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的诗意范文

2024-05-08

设计中的诗意范文(精选6篇)

设计中的诗意 第1篇

一、诗意感受

语文课堂的诗意离不开教师自身的诗意, 而教师的诗意很大部分源自对文本的解读和把握。上课前一连几个安静的夜晚, 我与《地震中的父与子》的作者马克汉林进行着时空对话, 我说:大作家, 怎么搞的?你的文字这么简单, 文学性不强呀。冥冥中, 他好像在说:耐心地一个字一个句地读读吧!你得走进课文中的父子俩呀!

于是, 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课文, 眼前一遍又一遍出现着文中了不起的父子俩。我与文中的父亲对话, 透过文字, 他告诉我:儿子是我的一切!我不能失去他啊!我听到他在心里呼喊:儿子!你在哪啊?爸爸来救你啦!等着我, 相信我!我一定会找到你!我眼前浮现他多次倒下又多次爬起, 伤痕累累地、艰难地挖着废墟的身影。多么无私, 多么诚信有责任的父亲啊!我又与“儿子”对话, 我问:孩子, 你不怕吗?他脸色苍白, 嘴唇干裂, 眼里却闪着自信, 说:不怕!不论发生什么, 我爸爸都会来救我的!多么坚强勇敢多么有信心的孩子啊!我感动着, 喃喃地念叨着:生死不离!生死不离!我情不自禁拿起了笔:

生死不离

儿子, 你在哪里?

我看不见你,

你的呼喊———

却刻在我的血液里。

不论多么艰难,

我总要找到你!

爸爸, 你在哪里?

我看不见你,

你说的那句话———

却响在我的脑海里。

不论多么难受,

我总要等到你!

不论发生什么, 我们生死不离!

相信生命不息,

爱是全部的动力。

血脉创造奇迹,

彩虹在风雨后升起!

写完这首诗时, 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课文文字虽然简单, 内涵却是何等深刻啊!我好想把我和文本对话产生的奇妙感觉跟孩子们分享啊!于是, 我充满激情和诗意地预设着教学过程, 我仿佛看见作者马克汉林在朝我会心地微笑, 我对上课充满了信心。

二、诗意引导

王崧舟说:“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她的‘情’和她的‘美’。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 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 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 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 提高语文素养和生命品位, 这才是诗意语文的终极关怀。”情感, 是诗意语文课的标识。教学中, 我努力寻找或开掘文本的情感细节, 在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融情美读, 融情想象和表达, 让师生挣脱文本中的字词束缚, 在意会中丰富和发展语言, 体验生命的自由, 实现个性的舒展。

1. 融情体会, 个性朗读

为了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 我抓住“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有人再来阻挡他”这一句中重复出现的看似简单却内涵深刻的四个时间词, 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环境用心体会父亲挖掘的艰难和当时的感受, 激发了孩子们丰富的情感体验, 引导出了精彩的个性朗读。

师:老师不明白, 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不就是36小时吗?作者为什么要分四次说呢?

生:这样写更能体现父亲挖掘的时间长, 挖掘很艰难。

师:说得好!请同学们自由小声地反复地朗读这一句话, 边读边想象父亲挖掘时的艰难情形, 体会当时的父亲有哪些感受, 并试着读出这种感受。

生小声读这一句, 边读边思索。

师:谁来说说, 读了这句话, 你体会到什么了?

生:这么长时间, 我体会到父亲挖得很艰难, 很累。

师:你能用朗读告诉我们吗?

生: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师:我们从你越来越慢, 声音越来越小的朗读里听出来了, 父亲的确累了。掌声送给他!谁再来说?

生:我从父亲36小时不吃不喝不睡不停地挖, 体会到他心里很着急。

师:你读书真用心!告诉同学们他在担心什么?

生:担心儿子的安危, 怕儿子坚持不住。

师:说得好!你能读出这种担心, 着急的心情么?

生: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师:速度逐渐加快, 语气越来越急切, 我们听出父亲的担心了!向你学习!来, 大家试试。

生齐读

师:谁还有不同感受?

生:挖废墟很危险, 没有人肯帮助他, 他一个人一定很孤独、很无助。

师:你能设身处地地想真好, 读读看。

生读这一句

师:你都会皱眉了!很有感情!还有谁有不同的体验?

生沉默

师:孤独也罢, 劳累很罢, 危险也罢, 父亲放弃了吗? (没有) 你从中又能体会出什么呢?

生:我体会到了父亲的坚强

生:我体会到了父亲救儿子的坚定信念

师:怎样读出这种坚强、坚定呢?

生:我觉得要读得有力点。

师:你试试。

生一词一顿, 速度均匀地朗读

师:你真有朗读天才!大家一起试试。

齐读……

2. 融情想象, 自由表达

领悟作者的表达手法,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的表达方法, 是本篇课文教学的另一重点, 怎样顺利实现这一读写迁移呢?开发教材资源, 创设情境, 激情导说是佳策。文章对父亲挖掘36小时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作了精彩描述, 儿子在废墟下等待的过程却一笔带了过去。于是, 我开掘这一空白, 让学生把自己当作阿曼达, 设身处地想象他在废墟下等待的情形, 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写父亲的方法, 说儿子在废墟下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实现读写迁移,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课件出示) 阿曼达在黑暗的废墟底下等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38小时, 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在黑暗又漫长的等待中, 阿曼达真的不害怕吗?在黑暗的废墟底下等了36小时, 他变成什么模样了?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把自己当作阿曼达, 结合当时环境合理想象, 在同桌之间说说。

音乐声中, 同桌交流

师:谁先来说说?

生:他满身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脸色苍白, 嘴唇干裂, 浑身乏力。

师:你说出了他的外貌 (板书外貌) , 你的联想结合了当时环境, 很合理。

生:他默默地说, 爸爸, 我真难受啊!但你说过, 不论发生什么,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我不能放弃!我一定要等到你!

师:你揣摩了他的心理 (板书心理) 爸爸的承诺在鼓励他!好!谁再来说?

生:他对同学们说:“耐心等着吧坚持就是胜利!黑暗的尽头就会是光明!”

师:你真是个天才的语言家和预言家!老师佩服你!掌声! (板书语言)

生:又渴又饿的他浑身无力, 他咬咬牙, 扶着砖块, 凑过身去, 安慰同学说:“别哭!

要挺住!我爸爸会来救我们的!”

师:你还想到了他的动作!好一个坚强懂事、关心同学的阿曼达! (板书动作)

……

语文教学是为学生打底子的母语教育, 在上述教学中我以情导读、导说, 实践了下列阅读教学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让学舒展阅读个性。2、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 读中想象, 读中悟情, 读中表达, 读中迁移, 提升阅读品位。3、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 发展语感。教学时要挖掘、利用教材语言因素引导学生领悟表达方法, 落实读写目标, 发展语言能力。

三、诗意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语文教学的诗意要求语文老师的语言不但要规范、严谨, 更要求文雅、精致, 最好能字字珠玑, 充满诗情画意, 让学生始终沐浴在诗意的氛围里, 受到诗意的感染和熏陶。

1. 诗一样的导语。

课一开始, 我联系汶川地震, 配上录相, 满怀激情设计了以下导语, 有效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很快就把学生带到14年前美国地震中的父子俩的特定情境中, 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5月12日, 我国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 顷刻之间, 山崩地裂, , 房屋倒塌, 灾难降临。最惨烈的是正在学校上课的中小学生, 他们中成千上万人被瞬间坍塌的教学楼夺走了花一样的生命。面对灾难, 生命如此脆弱。但是, “保护孩子!营救孩子!”, “只要有一线希望, 就要尽百倍的努力!”这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声音响在汶川, 也响在14年前美国络杉矶地震后一位年轻父亲的心里, 他和他儿子在一片教学楼的废墟上演绎了一个神奇感人的生命故事。让我们大声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读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2. 诗化重点段。

在品读重点段的最后环节, 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父爱的伟大和坚强, 增强文字感染力, 我将它改编成下列诗歌形式, 并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说:“孩子们, 这哪里只是一段普通的文字, 这分明就是一首讴歌父爱、讴歌生命的诗啊!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轻轻地读读这首诗吧!”伴随着轻缓抒情的音乐, 孩子们轻轻地饱含感情地朗读下面的文字, 有的孩子眼里竟噙着泪水。此时的学生完全与作品融为了一体。

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3. 诗一样的过渡语。

每个教学环节转换处, 我紧扣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设计了下列强化中心的过渡语, 引导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语调层层上升地诵读“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感受父亲的承诺产生的伟大动力和父子间生死不离的诚信, 使课堂主题鲜明, 环环相扣, 诗意萦绕。

(1) 当父亲看见儿子被埋在废墟下悲痛欲绝时, 点燃他心中希望的是——— (生读中心句“不论……总……”) 当许多人阻挡他劝他放弃挖掘时, 令他坚定不移的还是———当他孤军奋战, 伤痕累累, 就要倒下时, 让他坚持挺立的依然是———。

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同学们又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

……

(2) 你们的造句让老师明白了, 父亲的承诺和守信是儿子克服困难坚持等待的力量源泉。当儿子在黑暗的废墟下害怕时, 让他坚强勇敢的是——— (生读中心句) 当儿子饥渴交加, 难以坚持时, 给他希望和力量的是——面对父亲向他张开的救援的双手, 令他勇敢无私地把机会先让给同学的依然是———

多么了不起的儿子呀!同学们, 读到这里, 你有什么话想对父子俩说吗?

4. 诗赞父子情

诗意语言训练教学设计 第2篇

一、优美的导入语言

董一菲认为,对于教师来说,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确是提高学生兴趣的砝码,而对于语文课堂来说,导语艺术就不仅仅要求准确、生动和富有感染力,最好要富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使学生在导语中获得审美感染和熏陶。① 例如,在校本课专题《诗的色彩与民族审美》一课中,她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俄国画家列宾说,“色彩即思想”。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有自己钟爱的色彩。向日葵的金黄是梵高生命的向往;莫奈用棕色表现伦敦漫天的迷雾,实则传达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缕寂寞和孤独;多瑙河流淌的是施特劳斯的湛蓝;四月的天空飘洒的是诗鬼李贺瑰丽的红雨。

在一片缤纷色彩中,学生接受了审美的洗礼,他们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绚烂多姿,诗歌是如此的璀灿夺目。 再如,在诗歌专题《诗经》教学中,她设计的导语是:《诗经》是我们古老先民的第一声吟唱,而“爱情”这个亮丽的字眼也已从河洲水湄的《关睢》里隐隐传来,已从水乡泽国的《蒹葭》里淡淡呈现,已从灼灼的《桃夭》中闪烁成幸福,已从青青的《子矜》里低徊成爱恋。“一日不见,如三日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就是《诗经》爱情诗的“纯度”,这就是它的深度。赤诚可表,日月可鉴。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经》中的爱情诗。

董一菲的诗歌专题教学,每一则导语都是一首优美的诗。其特点是语言优美、广征博引、直抒胸臆、诗情浓艳。风格因专题基调而定,或粗犷,或细腻,时而欢快,时而严肃。

二、精美的解读语言

诗意的语言很精美。董一菲擅长用诗意的语言解读文本,精讲知识。精美的语言常常用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揣摩作品语言,“力求做到教师语言与作品语言的完美融合”。②即使用本色的语言解析,也透出女性的精细之美。

例如,《故都的秋》这篇课文的一个教学重点便是体会文章中貌似平淡的语言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在分析这些句子时,她这样精讲:这里有着悠悠的态度和颓唐的情调,更有着沉重与无奈。面临着抗日战争的古城故都,朝不保夕,这不禁让人生出无限的眷恋,留住过去的辉煌,过去的色彩,过去的北国的秋天,缠绵于既往的久久不能释怀的眷恋,是《故都的秋》颓唐情调的另外一层意味,也是最动人心弦的地方,因为对逝去的“美”的眷恋有谁不曾有过呢?

在教学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教师力求用最贴近作者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走入作品,感受作品,从而升华出他们独特的感悟。也正是这种诗意的讲解让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进入她所营造的课堂氛围之中,去主动地品味、欣赏诗歌。

再如,在一节汉字课上分析“间谍”“雉堞”“通牒”“喋血“这几个词,她是这样解读的:“间谍”主要是探刺情报,无论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和语言有关,因此是“讠”字旁;“雉堞”是墙城,因此是“土”字旁,中国有墙文化,国有国墙,城有城墙,家也有家墙,呈现一种封闭状态,这个词对你了解古代诗文会很有帮助;“通牒”牒是一种文件,古代的木牒,所以是“片”字旁,如“通关文牒”;“喋血”就是血流出来的样子,既然血流出来必须有伤口,因此是“口”字旁。如“沙场喋血”等等,有一种壮美惨烈的味道,“喋血”这个词表现力很强,能够强烈地冲击人的视觉,形成一种审美效应。

董一菲说:“教师是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而学生在语文课上往往会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文字,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以语言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使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③在这里,她用最本色的语言来细致地分析这几个读音相同、字形相近的词,进行简明扼要的解释,学生便当堂消化理解了这几个词,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精致的对话语言

董一菲说:“课堂是师生对话的生命场,这里有激董一菲诗意语言教学艺术教学大参考·名 师 研 究22情的闪烁,有美的陶醉,有理性的沉思,灵动的飞扬,静穆的升华,沉醉的超拔,思维的碰撞,汇成涓涓的细流,润物无声,有时像惊涛拍岸,雪浪千重。”④董一菲用诗意的语言与学生对话,学生也回报以诗意的语言。师生对话充满智慧,课程资源有机生成。 例如,在《采薇》自主学习交流的环节,师生有一场精彩的对话。

生:另外“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这是一个复杂的比兴,而“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就是一个简单的比兴。

师:看来还要补充一点就是两处比兴“一繁一简”。那么,在《采薇》的比兴里为什么要暗示时光的流逝? 生:时光流逝是为了表现抒情主人公思乡情感的加深。 师:一种情感总会显得失之于单纯,只有将人物的情感刻画得复杂微妙痛苦焦灼, 才会有一种深沉的冲击人心的力量。这个话题我们另一组同学再探讨,我们还说比兴。 生:借助“薇”的成长过程表现时光的流逝十分巧妙,非常像电影镜头,体现了四季轮回……

师:很有想象力。杜甫在《兵车行》里说,“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一个士兵整个一生都在征战;“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力环”(柳中庸),太悲苦了。你对《采薇》的感情基调把握得很好。

在这段对话中,先是学生提出“采薇之作、之柔、之刚,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老师自然追问为什么要暗示时光的流逝,学生回答是“为了表现抒情主人公思乡情感的加深”。紧接着老师用精致的语言概括了“两处比兴‘一繁一简’”,再用“痛苦焦灼”简析了复杂情感交织的妙处,含蓄地告诉学生不要把情感单一化。当学生将“采薇”的推演比喻成“电影镜头”时,教师立即以杜甫《兵车行》里的诗句来关照,并引用柳中庸的诗句加以强调“太悲苦了”。师生用精致的语言在对话中多元解读文本,配合很默契,表现很精彩。 再如,教学《乡关何处———乡愁诗鉴赏》课时,教师引用于右任的《国殇》后师生的对话。

师: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于右任先生表达故国故园之思的时候要用一个反复的形象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生:因为他是一个爱国人士嘛,不能回到祖国。所以希望葬在高山之上,望着大陆的山河。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也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心。

师:在台湾啊,最高的山脉是哪一座山呢?

生:著名的阿里山。他就想葬在阿里山上,望我大陆,望我故园。

师:有这样一句话说“远望以当归,悲歌以当泣 ”,“远望”就全当回故乡了,于是古人忧愁的时候都要登高望远;怀乡的时候也要登高望远。我们回忆一下,南唐后主李煜在他由君主的地位沦为阶下囚的时候,曾经写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清照也曾在她的青春岁月的时候,当她的丈夫赵明诚远离家乡的时候,说“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作为南宋的爱国主义词人之一,辛弃疾是将那“栏杆拍遍”,想一想那“栏杆”在哪里?有楼的地方,可以望远的地方。岳飞也这样抒发感情说:“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北望中原,还我山河。这一切都是———“登高望远”。那么“登高望远”,结合独特的、生命的感受,家国之感,身世之痛,于右任老人是这样说的:“葬我于高山之上兮”,然后他运用的在这里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典故, 这个典故来自那遥远的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乐府民歌, 写出了北中国的雄奇壮丽,那就是我多情的国土,六个字怎么说?(师生齐说“天苍苍,野茫茫”。)“天苍苍,野茫茫”这是一种深痛的家国之思。

在这段师生对话中,最为精彩的是教师的知识拓展,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她丰厚的知识储备和语文素养,由此让我们更加具体地领略了“诗意语文”文学、文化、审美叠加形成的“语文味”。师生通过对话不断深化对文本的解读,教学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知识与情感,就这么自然地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了。

四、丰富的情感语言

董一菲说:“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学就是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受到这些情感的感染,语文教学就是要设置一个具体可感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去感悟,去体会,从而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例如,鲁迅的文章的特点是旗帜鲜明,语言犀利泼辣,感情强烈,但由于年代的差异,现在的很多学生能够理解鲁迅作品中所表达的强烈感情却难以产生共鸣,而《记念刘和珍君》一课又是作者怀着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感情,鞭笞反动军阀和反动文人,歌颂刘和珍等英雄的献身精神,去求真理,为真理而斗争的一篇作品。鲁迅先生的这种感情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学生却体会得不深。如何把鲁迅先生的这种感情通过教师的语言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呢?董一菲说:“我在课前查阅了许多有关课文背景的资料,文字、图片,视频材料……在备课时,英烈们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教学大参考·名 师 研 究23的精神使我眼睛湿润,我想,要让学生动情首先就要让他们对背景有深入地了解,于是我将有关的材料,打印下发给学生,课堂上介绍背景时,用自己的语言对一些细节进行生动地描绘,给学生看相关的视频资料,学生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视频的直观感受,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对烈士的尊敬之情。”

教师要“披文以入情”,只有教师自己被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感情所打动才会在此基础之上加上自己的情感体验去并打动学生,使他们也产生巨大的共鸣。

再如,在讲李煜词专题时,董一菲先向学生介绍了李煜的生平经历,讲了他“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的身世与才气,讲了他与大小周后的浪漫爱情,也讲了他历经国破家亡的愁苦,当同学们都沉浸在老师的介绍中时,教师问:“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红’字用得好不好?”一个学生这样回答:“李煜诗中的‘红’字,寓意深刻。红不仅指花,而是艳丽如花的红颜知己,此时的李煜已失去了国家,又失去了此生的挚爱,自古就有无数为红颜而洒泪、洒血的英雄,而李煜饱蘸心血,用‘红’怀念他的爱人。”还有学生答:“我认为‘红’代表的应该是黄昏,这便有了一种强烈的悲壮色彩,春天本来是美好的,生机勃勃的季节,可春天的黄昏是这一切美好事物将要逝去的时刻,诗人借此来表达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悲痛的心情,使诗愈发的悲壮、动人。”

学生被教师的语言所感染,使他们能够体会到词人当时的心境,也能用他们富有个性的语言来解读作品,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

五、睿智的点评语言

凡是听过董一菲语文课的人,都会被她睿智的课堂点评语言所折服。她的点评语言机智敏锐,常常用极富诗意的长句,喷薄泉涌般的铺陈排比,创设一种美的意境,让学生深受感染,继而激活思维,产生个性化顿悟。

例如,教学《西地平线上》,她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熟悉的西部自然景观时,学生说:“人都说大漠的月亮很漂亮。”她这样点评:“这词很耐人寻味,应该说天下的月亮是一般圆。但人们爱说他乡月更圆,或者说大漠月更圆,很有哲理。以后我们在研究边塞诗时,要想想为什么大漠边关的明月是天下最圆的明月,最漂亮的明月。”进而,在下面就有学生提到古代诗人写边塞诗的很多,并且继续补充内容:“我想到了大漠、孤烟、戈壁、胡杨和百草”,这正是边塞诗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启发学生想到的内容,而这一内容中所提到的胡杨和百草正是西部落日所呈现出的人文内涵的一个表现。

她敏锐地把握住学生回答的言外之意,随即机智巧妙点评,用她那诗一般的语言,内蕴十分丰富,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点评的语言诗意而充满智慧。因为,她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师生合作描绘出“西部落日的壮阔景象”。 再如,教学《乡愁诗鉴赏》,她表达了“用简单的意象表达最深的乡愁,就是本诗成功所在”观点,而当有学生在赏析诗句时引用其它诗句时,董老师立即指出“用诗歌来解释诗歌,善于联想。暗含时间的绵延,是大开大阖的空间,偌大的空间中,小小戍卒,他的悲欢离合、他的爱恨情仇,才显得如此的真挚,如此的扣人心弦”。

教师用诗化的语言点明了学生发言中最闪光的部分,也对全诗的意象进行了一个高度的概括,并突出了凝聚于意象上最真挚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将探究的重点转向探究诗歌的情感。

同样是教学《乡愁诗鉴赏》,当学生回答自己从戴叔伦的《调笑令》的诗句“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中读出了横越山南山北的征人的乡愁与胡人的音乐相通的感受。这一观点似乎有些背离了诗人的原意,但董老师说:“(胡笳的演奏)谁人有此情?谁人奏此曲?其实普天下战争带给人永远是创作,于是海明威会说‘永别了,武器’,李益会说‘胡儿眼泪双双落’,战争带来的创伤不仅是中原,也有胡人的眼泪,于是一曲胡笳谁在弹奏?山那边,雪中的,一轮明月,共同照耀的胡儿。”

追求诗意设计 第3篇

设计概念

存在于概念化的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性之间的力量,具有将产品设计和品牌形象概念化的天赋。DANIEL相信能够创作出独特的品牌和有个性的产品。商品化对于每个产品来说都很重要,但是想要将其呈现得与众不同,保持产品的吸引力是每个好设计师的特质,他们会注意给每个新产品设计亮丽的外观和包装。

设计风格

美学对每个产品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每一个细节都要悉心装点。DANIEL认为绝不能低估了任何产品的美,及其能够打动人、影响人的力量。美感是每个产品价值的重要构成。他对风格和表现形式以及颜色有极大的兴趣,拥有识别产品理想比例、精当布局和恰当用色的天赋。

色彩应用

正确的色彩组合能够提升产品的成色。当合适的颜色被用在了对的地方,产品便会变得夺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的思绪得以抽离。

阿拉丁神灯

/ASK&YOU SHALL RECEIVE/

阿拉丁神灯和其中法力无边的精灵的故事人尽皆知,DANEIL的这款“神灯”则是名副其实的灯。这款设计现代的“神灯”坐在一个黑色底座上,底座上镌刻的铭文总能让人心驰神往。

材料:可丽耐人造大理石、黄铜、镀金铸铝

产品品类:灯具

高挑小鸡灯

/TALL CHICK/

这是一组由高高在上的小鸡组成的地灯。这个异想天开的设计是专为在寻常生活的斗室中寻找幽默感的人而做的——一只小鸡被夸张地高举过头。当这样夸张的小鸡聚成了一群,就仿佛形成了了一股挑战枯燥无味的生活的战斗力。

材料:白聚丙烯散射器、压铸铝

产品品类:灯具

橡胶花茎

/RUBBER SCAPE/

这是一个将自然元素与家具融为一体的设计。这款“橡胶花茎”造型的末端逐渐演化成一个可以平躺的台面,亦可以当作桌子来用。设计结构使用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FPF)材质,柔软可躺卧。

材料: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产品品类:家具

灯/时钟

/STILL A CLOCK BY NIGHT/

作为一款有趣的创意地灯,它的另一个功能就是一长一短的两根荧光灯管还可以充作时钟的时针和分针。光源隐藏在金属管中,当夜幕降临周围变暗,灯光打在背景墙上,在灯管周围散发出柔和的光,映衬出时针的轮廓。它还可以作为台灯使用。

材料:粉末涂层钢

产品品类:时钟

战争 智慧 力量

/OF WARS&WITS&POWER/

这款设计的驱动来自那些总把发射导弹作为威胁挂在嘴边的国家被要求解除武装,DANIEL用这个系列家具的创作来描述他们的行为特征——金色部队战略性地“部署”在书架下面支撑并保护着他们的终极理想。产品可以制成1.8米高50公分长的直立款式,或者60公分高1.16米长的横款。

材料:木材、粉末涂层刚、镀金铸铝

产品品类:储物

悉听尊便

/AT YOUR COMMAND/

“悉听尊便”是对经典的可移动人体模型的全新改造设计。人体模型被制成了台灯的主要构件,使用者可以大胆想象、随意扭动模型的关节摆出造型,挑战传统台灯的模样,结果究竟是充满争议、发人深省或是品位优雅?悉听尊便。这也是它这个名字的寓意所在。镀金的表面手感精致。

这款金色的“人形”台灯最能表达人的心中所想,这可以从使用者把它最终摆成的造型中窥见一斑。它还可以反映一个时间段里人们的心境。“悉听尊便”可以制成1.7米和0.8米两种版本。

材料:镀金铸铝

产品品类:灯具

因果报应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这款高达1.7米的地灯是“战争智慧力量”系列之一,讽刺的是那些总把战争挂在嘴边上的神经兮兮的国家。支脚的4个灰色小人互相对峙着,又都在努力苦撑着领土旗帜。小人被漆成素气的银灰色,像褪了色的老照片,所谓的爱国主义色彩被冲刷掉,又像是凝固了的一场视觉盛宴。

材料:粉末涂层铸钢

产品品类:灯具

信使

/THE MESSENGER/

这款名为“信使”的门把手把科技时代和人性化的传递讯息的需求融合在一起。精准科学的设计和切割工艺让把手中间的缝隙刚好可以夹住一张便条。

材料:黄铜

追寻习作中的诗意美 第4篇

1. 巧立意,追寻灵魂之美

所谓立意是指确定作文的主题。不管是文章的结构、选材,还是文章的语言都需要紧紧围绕文章的主题,由此可见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有美的文章立意,让小学生能够通过这次作文表现自己的创造和想象,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平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学会观察、留心自己的生活,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努力捕抓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懂得欣赏事物的美。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朗读一些表达方式比较独特、内容新颖、语言优美的习作,并且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醒小学生对美的事物、对生活的感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诵读这些优秀的习作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在习作中写进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使小学生的精神栖居在诗意世界。

2. 精取材,积淀生活之美

小学生由于认知特点以及生理年龄特征,往往很难找到很好的写作素材,教师应耐心地指导小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观察生活等方式,积累写作素材。

(1)课外阅读文学作品。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量存在很大关系,教师应让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量,开阔眼界,使小学生养成一种不断积累、边读边思考的语言学习习惯,并且学习、观察这些优秀作品中作者的写作手法、思考视角以及表达方式,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或者直接写一篇读后感,这样有利于学生将阅读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也可以作为一次习作练笔。通过这样的练习,相信学生会慢慢地学会以诗意的视角看待生活以及周围的事物,从中发现美,并且以美的事物作为写作的切入点和素材,写出充满诗意的作文。

(2)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语文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充满了诗意。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找寻诗意,积累写作素材。在确保小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小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小学生多和大自然亲近,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分析力,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具有诗意的素材,让小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时能够文思泉涌,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平时多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浏览一些社会报道,关注时事,搜集更多具有深远意义的素材。

3. 多评改,升华层次之美

一篇好的作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多次修改、雕琢而成,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注意作文的评改环节,使学生作文层次得以进一步升华。在小学生每次完成作文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作文进行修改:1是否将自己所见、所听、所思、所想真实地写进文章中;2是否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3作文是否真正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情感。教师应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小学生反思这些问题,自己再梳理一下文章的结构、立意、语言等,然后再进行修改、完善。

4. 细推敲,造就语言之美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出美的语言,以增强文章的诗意。文章的语言不仅仅要求连贯、通顺,同时要写得生动、形象、细腻,这样的语言才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应用各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合理应用可以将枯燥、抽象的描述转化为生动、具体的语言,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加具有感染力。比如,比喻句可以给整个句子增添活力;而拟人句可以使景色或者事物活灵活现,更加形象、生动。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题材和想要表达的情感,仔细推敲,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加强整篇文章的诗意美。

5. 常交流,绽放个性之美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们多交流,相互交换文章进行点评。这种互动性的评改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发现、欣赏其他人的闪光点,学习、借鉴其他人的优点,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使学生懂得如何评价一篇文章是好作文,如何才可以写出一篇好作文。教师可以举办一次“班级优秀习作展示”活动,或者是“个人优秀习作集”,促进学生的交流,发展学生的个性。

节日中的诗意 第5篇

其实,节目只是人们在平淡生活中寻求情感波澜的一种方式。不管是西方的节日,还是东方的节日,都承载着团圆和欢乐的主题,人们渴望在节日中得到一种异于平常的激动。如果说一天天度过的日子像流水,那节日就是流水中涌起的一朵朵浪花。

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之所以成为节日,除了其中固定的内涵之外,诗意的创造显得尤为重要。中秋节、春节,时光赋予了它团圆的意义,而我们在这些节日的度过中又每次花样翻新,创造出不同的感觉。有的将婚礼放在节日的庆祝当中,有的用旅行增添家庭的温馨,有的人干脆在一场雪或一场雨的气候变化中为节日增添浪漫……经济的进步来源于创新,节日的欢乐同样来自创新。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多彩的,只要人类的情感不枯竭,节日的内容就会永远推陈出新。

2009年的1月,融合了元旦和春节两个迎新节日,一头一尾搅动着人们欢乐的神经。在这样的时刻,《绿色中国》杂志也迎来了创刊5周年的日子。这是我们的节日,也是广大读者的节日。金融危机为我们的未来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越是这样的时刻我们的生活就更需要诗意。因为诗意可以照亮我们的心灵,可以恢复我们向前的信心和勇气。

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不妨互送一束鲜花,这鲜花不是爱情,是赞美,是我们生活中美丽的诗句。爱情有可能被拒绝,但由衷的赞美不会被拒绝。在鲜花和赞美声中,大家彼此收获一份美好的心情。有了好心情,生活也就有了滋味,有了希望。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节日中的诗意,也是生活里的双赢定律!我们还会有什么顾虑呢?没有!接下来就只剩下行动!

水韵风景中的诗意 第6篇

从周利群所作的大量风景作品中,能够清晰的看到他从中国传统艺术领域赋予了水彩画另一种概念的存在,即对画面意境的营造和追求。在他的画面中可清晰的感受到一种怀旧与乡愁,一份宁静与思考。那些凝固在画面上的仿佛微风拂面的苇丛、荒野中的秋草、冬雪、夜月……在其画笔下,均通过静态的画面营造出了一种独有的意境。这种由娴熟的技艺与细密的情感共同契合而成的镜像,将平凡的乡野、将故乡的印象娓娓道来,意味深长,真切动人。在此刻,艺术的美似乎来源于自然本身,却又具备了一种超越自然的境界,令人品来别具一格。

周利群对待艺术创作的态度是真诚、纯朴的,这在南国繁华都市心态浮躁、功利盛行的当下,显得尤为可贵。“小中见大”是周利群水彩画作品的另一特色。在他的大量作品中,多选取自然物象中极小的一部分加以描绘,并将一苇一枝,一树一石刻画得十分精致。实际上是他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加以典型的取舍和强调,而使其作品折射出大的气象,拥有大的气势、大的境界。“水”与“彩”是水彩艺术的本体语言,水彩画的精神成就主要在于对“水”的掌控。他深谙水的哲学,在不同的作品中使用手法来控制水的流动,凝练的概括出物象在不同情境下的特质。

此次80余幅作品中还包含了20余幅速写作品。评论家李淞说,速写是一个必要的训练过程,其功能某些方面接近古代画徒对粉本的临摹。画家将视觉有选择地转化为笔下图像的能力,准确、快速而笔法简练,在眼、手、心三方面获得协调和提升。“而利群君挑选出来的这批藏民速写中,正应验了那句‘画如其人’。构图平实,繁简得当,聚散有度。不论三五成组构成某种生活情节,还是单独的人物头像,大都能够形成独立完整的画面。人物造型朴实而面部略带夸张变形。线条流畅且富有弹性,穿插变化,动静适宜,生动有致,技术熟练但不炫耀。与时下流行‘奇’、 ‘怪’、‘新’的风气相比,他的这些速写或许显得有点‘老气’或‘过时’。然而,这种‘老’意味着艺术生命的持续恒久。”

上一篇:固态发酵工艺下一篇:船舶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