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影响

2024-05-07

中美贸易战影响(精选12篇)

中美贸易战影响 第1篇

关键词:贸易摩擦,贸易壁垒,纺织品产业结构调整

一、中美贸易摩擦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国, 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 长期以来, 中国对美国的纺织品出口大体占到美国纺织品市场的30%。中美纺织品贸易在两国贸易交往中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 贸易额从1981年的仅12亿美元扩大到2009年的1839.9亿美元,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大国和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由于纺织及其相关产业对于中美促进各自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对外贸易意义重大。为此, 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发展历程并不平坦, 甚至冲突、摩擦不断。

二、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

(一) 负面影响

1. 技术壁垒造成极大限制

2010年, 上半年,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对我国纺服类产品发布召回通报的数量大大增加, 上半年达到28件, 占对华通报总数的22.76%, 同比增长64.71%。在中美贸易摩擦中, 技术贸易壁垒层出不穷直接影响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

2. 绿色壁垒带来极大困境

我国纺织品不符合美国“绿色”要求的覆盖面约15%, 影响出口约80亿美元。我国纺织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国往往出于保护本国劳动者就业的考虑, 在产品的安全、环保、卫生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严重阻碍了我国纺织品拓展国际市场。

3.“双反”、“特保”频发以致遭遇不公平待遇

美国针对中国的纺织品反倾销调查使我国年均损失800多亿元人民币, 平均每年有30.7起, 排全球第一, 占全世界的12%。2010年5月25日, 世界银行发布《临时贸易壁垒数据库》报告。报告显示, 2010第一季度, 全球新发起的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措施等在内的临时进口限制贸易救济案共有约47%的新增调查针对中国。目前, 中国的出口商继续成为贸易救济调查的头号目标, 成为部分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最大的受害者。

4. 贸易摩擦迫使中国纺织品出口量增速放缓

2010年1至9月, 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339.5亿美元, 同比下降11.3%。其中, 出口1216.8亿美元, 同比下降11.2%;进口122.7亿美元, 同比下降13%。实现顺差1094.1美元, 同比下降11%。9月份, 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再度反弹, 当月出口额创年内新高。进、出口降幅均回落至个位数, 进、出口环比再度恢复增长, 增幅分别为8.6%和6.7%。对美国出口额虽缓慢回升, 出口价格依然处于下跌通道。

(二) 正面影响

1. 提醒了中国纺织业必须正视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是自始至终都存在的, 这就使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企业不得不在重重障碍中一次次的发现问题并解决。中美两国政府及企业间为了保护各自的利益, 纺织品贸易摩擦也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中为了求生存、求发展, 必须通过技术上的进步和创新, 产业结构的改革和调整, 以及出口市场的转移来实现利润的正增长, 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和国际地位。

2. 刺激了中国政府、行业及企业必须加快改革步伐

贸易壁垒的出台提醒了中国纺织贸易壁垒主要集中在认证要求、技术标准要求、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标签和标志要求、包装及材料要求等方面。因此, 从挫折中看到自身的缺陷, 深刻意识到与国际标准的差距。重新审视产品质量、技术环节和设备情况。中国纺织业可以通过企业所遭遇到的具体问题来更加深层次的挖掘纺织品行业的国际动态, 针对新的问题寻找新的规避风险的方法。

三、导致中国纺织品贸易受其影响的原因

(一) 内部原因

1. 中国纺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

据国家统计数据表明, 中国纺织品三大行业 (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 产值占比约分别为61%、28%、11%。除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和服装骨干企业的缝纫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外, 纺纱、织造、染整等传统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目前中国的纺织企业还处于低端生产阶段, 大约有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 6%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 4%的企业生产品质低价格低产品, 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

2. 中国纺织企业缺乏自有品牌规模较小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 我国服装出口厂家往往是“贴牌生产”, 生产的是外国品牌的各款服装。我国对美出口的服装大多是外商委托加工生产的, 产品附加值极低。我国纺织产业组织分散, 出口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纺织企业根本无力去进行技术开发, 且我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于是价格竞争便成为市场竞争的最主要手段, 众多纺织企业奉行低价策略, 互相杀价。

3. 中国纺织品贸易预警机制不完善加重损失

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欠缺市场信息的捕捉和分析, 竞争手段单一、国际营销谋略不足, 使我国纺织品很难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纺织工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生产工艺流程长、工序多、操作程序复杂, 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同时, 对美国市场的动态了解不及时, 使自身陷于被动地位, 这些都会加大我国纺织企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遭受的损失。

(二) 外部原因

1. 世界经济不景气造成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美国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常利用世贸组织模糊性的规则, 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 而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 这样世界经济不景气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 在外贸领域必然导致我国贸易摩擦频繁爆发, 这必然导致美国对我国采取各种措施, 以实现贸易保护。

2. 世贸组织条例的缺陷使我国出口面临不确定性

世界贸易组织例外条款的模糊性及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缺陷。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特别保障条款”等不利款项, 若发生国际贸易摩擦, 会使我国处于较弱的防护状态。又由于WTO争端解决机制本身存在的其他诸如制裁的有效性不足、执行期限过长等缺陷, 实际上也会加促国际贸易摩擦的发生与恶化。

3. 政治因素引起的贸易摩擦加剧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 我国经济仍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对此, 美国表现出极大的警惕和恐慌。美国极其担心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和规则制定权受到挑战。许多海外媒体还大肆渲染说, 中国纺织品将吞噬大量的就业机会, 造成了美国的巨额赤字, 严重危害美国经济的稳定。这些论调的目的就是阻碍我国的发展, 遏制我国和平崛起。

四、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应采取的对策

(一) 政府层面

1. 充分运用世贸组织规则来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我国政府要积极参与国际谈判, 加入贸易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利用世贸组织的积极作用, 尽快在战略性领域与我国贸易摩擦的美国建立双边磋商与调解机制, 充分有效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世贸组织协定中关于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我国的实体性及程序性的优惠条款是我国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2.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改善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研究制定产业转移指导意见, 制定并完善行业准入条件, 指导行业规范发展;调整淘汰落后工艺技术目录, 研究完善高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保障措施;环保、土地、信贷等相关政策要与产业政策相互配合, 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培育发展特色区域, 推动产业转移提升, 重点发展产业链薄弱环节,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收购境外有资源、技术、市场、品牌等价值的企业等。

(二) 行业层面

1. 充分发挥纺织品行业协会和商协会的作用

我国的纺织行业协会要尽快实现体制上的转换, 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运用市场规律运作的行业中介组织, 以便加快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建设, 做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大要案应对工作。还要加大与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歧视的斗争力度, 建立损害调查机构联系制度, 加强对主要美国法律制度的研究, 帮助我国美国企业主动采取措施防止过度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规范出口行为。

2. 发挥中介纽带作用, 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我国纺织品商协会既要将政府的相关政策信息及时传递给纺织企业, 也要将纺织企业的要求希望及时反馈给政府。通过收集信息、举办国际展销会等形式, 与外国政府或别国行业协会进行对话。搜集与发布诸如纺织行业产品在进口国的平均数量与价格走势、我国纺织行业占进口国市场的份额变动、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表现和策略、进口国政府的产业和贸易政策等相关信息, 关注国内外的市场动态。相关纺织企业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调整生产,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中美之间纺织贸易摩擦的发生。

(三) 企业层面

1. 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优化出口结构

纺织企业要从过去靠以量取胜的方式转变为靠以质取胜, 不断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多生产和多出口附加值高的产品, 这样既全面提高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又能与其他国家的产品拉开档次, 减少国际贸易摩擦。企业自身, 应摒弃原有的粗放的发展模式, 在提升品质、改进工艺、面向高端、节能降耗上下大力气, 淘汰落后产能, 参与高端竞争, 调整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 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对外要积极开拓高端产品市场和新型经济体市场, 加强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商会的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2. 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发展那些经济发展较快, 贸易环境相对稳定, 市场潜力巨大或具有战略前景的市场, 是我国今后应特别关注和加大开拓力度的市场, 也是国家政策应重点支持的市场。这些市场包括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印尼、波兰、土耳其和南非等。但是对这些市场的开拓应是有选择的, 循序渐进的, 并且要注意市场的细分。

3. 推进品牌战略, 提高核心竞争力

现代市场竞争已由过去单纯“产品竞争”演变成现在的“品牌竞争”。中国纺织品品牌少且知名品牌更少, 大多为低端产品, 附加值不高, 这种产品在欧美市场已趋于饱和, 即使配额取消, 这部分增长的比例也不会很大。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冲中、高端市场, 这样能避免技术壁垒。我们要利用国内较大的消费市场, 在质量、文化、诚信和价值观念上千锤百炼出真正名牌。

4. 提高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能力

努力提高产品的设计能力和研发能力、原材料和终端产品的定价能力, 在国际营销战略、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品牌战略等方面下工夫。我国目前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 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要摒弃不惜代价追求扩大出口的传统战略, 在巩固现有外贸市场份额的基础上, 扩大内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制定内外兼顾的经济发展战略, 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

参考文献

[1]张玮.国际贸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孙红.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8.

中美贸易战影响 第2篇

摘要

摘要:目前,中美已经互为对方最为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双方均己深刻地认识到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下双方的必然选择,不仅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不过在经济交往中,摩擦不可避免,中美贸易活动中,因整体形势变化,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对经济形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经济形势;对策

一、引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给世界经济贸易带来了重创,贸易保护主义随之升温,国际贸易摩擦步入高发期。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同时,也呈现出了新的特征。贸易摩擦已经从传统市场扩散到新兴市场,反倾销、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成为国际贸易摩擦新动向。中国作为和平崛起中的贸易大国,在加入WTO以后,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形势尤为严峻。2018年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公布了自美国进口的7类、128税项产品(主要是农产品)拟加征关税的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这是针对之前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终止减让的回应,按照2017年统计,涉及金额30亿美金,与之前美国终止减让涉及的金额相对对等,产品结构也都是偏上游端。对于3月23日美国启动“301调查”,特朗普签署的针对中国进口约600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的行动。之后,中美之间贸易摩擦逐渐演变为贸易战。

二、中美贸易战的现状

(一)美国对华贸易摩擦数量呈高发态势

自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以及美国成员国的不断增加,中美贸易活动愈加频繁。据美国统计局资料显示,2018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4058.5亿美元,进口额为1881.2亿美元,美国贸易逆差达2172.3亿美元,中国是美国贸易逆差最大来源国,是美国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随之而来的是美国对华贸易摩擦的频发。截止2018年6月30日,美国对华提起贸易救济措施案件达172起,其中反倾销案数量居首,共151起,保障措施2起,特保措施1起;美国对华已裁决正在执行的贸易救济措施共56起。

(二)美国对华贸易救济措施惩罚力度愈来愈严苛

美国对华出口产品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从单一手段到多种手段转变,惩罚力度更加严苛,极大地降低了“中国制造”的市场竞争力,影响了中国产品在美的市场占有率。美国从1993年开始对我国自行车征收反倾销税,税率由30.6%提高到48.5%,征收范围扩大到部分自行车零部件。我国自行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已缩减到2%至3%,难以对其自行车行业造成产业损害,美国却在今年4月份又提起了反补贴调查。一旦裁定反补贴成立,我国自行车产品在美市场将难以为继。

(三)美国对华贸易救济涉案产品波及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

随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输美的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对美国传统优势产业形成了一定的威胁,美国对华贸易救济涉案产品不再局限在低附加值的产品。2010年,美委会就曾对中国产的无线数据卡发起了两反一保调查,涉案金额约41亿美元;2018年上半年,美国也曾发出将对中国华为、中兴等无线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提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信号。

三、中美贸易战下当前经济情况

(一)中美贸易产业链估算价值

中美贸易产业链的形成是与国际贸易来具体挂钩,并从整体产业总值来做衡量和各自的实力参考。从中国角度而言,对于当前美国造成的巨大影响将是对整条中美贸易产业链价值估算的消减,在如今矛盾升级的双方边境,以各自为战的贸易纠纷点也在不断上演,对于美国发起的反倾销税重力征集的严重现象,并在中国贸易产区方面肆意进行反补贴保护政策,这是美国出口产品相对产业链价值的一种冒险,中国则采取了非常详尽的抑制对策,不断在预测分析中开始着实一系列的反补贴相关调查与方案实施。从产业链估算中可以分析各贸易方的关注焦点以及发展动向。

对于产业链估算价值的分析是建立中同国基础上,以国际贸易的整体估算总值为参考核心和最终实施策略,是从产业链涵盖面作为全方位的考量基础,从贸易角度上而言,这一思路是为整体贸易的不断创新为思路,从价值背后来衡量当前形势状态下的一种产业相关利益约制。从中国角度而言,如今的中美摩擦从很多方面进行思考,并不是贸易战争问题,在产品价值方面也有很多约束。在很多的摩擦问题中主要以法律方面的问题为重点,这些看来不足为奇,对于产业贸易的整体利润和核算价值比例也明显降低,因此,中美贸易产业链估算价值方面是摩擦所造成的主要影响问题。

(二)国际贸易平衡利益实现

在国际贸易利益实现问题中,主要以中美贸易摩擦所产生的巨大贸易失衡为主要问题。中美贸易至今发展已有40余年的互通交易,在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共通联合中,两大贸易产业也在不断利用强有力的国际贸易资源,在互相优质的产品贸易对比中,对于国际贸易的整体平衡也会有所带动和影响。二者之间互相维持的战略性伙伴的交易关系已经远超任何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中美贸易之间更具制约性和固定性。在双方的互相牵制中,在世界贸易的组成结构中也起到了互相发展、资产投入获取利益、先进技术含金量提升、增长各产业区的就业率等高效作用,在中美贸易一直以来的友好建邦、和平互利的双赢状态中,互相之间也有着实力互补、市场资源利用的合理分配性等统一特性。但是,在优势比增的现实局面中,没有十全十美的完美合作贸易,在这一些看似正常且良好的实力状态下,二者也有着非常大的制约性,在相互之间的贸易结构方面存在着非常多的隐形危机,对于双方的贸易视角都有着很大的失误性判断,像是中国内部的一些产品外销中会有产品产出品牌度不明、等级较低、薄利多销、产品质高价低等隐患问题,这就造成了中美贸易在进行进出口来往过程中出现争议和分歧,从而摩擦不断。

总结

综上所述,此次中美贸易争端,首先对全球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其中由于中美经济条件的不对等,国内整体市场受到的冲击更为剧烈。其次,早在十九大我国就已经确定了扩大对外开

中美贸易失衡对中国影响及对策 第3篇

【摘要】文章从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入手,从政治、经济以及统计等方面探讨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深层次原因,阐述了中美贸易失衡给中美双方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中国应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美贸易 贸易不平衡 贸易差额

一、中美贸易发展现状

从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往来发展迅猛。中美两国在对方的对外贸易中都占据重要地位。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仅次于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顺差来源地。根据美方的统计,2007年中国仅次于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伴伙,中美间贸易额占美国贸易总额的12.4%,仅次于加拿大的18%,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还首次超过加拿大成为美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6.5%(加拿大以16%列第二)。同时,中国也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占美国总出口的5.6%。中国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从表1可以看出,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猛增至2007年的3020.83亿美元,短短28年时间增长了140倍之多。特别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双边贸易额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2004年的增幅最高,为34.27%。到2006年美国成为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国,中国则是美国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市场。纵观中美贸易差额在这28年间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愈发明显,并且中美贸易的不平衡状况以1993年为界明显地分为了两个阶段。1979-1992年间,中国为中美贸易中的逆差国,美国为中美贸易中的顺差国。自1993年起,美国开始成为中美贸易中的逆差国,而且随着中美贸易规模的扩大,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二、中美贸易失衡深层次原因分析

1、中美统计技术差异因素。中美两国所采用的统计标准的不同是造成统计数据不一致的制度性因素。如在统计范围上,美方统计采用总贸易制,以国境作为统计界限,对进入美国境内存入自由贸易区和保税仓库的货物均列入统计;而中国采取专门贸易制,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存入保税仓库的货物不作为统计。因此造成美方统计范围略大于我方,加剧了贸易失衡的规模。另外,美国确定货物原产地所采用的方法,也导致双方统计上的差异。尽管美国的海关统计中有关原产地统计的规则有所改进,但由于缺乏国际统一的原产地规则,在判定进口货物原产地时往往存在随意性。而且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原产地原则的局限性愈来愈清楚地暴露出来。

2、国际分工和中美比较优势。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07年中国对美出口排在前五项的商品分别是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767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640亿美元,增长2.8%;玩具、游戏或运动用品及其零附件261亿美元,增长25%。从以上数据来看,中国近年来对美出口以纺织服装为主的经贸格局己经开始发生变化,计算机通讯类产品的出口份额在上升。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48.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高出全国外贸进出口增幅5个百分点,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流仍然是加工贸易方式,具体说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额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61.52%,因此中国对美出口实质上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美对华产品出口明显属于高技术设计与营销为主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

3、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增加。美国大规模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以及亚洲国家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这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由于美国大规模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美国跨国公司把原本由本国生产或出口的大量商品及服务转化为在华子公司的巨额生产和出口,并相应地增加了美国公司从其在华子公司对美国的进口。这是导致中美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亚洲国家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中美贸易逆差。

4、服务贸易被忽略。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国,美国2007年的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4792亿美元,服务业已成为美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根据USTR的统计,2004年美国服务贸易对华出口增长20%,而其总体增长仅为11%,中国已成为美国第10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多年都是顺差,2006年对华出口已达到106亿美元。然而,在谈到中美贸易逆差时,美方却往往只强调货物贸易而忽略服务贸易。如果把服务贸易计算在内,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将会减少。特别是随着中国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具有强大实力和竞争优势的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出口将会获得更大增长。

5、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美国出于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不愿向中国出口超大型计算机、数控机床、卫星技术等中方需要的产品,甚至连一些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产品也有限制,军工产品更是在其限制之列。另外,技术管制的特殊性使得它容易被美国的国内政治斗争所利用。高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保密性,普通百姓很难明辨是非,而且此类问题还会“涉及国家安全”,所以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又会经常成为美国党派间斗争的手段。技术贸易面临的这种变幻不定的政治环境,极大地遏制了美国本来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不但使美国厂商每年在中国要丧失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贸易机会,而且也对美国在中国高技术领域的投资带来不利影响,成为制约中美经贸进一步合作的主要因素。

三、中美贸易失衡对中国的影响

一方面,贸易顺差规模扩大,是2005年中国经济取得9.9%较高增长速度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也给中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外汇储备约1/3用于购买美国国库券,中国以巨额出口退税补贴美国消费者,大量中国对美贸易盈余的好处重新流回美国,等于支持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GDP增长也是一种巨大损失;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导致中国对美经济依存度远远高于美国对华经济依存度,这种不对称的经济依存关系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对美外交的主动权,使中国在处理与美摩擦时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四、我国改善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措施

1、完善统计制度和规则。由于统计制度的原因,中美双方在贸易失衡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在中美经贸关系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原产地原则和服务贸易的统计。而我国原产地规则的不完善和落后,已经不能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应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原产地规则的制定,不断完善原产地规则,减少由此引起的双边贸易失衡的人为夸大。同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与美方协商,尝试建立服务贸易统计体系,设立对服务贸易的统计分析。

2、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从长远来看,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层次,突破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现状,是缩减中美贸易失衡的一条出路。因此,我国应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技术资本优势的产业,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这种战略调整,不仅有助于避免我国在出口中过于强调劳动力成本优势,忽略出口结构中的非价格因素,同时也将使更多的企业因此而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损失。

3、扩大内需,带动进口增长。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同时要从恢复国内平衡入手。国内经济存在的结构问题、总量问题不解决好,国际收支也不可能平衡。在全球经济失衡的总格局中,我国属于储蓄大于投资、对外贸易长期顺差、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的一方。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保持一定水平的投资仍然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政策重点,通过扩大内需并带动进口,具体到中美经贸关系上就要尽量增加对美国的进口。

4、大力发展技术贸易,促使美国放松出口管制。技术贸易能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对平衡美国的贸易逆差有重要意义。中美双方应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发展技术贸易,不仅有利于改变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中美贸易关系,这是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的现实出路。建立健全透明、高效的技术交易市场,鼓励各国在对华技术出口方面展开公平、公开的竞争。

5、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贸易失衡问题。中国加入WT0后,世贸规则成为中美贸易交往中的指导原则。在争端解决机制的框架下,协商解决两国的贸易失衡问题,中国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面对的市场环境也会得到改善,这都有利于提升我国产品的竞争能力。在中美两国因贸易失衡问题而产生纠纷时,尽量把握主动权,具体评价美国所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充分利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中美贸易中中国的正当权益。同时,中国政府应继续努力,如期履行对WTO的各种承诸,按照WTO规则进行对外贸易,以增强全球竞争力。

6、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加大对美国等国的直接投资。实行“走出去”的战略,鼓励我国有条件的企业到有市场潜力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是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走出去”各项业务的发展。而且要加大对美国等国的直接投资,这不仅可以避开美国的贸易壁垒,大大减少中美贸易的不平衡,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

五、结束语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反映出一种客观必然性,未来一段时间,美中贸易逆差还会继续扩大或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在中美贸易状况的决定因素中,统计方法的差异,政策性的因素起到了更为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推动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逐步开放服务业市场,大力发展与美国高科技产品的技术贸易,才是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实出路。为了中美两国贸易更为健康的发展,中美两国政府都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以双赢为目的,以互惠互利为目标,为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而努力。

(注:本文为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立项资助项目《美国经济失衡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编号08SKLY20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朱晓丹、王爽:中美贸易不平衡原因及对策探析[J].财经界,2007(6).

[2] 杨益民: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与中美贸易失衡[J].今日科技,2004(2).

[3] 王凯: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当代经理人,2006(10).

中美贸易顺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4篇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历年来都是两国政治经济的热点。到2007年第四季度,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额度占到了美国总的逆差额度的1/4还要多;这种状态在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美国的情况下, 会对未来两国贸易的顺利进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有关中美贸易顺差的问题, 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美联储主席Greenspan (2003) 驳斥了美国制造商声称中国操纵货币提高对美竞争力, 致使美国失业增加、美中出现巨额贸易逆差的观点。他认为, 人民币升值不会改善美国就业市场, 也无助于改善美国贸易赤字;沈国兵 (2004和2005) 分别通过分析1994-2002年的年度数据和运用Engle-Granger两步检验法对1998-2003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协整检验, 认为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无论是在长期还是在短期都没有稳定的协整关系, 因此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值得怀疑的, 仅仅依靠人民币汇率变动无法解决美中贸易逆差;王胜、陈继勇、吴宏 (2007) 利用了1995—2004年十年间的人民币名义汇率、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美国国内生产总值, 进行了相应的计量经济学分析认为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讲, 人民币升值对于中美贸易逆差所起的作用都不大。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述, 我们可以看出, 目前学者所做出的研究集中在人民币汇率因素与中美贸易顺差之间的关系上, 而对中美贸易顺差其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却是门可罗雀。为了做出更全面的分析, 本文从整体出发, 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其他影响因素给出了相应的实证分析。

二、理论基础、模型构建以及实证分析

1. 理论基础

为了科学的构建中美贸易顺差影响因素的实证经济模型并给出精确的实证分析, 我们有必要总结迄今为止有关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的理论。对于构建模型而言, 其依据有以下理论:弹性分析方法—贸易收支与汇率的理论分析;乘数分析法—贸易收支与收入的理论分析;贸易保护理论—贸易收支与国家政策因素的理论分析。

2. 模型构建

(1) 变量的选取

因变量的选取:考虑到论文的写作目的我们将中美贸易顺差额作为模型的因变量, 其趋势图如图一所示。同样, 根据已有的理论基础, 我们选取了中美两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美两国通胀率之差、汇率以及中国国内政策因素作为因变量的解释变量。其中NX代表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E表示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CPI表示中美两国之间的物价差, 以两国2000年第一季度的CPI值作为基期;GH表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F表示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U表示中国国内政策因素, 本文选择2005年第三季度作为政策变量的分界点:2005年第三季度以前为1, 之后为0。

(2) 模型的构建

有关于两国间的贸易, 国内外学者已经给出了很多的模型。本文是在借鉴Rose和Yellen (1989) 的简化式贸易收支模型的基础上, 并根据已有的国际收支理论, 构建如下模型:

(3) 数据的选取

本文实证分析中使用的是美联储经济数据库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网站的数据。实证分析的软件是eviews3.1。

3. 实证分析

由于大多数时间序列数据是非平稳的, 使用传统的回归方程会产生虚假的回归现象。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就是针对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的一种标准分析方法。实证分析首先需进行单位根检验, 以检验数据的平稳性;然后再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以期对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1) 平稳性检验 (单整检验)

利用eviews3.1, ADF检验结果见表一。

通过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以上六个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现对其取一阶差分, 差分后的ADF检验结果见表二。

从结果看出, 差分后的六个序列都是平稳序列。即NX, E, CPI, GH, GF, U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现在可以对NX与E, CPI, GH, GF, U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以检验各个因素的变化与净出口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运用eviews软件对因变量和各个解释变量之间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结果见表三。由结果发现, E与NX存在统计上的因果关系, GF与NX存在统计上的因果关系;CPI与NX不存在统计上的因果关系;但在显著性水平为10%的条件下:当滞后期为3、4时, GH不是NX的Granger原因被拒绝;当滞后期为3、4时, U不是NX的Granger原因被拒绝。也就是说,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的变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一定能引起中美两国贸易顺差的变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中国贸易和汇率政策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引起中美两国贸易顺差的变动;两国物价差的变动与中美两国贸易顺差不存在统计上的因果关系。

三、简要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简要结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对中美贸易顺差有统计上的影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中美贸易顺差有统计上的影响;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对中美贸易顺差有统计上的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对中美两国间的贸易顺差具有统计上的影响;两国之间的物价差对中美贸易顺差没有统计上的影响。

结合已有的理论研究和本文的实证分析, 我们给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 中国方面

(1) 人民币应适当升值

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 人民币汇率对于美国贸易赤字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时余永定也指出中国的出口和贸易顺差的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旺盛和人民币汇率低估。因此人民币应当有一定幅度的升值。

(2) 中国应该扩大居民的消费倾向

在全球需求旺盛的前提下, 中国应扩大国内居民的消费倾向, 以适应全球的经济形势。但是由于居民将收入的大部分储蓄起来, 以备子女教育、养老和不时之需。因此, 从国家发展角度来讲, 国内应尽快建立健全各种社会保障体系, 真正让居民没有后顾之忧, 真正做到扩大国内需求, 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从而加大本国的进口。

(3) 中国应实施有利于进口的各项政策

即在实行“走出去”战略的同时, 应积极实行“引进来”的战略。国内应当对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大进口, 以弥补本国的技术劣势。

2. 美国方面

(1) 美国应该取消对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禁售

美国每年都要对向我国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施加限制, 防止核心技术被中国掌握, 以对美国构成“威胁”。限制的直接结果就是, 美国不能充分发挥其本国的比较优势, 从而其出口不足以弥补进口。美国应该充分发挥本国技术优势, 扩大对外技术产品出口, 增加贸易收支。

(2) 美国应提高居民储蓄率

美国居民的低储蓄倾向和高消费倾向是非常突出的, 在凯恩斯的分析框架下, 若储蓄过低, 低于本国投资需求时, 就只有靠从国外进口来满足国内投资需求不足的部分, 从而贸易收支为逆差。因此, 从这个角度看, 美国要减少贸易逆差额, 提高自身的储蓄率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参考文献

[1]沈国兵:《美中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 2004, (6)

[2]沈国兵:《美中贸易收支于人民币汇率关系-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 2005, (1)

[3]韩景玲:《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中美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7, (2)

[4]刘如岩 朱小丹:《汇率对中美贸易关系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界, 2007, (4)

[5]王胜 陈继勇 吴宏:《中美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7, (5)

[6]余永定:《2008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大考验》[J].国际经济评论, 2008, (3)

中美贸易战之我见 第5篇

光电一班 余鑫一 16309063近日,我们全年级前往报告厅听取了关于中美贸易战对于中国的影响,以及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应该采取的态度和行动。主讲人钱老师慷慨陈词,我感慨万千,遂写下此文以表感想。

一、中美贸易战来龙去脉

贸易战(trade war)又称“商战”,指的是一些国家通过高筑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同时又通过倾销和外汇贬值等措施争夺国外市场,由此引起的一系列报复和反报复措施。

而就在今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关税的总统备忘录;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同时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

其实在此之前,美国的咄咄逼人态势已有端倪。1月份,特朗普政府就宣布“对进口大型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分别采取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分别征收最高税率达30%和50%的关税”。一个月后,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中国的铸铁污水管道配件征收109.95%的反倾销关税”。2月2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铝箔产品厂商征收反倾销税以及反补贴税。

7月10日,美国政府公布进一步对华加征关税清单,拟对约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10%的关税,其中包括海产品、农产品、水果、日用品等项目。8月2日,美国贸易代表声明称拟将加征税率提高至25%。8月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第二批对价值16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清单,8月23日起生效。最终清单包含了2018年6月15日公布的284个关税项目中的279个,包括摩托车、蒸汽轮机等产品,将征收25%关税。

二、贸易战的产生背景和原因

美国贸易市场体量庞大,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经济的霸主,而中国在入世前后,经济增长势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美国尤为担忧这个新生的威胁。尽管中美贸易日益密切,但是摩擦接踵而至,并且十分激烈。美国贸易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其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平衡。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黄寿松教授曾有一个有趣的比喻。中国改开之后,成为了世界市场上的一位合格的衬衫制造商,这正是发达国家缺少的产品;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生产了大量新兴电子产品,正好多了一位有力的买家,他们和中国和平往来,贸易互补。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衬衫制造商也慢慢具备了制造新兴产品的能力,而西方国家变得更加依赖他的手工业,因此一场巨大的贸易不平衡由此产生。他们能不吵架吗?

从美国的角度作分析可以发现: 1.公平贸易正在取代自由贸易。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市场开放度远远高于别国并从中增强了自己的竞争力,因此美国常常以经济手段来制裁其他国家,贸易摩擦由此产生。

2.偏重双重标准和单边标准主义。这种行为很容易招致其他国家的报复行动,贸易摩擦便在所难免。

3.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有重要影响。各种利益集团为了实现共同目标积极影响美国立法和政治决策。在美国的特有制度下,我们经常会看到,对于不利于美国的事情,哪怕仅仅影响到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也立刻会有反对的意见。

4.国会管理贸易。美国的宪法规定,国会有管理同外国贸易的商务合同,并制定和征收关税。美国的行政部门更具国际视野却不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更注重本地区利益的议员却可以对外贸易政策,因此常出现贸易保护主义。

三、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一)中国政府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把握变化趋势是掌控先机的基本前提,应做到及时调整、科学规划,达到内需外需的均衡。由于现在中国是WTO的一员,加快调整以顺应国际贸易体制的要求势在必行,并建立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

(二)美国努力

2018年7月11日,美国参议院以88:11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一项决议,约束特朗普的关税权力。美国参议院以国家安全为由通过该项决议,呼吁特朗普加征关税时应得到美国国会的批准。

(三)中国企业

中国加入WTO已经10年,中国企业应进一步熟悉WTO解决争端的方式并熟练掌握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以此为武器防范贸易战于未然。具体来讲,发生贸易争端时,解决争端、平息摩擦的办法之一就是运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机制,争取在谈判桌上解决争端。

此外,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国际品牌,是解决贸易摩擦的根本途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可以使东道国对进口的保护措施失去原有的威力,而且还可以打开新的市场,将发生贸易摩擦的风险降至最低。

(四)我们大学生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下一代预备竞争力,我们的态度决定了国家未来的胜利与否。在这次的国际争端中,我们虽然没有受到直接影响,但是需要意识到贸易战的危害性,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中美贸易战影响 第6篇

【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美国直接投资;中美贸易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世界贸易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第一贸易大国。随着中美贸易顺差的不断增大,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国外有关学者研究表明,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具有紧密的联系。中国大型跨国企业,利用美国直接投资公司,进行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将国外先进的高科技术产业与技术知识作为国内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国内企业成熟的传统产业与技术转移到国外企业,一方面有效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另一方面,有效解决企业对进出口产品的依赖性,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对中美贸易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一、中美贸易失衡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与美国对中国顺差转变时间不同可以看出,中美双方贸易统计标准明显的不同。虽然中美双方贸易统计标准大不相同,但中美双方都认为中美贸易出现严重不平衡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美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美国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充足的资金流量、完善的市场体系与金融结构,且美国农业与服务行业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一直处于世界科技与经济的高端产业链中。中国拥有辽阔的土地、世界众多的人口等基础资源,但却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充足的资金流量,且市场体系与金融结构不完善,农业与服务行业发展水平较低,一直处于世界科技与经济的低端产业链中。这也是中美贸易结构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中美贸易过程中,中国主要出口纺织品等货物贸易,中国获得利益较小,而美国获利较高,这也是中国对美国贸易由逆差转变为顺差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随着中国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逐渐增大的主要原因来源于美国直接投资企业。

2.中美贸易规模的不平衡

中美贸易规模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不断增大方面。根据中国相关贸易统计数据表明,在1993年以前,中国对美国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下,差额大约为19.87亿人民币,自1993年以后,中国对美国贸易由原来的逆差转变为顺差,且随着中国对美国贸易的不断发展,顺差额逐渐增加,到2010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额高达1.37万亿人民币。然而,根据美国相关贸易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对美国贸易的转变时间是在1983年,差额为6.32亿人民币,2010年,中国对美国贸易差额高达2万亿人民币。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国贸易失衡的主要问题的争议与分歧很大。

二、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国对美国贸易的取代方面,从产品的角度来说,一个产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市场,例如贸易方式、投资方式等,而直接投资方式的应用就会取代贸易方式;②中国对美国贸易的创造方面,即美国直接投资企业可以在美国或者中国之间进行新贸易产品的创造,扩大了贸易的效易规模;③中国对美国贸易的补充方面,美国直接投资企业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充足的资金流量,增加了贸易竞争机会;④中国对美国贸易范围的扩大方面,美国直接投资企业具有技术与资金方面的双重优势,不仅可以有效扩大中国市场,还可以扩大其他国家贸易市场,增加了美国直接投资企业的贸易总量。

三、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有效措施

通过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分析可知,在中美贸易失衡的状态下,美国获得较高的利益,而中国不仅获得利益较低,还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有效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①中国应充分利用国内市场资源,吸引德国、日本、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中国市场,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现象;②中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发展,降低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靠性,分散中国出口贸易市场,有效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现象;③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减小对美国出口贸易的依靠性,促进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格局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四、结语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其影响也不相同。从美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大大提高美国经济效益;而从中经济发国展的角度来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有效缓解了中美贸易失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平平,李海波,刘茹林.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03):121-122

[2]刘飞霞,刘丽玲,李佳丽等.东亚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影响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2(14):141-142

[3]王启洋,李建伟,张树城.中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03):113-114

[4]邹正方,谭进林,范如海.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影响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研究(上旬刊),2011,23(01):147-149

知识产权保护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第7篇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中美贸易纠纷,影响

网络、新材料、基因工程等一大批蕴含着大量专利的高新技术的兴起, 标志着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关知识产权交易的经济利益巨大, 例如2014年1月30日, 联想集团以29亿美元的价格从谷歌手中买下了著名的摩托罗拉, 而摩托罗拉公司不仅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 还有2000项专利。在这个时代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例如我国的一家体育用品公司抢注“乔丹”这一商标, 造成了美国篮球明星乔丹以及他所有的乔丹体育公司巨大的损失。此类商标抢注的事件也经常发生在我国公司身上, “红星二锅头”“大宝”“狗不理”甚至“少林寺”也被抢注, 其中不乏美国人的身影。

随着中美贸易量的扩大, 中美全方位的交流的深入, 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争端开始爆发出来。中美双方在1991、1994和1996年发生了三次激烈的知识产权争端, 美国方面向中国提起了价值15亿、28亿、30亿美元之多的报复清单, 甚至威胁对中国全面制裁, 但最终双方还是出于对中美贸易的大局着想, 通过三次中美知识产权谈判, 签署了双边协议结束。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有所减少, 但不时有大的争端发生, 消除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争端任重而道远。

一、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发展历程

(一) 三次中美知识产权谈判

第一次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发生是因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 (USTR) 在1988年和1989年的“特别301条款”年度报告上, 把中国放进了“重点观察国家名单”中, 随后, 中国又出现在1990年的“特别301条款”评估报告的“重点国家”名单中。这些都表明美国政府对中国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越来越不满的态度, 以及其对中国市场的怀疑。中美首轮谈判破裂, USTR在调查期间宣布拟对美国从中国进口的106种产品进行贸易制裁的, 价值高达15亿美元。中方针锋相对, 将对来自美国的价值12亿美元的货物征收进口附加税。最终, 双方还是坐下来签署了双边协议《关于保护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根据此备忘录, 中国方面同意了修改了专利法, 扩大了知识产权保护范围, 同时同意了在发生侵权事件, 中方的法律与国际法规不一致时, 优先使用国际法规等相关条件。

第二次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是因为1994年6月, 中国出现在了“重点国家”名单上, USTR宣布进行调查, 在谈判陷入僵局是, 美国方面再一次宣布对中国产品的制裁名单, 总价值高达28亿美元, 同时还以阻挠中国当时的复关谈判相威胁。中国政府一方面宣称也要贸易报复, 同时又积极努力, 最终双方达成共识, 并于1995年签署了《中美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协议》。根据此协议, 中国要严厉打击盗版, 建立长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同时对美国开放知识产权市场。

第三次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是因为美方认为中国政府没有严格落实1995年双方达成的《中美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协议》, 因此不仅把中国又一次放进了“重点国家”名单中, 还要立即对中国进行制裁。鉴于中美贸易战影响巨大, 且对于中美两国经济有非常大的风险, 最终双方还是本着平等协商的态度签署了第三份《中美知识产权协议》。

中美三次知识产权谈判都是由美方主动发起并向中国施压, 实际上也由美国控制着主动权, 并对中国在经济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客观来说, 这三次谈判对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意义重大, 中国在知识产权的立法上, 相关法律所涵盖的范围上, 在建立长效的执法体系上, 在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 WTO体制下的中美知识产权争端

在WTO的体制下, 中国获得了对外出口所遇到的贸易壁垒减少, 发生贸易纠纷时也有了一个公平公正的解决平台等权利, 作为一个成员国相应的义务, 我国积极深化市场改革, 加快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向国际标准靠拢, 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向TRIPS协议规定的强度进行努力。可以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执法力度, 国内维护知识产权的意识都有了大幅提高, 再加上中美贸易的依存度不断上升, 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越发密切, 美国也更多地利用“337条款”对中国出口中的侵权产品特别是专利侵权产品进行调查。那种美国动辄以贸易制裁相威胁, 中国被动式应对的中美双边机制下处理的知识产权事件发生的频率下降了, 美国利用WTO规则中的多边体制向中国施压的案例开始增多。

二、知识产权保护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事实上知识技术早已渗透到中美贸易的各个领域, 无论在进口还是出口, 知识产权无处不在, 其与贸易的结合会对中美贸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对中美贸易的创造效应

主要指贸易国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为进出口贸易创造出良好的制度环境, 会促进贸易流量的增加, 即会增加商品、服务和知识产权贸易, 所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使国际知识产权贸易兴盛起来。中国长期以来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 是技术进口国。仅仅在2001年至2008年的八年里, 中国进口美国高技术产品增幅为106%, 从欧盟进口高技术产品增幅达168%, 自日本进口高技术产品增幅283%, 而近年来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口总额和增幅都在大幅上涨。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打压了国内对进口产品的模仿山寨, 从而增加了对技术产品的进口需求。我国企业则必须进行自主创新才能生存, 增强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也可以对外出口。美国作为技术出口国, 则乐意把产品销售到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比较高的国家, 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获得等多利润。最终, 中美两国双边贸易扩大。根据美国政府2012年3月的报告,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2010年创造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4.8%的财富, 提供了4000万个工作岗位。可知发达国家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受益良多。

(二) 对中美贸易的规范效应

知识产权的诸多特性使得其很容易被模仿或盗用, 如果美国生产出来的新产品在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出口到中国, 这些产品会很快被大量的山寨品挤出中国市场, 这很像“劣币驱逐良币”。当今世界的趋势之一就是贸易自由化与全球化, 如果一国的产品不能被进口国好好保护, 其就会减少该产品的出口, 这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不符的, 不利于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 降低了全球的福利水平, 所以美国一直要求中国规范贸易秩序。2014年美国电影协会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 点名指出中国的迅雷公司非法提供盗版电影资源与链接。众所周知, 中国近年来开始成为好莱坞最大的海外市场, 一些美国电影甚至在中国取得了比美国本土还高的电影票房, 如最近热播的《速度与激情7》仅用15天就取得20亿元的票房。如果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严厉打击盗版, 形成一个规范的市场, 美国就愿意向中国出口更多的娱乐产品, 中国观众就会获得更多的娱乐享受。促进中美贸易的迅速有序的发展, 应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下的市场。

(三) 对中美贸易的扭曲效应

简单来说, 知识产权建立的本意是为了激励发明创造, 保护财产权。法律赋予一个人或一家公司对于该发明一定时间的独占权, 但这可能会造成一种合法垄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其他生产者被排除在市场之外, 不利于帕累托效应。而这种情况发生在国际贸易中, 就会形成知识产权壁垒。对于中国来说, 美国长期以来利用“特别301”条款和“337”条款, 对中国进行调查和威胁, 就是知识产权壁垒的一种体现。有数据指出, 自2006年至2010年, 仅美国对我国产品实施的337调查的数量就高达56起, 甚至超过了过去20年的总和。客观来说, 我国的一小部分企业确实存在侵权行为, 这助长了美国对中国产品调查的风气, 干扰了正常的中美贸易, 扭曲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在对中国产品造成重大损失的同事, 其实也降低了美国普通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四) 对中美贸易的转移效应。我们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知道, 发达国家的新技术产品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向外出口, 到了第三阶段随着市场的扩大, 其出口的成本费用如关税和运费等的上升, 国际市场上开始出现相似产品的竞争。如果发展中国家愿意选择保护知识产权, 发达国家也会愿意进行产业转移, 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分公司进行生产销售, 以降低成本, 开拓市场, 扩大利润。这很像七、八十年代, 中国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 相关知识产权法律的建立健全, 中国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市场的潜力等因素, 美国开始在中国投资办厂, 进行产业转移, 提升了我国的技术水平, 也使美国赚取了巨额利润。

综上, 知识产权保护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是几大效应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从大趋势上来看, 特别是中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 随着中国国内立法的完善, 执法水平的提升,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上涨等有利因素的影响, 中美贸易向着良好的方向前进。这突出表现在, 中美双边贸易的飞速上升, 知识产权贸易逐年上涨。这也雄辩的证明, 我国必须选择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战略, 这种战略可能短时期对某些企业有影响, 但从长远来看, 只有我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 提高自主知识产权, 积极发展高新产业, 才能夺取国家发展的制高点, 才能促进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中美贸易战影响 第8篇

美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 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很快, 给两国都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2008年, 中美贸易额达到3337亿美元, 比2007年增长了10%, 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美贸易额下降至2983亿美元, 即便如此, 中国依然是美国最大的逆差国和最大的债权国。2010年,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 中美贸易额上升至3853亿美元。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 根本原因在于两国经济的高度互补性。但是, 随着中美贸易的不断加深, 两国贸易的不平衡也开始显现。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存在着巨额的赤字, 2008年,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达到了1710亿美元, 同比增长了4.7%。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不利于两国贸易的正常发展, 由于大量的逆差存在, 中美贸易纠纷不断, 引发人们对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担忧。中美贸易失衡的问题日益引起两国的重视, 它的重要性已经从经济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金融危机以来, 美国就双边贸易平衡问题大做文章, 意图让中国承担全球经济失衡的代价, 并以此向中国施压, 要求人民币升值及金融系统的进一步开放。

►►二、 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

(一) 美国对于贸易失衡原因的观点

对于美国巨额贸易逆差, 美国观点认为, 中美贸易失衡是由于中国的开放程度还不够, 实行保护贸易政策扶持出口部门。美国指责其产品遭遇中国的贸易壁垒, 缺乏中国市场准入;中国政府缺乏政策的透明度;中国有意压低工人工资和人民币币值以促进出口。然而, 这只是美国的片面观点, 中美贸易失衡并不能说明中国推行贸易保护政策。近些年, 中国经济的开放速度不断加快, 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体中, 中国的开放程度也属较高。美国认为贸易失衡源于中国国内开放度及贸易政策的原因显然不符合实事。

美国还认为中国操纵汇率, 利用人民币币值低估来实现出口的大幅增长, 从而造成了贸易失衡的状况, 这种说法也有悖现实情况。从理论上讲, 汇率对于调节国际收支有着重要作用。一国货币的升值将导致出口商品价格上升, 进口商品价格下降, 从而减少出口, 扩大进口, 国际收支顺差减小或逆差扩大。相反, 货币贬值将导致国际收支顺差扩大或逆差减小。但是, 就中美汇率走势和贸易差额变化来看, 这种说法并不成立。

从现实数据来看, 图1显示了近十年人民币币值的变化趋势, 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2000年的1美元兑换8.2784人民币下降到2009年的1美元兑6.831人民币。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 中美贸易顺差不但没有减少, 反而有增加的趋势。即便在2000年到2005年, 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中美贸易顺差的增加速度也非常快。由此可见, 人民币升值并未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的状况。因此, 关于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不应被人为放大, 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汇率的问题。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二) 中美贸易失衡的真实原因

从贸易差额的来源和两国的经济结构的角度进行研究, 中美贸易失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分工的不同

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 比较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劳动力, 因而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而美国的优势在于科研能力、技术和资本。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细化, 美国很多产业的劳动密集环节转移到中国,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承接了世界很多国家的组装加工生产环节。中国出口美国最多的产品主要是机械电器、家居玩具等, 这些类别也是中美顺差额最大的部分。美国出口中国的产品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 但是, 美国对华技术出口实行严格的控制, 使得美国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下无法发挥自身优势。中美两国出口产品结构相差很大, 中国产品附加值很低, 同美国产品附加值存在巨大差距, 也导致两国之间巨大的贸易差额。

2、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其它国家和地区转移过来的

随着沿海地区的不断开放, 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在中国发展很快。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加工贸易都转移至中国, 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零配件等, 加工组装之后出口到欧美各国。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所获取的附加值其实很低。但是, 由于各国对进口商品的原产地认定规则, 加工产品的出口则全部归为中国出口。从美国贸易逆差产生的来源看, 中美贸易差额增加的同时, 美国对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差额正不断减少。而中国对这些国家的进口也不断增加, 逆差成不断扩大趋势。1由此可见, 中美贸易差额有很大一部分是其它国家对美贸易顺差的转移。

3、 外商直接投资扩大了中美贸易差额

国际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 (FDI) 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 FDI对东道国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效应, 即通过外商投资企业自身的出口来带动东道国的出口;另外一个是间接效应, 即FDI通过对当地企业的影响促进其出口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 外资企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09年, 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额为6722亿美元, 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56%。中国对外出口、进口贸易中很大程度上已为外资企业所主导。1998年以来, 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对外贸易出口中, 出口市场最大的就是美国。从图2中可以看出, 外商直接投资额和中美贸易差额有着一致的走势, 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 中美贸易差额也在不断扩大。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4、 中美两国储蓄率的差异也是导致贸易失衡的原因之一

美国储蓄率长期以来处于较低的水平, 经济结构处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状态, 这也根本导致了美国贸易逆差。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 总投资与总储蓄的差额要用贸易差额平衡, 这就是贸易逆差和顺差的根源。中国经济的情况正好相反, 由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和人口结构的特点, 中国储蓄率一直较高, 国内需求增长较慢, 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进而造成了我国贸易项目的巨大顺差。

5、 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

美国对华出口限制很严, 尤其是一些高技术领域。美国特别关注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出口的限制也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竞争力和商业利益。美国对中国的歧视性出口管制政策限制了对中国的出口, 使得原本可以出口的优势难以发挥, 加剧了其贸易逆差的形成。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表明, 由于实施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政策, 美国每年丧失对中国出口高达35亿至135亿美元的贸易机会。

►►三、 中美贸易失衡对我国的影响

(一) 中美贸易的大量差额反映了中国出口对美国的依赖

随着中美贸易规模的逐年扩大, 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性也随之加深。中国对美国出口依存度一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07年, 中国对美国出口依存度为7.6, 比1997年的2倍还多2。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 这种不断上升的依存度对中国来说都意味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不利于经济和贸易的健康长远发展。

(二) 中美贸易严重失衡加重了中国管理外汇储备的难度

贸易顺差对一国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 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对于应对国际经济动荡, 维护国内经济稳定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 巨额的储备则带来了一定的管理难度和成本。金融危机以来, 美元的贬值造成了中国外汇储备的大量缩水。另外中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资产为主要组成部分, 这就为我国巨额的储备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 贸易失衡对双边经贸关系造成的不利影响

国际经济失衡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成为世界经济的热点议题, G20峰会上, 美国也不断拿中美贸易失衡做文章, 向中国施压。美国对中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引发了一系列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 限制了中国对美出口的同时也影响了双边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美国对华的各种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不断增加。

►►四、 应对中美贸易失衡的措施建议

(一) 稳步调整产业结构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是解决两国贸易失衡问题的根本。但是, 中国劳动密集优势短期之内很难改变, 过于匆忙的调整产业结构容易在高技术产业尚未形成竞争力的同时丧失我国原本的优势, 造成我国大量劳动力的失业。因此, 虽然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但应稳步推进, 逐渐转型。拓展外贸出口的多元化发展, 减少加工贸易等低附加值产业的比重, 并逐步减少对少数地区出口过于依赖的现状。

(二) 扩大内需, 增加进口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直以来有赖于出口的带动, 国内需求长期不足。寻求贸易的平衡应建立在国内经济平衡的基础上, 国内经济不能从高度依赖出口转向消费、出口和投资平衡发展的状态, 我国无法实现根本上的转变。另外, 也应该有计划的增加进口, 引进高新技术, 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尽管如此, 中美贸易失衡的问题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这种失衡仍将存在一段时间。在积极调整失衡问题的同时, 更应该积极应对失衡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 积极应对贸易失衡带来的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压力

美国对华巨额的贸易逆差直接导致了中美贸易摩擦的频发。对于贸易摩擦和贸易纠纷, 中国应积极应对, 加强对外谈判交涉技巧, 妥善处理好双边经贸关系, 利用政治、经济等各种手段打破贸易壁垒。同时, 对于美国不断对人民币升值问题施压, 我国应积极回应, 并以国内经济平衡发展为前提, 防止汇率的过大波动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摘要:随着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 中美贸易额的不断增长, 两国贸易形成了大量的差额。中美贸易的不平衡给两国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并日益引起两国的高度重视。金融危机以来, 美国就双边贸易平衡问题大做文章, 意图让中国承担全球经济失衡的代价, 并以此不断向中国施压。本文分析了中美贸易失衡产生的原因, 指出美国对于失衡原因及汇率原因的不足之处, 并分析了国际分工、贸易转移、外商直接投资、储蓄率差异和美国出口管制等实际因素。此外, 本文分析了中美贸易失衡对我国的影响,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美贸易失衡,贸易顺差,贸易逆差

参考文献

[1]张燕生、刘旭、平新乔.《中美贸易顺差结构分析与对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年

[2]刘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美中贸易失衡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

[3]苗迎春.“中美贸易摩擦及其影响”.《当代亚太》, 2004年第三期

[4]安春明.“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及对策探析”.《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年6月

[5]何家乐.“中美贸易失衡原因与对策分析”.《现代商贸工业》, 2010年第19期

中美贸易战影响 第9篇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 欧盟、美国分别是中国的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 其贸易数值大大高于其他贸易伙伴。中国商务部和欧盟统计局关于2008年1月至9月美国和欧盟自中国进口和出口的最大三十类商品类别的比较表示, 欧元区和美国对中国贸易产品类别和比例构成是基本一致的, 美国和欧盟自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或附加值比较低的产品, 而中国自两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知识密集型等高新技术产品。于是形成了中美欧贸易三角, 美国和欧盟同类产品相互竞争出口到中国, 而中国产品则择优出口到美国和欧盟, 两区对中国的进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国际经济学理论表示, 汇率的变动体现在贸易品价格上的变化, 而贸易品价格的变化直接决定了世界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在产品同质地或相近的情况下, 价格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欧元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方向和程度深刻地影响着两区对中国的商品进出口。

近年来, 中欧贸易顺差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增速远远超过了中美贸易顺差, 如2006年和2007年中欧贸易顺差的年增长率均在30%以上, 同期中美贸易顺差增幅则从26.4%降至13.2%。这其中当然不能说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加速升值而对欧元汇率持续贬值毫无关系。欧元集团主席容克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多于对美国的出口是在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而对欧元升值的状况下形成的”[1]。由此可见, 人民币兑欧元汇率的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美贸易。那么欧美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美贸易有什么和多大程度的影响呢?是否存在相互抵消的影响呢?

二、文献回顾

实际汇率是用两国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进行调整后的汇率。Singh (2002) 在对印度1960—1995年度数据进行分析后指出实际有效汇率对贸易的影响与名义汇率是不同的, 实际有效汇率对国内收入、对贸易收支都有显著的影响[2]。因而本文考察实际汇率对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 部分研究表明实际汇率是影响贸易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如Bralunasrene&Jiranyaku (2002) 在研究泰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之间汇率与贸易数据时发现实际汇率是贸易收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3]。马丹、许少强 (2005) 认为,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将导致中国贸易收支的恶化, 中国贸易结构中的出口结构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间存在协整关系[4]。卢向前、戴国强 (2005) 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的分析方法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存在着显著的影响, ML条件成立;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5]。

但也有学者认为, 实际 (有效) 汇率并不是影响贸易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或者两者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Wei (1999) 基于1986—1996年月度数据使用协整分析发现,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的贸易收支并不具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 但短期贬值对贸易平衡有显著影响[6]。Wilson (2000) 基于1970—1996年度数据对韩国、美国和日本之间多边贸易进行研究, 发现实际汇率对韩美和韩日之间的贸易收支没有显著的影响[7]。任兆璋、宁忠忠 (2004) 分析比较了中美、中日在相似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的贸易收支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 运用EG协整分析分析了1978—2002年的数据资料, 发现实际汇率与对外贸易差额的判定系数很低, 且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均显示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人民币贬值或升值对中国的贸易收支以及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差额的影响十分有限, 汇率政策并不是调节贸易收支的有效手段[8]。宋赵晗、卜建民、杨晓森 (2008) 实证研究表明, 人民币实际汇率和贸易收支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马歇尔—勒纳条件不能成立, 当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并不能有效地改善中美贸易顺差过大的局面, 且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9]。

由于各学者所采用数据的时间段和模型的不一致以及样本国家的不同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而欧元作为新兴货币, 其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并未得到细致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在Bahmani—Oskooee和Kantipong (2001) 推导出的两国贸易平衡模型[10]的基础上, 加入人民币对欧元的实际汇率这个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来探讨欧元和美元汇率的变动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三、理论分析框架设定

在Bahmani—Oskooee和Kantipong (2001) 的两国贸易平衡模型[10]的基础上, 并根据经济学原理经过严密推算 (在此不详叙) , 将中国同美国双边进出口方程分别设定为:

其中:

Ln EXt表示中国对美国实际出口额的对数值;Ln IMt表示中国从美国实际进口额的对数值;Ln TBt表示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与进口额比值 (中美贸易平衡) 的对数值;Ln YC表示中国实际收入水平的对数值;Ln YA表示中国实际收入水平的对数值;Ln RERA表示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的对数值;LnRERU表示人民币兑欧元的实际汇率的对数值;RERA=EA (PA/PC) , RERU=EU (PU/PC) , PA、PC分别表示美国、欧元区、中国的总体价格水平;EU、EA分别表示人民币兑欧元的名义汇率、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 (两者均为直接标价法) 。在本文中, PA、PC分别用美国和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来度量。

四、实证检验

(一) 数据选择及处理

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流通货币是从2002年3月1日开始, 且人民币对欧元名义汇率从2002年4月开始公布, 故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为2002年4月至2008年10月的月度数据。

人民币兑欧元的汇率、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欧元区HICP、欧元区工业生产指数 (2000=100) 、美国消费物价指数 (Index 1982-84=100∶SA) 、美国工业生产指数 (Total index;2002=100;SA) 数据均来源于http://www.economagic.com网公布的数据。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 (同比) 数据、各月工业增加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由于官方不公布月度国内生产总值, 此处遵循宿玉海、黄鑫的做法, 用工业生产值指数来衡量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趋势。中国工业生产值指数根据各月工业增加值计算所得, 调整为以2000年为基期。另外, 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欧元区的HIPC分别调整为以2000年为基期。

(二) 计量回归

1. 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宏观经济数据序列通常不平稳, 为了避免伪回归的出现, 在此采用ADF检验对各个变量做水平平稳和差分平稳检验。本文采用高铁梅介绍的画序列的水平值或差分值的曲线图的方法来判断检验回归方程中是否含有常数项和趋势项。设显著水平为5%。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注:c、t、n分别代表截距项、趋势项、滞后阶数。

从ADF检验可以看出, 在5%的显著水平下, 对数化后的各列数据都是不平稳的, 但是进行一阶差分后, 各列数据均不存在单位根, 从而可以得出模型涉及的五个变量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 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本文研究的是多变量协整, 所以在此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的滞后区间指在辅助回归中的一阶差分的滞后项, 不是指原序列, 所以此处的滞后阶数为0。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协整检验结果可知, 第二个原假设被拒绝, 即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存在两个协整关系, 本文仿许少强、马丹[11]的做法, 只考虑包含所有变量的协整方程。

中美贸易平衡 (EX/IM) 的美元实际汇率的弹性约为+1.45, 说明中国—美国双边贸易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 美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升高有助于改善中国对美国贸易收支, 提高顺差, 美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升高1%, 贸易平衡将增长1.45%。中美贸易平衡的欧元实际汇率的弹性约为-0.64, 说明欧元汇率的变化对中美的贸易平衡产生负向影响, 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1%, 中美贸易平衡减少0.64%。本文中, 中美贸易平衡的美国工业生产指数弹性系数为1.31, 即美国GDP每上升1%将使中国对美国贸易平衡增加1.31%。中国工业生产值的升高会增加中美贸易平衡, 中国GDP提高1%, 中美贸易平衡将增加0.71%, 这说明中国实际收入的增加是由于中国进口替代产品的生产提高所推动的, 即随着中国实际收入的增加, 进口减少, 即dTB/d YC>0。

注:*表示在0.05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三) 脉冲响应分析

在此将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各变量对中美贸易平衡的短期动态影响。从脉冲响应图可看出:

1. LNRERA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首先引起LNTB的上升, 在第2期达到最高点, 之后逐渐减少, 波动幅度逐渐减少并逐渐趋于平稳, 但全程都是正向影响。

2. LNRERU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首先引起LNTB做负向变化, 第1期为影响最大点, 此后逐期递减, 从第8期开始对贸易平衡有正向影响, 正向波动比较小, 逐渐趋于平稳。

3. LNYA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对LNTB的影响存在“J”形滞后现象, 滞后期为7期。

4. LNYC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 其在初期对LNTB的影响绝对值是最大的, 并表现为负向影响, 从第3期开始逐渐表现为正向影响。

五、结论

1.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变化对中美贸易平衡产生的影响是反向的且前者影响较大。协整分析表明:长期内, 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的实际汇率都会对中美贸易平衡产生较大的影响, 两者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是反向的, 前者影响为正, 后者为负, 影响的绝对值前者大于后者。

实际汇率和贸易收支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 能通过人民币实际汇率来有效地调节中美贸易的收支, 也说明当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美贸易顺差过大的局面。

2.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滞后影响不明显, 而美国和中国GDP的增长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存在滞后现象。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美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滞后影响不明显, 汇率一变动, 中美贸易立刻会受到影响, 影响是逐渐增大再减少的;欧元实际汇率变化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没有滞后影响, 欧元实际汇率变动在初期就影响中美贸易, 欧元汇率上升会减少中美贸易顺差;美国收入的变化对中美贸易平衡的影响存在“J”形滞后现象, 滞后期为7个月;而中国本国的收入的增长在初期会减少中美贸易顺差, 而在后期会促进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

3.美国政府把美中贸易逆差过大完全归因于人民币被严重低估是没有道理的。本研究发现影响中美贸易平衡的因素除美元兑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外, 还有中国和美国的国内经济发展状况、欧元兑人民币的实际汇率等因素。相关研究还表明中美贸易平衡的变化还受诸如双边贸易结构、FDI、贸易政策和壁垒等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的影响。期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课题组.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变动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贸易, 2009, (2) :21-26.

[2]Singh、Tarlok.India’s Trade Balance:the Role of Income and Exchange Rates[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02, (24) :437-452.

[3]Brahmasrene, T.and Jiranyaku, K.Exploring Real Exchange Rate Effects on Trade Balanc-es in Thailand[J].Managerial Finance, 2002, (28) :16-27.

[4]马丹, 许少强.中国贸易收支、贸易结构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5, (6:23-42.

[5]卢向前, 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 2005, (5) :31-39.

[6]Wei、Weixian (1999)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Foreign Trade Balance in China[J].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1999, (6) :485-491.

[7]Wilson, P. (2001) Exchange rates and trade balance for dynamic Asian economies:does the J-curve exist for Singapore, Malaysia and Korea?[J].Open Economies Review, 2001, (12) :389-413.

[8]任兆璋, 宁忠忠.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4, (11) :29-34.

[9]宋赵晗, 卜建民, 杨晓森“.J”曲线效应与中美贸易收支[J].金融与经济, 2008, (1) :22-26.

[10]Bahmani-Oskooee Moheen and Kantipong Tachawan.Bilateral J-Curve Between Thailand and Her Trading Partners[J].Jour n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1, (2) :107-117.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研究 第10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中美双边贸易增长为两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美贸易的高速发展得益于两国贸易的高度互补性, 然而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入, 贸易失衡问题凸现。我国对美贸易出现巨额顺差, 即便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双边贸易额下滑的情况下, 我国依然是美国最大顺差来源国和最大债权国。造成中美贸易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人民币汇率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那么,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人民币升值能否缓解中美贸易收支不平衡?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 如何实现中美贸易升级?本文将就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汇率变动和贸易收支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持续多年, 并且取得了想当丰富的研究成果。Narayan (2006) 利用协整模型和向量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收支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认为:人民币贬值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有利于改善中国对外贸易收支状况, 中美贸易的J曲线效应并不显著。蒙代尔 (2003) 通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和贸易收支关系进行分析, 否定了“人民币升值论”, 他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升值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Jama Bouoiyour与Serge Ray (2005) 检验摩洛哥1960—2000年的年度数据, 发现迪拉姆升值是摩洛哥出口减少、进口增多的主要原因。

国内学者对于汇率变动和国际贸易收支的关系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汪林 (2011) 以1994—2005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 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美贸易收支有一定影响, 但并不是两国贸易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造成中美贸易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自身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内政策。黎亮 (2012) 根据中美两国1990—2009年的季度数据, 利用协整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他发现:美国实际GDP、中国实际GDP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是影响中美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 且三者的影响力依次递减, 中美贸易存在明显的“J曲线效应”。冯明、刘庆、刘淳 (2012) 基于1995—2009年的月度数据, 利用贸易引力模型,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工具, 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和长期内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他们发现:1.人民币升值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不显著;2.人民币汇率对两国贸易的影响符合“J曲线效应”。

二、模型构建、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 模型构建

传统贸易收支与汇率理论认为, 本国GDP增加和本币升值, 将使该国进口额增加, 反之使该国进口额减少;外国GDP增加和本币贬值, 将使该国的出口增加, 反之使该国出口下降。对外贸易收支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本国GDP、外国GDP*和两国货币之间的实际有效汇率RER, 由此可以将中美双边贸易方程 (出口方程、进口方程) 和贸易收支方程分别设定为:

LEXt、LIMt分别表示我国对美出口和进口额取对数, LTBt表示我国对美贸易差额取对数, 即对美贸易收支。LGDPt、LGDPt*、LRERt表示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取对数。

(二)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为2003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四季度共44个样本。主要包括中美双边贸易数据 (进口为IM、出口为EX) 、中美两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分别表示为GDP和GDP*) 、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中美两国消费者价格指数 (分别表示为CPI和CPI*) 。中美双边贸易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经济数据;中国和美国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分别来自两国的商务部统计数据;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文中所使用的汇率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其计算公式为:RER=NER×P*÷P。其中, NER是直接标价法下的名义汇率, P和P*分别表示中美两国的物价水平, 本文用两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来表示物价水平, 所以原公式表达为:RER=NER×CPI*÷CPI, 在直接标价法下, RER减少意味着人民币实际升值, 相反当RER增加时意味着人民币贬值。

(三) 研究方法

1. 变量平稳性检验

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是为了避免变量出现伪回归现象, 本文使用Dickey和Fuller (1981) 提出的ADF单位根检验法来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其方程为:

Xt表示时间序列, Δ表示一阶差分运算, δ为常数项, n为滞后期数, T表示趋势项。如果根据样本计算出的T系数不能通过t检验, 则接受时间项系数为零的原假设, 即表明不存在趋势项;否则, 表明时间序列存在趋势变化。如果根据样本计算的单位根统计值δ0大于ADF的临界值, 则接受H0:δ0=0的原假设, 表明该数列为非平稳数列, 否则该数列为平稳数列。

2. 协整分析

协整分析理论由R.F.Engle与Granger在1987年首先提出, 对于两个非平稳的时间序列, 如果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则两者长期内是均衡的;反之, 如果二者不存在协整关系, 则它们在长期内是不均衡的。本文由于涉及到多个变量之间协整分析, 因此使用Johansen检验法。Johansen法的核心是确定最优滞后阶数, 本文根据AIC最小值法来确定滞后阶数。

3. 格兰杰因果检验

通过协整分析可以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为了进一步检验中美贸易收支和其他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需要进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是考察一个解释变量X对另一个解释变量Y的估计解释能力。本文使用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为:

其中p、q、n、m表示滞后阶数, 最优滞后阶数由AIC法确定。εt、φt表示白噪声, 且两者不相关。

三、实证分析

(一) ADF检验

本文利用ADF检验法检验各个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各个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为非平稳序列, 但是一阶差分在5%显著性水平上为平稳序列, 因此各个时间序列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 满足协整分析的要求。

(二) 协整检验

本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来检验各个变量的协整关系, 根据AIC最小值法确定中国对美国出口、进口以及贸易收支三个方程的滞后阶数都是二阶。检验结果见表2—表4。

注:*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原假设

从协整检验结果上看, 在5%显著性水平下, 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都表明出口方程中各个变量都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因此可以得到协整方程:

从模型 (7) 可以看出:从2003年第一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 美国实际GDP对中国的出口弹性系数为6.517530, 美国的实际GDP每增加1%将使我国对美出口增加6.517530%;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的出口弹性系数为1.607460,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增加1%将使我国对美国出口减少1.607460%;LGDP*和LRER的系数都能通过协整检验, 这说明了两个变量对出口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但是美国实际GDP的弹性系数大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弹性系数, 这说明了美国实际GDP对出口的影响大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的影响。表3中国对美国进口方程各变量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原假设

从协整检验结果上看, 在5%显著性水平下, 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都表明进口方程中各个变量都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因此可以得到协整方程:

从模型 (8) 可以看出:我国实际GDP对我国进口弹性系数为1.225820,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的进口弹性系数为1.577207;我国的实际GDP每增加1%将使我国对美进口增加1.225820%,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增加1%将使我国对美进口增加1.577207%;LGDP和LRER的系数都能通过协整检验, 这说明了两个变量对进口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虽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弹性系数大于中国实际GDP的弹性系数, 但是两者相差不大, 这说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我国实际GDP共同作用于进口。

*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原假设

从协整检验结果上看, 在5%显著性水平下, 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都表明贸易收支方程中各个变量都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因此可以得到协整方程:

从模型 (9) 可以看出:1.美国实际GDP的弹性系数为5.617309, 美国实际GDP每增加1%将使贸易收支增加5.617309%。2.中国实际GDP的弹性系数为3.380685, 中国实际GDP每增加1%将使贸易收支减少3.380685%。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弹性系数为1.552099,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增加1%将使贸易收支增加1.552099%。4.LGDP、LGDP*和LRER的系数都能通过协整检验, 说明三个变量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显著的, 但是美国实际GDP的弹性系数、中国实际GDP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弹性系数依次递减, 说明美国实际GDP、中国实际GDP、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

(三) 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并不能反映哪个变量为原因、哪个变量为结果, 为此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使用Eviews6.0对中国对美国出口、中国对美国进口、中国对美国贸易收支、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本文选择了三个滞后期综合比较, 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 得出如下结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1.IM是LRER的格兰杰原因, 但LRER不是LIM的格兰杰原因;LEX是LRER的格兰杰原因, 但LRER不是LEX的格兰杰原因。这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进出口量之间都是单向的因果关系。2.LTB和LRER互为因果关系, 即贸易收支的增加促进了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促进了中国对美贸易收支的增加。

(四) 对美贸易升级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回归分析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 人民币升值并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 然而, 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 将导致人民币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持续升值。那么人民币升值和我国对美贸易升级有什么影响, 本文构建贸易增值率变量, 通过贸易增值率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回归分析, 把对美贸易升级的问题转换为对美贸易增值率问题, 建立方程:

括号内为t统计量, 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对美贸易增值率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呈同向变动关系, 进而说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对于我国对美贸易升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 我国在制定相关贸易政策、促进贸易转型升级时需要考虑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2003—2013年的季度数据, 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 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中美两国实际GDP等因素变动对中美双边贸易和我国对美贸易收支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影响。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单位根检验证明,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对美出口、对美进口、中美贸易收支存在稳定均衡关系。

2.美国实际GDP、中国实际GDP、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于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都是显著的, 但是三者的影响依次递减, 这说明造成中美贸易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内经济状况, 而非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因此, 想单独依靠人民币升值的办法来解决中美贸易收支失衡问题是不现实的。

3.中美贸易收支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但是进出口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仅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基于以上结论, 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和进口规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一直坚持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然而国内需求长期不足。因此, 应该采取有效措施,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增加进口, 尤其是能源资源、高新技术及关键设备进口, 促进国内贸易部门的产业升级, 最终实现贸易平衡。

2.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积极稳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一方面, 要保人民币币值稳定, 面对美国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我国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保持国内经济稳定, 避免汇率波动对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 要在坚持基本汇率制度的前提下, 加快市场化改革, 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增强人民币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Paresh Kumar Narayan.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Balance and Exchange Rate:the Case of China’s Trade with the USA[J].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2006, 13 (8) :507-510.

[2]蒙代尔.一个经济学家的一生:兼论人民币汇率政策[N].上海证券报, 2003-04-10.

[3]Jamal Serge Ray.Exchange Rate Regime, Real Exchange Rate, Trade Flow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he Case of Morocco[R].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2005.

[4]汪林.中美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J].经济学研究, 2011 (7) .

[5]黎亮.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基于1990—2009年时间序列分析[J].财金视点, 2012 (5) .

中美贸易摩擦 第11篇

关键词:贸易;失衡;中美

中图分类号: F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103-2

1 贸易摩擦的理论基础

1.1 研究背景

自中美建交以来,中美贸易往来日渐频繁,中美两国的贸易额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刚的零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增长着,这对于中美两国来说非常好的,极大地促进了中美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后,两次大幅度降低关税税率,取消多项非关税壁垒,自此中美贸易一直在飞速发展中。而今中国已经跃升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在彼此利益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同时,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也呈现出不断升级的趋势,并成为了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呈现了衰退趋势,日本亚洲经济缓慢复苏,欧洲经济保持缓慢的发展,而中国则持续着快速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中美贸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美两国之间是有连续几年的贸易逆差转变为持续的贸易顺差。中国现如今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出口量和出口额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大量份额。但由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速度过快,使得出口货物的质量并不能达到很多发达国家的技术要求。这使得中国必须要靠着大量出口廉价劳动力产品来增加对美国的出口额。这样的顺差会导致产品技术的发展滞后,并且持续多年的顺差会使外汇储蓄溢出、贬值、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这一系列不利影响。国外则大量在中国投资企业工厂注入资金弥补逆差部分。中国看似对外贸易发展飞快,其实内部存在很多的隐患,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如果不重视中美贸易摩擦这一问题并做出有效的应对方法,对于中国的国际市场健康发展是很大的影响。

1.2 贸易摩擦的界定

贸易摩擦(Trade friction)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所以贸易摩擦的基础是两国需要进行接触,即贸易摩擦的前提是国际交往的存在。而摩擦作为一种相向运动的结果,它的产生意味着两个主体之间的利益需求是一个相向行为,即不存在两边都受益的情况。

贸易摩擦不仅仅存在于中美两国之间,几乎绝大多数是有贸易往来的国家之间都存在或大或小的贸易摩擦。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的增加已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在对本国技术贸易保护的前提下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因此许多西方国家都选择了强化贸易自由主义政策来应对本国的经济危机,使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所以贸易摩擦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只是发生在中美两国之间。

1.3 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影响

①贸易摩擦对我国的有利影响。在技术方面中美贸易摩擦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我国产业发展起到一个侧面的推动作用。总体来说,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对我国产业出口可以起到两点积极影响,第一是因为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及廉价劳动力产品,所以贸易摩擦大多影响的也是这类商品。因为摩擦的产生,所以这类商品的出口减少,国内产业的相关规模也会随之缩减,这样原来用在这类产业的资金和资源就会流入更高层次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二则是美国设立的贸易技术性壁垒所产生的贸易摩擦,这一部分要求技术水平的达标来直接提升我国技术发展。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贸易摩擦对于具有特殊国情的我国来说,能起到积极的指引作用,从某些方面看来,贸易摩擦对市场有很大的压力,但同时,也可以让中国企业在这种压力中寻求正确积极的解决方式。因此,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会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高科学发展技术与自主研发能力,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件极大的好事。

②贸易摩擦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由于美国方面政策的制定,减少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又对中国出口的产品提出各种理由施加压力,这对我国对美国的出口有严重影响,而且对于两国的贸易往来也是有很不健康的影响。

由于中美两国之间存在贸易摩擦,美国为了保护本土企业生产的产品,制定政策要求我国出口的产品要很高的技术要求,而我国的技术产品一直达不到出口标准。为了提高出口额,我国的出口商品种类及其单一,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样的出口产品对我国自身产业结构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极其不好的影响。虽然出口额在不断增加,但其实我国一直处于一种“薄利多销”的状态,无论在科技发展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是发展的一方。

自中美建交开始,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背景就已经决定了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可能是平等的贸易,是严重不对等的。这也就导致了中国在各种方面对美国的依赖性比较高,尤其是经济方面,但是美国则不然。正是由于中美两国这种畸形的贸易关系使得美国对中国在经济贸易等其他的方面有着较大的约束力,反之中国对美国则缺乏相应的制约能力。正是由于这种关系的不对等,使得中国在中美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劣势,在很多方面美国都随意挑起争端,尤其是经济贸易方面。中美两国的这种不健康不平等的贸易关系再这样发展下去,那我国对美国的经济约束力更加微弱,所以我国要积极应对、改变这种贸易关系。

2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原因

2.1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从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快速和全方位的发展,这对中美双方和世界经济都是一件大事、好事。但是从1983年开始,美国对华贸易年年逆差,到2006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2.2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①美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对国内产业的保护;②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③中国出口企业产品加工程度低技术落后,以及科学技术水平落后,自主研发能力弱;④中国出口企业产品规模小而少;⑤品牌及附加值;⑥观念滞后。

3 总结与展望

中美两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中的领头羊,更应该从全球出发,正确稳妥地处理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强合作关系,减少矛盾冲突。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不仅对两国是好事,对全球的经济发展更是一件好事。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遵照WTO的相关规章协议减少了本国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这对美国对华贸易来说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因此中国市场的开放刺激美国对华的出口,但是中国对美的出口却受到其进口限制和反倾销措施等影响,导致中国只能大量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不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所以,中美贸易关系的稳定在很大程度取决于美国对华的贸易政策。一方面,美国经常利用中国入世时的开放协议增加对中国优势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产品对美国市场造成打击,美国经常开展一些反倾销措施来制止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而中美之间不平衡的经济状态会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处理中中国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虽然中美两国在贸易的过程中存在如此多的摩擦与矛盾,但中美两国还是应该以全球战略贸易视角来看待两国贸易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重视双方之间的贸易的合作,处理好贸易关系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与纠纷。与此同时,中国应该制定更加合适的贸易方针,积极应对两国产生的贸易摩擦。中国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来积极应对存在的贸易摩擦,提高自己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支持相关大型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利用WTO规则与贸易争端磋商解决机制来妥善处理中美两国贸易失衡的问题。

总的来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有利有弊,两国之间应该协调利弊,共同发展,为两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做出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张艳丽.中美贸易摩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7):22-25.

[2] Milton Friedman. 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

[M]. Cambridge Books, 1953.

[3] 杜鹃.国外对华贸易摩擦分类、成因、效应及对策[D].四川大学,2015.

[4] 姚枝仲.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J].世界经济,2007(8):39.

中美贸易战影响 第12篇

1中美两国茶叶贸易的状况

茶叶作为美国人主要的常用饮料之一,与美国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美国也经常是世界排名第二的茶产品消费国,19世纪,中国的茶叶在美国的市场中曾占有主导地位,由于政治、战争或其他因素,且世界上其他生产茶叶的国家也不断增加了出口贸易,造成在新中国建立时,中美两国之间的茶叶往来已经基本上中断,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逐渐得到恢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美国出口茶叶的数量逐年上升,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的茶叶在美国茶叶的进口中占据较大比重,但波动很大。根据资料显示,1991年到2010年的20年间,美国进口我国茶叶的总量波动不大,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进口的数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稳定增加,此后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到2004年之后才逐渐增长,而且,我国的茶叶出口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美国茶叶市场中占据超过25%的比重,但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明显下降,2000年降到最低16%的比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才稍微有所回升,但一直处于来回波动的状态。

2美国技术性壁垒对中美茶叶贸易的影响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具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在经济贸易中其技术性壁垒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农药的残留标准是美国对茶叶的进口进行限制的主要方法之一,1987年,美国茶叶的农药残留标准有七项内容,1997年增加到十项,而且对农药的残留进行检验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其标准也不断提高,在2008年,美国相关部门开始执行最低检出限量的要求,对进口的茶叶进行检查,这一标准执行之后,中国的茶叶被检测出农药残留超过标准的次数大量增加,这比欧盟的相关标准还严苛数十倍,造成中国的茶业对美国出口的数量大大减少。此外,美国对茶叶的标签和包装的规定也更加严格、细致,颁布了许多法规对茶叶商品的检测、包装、标识和认证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例如,美国农业部要求中国茶叶产品必须在90天内改掉使用没有经过处理的木料包装,否则就拒绝茶叶产品入关,这就使我国茶叶出口的包装成本费用增加了三分之一。而且美国相关的技术规定和合格评定的程序也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2003年要求,对美国人民的食品进行提供的各种国内外企业必须进行注册登记,中国对美国茶叶进行出口的企业需要对检验、购买设备仪器和评估等的费用进行支付,而且还有昂贵的申请认证费和标志的使用费用,这就使我国茶叶产品的出口成本大大增加,削弱了中国茶叶出口的优势。具体来说,美国的技术性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如下:

2.1使中国茶叶对美国的出口受到损害,危害中国茶叶出口企业、茶商以及整个行业的利益。茶叶作为我国传统优势的出口产品,对于增加我国农民的收入,创造就业岗位,提升农村的经济有重大作用。美国在我国的茶叶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整个茶产品行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随着美国使用一些新型的技术性壁垒对茶叶的进口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制定出严格的认证和检验体制,就可能使我国出口的茶叶因为达不到相关标准而不能入关,甚至对某些产品禁止出口,使我国许多茶叶出口的企业难以适应,很多企业的市场急剧减少,难以出口,甚至无法维持经营而出现倒闭的现象,个别企业为了经营下去降低了茶叶收购的价格,使茶农的权益受到严重的损害,严重者可能会对我国整个茶叶的产业链造成损害,影响茶行业的发展。

2.2茶叶出口贸易的成本不断增加,商品的竞争力不断下降。随着美国有关部门对进口茶叶的质量、卫生等的标准和规范越来越严格,呈现出专业化和细化的特点,出口茶叶的成本就大大增加,这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美国相关部门增加了对茶叶进行检测的项目,就造成了我国茶叶出口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检验和仓储的费用,使我国出口茶叶的整体利润降低,损害了我国出口茶叶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企业还需要对出口的茶叶进行更加仔细、严格的包装,无形中也增加了茶叶出口企业的成本。

2.3使我国茶叶出口的国际信誉受到损害,对茶叶的消费造成长期的影响。茶叶具有保健、解渴和芳香等特点,中国有很多著名的茶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茶叶中特有的保健功能已得到世界各国专家的证实,对于我国茶叶产品的出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和发达国家与地区对进口我国的茶叶制定出许多高出实际需要的技术和检验标准,使我国的茶叶出口频繁的受到技术性壁垒的阻碍,许多茶叶无法通过这些严格的标准,这就对我国出口的茶叶形象造成损害,不利于我国茶叶在世界市场中份额的扩大。

3应对美国技术性壁垒并扩大市场份额的对策

3.1需要切实发挥出茶叶出口企业的主导作用,提高其竞争力。

需要建立我国茶叶出口质量的可追溯系统,实现茶叶的清洁化生产。我国企业要想真正的打破美国的技术性壁垒,最关键的还是提升自己茶叶出口的质量。茶叶出口质量的可追溯系统指利用特定的标识和记录,对茶产品的身份进行确定,如果茶叶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就能够利用这个身份证明对相关的企业甚至茶农进行追踪,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以便从源头上提高茶叶的质量,避免相关事件的再次发生。具体包括下面两个主要内容:

第一,要加强我国的茶叶在种植上的管理。我国相关的茶叶出口企业要从茶叶的源头质量抓起,根据国际相关规范建立起严格的管理系统,采取农户加基地加公司的模式,以便加强对茶叶的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需要严格的建立茶园化学品和农药的使用规章,并在茶园中配置具有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植保员,然后根据美国的农药残留指标对茶园中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茶叶生产的源头解决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进而实现对茶叶进行清洁生产的目标。

第二,需要提高茶叶从业人员和茶农的能力与素质。建立茶叶出口质量的可追溯系统,能够确保茶叶产品在种植、包装、加工和仓储等环节中都不受到污染。但是目前我国产业生产中,茶农的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对TBT的认识,也没有强烈的健康与卫生意识,所以需要对相关茶农进行授课培训,开设关于农药和化学品的用量和用法讲座,使茶农认识到农药使用不合理的危害,促进茶农操作的规范。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每个环节的监督与控制,企业需要对基地的管理成员、工序的检测人员进行严格的规范,对其工作环节进行严格的记录,保持各个环节的达标率,以便推进整个系统的全面开展,进而提高企业出口茶叶的质量,提高企业效益。

3.2企业需要向成品的加工型方向发展,注意知名品牌的打造。我国的茶叶在向美国出口时,很多企业只是出口茶叶的原料,出口成品茶产品的企业比例还不是很高,对茶叶进行深加工的技术和水平比较低,也就造成茶叶出口的附加值不高,在整个产业链中位于底层,企业的利润不高。所以我国的茶叶出口企业应该注意对品牌产品的打造,这是确保茶叶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如,世界茶叶第一品牌(英国立顿)其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却不是我国的茶叶品牌所能及的,这就是“立顿”品牌的效应。目前我国茶叶如果要想摆脱美国乃至其他国家的技术性壁垒,必须加大对茶产品的深加工,打造出国际知名的茶叶品牌,并与我国特有的茶文化相结合,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牌文化,增加茶叶的附加值,以便吸引更多的美国乃至世界的消费者,提高企业的利润。

3.3我国茶叶出口企业需要主动进行各项产品认证,以便提高茶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世界上目前有二十多个国家推广了环境制度,我国有机茶叶、无公害等茶叶的认证也有利于茶叶生产的规范化。目前有机、绿色食品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很受欢迎,对茶叶进行有机、绿色食品的认证可以打破美国的技术性壁垒,而且,企业还要加强对茶叶安全质量的管理,根据美国的准则和标准,以便获得相关的通行证,提高茶叶的质量,成功的应对美国的技术性壁垒。

3.4要切实的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引导。首先需要建立与完善技术性壁垒的预警机制,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进口预警机制。所以,我国政府需要加强对茶叶出口的扶持,按照步骤,有序的完成茶叶预警机制,需要对美国在茶叶进口标准等方面的信息和动态进行收集,然后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确保相关茶叶出口企业能够及时得到最新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此外,我国政府还要提供检测、检验的公共平台,承担一些非法定的检疫、检验工作,以便缓解我国茶叶出口产品检测的供不应求局面,这个技术平台能够为相关的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还可以使企业和政府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进而提高茶叶出口的竞争力,促进我国茶行业的不断的发展。

4结论

总之,美国的技术性壁垒对中美茶叶贸易有很大的影响,已经成为我国茶叶产品对美国出口的最大阻碍,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不断提高茶叶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以便在美国的茶叶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促进我国茶叶行业的发展。

摘要:茶叶在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物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进出口对于各国的经济的影响也愈发重要,越来越自由的国际贸易使传统的一些关税等手段对贸易进出口的限制也逐渐减少。本文主要从美国的技术性壁垒对中美两国的茶叶贸易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技术性壁垒,中美茶叶贸易,对策

参考文献

[1]揣江宇,胡麦秀.美国技术性壁垒对中美茶叶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0):109-113.

[2]林斐婷.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福建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3(5):78-79.

上一篇:变形规律下一篇:供热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