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穿孔术范文

2024-05-06

阑尾穿孔术范文(精选7篇)

阑尾穿孔术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45例,女患儿有18例,男患儿有27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6±0.8)岁;腹膜炎发病时间1~10 d,平均发病时间(3.5± 0.5)d;阑尾炎病史1~5年,平均病史(2.3±0.4)年。观察组45例, 女性患儿16例,男性患儿29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5.8±0.6) 岁;腹膜炎发病时间1~11 d,平均发病时间(3.6±0.5)d;阑尾炎病史1~5年,平均病史(2.2±0.4)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在手术之后没有采取腹腔灌洗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手术之后采取腹腔灌洗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手术切口为麦式切口,放置一根进水管在右上方,放置一根出水管在右下方盆腔的位置,在管壁将多个侧水管接在负压吸引瓶上。冲洗液是在生理盐水中加入抗生素,并且需要保证在冲洗液中的抗生素与患者全身使用的抗生素的药物不同,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的具体用量应该与患者的年龄和体质量为参考,每天冲洗的量应该控制在1000~2000 m L,对于腹膜感染比较重的患儿应该加用0.5 g的甲硝唑进行灌洗。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第1天可用足量,第2天可以根据实际的析出量进行适量的增减。 1.3疗效判断。治愈:经治疗后患儿的腹膜炎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基本消失,在手术之后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的为治愈;有效:经治疗后患儿腹膜炎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术后发生轻微症状的并发症的为有效;无效:经治疗后患儿的腹膜炎的症状没有减轻甚至加重或者手术后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的为无效。总有效为治愈与显效之和。

1.4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统计方法为: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情况比较:经治疗后,观察组45例患者中,其中治愈的有17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45例患者中,其中治愈的有12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1%;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腹腔残余脓肿、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和肠瘘等不良反应的人数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出现腹腔残余脓肿、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和肠瘘等不良反应的人数有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阑尾炎在小儿中发病率比较高,尤其是在6~10岁中的小儿。盲肠处于相对比较游离的状态,阑尾壁与成人相比比较薄,大网膜发育还不完全,腹膜腔的表面积比较大,所以比较容易造成阑尾的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是阑尾穿孔引发的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并且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占小儿阑尾炎的43%左右[2]。由于弥漫性腹膜炎是由于受到大量细菌的侵入而引发的,单纯依靠手术治疗是不能够完全将细菌或者细菌产生的毒素排出患者的体外的,尤其是在渗出液中含有纤维蛋白原形成的时候,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大分子物质,包裹在病灶的周围或者是引流管内,会严重影响渗出液的排出过程,造成不良的后果。腹腔灌洗术中的冲洗液就可以很好的将大量的稀释溶液排出患者的体外[3]。腹腔灌洗术一般在手术之后的5 d内实施,可以对整个胶肽起到很好的冲洗处理效果将残留在体内的感染物质也可以完全的冲洗掉,有效的减少患者体内的细菌以及毒素。在实施腹腔灌洗术时,放置水管的深度和位置要恰当,要保证灌洗过程中管道的通畅,将冲洗的液体排出患者的体外[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愈的有17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愈的有12例,有效20例, 无效1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1%;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出现腹腔残余脓肿、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和肠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田纯兴的关于腹腔灌洗术用于小儿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的研究报道数据吻合[5]。说明腹腔灌洗术用于小儿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提高治愈效果,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腹腔灌洗术用于小儿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提高治愈效果,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静平,廉军要,张立强.无腹痛表现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1例报告[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2(3):345-346.

[2]王传馥,吕宝华.弥漫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免疫失调与中毒白细胞指数的关系[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13,1(6):175-176.

[3]张圣道.手术后腹膜持续灌洗在弥漫性腹膜炎中的应用(文献综述)[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外科学分册,2012,11(11):531-532.

[4]闵美林,王敦英,张卫东,等.10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的治疗[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12(7):23-24.

阑尾穿孔术 第2篇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阑尾穿孔,老年患者,急救护理

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即是患者出现明显的转移性右下腹痛, 且患者常伴有发热、呕吐等表现, 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1];特别是在近几年当中,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 具有起病快和发病急等特点, 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对其进行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之所在。为了进一步探究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急救护理, 选取4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老年患者40例, 男26例, 女14例, 年龄61~85岁, 平均 (72.2±4.5) 岁;从发病距离就诊时间来看, 1 d之内10例, 1~2 d 15例, 2 d以上15例;40例患者中有合并症15例, 其中包括糖尿病6例、高血压5例、冠心病3例和肺心病1例。

临床表现与诊断:40例患者临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痛和压痛症状, 其中腹泻6例, 呕吐23例;其中, 体温<38℃16例, >38℃24例。对40例患者全部进行腹部B超检查, 对腹腔内存在明显积液的患者还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检查;14例患者同时进行尿淀粉酶检查[2], 全部患者均进行胸部X线片检查, 最后40例老年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

方法:40例患者中, 4例患者行保守治疗, 根据个体情况给予抗生素治疗, 纠正电解质紊乱;对其余36例患者进行阑尾切除手术治疗, 部分患者同时给予腹腔引流[3]。

评价指标: (1) 对40例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 (2) 对发病与救治不同时间间隔段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3)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4) 对未合并其他病症与合并并发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的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行t检验;计数率用%表示, 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从整体治疗情况来看, 在40例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患者中治愈38例, 治愈率95%, 死亡2例 (1例因术后心功能衰竭, 1例因其他器官功能衰竭) , 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治疗情况来看, 年龄61~70岁患者的治愈率要高于其他年龄段, 且80岁以上的患者的治愈率最低。从不同发病距离救治时间段的治疗情况来看, 其中2 d以内的治愈率100%, >2 d的治愈率86.68% (13/15) 。从合并并发症患者的实际救治结果来看, 合并并发症的15例患者中出现死亡2例, 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对于老年急性阑尾炎而言, 其临床发病率较高,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较差, 对疼痛刺激不敏感, 这样就使得患者主诉腹痛并不是特别厉害, 各项症状、体征和全身反应等都不是较为明显, 即使是发生了阑尾穿孔, 患者的腹痛感也不强烈;老年人的阑尾动脉一般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情况, 其对组织的血液供应也会因此受到很大程度影响而降低, 当该部位发生炎性反应的时候血管会因此而出现闭塞, 进而造成阑尾因失去血液供应而缺血、坏死和穿孔, 再加之老年人的器官衰竭, 通常还会伴有多种合并症, 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 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愈38例, 治愈率95%, 死亡2例;年龄61~70岁患者的治愈率要高于其他年龄段, 80岁以上的患者的治愈率最低;发病距离救治时间在1 d以内的患者的治愈率要明显优于1~2 d和2 d以上的患者;另外, 未合并并发症患者的治愈率也要显著高于合并并发症的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时候应尽量采取手术的方式, 同时还要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密切的观察, 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杜松洁.急性阑尾炎并发穿孔病人的急救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1 (6) :30-31.

[2]王立新.28例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4, 9 (3) :79-80.

[3]陈艳平.老年急性阑尾炎伴穿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3 (5) :161-162.

[4]冯丽荣, 张春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1 (14) :194-200.

[5]马春兄.老年急性阑尾穿孔76例治疗分析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1 (23) :112-114.

[6]钟全彩.老年急性阑尾穿孔57例治疗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511, (34) :201-203.

老年急性阑尾穿孔57例治疗分析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57例老年急性阑尾穿孔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阑尾穿孔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 女25例;年龄61岁~74岁, 平均年龄 (69.4±2.3) 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痛症状, 且腹痛范围较为广泛, 其中23例患者存在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6例患者同时伴有发热的症状。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知晓研究目的, 并自愿参与。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存在休克症状的患者则要先抢救休克,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补充血容量, 同时可为患者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以及抗生素等药物, 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改善休克症状, 手术形式力求简单、安全。对于合并有心肺疾病的患者则要采取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余均采取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其中34例患者进行了单纯阑尾切除术治疗, 17例行阑尾切除术以及腹腔引流, 7例患者行阑尾脓肿切开引流术。

1.3疗效评价标准[2]患者经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且相关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 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则可判定为治愈;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并未有明显改善则可判定为无效。

2结果

本组57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治愈55例, 治愈率为96.5%, 其中52例患者一次手术治疗痊愈占91.2%, 3例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占5.3%。2例死亡, 病死率为3.5%;1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 其中4例并发感染性休克占7.0%、3例患者并发腹腔残余脓肿占5.3%、2例并发多脏器衰竭占3.5%、2例并发术后炎性肠梗阻占3.5%、1例并发肺部感染占1.8%, 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1%。

3讨论

老年人血管多存在退行性病变, 其较易出现栓塞, 故阑尾发炎后极易出现坏疽或者是穿孔。另外, 老年人阑尾血供中免疫球蛋白M (Ig M) 、免疫球蛋白G (Ig G) 的分泌相较于年轻人而言较少, 这也是导致老年阑尾炎患者易出现穿孔的重要原因[3]。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 其在白细胞计数、体温以及脉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较轻, 有些患者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甚至完全正常;再加上老年患者腹部症状不严重时往往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 故其往往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从而引起不良后果[4]。另因老年患者病理变化的特殊性, 故老年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存在一定难度。

在本文中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 结果显示, 57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治愈55例, 治愈率为96.5%, 其中52例患者一次手术治疗痊愈占91.2%, 3例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占5.3%。2例死亡, 病死率为3.5%;1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占21.1%。从本次研究中笔者总结得出以下结论:①病史以及患者的临床体征是进行早期诊断的基础, 详细了解患者腹痛部位以及疼痛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②对患者进行化验、X线检查等辅助检查有助于临床确诊。③老年急性阑尾穿孔一经确诊, 若患者不存在绝对的手术禁忌证则要在积极治疗合并症的前提下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 早期诊断以及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老年急性阑尾穿孔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手术应首要强调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同时重视对老年基础合并症的诊断及治疗;另外也要强调围术期的处理, 有效完善的整体治疗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提高患者康复速度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梅勇.老年急性阑尾穿孔76例治疗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0 (5) :363-364.

[2]肖龙军.25例老年急性阑尾穿孔的诊治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 23 (4) :68-69.

[3]李年根, 李强.老年急性穿孔性阑尾炎46例手术治疗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2) :201-202.

穿孔性阑尾炎的治疗体会 第4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穿孔性阑尾炎患者68例, 男36例, 女32例, 年龄最大72岁, 最小11岁, 均进行手术治疗。68例患者中, 术中确诊为穿孔性阑尾炎57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例, 坏疽性阑尾炎5例, 阑尾周围脓肿4例。

1.2 入院时症状与体征

1.2.1 腹部症状

本组68例患者中63例患者腹痛发作于上腹部, 数小时后腹痛转移且局限于右下腹, 有5例患者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痛, 呈阵发性胀痛。

1.2.2 胃肠道症状68例患者均伴随厌食、恶心、呕吐。

1.2.3 全身症状发热, 体温多在38~39℃之间, 个别患者表现出畏寒、高热, 体温可高达39~40℃。

1.2.4 体征

麦氏点压痛是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 当阑尾穿孔炎症扩散时, 压痛范围较为弥散, 且表现出腹肌紧张、反跳痛及腹膜刺激征, 但压痛部位仍以麦氏点最为明显;有的患者表现出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当阑尾周围脓肿形成时, 右下腹可扪及包块。其他辅助体征: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 (阳性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 阑尾属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 、闭孔肌试验 (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肌) , 临床发现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以上辅助体征往往均表现为阳性。特别应注意老年患者对压痛反应较轻, 症状与体征不甚相符[1]。

1.3 辅助检查

1.3.1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均升高。

1.3.2 X线腹部平片

12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的患者表现出右下腹升结肠、空肠和 (或) 回肠末端反射性肠腔积气或液气平面, 其余无明显特殊表现。

1.4 术前诊断

阑尾炎的诊断主要靠临床症状与体征, 麦氏点的压痛与反跳痛是术前诊断最有效的体征之一。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有以下4项: (1) 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固定右下腹痛, 呈持续性胀痛或隐痛, 阵发性加剧; (2) 可有发热 (一般在38℃以下) 、恶心呕吐 (一般不频繁) 、便秘或腹泻; (3) 麦氏点有明显压痛, 阑尾穿孔者可有腹肌紧张、反跳痛及腹膜刺激征; (4) 血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升高。一般具备前2项即可确诊。本组68例急性阑尾炎阑尾穿孔患者阳性指标均在3项以上。

2 手术治疗方法及结果

2.1 手术治疗方法

68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于右下腹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取斜切口 (Mc Burney切口) , 打开腹壁 (疑阑尾穿孔时打开腹壁需谨慎操作, 以免损伤粘连于腹壁的脏器) , 然后沿右侧壁腹膜找到结肠, 再沿结肠带向盲肠顶端追踪, 3条结肠带汇合处即可找到阑尾 (阑尾穿孔后, 盲肠壁、阑尾系膜因炎性水肿极易损伤, 操作需轻柔) 。找到阑尾后, 用阑尾钳夹住阑尾且用2把止血钳双重钳夹阑尾系膜, 保护切口, 然后将阑尾轻轻提到切口外。处理阑尾根部:在阑尾根部用丝线结扎;处理阑尾系膜:阑尾动脉一般在阑尾系膜的游离缘, 阑尾穿孔后其系膜因炎性水肿组织脆弱较易钳断, 系膜变阔变肥厚, 给结扎阑尾动脉带来困难, 不易扎紧, 为了防止结扎丝线松动, 应采取分段切断分别双重结扎;处理阑尾:距阑尾根部的结扎线远端0.5 cm处切除阑尾, 阑尾残端用碘酒、酒精涂擦处理, 距阑尾根部结扎线0.5 cm处的盲肠壁行荷包缝合, 针距不宜过大, 防止残留死腔, 然后收紧荷包缝线将阑尾残端包埋入盲肠壁内, 再用阑尾系膜或邻近脂肪结缔组织覆盖荷包缝合处加固。68例患者中, 有64例采用上述方法切除阑尾, 其余4例分别采用了以下手术方法: (1) 1例阑尾与后腹膜粘连严重很难分离, 未能按常规方法切除, 故而行逆行切除法。即先在阑尾根部结扎并切断阑尾, 残端包埋处理后, 再分段切断结扎阑尾系膜, 切除整个阑尾; (2) 2例盲肠壁炎性水肿严重, 未能按常规荷包缝合将阑尾残端包埋, 而将浆肌层用丝线间断“U”字内翻缝合包埋阑尾残端; (3) 4例阑尾周围脓肿形成, 因阑尾炎性水肿很重, 脆弱易于撕碎, 根部无法结扎, 无法行荷包缝合, 清除脓腔内脓液置管腹腔引流, 择期再行阑尾切除术;切口的处理:间断缝合腹膜, 然后用过氧化氢液、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切口后关闭切口。术后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 控制炎症, 预防感染。化脓性阑尾炎2例、坏疽性阑尾炎5例, 因脓液极少, 故未做腹腔引流, 其余61例 (包括4例阑尾周围脓肿) 手术均置管行腹腔引流。

2.2 结果64例痊愈出院, 其余4例症状好转, 择期二次手术获痊愈。

3 讨论

穿孔性性阑尾炎的诊断并不困难, 然而, 阑尾一旦穿孔, 病情即变得十分复杂, 治疗也异常困难, 有时处理不当可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 (仅适用于白细胞计数不高的单纯性阑尾炎) 和手术治疗[2]。急性阑尾炎经抗炎、解痉等治疗后一般可以好转, 但部分患者往往会复发而且易粘连, 所以应尽早行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症状、体征严重, 患者较为痛苦, 早期粘连不甚严重或粘连较易分离, 组织水肿较轻, 手术操作也相对简单;对穿孔时间较长的病例, 阑尾与周围的肠管、大网膜等粘连紧密, 组织水肿、脆弱易出血, 解剖关系不清, 不易分离, 勉强切除阑尾容易造成肠壁损伤、肠瘘等。总之,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手术, 手术治疗为首选, 对于白细胞计数较高, 明显发热, 症状明显的患者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选择好麻醉方式, 宜采用腹腔引流, 术中不能勉强做阑尾切除, 必要时行腹腔引流, 择期二次手术。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以防肠粘连, 注意肛门排气、大便情况, 有无盆腔脓肿, 掌握好拔除引流管的时机 (一般于术后24 h~72 h拔除) 。手术治疗既安全又可防止复发, 尽早手术不仅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而且还可预防并发症 (如阑尾周围脓肿、腹膜炎、麻痹性肠梗阻、腹腔脓肿、化脓性门静脉炎、感染中毒性休克等) , 尽早手术既能保全患者生命, 又能简化治疗,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成宽.老年急性阑尾炎5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28) :6872-6873.

25例老年急性阑尾穿孔的诊治分析 第5篇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穿孔,老年患者,诊治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也是较多见的急腹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检查化验等指标变化不明显,再加上老年人合并症比较多,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容易发生阑尾坏疽穿孔现象,若处理不及时易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生命,故对于老年急性阑尾炎的诊治必须给予重视[1]。本文分析我院从2009年4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5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些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在55岁~70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且腹痛部位较为广泛;14例患者出现消化道方面的不适,如腹胀、恶心等;有18例患者还伴有发热症状。其中,化脓性阑尾炎12例,坏疽性阑尾炎10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全部为急性病例,并发腹膜炎,甚至有几例出现了感染性休克。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在入院后24h内均行手术进行治疗,其中单纯阑尾切除16例,阑尾切除加腹腔引流9例。

2 结果

本组老年患者术前明确诊断的有22例,怀疑性诊断行剖腹探查2例,误诊1例,术前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确诊为阑尾穿孔。所有患者术后全部明确诊断,行手术治疗后治愈,半年后随访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

3 讨论

3.1 老年急性阑尾炎的特点

老年急性阑尾发生穿孔的现象比较多见,且有时会出现误诊。为了尽可能减少老年急性阑尾发生穿孔,医务人员应掌握老年急性阑尾炎的特点。首先,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的退化,反应相对迟钝,对于腹部痛感的敏感性比较差,极易造成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不一致,且老年患者的病情发展比较快,再加上阑尾充血水肿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更易导致血栓的形成、阑尾的坏死及穿孔。其次,老年患者阑尾部的黏膜比较薄,组织供血减少,急性炎症发作时血管腔很容易闭塞,阑尾部容易因缺血而坏死,而且老年患者并发症比较多,经过手术治疗后的恢复也较慢。老年患者本身的组织器官代偿功能就比较差,再加上感染,使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对于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而言,早诊断早手术是治疗的要点。

3.2 老年急性阑尾炎治疗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对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探查。探查的目的是为了判断腹膜炎是否由阑尾炎所导致的。如果确诊为阑尾穿孔,可探查是否要将阑尾切除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切除;如果探查结果显示阑尾正常,则可找出腹膜炎的病源,切不可盲目进行阑尾的切除。其次,阑尾穿孔后,系膜就会因炎症以及水肿等原因而更脆弱,医务人员必须进行可靠的系膜止血处理。在进行手术结扎时不宜用止血钳钳夹系膜,而是应用针穿过系膜无血管区,对系膜血管进行结扎后再进行系膜的切断,这样的处理流程更为安全可靠[2]。同时,医务人员在对老年患者阑尾进行切除之前,必须保证已经将阑尾游离至根部,因为阑尾穿孔的情况下,如果解剖关系不清楚,容易造成阑尾切除术的不完全,导致术后阑尾炎的复发。另外,医务人员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若发现老年患者的阑尾有较大的坏死穿孔处,一定要检查是否有脱出的粪便,阑尾残端以单纯结扎即可,不应进行包埋处理。若老年患者伴有严重的腹膜炎,则可在术中及术后给予抗生素液冲洗腹腔,术毕用纱布滚压挤出切口皮下积气或积血,术后根据病情联用抗生素静脉点滴,补充水电解质等治疗[3]。

总之,老年患者阑尾出现穿孔,并伴有急性腹膜炎,一经确诊,且没有明显禁忌症时,应在积极治疗并存病的前提下,给予手术。手术方案尽可能做到创伤小,出血少,腹腔内脏器干扰轻,手术时间短。因老年患者器官功能退变,防御力低,抵抗力差,继发性腹膜炎一般都不能自愈,必须通过手术治疗才可以将病灶去除。

参考文献

[1]李年根, 李强.老年急性穿孔性阑尾炎46例手术治疗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3 (2) :201-202.

[2]杨翱, 肖步耘.老年人急性阑尾炎42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18) :1406-1407.

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手术治疗体会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月至2012年10月, 我院共收治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30例, 其中男20例, 女10例, 年龄12~62岁, 平均年龄37岁。发病时间小于12h的12例, 24h以内的15例, 72h以内的3例。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有阑尾炎的症状, 开始上腹部疼痛,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的患者10例, 持续性去腹部疼痛, 按压痛患者12例, 恶心呕吐患者3例, 板状腹患3例, 移动性浊音患者2例。实验室检查可见, 白细胞明显增高, B超检查可见, 阑尾区域见液性暗区, 提示阑尾周围积液, CT可见阑尾周围浑浊, 肠袢间隙变窄, 腹腔内见积液。

1.3 治疗方法

(1) 术前准备:阑尾炎穿孔的患者, 首先纠正的是患者的酸碱平衡失调, 电解质紊乱, 在手术以前的1h以内必须足量应用抗生素[2]。 (2) 方法:麻醉采用腰麻, 15例患者采用麦氏点进行切口, 15例患者采取右下腹腹直护, 用无菌纱布将切口保护好后, 用镊子将腹膜慢慢挑起, 穿刺一个小口, 用肌切口。对于穿孔性阑尾炎的对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切口感染, 首先, 应该注意切口的保负压引流器将腹腔内的脓液引流出;阑尾肠系膜由于感染造成肿胀, 所以在结扎时一定要牢靠;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阑尾根部处理是否妥当, 对于阑尾根部穿孔坏死的一定要做阑尾根部全部切除, 若与阑尾、盲肠及其他脏器粘连的大网膜充血水肿明显, 甚至发生坏死者予以切除且一并清除腹膜内粘连之假膜及纤维蛋白;阑尾切除后, 腹腔冲洗至关重要[3]。对合并弥漫性腹膜炎者.以生理盐水加0.5%甲硝唑及3%双氧水进行腹腔冲洗, 然后腹内放入庆大霉索24万U加0.5%甲硝唑。对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时, 仅在回盲部用0.5%甲硝唑加3%的双氧水做局部灌注, 不做腹腔内冲洗, 以免炎症扩散。关闭腹部时, 一定要放置引流管, 并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4]。

2 结果

30例患者, 28例痊愈, 2例明显好转, 30例患者平均住院20天, 无死亡患者。切口愈合较好的26例, 切口出现轻度感染, 但是愈合尚可的患者4例, 3月内回访, 患者未见其他临床并发症。

3 讨论

3.1 对于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治疗, 在临床上分为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 对于穿孔后, 继发性腹膜炎的患者, 一般采取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 早期手术的治疗措施, 对于时间较长的阑尾穿孔患者, 因在阑尾周围形成脓肿级包块, 传统的治疗观念是采取对症治疗后, 择期进行手术治疗。本组的30例患者, 来院就诊时, 临床症状较重, 经临床会诊, 入院后立即采取手术治疗, 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2 对于阑尾穿孔后伴有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 如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应该彻底清洗腹腔。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较差, 应洗净脓液, 采用擦拭的方法, 争取早期切除, 但是临床不主张强求切除阑尾。引流管放置后, 应及早关闭腹腔。对弥漫性腹膜炎脓液较多者, 以及脓腔较大者, 阑尾残端处理不可靠者, 均需放置引流管。

3.3 切口感染的预防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问题, 术前术中一定要全程应用抗生素, 将腹腔以及切口进行认真的冲洗, 这样能明显减少腹腔脓肿形成以及切口感染的问题发生。肠线结扎阑尾根部, 大小合适的荷包包埋可有效地减轻荷包内异物反应, 减少荷包脓肿形成。阑尾根部坏死、穿孔作阑尾全切除术., 盲肠壁上作Lemberts间断内缝合, 能够防止阑尾残端炎及盲肠瘘的发生[5]。

本组3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治愈28例, 好转2例, 无死亡患者发生, 切口甲级愈合26例, 乙级愈合4例。对于阑尾穿孔伴阑尾周围脓肿形成时, 应把握手术时机, 结合患者病情, 及早进行手术, 不得延误, 这样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 对于阑尾炎穿孔患者, 要当机立断, 及早手术, 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2年10月, 我院共收治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30例, 对3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0例患者, 手术治疗后, 治愈28例, 2例明显好转, 未见死亡病例, 切口愈合良好26例, 尚可4例。结论 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手术时机的选择是治愈的关键, 依据病情, 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临床体会

参考文献

[1]范智峰, 张宏.穿孔性阑尾炎早期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20) :86.

[2]邹俭财.穿孔性阑尾炎应早期行手术治疗[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8, 14 (12) :1817-1818.

[3]刘付战, 梁毅, 陈春雷, 等.术中穿刺抽脓法预防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1, 3 (20) :86.

[4]张铭琏, 余云.阑尾脓肿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4, 14 (5) :268-270.

手术治疗30例阑尾炎穿孔临床体会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阑尾炎穿孔患者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21~67岁。病程小于8 h者6例, 9~24 h者14例, 25~72 h者7例, 73h~5 d者3例。

1.2 方法

将3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 应用抗生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手术方法进行诊治, 术前1 h及术后3 h给予抗生素治疗, 取麦氏切口, 最短4 cm, 最长6 cm进行手术, 11例常规处理阑尾, 其余4例放置引流管后关腹。给予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对腹腔脓液进行处理。术后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 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改善心肺功能。术后常规输液、抗感染、支持治疗5~7 d。同时,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如有不良情况立即报告医师, 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结果得知, 治疗组患者好转14例, 1例发生感染, 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后, 均痊愈, 治愈率为93.3%, 平均住院天数为8 d, 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病情好转9例, 保守治疗后病情复发6例, 其中发生切口感染4例, 粘连性肠梗阻2例, 治愈率为60%, 平均治疗天数13 d, 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属于一类急腹病症, 是由于多种因素而导致的炎性改变, 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可导致发生腹腔中毒性感染, 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现阶段, 阑尾炎穿孔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 通过手术可将炎症病灶彻底切除, 同时术后给予抗生素联合应用, 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3,4]。

急性阑尾炎穿孔后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继发局限性腹膜炎或弥漫性腹膜炎应及早手术。对穿孔时间较长且已形成阑尾周围包块的病例, 有报告认为在急性期采用综合对症的非手术治疗6~8周后, 应择期行阑尾切除。本组15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均早期行手术治疗, 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显著 (P<0.05) 。早期手术治疗不但可以消除感染源, 还可以引流脓液, 而且减少了其他并发症。

临床对阑尾炎穿孔确诊的, 应尽早安排手术治疗, 切除坏死阑尾, 从而清除腹腔脓液, 防止进一步感染。对于伴有中毒性休克症状的患者, 应在抗休克、感染的同时, 积极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 休克症状改善后采取手术。术中应用腹腔冲洗液冲洗, 对于存在局限性腹腔感染者, 尽量避免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以免将局部感染扩散到全腹, 手术时尽可能吸尽局部的脓液, 可使用抗生素局部冲洗。对于弥漫性腹膜炎患者, 由于大范围的腹腔感染, 可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脓液冲洗干净后, 再用甲硝唑、庆大霉素冲洗腹腔, 抗感染治疗。同时, 应注意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改善心肺功能, 加强对术前合并病的内科治疗。

综上所述, 急性阑尾炎属于外科常见病症, 当病症严重时, 可致阑尾穿孔进而形成腹膜炎, 给临床诊治造成一定困难, 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5]。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 可减轻患者病痛, 同时应给予合理抗生素联合治疗。对于非手术治疗患者, 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 应改善自身生活方式, 避免病症加重,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阑尾炎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阑尾炎穿孔患者30例, 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 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 治疗组患者采用手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法进行诊治,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结果得知, 治疗组患者好转14例, 1例发生感染, 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后, 均痊愈, 治愈率为93.3%, 平均住院天数为8 d, 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病情好转9例, 保守治疗后病情复发6例, 其中发生切口感染4例, 粘连性肠梗阻2例, 治愈率为60%, 平均治疗天数13 d, 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阑尾炎穿孔病症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可对病情的恢复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应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 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阑尾炎穿孔,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窦统战.急性阑尾炎穿孔的诊治体会[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9, 9 (6) :9.

[2]邹俭财.穿孔性阑尾炎应早期行手术治疗[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8, 14 (12) :1817-1818.

[3]范智峰, 张宏.穿孔性阑尾炎早期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20) :86.

[4]刘兴元, 施永平.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72例手术治疗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8, 9 (6) :84.

上一篇:雀之灵下一篇:协调计划

热门文章

阑尾炎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