语文教材内容为基础, 由于处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在知识理解与视野拓展等方面相对较差, 对此, 教师可从现有语文教材的内容角度出发, 通过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以“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实践活动为例, 将《论语》教学内容作为活动教学的基础, 将活动的内容设置为多个主题, 如爱人、交友以及志向等。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 使学生的特色化观念全面体现, 不仅有利于对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 还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 在中职院校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实现社会发展需求, 属于中职语文课程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给予高度重视, 积极发掘有效的教学资源,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使教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莉.谈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以“我的亲人们”活动为例[J].职教通讯, 2015 (12) :70-74.

[2]朱春良.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J].语文天地, 2015 (7) :95-96.

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10篇

我校“太湖文化”系列校本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 有着学校校本课程的本土性、独特性与自主性。面对这门新的课程, 我们应该如何去开实施呢?如何让这门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做法———

一、大胆放手, 激发学生实践的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集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于一体的课程。在教学中我们更关注学生的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 让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 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在教学中, 我们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活动中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关心的人或事, 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如在太湖茶文化实践活动中,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等分别选择了不同的主题进行研究, 有的学生研究我们的特色茶———熏豆茶;有的学生研究太湖一带农家常喝的是哪种茶叶;有的学生则研究各种茶叶分别有什么功效……学生确定选题后, 就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 讨论研究方法 (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等) , 最后付诸行动。通过采访活动, 学生知道与人交流要懂礼貌才能咨询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他们不仅了解到了有关茶叶的知识, 还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 一些平常沉默寡言的学生也变得活泼起来。

在注重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 教师应该大胆放手,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只需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时的指导即可。

二、挖掘教学资源, 为学生搭建实践的舞台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 让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 让我们的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庙港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这里的课程资源很丰富, 取之不竭, 用之不尽, 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庙港, 这座小镇遍布了多条“港”, 有港则有桥, 穿梭在庙港的各个村道, 总会不期而遇一座座古桥:太平桥、胜利桥、大有桥、狮子桥、儒林桥、五都古桥、张公桥、亭子桥、积善桥……看这些桥名就让人忍不住想去了解这些古桥的故事。因此, 我们开展了“家乡的桥”主题活动, 让学生去寻找、观察身边的“桥”, 通过画笔描绘自己眼中的桥;通过访问村中的老人了解古桥的故事, 并整理成册, 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庙港的古桥, 从而充分体会到“桥”在祖辈们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通过这个以“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不但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都得到了调动, 同时也增强了他们作为一个庙港人的自豪感。

为了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我们在开展活动时还邀请部分熟悉各个领域的学生家长或专家等担任辅导员, 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样, 学生才能欣喜地走出校园, 领略家乡的美丽, 了解地方的历史文化, 体验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在当今教育形势下, 有效学习已经成为根本,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兴趣为引领,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轻松的学科, 因此有一些学生总不能全身心地参与进来。如何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进行有效学习, 在课程中得到发展呢?首先,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 不以学习成绩来区别看待学生;其次, 教师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 以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 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 如游戏、表演、访问、调查、收集、设计、制作、测量、展示、竞赛等。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现自主学习。如在开展“我们身边的一次性用品”调查活动中, 老师可以给学生制订多个学习目标供其选择。当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后, 再通过调查去发现问题, 再根据产生的问题继续研究, 循序渐进。

四、激励性的教学评价, 为学生树立实践的自信

教育教学的艺术主要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安排相应的工作:设计、制作、表演、访问等。在实践过程中抓住他们表现出的闪光点, 肯定他们在劳动成果中付出的辛苦, 奖励一些学生喜爱的星星、笑脸、奖章等, 收集到足够的星星、笑脸、奖章, 就可以到老师那里换取可爱的文具,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和创造欲望。

论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 第11篇

一、开展主题活动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它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形态,承载着新课程的核心价值与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认为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是开好这门课的关键,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文本、没有教材,选择不同的资源就是选择不同的无字教材,资源开发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从综合实践活动这道“大餐”中获取营养的数量和质量。资源开发得不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无米之炊”或是“粗茶淡饭”,甚至流于表面形式。因此,朝阳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主题研究的方式进行课程的建设和研究,采取边编辑、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的形式,各校因地制宜选择内容,在全区初中一、二年级先后开设了法律大风车、消防自救演练、无公害蔬菜的探究、营养与烹饪、远离毒品、爱心献农家等主题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主题教研活动进一步深入研究,制定了同一主题下分阶段开展活动的研究方案,每一个学年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开展同一主题、不同内容的主题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也有了不断提高。全区教师共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三十七篇,并撰写了十多万字的培训材料,全区已建立起了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其中,部分案例被编入吉林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教师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十五篇,分别获国家、省一、二等奖。

教师们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把握了课程的方向,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亲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从“无米之炊”变成了营养丰富的“套餐”、“自助餐”,为朝阳区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转变教师角色,实施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应怎样兼顾四大领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难点。针对这个难点我们首先对教师进行实践培训,我们共组织了四次培训,其中包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特点、内容、活动主题具体目标的认识和实施;教学内容的整合方式、活动方式;评价内容与要求;典型案例剖析。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教师的认识,明确了实践操作的内容、要求、目标等。通过实践培训教师们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不单纯是传授者,而是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因此,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 “六个放手”和“四个转变”的原则,以促进学生自主选择、主動探究与教师有效指导密切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感悟中提升。

1.教师要做到“六放手”

即:学生选择主题放手、组成小组放手、自拟活动方案放手、选择活动方式放手、放手让每位学生进行自我表现、放手让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间互相评价。教师真正做到了“该放手时就放手”,在尊重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为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和个性发展创造空间并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实现了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感悟中提升。

2.教师实现教师角色的“四个转变”

即:(1)变“策划”为“参谋”。在活动准备阶段,主要是做好确定主题、做出活动方案等工作。课题的来源主要从学生中产生,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去生活中寻找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当好参谋,师生共同筛选、整合,由“问题”到“课题”,确定适当的主题进行探究。教师对学生制订的活动方案或活动计划、学生设计的调查表、访问表、参观表、实验报告、评价表、小组分工等予以“参谋”和帮助、指导与修订。(2)变“指挥”为“服务”。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把充分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关心的人或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教师要为学生服好务,对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进行必要的讲解、扶持和方法指导,并在要求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同时参与到活动全过程中,要做到“三心”:即用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耐心参与学生讨论、开心与学生一起活动。(3)变“包办”为“点拨”。在活动总结阶段要进行活动汇报、成果展示。通过学生自己研究探索、实践操作、社会调查等过程,把得到的各种信息经过综合处理,经教师点拨、提升,得出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结论,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将同学所得、所思,用照片、论文、报告、图画、模型、语言表述、小品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4)变“挑剔”为“赞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着力于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以发展性、形成性、激励性评价为主,重参与、重过程、重学生的纵向发展,兼顾结果,坚持多元性评价(自评、互评、他评),形成了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会等各类人士的评价网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建立机制,使课程逐步走向良性运行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校把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了朝阳区乐山素质教育基地,把基地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主管局长的亲自带领下,建立了以教育局为行政支持、进修学校为业务支撑的行政、教研相结合的区域校本教研组织体系。主管教育的局长亲自担任第一责任人,在沟通、协调、激励等方面给予保证。在教育局领导下,教师进修学校主管教研员的组织下,学科骨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我们完成了几项工作,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得以有效实施。具体工作如下:

1.组织有关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各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领导小组,由一把手牵头,下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开发小组。以一个主题或一个项目为一个研究小组,小组成员的多少由主题或项目的内容而定。

2.制定相关方案,明确每一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进修学校主管教研员组织学科中心组成员研究制定全年活动方案,各校研究小组参照进修的方案制定学校研究方案,教师制定学年或学期研究方案以及工作计划。

3.建立一只专兼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队伍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现有的某一学科教师,不可能对学生的所有综合实践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因此,各校建立了一只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队伍。例如:社会实践活动就可以由班主任、德育处、团委的教师来兼任,另外有的学校还聘请校外专家做指导教师。目前,各中学做得都比较好。实践证明,专兼职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4.完善评价机制,促进科学管理

在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教师进修学校主管教研员的组织带领下,在学科骨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我们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指标,结合教育局的督导工作每年对各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督导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反思 第12篇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是基于学生的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3]这种课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等的新课程理念, 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生长点和突破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包括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

(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

1. 哲学基础。

从课程的发展历史来看, 每一种课程的发展都与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都必须有某种哲学思想作为理论支撑和指导, 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来审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 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作为一个人应当追求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实践活动观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2. 心理学基础。

促进学生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主要目标, 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设计课程时要考虑学生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认知同化理论, 马斯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来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认知结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给学生创设了发展的空间;人本主义心理学给予人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的机会。这些理论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和实施奠定了心理学基础。

3. 教育学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建立在坚实的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 更需要教育学理论的支撑, 主体性教学理论、教育发展理论、现代课程教学教学理论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 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 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的课程。

1.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经验课程的出发点是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经验性课程, 强调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 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

2.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实践是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实践的课程观, 把课程观视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所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

3.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 在活动空间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 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联系。

4. 综合实践活动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作为一种三级管理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指导纲要, 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和管理,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以及相应的课程资源, 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 它的开设归结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素质的内在要求;二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为了在中小学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并使之能常态化开设, 必须厘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出现的时代背景。

(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的背景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历了从“课外活动”到“活动课程”再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历程。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我国中小学有课外活动, 由于它在人们心目中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课程,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不受关注。

2001年6月,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2003年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作为高中课程结构八大领域之一, 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 共23个必修学分, 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 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6%。[4]

当现实要求人与其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和谐共生、学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归并与大众文化融合、人格整体发展的时候, 课程的综合就成为必然选择。

(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生长点

几年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 对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广大中小学校积极参与, 认真实践和探索, 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一大批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 成为新课改的中坚和骨干;不少地方和学校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 有效地推进了新课改的全面实施;还有不少地方和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新课改的试验田, 将从中掌握的各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策略逐渐迁移到各科教学中, 课堂教学的整体面貌为之一新, 甚至发生根本改观。可以说, 综合实践活动以其独特的课程价值、新颖的课程内容和宽松灵活的实施方式赢得了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喜爱,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显示了独特的价值和顽强的生命力, 成为新课改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

(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置的一门课程。反思几年的实践也可以看到,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新型课程, 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性质和课程定位把握得很到位, 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是有一些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性质乃至课程定位的把握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当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尚处于探索和经验积累阶段。从实施情况看,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阻碍了该课程的正常开设,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学科的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目前, 一些学校存在着大量采用教师“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式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如, 采用“复习铺垫—引入新课题—教师传授—学生讨论—课堂练习”等环节进行。出现这种现象, 主要是因为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科教学在认识上有偏差。

2. 注重活动形式, 忽视活动实质。

从各种各样的活动展示中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很多活动组织得热热闹闹, 形式丰富多样, 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之所以仅停留在活动层面, 并未能上升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层面的高度上来。一是理解上有误区, 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 搞出大量的活动就是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是掩盖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缺陷, 仅靠积累的冠名资料, 拿来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

3. 重视活动结果, 忽视活动过程。

一些学校、教师将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成果的规划和总结上, 甚至有的在活动还未开展时就让学生准备论文集、作品集, 开学生的成果展示会, 等等, 这种过于重视成果、忽视对过程中的丰富教育资源的开发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三、在实践中思考, 在思考中突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门全新的课程。课程的实施和开发, 是一项系统工程。鉴于前述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 正确把握好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指导。

新课程要把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 不是“教”教材的人, 而是为学生的活动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启发、引导学生与周围的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 主动地开展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确立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每个主题活动都需要学生在“做中学”, 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发现型”学习和通过直接经验的“体验式”学习, 而不是依赖教师获取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间接指导来实现。

(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研究, 每所学校一学

期至少上三节观摩课或三节研究课, 防止教学活动走过场。中小学按新《课标》开设的年级, 每周课表上要排六个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实效性。

(三)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的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整合多领域为特点, 开展课题研究; (2) 以重过程体验为核心, 强调教育实效性; (3) 以专题活动为形式, 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4) 以劳技 (劳动) 教育为切入点, 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5) 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让学生积累丰富阅历和社会生活, 社区文化; (6) 以研究性学习为出发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承上所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立足于每一个体的整体人格发展和整体生活而建立的一门超越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形态, 具有更高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它的课程地位就立足于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作为一种新的期待, 无论它在理论上建构得如何尽善尽美, 还是要在实践中检验生命的潜质。综合实践活动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它的推行与实施必将对学校课程带来新的生机和改观。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从理论到实践都不同于以往的学科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我国“分科主义”盛行,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是一个结构性突破, 而且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反思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教基[2001]17号文件, 2001, 6.

[2]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2) .

[3]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黄芪的临床应用下一篇:预应力连续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