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范文

2023-09-15

读写结合范文第1篇

1、 首先在活跃课堂氛围上,侯老师让同学们猜年龄,一下子让气氛活跃起来,温暖起来.从年龄引入课文内容,用简单的语言向同学们简单渗透了开国大典的场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不是空白的,从我比你们幸运中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用最平常的,谈话的方式向学生渗透了后来学习重要运用到的瞻仰的意思,并和学生一起展望这节课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记住一些词语,愿望简单,但是确实很多语文课所缺失的.

3、

利用老师年纪大的特点要求学生声音洪亮,幽默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理清文章顺序,老是个一个指导的范例让学生自己在老师的指导下摸索前进,这种艰难的摸索让学生在体验中真正收获。这种前进虽然耗费了很多时间但是却让孩子们学会一种学习方法。并教会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会让她读书更加有条理。语文课的现实实用性凸显,值!

5、

全文贯穿抓住关键句子关键词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手中的笔和大脑一起活动,看到重点的,有感觉的要画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育性具有长远意义。

6、

让学生学会发现句子的重要性;例如;读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的时候,)要求声音洪亮,有气势,让学生真正的在平时读课文的时候不能走马观花,要要注意情感的凸显,这样才能真正的读有所获

7、

语文教学的实用性,重点新颖,例如让学生知道如何介绍参会的来宾,学生通过学习后真正能做到会做讲解员了.抓住语文中的致命的但是常常被人忽视的细节,如方位介词,让学生真正的去动手画一画会场的图,真正的理解并能应用写作中.

8、

小小的逗号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个逗号一层意思,让学生学会从逗号中分出层意,让学生学会运用逗号,知道逗号其实是一个简单的分句,她是有一定的意义的,以后的习作中不会乱用逗号了.

9、

读写结合范文第2篇

摘  要: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学习较为枯燥乏味,要想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应当进一步强化阅读指导功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写作指导,通过以读促写,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以及写作水平,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掌握学习技巧。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究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并提出实践指导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读写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能够看出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将教学重点放置在阅读指导上,所以导致阅读和写作出现分离情况,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进行阅读设置过程中,会以阅读材料研究与分析作为主线,所以导致阅读方法过于单一,也会逐步削弱写作训练的比重,导致读写之间难以形成必要联系。如果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学生的阅读便会进入瓶颈阶段,所以必须要实现阅读和写作教学的高效融合,不仅能够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也能够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切实提高写作能力,加强对于写作材料的认真理解。

1.目前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小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才能够在将来的学习当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要注重夯实学生的阅读学习基础,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领悟能力和探究能力,小学生也要根据小学语文,的现状进行积极的探索。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当中主要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在记忆词语和各类修辞手法的时候,难以充分的掌握并且记忆。学生的学习情感也得不到很好的抒发和引导,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所欠缺,当前小学生在写作学习当中难以充分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应用读写结合教學模式的意义

(1)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由于阅读是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和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所以教师为了在语文教育教学当中陶冶学生学习情操就要开展阅读教学。教师通过读写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利用小学语文文章来进行深度性的拓展与引导,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学会更多的写作技巧,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写作学习欲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路,所以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小学教材,通过阅读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写作积累能力,使学生能够开展阅读学习时,树立科学的写作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

(2)在写作当中强化阅读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当中要提高学生思想上的共鸣,通过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强化,增强学生阅读学习量。教师要在小学作文实践教学活动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索,改变学生在写作当中凑字数的现象。由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结合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阅读延展,提高学生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和探究当中学会更好的写作和思考。教师也要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让学生进行深度的读写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成语及字词句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和思考当中提高自身的阅读学习能力和阅读学习思维。

3.读写结合模式的重要性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对于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进行掌握和合理性的运用,从而逐步的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小学生个人的认知和思想正处在发展时期,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使学生能够重视阅读和写作,并且让学生通过读写结合进行反思和探究,逐步的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素质。学生在开展读写结合时,能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教师也可以在教育教学阶段蕴含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进行教育的拓展。教师通过深入性的挖掘教材当中的优美字词句开展阅读教学的引导,让学生在阅读学习当中把握好字词句进行扩展和缩写,使学生能够通过读写结合更好的进行学习内容的把握和探究。由于读写结合既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仿写能力,又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语文素材积累能力,作为教师要学会科学的利用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增强生活经验,发挥日记性的作用,强化学生在记录当中的思想感悟能力。教师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方式,既能够拓宽学生想象力,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教师通过多鼓励小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读写结合当中学会记录生活当中的趣味性故事,从而丰富学生学习思维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树立科学的学习思想。

4.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阅读学习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在读写结合阅读教学帮助的过程中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对知识以及阅读技巧的掌握状况来进行教育的创新引导,通过有针对性的帮扶,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和写作学习动力。教师要深入性的帮助学生进行拓展和提升,强化学生在写作和阅读当中的思维成长,逐步的完善学生的实际思想能力。教师也要通过每篇课文的主题进行教育的渗透引导,引导学生对于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索,并且将课堂的主动权给予学生。教师通过在课堂当中进行积极的观察和帮助,让学生在阅读当中进行自我的体验和思考,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阅读当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感悟和体验,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素养。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锻炼和引导,增强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读后感的探究和思考当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当学生在学习某一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才能够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教师在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深入性的分析和探索就可以了解到当前小学生在写作时,心理压力较大。部分学生在根据教师所布置的写作任务,进行思考时感觉无从下手,学生对于写作产生过于迷茫的心态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教师通过在小学读写结合教育教学当中发挥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对于课文文章进行续写,从而增强学生在续写过程当中的学习探究热情。教师要在阅读教学当中增强学生对于语句的积累,探究强化学生,写作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在阅读当中对于美文的积累,使学生能够学会对词汇进行科学的探索。例如,学生在学习《草原》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在阅读当中了解本篇文章的深层次意义,并且让学生勾画出文章中的优美语句,使学生能够通过深入性的阅读来体会文章中的美感,增强学生对于草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在协作当中运用本篇文章的优美修辞手法和语句。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总结得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并且有效掌握阅读和写作教学之间的契合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从本质上增强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白富花.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05):162-163

[2]陈寿宗.读中学写 以写促读 —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2):23-25

[3]谢芳.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06):160

[4]蒋玉莲.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J].时代教育,2016(12):252

读写结合范文第3篇

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着读写分离、各自为阵的课堂现象,这导致阅读解析支离破碎、枯燥乏味,学生习作自然也言之无物、味同嚼蜡,语文教学课程改革难有实质性的进展。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读写结合,构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与诸位共享一二,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阅读教学要重视指导写作技巧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在阅读与鉴赏中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自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认识。加强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吸收”和写作“倾吐”之间吞吐自如,是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必经之径。教学过程中,笔者摒弃了传统课堂教一课算一课,就题论题的死板做法,在深入鉴赏关键词句的基础上,更多地渗透作者富有个性的写作技巧与表达方式,为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积蓄能量,更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意识、高雅趣味寻得一条蹊径。

譬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里面的 景物或“琉璃剥蚀、朱红淡褪 、高墙坍圮、雕栏散落”,或“落日灿烂、 雨燕高歌、气象万千”,抒写了作者在这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境界中获得的对生命本质、人生意义的认知。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从地坛“一片野地、由盛到衰”、“蚂蚁 摇头晃脑 、捋着胡 须……”、“落日光辉平铺 ,雨燕出来高歌 ,苍黑的古柏镇静地站在那儿……”等景物描写去逐步理解史铁生历经“瘫痪、尿毒症”等一系列挫折、打击后,所感悟到的“死不必急于求成、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之后,笔者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也寓情于景,结合自己的学习压力、家庭纠纷、师生矛盾等进行写作,力争从现实生活的一花一草中感受到自然的理趣,人生的哲理。如此一来,便很好地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了一起,不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更升华了他们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

2写作教学要重视情感体验

中国中学语文教学委员会主任张定远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弊端关键在于理念落后、气氛沉闷、局面被动,作文命题比较普遍。的确,写作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很难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没有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废话、大话、空话、套话自然很多。为此,笔者在写作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引导学生以手写心,抒发真情实感,有效地升华了他们的思想与情感的深度。

譬如,与学生一起研读选修教材《写作》中“修辞立其诚———写真话,抒真情”时,笔者结合《陈情表》一课,就写作要重视情感体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作为一亡国之臣,能够用一篇文章打动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的晋武帝,仅仅依靠文学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而李密最终以一篇《陈情表》顺利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最大程度的还是因为自己对祖母的孝感天动地,千百年来形成了“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认识。以此为例,笔者引导学生们从自己的生活寻找那感人肺腑的某个瞬间,并把它记叙下来。在这篇文章的感染下,学生多从自己身边的亲人写起,有写到父亲来学校送钱时颤抖着的,松树皮般满是老茧的手的, 有写自己每次上学离家时妈妈深情的目送的,还有写每次回家餐桌上丰盛的饭菜的……一字字,一句句都浸满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有了这一基础,这次作文练习自然收获颇丰,给了他们深刻的启示。

3读写结合要注重培养习惯

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 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写结合学习方法也是如此,要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语文教师就必须注意教学时的细枝末节,从课堂点滴逐步渗透,从心理到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

譬如,有一名学生在学习沈从文的《边城》时,模仿小说以风景美、风俗美来隐喻人物形象之美的写法, 写作了《烧香的母亲》,勾勒了家乡如诗如画的风景,还有逢年过节绝不忘记烧香拜佛的母亲们,赞美了他们的勤劳、善良、虔诚,还不忘最后加上画龙点睛的一笔:看着匍匐在地的母亲,她们何止是在拜佛,真的就是在朝拜真实、美好、幸福的生活! 之后他把这篇文章发布在了自己的博客上, 文章受到了大家的一致点赞与好评, 还被“《边城》文学圈子”加了精。后来,一边阅读、一边写作便成了这名学生的学习习惯,其读写能力也便自然突飞猛进。再如,有一次写作“拒绝平庸”的话题作文,班里很多同学都主动去教材中查找“珍爱生命”、“科学之光”、“向青春举杯”等专题资料,在写作过程中巧妙地引经据典, 大大提升了文章的思想深度与语言文采,养成了良好的读写结合的好习惯。

总之,读写结合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一把利刃,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语文素养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的浅见,相信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会在课改大潮中焕发出更迷人的风姿。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加强读写结合,不仅有利于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阅读教学要重视写作技巧,写作教学要重视情感体验,读写结合要注重培养习惯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望抛砖引玉,能够激发大家的研究兴趣,为课程改革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

读写结合范文第4篇

2、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

3、高中英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4、“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5、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在整本书阅读策略中的应用

6、初中英语“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研究

7、面向核心素养的中职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方式

8、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9、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 以写带读

10、小学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

11、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12、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激发写作热情

13、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14、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究

15、“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浅谈人教版小学英语高年级读写课教学实践研究

16、关于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17、浅谈农村初中语文“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

18、谈谈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19、以读促写,用活“读写结合”的四种方法

20、农村初中英语以读促写实践策略探究

21、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写作支架的有效搭建

22、探讨初中语文“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的读写结合教学

23、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及实施途径

24、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高中英语教学更精彩

25、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模式探究

26、“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

27、思维导图视觉下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研究

28、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

29、“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0、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31、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2、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以读促写的运用探究

33、初中语文“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考

34、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 读写联动

35、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英语写作“以读促写”教学模式初探

36、浅谈“以读促说、以说促写、读写结合”

37、立足高考,践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策略

38、高中英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39、探析高考英语作文读后续写的教学反拨与启发

40、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研究

41、以读促写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42、以读促写:论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的有效开展

43、初中英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之教学方法

44、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研究

45、“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46、初中英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探索

47、“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48、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9、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读写结合范文第5篇

一、读写结合要立足于教材

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 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 无论是哪个方面看, 都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就初中语文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为例, 每个单元都有“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 在真正教学时, 就脱离教材了的要求了, 特别是写作教学。对于教材, 有些教师很认真地一篇一篇地教, 以教完为目的, 而写作则多是为考试才安排训练。这种做法不但不能实现读写结合, 还违背读写教学的基本规律。

读写结合教学应该立足于教材。人教版教材做把“写作”单列并放在“阅读”之后, 在“写作导引”和“写作实践”中体现读写结合意图。如七年级 (上) 第一单元, 写作要求是“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并以《散步》 (莫怀戚) 和《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为例, 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学习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在“写作实践”第三题的“提示”中, 明确指出“可以模仿《秋天的怀念》, 写得质朴一些;也可以模仿《荷叶・母亲》写得灵动一些。”其目的是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初中语文 (人教版) 各册中的“写作”部分, “写作导引”和“写作实践”都注重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

教材的内容极其丰富多彩,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 要树立单元意识, 在阅读教学时, 不能孤立地讲解每篇课文, 要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 让阅读教学与单元写作教学有机结合。

在解读文本时, 不但要解读文本“写什么”, 更要解读“怎么写”。王荣生教授认为, 语文教材有两种价值, 一种是“所传播的信息”的价值 (“原生价值”) , 一种是“如何传播信息”的价值 (教学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掌握教材的原生价值仅仅是语文教学基本目标, 而掌握如何传播信息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教师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意识, 才能落实读写结合。

二、读写结合离不开广泛阅读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阅读可以促进写作。但仅仅依靠几篇读课文, 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广泛地阅读。

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学得一些写作方法, 更多的是为了积累, 为了丰富生活, 为了更好地感受生活。那种功利性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多大的帮助。温儒敏教授建议中小学生多读一点“闲书”, 有时要“连滚带爬”地读。温教授说的“闲书”, 就是指除教科书之外的课外书, 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读的书。所谓“连滚带爬”地读, 就是指阅读时不要处处死抠字眼, 允许浏览式地阅读。只有学会“连滚带爬”地读, 才能培养阅读的兴趣, 才能实现“广泛阅读”。

李希贵校长说:“阅读比上课管用”, 他认为应降低阅读起始的期待, 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地读。如果一阅读就让学生写读后感, 一阅读就让学生写作, 这样学生就不愿阅读了。因此, 我们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当他们有了一定的积累后, 有了一定的感受后, 你不让他写, 他也忍不住要写。要想教学生写作, 首先要让学生“有想法”才行, 而不要急于教写作的方法, 一个人要想说话, 就是因为“有想法”, 而不是因为有了说话的技术才去说话。广泛阅读就是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阅读, 既能让学生积累知识, 丰富体验, 也能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这些因阅读获得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和人生思考必将成为写作的资源。这才是读写结合的真正内涵。

三、读写结合要进行优化训练

优化训练是落实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读写结合的方式, 有不少老师进行过探索和研究。有的总结出“感触型、仿写型、评论型。”三种训练的类型:有的总结出“结构模仿、言语模仿、读后感想”三条训练途径。有的聚焦于课堂训练, 进行仿写、改写、补写、扩写、续写等。有的对从积累性写作、模仿性写作、评论性写作、创造性写作等角度进行了探索。这些探索和研究, 有助于我们将读写有机结合起来, 进行优化训练。

虽然训练形式、方法、途径因人而异, 但要求“有机结合”的宗旨是不变的。因此, 要实现真正的有机结合, 首先, 要讲究循序渐进, 切不可一开始就瞄准考试。以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 为例, 写作要求分别为“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文从字顺”, “突出中心”, “条理清楚”, “发挥联想和想象”, 这些要求很有梯度。其次, 必须广泛阅读, 不能只讲写作概念, 不能只读优秀作文, 也不能只读文学名著, 要博览群书。写作不能只写应试作文, 写作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潘新和教授说“存在的言说, 是人的确证。”广义的写作不单是应试写作, 而应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同时, 还要关注写作对阅读的影响。写作不仅仅能促进阅读, 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很有帮助。优化写作训练, 可以优化阅读方法,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 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阅读积累了知识, 丰富了生活, 为写作提供了借鉴;写作又促进了对阅读的理解。实现读写结合要立足于与教材, 要广泛地阅读, 也要优化写作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读写结合,广泛阅读,优化训练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温儒敏《倡导名著阅读, 还须讲究方法》。

上一篇:语文阅读下一篇: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