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动教学系统设计

2024-05-07

网络互动教学系统设计(精选12篇)

网络互动教学系统设计 第1篇

现在的网络应用基本上采用B/S或C/S结构中的一种,在本教学系统中因为引入互动教学概念,客户端需要完成较为复杂的功能,而B/S结构中采用浏览器作为客户端较难在其上实现逻辑性较复杂的功能,所以本网络互动教学系统采用C/S结构。

1.1 系统功能描述

系统能够提供各种视频或音频的教学资源供合法使用者在客户端通过这些资源进行学习;除此之外系统还应提供实时互动教学功能,即教师在服务器主机前讲解课程,讲解内容等数据信息通过视频信号及音频信号实时的传送给每一在线学习者,并且学习者在实时学习的同时也能同步提出各种疑问,教师实时给予解答,就如同教师在教室直接面授;同时系统还应为学习者提供相互交流的功能。

1.2 系统物理结构

本系统中拥有一台服务器和多台客户端;服务器主机由教师或教学资源提供者管理使用,而每一客户端代表一个学习者接收服务器传来的数据信息,同时客户端也能给服务器发送一定的信息以实现互动教学功能。

1.3 系统总体逻辑结构

在分析系统总体逻辑结构之前,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服务器和客户端分别需要完成什么功能。

服务器作为系统的核心部件,它是资源提供者和信息交换的中心结点。首先,服务器作为资源的提供者,它应实现对各种资源的访问控制以及使用本系统用户的身份认证。只有合法用户才能在其权限范围内去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和实时的进入网络实时教学。其次,服务器作业为信息交换的中心结点,它应能实现接收客户端学习者发出的信息,再按现实要求给予客户端回应或把信息传发给特定用户(用户组)。

客户端作为学习者操作的平台。它负责提供用户登录界面、浏览服务器现有的学习资源及实时教学资源、在客户端播放视频或音频数据、提问及查看上次提问的回复和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在线交流等。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由于服务器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服务,并且客户端也会从服务器接收不同服务的返回数据。因此在本系统中采用多端口设计方法,即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开放多对通信端口,每对端口实现不同的功能。如图1所示。

通过以上的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功能分析可以总结出如图2所示的总体功能模块逻辑结构图。

2 服务器功能实现

2.1 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保护系统资源的基础,只有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才能够登录系统从而进一步的使用系统资源。身份认证本身基于用户注册,基于系统的特殊性,本系统不采用客户端动态注册的机制,而是采用管理员在服务器端创建相应的用户和组再把它们分配给各个用户。在关系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用户表,用于存储用户的基本信息:用户ID、用户名、密码(经过不可逆运算后的数值)、用户类别、用户所属组和用户描述等;同样在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组表用以存储组的基本信息:组ID、组名和组描述等。组也由管理员创建,但系统有一默认组all,所有用户都属于此组。

身份认证过程为:当接收到客户登录请求时,提取请求数据中用户名与密码再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较来执行接受或拒绝。请求的数据所使用的封装类型可用下面的类表示:

以下为服务器端接收数据代码:

接下来就是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由于篇幅限制以下的实现只说明其原理,不给出具体实现代码)。

系统还提供一个称之为已登录用户表(LoOnTable),用以记录已经登录的用户信息。LoOnTable表的属性列主要有:用户ID、用户名、所属组及登录主机的IP地址。服务器动态维护此表的内容。

2.2 访问控制、资源浏览及资源返回

对于系统提供的每一个学习资源(包括实时数据资源)系统都将其基本信息及权限信息置于数据库的一个表中(Res Table)。该表的主要属性列有:资源ID、资源名及可使用组名等。对于静态资源而言,其就对应于Res Table表中的一个记录;而对于实时动态资源,它所对应的Re s Table表中的记录就是一个动态的记录,这条记录随着动态资源的生成而创建,一旦实时动态资源结束,系统也会自动从Res Table表中删除其所对应的记录。

对于每一资源的权限列表采用可使用组名表示。在可使用组名属性值中包含了可使用此资源的所有组的组名,组名之间用英文逗号隔开。这种简单的权限控制方案主要是基于对于系统资源而言一般用户只存在读取这一种权限。当然对于系统管理员而言其可对资源进行任何操作,所以系统默认创建管理员组root,凡属于管理员组的用户就具备管理员权限。

服务器经过访问控制后就把登录用户可用的资源列表送回客户端,以供客户浏览使用,这就是资源浏览功能。

所谓的资源返回就是服务器以字节流的方式返回某一资源的所有数据给客户端,以使得客户端能够使用相应的程序进行学习。

2.3 答疑模块

答疑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客户端给出的疑问(用字符串表示),并将其存储于问题表(Ques Table)中。当教师用户登录后就可以对其进行回答,回答内容同样也置于Ques Table表中。Ques Table表中所包含的属性列主要有:疑问ID、提问者用户名、疑问内容、回答教师用户名及回答内容等。

2.4 交流模块

交流模块是实现在线交流功能,其功能类似QQ的文字聊天服务。本模块提供一对一交流和组之间的交流。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数据信息,根据客户端的要求把该数据信息转发给一个特定用户(在线)或某用户组的所有在线用户。

3 客户端功能实现

对于客户端功能而言其实质是从不同的端口发送不同数据类型的用户数据给服务器相应功能端口,而后分析服务器返回的各种数据类型的数据。客户端每一具体功能实现参见服务器功能中相对应的功能模块。

4 结论

经过实际应用,本系统在机房应用环境具有良好的特性,在大型局域网环境中执行实时教学时,当客户端数量达到50台以上后视频数据有不连续的现象。对于本系统的进行一步改进,特别是针对于实时教学这一模块可以采用组播形式提高网络数据传输效率。

参考文献

[1]郑阿奇主编, 刘启芬, 顾韵华编著.SQL Server实用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2]孙晓刚, 韩东, 贾宗宣, 黄新才编著.面向软件工程的Visual C++网络程序开发[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网络教学设计 第2篇

天津宝坻区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张建智 [概述]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有序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实际运用部分,因此,也为后续学习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设计理念]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思维,发展人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主动探索与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一般规律.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学思考

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 4.情感态度

通过用坐标系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新安镇一中七年级的学生。

学生对数学学习、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具有较浓厚的兴趣。

学生熟悉网络教室的学习环境,能够顺利地运用vclass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让他们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种方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际的需要出发学习直角坐标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策略选择】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思维,发展人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

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主动探索与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资源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多媒体网络教室。

人教课标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材。[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观察:教材第54页图6.2-1.

今天我们学习如何用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首先我们来探究以下问题. 意图: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可以看到,用坐标可以清楚地表示地理位置,由此引出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的内容。由此点题——本课的学习内容是: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二、师生互动,探究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活动1:

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 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米,再向北走200米.

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米,再向北走350米,最后再向东走50米. 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米,再向东走300米,最后向南走75米. 问题: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以何参照点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如何选比例尺来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

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根据描述,可以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cm相当于实际中10000cm,即100米).

由学生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学校的位置,即(0,0). 引导学生一同完成示意图.

问题: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有什么优点?

可以很容易地写出三位同学家的位置.

活动2:归纳利用平面直角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 经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后得出结论: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应注意的问题: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这里所说的适当,通常要么是比较有名的地点,要么是所要绘制的区域内较居中的位置;二是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这样可以使东西南北的方向与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三是要注

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有时,由于地点比较集中,坐标平面又较小,各地点的名称在图上可以用代号标出,在图外另附名称.(举例)活动3:进一步理解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展示问题:(教材第62页,公园平面图)

春天到了,初一(13)班组织同学到人民公园春游,张明、王丽、李华三

位同学和其他同学走散了,同学们已经到了中心广场,而他们仍在牡丹园赏花,他们对着景区示意图在电话中向老师告诉了他们的位置.

张明:“我这里的坐标是(300,300)”. 王丽:“我这里的坐标是(200,300)”. 李华:“我在你们东北方向约420米处”.

实际上,他们所说的位置都是正确的.你知道张明和王丽同学是如何在景区示意图上建立的坐标系吗?你理解李华同学所说的“东北方向约420米处”吗?

用他们的方法,你能描述公园内其他景点的位置吗? 让学生分别画出直角坐标系,标出其他景点的位置. 意图: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种方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际的需要出发学习直角坐标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三、小结

让学生归纳说出如何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意图:在归纳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通过前面的观察、探究来进行总结.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四、课后作业

教材第60页第5题、第8题.

意图: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教案点评】 本节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借助多媒体动画直观形象的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采用“主动探索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地理位置.教学中要注意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键是确定原点的位置,确定比例尺是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环节,确定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是建立直角坐标系的重要步骤.【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篇二:网络信息浏览教学设计

《网络信息浏览》

教学设计

重庆市小龙坎职业中学校

彭方中 2011年5月 22日 篇三: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课堂教

学设计表 1 2 3 4 5 篇四:走进网络教学设计

《走进网络》教学设计

作者:刘世银 性别:男 职称:小学数学一级 学历:本科 单位:安徽省肥西县洪桥学区中心学校

教学内容:

安大版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it世界”之话题三“走进网络”(p26-p31)。

教学目标:

1.认识网络,了解网络的作用,以及给人们学习、生活、生产带来的便利。2.了解上网的方法,知道一些优秀的学习网站网址,学会利用网站学习。3.会利用中文搜索引擎进行相关的搜索操作。4.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内容,理解沉溺网络游戏放入危害,从而能约束自己文明、健康上网。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1.教师出示“网”字,提问“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后,教师再继续出示“络”,提问“网络什么意思”。2.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去认识网络,感受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与惊喜(出示课题:走进网络)。

二、认识网络

1.介绍网络的含义。

网络主要指“国际互联网”。它像一张包住地球的“大鱼网”。所有的电缆、光缆、无线电波就是这张网的“线”,在这些“线”上流动着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这些信息能在短短的几秒时间跨过千山万水,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2.交流:你知道哪些网络?

师:现在了解了网络的概念,那你能告诉我你都知道哪些网络、网址、网页吗? 学生说出几个网页名称、网址,教师选择性板书,引导:那怎么找到、打开这些网页、网址呢?

预设: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出示课件介绍ie浏览器;如果学生知道,则邀请学生上来演示,并在操作中讲解。

师解说:畅游因特网,我们需要通过浏览器这个帮手,常用的是internet explorer,简称ie。在电脑桌面找到这个 图标(或者在开始-程序里面找到也可以),双击(或者右击后点击“打开”)就打开网络窗口了,在这里可以输入你想要找的网址了。例如:

/retype/zoom/9f4f4608844769eae009eda4?pn=3&x=0&y=0&raww=327&rawh=108&o=png_6_0_0_452_469_162_56_892.979_1262.879&type=pic&aimh=108&md5sum=478c4fb8c940def3140dc4bb67d390a3&sign=8f0eaacd6d&zoom=&png=4650-60089&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鲸的生活习性 ”相关知识;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2008年北京奥运””相关图片;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

四、文明上网 1.师引导:课上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上网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帮助,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一旦我们沉迷于网络之中,我们的身心健康都将受到严重的伤害。那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会沉迷于网络之中吗?你们会文明、健康地上网吗? 2.引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全班齐读一遍。

课件出示: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五、情感延伸 1.师小结:对,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中的一些优秀资源,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让网络成为我们真正的良师益友,成为我们学习的得力助手,因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2.跟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3.作业

(1)收集优秀网站,然后推荐给其他同学(教材p28)。

(2)书写感想:网络游戏我来谈(教材p31)。篇五:网络基础知识 教案

第一节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

第一周 第1节 了解计算机网络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知道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3、学会使用校园网中的共享资源。

教学任务:学会资源共享。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教学难点:设置资源共享。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安排座位

根据学生人数安排座位。

2、上课要求

3、进入微机室的要求 1)、按照教师的安排有顺序的进入教室。2)、不准在微机室内大声喧哗,不准随便离开座位。3)、不准乱动机房内电缆开关之类的设备,防止触电。4)、正确使用键盘、鼠标,不要重击,以免损坏。按各类按钮要轻按不能乱按。5)、上课有事有问题要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方可进行。6)、下课时要轻轻的将键盘、凳子放回原处。然后一排排的有序离开教室。

4、微机室卫生要求 1)、进入微机室必须穿脚套。2)、不准在微机室乱丢纸屑。

二、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

不知从何时起,“网络”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相信大家平时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话:“你上网了吗?”,“我从网上给你发信息”??这个“网”指的就是计算机网络。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能帮我们做什么呢?本节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三、新授内容

1、认识计算机网络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游戏”附件当中,有一个“红心大战”游戏。这个游戏不但可以和多个同学一起玩。做一做:四个同学一组,一起来玩“红心大战”游戏。

2、计算机网络能做什么

建设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数据通迅和资源共享。

共享资源是计算机网络的另一项重要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我们可以在自已的计算机上使用网络中软件、硬件或者数据资源。

做一做:访问其他计算机中的共享文件。

第1步:在windows桌面上双击“网上邻居”图标,打开“网上邻居”窗口,窗口中显示出整个网络中所有可用的计算机。

第2步:在窗口中双击任意一台计算机的图标,就可以看到这台计算机提供的共享资源。

第3步:在窗口中双击某个共享资源,可打开这个文件夹,查看其中的内容。

第4步:双击任意一个文件的图标,即可以打开相应的软件查看文件的内容。

四、合作交流 归纳概括

试试看

通过“网上邻居”,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查看网络中其他同学计算机中的共享文件。

练后互相讨论。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本课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能做些什么,为(转载于:网络教学设计)文件夹设置共享不但可以获得别人提供的共享资源,也可以把自己的优秀资源让他人共享。大部分学生掌握的很好,能快速将文件夹设置共享,并且能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第二周 第1节 了解计算机网络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知道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3、学会使用校园网中的共享资源。

教学任务:学会资源共享。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教学难点:设置资源共享。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知识窗

把文件夹设置为共享资源

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之一是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我们不但可以获得别人提供的共享资源,也可以把自己的优秀资源让他人共享。要想将自己计算机中资源与其他网络用户共享,必须先将该资源设置为共享资源。

例如,将“张丽资源”文件夹设为共享文件夹的过程如下: 1)、找到d盘的“张丽资源”文件夹。2)、在“张丽资源”文件夹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单击快捷菜单中的“共享”选项,出现“张丽资料”属性对话框。3)、在“张丽资料”属性对话框的共享选项卡中,单击选中“共享名”后面的框中出现了默认的共享文件夹名称“张丽资料”。4)、在“访问类型”栏设置访问权限。选中“只读”项,只允许网络用户读取和复制文件,不允许对原文件进行删除或修改操作;选中“完全”项,允许网络用户对文件进行各种操作;选中“根据密码访问”项,则根据网络用户输入的不同密码赋予不同的访问权限。

二、巩固练习

1、说说看

你能随意看网络中其他计算机上的文件吗?

2、试试看

通过“网中邻居”,在自己的计算机中查看网络中其他同学计算机中的共享文件。

3、练习后回答

玩“红心大战”游戏时,如果找不到四个同学还能玩吗?我们能不能和远在北京的小朋友一起玩“网上红心大战”?

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网络?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影响?

能过“网上邻居”,查看教师机中的“学习素材”共享文件夹,这个文件夹中的文件都是老师为了帮助我们学习而准备的,看看有没有你需要的素材。

三、实践活动

完成p10的实践活动

第三周 第2节 神奇的因特网世界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因特网。

3、学会启动和退出ie浏览器;认识ie浏览器,熟悉浏览器窗口的各组成部分。

4、学会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在学校的网络机房里,我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通过“网上邻居”就可以浏览其他同学计算机中的内容,非常方便。实际上,学校的网络机房仅仅是一个小局域网,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个世界上覆盖面最广的大型网络——因特网。因特网上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一个精彩的世界,有人说通过因特网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下面就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个神奇的因特网。

二、自主探索 探究新知

1、简介因特网

同学们经常听说的“上网”就是指访问因特网,因特网是由全世界的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网络。因特网的英文名字叫internet。它可不是一个“网络”,而是由世界上许多大小小的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形成的,几乎覆盖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因此也有人叫它国际互联网。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

因特网能有这么大的神通,是因为因特网上有许多计算机在为大家服务,这些计算机被称为网站。不同的网站提供不同的服务,例如:有的网站主要用来帮助大家收发信件,有的网站主要供大家发表意见,有的网站专门帮肋大家查找信息,有的网站可以辅助学习,有的网站可以教我们如何写作文?? 为了便于区别,因特网中每一个网站都有一个由英文字母、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地址”,称为网址。例如:

说说看:你周围哪些人上过因特网?他们上网做什么?网络给他们提供了哪些方便? 单击任务栏中的ie浏览器图标,打开ie浏览器窗口。

在这个窗口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如下。

标题栏:显示浏览器软件的名称和当前正在浏览的网页各名称。

菜单栏:提供浏览器操作和设置的命令。

工具栏:提供浏览器的常用操作命令。

地址栏: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后按一下回车键,就可以浏览相应的网站或者网页。

网页显示区:显示网页的内容。

状态栏:显示网页在网站中的位置或网页下载进度等。

三、合作交流 归纳概括

1、说说看:比较浏览器和“画图”、“写字板”窗口,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地址栏 工具栏 网页显示区域 菜单

状态栏

高校网络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3篇

关键词 教学系统 结构化 B/S架构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向信息化的不断迈进,基于网络技术构架的现代教育体系成为了广大教育研究人员注重的热点。基于Web的网络教育可为访问用户提供丰富流畅的教学信息,并赋予用户课件上传、站内邮件、短信消息、实时互动等多种权限。从而摆脱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地域等限制,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1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1.1 数据库技术

SQL Server2005是一种高效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它与Windows2003及Windows2008等操作系统紧密集成。这种特性使SQL Server能充分利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特性。SQLServer除了存储数据的功能,还具备较高的安全性、数据文件集中性、完整的数据备份性等特点。

1.2 ASP.NET技术

Asp.Net具有面向对象、可移植性、健壮性、安全性、解释执行、高性能等多种優点,可实现系统的高效开发。ASP.NET为登陆用户提供了Windows身份验证、Forms身份验证及Passport身份验证三种验证身份的方法,可基于此进行网络教学系统的用户身份验证。

1.3 B/S架构技术

B/S架构模式即Browser /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该模式基于C/S模式(Client /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的发展而产生,主要应用在以http协议为主的浏览器访问中。在B/S模式应用设计中,展示与实现是调试分离的。前台浏览器主要用来显示操作响应信息,而具体的响应信息功能的实现则是在后台操作实现的。

2网络教学系统需求分析

2.1业务需求与角色分析

本文设计的高校网络教学系统包括如下六个主要部分:学生学籍管理、教学计划制定、课程管理、学生选课管理、考试管理及在线学习等,系统访问用户可分学生、教师、教务员、系统管理员四种。其中,学生的任务包括:选课操作、课程学习、完成作业、提出问题、考试测验等。教师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管理、作业管理、答疑管理、考试管理等。教务员主要负责系统的初始数据,如教师信息、学生信息维护、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安排、对系统课程管理、成绩管理等。管理员主要承担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及数据的备份及维护等。

2.2系统开发环境

本次网络教学系统的构建基于Browser/Web Server/Database Server三层结构并采用Sql2005数据库系统,在Windows7操作系统下开发代码,开发工具为Visual Studio 2008。在由数据层、逻辑层、表现层组成的三层结构中,逻辑层全部封装成组件,数据层负责数据库的访问以及与表现层的交互;表现层负责同用户的交互,ASPX页面及HTML标签构成了表现层的表现逻辑,主要负责将业务层中的数据展现给客户端,并为客户端提供了访问业务服务的用户接口。

3系统设计与测试

3.1系统总体设计

本次研究开发的网络教学系统基于B/S三层体系结构构建,并在支持音频、视频文件点播和广播的基础上,加入了集合计算机屏幕、USB摄像头、MPEG-4压缩卡等多种设备的视频直播功能,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教学系统的趣味性和功能性。为了降低工作量,减少重复性的代码,提高开发速度,使软件有相当好的可维护性、易扩展性,整个系统软件由表示层(UI)、业务逻辑层(Bussiness)、数据访问层(DataAccess)三层构成。不同层之间利用定义好的的接口相互联系、相互协作。

3.2数据库设计

由于B/S构架自身的开放性特点,导致所构建系统在易遭受攻击。因此,本次构建的网络教学系统应考虑如下安全因素:其一,服务器安全。其二,源代码安全。其三,数据库安全。其四,数据传输的安全。

3.3系统功能与性能测试

在系统功能性方面主要采用黑盒测试方式。首先,采用页面链接测试来检测系统中所有超级链接文字或按钮根据其功能是否链接到了正确有效页面,或者所链接的页面是否存在。其次,检查系统按钮能否提交:如添加、删除、更新等按钮的功能是否正确,是否兼容不同浏览器。第三,进行字符串检查:检测所填非要求字符串长度或者类型在提交后是否会进行验证并报错;或必填字段没有填是否能进行提示。第四,检查相同信息是否可以多次提交:在表单提交第一次提交后,刷新情况下,系统默认再次提交,这样会导致信息重复。

在系统性能测试中,在线用户数量是指在特定时间内访问Web系统的用户数,根据系统访问用户数以及访问时间来确定。首先,采用专业测试工具录制大量数据包,然后用客户机系统向服务器发送大量业务模拟请求。这样通过系统对用户访问的响应时间、吞吐量、访问成功率等进行性能测试。在校园网正常100M带宽下处理系统用户提交相同数据,根据不同的登陆用户数,测试系统反馈时间。在系统测试过程中,分别对各个模块进行了测试,基本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4结论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网络化、信息化不断迈进。本次研究综合运用ASP.NET等构建了高校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管理、视频点播、师生交流、教学管理、数据处理分析等五部分主要模块,并采用自顶向下的测试方法实现了系统测试。受当前网络技术及研究时间所限,本次构建的系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后续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增强教学资源的入库、管理与发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晓强,郭旭博.构建校园网络教学视频系统的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2011(03):95-96.

[2] 盛小清,吴伟信.基于Flash Media Server的视频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722-723.

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第4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互动式教学模式,模型设计

0绪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课外学习,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13年6月30日, 中国网民规模达5.91亿, 其中20至29岁的占比达到了30.4%[1]。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过程互相作用的整体性动态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 强化人与环境的影响, 以产生教学共振,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法。把网络教学平台和互动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1 互动教学模式

1.1 互动教学产生背景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基于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互动式教学模式被引入了课堂教学。互动式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强调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力争做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 从而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终极教育目标。

1.2 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有三:一是合作教育论, 即提倡学生和老师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相互合作, 排除对学习的强制手段。在快乐的氛围中,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罗杰斯教学观, 主张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习者具有内在潜能, 并能够自动地发展自身的潜能, 教学成败的关键不是在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 而是人际关系, 是情感态度。三是建构主义学习观, 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 而非对知识的被动接受,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指导学生自发完成自我建构。

1.3 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互动式教学模式以启动联动能动为主线, 以学生的探索活动为主体, 以教师点拨为主导, 以培养学生能力, 发展学生智力为中心, 以优化教学模式,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以动脑为核心辐射到动口、动手、动笔等诸多互动因素, 主张课堂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强调交流提问、变式探讨的教学环节, 立足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教学过程。

1.4 互动式模式教学的教学原则

互动式教学中, 要坚持的原则较多, 有主体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 交流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反馈性原则等。总体来说, 在互动式教学中, 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为辅助。通过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挖掘他们的潜力,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5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特殊性, 互动式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首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 要可以引发学生的交流兴趣, 而在交流的过程中, 可能出现教师没有预测到的状况。也有可能会出现老师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其次, 互动式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要让学生充分讨论, 理解。这就对课堂教学的时间提出了挑战。而现在各个学校都在压缩学时, 教学时间不足以满足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要求。

2 网络教学平台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由于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时间上的局限性, 导致了在目前的教学中不能大规模, 全课程的采用, 只能在局部重要章节采用。但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 从而为互动式教学模式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促进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发展。

2.1 网络教学平台下互动式模式

不同于普通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网络教学平台下, 除了正常的师生交互, 生生交互外。根据安德森和盖瑞森关于远程教育中的教育模式参考模型, 可把网络教学平台下的互动模式分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 教师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学习内容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

2.2 网络教学平台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 人们几乎可以做到随时接入互联网, 学生和教师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越来越频繁。随之而来的是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不断涌现。

在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下进行互动模式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以具体发挥, 可以更好的实施因材施教, 而且有利于培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网络教学平台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 使得学生和老师可以24小时不收限制的进行交互活动。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般情况下, 学生和老师同时在线的情况不是很普遍, 这就导致学生和老师的交互无法实时进行, 缺少课堂中的实际辩论氛围。

综上所述, 网络教学平台下的互动式教学可以不受时间, 地点的限制, 可以极大的扩展交互的目标人群。但是也存在着实时交互不理想的情况。

3 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3.1 设计思想

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环境下实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载体, 设计的基本思想是要能满足互动教学模式的需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充分发挥教学平台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具体来讲有一下几点:

一是要能根据用户的权限不同, 所能参与的模块要有所不同, 即根据用户权限分配资源;二是要能够根据每个学生参与的互动话题的不同及学习进度的不同, 分别给出不同的学习建议, 即实现个性化学习的目的。

3.2 基本结构

根据上述的设计思想, 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 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由三个基本模块构成, 分别是学生平台模块, 教师平台模块和管理员平台模块, 学生平台模块主要完成学生端的登录访问, 交互学习等功能, 教师平台模块主要完成学习资源的管理, 管理员模块主要完成系统管理。系统设计采用B/S结构以提高用户访问系统的便利性。

3.3 用户模型设计

在互动式教学平台下, 用户类型主要有学生, 教师和管理员。由于要进行互动式教学, 根据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互动模式, 因此需要手机学生的各种信息。根据我国制定的《网络教育技术规范 (CETS) 》, 本设计采用了学生信息模型为:E_Student={Static Infor-mation, Dynamic Information, Character Information, Recommend Information}。

其中, Static Information:学生静态信息模型;

Dynamic Information:学生动态信息模型;

Character Information:学生互动特征模型;

Recommend Information:向学生推荐的信息模型。

教师和管理员的信息模型与学习者类似, 这里就不在一一列出。

3.4 文档资源模型设计

本文设计中, 文档类资源包括教案, 作业, 互动话题, PPT资源, 书籍资源等。为了可以更好的进行互动, 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以知识点为核心, 其余资源围绕知识点进行构建。

知识点的描述如下:

其中:KP_ID为知识点编号, 此编号为唯一。

KPMC为知识点名称;

KPLX为知识点类型;

KPND为知识点难度;

KPQQ为本知识点的前驱知识点编号;

KPHJ为本知识点的后继知识点编号;

KPXG为本知识点的相关知识点编号;

KPSJ为本知识点的平均学习时间;

KPKZ为本知识点的扩展内容。

4 结束语

本文在阐述传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说明了网络平台下互动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并设计了基于数据挖掘的互动式网络教学系统, 给出学生和文档资源的信息模型。

参考文献

[1]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7

网络教学资源设计 第5篇

一、资源分类

二、网络课件(课程)的特点

三、网络课件(课程)的设计

四、资源库的设计

五、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规范

六、网络课件(课程)的评审标准

七、案例分析

八、相关网址

一、资源分类

主要分为三类:媒体素材、网络课件、网络课程。网络课件:《农林昆虫分类――鞘翅目昆虫的分类》 网络课程:《会计制度设计》

1、媒体素材

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

2、网络课件

网络课件:网络课件是指以网页形式存在、能在网上运行的以解决专业课程的重点、难点为基本目的,并以多媒体超链接的结构制作、相对独立的教学软件。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对网络课件的定义: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对多媒体课件的定义:是指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和传递教学内容,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以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可以针对某些知识点,也可以是一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内容。单纯的教学媒体资源不属于课件范畴。

2001年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提出了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规范:专题学习网站是指在内容上围绕某门课程或与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或多项学习专题,具有网址,能面向社会开放的网站。它至少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功能:

①本专题基础知识的结构化展示;

②与本专题相关的扩展性的学习资源的整合; ③进行交流、讨论、答疑的空间; ④学习者进行自我评测的数据库。

广东工业大学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9年2月

可以将专题学习网站归为网络课件。

网络课件可大可小——小的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较大的网络课件可以涉及众多知识点,例如一个教学单元,甚至一门课程。

3、网络课程 = “内容”+“活动”

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教学内容”主要是指电子教材和相关的教学资源

“教学安排”则包括讲课、自学、实验、辅导、答疑、作业、考试等等

课程≠ 课件(课件主要是指教学内容,一般不包括或只包括部分教学安排)

二、网络课件(课程)的特点

1、交互性 交互性包括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要求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师生交互要求有网上的师生互动(例如网上辅导、答疑、谈心、讨论),生生交互要求在线的小组讨论、协作交流等。

外贸业务信函写作:在虚拟交易模块(virtual trade)中,每2位学生一组,分别扮演一笔外贸业务的买方和卖方,按照模块中老师给出的业务要求,进行虚拟交易,在该模块中提交所有往来信函,老师可随时进行点评,以供学生学习。通过这种虚拟及互动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业务信函的写作特点、原理和方法。

2、共享性

通过搜集整理,把有关的网上资源站点集中在一起,并建立超级链接,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共享网上的学习资源

3、虚拟性

虚拟实践(广播电视测量技术)-----运用技术:Applet小应用程序 化工原理实验仿真-----运用技术:Flash 立体表达方式-----运用技术:VRML

4、知识表现多样性

图文声并茂的教学内容

广东工业大学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9年2月

5、知识结构非线性 超链接 教学内容重组

你的网络课件(课程)是否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三、网络课件(课程)的设计

1、首页应该放什么内容? 案例:灿烂的中国文明

首页可考虑放置标志、主菜单、通知、新闻、搜索、友情链接、计数器、版权信息等内容。遵循突出重点、平衡谐调的原则,将标志、主菜单等最重要的模块放在最显眼的位置。首页放置的内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课件(课程)的特色与优势

有什么吸引我继续看下去?很多信息具有说服力。比如,一句简洁清晰的宣传口号、所获荣誉及认证,或者是体现价值的新闻与媒体报道等等。

◆ 内容的推介和导读

很多杂志会把有吸引力的内容的标题放到封皮上,一方面可以吸引人进行翻阅,另一方面可以让人看到封皮就很容易判断杂志的定位和特点。课件(课程)将一部分内容提出来放到首页也有同样的作用。

◆ 快捷方式

有一些内容是用户(尤其不是第一次访问的用户)第一时间就想查看的,但根据页面内容组织规则的合理性,这些内容需要在第2层甚至第3层的页面上才会显示。这就需要将这部分内容提出放在首页上显示,比如,搜索,联系电话等。

◆ 课件(课程)的最新更新

现在很多的网站只是一个摆设,长年没有更新。如果首页有最新时间更新的内容(最好显示更新的时间),会增加用户对网站内容的信任度。

首页的形式:

◆ 形象展示型,这种类型文字信息较少,图像信息较多。

◆ 信息罗列型,即在首页中就罗列出网站的主要内容分类、重点信息、网站导航等等。

2、导航

导航清晰、明确,通过导航,学习者能清楚了解内容结构。在网页中,应能链接到上下章节、相关的专栏、相关的知识点。

广东工业大学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9年2月 导航常见形式:纵向折叠式、下拉列表式、平铺式、横向滚动式等。案例请看:导航的形式

3、模块

网络课程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模块组成:

◆ 课程介绍:介绍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形式等。

◆ 教学内容:基于教学大纲建设的,并体现出网络学习的教学设计思想的互动式多媒体教材。课程应通过充分的实例和演示等来说明、解释主要的课程内容。

◆ 在线测试:提供包括形成性练习、总结性练习、成绩显示和结果分析等。◆ 教学论坛:提供师生交流的平台,通过论坛教师可发布信息或了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解答。学生也可以到论坛去提问题与教师、同学探讨和交流。教师可定期发布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达到师生的实时互动。

◆ 网络资源:通过搜集整理,把与课程有关的网上资源站点集中在一起,并建立超级链接,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并可共享网上的学习资源。

◆ 帮助:清晰地呈现课程的系统结构、提供学习指导和学习导航,配套的学习指南等。

网络课件(课程)常见模块: 发布信息、通知、公告栏

课程简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学习指导、教师介绍、教学安排 课程内容、专题内容

重点难点、典型例题、资源库、关键词汇 案例分析、作品欣赏、作品分析 虚拟实验、仿真实验

参考资源(参考书目、参考网站、参考论文)相关知识、扩展知识、前沿动态、专家讲座 提交作业、作业系统

思考题、练习、自我测试、作业(作业目的、作业要求、提示、难度系数)常见问题解答、答疑、讨论园地、专题讨论、分组讨论、聊天室、联系我们 计算器、在线字典、电子记事本、书签、收藏夹

广东工业大学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9年2月 相关插件(软件)下载 查询、搜索

网站地图、目录导航、帮助、版权信息、关于我们

4、界面

界面的排版和色彩运用较好,就可营造一种刺激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学习氛围。页面长度设计适中,每一屏一般不超过3页;页面布局合理,主页、帮助、下一页、上一页等全局导航元素,应做到统一;网页设计应以统一的风格设计,色彩协调,全局导航设计合理。

5、内容

做网络课件(课程)常见病是书本搬家。解决办法可以采用知识重构的策略,例如,可按专题重组知识结构,这样有利于知识向多维、纵深、发散、关联等方向拓展,对书本已有的知识进行多种形式的概括、重组、知识创新以及超链接。

对于重点难点的处理,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或交互方式来解决。

一般说来,理科的抽象概念、原理和工科的操作流程、操作方法用二维或三维动画最为有效(如各种化学反应的机理、移动通信中的扩频原理与过境切换过程、计算机网络中IP地址与物理地址转换、建筑施工方法„„ 等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想了解物质内部的结构),还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

对于医科的各种手术过程和病理分析来说(如肿瘤转移途径、白细胞如何变形等),真实的视频录像,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人文学科的许多理论观点则有赖大量资料和案例来说明,这就需要引用丰富的文献资料、图表、照片和相关的视频材料。

对于艺术学科(如音乐、绘画)多媒体的音响与色彩无疑能发挥重要作用。版权:在教学内容、素材和软件模块方面,必须保证无侵权行为。

《化工原理实验仿真》:运用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表示有关的操作现象及其设备结构,使得复杂的结构直观化,抽象的概念简单化。

《中外服装史》:收录与本专业相关的课件资料和大量图片,收录优秀作业和教师教案,并建立与国内外相关站点的连接。对课内教学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学生可以有充裕的时间鉴赏各个时期的服装图片,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广东工业大学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9年2月 巩固。教师利用网站的作业系统对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上传作业。

网络课件(课程)的开发工作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脚本编写者、网页设计者、技术支持、美工等人员之间构成了一个整体,人员间的沟通十分重要。首先,脚本编写者必须了解网络课件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他也应该知道一些相关的技术,知道脚本能用何种形式表现出来,是声音、视频、动画还是它们的结合,同时网页设计者或其他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脚本的内容,尤其是作者的思路和想法。

教师在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时应特别注意基础素材或原始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包括平时使用的教材、图片、实验数据、科研成果、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资料、国内外的相关资料以及一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等等都是宝贵的原始资料,都要注意收集和加工,不断完善和更新。

四、资源库的设计

以数据库方式进行数据存储,具有完善的资源上传、分类、检索、下载等功能。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课件库、素材库、案例库、试题库等

资源主要分九大类: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文献资料、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

华工资源库

中大资源库(华工资源库提供客户端和补丁下载)广东工业大学网络教学资源中心

五、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规范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151工程”教育资源描述规范与技术要求 “151工程”专题学习网站建设规范 “151工程”专业资源库建设规范

六、网络课件(课程)的评审标准

网络课程评价规范

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指南

“SMARTBOARD杯”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审标准 广东工业大学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9年2月

七、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会计制度设计 更多的案例分析请看:案例分析

八、相关网址: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主办:中央电教馆 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主办: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每年举办一次)清华紫光杯2006年广播电视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 “获奖公示”中有“欣赏作品”栏目,有评委对各个作品的点评,是很好的学习材料

MDER杯2007年广播电视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

----新世纪网络课程 中山大学精品课程

----灿烂的中国文明 一个很不错的网站,内容丰富、导航清晰、视觉效果好。《中外服装史》专题学习网站 刑事诉讼法学

化工原理实验仿真-----运用Flash技术实现虚拟 工程制图

立体表达方式-----运用VRML技术实现虚拟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 柔性制造系统虚拟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专题学习网站 数学模型

广播电视测量技术-----运用Applet小应用程序实现虚拟 农林昆虫分类――鞘翅目昆虫的分类 会计制度设计

皮肤抗衰老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专题学习网站 电脑广告设计与制作 数字色彩

广东工业大学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09年2月----广东工业大学网络教学资源中心 华工资源库

中大资源库(华工资源库提供客户端和补丁下载)

----webquest教学案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有益于环境的全球性研究和观测--------全球性的主题式学习网站 美国宇航局

----卢浮宫官方网站-----运用3D技术实现虚拟 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的设计 第6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教学资源数据管理

0引言

目前,我国的许多高校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式需要一个现代化的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进行支持。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对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作业和考试统筹规划,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有效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

针对网络教学系统上教学信息量大、教学资源更新快的特点,对信息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变得十分重要。首先要在资源建设时进行统一规划,其次要在资源开发时做到分布管理,最后要对信息资源数据采取集中式存储。

1系统设计思想

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将用户分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大类。管理员用户可以根据权限的不同进入相应的系统管理程序,对系统进行设置。教师用户可以通过登录系统上传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教研活动,缩短了信息制作和发布的时间。学生用户可以在系统上参加教学活动,浏览教学资源,获取教学信息。网络教学系统的建立,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多学科、多部门共建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

2系统流程图

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基于Internet网络提供应用服务,建立位于内部局域网上的服务器,并通过Internet连接其他网站,使用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本资源库中的资源,还可访问其他网站的相关资源。B/S模式的采用使得所有的数据运算、信息请求和存储都由服务器完成,客户端不必安装任何程序,教师和学生只需登录系统网站就可以浏览教学信息、上传和下载资源。这种结构对于客户端的计算机软硬件配置要求不高,学生只要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就可以顺利完成学习。整个系统流程划分为三层,自左向右分别为用户层、应用层及资源层,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所有的教学和管理活动都有相应的应用程序来完成,应用程序根据用户提交的信息访问数据库,再将从数据库得到的信息反馈给用户。

3系统功能

系統基于分布式的设计思想,所有的信息资源经远程采集后进行统一管理。系统总体采用层次型模块化结构,使组织结构清晰,维护和扩展方便。系统在数据结构上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开发方式采取自上向下和自下向上结合的方式。系统在信息资源应用和管理维护中,采用用户名与口令方式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系统在功能上分为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管理和论坛管理四个子系统。

3.1用户管理用户管理包括对管理用户的管理和对浏览用户的管理。通过对管理用户的管理,可以对信息栏目由什么样的人员设置进行规划。通过对浏览用户的管理,可以对什么样的用户有权浏览什么栏目进行设计;在同一栏目中,不同的用户只能看到对应权限的信息。在系统中,用户被分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大类,管理员用户可以对系统的栏目和资源进行操作、对教师和学生用户赋予权限:教师用户可以在自己管理的课程栏目中增删信息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用户只能登录浏览相关的教学信息资源和参加教学活动。所有对栏目中相关的内容进行的活动和管理工作都是通过Web浏览器远程实现。

3.2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教学平台的核心部分,它支持多用户、多类型的资源发布、编辑和整理,对资源的管理通过栏目、文档、附件、链接和论坛的形式实现。用户通过登录平台确认身份后,在个人的登录页面下,对具有权限的栏目可以进行资源的输入、上传、编辑和删除操作。

3.3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对网上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包括网上的直播课堂、在线答疑、双向视频辅导等实时教学活动,还包括教学辅导、平时作业、复习指导等非实时教学活动,实时教学活动时间要统一规划并及时公布,以方便师生参加。

3.4论坛管理论坛主要是为教师和学生用户设计的,应用于大容量的教学信息交流。在非实时教学活动的时间,学生如有问题,可在相关专业的课程论坛中提出,教师看到后会及时答复:教师也可以在论坛中将重要的教学信息发布给学生。

4开发平台的选择

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当以方便网上学习为目的,在数据库设计时要做到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数据结构化、规范化:信息编码标准化。既要减小冗余度,减小存储空间的占用,降低数据一致性发生的可能性;又要考虑适当的冗余,以提高运行速度,降低开发难度。要设定严格的的安全机制,对不同的用户设定不同的保密要求。

支持网络功能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有许多,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数据库系统安全性高、稳定性强、多用户并行处理能力强,但大型数据库系统购置与开发成本高、技术要求高、不能与Windows操作系统良好的集成。因此,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产品是一个较为合适的选择,它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虽然相对于UNIX这一类大型数据库系统来说在稳定性和其他性能方面略有不足,但它更易于管理应用、有良好的网络接口、便于与微软公司的其它开发工具集成、客户端能够与服务器充分交互。

开发工具可以选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它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用户需求,有强有力的数据库开发组件,开发者可以对任何支持ODBC的数据库进行操作,其中的ASP组件提供了处理数据和产生有用信息的功能。

5结语

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设计的关键在于教学信息的规划和教学资源的配置,要想使系统充分发挥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使教学资源真正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就要注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用和管理工作,注重网上教学过程的安排、实施和评价工作,注重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和总结工作。

网络与教学设计 第7篇

目前的社会正处在网络化、智能化、普适化的发展阶段。网络特别是普适网络对人们的传统概念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在教育领域, 网络同样对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适应这种影响,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本文在分析网络社会对学习者和教学策略的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了网络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思想。

一、对学习者的影响

学习者即教学对象, 是教学目标实现的主体。网络对学习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者的入门技能、已有知识、学习目的和态度等社会属性上。

1. 学习者已有知识。

加涅 (Robert M.Gagne) 的层次化教学设计理论认为, 学习是分层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习需要一定的内外在学习条件, 内在学习条件主要指应具备的入门知识和技能[2]。这意味着在进行某种学习之前学习者应当完成较易层次的学习, 并且具备更高层次学习的先决知识和技能。

网络是信息的载体, 网络信息具有完全开放性和平等性等特点, 且资源极大丰富, 网络上还有数以万计的各行各业的专业网站, 科普级、入门级、专家级等各个层次应有尽有。网络信息的这些特点使得每个上网者都能很方便、快捷、高效地利用这些教育资源,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已有知识的认识。比如经常上网的学生能够把握时代动向, 增强语言的阅读和驾驭能力,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语文学习的已有知识水平普遍较高。

2. 学习动机。

凯勒 (J.M..Keller) 把影响学习者动机水平的重要因素归纳为注意力 (Attention) 、关联性 (Relevance) 、自信心 (Confidence) 和满足感 (Satisfaction) [3], 当学习者缺乏上述要素或者水平很低时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网络社会对学习动机的影响首先从注意力开始, 逐渐到关联性, 然后到自信心和满足感, 最终对学习动机可能会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是沉迷网络, 影响学业。对涉世未深又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来说, 网络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我们经常会看到:学校周围的网吧经常座无虚席, 网吧成了青少年的“快乐之家”;游戏、聊天、听音乐和看电影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活动, 其中不乏每周末都要上网至深夜甚至通宵的网痴;甚至有的学生逃课泡网吧, 沉醉于虚拟空间, 沉迷网络, 精神不振, 直接影响学业。

第二种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引起了学习的高度主动, 进而产生满足感和自信心。网络教育资源能提供声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界面, 符合人类联想、思维、接受与记忆知识的特点, 因而很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为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 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二、对教学策略的影响

行为技术范畴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自我管理策略、行为练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等。自我管理策略是通过控制学生的行为方向, 教给学生学习的原则和技巧, 使其在自我管理下自主学习。行为练习策略就是“直接教学”, 这种策略的实施要点是:明确课程目的和内容;控制学习时间, 通过语言传授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行为练习策略是传统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 它注重师生的互动, 要求师生“积极地互相依存和个人责任的统一”。

1. 网络提供了平等、协作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集体授课模式, 以教师讲课, 学生听课为主, 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网络改变了人与人的交往关系, 交往从垂直的模式 (主导和命令) 日益向水平 (平等与合作) 的模式转变, 师生关系也不例外。在网络教育中, 教师的权威趋于模糊或消退, 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和谐, 教师不再是至高的权威, 而是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 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普遍交往的关系。

2. 网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

科技的进步直接促进了教学技术的进步。目前条件较好的学校都有条件用多媒体教学, 有的还建有网络课堂, 甚至有虚拟现实的教学系统辅助教学。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最直观, 也很有效, 它使教学更生动和丰富。

三、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

针对上面的研究, 本文提出一种“以学习者为主导, 以任务为驱动, 以协作为手段、以技术为促进”的教学设计思想。

以学习者为主导强调学习的自主性, 抑制互联网给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增强它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能力, 提高对网络资源的辨别能力和自主性,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成就感, 通过自主学习最终实现创新学习。在网络时代, 学会学习, 特别是学会创新性学习是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学习的最高要求, 既是一种精神, 又是学习的结果[4]。作为精神, 创新学习观要贯穿学习全过程;作为结果, 创新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5]。在自主学习中, 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学习效率低, 任务驱动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任务驱动教学中, 紧紧围绕一个既定的目标学习, 可以大大提高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效率。情景设计是任务驱动的体现, 最常见的情景设计是实验课、操作课和实习课。在数字时代, 可以应用虚拟实验室、虚拟教学系统等虚拟现实技术的情景设计方法, 不受各种因素影响, 减少物质达到教学目标。消耗, 提高教学效率。

协作学习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先进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协作交流, 对学习内容会理解得更深刻, 思维更活跃, 方法更多样, 智能培养更高效, 学习效率也更高。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 手机和PDA等更是将人随时随地联系起来。使用3G技术人们不仅能进行文字和语音的交流, 而且能进行同等于面对面的视频交流, 它将师生的协作从时间、空间上无限扩大。

以技术为促进表示要用好教育新技术, 网络本身就是技术, 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时时刻刻不能忽视技术的作用。

四、结语

网络的资源丰富性和技术的多样性带来了教学设计的多样性, 网络条件下的教学设计不应该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 不同老师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 只要能够最好地

参考文献

[1]王继新.信息化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R.M.Gagne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New York:Holt, Rinehart&Winston, 1985.

[3]J.M..Keller.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al design.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1987, 10, (3) :2-10.

[4]唐琳, 徐昕.论网络信息时代的大学学习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8, 31, (3) :4-6.

网络化实验教学系统设计 第8篇

计算机基础课是高等院校各院系培养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都应该作相应的变化[1]。本文提出利用网络化实验教学系统来提供一个个性化学习环境,变革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个性化实验教学[2,3,4]。

基于网络的实验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环节中实验项目更加具有针对性,实验作业的管理更加完善,实验评价更具客观公正性和个性化,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系统构成[5]

本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即实验CAI系统、测试系统、远程作业管理系统。

考虑到对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网络速度,本系统分别使用C/S和B/S网络模式编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CAI系统和测试系统是基于C/S的局域网技术,主要用于在局域网内(实验室内)指导学生上机练习、上机结果收取、学生平时自测验和期末考试。远程作业管理系统则是基于B/S网络模式,主要用于教师在广域网内指导学生练习、作业布置与收取、学生平时自测验等。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三个子系统即可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使得学生既可在实验室内,也可在其他具有上网条件的计算机上进行练习、测试及接受老师的辅导。在所有的子系统中始终都坚持了“任务驱动”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学生实验过程、教师辅导过程、平时测试过程、期末考试过程中都坚持以培养与考察学生实践能力为主,使得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大为提高。

2.1 实验CAI模块[6]

2.1.1 实验CAI系统模块组成

该模块主要分为:实验项目、实验测试、工具、实验帮助、实验作业管理。如图2所示。

1)实验项目:内容包含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各种教学内容,由Windows操作、Word操作、Excel操作、PowerPoint操作、Internet操作和中英文打字练习等六个模块组成。实验项目的具体要求按照“任务驱动理念”以Word文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其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要点,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实验内容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深度随时更新、增加或删除等。

2)实验测试:对每一个实验教学内容都有相应的实验测验,主要是为学生进一步提高操作能力,学生自行检测自己的实验学习结果而设计的。

3)工具:这一模块是为任课教师收取学生实验结果、改变实验项目内容预留的一个接口。

4)实验帮助:可由教师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把实验中重点步骤及实验结果用Word文件形式存储,学生则可通过实验帮助获取该实验项目操作过程的提示。

5)实验作业管理:当学生完成实验项目作业时,单击“交作业”菜单时,即可打开学生作业维护窗口如图3,在该窗口中学生可以将操作结果提交给任课老师,如果学生没完成本次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上传到服务器,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将上次没能完成的作业,下载到本地存储器上,待修改完成后重新上传。教师则通过上述“工具”菜单进入教师作业管理来检查、管理学生作业。

2.1.2 本实验CAI系统的优点

1)实验任务明确,实验项目可任意增加、修改和删除。每个任课教师根据各自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进度、深度,通过CAI服务器上布置本次实验任务,学生在实验室内有的放矢。

2)由于中学阶段时各地区提供的信息技术运用环境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水平有显著的差异,造成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一定层次的不同。如继续采用过去那种统一计划、统一模式、统一要求的教学模式,势必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其结果是好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丧失了进取心;差一点的学生则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甚至厌倦学习。该软件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配备大量不同难度、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上机操作题,既有基础性练习,也有简单综合性,还有一定难度和探索性的实验项目,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针对性的操作练习实验项目,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该软件具有丰富的在线帮助功能,每个实验均配有完成后的效果图,学生可据此判断自己做题的情况。

2.2 测试系统[7,8,9]

传统的纸制试卷上的题目测试往往偏重理论,很难对学生具体的实践能力进行检验。而且教师考前命题,考后阅卷,试卷分析的工作都相当烦琐。如何通过设置来源于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计算机应用实例,针对性的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测验是目前困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一个普遍难题。虽然当前有许多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系统,但大多只是把纸制试卷做成了无纸化试卷,很少真正实现操作类型的题目和该类题目的自动阅卷。

本系统是基于C/S模式利用VB.NET语言与Access数据库实现的测试系统,主要是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及期末课程考试使用。系统由身份验证,计算机自动组题,试题备份与恢复,自动收卷,自动阅卷,成绩分析6个模块组成。测试或考试完成后计算机会自动阅卷并保留该学生本次测试或考试的所有相关数据。

在试卷组题方面,主要采用的是多约束组题算法,即在系统进行随机组题时考虑多种约束条件,通过在试题库中所设置的试题类型、试题特征符号、试题难度系数等字段,同时考虑试题的知识点及试卷分值等约束条件。使得所抽取试卷的区分度、可信度都有很大提高。通过使用这一算法,组卷的效率较高,每个学生所获得的试卷相同率很低,真正能测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主观题特别是如Word,Excel,PPT等具体实践操作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系统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采取以下方式解决,首先改变出题的方式,如表1所示,在题目编制时,通过给出的操作要求(question),给学生提供操作原文件(name),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一系列操作后,最后将操作后的结果回填到题目给出的答案框中如图4所示。学生要想得到最终结果,必须完成一系列实际操作。当学生完成操作后,在试卷上只填入最终结果。这样编写阅卷的模块程序就简单了许多,把教师给出的正确答案(answer)和学生的答案作比较,就可快速判断学生是否正确。如果学生答案不正确,再通过系统中备份文件查看学生的操作步骤,给出相应的判断。

本系统是一个通用测试系统,安装简单,使用方便,稍加修改,即可作其他任何课程学生平时自测使用和期末考试使用。

2.3 远程实验管理系统[10,11]

由于具有前两种实验系统,本系统只是作为辅助平台,使学生不需要到实验室也可以进行自我练习和得到老师的辅导。

该子系统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的三层应用模型来实现网上作业系统。三层应用模型同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相比,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可重用性。它将应用逻辑与用户界面和数据访问相剥离,这样便使系统的维护变得简单,同时可以通过采用组件技术,降低数据库服务器的负担,从而提高其性能。本系统中主要使用成熟的FTP技术来实现远程作业布置和收取功能。教师在FTP服务器中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特有的文件夹,然后把实验项目及要求或练习作业等上传FTP服务器,学生首先进入到FTP服务器中找到自己的任课教师,输入给定的口令,下载实验项目及要求或练习作业,自行完成后,上传到自己的文件夹中。如果有问题,可通过留言簿和教师交流和讨论。

3 应用情况分析

本系统于2005年开始应用于我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工作中,从使用反馈的情况来看,本系统起到了以下效果:

1)实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学生以前(特别是中学阶段)学习计算机课程,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我们的实验课上,一方面,采用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而编写的上机实验项目,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实验课实际上是真正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另一方面,CAI软件中惯窃“任务驱动”的理念,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来操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通过网络可以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实验课辅导效率提高,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通过CAI软件和远程实验管理两中方式,教师可以给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及批改作业,给每个学生不同的评价。学生也可通过网络上交作业,还可在网上向教师提问,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的或者是普遍性的答疑,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本系统的帮助功能,学生们自己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从而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4 结束语

通过网络化实验教学,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一对一的交流和沟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学生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三个子系统的配合使用,给学生提供了全地域、全天候的学习及测试环境,任务驱动的方式使学生实训目标更加明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赛平.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2]陈莉,黄荣怀等,从精品课程看我国高校的实践教学[J].开放教育研究,2008(2).

[3]刘细发,钟元生.江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应用效益的调查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4):45-48.

[4]李颖,陈兴瑞等,网络环境下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9).

[5]马桂峰,王金才等,基于ASP技术的网络化实验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4).

[6]陈文冠,论高校基于网络CAI教学的发展及定位[J].高教探索,2006(5).

[7]刘洪锦,董超等,通用网络题库系统设计与实现[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2(12).

[8]张永岗,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考试系统的研究[J].科技咨询,2006(4).

[9]卢银泉,赖国明.基于C/S的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5):149-151.

[10]宣小平,但正刚等,ASP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第9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系统,系统软件设计,课件设计,课程开发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单位, 在校高职学生一万余人。为加快职业教育改革, 提升职业教学质量, 改进教学环境和丰富教学资源, 我院计算机系自主开发了一套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辅助, 试运行期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网络教学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 通过网络设备、相关软件、教学资源将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活动进行表现和实施的过程。国内网络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各大院校都在积极发展网络教育。到目前为止, 全国已有近百所高校开展网络教育试点, 网络大学生的数量保持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

我院网络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师通过网页给学生提供教学材料和相关资料, 以及其他网络教育资源链接;第二阶段, 教师与学生就学习的内容、目标、教学活动等通过电子公告栏、电子邮件进行沟通, 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练习、测评、考核;第三阶段是师生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采用电话会议、视频会议进行直接的交流。依据以上三个教学阶段的要求, 我院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由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 现阶段的主流计算机硬件设备已能足够满足一般网络教学要求, 所以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就着重以软件系统开发 (Windows版本) 为主。

一、系统软件的设计

软件系统结构采用的是浏览器/服务器 (B/S) 网络计算机模式, 采用三层体系结构, 包括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教师和学生浏览器三部分。程序开发平台为Visual Studio 2008 C#。

1、数据库服务器端采用的是大型商业数据库 (SQLServer) , 这有利于减少大批量数据 (如学生考核成绩数据) 的吞吐时间, 使整个系统管理规范化, 并且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得到有效地保障。

2、应用服务器端运行在Windows Server 2003上, 采用可扩展的通用组件对象模型计算模式 (COM) , 采用分模块层次结构, 多模块分立, 允许系统进行分布式并行处理来提升系统的工作效率。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TCP/IP、HTTP、RMI等多种协议进行消息和数据交换。

3、教师和学生运行环境为Windows XP和标准的中文浏览器环境 (IE 6.0及以上版本, 不需要特殊的插件) , 硬件环境不限, 包括PC机、便携式电脑、电视机机顶盒和网络电脑等, 只要能够运行基本的浏览器软件就行。

二、课件的设计

课件的设计是网络教学实施的关键, 其中涉及了知识点的划分、知识点的大小、按何种结构组织知识点、教材内容与习题的关系、图标的运用、教师和学生的权利等一系列问题。我院网络教学系统开发小组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按照下面原则进行:

1、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 将教学内容通过原理、定义、范例、练习、实验等呈现出来, 并按难易程度分开, 学生可由菜单及难度等级来选择教学内容。

2、对同一学习目标, 课件可提供多种路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学习路径。实现路径的选择可有多种方式, 如通过打开窗口的个数和层次, 改变窗口的放置位置来为学生提供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控制图像的播放和画面的演示;控制图片和图像放大或缩小等, 来实现学生的选择需要。

3、适当样式的图片与表格。大幅图片在网上“缓慢”传输会影响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所以网络教学系统中所用地大部分图片是小幅图片, 并且多使用表格形式归类教学内容, 以提高教学效率。

4、课件设计时使应用程序具有跟踪学生使用情况的能力,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遇到的困难都要进行及时反馈, 或提出表扬、鼓励, 或给予一定的帮助信息。

三、课程的开发

1、教学内容部分:包括“授课内容”一个模块。它以网页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以文字、动画、虚拟现实、音像材料等形式进行演示。

2、课余练习及自我测验部分:包括“课余练习”和“自我测验”两个模块。“课余练习”模块是指为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堂中所学的知识, 教师编制了大量与授课内容的习题并放在此模块中, 供学生在课后练习使用;“自我测验”模块是由教师事先根据教材内容按知识点、难度等编写试题内容, 并将试题分类组成不同的试题库, 学生可以根据已经学习过的教学内容自由选择测验题, 对所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测评。

3、交互式教学部分:包括“师生交流”和“专题讨论”两个模块。“师生交流”模块类似于公告栏系统, 主要是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联系的渠道, 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终端向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及其他学生均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该问题, 并参与解答。“专题讨论”模块是网络上的实时对话系统。教师、学生均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在网络上进行实时的讨论, 或由教师安排网络上的答疑时间, 实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目前, 网络教学系统已在我院运行, 处于尝试实践和完善的过程中。教师还是主要在课堂授课, 网络教学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传统教学的作用:指导学生学会检索, 能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教师利用教学系统给学生布置及批改课后作业, 进行测验等。相信在不久的未来, 网络教学将是一种开放式、远距离的教学方式, 而这一教学方式将在网络时代得到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琴珠计算机辅助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刘东飞计算机网络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网络信息检索》教学设计 第10篇

信息获取, 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本课内容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关键词和分类目录搜索。本节课通过一些常用的搜索网站的检索方法和实例, 让学生学习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网络信息检索。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了解搜索引擎的含义及其分类 (知识目标) 。

○学习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所需信息的方法和主要策略 (知识目标) 。

○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 使用恰当的搜索策略查找信息, 并对信息的有效性进行鉴别与评价 (技能目标)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 (技能目标) 。

○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体会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帮助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思维习惯 (情感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关键词搜索方法查找信息。

难点:搜索策略的选择。信息的多渠道获取及评价。

●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学生来说, 使用计算机上网已经不是问题。而上网做些什么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有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经验, 但更多的是为了放松和娱乐。例如, 聊天、游戏、检索明星信息、下载歌曲、网上购物等, 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主动自觉、理性地把计算机作为最有效、最常用的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流程图 (如图1所示)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 情境导入

展示大家熟悉的运动员姚明的照片, 提出问题:他有多高?怎样才能检索到?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通过网络检索姚明的身高信息 (如图2) 。

2. 认识搜索引擎和基于关键词的检索

(1) 学生汇报检索到姚明的身高信息的方法, 包括在哪个网站检索, 用什么方法检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汇报让他们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 并从中体会搜索引擎的含义和关键词检索方法。

(2) 小结搜索引擎、关键词的含义及使用方法。搜索引擎——具有搜集、存储、分类等功能。它定期对网上的信息进行查询、分类或建立索引, 定期更新数据库;当使用者搜索特定的信息时, 它就从数据库中查找到相应的信息, 并将信息清单的链接提供给使用者。这些“特定”的信息所依据的就是“关键词”。

(3) 关键词检索练习。使用“Baidu”或“Google”检索至少一项你感兴趣的信息, 同时填写《信息检索登记表》 (如表1) , 思考怎样花更少的时间获得数量更精、更加准确的信息, 汇报时请说明所用的搜索引擎、关键词以及获得的信息条数。

设计意图:以《信息检索登记表》为学习支架, 巩固关键词检索, 并为下一步学习关键词搜索更准确、更有效的检索策略做铺垫。

3. 学习运用关键词搜索策略进行准确检索

(1) 学生展示汇报自己前面的信息检索实践, 体会不同的关键词搜索方法带来的不同结果, 讨论:怎么样才能更快、更准确地检索到有效信息?

(2) 由学生的发言, 小结关键词的搜索策略, 如表2所示。

设计意图:在《信息检索登记表》的支架作用下, 组织学生展示汇报, 既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 又激发学生思考、讨论, 从中总结出常用的关键词搜索策略。

(3) 姓名趣味检索:以自己或同学的姓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看看有多少条信息, 采取怎么样的检索策略才能找到自己或同学的信息。

设计意图:检索名字是个有趣的练习, 其中会有很多意外发现, 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乐趣;这个练习一方面让学生练习通过改变检索策略检索到准确信息;另一方面通过了解与自己同名者的信息来思考自己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4) 信息检索竞赛:请快速、准确地检索到2009年4月份中国赴美国参加国际机器人比赛获奖的学生名字、学校和获奖情况。也许其中就有你熟悉的人。

设计意图: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本年级就有刚赴美参加这个比赛的学生。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检索比较容易吸引学生。本竞赛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提炼关键词, 以有效的检索策略快速准确地检索到自己所需的有效信息。

(5) 小组合作搜索练习:选择适当的网站和搜索策略, 完成至少一项任务。 (1) 找到你喜欢的一首歌的试听或下载地址; (2) 找到英汉词典《金山词霸》的下载地址; (3) 查询某种产品的信息以便网络购物 (如4000元以内笔记本电脑的配置参数和售价) 。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出问题,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练习、汇报, 让学生在协作交流中分享各自的经验, 培养合作意识。从中了解通过不同的专门网站、采用不同的搜索引擎和搜索策略, 对不同的需求进行更有效的搜索, 并为后面学习分类目录检索以及网络购物诈骗案例分析做铺垫。

4. 认识基于分类目录的检索

(1) 学生讨论、尝试。有个学生想在网上找到力学方面的学习资料, 你有什么办法帮他?

设计意图:以“力学”为关键词会检索到大量的零散信息, 这将引起思考:关键词检索的特点是方便快速, 获得的信息丰富。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 信息量过大、信息零散, 往往缺乏知识结构, 于是检索信息时也会遇到困难。

(2) 以维基百科网站力学篇、新浪分类目录等为例介绍分类目录检索:按专题目录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分类, 这样的方法易于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许多专题网站都有这样的分类结构。

设计意图:以实例介绍分类目录检索的特点及应用, 并引导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帮助自己学习。

5. 运用分类目录与关键词相结合进行准确检索

学生汇报:前面的练习中, 如何在“太平洋电脑网”查找4000元以内不同品牌笔记本电脑的配置参数和售价?

设计意图:以购物、检索音乐等为例, 通过“太平洋电脑网”、Google音乐检索等体会网站和搜索引擎如何将分类目录及关键字检索两种方法综合应用、优势互补。

6. 扩展:网上购物诈骗案例讨论

(1) 许多同学都喜欢通过网上购物, 若在淘宝网上检索到自己想要的笔记本电脑, 接下来你会与商家如何联系呢?

(2) 分组讨论:你们也是这样网络购物吗?有了银行账号和联系电话后, 如果你是购物者, 下一步该做什么?

(3) 检索:同学们检索一下这个电话号码, 看看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展示、小组讨论、利用信息检索等渠道获取有效信息并加以分析, 使学生在辨别网络虚拟社会的诈骗过程中, 体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运用知识和技术等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7. 总结

粮库检测系统的网络设计 第11篇

摘要:针对大型粮库粮食存储环境监测点分散的现状,设计一种树状拓扑结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央监测系统。该系统以ZigBee无线传输技术为核心,结合温湿度传感器模块,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检测子节点。系统能够对现场环境实时检测,同时通过路由节点将检测到的数据上传给上位机,其中路由节点采用无线传输方式与终端节点进行通讯,使得现场检测到的数据能够实时传送给中央监控计算机,最终实现粮库内部的多点检测及和实时监控。

关键词:传感器;粮库;检测;ZigBee技术

中图分类号:TM46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粮食的安全存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大事,科学保粮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经济价值。目前进行粮库温度和湿度测试的方式有下面两种:第一种就是人手持温湿度测试仪器对粮库进行人工检测,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而且效果并不好。第二种:通过仪器采集数据后通过有线传输,这种方法投入大,而且设计繁琐以及施工难度极大[1][2]。针对大型粮库分布广、储量大,粮库的管理和监测难度大等不足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的无线传输粮库温湿度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来监测粮库温湿度,其具有以下优点,第一低成本,低功耗,硬件简单,安全可靠,可以随时的增加和删除节点。第二:本系统为无线数据传输不易破坏,易维修,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粮库检测系统实现

根据粮库设施的布局特点,粮库检测系统的无线网络拓扑采用树状拓扑结构,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图1所示的系统结构组成由一个终端服务节点和多个监测节点构成,其中无线传感器节点主要完成对粮库环境温湿度参数的采集、处理和发送。终端服务节点是用来接收无线传感器节点数据,同时与PC机进行实时通讯。无线传感器网络由许多个小型的节点所构成,以这些工作节点为依托,通过无线通信组成各种网络拓扑结构。为了降低成本,本系统中大部分的节点为子节点。从组网通信上看,它们只是其功能的一个子集,称为精简功能设备(RFD)。终端服务节点和传感器节点之间的通信采用无线传输网络ZigBee2007/PRO实现通信。ZigBee2007/PRO是一种中短距离、低速率无线传感器网络,而且射频传输成本低,各节点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功耗小适于电池长期供电,可实现一点对多点、两点间对等通信、快速组网、自动恢复和高级电源管理,任意传感器之间可相互协调实现数据通信[3]。

3粮库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3.1传感器监测节点设计

传感器监测节点主要功能是采集粮库温湿度数据,最终将数据传送给PC。它由传感器模块、处理模块、传输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四个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传感器模块采用的是数字温湿度传感器DHT11[4],该器件主要特点如下:(1)高度集成,将温度感测、湿度感测、信号变换、A/D转换和加热器等功能集成到一个芯片上。(2)提供单线双向数据传输功能,DATA用于微处理器与DHT11之间的通讯和同步,采用单总线数据格式,一次通讯时间4ms左右,数据分为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它与MSP430G2553[5]的连接如图3所示。

无线传输模块采用的是射频收发器CC2530,它能够以非常低的材料成本建立强大的网络节点[6]。CC2530模块工作原理电路如图4所示,它的外围设计电路主要包括晶振时钟电路、射频输入/输出匹配电路和微控制器接口电路三部分。3.2路由节点设计

路由节点设计框图如图5所示,它主要由射频收发器、无线耦合和匹配模块和LED显示模块等模块组成。路由节点是整个监测系统中局部监测群体的核心节点,起到监测节点与终端节点的路由作用。路由节点受终端节点的指挥和呼唤,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3.3终端监测节点设计

终端监测节点模块是整个监测系统通讯和控制核心,CC2530通过USB转串口芯片(PL2303)与计算机相连,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视性,所有路由节点和部分的监测节点的数据均通过终端节点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实现整个系统的中央监测与调节。终端监测节点设计采用ZigBee产品CC2530芯片终端节点设计框图如图6所示[7]。

4粮库检测系统的软件程序设计

4.1终端节点程序设计

终端节点程序设计主要由主程序、数据循环采集及数据传输程序以及中断服务程序等组成。终端节点主程序是以主动的方式按照固定顺序周而复始地呼唤路由节点而取得数据,而路由器以中断的方式应答中心节点从而分组传输数据(采集不同传感器节点数据)。终端节点通过发送路由地址来连接路由节点,并接收其数据。其主程序如图7所示。

4.2传感器节点程序设计

传感器节点主程序主要是读取传感器的状态参数和数据,通过运算后存储。传感器节点主程序框图如图8所示。传感器DHT11根据MCU发送一次开始信号后,DHT11从低功耗模式转换到高速模式,等待主机开始信号结束后,DHT11发送响应信号,送出40bit的数据,并触发一次信号采集,采集数据后校验数据是否正确,校验正确则执行数据处理过程,否则继续采集数据。异常处理情况一般通过传感器是否响应来判断[8]。

5实验结果及分析

基于ZigBee技术的大型粮库监测系统的设计,是在进行了多次实验的基础上,结合ZigBee协议栈的自组网络技术来完成的。该系统通过3个传感器监测节点、1个路由节点、1个终端节点和1台计算机在岳阳城陵矶粮库中完成了测试。传感器节点采用5V电池供电。本系统经过测试,达到以下几个技术指标:

1)温度测量范围为0~50℃,测量精度达到了±2℃,分辨率达到了1℃;

2)湿度测量范围为20~90%RH,测量精度达到了±5%RH,分辨率达到了1%RH;

3)ZigBee无线传输距离最远达到了100米。

在测试现场温度为22.5℃,湿度为35%RH的情况下,无线ZigBee的传输距离为100米,计算机能够实时的通过串口助手显示温度与湿度的数值。

6结论

本文针对传统的粮库测量温湿度的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并设计了基于ZigBee的粮库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相比较传统的粮库检测系统,本系统具有以下优点:①可随时增加和删除节点。相比较传统的RS485或CAN等现场总线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大量布线的麻烦。②维护方便、成本低。基于ZigBee网无线传感节点的设计在粮食进出粮库时监测网络不易破坏,从而大大降低了平时的维护费用,而传统布线方式的电缆线容易遭受雷击等小动物的损害,维修起来十分困难。③拓性好、可靠性高、转移方便。基于ZigBee网的节点设计是由无线传感器构成的,这使得整个系统在转移和拓展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而且单节点构成的网络系统可靠性高。这些都是传统方式所不具备的。④人性化、智能化和科技化。基于ZigBee网的温湿度监控系统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都可通过计算机查看现场数据,其形式可以是数据、文字、表格、图像或语音,信息可以实时、自动更新。管理员可以通过查看系统的实时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嵌入式系统进行远程监测、控制、诊断和配置等操作。

参考文献

[1]谭乃厚.基于ZigBee与嵌入式Web的粮库温湿度监测系统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包长春,李志红,张立山,等. 基于ZigBee 技术的粮库监测系统设计[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9):197-201.

[3]刘翔.基于嵌入式ZigBee大型粮库温湿度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湖南理工学院.

[4]周建民,尹洪妍,徐冬冬. 基于ZigBee 技术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1(9):50-52.

[5]李新春,许驰. 基于WSN 的粮库环境监测系统[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2(7):38-41.

[6]金晓龙. 基于ZigBee 的粮仓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J]. 测控技术,2011,30(10):44-47.

网络交往教学设计探究 第12篇

网络交往教学在交往内容的选择上, 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学习者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方可完成; (2) 学习任务需要发挥抽象思维而非仅学习运用定律或记忆性知识; (3) 小组需要顺利完成指定任务所包括的各种资源, 包括智慧技能、词汇、相关信息以及完成任务所制定的指令; (4) 学习者解决问题时, 需要在一定问题空间收集、筛选信息, 并对其重新加工, 形成属于自己的成果, 而非简单的复制、粘贴; (5) 问题结果一般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标准”或“正确”答案; (6) 最终的结果应成为一种产品, 可以是可视化的或口头表达的形式供学习者选择。交往的对象可以是学习资源、伙伴、教师或者其他合作小组。

2 细化教学主题并明确交往目标

网络交往教学对于教学主题, 教师可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细化使其更具体和更深入, 并事先设计一些能引导学生就该主题进行深入探讨的高水平的问题, 以便在交往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判断某一交往教学活动是否有效, 应着眼于其交往的根本意义是否在于展示、发现和发展自我。具体表现在:

第一, 通过多种多样的创造性的交往活动, 发展学习者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 确立学习者的主体性, 促进学习者个体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充分发挥。

对于交往教学目标, 必须强调:教学目标是不可能在教学之前就完全设定的。如果说“认知目标”可以相对地确定, 那么“情感目标”、“操作目标”就有极大的变化性, 即有不确定性。教学目标应该是形成于整个教学过程之后, 而不能在教学之前就完全确定。这样认识交往教学模式, 则整个教学过程才可能生动活泼, 充满活力, 否则, 就会单调机械、死气沉沉。

3 交往主体特征分析

对于网络交往教学, 应当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进行分析。良好的交往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学习者交往能力进行适当的分析, 可以了解学习者的交往水平.。对于不善交往的学习者, 要鼓励并引导他尽量多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与大家进行交流;对于擅长交往的学习者, 应当引导他如何在交往中学会思考, 并逐步提高交往的质量。

而最有效的“交往”通常在异质主体所构成的群体中更容易实现 (补充性交往) 。因此,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应当对学习者所在的群体进行分析, 通过引导促进异质主体所构成的群体的形成, 从而实现补充个性的交往。

4 选择和设计交往内容

(1) 从交往主体的角度—交往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学习者特征和交往需要。

学习者是交往活动的主体, 交往内容应该与学习者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平相适应, 不能超越学习者知识能力太多, 否则, 教学内容就没有什么意义。另外, 网络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者与教师, 他们在人格、权利和自主性方面是 “平等”的, 但是在信息的拥有量、交往的作用与能力方面却存在着差异, “正是由于师生之间本质力量的异质性, 才使得交往教学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 并且教学效果的好坏, 最终要由学生的活动及发展状况来判定, 因此, 平等、合作的师生、生生交往就成为有效交往教学的前提。”

(2) 从交往的内容角度—交往教学内容应具有开放性、真实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交往的内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认识、共同理解的客体, 是联系多极教学主体的纽带和桥梁。而且, 不同的教学内容制约着教师与学习者的活动状态及整个交往活动进程, 因而, 为了保证交往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我们必须确保交往教学内容的合目的性及合规律性。

5 设计交往情境

交往教学认为, 交往情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无形的影响因素, 良好的情境不但可以促进双方的认知发展, 而且对于双方的情感、心理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网络交往教学中应该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气氛, 使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有充分的沟通与交流, 从而为师生创造一种合作的平台。交往教学认为, “教”与“学”之间是一种对话理解关系, 师生之间通过相互对话就共同问题达成理解。为此, 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将更加深入, 教师会把学习的主动权放到学习者手中。另外, 在交往教学中, 学习者之间也将进行更充分的沟通与合作。交往教学吸纳了建构主义的有关观点, 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 对问题的理解自然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学习资源。事实上, 教学中许多复杂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单个人所能承担的, 它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 所以“人际交互”的沟通合作因素尤显重要。

6 设计交往策略

从交往教学的角度来看, 以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标的网络教学活动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民主交往策略。

(1) 平等对话。交往是一种民主性的交往活动, 在交往中, 教师与学习者共同树立民主和平等的观念, 尊重差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2) 环境交融。人与人的交往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 这一情景包括物质的环境、制度和氛围, 三者共同作用创造一个交往所需要的公共领域。 (3) 民主评价。可采用的评价方法有多主体参与评价、发展性地看待学习者的优缺点、综合评价学习者的优缺点等等。

第二, 人际交往策略。

要实现和谐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使学习者在交往中自觉地发展自身的主体性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合作精神和能力。主要体现在宽容、多向交往和注重交往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上。

第三, 情感交融策略。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 是调动学习者积极参与互动学习的动力源之一。这可以从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给学习者成功的体验以及适时适度的鼓励和表扬等方面来考虑。

第四, 合作交往策略。

合作类型一般包括:自发合作、制度化合作、指导性合作和契约合作。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是自发合作或互相援助。后来这种自发的合作逐步变为稳定的社会习惯, 因此合作被制度化了。指导性合作是指交往双方在具有权威地位的第三方的管理和协调下进行合作。契约合作是指个人或群体之间正式同意以某种方式进行合作, 并对彼此的职责进行清楚的界定。就网络环境中的交往教学而言, 师生间合作既是制度化的合作、契约合作, 又是引发学习者之间合作的指导合作。师生合作的意义、直接目的便在于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最终目的则是促进每一个学习者的发展。

第五, 建立在合作交往基础上的竞争性交往策略。

(1) 教师要承认每个学习者都是教学认识的主体, 使每个学习者都能参与到教学认识活动中去; (2) 教师要承认学习者之间存在的差异, 更要尊重差异, 组成优势互补的合作小组, 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在共同的活动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3) 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能够发生合作行为的挑战性作业, 让学习者在分工的基础上达成合作; (4) 学习者之间要相互信任, 有共同取胜的信念; (5) 学习者要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 这是达成合作性交往的操作性因素, 这些技能包括:能够用准确的语言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善于倾听他人的表述, 调节交往气氛, 把握交往话题等等。

7 交往媒介的设计和选择

这里的媒介主要是指文字教材和网络平台中用于学习者获取、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如图1所示, 作为交往的媒介, 网络环境为师生、生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 使学习者在公平、民主和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成为可能。它为交往主体提供了一个“公共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 每个人作为平等的交往主体, 可以自由地公开表达他们的意见, 理性地进行对话和协商, 民主地讨论各种感兴趣的话题;每个人都拥有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参与对话和讨论的资格, 但谁都不能成为“话语的霸权者”, 交往主体之间以一种平等方式, 通过谈话的双向交流, 形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自由的“理想场域”。

8 交往教学的评价

(1) 通过网络问卷对学生学习前的状况进行评价。

在学习活动进行之前, 设计关于学习活动的前需知识、技能的调查问卷, 了解学习者目前的知识水平, 包括关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概念、互联网的使用技能等。根据学习者提交的结果, 计算机自动分析学习者的薄弱环节, 教师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 提出不同的活动任务和建议, 以使之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

(2) 通过社区积分对学生的交流合作进行量化评价。

学习者在虚拟社区活动的交流合作状况通过他们在论坛发的新贴数、回贴数、选入精彩主题的数量、参与在线研讨的次数, 以及他们学习方案的上传、研究记录的次数等等表现出来。计算机系统自动记录和统计这些量化数据, 并在学习者个人档案中呈现出来。这些评价信息可以作为总体评价的参考。

(3) 借助网络日志实现学习过程的评价。

网络日志即博客。借助网络日志, 学习者可以把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所想、所感的有价值的信息随时记录下来, 展现在教师、学友和专家面前, 方便学习者个人反思或教师追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方便学友互评和互相监督。教师还可以及时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给予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帮助学习者进行修正和完善。这样教师不仅能够对学习者的学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还给学习者注入许多情感上的关怀, 弥补了在师生分离状态下造成的情感缺失。

(4) 通过电子作品集对学生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电子作品集是教师和学习者在一定教育目标指导下自己进行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 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表达的学习成果。电子作品集收集了学习者的学习计划、过程草稿、最终成果、相关材料以及教师的评价等。教师对学习者电子作品的评价不仅要考察学习者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水平, 还要考察学习者在作品创作中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看作品中是否蕴涵学习者的独特见解, 是否是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项目, 鼓励学习者协作学习, 引导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索。

摘要:目前, 随着网络接入带宽、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视音频技术、流媒体技术等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教学也同时得到了迅速发展。先进的网络技术为教学交往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因此如何把交往教学已有的优秀成果合理引入到当前的网络教学中来, 是非常有意义的。着重阐述了网络环境中交往教学的设计过程, 并对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网络交往教学,交往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李芒, 李莎, 王海燕.论网络环境中教学交往的含义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7) :58-61.

[2]王洪录.基于网络教学交往评价的基本内容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 2006.

[3]张家全.网络与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165-170.

上一篇: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下一篇:数学倾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