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教程范文

2024-05-09

读写教程范文(精选10篇)

读写教程 第1篇

支架式教学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 为此, 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 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 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支架式教学是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维果斯基认为, 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 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 通过支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支架式教学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 (1) 情境进入--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使其身临其境快速进入角色,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 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关联属性, 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 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 帮助学生在概念的边缘逐步确定原点。 (3) 协作学习— 将学生按照已经分好的小组进行协商、讨论, 加以影片辅助。 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 正确的理解, 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 布置作业, 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小组内互相打分,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下次上课之前提交一份小组各成员分数的打分表, 计入平时成绩。

2学案的概念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知识经验, 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 沟通学与教的桥梁,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学案导学是在教学中以学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法, 注重学法指导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

在教学中运用学案的使用能够有效地缩小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对教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一般情况是我们会把装订成册的学案发给每位学生, 学案不仅涉及阅读课程, (因内蒙古科技大学现在实施分级教学为基础的模块教学模式) , 本册学案除阅读模块之外还包括写作、听力、口语模块的所有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同步使用.能够更加全面的帮助学生提高各个模块的学习效果, 由于学案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难点解释, 思维拓展等内容, 更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 易让学生步步为营, 各取所需。

3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支架教学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程学案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 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学案为载体,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进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终实现内化的过程。下面以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第5单元Section B“Roommate Conflicts”为例, 进而说明学案是如何设计和应用的。

3.1教学内容与对象

本文是一篇关于室友冲突的文章, 本学期是大二第二学期既大学期间英语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 学生英语水平理想意义上在大学英语4级与6级之间的水平。而实际情况却是不容乐观, 绝大多数同学仍然没有通过4级考试。

3.2教学目标

1) 学生应该熟练掌握本课生词和词组。2.学会作者的写作方式并加以练习。

3.3教学方法与学案设计

首先是情景设置, 由一则新闻导入, 其次设置任务, 回答课文问题。再次小组讨论, 影片赏析, 最后延伸阅读, 布置作业。

1) 通过一则新闻案例导入话题.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经历过的室友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出文章主题迅速进入学习情境。

Lead-in: read the cases about the actor played Power Ranger attacking his roommate with a sword and list some conflicts you have with your roommates.

Former Power Ranger arrested for allegedly stabbing room-mate with sword. According to gossip site TMZ, Ricardo Medina Jr., formerly known as the red Power Ranger, was arrested Saturday in Los Angeles after allegedly stabbing his roommate with a sword.

Reports say Medina“retreated to his bedroom with his girl-friend, ”after getting into a fight with his roommate. The roommate forced his way into the bedroom before Medina allegedly stabbed the roommate with a sword, TMZ reports.

The roommate, 36-year-old Joshua Sutter, was taken to a hos-pital where his injuries turned fatal.

“He is a great friend and a great client. It's something I can't even conceive, ”Gar Lester, Medina’s former agent, told KABC.“I don't see that in him. He was a very helpful guy and great with his dog. It's such a shock.”

According to KABC, Medina called 911 to report the stabbing at his home. He is being held at the Palmdale Sheriff’s Station on$1 million bond.

2) 回答书上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 (学生课下已预习) , 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

Read the passage in the textbook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y didn’t Sarah get along with her roommate?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hat on earth causes roommate conflicts?____________.

[3].Roommate conflicts may lead to____________.

[4]. To deal with roommate conflicts, schools resort to conflict resolution such as____________________.

[5]. Many schools make extensive efforts to make good room-mate matches but the outcomes are________________.

3) 课上完成关于词汇, 短语和句子的练习, 精讲答疑, 疑难句解析。

sentences analysis

(1) . When personalities don’t mix, the excitement of being away at college can quickly grow stale. ( Para. 6)

stale: no longer interesting or exciting.

e.g. 你需要休息, 要换换环境。在这里你会觉得越来越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aphrase:

____________________

(2) . Most roommate conflicts spring from such small, irritat-ing differences rather than from grand disputes over abstract philo-sophical principles. (Para. 6)

spring from: be caused by something or start from something.

e.g. 他想学艺术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

_________________

irritating: making somebody feel annoyed; annoying.Paraphra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Although the contracts are not binding and will never go to a jury, copies are given to the floor’s residential adviser in case conflicts later arise.

binding: have legal effect. t (Para. 7)

go to a jury: go to trial

in case: if it happens that; lest

e.g.如果你需要钱, 我可以借给你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aphrase:

_______________

(4) . Some school try to head off feuding before it begins by us-ing computerized matching, a process that nevertheless remains more if a guessing game than a science. (Para. 8)

head off:prevent something from happening;avoide.

我知道他会努力回避关于过去的尴尬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remains more if a guessing game than a science: computer-ized matching is more like a guessing game than a science.

Paraphrase:

__________________

4) 延伸阅读。讨论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发的思考, (课堂发放相关文章) , 通过对于备受关注的案件的梳理和讨论, 确定自己的观点并了解社会各界对于此案的看法和意见, 找出代表每位受访者观点的主题句, 然后观看美剧《生活大爆炸》有关室友冲突争吵的片段, 结合自身情况讨论。

A former Fudan University student, who poisoned his room-mate in April 2013, was sentenced to death by the Shanghai No.2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city media reported.

Medical student Lin Senhao, 27, from Shantou, Guangdong Province, was found guilty of the intentional homicide of his room-mate Huang Yang, also a postgraduate medical student. Lin laced a water dispenser that they both shared with a chemical highly toxic to the liver. He took the chemical from a lab at Zhongshan Hospi-tal, where he worked as an intern. Huang died on April 16 of liver, kidney and lung failure after drinking the poisoned water on April1. Lin initially told the court he only intended the poisoning to be an April Fools' Day prank but the court said that this defence did not hold up as Lin was familiar with the chemical as he had done experiments with it on mice and had published several papers on its effects.

Sarah Davidson, from Canada, financial advisor

"Obviously it is a terrible tragedy for everyone involved in this case. Lin ruined his victim's and the victim's family's lives as well as his own life. Both of them could have had successful medical ca reers but over silly little disagreements, their lives are now over.

I believe the punishment is fit for the crime. Lin committed intentional homicide over trivial arguments. The method he used was ruthless. The crime is extremely serious. I am not surprised that Huang's father was calling for the death penalty for his son's murderer.

I think this case also calls for more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for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prevent similar tragedies happen-ing in the future."

Cited from: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843722.shtml

Can you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s in the context.

1. A former Fudan University student, who poisoned his room-mate in April 2013, wassentencedto death by the Shanghai No.2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city media reported.

sentence: _________________

2. Lin laced awater dispenserthat they both shared with a chemical highly toxic to the liver.

water dispenser: ___________________

3. He took the chemical from a lab at Zhongshan Hospital, where he worked as anintern.

Intern: ____________

4. Lin initially told the court he only intended the poisoning to be an April Fools' Day prank but the court said that this defense did nothold upas Lin was familiar with the chemical as he had done experiments with it on mice and had published several papers on its effects.

hold up: _______________

5. I am not surprised that Huang's father was calling for thedeath penaltyfor his son's murderer.

death penalty:

6.Please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布置作业, 查找英文网站关于室友相处之道及如何处理室友矛盾的文章。逐条罗列要点, 附上网址出处。教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打分, 并计入平时成绩。

由此可见, 支架式教学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学案充分体现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帮助指导作用, 通过学案的设计和应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为英语学习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新起点读写教程I教案Unit 2 第2篇

III.Teaching Aims and Objectives.1.To memorize all the new vocabularies and expressions and grasp their usage.2.To teach students how to analyze some long and difficult sentences.3.To help students to grasp the use of nouns.4.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ad some materials similar to the unit and encourage them to make a public speech by themselves.IV.Difficulties in Learning.Some long and complicated sentences used in the text.V.Teaching Focus 1.To lead them to analyze the long or complicated sentences 2.To explain some key and practical words and expressions.3.To encourage them to make sentences and public speech.4.To help students to grasp the use of nouns.VI.Class Activities Students‟ oral performance Teacher‟s instruction Students‟ practice time Students‟ group performance VII.Teaching Procedures.The 1st—2nd period

(Text A)1.Warm-Activity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class: 1)What do you usually do with unwanted things at home? 2)Do you keep collections of antiques? How do you get them then? 2.New words Read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fter the teacher Analyze some useful and practical words and its usages.3.Skimming and Scanning 3.1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then to finish Exercise A on page 24 3.2.Ask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Qs: 1)Westerners love to buy used things for different reasons.Can you name one or two of them? 2)What can remind people of their childhood? 3)What will benefit antique collectors in their hunt for used things? 4)How can people make use of old items bought at the yard-sale? 5)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RASH” in the passage? 4.Text Study

4.1: language points 1)Early on a Saturday morning, much of the world remains in bed, enjoying an extra hour or two of sleep.(para.1)--Early on a Saturday morning, much of the world is still sleeping and wants to enjoy an extra hour or two of sleep.remain—(v.)①to continue in the same state or condition:仍然是,依旧是,保持不变

eg.remain silent /standing/seated/motionless/…保持沉默/一直站着/一直坐着/一动不动

The situation remains unchanged.Despite the danger, she remained calm.In spite of their quarrel, they remain good friends.He will remain manager of the department until the end of the contract.He remained a prisoner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These matters remain in doubt.She remained in complete control.②to be left after the removal, loss, passage, or destruction of others.剩下,余留, 留下 eg.She remained at home to look after the children when her husband went out.Only a few trees remain.Only about half of the original workforce remains.只剩下原来一半的劳力

Very little of the house remained after the fire.Little original architecture remains.There are only 10 minutes remaining.The only remaining question is whether or not we can raise the money.③to be left to as still to be dealt with :留待,尚待 eg.Several things remain to be done.Much remains to be done.还有许多事要做

A cure remains to be found.还没找到治愈的方法。

Many trees remain to be planted.还有许多树没植。

Many books remain to be read.还有许多书没看。remain—(n.)[常用pl.]残余,余额;遗迹;遗体

eg.He fed the remains of the dinner to the dog.他把剩下的晚饭喂狗了。

the remains of ancient Roman/an old castle古罗马的遗址/古城堡的遗址

prehistoric remains 史前遗址

His remains(遗体)lie in the churchyard.extra—(adj.)(adv.)

①more than or beyond what is usual, normal, expected, or necessary;further or added:

额外的,外加的

eg.enjoy an extra hour or two再多享受一两个小时的睡眠

enjoy an extra day or two of holiday再多享受一两天假 spend an extra dollar or two再多花一两美元 drink an extra cup of tea 再多喝一杯茶 buy an extra pint of milk再多买一品脱奶 need extra help an extra pair of shoes I need some extra money.Breakfast is provided at no extra charge.供应早餐,不另外收费。

Dinner costs $3, and wine is extra.I have to pay $3 extra.The conference is going to be a lot of extra work.这次会议将有很多额外的工作。

Take extra care on the road this evening.晚上在这路上要格外小心。

I am going to work extra hard.This is an extra large T-shirt.2)Armed with the newspaper yard-sale listings, they plan to be the first to arrive at the sales.(Para.1)--They take the newspaper yard-sale listing with them and plan to be the first to arrive at the sales.arm—(n.)①either of the two upper limbs of a human being or other animal that stands on two legs:

臂,臂状物

eg.He took the thief by the arm.他一把抓住那小偷的胳膊。

She carried the box under the arm.他把盒子夹在胳膊下。

The solider was wounded in the right arm.这个士兵的右胳膊受伤了。

He took her in his arms(=held her closely)and kissed her.他把她抱在怀里,吻她。

They walked down the road arm in arm.他们沿着这条路臂挽着臂的走着。

arm in arm 臂挽着臂

at arm‟s length 保持一定距离;疏远地

with open arms 热烈欢迎

cost an arm a leg: have a very high or too high price

twist someone‟s arm: to bend someone‟s arm up and behind their back to cause pain.②(多用复数)武力,武器

eg.make nuclear arms 制造核武器

The police force of the country is equipped mostly with US arms.这个国家的警察部队配备的大多数为美制武器。

arm—(v.)(the opposite: disarm)① to supply(someone of others)with weapons.武装起来;配备(某人)…

eg.Present-day policemen are armed with high-tech tools.当今的警察配备了高科技的器械

Joe had armed himself with an excuse before he went to see his teacher.乔在去见老师之前就想好了借口。

The crowd armed themselves with broken bottles.The country armed(itself)in preparation for war.Armed with a favorable witness, he will win the case easily.3)Yard-sale shoppers aren‟t the only people who liked used goods.(Para.2)--Besides yard-sale shoppers there are other people who like used goods.4)Even the rich people willingly search through used goods looking for a unique treasure.(Para.2)--Even the rich people are willing to search through used goods and look for a unique treasure.search—(v.)(search somewhere for…为寻找…搜索某地)①to make a thorough examination of;look over carefully in order to find something;explore

搜查;寻找;探查

eg.I have searched my memory but can‟t remember that man‟s name.我绞尽脑汁也想不起那人的名字

She searched in vain for her passport.I „ve searched high and low/everywhere for those files, but I can‟t find them anywhere.我到处寻找那些文件,但是哪也找不到

Firefighters searched the buildings for survivors.Searching the Web for interesting sites(网站)。

Police searched the area for clues/the little by.I have searched all the dictionaries at hand for the exact definition of the word.为了弄清楚这个单词的准确意思,我查阅手头所有的字典。

Scientists are still searching for a cure to the common cold.She searched desperately for some reason to stay.We searched the house from top to bottom.The police searched the suspect but found no weapon on him.He searched through this pockets for a cigarette.search—(n.):

①an act of searching 搜查;寻找;探查

eg.He kept moving in search of better living conditions.She went into the kitchen in search of a drink.I went off in search of a garage where I could buy some petrol.Eventually the search was called off.The search for a cure goes on.继续寻找治疗的方法。

Police carried out a through search of the building.Police conducted a long search for the lost child.5)Still others look for items to add to their collections.(Para.3)add—(v.)①to join or unite so as to increase in size, quantity, quality, or scope:增加 eg.add a few more names to the list.Mix the flour and butter together, then add the sugar.Would you add anything to what I‟ve said.Flowers add beauty to the dinner table.The decision to buy this weapon will add at least $5billion to the defense budget.②to combine(numbers, amounts)to form a total 加

eg.If you add all the amount together, you will get a huge figure.If you add 5 to/and 3, you will get 8.Add up all these figures for me, please.③to say or write further补充

eg.“Don‟t forget your umbrella,” she added.I have nothing to add to my earlier statement.Almost as an afterthought, he added that they were very pleased with the result.(短语)add fuel to the fire/flames火上浇油

add insult to injury 既受侮辱又受伤害;雪上加霜

added to this/ add to this 此外

add A to B/ add A and B: 把A 和B 相加

add to something 增加

add up 把…加起来;合情合理(eg.The facts just don‟t add up.)

add up to 共计为,总计为

6)A copy of a favorite children‟s book can remind someone of bedtime stories with Dad.(Para.4)--A copy of a favorite children’s book can bring back memories of bedtime stories told by Dad.7)Any item that is no longer made can be collected.(Para.5)--If an item is no longer made, it can be collected.8)Others simply buy whatever looks interesting.(Para.7)(Refer to the text book: P34)9)The trick is finding new ways to use old items.(Para.8)--The trick is using old items in new ways.4.2: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together 4.3 Ask students to close their books and try to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hrases together.① 再多享受一两个小时的睡眠/一两天假

enjoy an extra hour or two /an extra day or two of holiday 再多花一两美元spend an extra dollar or two ② 带上某物/一本新的汉英词典armed with something/a new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③ 配备了高科技的武器armed with high-tech weapons 准备好借口armed with an excuse ④ 二手货used goods/second-hand items ⑤ 二手车a used car/ a second-hand car ⑥ 使人想起童年/第二次世界大战remind people of childhood/World War II ⑦ 令人回忆起妈妈煮的自家咖啡bring back memories of Mom‟s homemade coffee.⑧ 令人回忆起儿时的游戏bring back memories of childhood games/bring

找回了对家乡的感受bring back the feeling of one‟s hometown ⑨ 一本钟爱的儿童读物/女性杂志a favorite children‟s book/ women‟s magazine ⑩ 不再生产的no longer made ⑪ 不再印刷的no longer printed/ out of print ⑫ 增值/增加产量/发福了increase in value/ production/weight ⑬ 什么东西看上去有趣就买什么buy whatever that looks interesting ⑭ 什么事情能使你幸福你就干什么do whatever that can make you happy ⑮ 希望赚钱/取得更大的进步look to make money/make greater progress ⑯ 没用就别买Don‟t buy unless it‟s useful ⑰ 没准备好就别离开Don‟t leave unless you are ready ⑱ 用作书立/枕头/被子be used as a bookend/ pillow/quilt ⑲ 给生活添彩add color to life ⑳ 使故事更加生动add more color to the story

The 3rd-4th period

(Text B)

1.New words 1.1Read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fter the teacher 1.2 Analyze some useful and practical words and its usages.2.Skimming and Scanning 2.1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then to finish Exercise A on page 30 2.2.Ask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Qs: 1)Coins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types according to the time they were or are in use.What are these types? 2)Coins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types according to the countries they come from.What are these types? 3)In what ways can you gain knowledge about coin collection? 4)How should you treat the coins you collect? 3.Text study.language points(Refer to the teacher‟s book : P35)3.2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together 3.3 Ask students to close their books and try to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hrases together.① 已知最古老的爱好之一one of the oldest known hobbies ② 已知最宽的河流之一one of the widest known rivers ③ 一段历史a period of history ④ 某一个时期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⑤ 四年长的时间a period of four years ⑥ 生活在很久以前的人们people who lived long ago ⑦ 很久以前就消失的动物animals that disappeared long ago ⑧ 全世界/全市all over the world/ the city ⑨ 联合国the United States ⑩ 在范围上覆盖全世界/范围很广worldwide in scope/wide in scope ⑪ 现在流通的硬币/通行的语言coins now in use/language now in use ⑫ 从你的硬币搜藏这一爱好中获得最大的乐趣

to get the most enjoyment from your hobby of coin collecting ⑬ 从家庭生活中获得最大的乐趣

to get the most happiness from family life ⑭ 尽量多读一些/起早一些read as much as you can /get up as early as you can ⑮ 弄清楚它铸造于何时何地find out where and when it was made ⑯ 弄清楚它是哪儿被谁发现的find out where and by whom it was discovered ⑰ 污垢结成硬快caked with dirt ⑱ 冰雪覆盖着的covered with ice and snow ⑲ 硬币的外观和价值the looks and value of the coin ⑳ 一个国家的历史与地理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a country

The5th-6th period(Vocabulary Practice)

Exercises on Page 20—29.The7th-8th period 1.Exercise Book, Unit 2 2.Dictation

读写教程 第3篇

【关键词】跨文化 时代性 趣味性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 以下简称《读写教程》)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该教材是一套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立体化大学英语教材,旨在培养学习者的综合应用能力。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界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从《课程要求》的界定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课程规划和教材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

一、《读写教程》中与培养跨文化能力密切相关的课文

教材全套四册,每册十单元,每单元分A、B两篇课文。我通过对四册所有课文的统计找出了其中19篇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这里的19篇文章只是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较为有帮助,所以我拿出来做分析,并不意味着其他的文章就全无与跨文化相关内容。通过分析,这19篇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反映了美国的社会生活。要进行跨文化交际首先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对这个国家的基本面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读写教程》中有部分文章反映了美国的社会生活。如第三册第九单元的课文婚前协议则反映了美国家庭关系中的婚姻关系,美国夫妻之间流行的婚前协议便是与我国完全不同的婚姻习俗。此外还有诸如反映美国职场文化、公共安全、社会交往、政治、商业等内容

2.介绍了部分历史事件。通过历史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过去,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国家的现状。《读写教程》中没有过多的涉及美国历史,只是部分内容涉及到一些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有一个了解。如第四册第八单元课文奴隶制并没有让我失去什么通过一位黑人对自己生活的回忆让人们了解到了奴隶制的残酷,进而可以认识到美国当今种族歧视存在的历史原因。

3.介绍了部分跨文化相关理论。大学英语既然要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介绍部分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水平进而提高实践能力。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文化休克就介绍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理论文化休克,让学生对初到异国的适应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就让学生在处在类似环境下时不至于惊慌失措。

二、内容评价

1.内容涵盖较广。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读写教程》中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的课文内容涵盖面较广,涉及到美国的家庭关系、职场关系、商业、公共安全、历史等方方面面,可以让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美国。还有部分跨文化理论知识,也利于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

2.趣味性较强。课文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美国的方方面面,许多故事内容正是学生感兴趣的。如第一册第七单元介绍了美国独特的持枪文化,而这种人人有枪的情况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这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诸如美国的文化标志、名人、跨国公司迪士尼等内容都是较有代表性的,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3.选题缺点。

(1)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文数量较少。在四册40个单元中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文只有19篇,所占的比例过小,不利于学生通过教材更充分的了解美国。

(2)缺乏时代性。19篇课文所包含的内容较不够新颖,许多课文都还是上个世纪的内容。如在介绍美国名人这一方面,本书分别在两篇课文中介绍了马丁路德金和比尔盖茨,没有更多的介绍当下的社会名人。又如第四册介绍了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和电讯革命,而我们电信行业已经步入了3G时代,信息高速公路显然已经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了。可见《读写教程》的课文选材没有更多的反映当下最新的美国生活,缺乏时代性,无法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美国。

(3)理论知识较少。大学英语的一大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是四册教材只有一篇课文涉及到了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不利于学生掌握充足的理论,也就不利于跨问化交际实践的顺利实现。

三、建议

1.增加相关课文数量。大学英语与跨文化交际密切相关,教材编排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涉及到跨文化内容以便学生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材可增加关于介绍美国特色文化的内容以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美国。还要增加跨文化理论方面知识,将跨文化理论融入到大学英语中,利于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理解指导学习实践。

2.适时更新课文内容。教材编排要更加注重时代性,更多的选用新颖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对于过时的文章因及时更换,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美国文化才能对美国有最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赵小庆.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几点思考[J].外语论坛,2010,13:634.

[3]崔锦华.从培养交际能力角度评价《新视野大学英语》的编写原则[J].社科纵横,2012,27:271~272.

读写教程 第4篇

教材作为一种课程的具体表达形式, 不但具有外显的知识、技能的载体功能, 而且也是社会观念、规范和价值观的载体, 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 如何把探究好教材中的隐性课程, 使它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值得我们关注。

本文以隐性课程理论为基础,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研究对象, 分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隐性课程的呈现方式、规律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并进行反思, 以期为大学英语教材中的隐性课程研究做出贡献。

一、隐性课程概述

(一) 隐性课程的定义

根据我国出版的《教育大辞典》, 隐性课程的定义为: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 与“显性课程”相对。

(二) 隐性课程的特点

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与显性课程相对的角度, 对隐性课程的特征进行研究, 其显著特征包括:潜隐性、广泛性、持久性和不确定性。

1. 潜隐性

相对显性课程而言, 隐性课程是以间接的潜隐的方式把政治意识、审美观念、信念等经验渗透到各种载体以及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在这种“渗透”式的教育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 广泛性

隐性课程的范围无所不在, 形式繁杂多样, 涉及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 学生在学校中所受到的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广泛的、丰富的。

3. 持久性

隐性课程所构成的是一种特定的精神气氛, 具有持久性的特点, 其影响在短期内是很难消除, 甚至对人的一生都产生影响。

4. 不确定性

隐性课程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所以教育者们不可能完全控制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具体细节和状况, 这就是隐性课程不确定性这一特点的体现。

二、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的隐性课程分析

教材是从一定社会文化里挑选出来的资料, 是经过特定遴选, 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的社会共同经验。在选择和筛选过程中一定会加入社会意识、编者们的情感、思想、价值观等。所以, 教材在反映人类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同时, 也反映了教材编写者的个人态度、意识倾向和价值观及, 这些都隐藏在语言的字里行间。

《新视野大学英语》是一部在全国多所重点院校使用的公共英语教材。《读写教程》每册都分为10个单元, 每单元设定一个主题。Section A、B两篇文章都从不同视角反映这一主题, 这种设计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加大语言输入, 同时还能供给学生相关的信息资料。整个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主题和社会需求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不但有大量的语言输入, 而且还包括对语言知识的总结, 同时又重视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最完美的, 隐性课程也不例外, 它在对学生施加正向性影响的同时, 也对学生产生负向性影响。

(一) 新视野教材中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正面影响

1. 大学学习生活指导

大学英语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尤为重要。新视野教材第一册当中unit1 A: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B:Keys to Successful Online Learning unit9A:College Success Made Easy;B:A Major Question of Majors对于指导大学新生学好大学英语以及更好地度过大学生生活无疑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2. 跨文化视野的开拓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工具。《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有大量介绍欧美国家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素材, 如第二册unit1 A:Time Conscious Americans, 第三册Unit4:A: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等, 这些素材的选择有助于培养学生拓展跨文化视野。

3. 科学知识的普及

在新视野读写教程中有很多素材涉及到科普知识。如第一册unit5 A:The Battle Against AIDS, 第三册unit 2 A:Iron and the Effects of Exercises B:Does Exercise Have Unexpected Benefits?等。

4. 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新视野读写教程一大优点就是所选择的素材涉及不少社会热点问题, 如第一册unit7 A:Face to Face With Guns;B:Should I Have a Gun?第四册unit6 A:Bribery and Business Ethics;B:The Biggest Threat to the Role of Police Officers等。

(二) 新视野教材中隐性课程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1. 严重的美国文化取向

新视野读写教程在文章选择上存在严重美国化倾向, 具体表现为美国文章占很大比例。下面对1-4册的美国文章, 即美国人撰写的或者反映美国文化的文章进行计量分析, 具体情况如下: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 新视野读写教程中美国文章占绝对主导地位, 传播着美国的文化价值观, 有着严重的美国文化取向。

2. 中国文化缺失

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但在于认知世界, 了解国际社会, 更为重要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 弘扬中华文化。因此, 我们在重视国际交流的同时, 更要充分认识到交流是为了更好的输出。因此, 在我们的教材中要有国际性, 但是也要有民族性。在新视野读写教程中, 中国文化问题确实严重, 反映中国的文化历史经济生活的文章极少。

3. 时代性匮乏

以第四册Unit 4 passage A为例, 文章讲的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电信革命的情况。而现如今, 3G已广为使用, 信息的滞后使得老师在向学生讲述这篇文章时, 有种落伍的感觉。时代性匮乏还体现在词语的扩展上, 随着时代的发, 很多新词, 如DINK、logo等, 在课文中少有出现。《新视野教材》虽然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大学英语教学, 但选择的文章却缺少时代性特征。

三、结论

要完成根据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这个任务, 就要充分探究好英语教材中的隐性课程, 把它作为英语学习以及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展,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趣味性, 而且能培养学生向社会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以及独立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摘要:“隐性课程”是国内外的教育者和教育理论界如今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从隐性课程理论的角度出发, 分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的隐性课程, 找出其呈现方式、规律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并进行反思, 以期为大学英语教材中的隐性课程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隐性课程,新视野大学英语,研究

参考文献

[1]Anderson, Terry, Revealing The Hidden Curriculum of E-Learning.Current Perspectives in Appl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1) :82-89, 2002.

[2]Lynch, K.The Hidden Curriculum: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a Reappraisal, 1989.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4]李复新.20世纪隐蔽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评析 (上下) .课程·教材·教法, 1998 (10) :55-59.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5词汇整理 第5篇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5词汇整理 Ⅰ形容词

eternal : 永久的,无休止的 fabulous :传说中的,极妙的 foul : 邪恶的,残酷的infectious : 传染的optimum : 最佳的,完美的 chronic : 慢性的,长期患病的 persistent :坚持不懈的,持续的 profitable :有利可图的,有益的 promising :有前途的,有希望的 grim : 艰苦的,严酷的,坚强的 weary : 厌倦的,令人厌倦的 simultaneous ;同时的cordial : 热诚的inland : 内地的destined :命中预定的agreeable : 令人愉快的,乐意的 barren :贫瘠的,不生育的shabby :破旧不堪的,衣衫褴褛的 virgin : 原始的,未经使用的 stern :严肃的,苛刻的severe : 严格的solemn : 庄严的serious :严峻的strict : 严格的conscientious :认真的,负责的 shrewd : 精明的,敏锐的 furious : 暴怒的,难以控制的 vulnerable : 易受伤害的 同义词有:weakfragile consequent :随后发生的 corporate : 法人的,团体的 legitimate : 合法的,正常的cumulative :累计所得的,累积的

读写教程 第6篇

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 由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在自己30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创立的, 是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 是教学辅助根据。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 简明扼要地把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表现出来, 具有科学性, 逻辑性, 直观性和趣味性。目前, 该教学法已经运用到了各个学科中, 历史, 会计, 化学, 机械设计等等, 其实在英语的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

笔者以《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教程 (第二版)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课本为例, 通过运用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二、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的应用

面对着长篇的英语文章, 大量的英语词汇, 复杂的长短句, 如何把握文章的脉络, 理清文章思路, 抓住文章重点, 强化记忆内容成了教授中的重难点, 而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1、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增强思维逻辑性。

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强调从整体上考虑问题, 它在注意局部的同时特别注意各“纲要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 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的方法研究纲要信号图表中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和变化情况, 既能使学生推理出课堂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又能归纳出课文的整体思想[1]。使知识形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以课本第四单元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为例:

该图示中间显示的是文章的题目以及主旨, 如何留下一个好印象, 而另外四个方框内则显示了留下好印象的四个要素, 当然这四个要素只是最简练的归纳, 学生还可以将各位细小的内容记录在对应的方框内, 这样学生可以利用该方法进行笔记以及自我复习, 不但简练了文章, 抓住了重点, 也便于之后的复习工作。图示教学法可以加强视觉刺激, 引导学生进行回忆。

2、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结构, 化繁为简, 提高记忆效果。

国外的一项关于视听教育的调查报告中曾指出:“光听只能记住15%, 光看可增加到25%, 视听结合能达到65%的水平”[2]。而一般的文章信息量大, 学生难以把握文章的重点, 而表格的归纳方式则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讲解课文时,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全面分析课文, 讲解教学内容, 再利用纲要信号图示进行第二次讲解, 突出文章的重点, 难点, 以及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课本第二单元Deep Concern为例:文章采用了叙事的方法, 按照时间的顺序描述了一个早晨, Sandy和父母之间由于代沟引起的种种矛盾和不满。文章涉及了代沟表现的各个方面, 但是由于文章采用叙事的方法, 而且各个方面相互穿插, 学生难以把握文章的重点, 而且难以归纳, 而采用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后, 如图所示:

我们清楚地可以看到产生代沟的五个方面, 而且关于这五方面, Sandy和她父母不同的观点, 最后文章并没有明确提出父母对于最后一方面的观点, 但通过比较和对比, 学生可以明确的说出父母的观点。最后就让学生抛开课本, 根据图示复述课文的内容和逻辑, 进行一个复述与复习。这样不但对文章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也把握了文章的重难点, 更可以轻易地说出文章没有给出的答案。而现在很多学校采用了幻灯片教学, 那么在适当加入这五方面的图片, 或者声音, 音乐等, 对于记忆来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助于学生分析文章内容, 理清对应关系, 提高其自学能力

英语科普类的文章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数字, 混杂着各种信息, 以第五单元The Battle Against AIDS为例, 文章第一二两段中有大量的数字, 包括英文式写法和阿拉伯数字写法, 而由于长难句或者从句的存在, 使得学生难以辨别该数字对应的内容是什么。笔者通过运用采用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 如下所示:

让学生先通过自学, 采用配对的方式, 将数字和对应的内容进行匹配, 虽然存在的长短句对文章的理解有着一定的阻碍, 但是由于先把重点的内容罗列了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 学生可以更加简单清楚地了解文章的内容, 也对长短句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

三、结论

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将信号和图示紧密地结合, 形成有机整体, 体现了事件的意义和内在联系, 提供了思维的逻辑顺序和理解、记忆的条件[3]。通过对三个单元的案例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将文章简化和精炼, 使知识要点一目了然, 减轻学生的负担,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加快教学进程, 为教学增添魅力, 是一套实用高效的教学法。

摘要: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是是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 有效地运用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采用该方法, 对《新视野英语读写教程》进行分析案例分析, 发现该方法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结构, 理清对应关系, 从而增强学生思维逻辑性, 提高记忆效果, 进而提高其自学能力。

关键词: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参考文献

[1]陈明娟, 简论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在英语泛读教学中的作用[J], 云梦学刊, 1998

[2]李詠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图示教学法[J],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3

读写教程 第7篇

关键词:翻译,误译,译者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用教材中给出的译文如果出现错误,就会对学习者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高校英语教材的中文翻译是一项艰巨而又需谨慎对待的工作。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专业素质、工作态度都会经受考验;同时,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译文的正确与否。误译之所以常常产生,究其原因,“都是因为译者对原文的语言内涵或文化背景缺乏足够的了解”(谢天振,1999:153)。

《21世纪大学新英语读写译教程1(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版)1》)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编写者在其修订版的总序中写道,“本次修订是在广泛听取使用者意见的基础上……对教师用书上的中文翻译作了全面梳理”(见总序P.4)。话虽如此,《(修订版)1》给出的参考译文中,还是存在一些误译与疏漏。现将几处较严重的误译总结如下:

1. 原文:Often it is tempting to sleep through early morning class or skip it altogether—resist temptation.(P.3)

译文:通常,逃掉大清早的课睡个懒觉,或者干脆逃掉所有的课,很具诱惑力———务必抵制住这种诱惑。

此句译文完全背离了原文的意思,是按照译者自己的理解而给出的,其错误有二:(1)介词through的意思是“贯穿,从头到尾,自始至终”,所以sleep through a class应该指的是“一节课从头睡到尾,没听课”,并非“在宿舍里睡懒觉不去上课”;(2)该句中的第二个代词“it”所指代的应该是前面的early morning class,而非译者臆想出来的“所有的课”。

综上,此句应译为:通常,睡着上完大清早的课,或者干脆逃掉这节课,很具诱惑力———务必抵制住这种诱惑。

2. 原文:Jack Nilles was teach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in Los Angeles,when he started his research on working from home.(P.43)

译文:当杰克·尼尔斯开始在家从事研究工作时,他正在洛杉矶南加州大学执教。

这是一个由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when既可以表示一时性的动作又可以表示持续性动作,从句的动作可以和主句的动作同时发生,也可以先于主句的动作发生”(刘世同,董文秀,1999:134)。该句中两个持续性动作虽然是同时发生的,翻译时还是应该调整语序以突出重点(文章主要讲述远程办公及其起源和发展)。另外,此句中的动名词结构working from home是介词on的宾语,而research on sth.的意思是“对……的研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working from home是“研究”的对象,在本文中指的是“居家办公或远程办公”,并非地点状语。

因此,该句应译为:杰克·尼尔斯在洛杉矶南加州大学执教时开始研究在家工作(即居家办公)。

3. 原文:These workers often take orders for products and services,anything from airplane tickets to flowers to health plans.(P.43)

译文:这些员工通常什么产品和服务订单都接,从飞机票到为健康计划的鲜花。

此句译文的后半句令人费解,“为健康计划的鲜花”是什么意思呢?仔细分析一下句子结构,我们不难看出anything from...to...to...这个补充说明成分是对前面的products and services(产品和服务)加以举例说明,其中的三个名词(短语)airplane tickets,flowers,health plans为并列关系。因此,该句应译为:这些员工通常会接受各种产品和服务的订单,包括订飞机票、送花、制订健康计划等。

4. 原文:That’s the strange thing about distracted pedestrians:They seem unaware of the fact that,more than anything,they are a danger to themselves.(P.53)

译文:这些就是有关心不在焉的行人的怪事。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对他们自己造成的伤害,这比什么都重要。

这段译文的错误有二:(1)由句中的冒号可知,句首的代词that并非指代前文出现的某个名词,而是指代冒号之后的整个句子;(2)译者凭空添加了信息“(比什么都)重要”,从而使冒号之后的部分句意变得难以理解。实际上,句中的比较结构more than anything(超过任何事物),是把anything与后面的主语they进行比较,即“对于这些心不在焉的行人来说,他们对自己造成的危害超过了任何事物对他们的危害”。据此,该句应译为:这些心不在焉的行人的奇怪之处在于: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对自身而言,他们就是一个危害,这危害超过任何事物。

5. 原文:That’s what I miss most—the buzz you get when you are explaining the world to a child too young to have worked out that,most of time,you’re wrong.(P.109)

译文:这是我最惦念的声音———当你给一个太年幼的孩子解释他还无法理解的世界时,他发出的叽叽喳喳的兴奋的声音你以为他不理解,多数情况下,你错了。

这段译文的错误有两点:(1)too...to...结构是child的后置定语,并非world的后置定语,所以译文“无法理解的世界”是不对的,应该是“一个因太年幼而无法理解……的孩子”;(2)结尾的that从句是work out的宾语,所以child之后的整个后置定语的意思是“(这个孩子)因太年幼而无法理解多数时候你(的解释)是错的”。据此,该句应译为:那是我最怀念的———当你向一个孩子解释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发出的嗯嗯啊啊的(表示赞同的)声音,他还太小而不能理解多数时候你(的解释)是错的。

6. 原文:If it hadn’t been for the combined blessings of fast traffic and potential kidnappers,it might have occurred to him earlier that there was a world out there that was independent of adult approval.(P.109)

译文:如果不是由于快速的交通和可能的绑架的双重因素的祈求,他也许早就敢独立生活在不需大人同意的外面世界。

此句译文错误有二:(1)译者把blessings译为“祈求”,致使句意令人费解,该词意为“上帝的恩宠,赐福,福气,福分,好事”等,原文中这个词的运用源于母亲的视角。在母亲的心里,“快速的交通和可能存在的绑架者”都像是上帝赐予的好东西,因为它们的存在使得她的儿子尽可能多地被限制在家里,没有过早地离开她去接触外面的世界。(2)sth.occur to sb.这个结构意为“某人想到某事”。综上,此句应译为:要不是因为快速的交通和可能存在的绑架者这双重因素的庇佑,他也许早就想到外面存在着一个独立的无需大人同意的世界。

在《(修订版)1》中,除了上述这些主要的误译之外,还有几个不妥之处,比如:Swahili(P.34)应译为“斯瓦希里语”;dependability(P.42)意为“可靠性”,并非“独立性”;it also took a rocket scientist(P.43)中的took应译为“需要”,而非“吸引”;an enterprising software developer(P.54)应译为“一位有魄力的软件开发者”,并非“企业软件开发者”;heartache(P.90)意为“心痛,伤心”,并非“头疼(headache)”;playing it safe(P.135)意为“在牌戏中采取稳定的措施,谨慎行事”,也可译为“求稳,不冒险”。

谈论别人误译“是一件危险的差事:一不留神自己也说错了,当众出丑。何况谈论误译容易得罪人,非同小可。不过,误译问题很有讨论的价值”(郭建中,1999:159-160)。上文所述的种种误译之处涉及的都是语法和词汇。对于“具备深厚的语言学、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理论功底,同时长期在大学英语教学一线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历”(见总序P.4)的教材编写者来说,这些误译显然是不该出现的。在此,我们希望教材编写者能以更加谨慎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邹申,邱东林.21世纪大学新英语读写译教程1(修订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2]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刘世同,董文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专项训练综合指导[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读写教程 第8篇

1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1.1 文化差异是阅读理解的最高层障碍

人们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宏观结构各层面会出现三种障碍, 它们分别是:专业认识方面的障碍, 社会性变数 (性别、年龄、地位等) 方面引起的, 文化差异。其中文化差异是最高层的障碍。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惑。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一定的语言知识, 也要进行一定的英美文化知识教学。

1.2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进行一定的文化知识教学

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 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是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播, 确切地说是忽略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单纯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并不能实现得体的跨文化交际。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当把语言知识教学和文化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同时, 达到很好的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2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内容

基于王振亚社会文化测试分析, 并结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4册的内容,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要进行文化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价值观, 社交文化, 关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文化。

2.1 价值观文化

说起美国的价值观文化, 它的核心就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所包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比如说个性自由、自力更生、自主抉择、尊重他人等。而中国则强调集体主义, 认为集体主义重于个人主义。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Unit5 Graceful Hands为例, 课文讲述了一位病人不愿让她的家人来陪伴她, 在她临死的时候只有一名值班医生在她身边。在文章末尾我们了解到这位病人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母亲, 18个孩子的祖母, 教会里的活跃分子, 社区志愿者协会的领导人, 音乐钢琴演奏家, 从教30 多年的钢琴教师。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他们会对这个病人的行为不解, 她有那么多家人为什么不让他们来陪伴她。但是如果了解了美国的个人主义精神, 学生自然明白这个病人这样做也是追求自我的一种体现, 她想把最美的形象留给家人。

2.2 社交文化

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交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特别是社交礼仪方面的文化。这样就会避免交际中不必要的误会, 达到很好的交流效果。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Unit3 Rich Meeting His Future Mother-in-Law为例,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外国女婿去拜访未来丈母娘的故事, 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他犯了很多错误却全然不知。比如说一进门就开始夸赞准丈母娘厨艺很棒, 因为从女朋友那得知准丈母娘厨艺很好, 这让准丈母娘有点尴尬;没了解清楚准丈母娘一家喜欢什么, 就买了葡萄酒。因为准丈母娘家连喝葡萄酒用的高脚杯都没有;此外其他人只是礼节性地喝了一小杯, 而里奇却喝了满满两大杯;吃饭的时候准丈母娘只是谦虚地说自己的饭菜做得不好, 里奇便顺势而为挑剔岳母做的饭不好。所有这些让里奇在准岳母心中的形象一塌糊涂, 可他却全然不知。

2.3 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文化

阅读教材中经常会涉及英美国家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文化内容, 学生如果能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便能很好地理解文章。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Unit10 Reports on Britain Under the Bombs为例, 在这篇文章中涉及了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等地理位置, 还有英国皇家空军、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文化背景知识。如果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能够有效地讲解这些文化背景知识, 将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英美文化教学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英美文化知识教学时,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进行英美文化教学。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两种方法, 即中西文化对比法、直接法。

3.1 中西方文化对比法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 学生可能会因为文化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理解方面的困惑。在这个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 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教学。例如: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Unit1 Time—Conscious Americans为例,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时间观念很强的美国人, 提前预约, 发邮件, 迅速地处理重要的事情, 不在饭桌上谈工作的事, 等等。教师在讲解这些的时候可以对中西方对待时间的态度做一个比较, 加深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认识。学生在掌握课文表达的主旨外, 还培养了他们的文化意识。同样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Unit3 Rich Meeting His Future Mother-in-Law为例, 这是一篇很好地运用中西方社交文化差异来进行对比的典范, 教师可以做一个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这就使阅读教学不仅达到了对整个课文理解的目的, 还实现了将语言应运于交际的实际意义。

3.2 直接法

除了中西方文化对比, 一个更为简洁、迅速、直观的方法就是直接导入法。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Unit5 Weep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为例,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母亲对女儿叛逆抽烟的哭泣, 这篇课文从主旨上并没有明显地显示出英美文化, 但是在课文当中许多细节的方面体现着英美文化。比如说Camel, Marlboro, Players这些比较有名的美国香烟品牌, 还有维多利亚女王、阿尔伯特亲王等, 教师可以直接对这些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Unit 9 Never Be a Quitter inFace of Life为例, 在这篇文章中出现了Pulitzer Prize普利策奖, Cuban Missile Crisis古巴导弹危机, 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等。教师也可以对这些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主旨的同时, 能掌握文章中所涉及的文化信息。

4 结语

总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前提,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地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 要将语言知识的教学和文化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 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在掌握文章主旨的时候, 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 更是一种工具, 它最终的目的是用于交流。当前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重语言知识, 轻文化教学, 忽视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从而导致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比较薄弱。该文通过探讨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内容和方法, 揭示了英语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文化意识,跨文化能力

参考文献

[1]苟红岚.文化知识与阅读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 (3) .

[2]谷彦君, 陈梅.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英美文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2 (3) .

[3]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4]唐祥金.文化观与文化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8) .

[5]王振亚.社会文化测试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0 (4) .

[6]吴玲芳.英语教学应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相结合[J].考试周刊, 2008 (35) .

读写教程 第9篇

《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是很多大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料。如果说大学英语课本是大树的主干, 那么各类CET4辅导资料就是枝叶, 主干粗张, 以枝叶茂盛的英语水平去应对各类考试也就战无不胜了。探其模块, 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是CET4的题库依据, 可以说CET4源于课本, 实质上是对课本重点的抽查性考试。

一、《新视野大学英语》提供了理解英语单词的语境。

英国语言学家弗斯 (J.R.Firth) 在其情景语境理论 (situational context) 中提出两种影响词义的因素:上下文, 即一个单词与其它单词共现搭配的可能情况;情景语境, 即对话和篇章等全部非语言背景, 如对话双方及其行为、行为环境、背景知识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教师杨涌泉在2006年所作的调查问卷分析显示, 关于“课外记单词时你最常用下列哪种方法”这一问题, 45%的学生的回答是通过死记硬背词表的方式记忆单词, 41%的学生利用各种词性和词义的关系对比方式记忆单词, 只有14%的学生认为他们记生词时利用了上下文;而对于“阅读遇到生词时你经常采用下列哪种方法”这一问题, 23%的学生遇到生词会猜一下词义, 9%的学生查词典, 68%不予理会, 可见大多数学生还不懂得利用阅读材料提供的丰富语境扩大词汇量。利用语境学习词汇, 是解决单词遗忘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情况下词义的确定需要上下文和语境的相互配合, 因此学生记忆单词不能单纯的依赖英汉对照词汇表生硬的背诵每一个英语单词对应的几个汉语意义, 否则长此以往不仅无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还可能养成把英语单词按照汉语思维胡乱组合的中式英语习惯。

有研究表明, 大学英语阶段较为适合的词汇学习方法是直接学习辅以阅读中的多次“遭遇”。《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学生提供了包罗万象的阅读材料, 在生动的文化背景知识下, 许多考试高频词汇多次重复出现在课文里, 有利于学生记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的陈潇潇在其研究中指出, “《新视野》课文词汇整体分布与本族语语料无显著差异, 但清晰地表现出先易后难的趋势, 比较符合词汇学习规律……”每单元的词汇模块除了有单独的生词表, 新单词还会以粗体文字形式出现在课文里, 配合上下文及课文语境,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和对语言的应用领会能力。

二、《新视野大学英语》对CET4应试能力的促进作用

《新视野》的每篇课文都经过精挑细选, 题材丰富, 学生在认真学习过一定数量的课文之后, 写作文时可借鉴的素材也就丰富起来。每单元Section A课后都有与课文写作技巧紧密相关的作文练习模块, 教师在课文分析结束后讲解写作结构, 指导并督促学生完成作文练习, 对学生的写作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学生阅读能力也能够在学习《新视野》课文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如果学生对课文理解透彻, 做阅读题时会觉得句子结构、文章组织似曾相识, 课文中出现的单词也就不成问题, 做阅读自然游刃有余。每单元Section A的预读习题, 课后习题的I题, 以及Section B的阅读技巧, 都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另外, 《新视野》每单元Section A课后还设有完形填空、汉译英、英译汉的模块, 这些模块都是对生词、词组的全方位总结、强化和巩固。如果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多加留意, 会搜索到许多与CET4相对应的单词、词组和句型。

三、如何协调CET4辅导与精读课讲解的关系

不可否认, 突击与否已成为很多学生是否能拿到CET4证书的关键, 但这并不能说明拿到证书的学生就具备了相应的英语水平, 也不能证明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中确实取得了成效, 可以说, 这种突击备考方式完全违背了CET4考试的宗旨。应试能力与技巧固然重要, 然而大学英语学习与四、六级考试的初衷是夯实大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这一点, 应是大学英语教师与大学生牢记的。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英语学习心理与备考心理摆到同一个起点, 脱离课本与考试脱离的惯性思维, 在教学中以CET4题型为参照, 结合课本模块对CET4考试进行梳理, 发挥教学的实用性,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夯实英语基础, 又提高CET4应试能力。

摘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CET4) 是大学生英语学习以及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阶段性评价工具, 因此在CET4的约束与激励下, CET4应试能力的提高是大学英语学习、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 很多学生把精力全部投入到CET4资料题海当中, 忽略了精读课教材的作用, 甚至将自己的CET4复习材料带到精读课堂, 完全无视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如何安排CET4应试能力培养及课本内容教学的比重, 也成为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课题之一。本文通过考察当前各高校普遍使用的公共英语精读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特点, 对如何协调CET4辅导与精读课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CET4与课本,语境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

参考文献

[1]J.R Firth, Firth J R Papers in Linguistics1934-1951, 1957.

[2]陈潇潇.大学英语教材课文词汇分布特征实证研究——《新视野》与Brown语料库的对比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11 (02) .

[3]肖霞, 张爱玲.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英语单词[J].当代教育科学, 2003 (23) .

读写教程 第10篇

1 对教材进行文化素材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选择教材作为研究对象能够直观的反映出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状况。考虑到教材作为文化载体具有直观性, 对其文化素材选材进行分类总结分析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 是研究教材中文化素材二次开发策略的基础及导向。

目前来说, 国内外文献中没有单独对教材中文化素材的分析进行过确切的研究。有关教材的分析与“二次开发”的学术研究一般比较多地是在“教材设计”, “教学设计”以及“教材改编”的专题下进行的。课程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1]以上变化, 表明课程意识向着深层发展, 为课程变革的实践指明了方向。美国学者波斯纳 (Posner) 曾提出“操作的课程”的概念, 它是由教师真正讲授的内容和传递给学生的内容组成, 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 信念和态度而解释的课程。[2]无论从教师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看, 还是从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个性差异来看, 教师都不可能绝对忠实地传递课程内容, 而是对其进行增减和加工。而英语教材在使用过程中, 应该具有更多的开放性, 需要教师和学生建构它的课程意义。施瓦布 (J.Schwab) 指出, 课程由教师, 学生, 教材和环境四要素构成。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教材只有在成为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积极因素时, 只有满足特定学习情景的问题, 需要和兴趣时, 才有课程的意义。因此, 教材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可以根据学习情景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取舍。”[3]英语教材的使用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育情境, 如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它就失去了意义。由此可见, 英语教材的“二次开发”其实是通过改变教材来适应情景, 从而填补教材的普适性和教学情景的独特性之间的鸿沟。Cunningsworth (1995) 也曾经提到, 英语教材取舍和调整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有方法, 语言, 话题, 技能, 顺序和进度, 文化和插图等。Mc Grath (2002) 指出教师既要考虑到教材本身的内部结构, 又要重视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他建议英语教材的取舍和调整可以从语言, 情景, 内容, 文化和课程管理几方面。[4]这就为研究关于教材中文化素材的分析做了铺垫。以大学公共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材为研究对象, 对其文化素材的选材进行宏观及微观分析, 并基于教材“二次开发”研究的理论基础, 挖掘其文化素材的内涵, 为教师教学设计理论提供文化导入的借鉴, 使教师的教学设计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 珍惜教材中文化内容的价值, 重视文化对语言教学的作用, 解构和重构教材。

2 对教材进行文化素材分析的方法——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1-4册) 为例

对文化素材的分析是研究教材中文化素材“二次开发”策略的基础, 主要可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通过文献研究, 在搜集、阅读了从图书馆和互联网上的文献资料基础上, 对现有涉及大学英语教材中文化素材分析的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 从中了解有关文化素材分析及“二次开发”的基本问题和研究现状, 确立研究框架。文本分析是研究文化素材选材的重点, 对教材文本内容的构成要素、结构和维度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旨在描述和揭示文本内容的真实状况, 挖掘文本的潜在意义。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1-4册) 为例, 笔者从文化素材选材的角度对该教材进行宏观及微观的分析, 对相关的内容及数据进行收集及整理, 并基于文化素材选材的相关理论, 以系统的、有利于线性分析的目录对其进行归整, 同时借用计算机软件以列表的形式将内容清晰的呈现。通过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从文化素材、教材处理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和课例探讨等方面的分析, 为进一步文化素材二次开发策略的研究提供具体的参照点。该研究中对教材进行的文化素材分析理论是基于Risager (1990) 等学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的目录法分析教材理论, 并结合Kilickaya (2004) 关于教材中文化素材分析标准及注意事项提出的建议, 最终以具体表格形式呈现的部分目录类别如下:

3 文化素材分析的结果及意义

通过上述方法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1-4册) 教材进行文本分析及整理后, 教材中文化素材的内容及数据在表格目录下一目了然, 例如:

教材中提到国家共25个, 重复提到次数最多的为美国, 其次是英国。提到的国家中, 亚洲国家只有日本, 韩国, 菲律宾, 越南, 泰国。关于国家中城市或地区的名字, 美国的最多, 提到过14个州名, 以及20多个城市或地区名。仅次其后的英国, 被提到的城市及地区名称不超过10个, 而中国的地名只提及北京, 上海, 拉萨及台湾。

教材提到的人物中, 著名人物绝大多数是西方欧美著名人物, 其中美国人数多达一半。英国, 法国, 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著名人物也有提及, 亚洲著名人物提及的数量最少。提到的普通人物种类繁多, 但属于美国的超过一半, 其余多数是欧洲各国普通人物, 属于亚洲的普通人物最少。提及的历史事件主要有二次大战以欧洲战场为主, 美国战争, 美国奴隶制度废除, 种族主义等, 并不涉及亚洲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该教材中, 基于教材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只有听, 读和写, 并没有设计针对文化素材进行的讨论, 演讲及角色表演等交流型教学活动。教材虽然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 但并没有直观丰富的图表, 照片, 音频, 视频等形式的材料做辅助。教材中的文化素材大多是以事实型材料的形式出现, 却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背景信息, 比如文章出处, 发表时间, 作者姓名, 国籍等。教材中以虚构型材料形式出现的文化素材非常少。

从分析结果很容易看出, 该教材虽然涉及的文化内容丰富多样, 但仍然有许多需要补充及进一步挖掘的地方。教师可根据自身文化教学的要求, 策略性的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从而达到良好的文化教学效果。宏观清晰的文化素材分析结果将为教材的二次开发提供客观的理论基础。

4 结束语

从文化素材分析结果中, 教学者将能直观的认识教材中文化素材包含的内容, 分配的比例, 及呈现的形式, 进而更易于做出判断及调整, 在设计和二次开发教材内容时更能有的放矢, 从而达到更佳的文化教学效果。对教材中文化素材的分析是研究二次开发教材中文化素材的奠基石, 基于文化素材分析结果, 教学者可进一步研究二次开发教材中文化素材的策略。

摘要:为了满足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对教材的文化素材进行“二次开发”, 而客观有效的认识及分析文化素材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该文从二次开发教材的角度出发, 探讨对教材进行文化素材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1-4册) 教材为例, 对其文化素材的选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将对进一步研究文化素材的二次开发策略有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文化素材,二次开发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11) :71-72.

[2]俞红珍.教材的二次开发一以英语学科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6:4.

[3]张华, 石伟平, 马庆发.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275-284.

[4]俞红珍.英语教材的取舍和调整-——本质, 内容和方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5 (1) .

[5]Risager K.Cultural References in European Textbooks:An Eval uation of Recent Tendencies[M]//Buttjes D, Byram M.Mediating Languages and Cultures.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1990.

[6]Kilickaya F.Guidelines to Evaluate Cultural Content in Text books[J].In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2004 (12) .

[7]沈倩.英语教材二度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一以《牛津英语》 (上海版) 教材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读写教程】相关文章:

读写结合05-10

读写指导06-01

趣味读写练05-18

写作教学读写结合05-29

教学反思听说读写05-18

博文读写范文05-17

文献读写议范文05-25

开国大典读写结合07-21

高三早读读写材料09-08

IC卡读写模块05-21

上一篇:音乐选修下一篇:公路桥梁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