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互动学语文范文

2023-10-07

读写互动学语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5.046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英语这门国际性的语言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价值。现代社会当中,越来越多的行业对于英语的要求逐渐提高,从而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初中时期对于各种知识的学习,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学习基础。现如今,教育事业对于初中时期的英语课程教学更加重视,借助学案导学模式展开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了教师和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角色,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更加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当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加大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基本认识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含义

所谓学案导学,主要指的是在教学当中,以学案为基础,借助教师的引导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力,创造新型高效课堂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更加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学案导学还可以应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学案导学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以此为依据展开知识学习,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

(二)学案导学模式的特征

1.以新课程教学的理念为基础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教育部门提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新课改中规定,要在教学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过程。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转变了学习的角色,更加积极地参与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并且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教师在新的教学方式中,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与学生一起探讨相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不断地鼓励和表扬,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初中时期以往的英语课程教学当中,大都是教师根据所要讲述的知识内容,带领学生进行被动地学习。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当中,并未采取主动的学习行为去获取和吸收英语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即便是学到了一些知识内容,也并不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地使用在实际生活当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英语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而学案导学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转换了以往的教学角色,作为引导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可以在学习当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成为一个综合能力较强的现代人才[2]。

3.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目标

学案导学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极大地改善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一直以来,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内容的学习比较死板。新课程改革之后,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广泛应用,更加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应用的基础上,学案导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教学目标,借助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对各种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在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便能够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的价值。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进行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对我国大部分初中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方面缺乏一定的兴趣,而且并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自身學习能力的提升有所阻碍。然而,将学案导学引入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更好地以导学案为依据,带领学生认识课程学习的目标和难点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便可以做好一定的学习准备,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案导学给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可以在互相合作帮助的学习环境下,逐渐对英语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以及主观能动性的体现都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价值[3]。长此以往,便能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受到了阻碍。学生往往不够明确教师的教学重点,也无法了解教师所要讲述的知识内容。然而,在学案导学的引导和帮助下,使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英语课程所要讲述的知识内容,也认识到课程中需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而且,在导学案下,学生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让他们可以有更加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与认识。久而久之,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便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三)加强学生学习能力评价

教师借助学案导学对学生进行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对于学案导学具体内容和方式的制作,都在教师自身的掌握范围内。在课堂教学中,学案导学指导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学习,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引导下,也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和掌握,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和指导。这样一来,更加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其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的改善。

三、借助学案导学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策略探讨

(一)借助学案导学展开自主预习,培养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严格来讲,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具备较强自主预习能力的学生,他们往往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师讲述的英语知识内容,提高自身对所学习知识的理解。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可以此为学生展开自主预习。那么,在最初,教師必须要了解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规划,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为他们引导和提供科学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策略,从而使学生可以掌握更加高效的预习方式。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在初中阶段,最初对英语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和了解英语课文中存在的生涩词汇,以及自身并不理解的部分。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便可以为创造高效的英语课堂做好一定的准备。

(二)利用学案导学展开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初中时期,学生自身具备的学习意识比较淡薄,而且他们也并未认识到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学案导学下,给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在对学生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别划分,在不同的学习小组当中,学生可以结合教师制定的导学案,以此为依据展开学习,在互相帮助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学习更多的英语知识,更加能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为他们探究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4]。

比如,在人教版的初中英语教材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对My favourite subject is science课程进行学习的时候,首先应当给学生制定该节课程的学习目标,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各个小组的学生共同对学习目标展开探索和学习,并且在互相帮助下,提高彼此对学习任务的完成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对英语课文的掌握,以及各种句型的应用。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加可以在此基础上,促进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合学案导学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学生的英语知识

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课后复习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学案导学也可以被应用在布置课后作业方面,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教学目标,以及不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对于所布置的作业难度以及数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在此基础上,能够发挥英语作业的巨大价值,让学生在练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心理状态,以及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都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作业完成状况,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还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内容,更好地强化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学案导学法应用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当中,有助于培养初中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英语教学质量的改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课程的改革以及时代的发展,使得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要想培养更多英语方面的优秀人才,教师必须要正确地认识学案导学的意义和价值,从而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创造更加高效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赵树琼.借助学案导学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之我见[J].青海教育,2019(4):47.

[2]赵华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丁睿.学案导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2):4.

[4]黎丹媚.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运用[C]//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广东卷).2013.

[责任编辑 胡雅君]

读写互动学语文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化解文章重点和难点,提出能够激活学生兴趣和思考,或者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主问题,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要和必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主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巧”设“主问题”十分重要。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出以‘一当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可见,主问题设计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意义何其大也,它对课堂教学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么怎样来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中的主问题呢? 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对于不同的文章,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入手:

一、 从标题入手来设计“主问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甚至是文章灵魂的再现。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因此可以从标题入手来设计主问题。如教学《土地的誓言》一课时,学生通读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本文标题表达的完整意思是什么?(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作者面对的是怎么样的土地?又发出了怎样的誓言?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誓言?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自然就深刻地理解作者和土地的关系,体验到作者对故土、对祖国炽热的爱。再如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我从解题入手设计了主问题:你从题目中读到了什么?消逝前的罗布泊是怎样的,消逝后又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使它消逝了?围绕这一主问题,师生深入到课文内部,通过对罗布泊消逝前后的对比,深究出了它消逝的原因。

二、抓住“文眼”来设计“主问题”。

抓住题目,尤其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常能得其要旨,理出主线,串起全文。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文时,可扣住题眼“智”设计了问题:①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②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吗?③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三个问题涉及了矛盾的双方、故事的主要情节、描写方法等诸多方。教学《陋室铭》时,可抓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德馨”两字提问“作者的德馨表现在哪方面?”引发学生整体思考。

三、可以从文章的结构方面入手设计主问题。

文章的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在设计主问题时,可以从文章结构方面入手设计主问题。比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在课文教学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文作者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两种不同生活——在“百草园”中的生活和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请据此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并思考:他在“百草园”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分别是怎样的?为什么先写“百草园”的生活,后写"三味书屋"的生活?这两种生活调换位置写可以吗?由此启发学生思考按照时空顺序结构文章的好处。这种居高临下鸟瞰式的主问题设计,可以便学生充分地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阅读能力。

四、以整体感知来设计“主问题”。

整体感知就是要把握住全文的中心,理清作者的思想脉络。教《故乡》这篇小说,在引导学生分析杨二嫂这个特殊人物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我设计这样的主问题:闰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二人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只有通观全文才能作出全面的回答,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特级教师宁鸿彬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度长江》时提出这样的主问题:“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式出来: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实际上,这“一句话”就是课文的标题,这“一段话”就是课文的导语,这“几段话”就是课文的主体。这样水到渠成地引出关于新闻结构的知识。

五、以线索来设计“主问题”。

以课文的"线" 设"主问题",顺藤摸瓜,可以使课文条理化。以事物为线索的文章,如果能抓住文章的结构线索,去皮肉见骨干。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主问题:本文线索是什么?作者围绕“新装”写了哪些事?请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学生通过读课文,就能理清本文的叙事条理:“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如果是以感情为线索的文章,可以人物的情感变化线索来设计主问题。如教《荔枝蜜》一课,可设计这样的主问题:本文围绕是以什么为线索的?“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然后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对蜜蜂和对劳动人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六、以文章主旨设计“主问题”。 抓住疑问点提问。抓住疑问点提问既可化难为易,又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我在讲授《风筝》一文时,学生对文章中关于“精神的虐杀”所反映的社会现状的问题感到难于理解,为此,我提出了三个问题:①作者对小弟的精神虐杀过程中,作者与弟弟各自的表现如何?②他为什么敢于以小弟那样?③这种虐杀在当时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吗?学生四人一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交流过程中问题的理解难关慢慢被突破。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设计问题:“作者抓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细节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具体描绘,有什么目的作用?本文的写作意在揭示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有效的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

六、可以从文章的语言方面入手。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有关问题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语言风格,赏析、品味、领悟作品的语言特色,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孔乙己》教学中,根据小说末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提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为什么?” 《孔乙己》的结尾是“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请认真阅读全文,从孔乙己的精神追求、物质追求、人格追求等方面的前后变化探究孔乙己悲剧的自身根源和社会根源。这一问题的设计,把课文环境、人物、情节三大描写及其作用和小说的主旨理解全包含在内。可以从文章的构思特点入手,因为巧妙的构思是为更好地表达主旨服务的,理解了文本的构思特点,自然就解读了文本的内容和主旨。再如教学《羚羊木雕》时,我抓住文章末句"这能全怪我吗?",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全”字在这样是什么意思?我错在哪里?到底该怪谁?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辩论,探讨各人的对错,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如何处理好家庭矛盾等问题,理解课文插叙、描写方法等手法。

七、可以从作家的“创作谈”和其他作家对作品的评析方面入手设计主问题。

作家的“创作谈”可以帮助我们原生态地了解作品,其他作家对作品的评析,往往结合丰富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例如在都德的《最后一课》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胡适先生对《最后一课》精湛的艺术构思赞叹不己,称"此篇佳处,在于设想之奇。夫割地之惨,奴隶牛马之痛,是何等主要问题?而乃以孩童语气出之。全篇所写,是一蒙学堂中琐屑之事,计时不过半日,而读者心目中俨然想见异族之威,亡国之憾,真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就此结合课文开展一些分析研究,也可以用其他作品或艺术形式的例子加以印证。这种"借脑"式的"主问题"设计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

5.可以从文章的联结点入手。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指导学生理清文路,把握课文的某些联结点,诸如一个关键词、一个中心句,甚至一个过渡段,并围绕这些联结点去探究,对于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训练思维能力,掌握读书方法,都是大有禅益的。比如,在教学《香菱学诗》时,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课文中作者抓住"笑"来描写香菱(十三处)、黛玉(五处)、宝玉(三处)、宝钗(三处)、探春(五处)、李纨(一处)、众人(三处)的形象,揭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只要我们通过各种问题的恰当巧妙设计,就一定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有效地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设计"主问题",对带动整篇课文阅读的教学,对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价值。

读写互动学语文范文第3篇

2、将语文教材从神坛上请下来

3、统编本初中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写作教学的策略指引

4、指向表达:叙事类文本的教学追求

5、大学语文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实验探究

6、开发有效教学资源 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7、生长点:凝聚教材的核心教学价值

8、高中英语教材的语言知识项目教学设计

9、处理教师、学生、教材关系的三种方式

10、敦煌蒙书对当代语文教育的意义

11、浅谈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工作

12、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文言文起始课教学策略探究

13、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策略

14、如何改变小学高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

15、“引导”碰撞出情感的火花

16、谈语文教材的拓展策略

17、语文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切入点

18、小学语文学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策略

19、别再让“小马”拉大车

2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教材旁白的应用策略探究

21、基于统编教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

22、试论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儿童视角

23、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如何做到“四心”相通

24、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25、教材插图在写话中的运用

26、定准目标亲历过程学“文”习“言”

27、小学语文学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策略

28、课程理念下的说课新模式

29、用语文的视角研透教材

30、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31、《三字经》对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32、活用语文教材 优化课程资源

33、统编初中教材经典课文的文本价值再挖掘

34、中华人文精神视域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刍议

35、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36、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7、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写话习作教学实践研究

38、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水平

39、例谈英文绘本与小学英语教材的整合

40、浅议语文教材二次开发的可行方向

41、如何培养积极的阅读者

42、一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材教学策略的探究

43、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44、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研究

45、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使用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46、用统编本教材编写理念教好旧版教材

47、用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

48、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49、论小学语文教材对语文教学的规定性及其实践

读写互动学语文范文第4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文是继承并传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门学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努力学好语文,使中国文化熠熠生辉。

那么,如何更好的学习并运用语文呢?

一、勤发言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我们要用合适、通畅、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即使你不是百分百正确,但心态已经走在别人的前面。

二、常温习

“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才能有新的发现、新体会。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用“放电影式复习法”来温习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每单元结束后,要在三天之内进行一次复习,形成坚固的知识网络。

三、勤交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识不懂就要问,与老师、同学之间勤交流,拓宽自己的思路。

四、会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的书籍中汲取优秀文化知识,学会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自身修养。

五、读背写

语文不像理科那样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它需要很强的语感与感性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勤读、勤背、勤写的好习惯,增强理解,培养兴趣。

六、善观察

生活是语文的老师,我们要养成善于观察身边的小事物的习惯,积累素材,这样才能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使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这才是真正的好习惯。

七、找差距

课前预习、课上吸收、课下练习,发现自己的知识缺点,建立错题本,不断循环复习,成绩才能提高。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再聪明的人,再好的习惯,也需要勤奋努力,才能有所成,学习不是应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积累。

读写互动学语文范文第5篇

11月3日和4日上午,高一22人,高二8人,在赵家干书记带领下赴石家庄精英中学参观学习。赵书记把这次学习定义为:朝圣之行、收获之行、放松之行、安全之行。学习日程安排是:3号上午8:00—11:10观摩精品课和常态课展示(10:00—10:20观摩激情跑操),11:20—12:00观摩集体教研活动;3号下午听精英中学历史备课组长介绍精英中学高考备考安排及日常备课“三备两研”情况;4号上午听湖南雅礼中学历史备课组长讲座。

下面介绍一下具体的所感所悟。

激情课堂:

进入精英中学教室听课,深刻感受到学生的激情体现在方方面面。我进入教室,正好赶上刚上课,老师喊“上课”之后,学生喊“老师好”把我吓了一跳——声音洪亮、短促,没有一点拖音。课堂上老师按照“6+1”模式授课,在展示阶段,老师找学生回答,没有举手的环节,十几个学生“刷”一下子站了起来,同时口中高喊“我回答”, 音同样洪亮、短促,没有一点拖音。然后老师指定学生回答,回答过程中如果有错误,立即又有几个学生“刷”站起来,同时喊道“我质疑”,老师指定学生回答。回答过程中如果有缺漏,立即又有几个学生“刷”站起来,同时喊道“我补充”。在学生的不断回答、质疑、补充过程中完善的答案就逐步形成了。

学生的课堂激情是怎样被换起来的呢?如果问他们学生,都不肯透露。根据我的观察可能有以下几点:

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精英中学的竞争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是班级之间,每个年级分为ABC若干部分,每部分包括几个班级,班级之间有竞争,楼道内粘贴有每天班级的量化评分公示表,内容包括:内务、两操、午晚休、班级违规、课堂违纪等内容,每日排名;有些班级外面粘贴有其他班级的挑战书,以及本班的应战书。其次是班级内小组间,后黑板大部分班级都擦干净了,个别班级有没来得及擦掉的“学习小组每日积分”。第三是在学生之间,每个班级外面都有“龙争虎斗”榜,里面有“尖子生每日成绩PK”,里面展示了几个尖子生每天的各科定时练成绩排名。

有竞争就有奖励,具体的不清楚,但是,我注意到,那些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表现优秀的学生胸前挂有一个小胸章,上面有校徽、学生姓名,还有其他信息。每个班仅极个别学生有,应该是种激励措施。每次考试公布优秀学生、单科优秀学生,这和和我们做得相同,不同的是精英中学把学生照片也附上了,激励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注重学情和尖子生培养

在观摩精英中学高二历史组集体备课时,他们正在教研一次考试之后的习题课,他们针对学生错题情况进行备课,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班某某某,这道题做错了”,之后是错误原因分析,并把相应知识点记下,以备之后做针对性练习。后来,这位教研组长解释,教研中提到的都是班里的尖子生,他们的教研主要就是针对尖子生,在课堂上优先提问尖子生,在“思”的环节,教师在教室转,重点看尖子生的问题,每节课尖子生的表现都要留意,遇到表现不好,听课没状态,不认真思考,不积极回答问题等情况,任课老师要及时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及时处理,保证问题不过夜。以上种种,他们就是要其他学生羡慕这些尖子生。这点和我们平常强调的关注边缘学生有所不同。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读写互动学语文范文第6篇

1 给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

一些教师在语文课上只顾乏味地串讲, 无效地分析课文, 却忽视了学生的朗读训练, 更舍不得放学生自由读书, 俗语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只有多读多练才能提高语文成绩。课堂上安排五分钟让学生自读, 自己读书, 是学生检查阅读情况, 提高朗读能力和语文分析能力的重要时机。教师要大胆让学生去主动解读课文, 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享受阅读的快乐。只有当学生享受到学语文的快乐时, 他们才可能有持久的学习兴趣。

过去, 我们总是担心讲不深, 讲不透, 喜欢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实际上学生不是在学课文, 而是在学老师对课文的心得体会。而许多老师的教学又完全是按教参的分析进行, 这就造成教学中的千人一面, 千声一腔, 使丰富的语文教育走向封闭僵化的死胡同。事实证明, 由于我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 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认识并不真切, 思考并不深刻, 感受并不强烈, 所以尽管我们费尽心血, 效果并不是很好。可以说, 新教材的出现正是为了打破这种费时低效的局面。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专心读课文, 大胆发表自己对课文、对语文的看法。老师要做学生的“教练”, 而不是代替学生练。教学中, 让学生多一点时间读书, 在默读中思索, 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在即席发言中锻炼品才, 在写作中放飞思想;老师相机指导点拔, 激疑导趣。话不在多, 关键是说得恰到好处, 能够帮助学生打开一扇扇思考的窗户, 让学生充分感受学语文的快乐。

2 引导学生有独到的思索与质疑

改变教师唱主角的局面, 要让学生唱主角, 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依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 语文教学要摆脱师问生答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开展师生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有师生之异, 无尊卑之别, 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的思考、大胆地质疑。如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 笔者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 思考文中配图的作用与意义。学生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 一路上替他扯了几十回”这幅图后问:文章运用对比手法, 其中一点突出表现范进中举前后对岳父屠户前恭后倨的特点, 而图中的范进 (已经中举) 走在岳父面前, 有点扭着身子, 并回头看岳父为他扯衣襟, 表现出一种不好意思的样子, 把这一形象与范进对岳父前恭后倨的性格不太相符吧?又有同学建议:图中范进应是挺着胸, 仰着面, 迈着官步走在岳父面前, 才能表现范进中了举, 在岳父面前装大不恭的变色龙形象。如此独到的思索、质疑与探究实为一种创新精神, 要鼓励。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我们教育的对象大都是正值花季的孩子。他们显著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善问、求知欲望高, 但不免有稚童心。因此, 他们思考问题有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天真、幼稚的特点, 甚至是片面的。如关心《木兰诗》, 有一同学问: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十几年, 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谁发现木兰是女的?有的同学说:古代男人就是笨。也有同学认为:大概是古代妇女在外貌上同男人差别不太大, 因为古代男人蓄长发, 跟女的相似, 所以难分辨, 对吗?那位同学的质疑值得大家去思考探究, 但有些同学的分析还不成熟, 或者说是片面的。对此, 我们不要苛求责备, 而要肯定同学们善于思考探究的精神, 如此才能极大地调动同学们学习语文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学生作为不同的学习个体, 他们对教材总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教师应在学生学习完知识以后, 鼓励学生针对老师讲授的知识能以什么题型出现, 并让学生互相有问有答, 那么学生对所滨知识就学活了, 教师加以点拨, 不可挫伤学生的质疑的积极性。

3 摄取多方面信息知识的“自由”

传统的语文教学, 学生囿于书本, 应付考试, 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语文新课标提示:学生学习语文不再局限于书本, 教师不再是唯一传授知识者。如今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广阔, 接受知识的信息源也更为广泛。因此, 教师要允许学生自由摄取来源于多方面的知识信息。如可以从电影屏幕里获得知识。学生步入视频, 能够参加“第二起跑线”竞赛活动, 或者听专家知识讲座;也可以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 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历史名胜, 聆听那些优美诙谐的解说, 熟记一些脍炙人口的佳句;还可以从熟知的优美的电视广告词中学修辞、学语法, 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阅览室, 读中外名著, 陶冶情操;读历史、天文、地理等书籍, 拓宽视野;读报刊杂志, 激活思维。当然也可以从电脑网络中获取知识。如学生预习课文, 在网络中了解作者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 这样可以解决学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 使学生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 极大地丰富学习内容, 扩大知识面。

4 选择学习语文空间的“自由”

这是针对课堂学习为绝对中心而言,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 我们要重视创设课堂以外的语文学习环境, 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因为任何一块哪怕最贫瘠的土地上, 都有文化载体存在。生活的空间, 同样有很多文化载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文化, 尤其是课堂、校园以外的。在适当的时间要允许学生离开课堂, 走出校园, 拓宽学习语文的空间。如适时地走亲访友, 串串门, 也有利于学语文。因为访友串门能与各类人物侃谈, 甚至争辩, 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另外, 还能从中了解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学习群众的语言, 摆脱写作时千人一面, 语言干瘪的弊端。也可以根据需要, 搞一些社会调查, 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 提高他们思想认识水平, 丰富其社会阅历, 为今后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 通过社会实践, 引进现实生活中的“活水”, 把“小课堂”与丰富多彩的“大社会”自然结合起来, 使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美国一位教育家说的好: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要把语文课和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联系社会的生活实际, 让鲜活的生活之水浇灌我们的语文课堂,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 学语文的过程就是认识和感悟生活的过程, 就是变聪明的过程, 是我们作为人的不可缺的生存状态, 是生存的需要。

上一篇:大学生两会心得范文下一篇:戴望舒偶成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