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效果范文

2024-05-08

维修效果范文(精选3篇)

维修效果 第1篇

1.1 售后维修数据对汽车厂家应对三包法规有重要意义。

国家三包法规已于2013年1月1日实施;售后维修数据作为客户维修的信息记录, 在国家法规中对其具有明确规定;维修数据信息是一个重要的依据。

1.2 售后维修数据的质量提升能有效提高汽车厂家的客户满意度。

汽车厂家品牌的塑造、用户满意度的提升是衡量汽车厂家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 而不管第三方评估机构或汽车厂家自身, 用户满意度的调查基础均来源于客户维修后的维修数据信息。

2 系统使用现状调查

2.1 调查方式。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售后维修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对售后维修数据在经销商以及汽车厂家业务部门的应用情况等进行调查。

2.2 调查内容。

(1) 通过电话抽查回访用户的方式对维修管理数据的工单准确率进行调查, 以验证数据的真实性。 (2) 以座谈会、实际系统操作演示等方式对经销商的售后维修数据应用、系统使用情况进行调研, 调查其在数据应用、系统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对系统优化的建议等。

3 系统优化目标制定

本次项目预期达到的目标: (1) 提高售后维修数据的完整性; (2) 系统在一级经销商的布署达到100%, 在二级经销商的使用率在90%以上。

4 要因分析

4.1 系统覆盖率不足。

根据汽车厂家在系统应用前期的策略, 维修管理系统在之前仅要求一级经销商进行购买, 未要求二级经销商必须购买使用。

4.2 服务商对系统和数据重视程度不够。

经销商由于所处地域的不同, 使得不同服务商在售后的服务质量、系统化标准化的认识、售后数据的重视等方面各有不同。

4.3 经销商人员系统操作不熟练。

经销商操作人员作为系统的使用者、信息的第一手输入者对售后维修数据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对策指定和实施

5.1 针对系统覆盖率不足的对策实施。

(1) 对现有的维修系统进行功能精简, 开发二级经销商专门版本, 通过与系统开发商、经销商的沟通, 开发出二级经销商的精简版维修管理系统。 (2) 从进站台量、网络、系统使用经验、未使用原因等各个方面向全网所有的二级经销商进行调查, 了解其对维修管理系统的需求和使用能力。

5.2 针对系统功能不适应的对策实施。

以系统问题反馈表的形式向经销商搜集、统计各个经销商在业务使用中出现问题以及经销商认为可以有效提升其服务效率的功能修改建议, 并形成问题反馈、跟踪、解决的响应机制。

6 实施效果

6.1 全国经销商实现服务流程的系统标准化, 并重视系统、数据的质量与应用。

在开发并布署了二级经销商维修管理系统后, 全国所有经销商统一使用系统进行维修工单作业服务, 实现了汽车厂家的品牌服务标准化、维修工单标准化, 从而有效提升了我们售后维修数据的质量。

6.2 为应对国家三包法规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维修数据基础。

国家三包法规中对三包责任的界定提出了明确的责任界定, 而三包有效期内的先修理后退换、限时限次原则、超时补偿等原则的责任都是基于服务流程的系统标准化操作。

7 总结

通过本次项目的实施, 在对售后维修数据的质量和应用进行有效提升的同时, 建立了系统问题的响应机制、提升了经销商的系统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了全网系统服务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加强了售后维修数据的应用研究分析, 并藉此为汽车厂家和经销商应对三包法规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维修效果 第2篇

【关键词】汽车维修 任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E25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19-01

一、任职教育的特点

任职教育是一种以任职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相应的学历教育为基础,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以素质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专门教育。相对于传统的学历教育,任职教育条件下的汽车维修专业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其一,明确的目的性。汽车维修专业任职教育坚持要学用一致,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强调实用性、实践性和目的性,从而使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维修岗位的实际需要,使培养的人才能优先满足任职岗位的需求;其二,鲜明的针对性。教学内容要尽可能地贴近基层任职岗位实践的要求,更好地突出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这要求技师院校必须明确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深入任职岗位考察调研科学制定培养内容,与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相一致。

二、构建任职教育条件下专题化的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现代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为了满足基层岗位对汽车维修人才的迫切需要,为了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现代任职教育背景下的汽车维修教学实践需要建立一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而通过对现代任职教育的广泛实践与探索,为突出培养学员的操作技能,教学中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参与作用,减少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较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满足任职岗位的需要。

(一)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大部分学员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员的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汽车维修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已很难实现任职教育的目标。虽然我们说教学无定法,但凡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根据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备的不同和教学对象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演示教学法

在汽车维修专业专题教学中,对汽车部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进行学习时,教员可以通过演示教学法来进行施教,让学员观察教员的实验演示和操作示范,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性知识,把抽象理论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课前教师要在实训场地做好演示的准备工作,通过实训场地的演示教学法授课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效果。

2.动手训练法

动手训练法是指在汽车维修专业专题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学习和辅导学员掌握某种技能的练习方法。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提高训练的效果,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发现错误动作立即纠正,保证练习的准确性。对每名学员的操作次数、质量作好一定的记录。以提高学员练习的自觉性,促进练习效果。对未操作的学员要求在旁边认真观摩,指出操作中的错误,教师及时提问,并作为平时的考核成绩。

3.讲练结合法

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讲授理论知识后,应立即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通过训练使学员对所学理论进行验证和掌握,真正形成学员的一项技能。教学中对一般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设置不同的项目,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向学员讲授项目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现场引导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及练习。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的界限,大大地节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只是这种教学方式对学校的硬件设备设施和教师的业务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

(二)实现任职教育条件下专题教学的途径

任职教育条件下汽车维修专业要想成功地实施任职教育专题教学模式,必须对学校现有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进行改造升级,要对原来的专业课程建设进行重新优化设计。培养一批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大力培养适应专题化教学模式的双师型教师

任职教育条件下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实现教学目标,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并能根据任职岗位需求和专题化的教学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理实结合的重新构建和过程组合,严密把控教学的实施过程,科学统筹安排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

2.要合理地整改课程的内容,配备足够的教学设施

首先,任职教育条件下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模式的开展要求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模块化教学计划。以学员够用、适用、会用为原则对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删改、编排,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教员要对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实习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组合和统筹安排,统一制定模块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进度,编制相应的教学讲义。

其次,任职教育条件下汽车维修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做到教学实习岗位一人一岗,配备必需的教学及实习硬件设施、实现理论教学、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提问法教学、练习法的有机统一,以确保教学的质量。

3.切实掌握好教学的全部过程

首先,要掌握学员来校学习的心态和特点,并就课堂教学对学员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教学目的,依据课程标准,反复研读教材内容,认真查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将这些内容按照课堂讲授、集体讨论、案例分析、现场实践等方式进行有效组织实施。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员要从学员最关心的、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引出课程的核心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员的思维,培养其分析和解决汽车维修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不仅要关注如何提高教法,还要多利用课间和课后时间加强培养学员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帮助学员认识学习特点与规律,掌握不同阶段、不同课程的学习方法,定期组织学员开展经验交流会,从根本上形成教学良性互动。

三、结语

为提高技师院校任职教育专题教学效果,必须深化任职教育专题教学改革。不仅要在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等方面下功夫,还必须准确把握任职教育特点规律,探索任职教育专题教学方法,妥善处理好教师与学员的关系,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建立起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吟.对深化武警任职教育院校教育理念转型的思考[J].武警学术,2012(增刊),(11).

对提高建筑机械维修效果途径的分析 第3篇

随着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机械巳成为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关键因素。保证施工现场建筑机械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提高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已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在施工企业中,对机械设备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的思想,使其管理、使用与维修保养均存在不少问题。据调查,因机械设备管理使甩、维修保养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机械设备是施工企业从事旌工生产极其重要的工具,也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古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机械设备的质量、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旌工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因此。管好、甩好机械设备,对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发展企业的机械化施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极为有用。

1 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改革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的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和重要。在目前情况下,如何抓住深化改革的机遇,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通过体制创新使机械管理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1.1 机械设备失修严重,技术状况下降

机械设备档案分散,账目不清,丢失无人追问,造成固定资产流失。操作人员队伍庞杂,素质低下。机械设备所有权分散,难以系统管理。建筑企业体制设置有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下设独立法人公司,法人公司下设分支机构(负责人公司),分支机构下设有施工队,这些层次的机构又都有自己购置的机械设备,使得一个施工项目中所使用的设备,有的是集团或是公司的,有的是施工队的或是个人的,有的是国有的,有的是私有的。几种体制的设备同用于一个项目,造成了管理的不系统。层层管又层层不管的混乱局面。某些项目中的设备处于只用不管的状态,使得机械设备的管理难以一步到位。

1.2 技术力量薄弱,维修保修困难

随着机械老旧程度的加重又不能及时更新,对修理水平要求更高,而目前修理人员的状况却与此相反,能单独完成任务的技术骨干很少,修理工不会壁主的尴尬局面在丕少单焦都存在。另外,修理机(工)具得不到更新补充,也是造成维修能力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机车坏了,有些单位不得不送外修理,这样又造成了修理成本的大幅度上涨。

1.3 修理工与操作人员的矛盾突出

过去操作人员对机械比较爱护,把管不好、用不好机械视为失职。现在,虽然很多单位建立了责任制,但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并没有增强,一些操作人员视规章制度为儿戏,出车前检查、回场后保养以及日常保养制度不落实,有的操作人员甚至不知道轮胎该定程换位,不知道电瓶该换季保养,对机械该擦拭的不擦拭,该润滑的不润滑,致使机械设备油污满身,锈蚀严重,出现了“爱车不香,损车不臭”的怪现象,只要机车能动就开着跑,坏了打电话找领导,造成机械设备技术性能每况愈下。

2 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管理出效率、出质量、出效益,科学发展史充分论证了这个问题。然而,当前旌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经济效益较差亟待解决。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机构不健全

一些企业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较弱,甚至在进行内部机构改革中,盲目地精减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和人员,或将这部分工作职能并入其它部门。他们错误的认为,机械设备的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与后方没有多大关系。由此造成上下脱节、谁也不管的局面。

2.2 管理制度度不完善

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大中型设备档案工作落后,没有建立台帐制度,缺乏日常台班记录和维修记录,导致无章可循,管理无序,糊涂使用。

2.3 重使用,轻保养

许多企业虽然实行了专机专人、单机单车核算制,但没有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重产值与效益挂勾,忽视了产值与消耗挂勾的考核。因此,为了抢进度、讲效益,蛮干蠢干,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超负荷运行,带“病”作业,违章操作。

2.4 盲日购置,造成损失

一些施工企业不能科学地制订设备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有关设备管理人员不熟悉机械设备的技术动态和现状,不能有效地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导致采购的设备成为废物。如某施工企业耗资40万元购置一台日产UH14反铲(手货),运转时间总期不到三天,而维修费用已不下10万元,最后被迫停机闲置;某企业花费七、八万元购置的上等磨床,因场地和操作人员问题停机5年之久无人问津。这都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2.5 库存积压,结构不合理

某企业机构设备原值约2000万元,而库存的配件常多达150万元,又如某施工队年平均机械设备不足500万元,但积压滞留配件达14万多元,而且经常不能及时提供急需的配件。库存过多,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影响了资金周转,增加了生产成本。

2.6 管理人员素质低劣

某施工企业拥有3000多万元机械设备,而与之配套的设备管理人员,几乎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他们大多来自第一线的工人,或者由非机械专业的其他管理人员充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借传统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或狭隘的自身经验参与管理。而该企业唯一一个建筑工程机械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因其某些缺点而不被重用,竟安排他从事油库加油等闲杂工作。可想而知,素质低劣的设备管理人员与现代化机械设备施工大生产是不相适应的。

2.7 改善管理条件,提高管理水平

机械设备的原值、净值、提取的折旧和大修理基金使用运行录、维修保养记录、事故记录、年审检测报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及统计报表的编制、机械维修计划和清查盘点表的编制等基础资料,历来是人工管理,采用报表、履历册、书面式的方法,占用地方多,填写、填报、更改费时、费力,查找困难,给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和麻烦采用微机管理机械设备,由于微机工作速度快、功能多、储量大、体积小,检索、更改方便、迅速,因此节省了时间、空间、人力、物力,使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能得以明显提高。

3 提高建筑机械维修效果的途径

我国建筑机械的维修性工程起步较晚,由于缺乏合理的炸修性设计,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大大加长,维修费用增加。按维修业资料统计,故障诊断时间约占排除时间的60%。即使判明了故障,因结构限制,分解、装配困难,加之零配件通用性差,采购或制造周期长,致使装备发生故障后不能迅速排除。

3.1 提高维修性与改进原始设计方案的统一

建筑机械施工环境复杂,作业条件差,施工点分散。要使机械随时处于良好状态,首先应在原始设计时注意提高机械性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原始设计方案也应不断改进、提高。改进机械设计方案的依据,应当来源于维修工程中发现、积累的技术课题。

1)不断提高机械结构的合理性,推广装配模块化,提高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使部件便于监测、诊断、分解、装配,达到简化维修过程的目的。机械装配模块化使装备形成一种可供维修的可分割式结构。例如可将不便于拆装的某一部分加以改进,设计成便于更换的模块,最大限度地使不同机型的设备在同一功能上采用同一模块,提高标准故障监测系统的应用范围,从而提高故障监测的准确性,达到提高维修速度的目的。

2)注重零部件在制造过程中的表面处理,将表面工程技术应用到机械的原始制造中。例如热喷涂技术可增强零部件表面的防腐性能;电刷镀技术可增强零部件表面的耐磨性能。

3.2 利用监测系统与诊断设施,快速准确判断故障的位置

目前,维修业对故障的判断已积累了许多经验,并具有了一定监测诊断手段,如能将国内外各种先进的监测手段形成一个系统,利用各种高可靠性传感器直接获取各运行部分的工况参数,及时预报检测出的故障及故障隐患,可有效提高故障判断的准确性。例如可设想建立一种二级监测法。

1)第一级预警:监测出的故障如果在机械性能极限允许范围内,可通过系统仪表盘上的相应发光二级管发亮予以誓示。它不要求操作者立即停机处理,但表明故障隐患已出现,应在适当的时间安排检修。

2)第二级报警:监测出的故障如果威胁到机械正常运行,可通过闪光报警灯或喇叭发出誓示,向操作者清楚地显示哪种功能有了故障,应立即停机检修,排除故障。

3.3 简单醒目的识别标志,减少人为的装配差错

因为建筑机械大多数故障的诊断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如果在设计时将每个复杂的诊断、调试过程归纳成一个简单明了的工序,并在维修使用手册中加以体现,图文并茂,便会使人容易理解、操作。

加强设备出广资料的管理,提高说明书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形状相似的零件要有明显标志以示区别,并与说明书中的文字相对应;零部件的装配次序采用编号标志加以提示,以引起维修人员注意,保证零件的“对号入座率”;每级插头、插座都应有相应的标志、编号、辨认方向,以保证正确装配。在结构上应采用带弹性的自锁,保证结合的充分可靠。

1)不断提高机械结构的合理性一推广装配模块化,提高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使部件便于监测、诊断、分解、装配,达到简化维修过程的目的。机械装配模块化使装备形成一种可供维修的可分割式结构。例如可将不便于拆装的某一部分加以改进,设计成便于更换的模块,最大限度地使不同机型的设备在同一功能上采用同一模块,提高标准故障监测系统的应用范围,从而提高故障监测的准确性,达到提高维修速度的目的。

2)注重零部件在制造过程中的表面处理一将表面工程技术应用到机械的原始制造中。例如热喷涂技术可增强零部件表面的防腐性能;电刷镀技术可增强零部件表面的耐磨性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果设备在原始设计时能充分考虑到维修的需要,将维修中可能出现的间题消灭在设计、制造阶段;设备出厂时备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加上先进、河靠的监测手段,建筑机械的使用、维修就会有一个明显的飞跃。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就企业来讲,对机械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心。分层次、分类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是减少无效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尤其是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的困难多,效益差的现状,更要不断地研究新问题,采取新方法,才能取得高效益。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逐步建立起“管理效益工程”。

摘要:施工机械是建筑企业生产的必要工具,在施工企业资产中占很大比例,搞好施工机械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使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保证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阐述了建筑机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总结了建筑机械维修要点。旨在为提高建筑机械维修效果和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建筑机械,维修管理,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方友康,谢友建.浅谈建筑机械的维修与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4).

[2]谢崇高.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7).

[3]方志英.用好效益工资加强港口机械设备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1991,(03).

上一篇:解决举措下一篇:处理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