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音效果范文

2024-05-12

隔音效果范文(精选6篇)

隔音效果 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州市某汽车隔音件生产企业,技改前年产40万台套汽车隔音隔热件产品,技改后年产64万件汽车隔音隔热件产品。技改前外部隔音件生产工艺为:表皮材※炉内加热※真空吸塑※发泡(使用TDI、MDI、多元醇)※切边、冲孔※质检、入库;技改后外部隔音件生产工艺为:无纺布、半固化棉※热压成型(喷脱模剂)※质检、入库。另外,技改后新增软层棉毡与硬层片材复合生产线,工艺为:硬层片材、软层棉毡※硫化加热※硬层成型※硬层涂胶(热熔胶)※软硬层复合成型※冲裁※质检、入库。

1.2 仪器设备

QCD-1500型大气采样器和JFC-3型个体粉尘采样器(盐城银河科技有限公司)、FC-2型粉尘采样器(武汉分析仪器厂)、AWA 6270A型噪声频谱仪(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2000型WBGT指数仪(盐城市思锐电子仪器有限公司)、ZG-4A型紫外辐照计(上海佰好仪器有限公司)、PMM 8053A型电磁辐射分析仪(德国NARDA公司)、BP211D型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7230G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Z-50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日本日立公司)、GC-14A型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株式会社)。

1.3 检测方法

按设计时满负荷生产状况检测噪声、粉尘、化学毒物、WBGT指数、紫外辐射、工频电场。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分别连续3d对技改前后工作场所进行采样,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采取样品数不少于3个。主要依据《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200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89-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 192-2007)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取最高值[1]。

1.4 评价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分析法对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2]。通过分析该项目技改前后职业病危害变化特点,明确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评价其工程防护、个体防护和管理防护等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的可行性[3]。

1.5 评价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高毒物品目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7-200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2 结果

2.1 技改前后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

根据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识别该项目技改前后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通过生产工艺和原辅料特性分析潜在危害因素,识别技改后外部隔音件热压成型原料半固化棉和软层(热塑性棉毡)可能残存的甲醛及所用脱模剂可能含有的正己烷等。该项目技改前后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见表1。

2.2 技改前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对该项目技改前外部隔音件生产线和仓库化学毒物(TDI、MDI、苯、甲苯、二甲苯、二氧化硫)、噪声、高温进行采样和检测,各检测点的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未超过GBZ 2.1-2007和GBZ 2.2-2007规定的接触限值[4,5]。该项目技改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工作场所化学毒物和粉尘浓度均未超过GBZ 2.1-2007规定的接触限值,见表2;噪声强度均未超过GBZ 2.2-2007规定的接触限值,见表3;WBGT指数均低于25℃,未构成高温作业;维修车间电焊操作位面罩内眼面部未检出电焊弧光,但面罩外电焊弧光辐照度为115μW/cm 2,超过GBZ2.2-2007规定的接触限值(0.24μW/cm 2);配电房工频辐射检测结果为1V/m,未超过GBZ 2.2-2007规定的接触限值(5kV/m)。另外,热压成型所用半固化棉含有少量酚醛树脂,加热过程可分解出少量苯酚,一般情况其浓度远低于接触限值[6]。

2.3 职业健康检查

该项目技改后,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对56名生产工人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体检项目包括症状询问、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纯音听阈测试、肺功能、X射线高仟伏胸片、尿锰、血清ALT、血糖、肝胆脾和双肾B超等。其中,2名粉尘作业工人胸部X线摄片发现双下肺野有少量不规则小阴影,属职业性重点监护人员,应定期复查;暂未发现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人员。

2.4 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该项目生产车间墙壁两侧设置14台轴流风机进行全面通风;外部隔音件生产线、维修车间电焊操作位在技改后增设了伞形排风罩;硬层涂胶操作位通过自动化机械手臂进行操作;仓库设置1台轴流风机,且生产车间内设冲淋装置和洗眼器。另外,生产车间中间梁柱上设置27台壁扇,维修车间墙壁两侧设置3台壁扇用于防暑降温。空压机房独立设室,并对空压机的管道进行隔声处理,操作工人仅为巡检作业,接触噪声时间较短。

该项目单位制定了《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规定了项目单位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方面的管理措施以及实施程序;制定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并为作业工人配备工作服、工作帽、安全鞋、防护眼镜、防毒和防尘口罩、手套、围裙、袖套等劳动防护用品。

2.5 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危害程度、接触人数、接触时间等对该项目技改前后职业病危害防护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并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3]。该项目技改前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主要为TDI、MDI的仓储和使用工序(发泡),关键控制措施包括密闭的仓储容器、仓储量的限制、密闭管道输送TDI和MDI、发泡岗位的局部通风、个体防护等。该项目技改后停用了TDI和MDI发泡工艺,改用无纺布和半固化棉进行热压成型,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见表4。

3 讨论

运用检查表分析法对该项目技改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等进行评价[2],该技改项目能够结合现有生产车间进行总体规划,采用较先进的生产工艺,选择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原材料,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设备布局和辅助用室设置合理,符合GBZ 1-2010要求。该项目单位设置了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了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初步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工作场所现场设置了警示标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

职业卫生调查发现,该技改项目在保留原有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同时,另在外部隔音件热压成型和维修车间电焊操作位增设了局部排风罩,较好地执行了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三同时”。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该项目技改后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GBZ 2.1-2007和GBZ2.2-2007的要求。综上,该技改项目针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较好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健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

由于停用了TDI和MDI,该项目技改后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使用的化学品较少,但对此类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工艺过程产生的危害因素,如硫化加热产生二氧化硫;原辅料中的成分和杂质,如半固化棉和热塑性棉毡可能残存的甲醛、脱模剂可能含有的正己烷等,防控此类危害因素可选择工作岗位的局部通风和作业工人的个体防护,还可通过控制原辅料残存化学毒物含量的管理措施从源头控制此类危害。尽管该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未超标,但仍应进一步加强防毒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如在软硬层硫化加热、硬层涂胶操作位设置局部排风罩[7]。另外,该项目维修车间电焊作业可产生化学毒物、电焊烟尘和电焊弧光[8];砂轮机作业可产生砂轮磨尘和噪声,通过局部排风罩和个体防护可有效控制此类危害,特别是电焊作业工人的防护面罩对电焊弧光的防护至关重要。该项目空压机房独立设室,虽接触时间较短,但工人巡检时仍应佩带耳塞。

该项目在技改运行后,项目单位应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生产设备和防护设施及应急冲洗装置的巡查检修;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应急预案演练、职业卫生培训;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在工作现场张贴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防护措施周知卡等。

技术改造项目多为在已建厂区内、原有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升级和改造,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时,应根据技改后工艺和原辅料的特点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时空分布、评价其危害程度;据此判断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适用性、评价其防护效果;根据技改后职业病危害种类为作业工人配备适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另外,通过技改前后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分析,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重新进行审定,如该技改项目可取消技改前《异氰酸脂化学危险品意外泄漏或溢出应急措施》制度,但技改后应考虑增加有关原料半固化棉和热塑性棉毡残留甲醛的控制制度等。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131-206.

[2]GBZ/T 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S〕.

[3]王致,肖晓琴,张海,等.HACCP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8,21(6):357-360.

[4]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5]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

[6]杨敏,陈建雄,闫雪华,等.某铝合金发动机铸造车间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9,8(1):11-13.

[7]GBZ/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S〕.

居住建筑楼板的构造隔音 第2篇

一、住宅楼板存在隔声差的原因

建筑物中噪音有空气和固体传声两种方式, 空气传声指说话、电视、乐器声通过空气传播等。固体传声指楼上的步履声、孩子的跑跳声、拖动家具的滑动声、洗衣机冰箱等对楼板的振动而发出的噪声。楼板的隔声包括对空气和撞击声两种声的隔绝性能, 一般来说, 达到楼板的空气隔声标准不难, 因为整体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具有较好的密闭构造, 但钢筋混凝土楼板对撞击声的隔绝声却很差, 声音在楼板中传递时, 衰减很小, 所以楼板的隔声更多的是针对于撞击声进行隔绝的。按现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118-1988) 和《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 “7.1条噪声与隔声”规定, 住宅楼板撞击声隔声指标不应大于75d B。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378-2006) , “4.5.3规定了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不大于70db”, 对室内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住宅未装修的钢筋混凝土地面的撞击声隔声都在80d B以上, 住户进行二次装修时选用的面层为较好的实木地板, 最多可达到65d B左右, 如果选用的面层材料是花岗岩、全瓷地砖等, 也只能维持在80d B左右, 远达不到规范的要求, 同时, 我们也不排除个别开发商考虑低造价、偷工减料导致楼板质量不好或厚度不够的现象, 那样隔声效果就更差了。

二、楼板隔声构造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楼板主要是由面层、垫层、结构层等组成。楼板的隔声构造原理也是围绕楼板的各个组成而进行, 目前隔声构造主要有三种:弹性面层、弹性垫层及弹性吊顶棚, 以下对这几种隔声构造在住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采用铺设弹性楼面层的做法

即在住宅楼面上铺设富有弹性的饰面材料, 减小撞击楼面时所产生的声能, 减弱楼板的振动, 如铺设地毯、实木或塑料地面等。通过《常用的非弹性和弹性面层的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 (《建筑隔声与吸声构造图集》) 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采用弹性面层的楼板, 撞击声改善量可达15~30d B, 具有一个的隔声效果, 但面层材料对隔声量影响较大。

在工程中采用弹性面层构造处理隔声时, 措施构造简单, 只需要在主体工程结束后, 装修楼面时铺设弹性材料的面层即可满足一定的降噪要求, 因此是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同时, 弹性面层对摩擦楼面的隔声最为明显, 比如地面与鞋底产生的步履音、推挪桌椅声等, 但对较大的楼板撞击而引起楼板共振的噪音隔声效果较差。此外, 弹性面层采用软木地板、地毯、橡胶或塑料等地面, 在某种程度上起到美化居室空间的作用, 但大多弹性地面呈软性, 清扫不便捷, 需要注意日常保护, 并且面层材料价格偏高, 出于使用者对地面装饰材料的喜爱和不同的要求, 铺设弹性面层在室内装饰要求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 采用浮筑式楼板的做法

浮筑式楼板隔声构造是在楼面与结构板之间铺设由片状、条状或块状的松散弹性材料构成的垫层, 上面再浇保护层, 形成浮筑式楼板, 这种构造是通过一定厚度的弹性组织来减弱由楼板传来的固体声能。

近几年, 从国外工程实践来看, 浮筑式楼板是解决隔音问题的最佳方案了。其一, 铺设的弹性垫将楼板构造隔离为上下两部分, 可以有效地阻止噪音在固体中连续传递, 大大缓解了固体传声。其二, 加铺的弹性垫层较好的减缓撞击声引起的楼板共振, 高效吸收了声能。

早期浮筑楼板的弹性材料常采用一些松散的材料, 如炉渣、蛭石、珍珠岩等。目前, 随着新材料, 新技术的发展, 合成材料制成的弹性减振垫取代了传统弹性垫层, 比如发泡橡胶隔声垫、专业玻璃棉隔声垫等, 大大减少了浮筑式楼板的厚度。

本文以发泡橡胶隔声垫为例, 铺设弹性隔声垫基本过程为:基层平整→铺设隔音垫→绑扎钢筋网片→浇注保护层→二次装修面层, 其做法为:平整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表面, 铺设5mm厚发泡橡胶隔声垫, 然后上面绑扎Φ4@150的双向钢筋网后, 浇注40厚C20细石混凝土随打随抹平形成保护层, 上面再二次装修面层。施工时应注意, 隔声垫铺到与四周墙面结合的阴角处要沿墙面向上卷起, 即在地面与墙面形成垂直弹性层, 高度以保证被压入混凝土保护层为准, 并用建筑密封膏密封做收头处理。其目的是要避免楼板上下部分通过墙体形成刚性连接, 防止形成“声桥”, 避免撞击声沿着楼板、梁、墙和基础等系统传透各个房间。另外应注意垫层中的各种管道应用橡胶套管或用毛毡处理, 避免浮筑层与结构板产生刚性联通。

通过《隔声垫层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 (《建筑隔声与吸声构造图集》) , 可以看出采用不同隔声弹性垫层材料时, 对楼板撞击声改善量可达20~40d B, 隔声效果较好。同时根据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检测结论, 铺设弹性隔声垫的楼板比混凝土楼板的撞击声隔声量可改善达15~35d B (与隔声垫的材料有关) 。

上述说明了浮筑式楼板对隔声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也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但发展浮筑楼板也受到一些制约, 首先是住户除了自己家楼板要铺设成浮筑式楼板外, 还需楼上住户也要铺设, 这就需要上、下楼邻里间的沟通与配合。另外是相关部门对居住建筑隔声指标是否达标没有严格强制监管, 使得隔声构造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没有强制实施, 可有可无。其次, 浮筑楼板结合材料和施工要求, 增加了少量的建造成本, 如果整体建筑使用的话, 增加在50~100元/m2, 可增加的造价谁来买单呢?!值得今后进行思考。

3. 采用设吊顶棚的做法

可用石膏板、钢丝网抹灰板等材料在结构板下隔开一定距离设置吊顶层, 目的是在声能传递的下方加装了一个空气夹层, 减弱声音传递。为了缓冲声能, 可将吊顶层与楼板间用弹性吊钩连接, 对隔音要求较高的空间, 还可在吊顶层中铺设吸音材料, 吸收部分声音。

隔声吊顶棚构造应注意:其一、吊顶层必须是封闭的, 并且要密封处理好顶棚缝隙。其二、顶棚整体与结构板应该采用非刚性连接, 避免形成“声桥”所以要采用弹性吊钩, 此外, 棚内可铺玻璃棉、岩棉等吸声材料, 提高隔声效果。同时, 采用吸声吊顶棚构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使用隔声顶棚后会降低房间净高, 需考虑住宅层高的要求。呼和浩特地区是8度抗震设防地区, 根据抗震规范对砌体住宅的高度要求, 多层的住宅层高大多数是2.8米, 2.8米包含了楼板的构造厚度, 当我们铺完地砖、木地板的饰面后, 房间只剩下不到2.6米净高了。如果全部房间再做高度>10cm的隔声吊顶, 房间变得非常压抑甚至影响使用高度, 同时也限制了顶棚错落的室内设计, 因此隔声顶棚较适合于层高不小于3.0米的住宅使用。

(2) 隔声吊顶的施工复杂、造价高。一般为了能够达到改善楼板隔音效果, 吊顶要设有弹性吊钩等挂件连接, 如果追求较高隔音效果时, 顶棚内还铺岩棉等吸声材料, 施工安装程序复杂, 造价根据标准一般不会低于300元/m2, 效果好的甚至会超过近1000元/m2, 这样的成本对于一般的住户难以接受。

(3) 隔音效果不显著。吊顶层的设置表面上看好像为楼板增加了一个隔音层次, 但大部分噪音通过楼板固体传下来, 还会通过四周刚性连接的墙体、框架传到楼下。

因上述原因导致吊顶棚吸收的构造措施较少采用, 还需验证其在住宅中的可推广性。

三、结语

大型加工中心移动式隔音房 第3篇

关键词:移动式隔音房,结构组成,技术参数,成功运用

1 引言

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采用整体承载结构,其中车体的地板、底架、车顶、侧墙等大部件均采用与车身等长6005A-T6状态的中空挤压铝合金型材组焊而成,这些大部件组焊后需整体加工,为此,公司先后从国外引进了10多台大型龙门式加工中心,工作台长度都在30m以上,为充分利用加工设备,其中采用的双工位加工中心工作台长度甚至达到60m。

动车组大部件的加工采用高速切削,设备主轴转速在10000r/min左右,但中空结构的型材在加工过程中的不稳定性使得噪声巨大,达到120dB(A)以上,由于加工设备分散在各个工段中,与组装、焊接混合作业,为了降低噪声对周围作业区域的影响,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根据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要求噪声在80dB以内[1,2]。另外,高速加工产生的铝屑飞散在加工中心周边区域,会使现场难以清理,并且高速加工过程中刀具或铝屑对周围参观或作业人员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鉴于以上情况,公司决定对所有大型加工中心均安装隔音房,使加工中心成为独立的作业区域。

2 隔音房的结构设计

2.1 结构特点简介

隔音房结构分为伸缩式和移动式,伸缩式应用于30m龙门加工中心,长度方向上通常采用5层结构;移动式应用于60m龙门加工中心,该加工中心为双工位结构,当一个工位工作时,另一个工位可以完成工件的装夹或拆卸,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设计要求隔音房能够灵活移动,因此,采用内侧设一固定高度支撑架结构设计,隔音室采用整体焊接式框架结构,通过电机驱动带动整个隔音室在固定导轨上移动。隔音房外侧设一轨道,隔音房沿轨道在双工位之间移动,实现工件的拆卸吊运,隔音房的主体框架焊接结构如图1所示。

2.2 隔音房组成结构设计

隔音房由隔音室,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安全报警系统,气动系统和附件装置等部分组成。

2.2.1 隔音室结构设计

活动房为箱体式龙门结构。隔音室由固定立柱、小顶棚(和厂房墙)、活动房和工业提升门四部分组成。隔音室固定墙是由厂房墙和小顶棚组成。为保证龙门加工中心拖链的正常工作,在龙门加工中心拖链盒上方架设轨道,轨道距地面3710mm(由设计确定)。隔音房的另一轨道设置在地面上,轨道用压板固定在横梁及地面基础上。

隔音室墙面由压型彩色孔板、吸音材料、隔音材料和彩色板组成。针对噪音源特点隔音墙由两部分组成,即吸音部分和隔音部分组成。吸音部分由吸音孔板和吸音棉组成。隔音部分由高密度彩色压型复合板组成,彩色压型复合板能牢固地与钢结构固定,避免了隔音棉下堆。中间由空气层、玻璃丝吸音材料和聚乙烯板组成吸音、隔音结构。整个隔音墙厚120mm。在侧墙(正面)设置有多个透明窗口和2个侧门。隔音室两端各安装一个大型工业提升隔音门。门板采用大背筋,内充聚氨酯发泡,门上装有扭簧,可以平衡门板重量,门体有安全保护气囊和光电开关连锁装置。门板在下降过程中遇障碍物可自动反弹、上提,确保使用安全。隔音室内设有照明设施。室内照明夜间在300LX,可单独控制。

2.2.2 驱动系统

驱动系统由调频电动机、蜗轮蜗杆减速机、驱动轮、变频器等组成。隔音室每侧安装三套驱动装置,单台电动机功率1.1kW,输出扭矩369N·m,使用同一台变频器控制6台电动机,达到同步运行,行走速度0~12m/min。

为保证隔音房安全行驶,在隔音房两端的地面处安装有扫轨器,用于清扫轨道处铝屑,并在两端安装止挡,当遇到止挡隔音房可自动停止。

2.2.3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由PLC、变频器、控制箱、电气元件和线路组成。具有自动和手动控制模式。可实现自动和手动运行。控制箱安装在隔音房活动侧墙内,在外墙有触摸按钮也可实现控制隔音房的移动和紧急制动。

隔音房两端安装两组光电开关和限位开关,可实现减速、停止制动,并且还可以实现工业门的连锁控制,避免误操作。

2.2.4 安全报警系统

该系统控制具有完整的安全保护措施,在隔音房两端终点处设有电气和机械缓冲装置,隔音房移动位置的端部下脚处安装缓冲停止器,用于消除运动惯性。隔音房只有检测到提升门完全打开、移动房侧门完全关闭、龙门加工中心已经停止在指定位置,隔音房才可以移动。龙门加工中心工作中如与隔音房提升门接近2m时,隔音房的报警装置发出声、光警报,采用光电反射信号,以示告知。

2.2.5 气动系统和附件装置

采用新风净化系统,全通风方式,在排风口安装油雾吸附过滤装置,净化隔音房内空气后排出。隔音室的进风采用厂房空调新风,排风采用四台离心风机,风压620~700Pa,单台最小排风量7300m3/h;排风风机设置在相对侧墙2.5m高位置,使空气沿工作台循环流动至排风口净化后排出,可保证距地面3m的空间范围保持较高的空气清新度。在排风口上安装有新型油雾吸附过滤材料,通过快换结构固定在排风口上,油雾吸附过滤材料清理周期为45天,使用寿命达15000h,油雾净化率可达90%以上。

2.2.6 主梁、车轮与轨道之间间隙的隔音处理

主梁、车轮与轨道之间的间隙是噪声泄漏的关键点之一[2]。在该设计中,采用迷宫式的方式进行消音,将轨道面与地面平齐,使声波不能直接泄漏,从而达到降噪目的。

3 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隔音房的主要技术参数包含外形尺寸(如表1)、技术要求(如表2)、工作环境(如表3)等。

4 结论

隔音房制作完成后,如图2所示,在机床工作时距离隔音房1m远、1m高处位置,对噪声进行检测,噪声不大于80dB(A),各系统运行可靠,安全保护装置可靠到位,隔音房整体外形美观,达到了设计要求,可为同行业提供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编委会.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谈轻质墙体之薄板复合墙的隔音 第4篇

关键词:轻质墙体材料,薄板复合墙,质量定量,吻合效应

大部分国家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的建筑,隔墙大多采用粘土砖结构。粘土砖的隔声效果非常好,如厚度为240 mm,密度为2 400 kg/m3的粘土砖,其隔声量可以高达58 d B。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大,土地资源变得愈发珍贵。现在的建筑已禁止使用粘土砖,一方面是因为制作粘土砖会破坏土地资源,另一方面,随着建筑结构的发展,在民用建筑及多层、高层工业建筑中,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及钢结构,使大量的轻质墙体材料应用于建筑的围护墙和隔墙结构。轻质墙体材料的应用,不但减轻了结构荷载,节省了钢材、水泥,降低了工程造价,且加快了施工进度。所谓轻质墙体,是相对于容重大、面密度大的重墙而言。轻质墙体按材料大致可分为4类,即微孔块状材料轻墙、大孔块状材料轻墙、薄板板状材料轻墙、轻薄帘幕材料轻墙。本文主要讲述薄板板状材料。

1 薄板复合墙

薄板材料构筑的轻墙,指的是用轻薄的板构成的建筑围护结构,实际上轻薄板本身的容重并不一定很低,只不过它们在使用中都是以很薄的薄板出现在围护结构中,故其面密度比较轻。薄板因为很薄,所以常不当作单板,而是做成薄板复合墙。

薄板复合墙是在施工现场将薄板固定在龙骨的两侧而构成的轻质墙体,又或是使用机器将其压成两面薄板中间夹棉或其他材料的一体板材组成的复合墙。组成复合墙面层板的薄板厚度一般为零点几毫米到一二厘米不等,墙龙骨之间填充岩棉或玻璃棉。薄板板材种类很多,有薄钢材、彩色钢板、镀锌薄钢板、不锈钢板、塑料板、玻璃板、硅酸钙板、密度板、木胶合板、石膏板、纸面石膏板等等。其连接龙骨有轻钢龙骨、薄壁形龙骨、木龙骨、石膏龙骨等等。薄板本身隔声量并不高,例如1.2 cm+1.2 cm厚双层石膏板单墙的平均隔声量仅约为29 d B,而分成1.2 cm两面单板中空用7.5 cm系列轻钢龙骨连接,隔声量可增高到35 d B。增加薄板层数,墙的隔声量可大于50 d Bㄢ

2 薄板复合板隔声性能分析

2.1 隔声质量定律

对空气声的隔声理论,长期以来一直遵循质量定律,简单来说就是构建面密度增加一倍或频率增加一倍,即提高一个倍频程,隔声量就会相应增加6 d B。因此,重墙比轻墙隔声好,高频比低频隔声好。

无论从其对结构的荷载或是经济上考虑,不可能单靠提高板材的容重来增加隔声效果,而应该选用双层或多层复合构造。

2.2 提高双层或多层复合墙板隔声性能的方法

2.2.1 使用板材

尽量使用面密度大的板材做面板,以提高隔声量。如两面为1.0 mm厚的钢板,中空填充80 mm厚的玻璃棉,计权隔声量为51 d B;而两面的钢板增加到1.5 mm厚,计权隔声量则可以达到54 d Bㄢ

2.2.2 设置空气层

在两层墙之间留置一定的空气层间隙,则入射声能经由第一层穿透后,必须经过空气层的传递再传到第二层墙,这时空气层起着弹性层的作用,从而消耗声能。同时声波依次透过截然不同的媒质表面时,就要产生反射,声波多次的反射也能使声能逐渐衰减。实践证明,中间夹有一定厚度空气层的双层结构,要比没有空气层的单层结构隔声量大得多。例如,3 mm厚的钢板隔声量只有33 d B,而1.5 mm+1.5 mm两片,中空8 cm,隔声量可达46 d B。理论上,同样结构的隔声板,空气层距离大的隔声量较高,并应存在一个最佳空气层厚度。如图1所示,25 mm双层墙板的计权隔声量为32 d B,30 mm板的隔声量为36 d B,50 mm板的隔声量为35 d Bㄢ

2.2.3 应用吸声材料

一般地说,空气层内填充吸声材料,隔声量可提高5 d B~8 d B。轻质复合墙空气层中放置吸声材料比在重质的双层墙中放置吸声材料,效果更为显著。如图2所示,结构1为25 mm厚的薄板复合板+25 mm空气层+25 mm厚的薄板复合板,隔声量为49 dB;而结构2与结构1的区别是,将结构1中的25 mm空气层填满密度为80 kg/m3的岩棉,隔声量却达到54 d B,提高了5 d Bㄢ

2.2.4 应注意声桥的产生

双层墙的空气层之间应尽量避免固体的刚性连接———声桥,因为若有声桥存在,将会破坏空气层的弹性层作用,导致隔声量下降。

同样的复合板,同厚的空气层,而用不同龙骨连接,对隔声量值有一定的影响,钢龙骨比木龙骨的声桥作用小,因而可提高隔声量3 d B~4 d B。无论用何种龙骨,若在龙骨与薄板间垫以柔性材料,可减弱声桥的影响。

2.2.5 应避免吻合效应

当入射声波以θ角向墙面入射时,板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沿板面传播的弯曲波。如果板在斜入射声波激发下产生的受迫弯曲波的传播速度与板固有的自由弯曲波传播速度相等时,则称为发生了“吻合”。这时墙体的弯曲振动达到了极大值,墙体的隔声量将大大降低,把这种因声波入射角度造成的声波作用与隔墙中弯曲波传播速度相吻合而使隔声量降低的现象称为“吻合效应”。因而,在薄板构件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吻合效应带来的隔声损失。

出现吻合效应的最低频率(即当θ=π/2时,声波掠入射时)称为临界频率,可由下式计算:

其中,c为声速,m/s;M为板的面密度,kg/m2;B为板的劲度;E为弹性模量,N/m2;ρ为板的密度,kg/m3。

如图1中板的隔声量在频率3 150 Hz时出现了低谷,影响了整个板的隔声量。那么如何避免或改善这种吻合效应。

首先,吻合效应的范围是较宽的,约占3个倍频程。要减少吻合效应的影响除加大板的阻尼外,在临界频率落于中高频时,可采用减小板的厚度和劲度B,使板的临界频率移到不重要的甚高频上。其次,对于双层薄板复合墙,选用两种不同材质或不同厚度的板材作为面板,可防止两板同时发生吻合现象,预防吻合效应隔声低谷加深,相互错开吻合谷,从而改善墙体的隔声性能。最后,在双层薄板间填充吸声棉,同样起到减弱吻合效应影响,从而改善墙体隔声性能的作用。

3 评价薄板复合墙隔声效果的方法

虽然构件的隔声性能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和理论公式计算求得,但由于在分析推导中做了许多的假设,所以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异。要想获得构件的真实隔声性能,还得靠对实际构件进行测试。另外,在不同的场合或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所得的隔声效果也会不同。只有在符合测试标准要求的实验室中按标准方法进行测试才能确定材料和构件的隔声性能。

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是混响室法测定隔声量。常用的最新现行测试标准有ISO 10140 1~5∶2010,ASTM E90-09,GB/T 19889-3∶2005等。根据这些标准测试所得的数据为测试频率1/3倍频程或倍频程下对应的薄板复合墙的隔声量。为了方便构件间隔声量易于比较,对每个构件简洁地以一个值表示其隔声性能,称为计权隔声量。根据相应的标准ISO 717-1,ASTM E413或GB/T 50121中的方法,将测试所获得的16个中心频率的隔声量,绘制成一条曲线,与标准曲线比较所得。

但是,实验室测试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下的测量,而在现场安装中,情形就复杂得多。如板墙需要钻孔安装灯具、插座,安装管线等开孔开槽措施不当,会对墙面造成影响,而又不注意修补,则对隔声量造成影响。一个孔的出现会使隔声量降低9 d B以上。因此,要想得到这些板墙实际安装后的效果就得进行现场测试。两房间空气声隔声现场测试的现行标准有ISO 140-4∶1998,ASTM E336-2011,GB/T 19889-4∶2005等。

4 结语

随着轻质隔墙的广泛使用,其隔声要求也越发被重视。改善薄板复合墙的隔声量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1)使用复合结构,在造价允许的前提下尽量使用面密度大的板材作为面板;2)在双层板间的空气层中填充吸声材料;3)避免声桥的产生;4)双层墙两面墙板使用不同材质或厚度的板材降低吻合效应的影响;5)加强现场施工影响,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墙体的隔声性能。

参考文献

[1]康玉成.建筑隔声设计——空气声隔声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隔音效果 第5篇

建筑物通过外墙体及屋面损失的热量占到了建筑总能耗的35%~49%,因此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功能复合或效果更好的新型保温隔热材料与制品的开发,也正成为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建筑物的隔音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建筑物来说,防水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在现有技术中,针对隔音、隔热和防水,均有成熟产品。如果能将隔音、隔热、防水合在一起考虑,将其功能复合,则可以减少建筑构造层次、节约材料消耗和工程造价,最终实现节能与环保目标。

基于此理念,我们开发了一种集隔音、隔热、防水三种功能于一体的自粘卷材。

2 隔音、隔热和防水功能“三合一”自粘防水卷材产品设计与特点

这是一种实用新型的自粘卷材产品,集隔音吸音、隔热保温、防水防潮三大功能于一体,实现“一品三用”(以下简称“三合一”,见图1)。该自粘卷材包括一层隔热防水层(隔热填料填充改性橡化沥青),隔热防水层的一侧依次设有隔音吸音层(电子交联发泡聚乙烯)与阻尼层(阻尼布);另一侧设有PE隔离膜。其中,隔热填料与改性橡化沥青层组成的防水隔热层的厚度为1.5~2 mm;电子交联发泡聚乙烯层的厚度为4~10 mm;阻尼布的面密度为100~300 g/cm2。

该“三合一”产品的性能特征如下:1)导热系数低,仅为0.02 W/(m·K),隔热效果良好;2)单位面积产品质量轻,不会使楼面自重增加太多,而且能最大程度地节省空间;3)隔音效果好,材料所具有的闭孔式隔音结构对低频、结构性传声有明显的改善,在中高频范围内隔声性能好,且能长期稳定使用,性能可靠;4)拉伸强度大,不易破损,施工简单,材料长度可以根据空间大小自行裁定,减少搭接,既节约材料又避免因搭接缝太多而造成声桥;5)材料防水、防潮,无毒、环保。

3“三合一”自粘防水卷材生产工艺

3.1 原料

1)隔热填料选自海泡石、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坡缕石、硅酸钙、硅藻土、石棉、矿渣棉。

2)隔音吸音层为电子交联发泡聚乙烯层,具有闭孔式的独立气泡结构,可以有效隔音吸音。

3)防水层为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层,用到的原料有沥青、橡胶油、SBS、SBR、APP、胶粉、硅酸铝粉、石粉等。

3.2 生产设备

需要用到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中的原料贮备系统、共混改性系统、涂敷系统、冷却系统(延长改造)和收卷系统。

3.3 制备工艺

将150℃的沥青泵入搅拌反应罐,然后将室温状态的橡胶油也泵入搅拌反应罐中,升温至210℃,加入配方计量的APP搅拌溶解,待溶解完成(1.5 h)后,降温至180℃左右,在搅拌下计量投入SBS、SBR、胶粉、石粉,保温180℃,充分搅拌均匀(1.5 h)后加入粘结料硅酸铝粉末和隔热填料,搅拌均匀(40 min),制得具有隔热功能的自粘改性沥青料,放料至涂油池。展开PE膜,通过均化器将自粘改性沥青料成膜,与隔音材料复合,经冷却、收卷即制得具有隔音、隔热、防水功能的自粘卷材。

3.4 质量控制要点

要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三合一”自粘防水卷材,必须在物料配比、共混改性、敷膜冷却等方面严格控制。首先对所有进厂的原料进行分析,不合格的原料不得使用;其次应加强共混改性时的温度和时间控制,敷膜冷却时的厚度和温度控制。特别是使用胶水将阻尼布粘上后要保证冷却10 min才能收卷。

4“三合一”自粘防水卷材性能

现代建筑一般采用的浇注混凝土厚度为100~200 mm,住宅建筑的楼板厚度更低一些。这种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一般都在80~90 d B之间,高于现行住宅设计规范对楼板隔音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不大于75 d B的规定,这就导致大量居民对楼板隔音问题的投诉。国内建筑声学专家对住宅楼板在不同撞击专用指数的条件下,以住户的听闻感觉和撞击声水平进行了调查和测量,得出了楼板撞击声指数与主观评价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住宅楼板撞击声隔音标准(表1)。作为具有隔音吸音功能的产品,应该符合该标准要求。

“三合一”自粘防水卷材的另一大功能是保温隔热,其保温隔热性能可参照GB/T 10801.1—2002《绝热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指标要求(表2)。

该“三合一”产品作为自粘防水卷材,应符合GB23441—2009《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相关要求。

“三合一”自粘防水卷材特征性能指标见表3。由此可见,该产品的隔音、隔热、防水性能的主要指标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5“三合一”自粘防水卷材的适用范围和施工做法

“三合一”自粘防水卷材能有效隔离各类噪音,特别是对中高频噪音(迪厅、生产车间)、低频噪音(碰撞类噪音发动机、下水道)有显著的隔离功能,同时又对结构起着保温和防水的作用,发挥了复合产品的功效。因此,该产品特别适用于工业生产及商业娱乐等大噪音环境,也适合应用于高级宾馆、机场、医院、电视台、写字楼等各类民用建筑,迪厅、KTV、酒吧、音乐吧等各种娱乐场所,以及汽车、轮船、管道风机等特殊部位的隔音、隔热和防水工程。

平面(如屋面)上施工做法(图2):1)基层处理。清理清扫,润湿基层,对凹凸不平的基面进行修补;2)配制水泥凝胶。将水泥1份、聚乙烯胶粉50份搅拌成腻子状;3)用水泥凝胶涂抹卷材和基层,水泥浆粘接层宜控制在1.5~2.5 mm(过薄达不到最优粘接效果,过厚则水泥浆层会开裂);4)铺贴卷材,提浆排气;5)卷材铺贴完后,养护等待验收(养护时间一般为8~10h,具体由坏境温度确定)。

普通立墙做法,构造层次同平面,即混凝土墙外侧直接粘贴“三合一”自粘卷材,然后施工细石混凝土浮筑层或砂浆,挂4×4钢筋网片,最后一层为墙面装饰层。施工时应注意:挂钢网锚固尼龙套钉,入墙深度6~8 cm;卷材搭接部位应错开;对接缝、钉子位置进行勾缝密封处理。图3为施工现场。

在会议室、迪厅、KTV、酒吧、音乐吧等对隔音要求特别高的地方,因隔音需求超过了本材料的性能,立墙施工时需要增加隔音材料,可按图4做法。

6 结语

隔音效果 第6篇

本工程为常州现代传媒中心广电技术用房精装修工程,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太湖东路、惠山路口,建筑面积18 500 m2,工程造价为2 498.853 896万元,。投资方为常州广电置业有限公司,装饰施工单位为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施工部位为地下一层至七层精装修,主楼内二层开放式的演播厅为1 000 m2,三层开放式的演播厅为1 200 m2。

为保证演播厅良好的声学效果,地面采用浮筑结构起到隔声作用。该浮筑地面做法总厚度300 mm,下部为橡胶弹性垫块以点分布的形式支撑起上部高密度温石棉纤维水泥平板,并直接将水泥平板作为模板在其表面涂刷聚氨酯涂料,浇筑钢筋混凝土楼板,其构造如图2所示。为保证演播室地面的平整、连续,采用一次性整体浇筑

方式浇筑,浇筑面积合计达2 200 m2。

二、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组织土建、装修、水暖、电气、通风等各专业进行图纸会审,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认真看图领会设计意图,结合图集、标准,明确各部位做法、质量要求。

编制施工方案,首先进行内部会审,通过后报监理审批。方案审批通过后,对工长进行书面方案技术交底。

2. 生产准备

工程部对商务部招标确定的地面施工劳务队进行二级交底。并督促劳务班组向作业人员进行三级交底。工程部按进度计划,组织相应劳动力及物资设备进场,准备开展施工。

3. 主要器具配置(见下表1)

4. 劳动力计划

根据工期进度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组织劳动力,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三、主要施工方法

1. 作业条件

室内墙面以弹好+50 cm水平线。现场工长根据施工图纸地面混凝土浇筑范围及本施工方案对分包队伍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

地面施工人员(包括普工、抹灰工、放线工、振捣工等)、机具(包括振捣器、电箱等)等已经安排就位。

穿过楼板的立管已做完,管洞堵塞密实。埋在地面的电管等已做完隐检手续。

夜间施工配备好足够的夜间照明设备。

2. 浮筑地面施工工艺流程

找标高、弹面层水平线→基层找平→减震垫块摆放的固定→基层清理→铺放20 mm水泥压力板→1.5 mm厚聚氨脂涂膜防潮层施工→放置钢筋网片→普通混凝土地坪浇筑。

3. 施工工艺

(1)找标高、弹面层水平线

根据墙面上已有的+50 cm水平标高线,量测出地面面层的水平线,弹在四周墙面上,并要与房间以外的楼道、楼梯平台、踏步的标高相呼应,贯通一致。由于各个房间的垫块布置间距均不一致,定位要求精确,尤其四周边缘部位的定位及水泥压力板的边线控制较难,这对测量放线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测量工作必须由有丰富经验的测量工程师完成。

(2)基层找平及减震垫块摆放固定

基层楼板存在高度差,采用高强灌浆料进行局部标高调整及找平,找平高度2~3 cm,且找平面积为两倍垫块底部面积,本工程采用的减震垫块高度分为100 mm和50 mm两种,高度100 mm的直接居中放置于楼板表面固定。高度50 mm的居中放置于楼板上100×100×100的C35混凝土垫块上,并用建筑胶固定。在结构楼板上弹出纵横向水平线,按照香港梅森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减震垫垫块放置平面图进行放置、固定,确保位置准确,具体减震垫块放置详见浮筑地面平面布置图。

(3)铺放水泥压力板

因目前厂家只能做1 200×2 400一块的标准水泥压力板,所以在施工前由技术部按房间进行排版并联系厂家根据梅森减震垫布置图事先定做符合尺寸的大批量水泥压力板,不能满足压力板角点正好放置到垫块圆心位置的或指定尺寸无法进行生产的由制作厂家现场二次切割加工。

铺设前工程部联合质量部按照梅森的定位图逐一检查布点。

检查合格后在减震垫垫块上放置水泥压力板,放置压力板时应保持水平轻放,防止碰撞。放置时要随放置随清理、严格检查,压力板下部严禁有任何杂物,严禁挪动已经按照定位图固定好的减震垫。水泥压力板表面要平整、边缘整齐,不得有裂纹、分层或脱皮,水泥压力板应交错铺设。水泥压力板统计表及排版设计根据减震垫布置间距相对调整

(4)防潮层施工

1)基层处理:首先确保水泥压力板平整、干净、板缝封堵严密无渗漏。

2)配料:按规定的比例取料,用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直至料中不含团粒;涂料的配比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3)涂料施工:施工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选择适合的工具(滚子、刮板、刷子等)。

(2)涂料(尤其是打底料)如有沉淀应随时搅拌均匀。

(3)每层涂覆必须按规定的用量取料。

(4)涂膜要均匀,不能有局部沉积,并要求多滚刷几次使涂料与基层之间不留气泡,粘结严实。

(5)各层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前一层涂膜干固不粘为准(一般需2~6 h,现场温度低、湿度大、通风差,干固时间长;反之则短)。

(6)滚刷最后一层涂膜时,边刷边撒金刚砂,金刚砂应均匀,不宜过厚。

4)验收:防潮层不得出现堆积、裂纹、翘边、鼓泡或分层现象等;涂层厚度不得低于设计厚度,测点中的70%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厚度,允许有30%测点厚度不低于设计厚度的80%。施工面积每100 m2抽查1处。

(5)布置预制钢筋网片浇筑混凝土地坪

抹灰饼、冲筋:为保证房间地面平整度,根据已弹出的面层水平标高线,横竖拉线,用与普通混凝土相同配合比的拌合料抹灰饼,横竖间距2.0 m,灰饼上标高就是面层标高,作为浇筑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的标准。

面层普通混凝土铺设(混凝土铺设高度=300-减震垫架空层高度-20 mm厚水泥压力板高度-防潮层厚度-混凝土层上部的面层厚度):根据本工程地面作法特点,浮筑地面与上翻梁一起浇筑,上翻梁顶部的钢柱埋件采用后置形式。铺设混凝土前先支四周的浮筑楼板上翻梁部分竖向模板,内外侧模均采用15 mm双面覆膜层板,模板高度略高于上翻梁高度,50×100 mm木方作横向背楞(间距净250 mm),竖向背楞为2×φ48钢管(间距净1 500 mm),一道φ16对拉螺栓在上部连接,内部用两道顶模棍支撑。外侧模采用φ48钢管和短木方每1 500 mm作中部及底部支撑、内侧模采用Ф12钢筋做斜撑,分别支撑于外围地面反梁和浮筑地面钢筋网片之间马凳上。

因部分房间地面面积过大,固采用分块浇筑混凝土的方式施工,因此与长边方向平行一侧边线混凝土收边位置也须考虑模板支设,采用多层板及100×100方木条用钉子及铁丝固定于上下层钢筋网片上的方式作为模板,便于拆卸。

(6)制作混凝土试块

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制作混凝土试块,每一层建筑地面工程不应少一组,当每层地面工程建筑面积超过1000 m2时,每增加1000 m2各增做一组试块,不足1 000 m2的按1 000 m2计算。冬期施工操作时,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混凝土及防水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施工。如在负温下施工时,混凝土掺防冻剂必须经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全部浇筑完毕收光后覆盖麻袋片养护。

四、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1. 保证项目

面层的材质、强度(配合比)和密实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面层与基层的结合必须牢固,无空鼓。

2. 基本项目

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等现象。有地漏的面层,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倒泛水、不渗漏、无积水、与地漏(管道)结合处严密平顺。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漏筋、缝隙、夹渣等缺陷。

3. 允许偏差项目

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2)

4. 质量保证措施

技术交底,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国家行业标准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防水材料、混凝土符合施工方案、设计图纸要求及相关规范要求。按方案要求工序进行施工,对施工中不符合方案要求的要立刻进行整改。专人负责浮筑地面工程质量,施工中做好自检。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面层起砂、起皮:由于养护期间过早进行其它工序操作,都易造成起砂现象。在抹压过程中撒干水泥面(应撒水泥砂拌和料)不均匀,有厚有薄,表面形成一层薄厚不均的水泥层,未与混凝土很好的结合,会造成面层起皮。如果面层有泌水现象,要立即撒水泥砂(1:1=水泥:砂)干拌和料,撒均匀、薄厚一致,木抹子搓压时要用力,使面层与混凝土紧密结合成整体。

(2)面层空鼓、有裂缝:由于铺混凝土之前基层不干净,如有水泥浆皮及油污,或刷水泥浆时面积过大用扫帚扫、甩浆等都易导致面层空鼓。由于混凝土的塌落度过大,振捣后面层水分过多,撒干拌和料后终凝前尚未完成抹压工序,造成面层结构不紧密易开裂。

(3)面层抹纹多,不光:主要原因是铁抹子抹压遍数不够或交活太早,最后一遍抹压时应抹压均匀,将抹纹压平压光。

五、结语

目前国内合计面积最大的地面悬浮式隔音防噪装饰结构体系——常州现代传媒中心2 200 m2演播厅已施工完毕,各项技术参数控制到位,施工质量达到国家规范的要求。该结构体系地面施工方便,整体效果好。现场对该结构体系地面及相毗邻的普通楼面撞击声分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撞击隔声性能有明显改善,隔声量比普通楼板提高近40 d B,满足高标准录音用房对隔离结构传声的声学要求。

参考文献

[1]GB-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S],2003.

[2]GBJ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S].

[3]CECS179,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S].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上一篇:葡萄酒个性化定制下一篇:高中语文实践

热门文章

隔音材料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