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常见问题剖析

2024-05-08

中职德育常见问题剖析(精选10篇)

中职德育常见问题剖析 第1篇

关键词:中职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问题,对策

当前社会形势下, 如何培养出适应新形势, 能熟练应用英语的当代技术工人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而中职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 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对于此类问题, 只要认真分析, 摸清原因,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就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1.“英语不能症”

随着近几年普高的扩招, 中职生的生源和入学成绩普遍偏差, 英语成绩更不必说。由于在初中学习英语时不良的、失败的经历过多, 加之初中老师没有进行及时的思想及学习指导, 使得学生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 从而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患上了“英语不能症”。

2.英语学习“恐惧症”

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及屡次失利, 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心理, 产生了英语学习“恐惧症”。

3.焦虑心理

英语教学中, 口语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可由于课堂练习时间短, 周围又缺乏学说英语的适宜环境, 使口语成为学生最薄弱的一环从而对上英语课产生焦虑心理。

4.抑郁心理

教育心理学指出, 抑郁症的表现是情绪消极、淡漠, 失去满足感和对生活的乐趣;动机缺失、缺少热情。受传统被动式的灌输英语教学方法和应试制度的影响, 学生体验不到学习、应用英语的乐趣, 出现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抑郁心理。

5.错误认识

一部分学生认为, 只要学好专业课, 将来就能干好工作, 不了解当今社会对新时代工人在英语应用方面的要求, 对英语这门工具性学科产生错误认识, 认为英语不必学。

6.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 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中职生的特殊心理期和生理期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其表现有:对学校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不认同、不信任, 而对社会不良倾向持认同态度, 大声喝彩等。表现在英语学习上, 就是厌学英语。

二、解决对策

1.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家、校联手, 克服逆反

笔者曾尝试家、校联合, 充分认识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换位理解中职生的叛逆和对抗, 理智对待学校、家庭之中师生以及亲子之间产生的“代沟”冲突, 并引导他们多参加有正面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

2.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学生才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有适当的认识, 从而采取适当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理想、信念教育, 帮助其从多角度、多途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根据自己的能力, 建立适当的理想、抱负。并使其认识到当今时代英语的应用已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使其树立必学、学好英语的信念。

3.调查摸底, 夯实基础, 利用心理学理论, 培养学生自信心

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 教师就让他们做一份涵盖初中英语基础知识的小测验题来调查摸底, 通过阅卷, 教师既能快速熟悉学生, 又能了解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再根据其掌握程度, 有计划地进行音标、词汇、基本语法知识的补课, 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此时, 一定要让每个学生体验到点滴成功的快乐, 确信自己有能力把英语学好, 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同时, 指导其对以前的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树立只要努力就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4.创设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兴趣

课堂氛围就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形成并处于主导地位的课堂气氛和情调。一般来说, 如果课堂氛围和谐、民主, 教学效率自然就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反之, 如果课堂氛围沉闷, 课堂效率便很难得到保证。为此, 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5.开展英语口语交流, 增强学生信心

极力贯彻“学以致用”原则, 开展英语口语交流活动, 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就感”。如通过角色表演、日记讲述、英语园地、英语论坛、英语角等, 让他们感到“学英语有用武之地”, 从而增强敢说、能说英语的信心。

6.遵循记忆规律,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复习

教学中遵循记忆和遗忘规律, 分散难点, 反复操练重点, 最大限度地提高旧知识的复现率, 温故知新。

7.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学生往往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才喜欢某一门课的。作为教师, 一要做到“敬业爱生”, 二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不仅对他们的成绩和进步表示赞赏, 而且要允许他们犯一些非原则性错误, 使他们在认识、改正错误中反思、成长。努力创造条件, 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利用心理学上的“暗示”现象, 促使学生向理想目标迈进。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只要真正关心学生, 抓住学生特点, 培养学生兴趣, 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就能切实克服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培养出适应新形势所需要的综合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中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杨彦冰.高职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08, (30) .

[2]崔景贵.90后职校生青春期心理特症与教育策略[J].职教论坛, 2010, (9) .

[3]程佳.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J].教育探索, 2008, (8) .

[4]谢翌, 张同柏, 吴巧玲.探寻课堂教学的秘密[J].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0, (1B) .

[5]尚雪艳.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职英语课堂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1) .

中职德育常见问题剖析 第2篇

【摘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育人的阵地。而中职学校更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针对中职生的思想特点,对他们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是我们必须面对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中职 德育 误区 对策

道德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壮丽的日出”,人因道德而崇高。正如古代著名思想家苟况在(苟子中所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道德教育永远是一种脚踩大地,仰望星空的存在。脚踩大地是因为教育必须扎根实践;仰望星空是因为教育必须执着人类的理想和理想的人类。任何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道理既懂也能讲,而且对德育都能评判一番,而难的是操作与践行,难的是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对策,中职德育更是如此。

一、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一)从中职学校学生现状来看:由于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 上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蜜缸里泡大的一代,经过了普通高中的层层筛选,来校就读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素质等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生。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素质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把许多不良行为带进校园:上课进进出出、吃东西,碰到老师熟视无睹、乱扔垃圾、说脏话、旷课、逃学、聚众斗殴、违反规章制度等现象非常普遍。这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增强了紧迫感。

(二)从社会环境看:不良思想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改革开放中,由于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西方资本

主义腐朽糜烂的生活观,通过影视或网络传入我国,像洪水猛兽般腐蚀着我们青少年的思想,使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甚致有部分学生半夜爬围墙出校门,到网吧通宵上网。加上社会上某些人的认识偏差,“职高无用”论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因此,如何管好学生,使他们勤学、好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三)从家庭教育看: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的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脚、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怕苦怕累,经受不起大的挫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也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误区

(一)指导思想不端正,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的影响,只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把智育当“硬件”来抓,德育当“软件”可有可无,结果“软件”真的软了,“硬件”也没有真正地“硬”起来。同时,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一是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纪律教育,造成学生们搞好卫生是为了保住流动红旗,守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的思想,给德育教育蒙上急功近利的色彩。二是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和个性心理素质及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劳动观念、公民道德、坚毅勇敢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欠缺。三是以智代德,一俊遮百丑,长期以来的“成圣成贤”的单一价值观念浓厚,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高智低能”的“废品”,有些甚至是“高智低德”的“危险品”。

(二)由于中职学校生源因素的原因,导致对学生的过分溺爱。多年以来,由于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产生,及学生、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再加上社会民办职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表现在对校规校纪的执行放松,对违纪违法的学生宽容。现在的学生思想走越来越开放,生活方式也越来越新潮怪异,中职生恋爱不仅蔚然成风,还的愈演愈烈之势,学校对此只作轻微处理,目的是减少生源流失,对违纪严重的问题学生,学校作出的解释也是:招生不易,正面教育为主吧„„

(三)德育内容空洞枯燥,德育方法陈旧落后、简单粗暴,理论脱离实际。学生为什么对德育感到枯燥乏味,主要是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活动轰轰烈烈,学生表面积极参与,而心灵静若止水,不能起到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走出困境,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成为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以下谈一谈解决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

用符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理论来武装学生,结合德育课教学加强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以增强学生的明辨力。一方面要注重用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利用每年的传统节日以及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形式,对学生开展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另一方面还要用时代精神感召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由于形势的需要,责、权、利各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适应形势,以时代精神去感召每一个学生,是职业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

学校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特别是职业观和就业观,坚持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择业意识、创业意识。

我们的德育课不能停留在原有政治课抽象的说教上,而应该是真正对学生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理论思想,对他们就业有帮助、创业有促进作用的观念与事例,让学生背。行行出状元的意识,对自己的将来充满信心,从而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校期间应有组织地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活动,帮助他们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将来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进行道德法制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学生道德观念是道德情感和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有些学生的错误言行、不道德行为,往往出自缺乏必要的是非观念或是由于道德的无知所造成的,所以要强化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他们明辩是非曲直,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把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四)用优良的校风熏陶学生

校风是学校精神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优良的校风中要力求“三风”并重。一是严抓干风。抓干风主要是抓各级管理干部,设立明确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使干部以身作则,做老师和学生的表率,使学生言谈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二是实抓教风。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由于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好坏,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要从教师的语言、仪表、工作方法入手,凡要学生做到的,教师不仅要做到,而且层次要高。要组织教师进行师德规范学习,爱岗敬业,使他们以高昂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去。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朴素大方的仪表,严谨勤奋的教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在耳濡目染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会使学校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恒抓学风。要坚持不断地教育学生勤奋学习、热爱专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可以通过增加奖学金、评选三好学生、减免优秀学生就读费用、聘请优秀毕业生返校谈体会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业务的信心及追求上进的积极性。

(五)用校园文化活动启迪学生

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品德高尚。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用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做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

(六)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根据中职生年龄特点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以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要重点进行诚实守信、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克服困难等正确信念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七)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配合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抓好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教育。

一、二年级以职业意识启蒙、树立职业理想为重点,三、四年级以职业意识强化、职业理想确立、职业道德行为养成为重点,在顶岗就业实习前以端正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修正发展目标为重点,引导学生挖掘自身各方面潜力,形成奋发向上的动力,懂得珍惜在校生活,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养成职业生涯发展所必需具有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八)维护、发展好学生个性

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创造条件发展人的个性、特长,以学生发展为本。中职教育应针对个性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九)填补以往教育内容的空白——感恩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因此,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做感恩教育。现在,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容易忽略身边所拥有的一切,在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有位退休老师曾伤感:有个班级他做了近三年的班主任,仅一次在教师节收到该班学生的贺卡。可后来有个实习老师只待了一个月,却得到了学生的鲜花和礼物。这说明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在意,而对于已拥有的珍贵的东西,并不珍惜。再如,许多学生对父母的嘘寒问暧,不但不感动,却认为是唠叨。针对这一现状,应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从教师开始,做好“感恩”榜样,让学生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起码品德。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如算算读书期间所花费用),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军队对我们有保卫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等等。也就是说: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赐于我们生命的人的牵挂„„只有学会感恩的人,才拥有谦虚之德。事实说明,我们不要责备学生缺乏感恩,问题在于,我们的教育不能把学生“教”成不懂得感恩的一代。

(十)适度提出行动要求,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所取得的成果

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道德素质相对较差,他们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行为上经常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但他们又很朴实,经常是自己违犯了纪律,主观上却还没有意识到,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在德育工作中,过高的要求会使学生感到做不到而失去进取的勇气,而过低的要求则达不到引导学生进步的目的。因此,德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提出适度的要求,不断地提出德育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他们需要激励,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所取得的成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它既是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学生道德思想的不断强化。

(十一)为学生成长创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中国有一支令世界吃惊的网络文化参与大军,据统计,在13亿人口中,有1.38亿网民。在网络狂潮呼啸而来的时候,人们的认识发生了混乱。比如,一些媒体在大量报道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同时,出现了网络妖魔化的倾向,似乎互联网就是海洛因。这种误导造成许多家庭禁止孩子上网,甚至让父母产生了网络恐慌。然而,21世纪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换句话说,能否有效地掌握互联网这个工具,在相当程度上标志着能否有效地学习。应该说,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对青少年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中职学生,关键是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和使用网络。为此,学校应购置和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在校上网,并由老师值班指导。明示上网要做到“五要五不要”,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程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在有组织有纪律的网络环境中,就能使学睁开眼睛生自信友善,学生既善于自我管理又有责任感,而且具备抗挫折的能力。这样,学生就会以自身的免疫力,主动规避网络风险。网络不但不会伤害他们,而且会让他们充分享受网络时代的新成果。

(十二)构建师生平等高效对话交流机制

杜威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决不可以按着马头让它饮水。对于德育而言,如果没有对学习主体的了解与尊重,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人与人主体间的灵与肉的交流活动,而不是理智知识与认识的堆集。转化学生,需要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观点碰撞,教师真正与学生互动起来,给学生以人性的温情,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从而从认识上取得一致,使学生与教师在精神领域相遇、相识进而达成共识。因此,中职道德教育应构建一种机制,使师生之间的道德交往和交流成为一种习惯,用教师自身的高尚德行和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春风化雨,育人成才显神效。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中等职业学校应随时代的发展

而采取相适应的方式和措施。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同时,更要使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成为具有创新意识、探索意识的新世纪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范德华.中职生思想教育读本[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2009,(24).

中职德育常见问题剖析 第3篇

通过对比企业对财会专业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反观我们所培养出来的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不难看出,其中是存在着明显差距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财会专业教育教学方面存在问题。

一、中职学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剖析

1.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1)缺乏合理性

当前中职学校的财会专业的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几门会计课程展开的。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完成了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教学,财会专业学生的会计教育基本上就完成了。如果问起财会专业学生对财会专业的印象,无论是优等生还是所谓的“差生”,唯一印象就是会计分录,除此之外,知之甚少。比如如何与银行打交道、购买支票,如何到税务局买发票、如何填写纳税申报书,如何申报纳税,如何开具各种发票等等,学生更是“一脸茫然”。

由此可见,当前中等财会专业相关辅助课程的教育十分缺乏,要么“零开设”,要么即便开设了也是“一带而过”。导致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差。

(2)重理论、轻技能

目前财会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已经相当成熟,而相关的技能课程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评价等方面,重视程度显然不及理论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技能课基本上是“招之即来,挥之则去”,学期理论课程偏少,则增加一两门技能课程补上空缺,学期理论课程多,便“及时”删除,针对财会专业究竟需要培养哪些工作技能并不明确。各种技能课程的统一评价标准更是无从谈起。而在课时安排上,技能课每周安排普遍在1-2节课。众所周知,专业技能从方法掌握到技能的形成是需要用大量时间来完成,每周一个半小时的训练,犹如蜻蜓点水,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可想而知。这也就是学生在实习或应聘时,甚至到了工作岗位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根本原因。

2.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专业特色

中职财会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有赖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约束和引领,而现有会计教材的知识内容安排基本上是由记账方法、企业常见业务、证账表应用以及核算程序等几部分组成,而对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少之又少,即便是有,也多泛泛而谈。传统思维上,教师认为道德教育就应该由政治老师来完成,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各自教学位置上各司其职。这样一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人对职业岗位的了解和对行为素养的理解。作为文化课教师可能意识到应对所教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与培养,但因为对专业特点不熟悉,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只是“隔靴搔痒”。这不仅是职业界的共识,就历次我校所做的实习生随机调查反馈来看,在外实习的学生98%也认为实习前学校应该针对专业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陈旧

当前财会专业教学,大多数教师仍是“照本宣科”,以工业企业常见经济业务为着眼点,采用“灌输”的教学方法进行。这对于初中起点的学生来说,缺乏直观性,学生理解上存在难度,这也就是财会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水平普遍较低的原因之一。而在教学手段上基本是“PPT+粉笔”,教学过程中缺乏生动性,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4.会计实践不务实

目前中职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多是通过一两套会计模拟业务习题,让学生完成证账表的手工记账流程,即完成了实践教学。即便如此,在业务习题上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也会将一些涉及会计准则变更内容的经济业务回避掉。内容与现行会计准则脱节,记账手段还处于手工状态,这样的实务训练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直接为今后的职业岗位所服务,还只是停留在通过实务训练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层面上,使得会计的实践教学并不务实,也就很难通过这样的实践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所帮助。

二、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破解途径

1.以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为切入点,优化中职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

(1)充实并完善财会专业的辅助课程教育。在当前所开设的会计专业课之外,安排一些与会计工作有关的相关课程,如增设财经法规课程,使学生了解有关财经法规,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贯彻执行。同时开设与财会专业相关的票据知识、税法知识、企业管理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并加强技能教学。结合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会计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技能“开发”,针对财会专业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技能体系。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根据企业对财会专业学生的要求进行技能培养,加大技能课程教学的培训时间与力度,力求在学生上岗之前能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以满足日后工作的需要。

2.在会计教学内容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针对会计行业特点编写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案例,注重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同时结合会计工作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对其工作特点、工作内容进行介绍的同时,可以一并进行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守则的内容介绍,强调作为会计人员应遵守相关的职业守则与规范,让学生从开始接触本专业时,就意识到他们需要成为一名具有什么样“特质”的“职业人”,并以此为目标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储备。

3.改进会计教学方法,丰富会计教学手段

(1)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比如对于一年级刚刚接触专业的学生来说,可多运用实物演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师生的双向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二年级学生,可着重采用项目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进行职业活动的介绍,将一年级所学内容进行重新组装并结合企业实务有所拓展,根据职业活动有针对地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以及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

(2)采用实物、图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其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3)加强与相关业界的联系,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业内人士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研究,及时在教学中反馈行业变化。同时主动与银行、税务、工商等单位联系,邀请上述单位有关人员来学校进行专业技能演示,或补充教材当中没有涉及或难以直观呈现的专业内容,如办理银行结算,申报纳税,买、开发票以及办理工商登记、年检的一些业务程序,增加对上述业务的感性认识。

4.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学生实训及实习

针对职业岗位需求建立配套实验室,加强学生实训及实习,保证课程教学与行业实践的无缝接轨。提供给学生一个可操作性强、模拟程度高的专业学习环境,比如会计模拟实验室,在实验室里除了配置一系列专业道具外,还配备一系列现代办公设备,如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使学生能够很快适应现代办公环境的要求。

在实训教学开展业务活动中,脱离书面的练习,成立“实体公司”。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为“公司”设计工作制度和建账,产品和劳务可以是虚拟的,而账册、票据、账务程序、方式以及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都可以完全遵循现实企业通行的规则进行设计和操作。通过一系列“道具”的辅助,学生从最基本、最细微的会计工作做起,累积点滴实际操作经验,使毕业后从学生过渡到工作人员这一阶段的不适降到最低程度。

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轮岗,根据不同会计工作岗位人员的位置,模拟其处境,面对一系列的经济业务,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业务处理,从而逐步熟练掌握会计工作程序及有关做账技巧。

中职德育常见问题剖析 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剖析,教育实践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看到不少中职学生存在着下列心理问题:

其一, 他们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 抱着“上普高有前途, 进职校没出息”的悲观心理走进职业学校, 因此缺乏“自尊”心理。

其二, 他们在初中阶段因学科分数低而常受到周边人们的歧视, 渐渐地由厌恶学习演变到厌恶生活, 抱着“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走进职业学校, 因此缺乏“自重”心理。

其三, 他们因自甘落后的心理作祟, 在初中里“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抱着“我行我素”的逆反心理走进职业学校, 因此缺乏“自律”的习惯。

其四, 他们从小受到长辈的宠爱, 意志薄弱, 缺乏“自强”的心理。

其五, 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了信心, 养成了“得过且过”的惰性, 缺乏“自信”。

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医学证明, 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对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动力, 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独特的功能。教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 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 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并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时代的变革必然产生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事物, 健全的人格是人们主动、积极地调节自我、适应转变的根本保证。作为跨世纪的中职学生, 要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发展、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紧张有序的工作环境, 就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因此, 研究“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既适应时代背景, 又切合改革形势, 更利于学生发展, 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三、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深受社会、家庭、学校、同学四个方面的直接影响。为了突出心理问题的客观性, 我们采取问卷、座谈、家访等形式, 对家庭、企业、学生展开了全面性的调查, 下面表1和表2是我们抽取衢州中专和珍维学校的10个班级共324名学生作出的问卷调查, 信息反馈见表1、表2。

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对全体学生进行课堂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使他们不断地具备正确认识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 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使他们尽快摆脱心理障碍, 调节自我,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两个教育目标, 我们开展了以下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

1. 利用SCL-90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每年新生进校, 我们便以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为单位, 进行“SCL-90心理健康水平自评量表”的测评。分别用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生活上的态度和习惯、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情感与意志、青春期卫生知识、职业倾向和心理健康水平等六大方面的实际表现。引用此表为我们建立中职新生心理健康档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抱着对每位被测试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我们同时做好了严格的保密工作。

2. 发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让学生感知材料。

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 特别是《哲学常识》中的许多知识点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相关, 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掘这一资源,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例如在“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教学中, 可利用“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等观点, 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 正确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正确地看待学习中的困难、挫折等等, 从而引导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 通过鼓励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让学生领悟道理。

激励是行为的钥匙, 又是行为的按钮。经过激励的行为表现得主动自觉, 富有效果, 而未经激励的行为就显得消极被动, 效果也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最常用、最有效的评价方法是用激励法, 善于表扬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中肯合理的言辞、和颜悦色的表情、充满希望的语气去激励学生、评价学生。如在互动课堂上, 教师都会安排案例讨论、情景设疑等。在讨论中, 学生提出的想法有的正确, 有的幼稚、偏激, 但教师对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 应以鼓励为主, 哪怕是对于一些怪异的观点, 也不要急于批评, 以防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然, 教师须对学生不同的观点进行点评, 既要肯定成绩, 又要指出不足, 并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从而使学生正确理解并能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 创设合理教学情境, 让学生体验实践。

“教育不是压抑人, 而是发展人;不是让学生死盯着三尺讲台, 而是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不是让学生记住别人的思想, 而是让学生因感悟生活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修养, 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形成。为了促使学生饶有趣味地、主动自觉地把课上所学的知识真正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我们充分利用好电教媒体,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总结归纳, 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由校内延伸至校外。这样, 能让学生从明白的道理中, 学会处理事情的方法, 更好地用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例如在教学“职业生涯规划”一课讲解求职技巧时,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招聘会, 学生互为用人单位主考官和应聘人员。通过模拟训练, 学生既可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主考官的心理状态, 又可以锻炼自己在求职应聘过程中的应变心理和应对技巧, 有助于学生将来自信地应对主考官的提问, 成功地推销自己。

5. 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讲座。

学校配设了心理咨询室, 配备了心理辅导教师, 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聘请教授、专家和企业领导来校作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展开。

6. 布置开放性的作业。

一是利用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 让学生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二是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调查、观察、体验, 并且引导学生思考、研究社会热点问题, 培养学生差异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包容精神。

五、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1. 提高了学校的德育质量。

职业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 “教书不易, 育人更难”。长期的应试教育观念使中职学生成为人们眼中的“差生”, 因此, 中职学生普遍表现为心理脆弱、思想复杂。而学校由于受传统德育观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从实质上与传统的德育区别开, 因此收效有限。自从调查研究开展以来, 学校始终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时期职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和人格培养, 引导学生“在校做好学生, 在家做好孩子, 到社会做好公民”,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化和有序化, 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 学生中违纪违法的案例由多到少, 由少到无。学校连年来被评为“平安校园”、“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2. 提高了教师的教育能力。

针对学校这个教育载体而言,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领导和德育教师所承担的任务, 而是每个班主任, 甚至全体教师共同的职责。因此, 我校全体德育教师、班主任均参与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通过自学以及参加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得到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改善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结构, 提高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加深了对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认识, 增强了教师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3. 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实施调查的整个活动过程中, 学校领导、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对学生悉心教育疏导, 耐心咨询指导, 细心交流沟通, 组织学生之间的一次次交谈、合作与比拼。由于教师们不断引导、鼓励、肯定和同学们的时常赞扬、帮助、支持, 以及学生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获取的成功体验, 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素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绝大多数同学确立起自尊、自重、自强、自信、自爱、自律的信念。

4. 提高了家长的家教水平。

开展调查研究以来, 我们也十分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 努力架设好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 通过电话随时与家长互相传递信息, 利用家访及时和家长互相交流情况, 利用讲座适时向家长灌输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这些努力, 家长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水平, 真正消除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无关的错误观念, 学校、家庭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立体育人的局面, 子女与父母相抵触、对抗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2]蒋乐兴.职业学校学生心理指导[M].济南:齐鲁音像出版社, 2004.

[3]赵鸣九.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学校德育工作剖析 第5篇

存在的问题

1.才疏学浅,加之经验不足,所以工作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漏和不尽人意之处。从我们校长这些年来提出有限时间有效学习,有限时间有效教学,高碳课堂,低碳作业,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的学校,提出德育是慢的艺术,提出家的理念来经营我们的班级,提出班主任工作是不是一本难念的经,提倡六大文化节,提出教孩子三年,想孩子13年,看孩子三十年的校园文化和理念来,我也一直在思考,优秀的管理具有正向效益,不良的管理则会出现零效益甚至负效益,反思自己是否堪于承受,有能力承受推行简约化,人文化,科学化的德育管理,是否会让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体力虚空,热情冷却,理想湮灭,那是我不可承受之重。学校的制度文化和校长之间会形成一定的从属关系,或许,我们学校目前的制度文化是基于校长的教育理念而制定的,从属于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保有已经形成的特色,但是我却创新乏力,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协助校长为这所学校提供更广阔的愿景,不能,那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2.常规管理中,说教痕迹重,教育方法、模式上仍显陈旧。学生管理上,表扬的少,批评的多,没有做到两手都硬。甚至思想上有过从以前的无功便是过,想到过现在无过便是功,境界有过退化和波动,常常谈到生源,其实生源是无力改变的,所以这是个没有任何意义的伪命题。我一直以我们的德育至少比职校的德育好做为由,宽慰自己,殊不知,职校的德育活动载体基于本身的学校学科特点,学生宣泄的途径比我们丰富的多,我们农村普通高中背负着高考的压力和社会的期望,在高考求成绩和德育求实效的动态平衡中游走,战战兢兢取效益。

3.工作中,本想抓两头,促中间(调研、布置、服务、总结、反馈),但总觉布置任务多,关心了解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难度不够。一年来,我始终处于探寻、摸索中,竭力想为班主任服好务,但事实上服务不够,敬请原谅,在目前的高中教师收入清苦的背景下,教育局安排的学校收入二次分配,将小部分权力和难题统统放到了学校,虽,建言者可涉身其中,然,处事者却不可抽身其外,给领导层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很难调和的问题。如此背景下,给我们班主任队伍的物质激励的功能不断弱化,我没有想到更好的精神引领的办法。

4.在发挥学生会作用,调动学生干部积极性,参与学校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有待加强,每每看到学生懒散的出操速度和极不协调的做操动作,看到有时候嘈杂的自修纪律和污秽的走廊厕所环境,心情很难受,我常常把这些都归罪于自己没有良好的办法以立竿见影。有时忙完一天的工作,查完寝室,查完网吧,处理好学生,疲惫的回到家里,家里的妻女已经入睡,我才真实的感到过了一天,第二天,不用闹钟叫醒我,叫醒我的依然是梦想。或许,那是一种责任,但责任代替不了对某些现实的改观,许多方面还要加强。

5.工作预见性、前瞻性有待加强,((((勇气不够,现在很多人在单位这个避风港里,已经失去了面对大风浪和新环境的勇气,辞职创业逐渐成了一种空洞的口号,不是以金融危机,市场不景气为借口,就是以失业率高,好工作难找为理由,有了家庭和职务的人,更彻底放弃了这种念头。))))

四、下学年工作设想

1.总体要求:艰辛的劳动和科学的艺术(举例:教育学生不穿拖鞋的不同处理办法)。

2.学生管理上,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在同学中大力树立典型,弘扬正气,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一是对同学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予以严肃处理,对影响恶劣的给予劝退,绝不姑息迁就,促进校风、学风上台阶。

3.班级管理上,坚持规范与特色并重。规范即要达到学校德育管理的底线,特色即班级管理的个性化,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主管理也好,躬亲型管理也好,严管型管理也好,只要利于学生成长,家长满意,就是可行的管理模式。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促进各班高效发展。

4.校园文化建设上,重点抓好三块:学生社团、学校舆论宣传工具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上将更加具有层次性、连续性、丰富性、开放性,学生主体地位将更加突出。

5.德育研究上:继续开展班主任工作论坛,就共性问题开展讨论交流,如个别生教育问题、老万里为什么难教问题等;继续办好《德育简报》,推出我校校本德育课程,初步设想推出《主题班会集》;、继续开展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课题的研究,积极参加市教委“首批校园文化示范学校”申报评选活动。

师训经费等等增加的背景下,加强班主任培训。争取经费向一线班主任倾斜

中职学生德育之“社会化”问题探微 第6篇

一、增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内容的开放性, 应遵循学生道德发展的规律, 充分考虑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实际, 根据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而不断丰富和更新。在教学过程中, 有鉴别地引用国外有关素材, 对他们扬长避短地吸收, 关注学生在学校、家庭、同辈团体中的交往情况, 有的放矢地进行社会化教育。社会化内容要注重开放性, 学生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持续的、有自己内在规律的过程。首先, 系统开放道德教育内容的价值准则和规范系统, 让学生独立思考, 理性选择。其次, 灵活运用不同的德育理论和教材。在遵循国家德育统一目标的原则下, 根据本地和学生的实际, 引进和吸纳一些先进国家的德育理论和经验, 开阔学生视野, 增加对全球德育发展趋势的了解。立足国外, 放眼世界, 把中学生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教育, 积极吸取世界各国国民教育的经验和教育方法, 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再次, 德育内容应贴近实际生活。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 定期开展形势教育、国家方针政策教育、法纪教育、公德教育、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等, 这些德育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容易理解且乐意接受。

二、强化教学活动的主题性

培养学生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 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社会认同。德育活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它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根据德育教学实际, 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活动:

(一) 通过主题班会加强社会化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 突出学生德育主体地位, 使学生由被动的受众变成学习的主动者。第一, 班会形式要开放。可以采取讨论、辩论、讲座、座谈、参观、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 把课堂由校内延伸到校外, 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 努力使德育课堂充满探索性、实用性、趣味性。第二, 班会方式要开放。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善于设问置疑, 启发思考, 鼓励学生大胆挑战, 勇于创新。如以现实生活中某一道德个案为题进行班会活动, 让学生在课后思考, 使学生在处理实际道德问题、体验道德冲突中, 增加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第三, 提炼班会内容。应根据学生需求将理论引入实际, 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通过现实生活的对照、检验, 活化教学理论, 提高教育效果。如目前学校正在开展“低碳生活”主题教育活动, 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 开展“我的低碳生活”主题班会。此外, 还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主题班会, 从不同的角度锻炼了学生的活动能力, 同时强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

(二) 通过社会调查加强社会化教育

社会调查是新形势下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德育社会化的效果归根结底取决于人们的实际经历。在学生刚入学时, 可组织学生搞好社会需求调查活动。首先制订了明确的调查目标, 周密的计划;其次定时参观调查本地乡镇企业, 利用对比的方法, 通过数字的统计与分析, 说明目前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 培养学生自食其力的思想;在学生即将到企业实习前, 让企业领导为学生做岗前培训, 并要求学生做市场调研。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 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

(三) 通过志愿者活动加强社会化教育

每个班级团支部, 都找到了一个或几个校外实践活动基地, 与博物馆、图书馆、街道办事处、社会弱势群体等建立了长期的结对关系。学校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或其他课余时间到结对的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 虚心向他们学习岗位技能, 锻炼学习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让青少年在服务师生、服务社会、帮助老弱病残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净化心灵, 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坚定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探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一)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在教育时要结合运用。在讲解一些普遍性、常见性的问题时可用集体教育, 但在回答个别性或带有个人隐私性质的问题时要用个别教育。如在处理青年学生早恋问题时, 学校确实应加以教育、引导, 对于性质严重的还要加以严肃处理。但千万不可公开批评或处分, 因为这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而且也是对学生人权的侵犯。另外, 我们在处理、回答学生的心理问题时也应注意多运用个别教育。学校设立了专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悄悄话信箱”,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加以个别解决;在宣传窗和校报上开辟心理健康知识专栏, 摘取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症加以引导教育。

(二) 知识学习与素质培养相结合

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 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 如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 还应注重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可以通过参观书画展、听学术报告、观看艺术表演、参加学校艺术节演出等增加艺术积累, 通过书画比赛、手工艺品制作比赛、辩论赛、校园歌手大奖赛等各种比赛形式促进青少年素质的全面发展, 让青少年在“看”中学、在“做”中学、在“比”中学。

(三)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在进行教育时,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 可以请劳模、先进工作者到学校里作讲座, 可邀请公、检、法单位的同志来校做法律知识讲座, 可邀请交巡警来校作安全知识讲座。光是“请进来”还不够, 还得“走出去”。团委组织即将年满十八岁的同学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书画展, 组织校外植树活动, 开展志愿活动等,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青少年的兴趣提高了, 学到的东西增多了, 教育的效果也增强了。

(四)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家庭是德育社会化的第一场所, 父母是孩子社会化的首任教师。尤其是实行双休日后, 学生的更多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 所以, 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家庭教育应配合学校向素质教育转变, 如充分利用了家长的专业特长, 让家长介绍自己育儿的经验;建立家校联系卡, 每周互相反馈信息;定期召开家长会, 鼓励家长和学校联系;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等, 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德育教学中的社会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全面的变化过程, 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感情、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只要我们克服困难, 加强与家庭、社区、企业等多方面的联系, 寻求符合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路子, 才能促进特殊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 使每一个学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面临的社会生活空间日益扩大, 所面临的社会价值日益多元化, 面临的社会生活环境日益复杂化, 这一切都对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教学内容、团队活动、解决问题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旨在寻找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工作中的社会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德育,社会化,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7篇

一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有些基础差的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后听不懂课程, 在学习上又没有足够的毅力, 在学习情绪上产生了一种“混日子过”的消极学习生活态度。再加上这些学生自控能力较差, 容易产生烦躁与冲动的情绪, 没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有时会做出鲁莽、无知的行为, 有时还会因此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信心不足, 充满了无数的疑问及困惑。针对这些情况, 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加强管理是完全有必要的。但目前, 中等职业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第一, 中等职业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从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当前, 我国技术型人才稀缺, 对电子产品、机械加工等相关产业的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呈逐步增长的趋势, 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学生的就业工作占据了非常有利的位置。然而, 中等职业学校过分追求毕业生的就业安置率, 所以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上表现得特别重视, 并将专业知识与技能作为对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 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第二, 学校在德育机构与制度的建立方面还不够完善与健全, 开展德育工作的人员配置、队伍建设以及经费等都较为有限, 很多学校甚至对于德育制度的建设还没有整体的规划, 使得德育工作在开展时没有清晰的思路与完善的制度, 也就难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

第三, 一些教师没有足够的法制观念, 没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表现得较为单一, 使得学生的健康成长严重受影响。

二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 客观原因。在客观原因方面主要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以及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不恰当。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有些家长自身便有不良的行为与道德习惯, 而孩子的模仿力较强, 有样学样, 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社会中特别是在当今网络发达的时代, 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或产品侵蚀着孩子的思想, 使他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第二, 主观原因。从主观上来说, 学生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 道德意志力也较为薄弱, 使得他们会因为偶然的诱因而使得个人的欲望膨胀, 产生冲动, 从而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三加强德育工作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第一, 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明确德育的目标, 对考核机制进行细化, 从而让德育工作队伍在管理方面可以实现规范化与制度化。

第二, 建立一个较为科学的评价机制, 使得学科的渗透力更强, 树立德育工作的全员参与意识, 从而有效地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意识与德育水平。

第三,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课程改革中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教学方式要灵活实用, 使得德育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所提高。

第四, 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提高。比如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开设心理咨询室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从而帮助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办出具有一定特色的职业教育, 不仅要教给学生足够的专业知识与劳动技能, 还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具有创新意识等的新世纪的技术型人才。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德育工作方面, 中等职业学校也逐渐趋于系统化、规范化与科学化, 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 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面临着实效性差等困境。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旨在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创新探索出有效的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曾繁相.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与思路[J].职业, 2009 (18) :57~58

[2]潘鹏.浅议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 2010 (2) :38~39

中职德育常见问题剖析 第8篇

1 中职学生德育问题的表现

1.1 学生厌学心理严重。

中职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初中学校三、四类水平的应届学生、流失在社会的往届生以及没有毕业的初二学生。这些学生入学前接近一半学生没有参加中考。这些学生年龄跨度较大, 心理发展很不平衡。学生升入中职学校后表现出很浓的厌学心理。从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看, 24%的学生至少有一科成绩不合格, 其中数学、英语科尤为明显。初中学习基础差, 到中职学校后, 教学内容增多, 教学难度加大, 教学速度加快, 。此, 学生对课堂的知识消化不了, 听不懂课。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 有加重学生厌学心理的可能。

1.2 重实践课, 轻文化课。

在调查中发现, 一些学生把中职学校等同于社会技能培训班, 在学校不学文化课, 只学专业课。还有一些学生片面地认为将来参加工作后文化课用不上, 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在职校轻视文化课学习, 只学习专业技能课的学生仍占较大的比重。就专业课而然, 学生愿意学习实践技能课, 不愿学习专业理论课。

1.3 学生整体道德素质不高。

作为一个接受中等教育的公民, 他们的行为习惯很不好, 公民道德素质较差, 这一点, 受到社会的一致认同。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说脏话, 不讲团结, 缺乏爱心, 缺少家庭美德, 自私自利, 拜金主义严重。个别学生还有勒索同学, 逼迫同学为自己服务等违法现象。

1.4 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差。

中职学生组织纪律较差, 平时比较散慢。上课迟到, 课堂上说话是司空见惯的事。学生之间打架, 特别是打群架禁而不止, 在社会上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很多学生有抽烟、喝酒的恶习。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对学习要求不高, 缺乏上进心。

1.5 学生有上网的恶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中职学生中, 100%男生有去网吧的经历, 40%的女生有上网经历。其中, 上网的学生中, 有20%的学生有网瘾。网瘾已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障碍。有的学生逃课去上网, 有的学生晚上就寝后半夜跳窗去上网吧, 双休日时, 网吧包宿的总有一部分在校学生。

1.6 学习方法不科学。

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 作业抄袭现象普遍存在。自习的时候, 学生不知道干什么, 学习缺乏计划性和主动性。就是那些学习好一点的学生, 只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就满足了。可见, 厌学只是一个方面, 不会学习是制约提高教学成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1.7 部分学生缺乏远大志向。

从整体上看, 一部分学生认为念中专没有太大出息, 混个文凭, 将来找个工作就行了。他们往往对职业的素质要求了解不够, 看不到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新要求, 看不到职业变化的趋势。学生认识上的片面性, 影响了他们对事业的追求。看不到知识的价值, 理解不了人的素质对实现人生价值的作用。他们在家庭没有受到家长应有的指点, 他们意志力薄弱, 学生缺乏上进心和远大抱负。

2 中职学生的优点

中职学生并非一无是处, 不可造就, 在中职学生身上也存在很多的优点。只要教育方法得当, 措施得力, 他们完全能够成为社会的可造之才。发现学生的优点, 从学生优点出发教育学生, 就一定收到理想效果。

2.1 学生思维活跃, 不拘于形式。中职学生与高中学生相比, 他们自

我约束少, 放得开, 思维灵活, 爱好广泛, 参与能力强, 干什么事都不拘于形式。这对学生的发展创新能力很有积极意义。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要引导的好, 不断挖掘学生潜力, 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走上成功的道路。

2.2 集体主义较强。

中职学生的群体意识较强, 在各项活动中表现为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他们热爱集体, 对自己班级的事非常关心。同学之间注意交往, 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 中职学生的集体主义, 有时表现为小集团主义, 作为教育者, 在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时, 注意克服小集团主义思想。

2.3 学生参与意识强。

中职学生活泼好动, 热爱劳动, 愿意参加多项活动。在活动中善于表现自己。因此, 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师生互动, 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

2.4 接受新鲜事物快。

中职学生虽然学习基础差, 但在接受能力方面丝毫不比普通高中学生差, 他们注意力广泛, 喜欢接触新生事物, 在生活中善于标新立异, 追求时尚。

3 提高学生素质的对策

俗话说“没有不合格的学生, 只有不成功的教育”。中职学生也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有一定的上进心, 有一定的成功愿望。只要严格管理, 实施一定的教育方法, 中专学生就一定成长,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在对中职学生实施教育时, 要从学生的具体特点出发, 尊重学生的愿望和个性, 注意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防止师生之间矛盾疆化, 否则, 学生很可能放弃学习, 给教育工作带来难度。

3.1 降低教学难度。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能力差, 学习基础差, 这既然是事实, 教师再去在教学内容上拔高, 讲难度很大的知识, 学生不会买账。因此, 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做到精讲, 降低教学难度, 讲那些学生听得懂, 对就业有用的知识。做到这一点, 需要教师精讲国家统编教材。学校可以自编校本教材, 供本校师生使用。

3.2 课堂教学要注意师生互动。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不能照本宣科, 课堂教学不能死气沉沉, 要师生互动。因为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十分集中, 课堂过于死板, 学生往往失去学习兴趣, 久而久之, 厌学情绪越来越浓。因此, 教师要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睡大觉的课堂, 就一定不是好课堂。

3.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教于活动之中。

学生实践活动是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发挥学生好动和乐于参与的优点, 开展多项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例如, 学生不愿记忆知识, 教师就开展记忆比赛, 看谁记的多、记的快。课余时间, 多组织文体活动, 发展学生的特长和爱好,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增加教学实训环节。

学生课堂上不愿学, 就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去, 组织学生到生产单位实习。学生在实习中注意引导学生消化基础理论知识。由于实践教学中需要理论知识, 于是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课堂教学, 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学习文化课的目的。

3.5 积极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学生不愿学习的原因, 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职业不了解, 对职业的素质要求不了解, 因此, 要发挥《职业指导》课的优势,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 树立职业成才的观念, 用生动的成功事例教育学生, 激发学生。帮助学生制定职业成功计划, 分析学生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使之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中职学生总体上是积极上进的, 虽然他们文化基础差, 行为习惯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只要学校采取必要的措施, 学生成功的机会是很大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想成功, 关键是教师的引导, 怎样引导, 这是教育的艺术, 是职业学校教师研究的永恒的课题。

摘要:做好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 必须深刻了解学生的德育现状, 从学生心灵深处, 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教育学生, 学生才能接受, 才能取得效果。中职学生德育工作虽然难度大, 但只要教师们齐心协力, 注意研究学生的特点, 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 就一定能解决德育工作这一难题。

中职德育常见问题剖析 第9篇

长期以来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始终存在一个误区, 认为只要能够通过中职学校的教育让学生掌握未来就业的技能, 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就算万事大吉了, 学生的德育教育可有可无。受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 在实际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有加, 而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则很少关注, 这导致一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下降, 这对中职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实施是培养中职生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只有班主任重视中职德育教育, 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施才能够顺利进行, 也只有如此,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才能够真正收到实效, 因此, 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现阶段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有待提升

应该承认绝大多数中职班主任的德育素质是比较高的, 能够胜任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开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一些中职学校班主任自身思想也受到一些不良观念的影响, 一些中职学校教师自身道德素质的下滑问题比较突出, 这种状况的出现对于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是非常不利的。中职生已经步入了青年时期, 他们对人的评价有自己客观的认识, 当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思想和道德行为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时, 中职学生对于教师的德育教育也就很难发自内心地信服, 尤其是一些中职学校的班主任, 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却不能够做到, 而要求学生不要去做的事情自己却首先违反, 这样的教师很难赢得中学生的尊重, 这些教师所开展的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而大打折扣, 难以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从现阶段中职学校班主任自身的道德素质现状来看, 现阶段中职学校班主任自身的道德素质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二) 班主任所运用的德育教育方法实效性不强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中职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 还是采用那种“灌输式”的教育形式, 还是重视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运用知识传授的教育方法, 教育的方式缺乏灵活性, 没有从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实际出发, 对学生的德育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 教育方法的运用很难适应现阶段中职生德育教育的实际需要。中职班主任所管理学生的数量比较多, 中职教师很难对每一个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情况都了解得比较深入, 在具体的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施中经常采用“一刀切”式的德育教育方法, 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采用差别化的德育教育方法, 这种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运用的实效性不强, 很难满足现阶段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实际需要。

(三) 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现阶段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的实施缺乏应有的重视, 学校对于不同学科的教学活动比较关注, 而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很少, 即便有德育教育也只限于班主任的单打独斗, 缺乏各个部门在德育教育方面的有效配合。另一方面, 班主任从主观层面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班主任的工作是非常复杂的, 既要开展教学活动, 还要完成好学校给班级布置的任务, 有时还要为应付上级的检查忙个不停, 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长此以往, 德育教育也就自然被边缘化了, 在班主任工作中成了无关紧要的工作, 这种状况的持续也给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不利于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现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一) 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要与时俱进

新课程的改革, 要求现阶段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开展不能够只局限于原有的德育教育理念与德育教育方式, 要与时俱进, 紧跟德育教育的新变化, 紧随现阶段中职德育教育的新动态, 只有这样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才能够更具实效性。教师要加强学习, 通过网络、书籍, 以及一些现代媒体, 了解更多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改革方面的内容, 从中吸取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学习更多先进的德育教育理论, 转变固有的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陈旧理念。中职班主任在加强德育教育理论学习的同时, 也要结合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工作实际, 让理论学习与现实的德育教育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以此促进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 要提升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德育素质

应该看到社会对于班主任的道德思想影响是比较大的, 因此中职学校要提升班主任的德育素质, 就要重视引导中职学校班主任能够从正面的观点去理解负面的社会问题, 要让中职学校班主任看到社会正能量的一面, 用健康的思想教育班主任。班主任搞好德育教育, 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同时也会间接地促进社会风气的净化, 有利于社会环境的改善。要让中职学校班主任教师懂得, 只有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了,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开展才能够得到保障;也只有班主任道德素质提升了, 学生才能够在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实施中, 亲其师而信其道, 取得高效的德育教育效果。学校要引导中职学校班主任教师爱岗敬业、勤于奉献, 让学生做到的事情, 自己首先要做到, 不让学生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去做, 要让每一个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实施的过程中, 都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德育榜样, 为学生做好德育示范, 中职学校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实施中, 要以不言的身教典范,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中职生的思想和行为, 要以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

(三) 要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

传统德育教育的实施, 教师是德育教育实施的核心, 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要围绕教师的教育活动而展开, 学生在德育教育的实施中缺乏自主性, 参与德育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 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缺乏应有的兴趣。再加上中职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还是以那种理论化的教育为主, 教育的方式还是“填鸭式”, 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是缺乏吸引力的, 因此创新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迫在眉睫。在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学生的思想实际, 采取差别化的德育教育方法, 创新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式。如教师可以充分发动班干部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 因为班级干部对于同学思想情况的了解要比教师了解得更多、更深入, 并且班干部与同学们接触得更多, 与教师相比, 对于学生的影响更大, 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以干部的良好行为示范, 树立班级德育教育的良好榜样, 以此带动班级德育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再如, 班主任要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 要重新定位自身在班级德育工作实施中的地位, 要用真诚的态度与学生打成一片, 既要成为学生的良师, 又要成为学生的益友, 教师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关心学生、帮助学生, 为学生排忧解难, 以实效的德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促进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实施。

研究现阶段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实效性的解决策略, 对促进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本文以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为视角对相关的问题展开了探讨。

参考文献

中职德育常见问题剖析 第10篇

关键词:德育课,学业评价,问题,思考

德育评价是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理论和评价标准,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系统地收集信息, 对德育活动及其效果所进行的在事实基础上的价值判断的过程[1]。德育课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德育课学业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科学进行德育课评价, 对于端正德育思想, 明确德育方向, 顺利实现德育目标, 都将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找出当前德育课学业评价中的存在的问题, 认真思考和分析, 对形成科学的德育课评价显得尤其重要。

1 目前中职德育课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1.1 德育课评价侧重知识考查, 无法测量学生的真实德行

德育考评重知识评价"轻实际表现"造成学生人格缺陷[2]。德育课的目标是通过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培训学生健康的人格。现行的中职德育课学生评价方法以考查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和心理健康知识为主, 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与交流合作等不能在评价中得以体现, 这种“知”与“行”脱节的评价形式, 忽视对学生日常行为和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 不符合品德发展和德育评价的规律, 严重影响了德育课育人目标的实现。

1.2 德育课评价形式及主体单一, 德育课学生成绩主要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有时难免会失之偏颇

学生的德行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于学生在纪律、品德、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表现, 德育教师观察学生时间有限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的这些表现。没有客观、合理地评价, 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学习评价要求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 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情感态度和道德体验。

1.3 德育评价对学生生活的漠视, 德育评价重校内生活, 轻校外生活, 重社会生活, 轻个体生活[3]

在德育课新课改下, 结合目前中职生的现状及德育课的教学情况, 探索一种适合中职德育课学生成绩评价模式, 对德育课学生学习情况做出全面、公平、合理的评价,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德育课评价的导向功能, 最终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2 对中职学生德育课学业评价的思考

德育课学业成绩的评价, 存在诸多问题,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结合中职校的具体情况, 要形成“知行合一”的综合评价模式, 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德育课学业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主体是教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评价的主体应由教师拓展到学生及其学习伙伴。评价主体多元化即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企业或行业的领导, 可以从不同角色、不同角度来评价学生, 有利于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更符合实际的评价, 达到更全面、更客观地进行评价目的。

在评价主体上, 实行学生互评, 学生评价增加学生的对于问题的思考及道德体验, 家长可以通过对其子女在家庭中的表现来评价, 社会人士也可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或者社区活动的情况来进行评价。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评价, 学生自评和学生开展互评可以作为教师评定的学生“行”的参考依据, 纳入到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2.2 德育课学业评价领域应立体化, 简而言之, 就是德育评价应覆盖学生的所有生活空间

德育课的评价从课内到课外, 从学校到社会, 从社会到生活, 不仅对“知”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道德表现“行”也要评价。对“行”的评价, 主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与所学课程有关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两部分组成。

德育课是由多门课程组成的, , 在每一门具体德育课程的教学中, 确定与本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思想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 在学生学习课程后, 用这些“专有标准”对学生进行“知”与“行”的全面评价。更有利于检验学校具体开设的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根据所学德育课程有关的思想道德表现来考核评价学生的本门课程的学习成绩, 把德育课评价与学生管理中的学生行为规范中的操行评定区分开来, 也体现中职特色的德育课评价。

2.3 德育课学业评价方式应科学化, 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准确、全面

我校采用了定量评价为主, 定性评价为辅,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的策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思想道德表现设计评价量表, 采用教师评定和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 最终对每个学生给出分数, 纳入到学业总成绩中。把定性评价作为一个辅助手段, 而且定性评价的内容更关注的是过程性评价, 在每一项德育实践项目中采取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个人评价等。从学生的角度而言, 把德育课学业评价看成一个发展自我的契机[4], 通过学业评价来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

2.4 德育课学业评价途径应多样化

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走访、数字化校园平台等多种途径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德育评价的目的是关注德育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以尊重评价对象的人格为首要原则, 关注其发展, 激励其成长.对其进行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德育课学业评价不能仅用一种方法.而要使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进行评价。然后进行综合性的评定。并用德育课学业成绩考核档案袋或活动记录册等方式收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料.以及各种评价信息.记录学生成长, 从而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华, 张典兵.对德育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1, 1, 27 (1) :89-90.

[2]武耀谦.试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 2006 (02) , 总第42期.

[3]唐之享.引领生活:德育评价的重要尺度[J].当代教育论坛, 2009 (10) (上半月刊) .

上一篇:企业金融资产投资风险下一篇:矿山地质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