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病毒与防治方案

2024-05-09

网络病毒与防治方案(精选7篇)

网络病毒与防治方案 第1篇

网络的迅速发展扩大了人类的信息交流, 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打开方便之门。信息资源的共享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但同时给病毒创造了更大的繁衍空间, 扩大了其传播和危害的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 Internet的发展不仅加速了各种病毒的传播, 同时孕育了一种新型的病毒——网络病毒。它可以感染与其所感染的主机有网络链接的其他主机, 传播方式是自动查找可传播机器的位置, 同时自身复制传播, 使病毒在传播初期就有可能出现爆发的情况。病毒在感染过程中不需要人的介入, 很多主机在使用者丝毫不知的情况下遭到感染。因此, 了解网络病毒的特点和传播方式, 进而制定网络病毒的防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网络病毒的特点

(1) 破坏性强。一旦文件服务器的硬盘被病毒感染, 就可能造成硬盘分区中某些区域上内容的损坏, 使网络服务无法启动, 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 传播性强。网络病毒普遍具有较强的再生机制, 一接触就可通过网络扩散与传染。 (3) 具有潜伏性和可激发性。网络病毒与单机病毒一样具有潜伏性和可激发性, 在一定的环境下受到外界因素刺激便能活跃起来。一个病毒程序可以按照设计者的预定要求在某个服务器或客户机上激活, 并向各网络用户发起攻击。 (4) 针对性强。网络病毒并非一定对网络上所有的计算机都进行感染与攻击, 而是具有某种针对性。 (5) 扩散面广。由于网络病毒能通过网络进行传播, 所以其扩散面很大。一台PC机的病毒可以通过网络感染与之相连的众多机器。一旦服务器被惑染, 其解毒所需时间将是单机的几十倍以上。因此, 由于网络病毒而造成的网络瘫痪, 其损失是难以估计的。

三、网络病毒的传播方式

(1) 通过邮件传播。邮件中的病毒文件需要激活才能感染和继续传播。最初需要人们主动去发带有病毒附件的邮件, 现在病毒可以自己将自己发出去了。在激活的情况下, 病毒主动读取Out Look地址本中所有邮件地址, 并将自己向这些地址发送出去。于是, 一生几十, 几十生成千……。病毒以几何级数通过Internet迅速从一点蔓延到世界各地, 造成网络拥塞, 邮件服务器不堪重负而瘫痪。

(2) 通过共享文件夹主动传播。在各种系统的企业网络内部, 人们除了通过内部邮件系统、办公自动化平台及网络应用软件交流共享信息外, 网络文件夹的共享也是一种最普遍和常见的文件和信息共享方式。现代网络病毒已经将写共享文件夹作为一个基本的功能了。网络中的一台机器感染了病毒, 病毒就会通过写共享文件夹的方式迅速地传播到网络邻居的其他机器上, 而且全过程都是在人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自动进行的。

(3) 浏览网页也会感染病毒。在最初的概念中, 浏览网页总是安全的。但随着浏览器功能的不断增强, 这种安全感已不再存在。利用WHS (Windows Host Script) , 网页中嵌入的有害脚本代码可以读写用户的本地文件, 修改注册表, 访问其他系统资源, 简直是为所欲为。

(4) 真正的网络蠕虫。以红色代码 (Code Red) 病毒为始的新一类病毒开启了病毒传播技术新纪元。它带有黑客软件和病毒的双重性质, 利用微软的Web服务器IIS的安全问题, 从一台服务器的内存直接攻击另一台服务器并传播到它的内存。由于Web服务器总是随时在线的, 并且具有较大的Intemet连接带宽, 通过服务器之间的自动连续搜索IP地址感染, 病毒会很快扩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该病毒可以修改被感染网站的网页, 如果它在被修改的网页中再加进一个网页病毒代码, 通过用户对网页的访问再传播到用户的机器中去, 那后果就更可怕了。后来这些特征就被大规模流行的尼姆达 (Nimda) 病毒采纳了, 该病毒可以说是集网络传播技术之大成的一款病毒, 既有传统的感染文件方式, 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传播, 同时还会乱发邮件而扩散, 利用与红色代码相同的技术进行感染。

四、网络病毒的防治方案

网络病毒防治的现状是:网络中的病毒好似大海里的鱼, 数量颇多, 但抓起来特别难, 一网打尽更是不可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但无论如何, 我们选择的网络病毒防治方案应具有两个特点:A、以服务器为中心;B、具有中央监控的管理功能。

在一个网络中, 作为一个有效的网络病毒防治方案, 应该保护住网络的基本病毒入口点, 加强网络入口点的防范技术。计算机网络中最主要的软硬件实体就是服务器和工作站, 所以, 防治计算机网络病毒应该首先考虑这两个部分。

(1) 基于工作站的防治技术。工作站就如计算机网络的大门, 只有把好这道大门才能有效防止病毒的侵入。其方法有三种:一是软件防治, 即定期或不定期地用反病毒软件检测工作站的病毒感染情况, 可以不断提高防治能力。但需经常启动软盘防病毒软件, 因而不仅给工作人员增加了负担, 而且很有可能在病毒发作后才能检测到。二是在工作站上插防病毒卡。防病毒卡可以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 但防病毒卡的升级不方便。从实际应用的效果看, 对工作站的运行速度有一定影响。三是在网络接口卡上安装防病毒芯片。它将工作站存取控制与病毒防护合二为一, 可以更加实时有效地保护工作站及通向服务器的桥梁。但这种方法同样也存在芯片上的软件版本升级不便的问题, 而且对网络的传输速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上述三种方法都是防病毒的有效手段, 应根据网络的规模、数据传输负荷等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2) 基于服务器的防治技术。网络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的中心, 是网络的支柱。网络瘫痪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网络服务器瘫痪, 它一旦被击垮, 造成的损失是灾难性的、难以挽回和无法估量的。目前, 基于服务器防治病毒的方法大都采用防病毒可装载模块 (NLM) , 以提供实时扫描病毒的能力。有时也结合利用在服务器上的插防毒卡等技术, 旨在保护服务器不受病毒的攻击从而切断病毒进一步传播的途径。

(3) 加强计算机网络的管理。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 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的, 只有把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目前在网络病毒防治技术方面, 基本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 但管理上应该积极主动。首先应从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使用、维护、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 对网络系统的管理员及用户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规范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 严惩从事非法活动的集体和个人。其次, 应有专人负责具体事务, 及时检查系统中出现病毒的症状, 汇报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在网络工作站上经常做好病毒检测工作, 把好网络的第一道大门。除在服务器主机上采用防病毒手段外, 还要定期用查毒软件检查服务器的病毒情况。最重要的是, 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网络使用制度, 提高自身的防毒意识;应跟踪网络病毒防治技术的发展尽可能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手段, 建立“以防为主、以杀为辅、防杀结合、软硬互补、标本兼治”的最佳网络病毒安全模式。

总而言之, 一个有效的网络病毒整体防治方案应该具有层次性和集中监控性, 能够有效地检测和清除各种已知和未知病毒。应具备以下几点: (1) 从服务器上安装客户端防病毒软件; (2) 向客户机发布新的病毒数据库升级文件; (3) 从广域网链接上发布新的病毒数据库升级文件; (4) 调度和管理远程客户的病毒扫描工作; (5) 响应客户的警报; (6) 上载和浏览客户扫描报告; (7) 远程控制客户选项; (8) 在大型网络中的执行速度和可缩放能力。

参考文献

[1]Kauffman J.ASP.NET数据库入门经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海涛.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黄健熙, 吴炳方.基于B/S的水土保持信息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 (7) :138-140

网络病毒入侵的防治与研究 第2篇

目前,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和壮大, 互联网已经非常普及, 网络安全问题渐渐成为阻碍网络进步和信息共享的因素, 尤其是网络的不断发展也提高了病毒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一旦共享资源感染病毒, 网络各节点间信息的快速传播也会将病毒带到共享的客户端, 后果不堪设想。这就要求人们提高网络防病毒产品的技术水平, 并将网络环境下病毒的防治作为研究重点。

1 网络病毒概述

1.1 网络病毒基本概念

网络病毒是一种程序代码, 它有异于普通的计算机程序, 是一种恶意的非正常代码, 具体来说是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而且可以自我复制在网络上“传染”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网络病毒不修改系统文件或硬盘的引导区, 主要利用网络协议 (如TCP、FTP、UDP、HTTP和电子邮件协议) 来进行复制, 从而感染目标计算机的内存, 强制使其向网络发送大量信息, 导致网络速度下降甚至导致整个网络瘫痪无法正常运行。

1.2 网络病毒的特点

(1) 寄生性。计算机病毒通常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 程序被执行时, 病毒的破坏作用就开始发挥了, 程序未执行前, 病毒一般不容易被人发觉。

(2) 破坏性大。病毒通常潜藏在计算机系统中, 并不会在感染时立即发作, 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发作, 破坏系统。轻则影响网络的效率, 降低速度, 严重的话导致网络瘫痪。

(3) 隐蔽性。病毒软件并不是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可以检查出来, 有些隐蔽性非常强, 使用病毒软件无法查出, 这类病毒处理起来相当困难。

(4) 传染性。网络环境下通过网络通信机制迅速传播, 扩散范围很大。计算机病毒一般嵌入在其他程序上, 病毒发作时会成几何速度传播, 一台计算机可传染多台或整个网络内的计算机。

1.3 网络病毒的危害性

网络病毒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 破坏性非常强, 它通过攻击网络的漏洞来破坏计算机网络资源, 甚至突破网络的安全防御, 入侵到网络的主机上, 致使计算机运行速度减慢, 工作效率下降, 也可能攻击整个网络造成网络系统瘫痪。磁盘复制、因特网上的数据信息传输、固化在硬件设备中的病毒程序均可以成为网络病毒的传播途径。

2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措施

2.1 工作站防治病毒

使用反病毒软件定期检测工作站的病毒感染情况, 过程中需要人为地经常启动软盘防病毒软件, 或者在工作站上插防病毒卡或者在网络接口卡上安装防病毒芯片, 以便及时检测并处理病毒。由于工作站是病毒进入网络的主要途径, 采取有效措施先从入口开始防范病毒对病毒的侵入提高了防治能力。缺点是增加管理人员的负担, 往往在病毒发作后才能发现病毒, 不能及时防止病毒入侵, 防病毒卡和芯片的软件升级不便、也会影响网络运行速度。

2.2 服务器防治病毒

网络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的中心和支柱。目前基于服务器的方式病毒方法大都使用以NLM (Net-Ware loadable Module) 可装载模块技术设计程序, 可扫描服务器、工作站, 发现带毒文件有意或无意拷入服务器时自动通知网络管理员, 并及时对病毒存档。优点是可集中式扫毒、不占用工作站内存、及时扫毒、软件安装设计方便。

2.3 加强计算机网络的管理

第一, 要依照实际情况设置合理安全的网络结构, 制定并规范工作程序与操作规程,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意识, 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素质。第二, 专门指派工作人员管理计算机网络, 以便对计算机网络经常检测, 及时发现病毒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具体的做法如下:

(1) 需要制定系统的防病毒策略, 及时确定系统保护的级别及对应的策略。 (2) 设计多层防御体系。网络病毒的传播途径较多, 所以对病毒的防治需要采用多种方式, 单一的防病毒入侵方法无法阻止病毒的进入。 (3) 定期更新升级防病毒定义文件和引擎从而保证更新程序的有效和正确执行。 (4) 要对文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备份。即使数据或文件被病毒破坏, 也可以通过使用备份对相关数据文件加以恢复。最后, 要不断加强微机管理员的防病毒意识并提高其技术水平。

2.4 个人用户网络病毒防范方法

(1) 增强安全意识。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网络和物理介质, 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才可以基本上保证网络不被病毒侵袭。具体的注意事项有:重要资料, 必须备份;选用合适的杀毒软件;提高防毒意识, 不要轻易点击网站;慎重对待电子邮件的附件;尽量不要从任何不可靠的位置接收数据或者文件。

(2) 防治邮件传播病毒。随着网络的普及, 电子邮件与办公应用软件结合的越来越密切, 然而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病毒也越来越多, 使用电子邮件时单从电子邮件客户应用的角度来检验防病毒措施的缺陷是不够的, 用户使用的电脑系统也应受到保护。因此使用电子邮件时, 应禁用预览窗口功能、不轻易下传病毒警告、对可移动介质加上写保护、不打开值得怀疑的邮件。用户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病毒的感染和传播。

(3) 选择合适的网络版杀毒软件。选用合适的功能较为强大的网络版杀毒软件, 可以较好的发现并处理病毒。定时更新病毒定义, 在文件运行前先查杀病毒, 养成对计算机系统定时查杀病毒的习惯, 尽量避免使用共享介质, 如若使用文件共享需控制权限并增设密码。

2.5 网络防病毒产品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网络病毒由最初的充满错误和缺乏隐藏措施的脚本语言病毒, 逐渐发展到目前的嵌入结合式病毒, 其复杂程度越来越大, 隐蔽性也越来越高, 破坏性也越来越强大。网络防病毒产品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对付各式各样的网络病毒所采用的方法, 反黑与反病毒相结合从源头上防范病毒;安装代理服务器过滤软件从入口处拦截病毒; 未来网络病毒防治产品应从解决单一问题, 发展成解决整体问题的功能全面的软件产品;针对特定用户专门定制网络防病毒产品;防病毒技术应向国际化发展, 吸取国外防病毒产品的优点来为我们服务。

3 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种类繁多各式各样, 越来越难以辨别, 其对人们造成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因此设计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全面、查杀效率更高的网络防毒产品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瑾.计算机网络病毒方法浅谈[J].信息技术, 2008 (28) .

[2]傅建明, 彭国军, 张焕国.计算机病毒分析与对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赵璇, 翟胜强, 史鉴文.浅析网络防病毒[J].微型计算机应用, 1999 (6) :359-362.

[4]凌捷.计算机数据安全技术浅析网络防病毒[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浅淡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危害与防治 第3篇

近年来, 网络技术迅猛发展, 其应用范围因此变得越来越广泛, 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今, 网络已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社会对其的依赖程度会不断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 计算机网络病毒也变得更加复杂和高级, 新一代的病毒充分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之间的低防护性的弱点不断肆虐, 破坏性愈加严重, 并且通过网络传播病毒, 使得病毒的扩散速度急剧提高, 受感染的范围越来越广。因此,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已成为当今的重要课题, 作为一名计算机网络用户, 必须深刻警醒网络病毒的严重危害, 同时采取有效技术手段进行防护。

2 计算机网络病毒概述

2.1 定义

“计算机病毒 (Computer Virus) ”最早是由美国计算机病毒研究专家F.Cohen博士提出的, “计算机病毒”有很多种定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的定义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 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2 分类

按照时代划分, 计算机病毒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代病毒统称为传统病毒, 处于DOS平台阶段, 装有DOS操作系统的微型计算机是该病毒的主要攻击对象;第二代病毒被称为混合病毒, 处于伴随、批次性阶段;第三代病毒被称为多态性病毒, 主要对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攻击;而今, 病毒已发展为第四代, 被称作网络病毒, 主要是利用因特网进行传播, 这也标志着计算机病毒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3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典型特征及危害

3.1 典型特征

⑴传染性。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基本特征就是传染再生。在一定条件下, 计算机网络病毒可以通过某种渠道从一个已感染文件或者一台已感染计算机传染扩散到未被感染的文件或计算机, 并以此方式通过存储介质、计算机网络等渠道迅速扩散, 轻则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数据破坏和工作失常, 重则使整个网络及其内部的计算机瘫痪。

⑵隐蔽性。病毒程序一般具有很高编程技巧和短小精悍的程序代码, 通常附加在正常程序或磁盘隐蔽的地方。若不经过程序代码分析或杀毒扫描, 很难发现病毒。此外, 大多数病毒进行传染时速度极快, 并且所感染的计算机仍能正常运行, 当发现时, 往往已给网络和计算机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⑶破坏性。所有病毒只要入侵系统, 都会对系统及应用程序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破坏性质一般可将病毒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前者的破坏性主要在于占用存储空间等系统资源, 降低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效率;后者却有明确的破坏目的, 有的破坏计算机数据、删除文件, 有的格式化磁盘、破坏主板, 有的破坏所在网络系统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⑷不可预见性。不同种类的病毒, 代码千差万别, 其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 新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出现, 加上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 就为计算机网络病毒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使得对未来病毒的预见更加困难,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对病毒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3.2 主要危害

⑴传统危害。计算机网络病毒利用网络的薄弱环节入侵主机, 导致其工作效率严重下降, 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严重时造成网络系统的瘫痪。它不仅攻击程序, 还能破坏网络的主机硬分区, 造成主机无法启动, 进而整个网络无法工作。同时, 网络病毒有很强的繁殖和再生机制, 一旦某个网络病毒深入到公共的实用软件中, 便会很快传播到整个网络上, 从而占用网络资源, 破坏电子邮件, 不定向的发送垃圾信息, 占用网络贷款等[1]。

⑵新型危害。如今, 网络病毒制造者就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 基于此目的, 主要产生了以下三种新型危害:

1) 被动泄密, 即黑客利用木马远程控制用户计算机, 偷窥用户隐私信息、盗取商业机密, 甚至窃取国家机密来获取经济利益。

2) 盗取用户个人财产, 黑客窃取的目标从网络虚拟财产:比如Q币、网游里的金钱等, 到盗窃用户的网上银行账号。

3) 从网络攻击敲诈到恶意广告进行获利, 即黑客利用木马等病毒程序控制他人的计算机, 从网络攻击、网络敲诈到利用恶意广告等方式获取利益。

4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检测

4.1 强化计算机的安全使用和规范检测意识

使用计算机网络时, 首先应有安全使用意识, 即尽量确保安全的网络环境, 并在网络服务器上安装有效的防病毒软件,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 由于此种病毒比较隐蔽、易触发, 若出现启动、运行速度慢、文件数据被篡改以及丢失等现象时, 要采取病毒检测手段。

4.2 采用网络病毒检测技术

1) 入侵检测技术, 利用入侵者留下的痕迹来有效地发现来自外部、内部的非法入侵技术;

2) 智能引擎技术, 是特征代码扫描法升级技术, 对病毒的变种有着非常准确的智能识别功能[2];

3) 未知病毒查杀技术, 是继虚拟执行技术之后的又一大技术突破, 该技术结合虚拟和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了对未知病毒的准确查杀。

5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护与治理

⑴建立一整套网络软、硬件维护制度, 定期对各工作站进行维护, 在维护之前, 对各工作站的有效数据采取保护措施, 做好系统软件备份、数据转存等工作。

⑵选用多项防护措施, 对操作系统及网络系统软硬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密措施, 防止操作系统和网络系统被破坏;并且要对各工作站的网络软件的文件属性采取隐含、只读等加密措施, 也可以利用网络设置软件;对各工作站分别规定访问共享区的存取权限、口令字等安防措施, 达到避免共享区的文件和数据等被意外破坏或删除的目的。

⑶在核心交换机设定访问控制规则, 对于已传入网内的病毒, 通过已设定的规则, 使病毒只在某一子网内传播, 能有效防止病毒大面积的扩散, 也可防止网络设备因转发海量的病毒而发生过载。

⑷使用网络版杀毒软件统一防范, 网络病毒的传播速度极快, 一经发现就已大规模爆发, 同时其变种也不断出现, 单机杀毒模式已无力应对, 网络版杀毒软件才能通过服务中心及时分发最新病毒库, 定期强制升级客户端病毒库, 进行全网扫描, 掌握病毒分布情况, 对感染病毒或存在漏洞的用户及时进行处理。

6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病毒趋向复杂、多变、智能, 对我们的危害极大, 影响甚远。但是计算机网络病毒并不可怕, 并不是无解的, 反病毒技术也在迅猛发展, 我们作为计算机网络的用户, 只要了解病毒的特征, 正规操作并正确运用病毒检测手段和防护治理措施, 就会做好计算机的防毒治毒工作。

参考文献

[1]赖英旭.计算机病毒与防范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193~195.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危害与防治技术 第4篇

1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特征

1.1 破坏性

计算机网络病毒在产生的过程中是很难被人发现的, 且病毒在形式上分为多个级别, 对计算机网络所产生的危害也不一样。部分网络病毒不会对软件本身造成破坏, 只是干扰软件的运行过程, 然而部分病毒破坏性极大, 能够造成整个计算机系统崩溃, 导致计算机内部的所有系统和文件损毁, 且无法修复。

1.2 传染性

传染性是计算机网络病毒存在的典型特征, 尤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今天, 病毒在技术水平上有了很快的提升, 加快了繁殖速度, 对整个共享文件植入病毒, 从而造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遭到损坏[2]。

1.3 潜伏性

计算机网络病毒不一定会一直对计算机产生影响, 有可能长时间潜伏在一个系统或是文件当中, 会选择适当的时间爆发出来。在整个潜伏的时间段内, 不会破坏计算机的运行, 通过传播的方式繁殖大面积的病毒, 当达到一定的条件时病毒便会发作, 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力非常大。

2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危害

计算机网络病毒经常利用系统存在的漏洞攻击计算机,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计算机的运行效率, 破坏整个计算机系统, 严重的将会造成计算机网络系统全面瘫痪。病毒在计算机内部不但会对程序造成破坏, 同时还能够对主机产生影响, 病毒的植入会造成主机的开关失去作用, 阻碍整个计算机的正常运作[3]。此外, 计算机网络病毒有着很强的繁殖能力, 倘若一个病毒植入到系统中, 在一定的期限内便会繁殖出无数的病毒, 从而不断蔓延到更广阔的领域。

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 部分不法分子侵犯计算机网络用户的隐私, 通过不法手段获取众多企业的重要文件或者是商业机密, 从而获得经济收益。此外, 病毒还能够破解银行账号以及信用卡密码, 最终达到病毒侵入的目的, 不仅给个人造成财产损失, 还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 不利于整个计算机网络健康发展。

3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具体防治技术

3.1 提高硬件安全的措施

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离不开硬件系统的参与, 例如, 网络服务器、路由器、网卡等。计算机网络用户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需要确保硬件不受损坏, 降低自然灾害和减少人为破坏。在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 需要确认计算机用户的身份, 通过设置密码的形式, 防止不法分子破坏计算机, 营造一个良好的计算机网络环境[4]。此外, 在日常生活中, 计算机用户需要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 避免重要文件出现丢失的现象, 保证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安全。

3.2 提高软件安全的措施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加强对软件的保护, 控制好计算机的访问系统, 做好日常的安全防范工作, 确保计算机网络资源不受侵害, 避免非法分子的访问。防火墙技术是保证计算机软件安全的重要方法, 能够查杀计算机内部的病毒, 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倘若内部存在病毒, 通过防火墙能够快速查找到病毒的所在位置, 从而保护计算机的安全, 还能快速恢复被破坏了的文件, 避免重要文件丢失。

3.3 提高计算机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

计算机用户自身的习惯会对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以及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 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过程中, 只是治理计算机本身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提升计算机用户网络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 计算机用户不要轻易打开陌生邮件, 因为很可能其中存在病毒, 一旦打开病毒将会侵入计算机系统内部, 从而造成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5]。提升计算机用户网络安全意识在防治病毒的过程中有着重要帮助, 计算机用户是计算机使用的主体, 对计算机网络病毒防治工作的开展有责任, 尤其是文化水平较为低下的用户, 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更应加强对病毒的防范, 共同构建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

4 结语

总而言之, 计算机网络病毒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呈现出多变的状态, 对人类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且影响的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然而计算机病毒并不是无法防治的, 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用户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需要提升自身安全意识, 正确使用计算机, 降低不法分子植入病毒的机会。此外, 需要提高对病毒的识别能力, 面对计算机网络中的病毒, 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 从而减少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 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方式, 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安全性的问题。计算机病毒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危害范围越来越大, 给后期的治理带来了很大麻烦。基于此, 将对计算机网络病毒的特点以及危害进行分析, 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促进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病毒,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丁媛媛.计算机网络病毒防治技术及如何防范黑客攻击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8) :41-42.

[2]刘群, 李红.浅谈高校计算机网络病毒防治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15) :211-212.

[3]王远.计算机病毒网络传播模型稳定性与控制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 (27) :6329-6331.

[4]麦麦提依明·吐逊, 米叶色儿·吐逊.关于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病毒防治措施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14) :159.

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病毒防治方法探究 第5篇

1 做好网络维护工作的现实意义及相关措施

1.1 做好网络维护工作的现实意义

在网络维护工作展开的过程中, 必须对其中涉及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 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从而为用户的信息安全创造全新的体验环境, 保证网络内部信息的安全性。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网络通信技术安全、信息密码安全及计算机中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 对整个系统的安全都是一种无形的威胁, 为用户更好地享受计算机的方便快捷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 必须做好网络维护的相关工作, 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更好推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网络安全, 主要是指计算机系统内部的软件安全及硬件安全, 也包括其中的一些数据安全。这涉及网络信息严密性的相关问题, 对于网络安全的技术管理者的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当网络内部的系统在稳定高效的工作模式下开展相关的工作时, 信息密码安全便会在相关保护机制的作用下持续稳定地进行下去, 为部分工作研究带来了极大方便。网络安全的实质是保护内部数据的完整有效性。网络安全系统出现故障后, 很容易造成内部部门信息资源密码的泄露。这给系统的高效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 客观地决定了开展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的必要性。同时, 由于我国网民的数量逐年增加, 一些聊天工具的使用非常频繁。其中涉及到的个人信息很容易受到网络系统内部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导致自身经济利益遭受损失。国家将网络安全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 体现出了做好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的重要性。

1.2 做好网络维护工作的相关措施

为实现用户信息安全的最终目标, 必须开展必要的网络维护工作, 从根本上将用户使用计算机开展相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地解决, 充分发挥网络维护的实际作用。为做好网络维护的相关工作, 必须采取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措施。主要措施有:第一,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和素质, 提高实现问题处理的工作效率;第二, 加大人才引进的执行力度, 为计算机网络维护人才质量提供可靠保障;第三, 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工作中所有行为的合法性;第四, 制定更多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创新战略, 为做好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提供更多技术支持;第五, 加大资金投入, 为基础实验的研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些措施的有效使用, 有利于计算机网络维护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为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事业带来更多的参考价值。

2 计算机病毒特点的相关研究

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系统稳定性较差、重要信息资源丢失等问题。这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有着必然地联系:它是用户计算机系统安全出现故障的根本原因, 给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带来了一定影响。在不同形势的影响下, 计算机病毒的表现形式有所差异。但是, 它的相关特点及最终目的基本一致:获取用户重要的信息资源, 满足实际的需求。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 潜伏期长, 隐蔽性强。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计算机病毒事件的总结, 可以明显地看出它在短时间内不易被发现的特点。这对相关预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第二, 繁殖速度快, 作用效果明显。当用户无意地通过相关的操作启动病毒程序时, 就会发现它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最突出的表现是用户计算机内部的多个常用软件无法正常使用, 重要的系统资源也莫名消失。这也客观地说明了病毒的重大危害性;第三, 传播途径多, 影响范围广。病毒不同于其他作用方式, 它的传播途径基本不受任何制约。既可以在移动设备使用中传播, 也可以在无线网络使用中发挥作用。它的出现直接造成了系统工作效率下降, 破坏了系统的稳定性;第四, 危害性极大。计算机病毒作用的发挥, 对于系统的安全性带来了潜在威胁。当计算机内部的病毒全部爆发, 不仅会造成计算机内部重要信息资源的丢失, 也可能导致各种磁盘功能的丧失, 引起系统网络的整体瘫痪。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也间接地说明了它的实际存在对网络安全的危害性, 必须通过一些必要的网络维护措施进行及时的预防和解决, 为系统整体安全性能的提升带来积极影响。因此, 开展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迫在眉睫, 需要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3 计算机病毒防治探究

3.1 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预防

为使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达到预期效果, 就必须对计算机管理和使用中进行一定地预防, 从根本上杜绝这类现象的出现。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 在安装操作软件时, 必须从整体的安全性能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检测, 验证质量的可靠性。一般建议采用正规软件。同时, 用户在使用可移动磁盘进行相关地操作时, 必须对磁盘的性能及内部文件内容进行一定地检测, 防止潜伏性较深的病毒出现。第二, 在网络游戏的下载或者直接操作的过程中, 必须通过正规的途径获取满足自身实际需要的资源。一些广告区域较多的渠道所带来的系统资源, 坚决杜绝使用。第三, 对计算机的使用进行必要地限制。第四, 利用网络中正规的杀毒软件对系统内部所有的应用软件进行定期的、全方位的扫描清理, 防止残留病毒的危害。第五, 对重要的的信息资源做好及时地备份, 防止数据的丢失。第六, 做好密码修改的保护工作, 对于重要的资源实施口令式权限管理措施。通过对这些措施的合理利用, 可以从根本上切断病毒进入计算机内部的途径。

3.2 利用技术的可靠性进行预防

可靠的技术可以实现对计算机病毒的有效控制, 从而达到系统安全性能不断提高的最终目的。主要有:建立内存量适中的病毒检测程序, 对所有进入计算机系统内部的软件进行全面地检测;利用相关杀毒软件的功能特性, 对可能存在病毒的文件进行全面地扫描;对于一些特殊的文件, 可以通过改变文档属性的方式做好病毒的预防工作。这种预防方式的适用范围小, 只能对个别的文件进行杀毒。技术上的可靠性对于系统整体的安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结语

通过对计算机病毒案例的研究可以得出:必须做好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 为用户的信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同时, 为减少病毒危害现象的出现, 相应的防范工作也必须落到实处, 以使用户更好地体验到网络带来的便利性。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病毒预防的方法研究, 客观地指出了做好计算机病毒研究工作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科技力量的不断壮大, 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工作原理相对比较复杂,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涉及各行各业。同时, 计算机网络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经常存在内部系统安全的问题, 主要是受到了网络病毒的潜在威胁。因此, 做好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病毒防治方法的探究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计算机维护的基本概念及病毒防治的相关方法等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以达到维护网络系统安全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维护,网络病毒,防治,系统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晓利.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病毒防治技术研究[J].信息与电脑, 2015 (9) .

[2]王羽.计算机维护维修与病毒防治方法漫谈[J].硅谷, 2013 (4) .

浅谈局域网内网络病毒的分析与防治 第6篇

关键词:局域网,网络病毒,分析,防治

就目前来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 局域网的应用范围正在逐渐的扩大, 局域网中的网络病毒也在随之增长。网络病毒对局域网的应用, 构成了严重的安全威胁, 还会造成局域网中的信息数据丢失与破坏, 导致整个局域网网络体系瘫痪。所以, 局域网在发展的过程中, 要重视对网络病毒的防治, 由于局域网内网络病毒的类型很多, 在防治时要对网络病毒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对网络病毒进行合理的分类, 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病毒进行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 在局域网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网络病毒防治系统。有效的防治局域网内的网络病毒, 能够确保局域网中的安全性、可靠性, 促进局域网的应用与发展。

1 局域网内网络病毒的特点

局域网在发展过程中, 内部的网络病毒类型多样, 不同的网络病毒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破坏性、传播性、隐蔽性、可执行性等一系列的特点。但是就目前局域网内的网络病毒变化来看, 出现了新型的特点。

局域网内网络病毒主要的几个新型特点:

1.1 传播速度快、形式复杂

网络病毒在局域网中的传播过程, 一般都是由外部网络通过网络服务器进入局域网的内部, 但是网络病毒较以往来看, 传播的速度非常快, 而且传播的网络病毒形式非常的复杂。计算机中的局域网在没有连接网络服务器的情况下, 网络病毒只能通过相关的储存设备进行传播, 即进入储存设备, 然后通过储存设备在另一台计算机上运行时, 进入局域网。在计算机中的局域网连接网络服务器的情况下, 能够通过各个计算机中的网络通信系统, 进行迅速的传播。

1.2 破坏力非常大, 难以清除

网络病毒在进入局域网之后, 会对局域网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破坏, 而且破坏力非常大, 会严重的影响局域网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降低局域网的运行速度, 甚至导致局域网内部崩溃, 造成局域网中大量数据信息资源丢失。计算机中的局域网在未连接网络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对单个带毒文件进行删除, 格式化文件中的所有内容等一系列措施将局域网中的病毒彻底的清除;但是在连接网络的情况下, 网络病毒可以通过相关的网络通信系统, 进入局域网中的各个环节, 而且还有一定的隐蔽性, 这就导致在清理局域网内的网络病毒时, 难以将其彻底的清除。

2 局域网内网络病毒的防治措施

2.1 对计算机网络中的漏洞进行封堵

对局域网内网络病毒进行防治的过程中, 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网络病毒进入到计算机中, 局域网中大部分网络病毒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中的漏洞进入到计算机中, 然后再由计算机进入到局域网中的, 所以对计算网络中的漏洞进行有效的封堵,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网络病毒进入到局域网的内部。

封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要对计算机及其网络进行正确的配置, 尤其是安全方面的配置。

第二, 对计算机上一些功能不全、安全性能不高的程序进行卸载。

第三, 要定期的对计算进行杀毒, 下载相关程序中需要的补丁, 提升计算机系统及其程序的安全性。

2.2 对局域网的进程进行监管

在局域网运行的过程中, 对其相关的进程进行有效的监管, 及时的发现在局域网进程中出现的可疑行径, 对可疑行径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一旦发现网络病毒, 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清除。对局域网的进程进行监管, 实质上就是对网络病毒进行监管, 在监管进程的过程中要对网络病毒进行有效的控制, 截断网络病毒进入局域网的道路。

2.3 对局域网内网络病毒进行查杀

在局域网运行的过程中, 网络病毒在进入局域网后, 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所以对网络病毒的查杀, 对局域网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查杀网络病毒的方式有多中, 在对局域网内的网络病毒进行查杀的过程中, 要对网络病毒的类型以及网络病毒对局域网破坏的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根据网络病毒的特点与局域网内部的实际情况, 选择相对应的查杀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对局域网内的网络病毒进行有效的查杀。查杀网络病毒是防治局域网内网络病毒的有效方式, 能够很好解决网络病毒对局域网的破坏。

3 结语

局域网在发展过程中, 要重视对其内部网络病毒的分析与研究, 重视网络病毒的防治, 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局域网内的网络病毒, 提高局域网的稳定性、安全性, 促进局域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维达, 刘桂兰.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分析与研究[J].计算机应用, 2010 (17) .

[2]谢超.关于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病毒检测模型的构建的思考[J].科教纵横, 2010 (08) .

网络金融安全及病毒防治 第7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各行各业形成了全新的经营模式,网络技术给网上银行服务带来了传统银行业务无法媲美的优越性,网络交易这个新兴的金融业务形式,以其高效、灵活、低成本、全天候的便捷服务,迅速聚集了大量用户。但是因特网的开放性,使得各种病毒在网络上流传。使之成为威胁网络银行正常运作的主要威胁之一,特别是银行网络的逐步开放,为病毒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带来了更大的威胁性。因此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在网络交易中的最新发展趋势,以求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2 计算机病毒成为影响网络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因特网的不断发展,使得各种病毒在网络上流传,特别是银行网络的逐步开放,对网络的金融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性。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的计算机指令代码,并且可以通过一些可移动设备和网络进行快速传播。各类计算机病毒不断在互联网和银行内联网上肆孽,如果计算机病毒攻击银行内联网将导致网络的许多功能无法使用或不敢使用,更严重的会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程序和数据被破坏。目前,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地活跃在各个角落,成为影响网络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经济利益将成为推动计算机病毒发展的最大动力,从计算机病毒出现之初来看,对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是计算机病毒发展的源动力。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经济利益已成为推动计算机病毒发展的最大动力。近年来,一些银行的网络系统,曾一度关闭了网上支付系统,窃取密码、“冒充站点”正成为网银最大的安全隐患。其中较普遍的做法是,木马先向用户发送一个“本行网站正进行促销活动”等内容的虚假邮件,诱骗客户访问“冒充站点”,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账号和密码,最终蒙受损失。比较著名的还有“灰鸽子”、“网银大盗”等。针对网络游戏的计算机病毒在这一点表现更为明显,网络游戏帐号和数以千元甚至万元的虚拟装备莫明其妙地转到了他人手中。

3 计算机病毒的在网络交易中的最新发展趋势

3.1 网络成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计算机病毒主要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最早只通过文件拷贝传播,当时最常见的传播媒介是软盘和盗版光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目前计算机病毒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利用多种方式(电子邮件、网页、即时通讯软件等)进行传播。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有助于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感染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可以说,网络化带来了计算机病毒传染的高效率。通过“熊猫烧香”病毒的感染范围及速度非常广,中毒企业和政府机构已经超过千家,其中不乏金融、税务、能源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单位。

3.2 利用操作系统漏洞传播

2003年的“蠕虫王”、“冲击波”和2004年的“震荡波”、2007年的“熊猫烧香”都是利用系统的漏洞,在短短的几天内就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开发操作系统是个复杂的工程,出现漏洞及错误是难免的,任何操作系统都是在修补漏洞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的。

3.3 计算机病毒变种的速度极快

计算机病毒变种的速度极快,使计算机病毒向混合型、多样化发展,结果是一些病毒会更精巧,另一些病毒会更复杂,混合多种病毒特征,如红色代码病毒(codered)就是综合了文件型、蠕虫型病毒的特性,这种发展趋势会造成反病毒工作更加困难。

3.4 经济利益将成为推动计算机病毒发展的最大动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利益成为目前病毒制造者不断追求技术突破的原动力,受此利益驱使,近年来电脑病毒的感染率呈爆炸式增长。并且计算机病毒技术日益与黑客技术融合,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目标。

3.5 常见的杀毒软件总是滞后于新的计算机病毒病毒

首先,常见的反病毒软件大多数采用特征码技术,必然会导致病毒库滞后于新病毒的现象,用户必须不断地升级病毒库,才能查杀新病毒。其次,操作系统本身的漏洞对反病毒软件来说是无能为力的,许多操作系统漏洞除了微软自己知道外,不能被广大用户主动发现和知晓,这给反病毒造成的困难远远大于给病毒编写造成的困难,也导致反病毒技术只能跟在病毒后面。

4 防治计算机病毒保障网络金融安全的策略

4.1 建立防患于未然的正确防毒意识

许多用户的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依然淡薄,对病毒防范知识欠缺。他们只认为自己是计算机的使用者,而不是计算机的管理者,因此常常不自觉成为病毒的传播者,出了问题也束手无策。银行的计算机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防病毒知识宣传,让用户逐渐认识到防病毒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客观地看待防毒软件,建立防患于未然的正确防毒意识,让计算机用户从根本上认识到计算机病毒防治与自己息息相关,认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切实把防病毒工作当作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4.2 制定病毒防治的相关规章制度

全面落实各个层面的病毒防控工作。首先,要做好组织管理机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安全员,遏制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传播和危害。其次,要做好应急处理机制。坚持“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确保恢复”的病毒防控原则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应急措施和应急事件处理机构,以便对发现的计算机病毒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和处置,为遭受计算机病毒攻击、破坏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恢复方案,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有效运转。最后,要建立预警通报机制。需建立一种快速预警和通报机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并捕获病毒,及时向计算机用户发布警报,同时提供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案,减少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的破坏。

4.3 做好计算机病毒防控的技术措施

必须控制传播途径的,建立和执行严格的数据软盘和外来软件的病毒检查制度,不要随便使用在别的机器上使用过的可擦写存储介质,如软盘、硬盘、可擦写光盘等;做好数据的安全保护。将操作系统单独存放于一个逻辑分区,数据、文件等存放在其他的逻辑分区,并做好系统和数据的备份,以便在受到病毒感染后及时恢复,降低损失。

选择并及时升级杀毒软件和病毒库。应选择技术手段先进、更新服务及时的企业版防毒软件系统,建立功能强大,具有防范监控管理与病毒查杀一体的防病毒系统。

启动实时监控功能,关闭不必要的端口,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网络设备特别是在核心路由器上,尽量关闭不必要的TCP和UDP所对应的端口,从局域网的源头切断计算机病毒人侵的通道。同时,还要定时利用网络监控设备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必要的网络数据流量监控,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严格防范病毒在银行内部网络中的传播。加强对内部网络的资源管理,建立网络监测系统和防火墙系统,杜绝非法外联,扼制非法入侵,对于重要部门的计算机要尽量专机专用,并与外界做好物理隔绝。

对所有内网中的计算机实施监控管理和安全策略的统一分配。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网络中的计算机数量在急剧增加。如何对这些计算机实施安全有效管理,不仅要靠管理制度,还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这样,可以对所有节点的计算机进行安全策略的统一分配和软件的统一分发,还可以监控所有计算机各类软件的安装使用情况。

5 结语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在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立体防毒的基础上,还应该在管理制度上进行有效部署,健全法制法规,严格操作规程,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区分不同身份用户的权限和职责,以保障网络金融安全。

摘要:网络技术给网上银行服务带来了传统银行业务无法媲美的优越性,但是因特网的开放性,使得各种病毒在网络上流传,使之成为威胁网络银行正常运作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在网络交易中的最新发展趋势,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保障网络金融安全。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金融安全,病毒防治

参考文献

[1]王珊珊,孔韦韦,张捷.基于计算机变形病毒及其防治现状的探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8).

[2]张凡.面向未知病毒检测方法与系统实现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

上一篇:风险管理审计分析下一篇:速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