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2024-05-05

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精选12篇)

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第1篇

教育心理氛围是一种影响个体思想, 制约个体行为的观念环境, 是主体在感知客观教育氛围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内在价值取向。良好的心理氛围会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导向与激励, 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上, 使他们自觉自发地端正学习态度, 产生学习动力, 选择正确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据调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多数人成功的主要因素, 盖过了他们的专业技术和学识。教师对教育心理氛围的构建起着关键性作用, 在迫在眉睫的教育心理氛围构建中,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心理氛围。

二、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调节紧张心态

许多学生基于现状的不满、前途的迷茫、社会竞争的激烈、就业的压力和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而形成种种心理压力, 而他们年龄和阅历的局限使其不能成熟冷静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久而久之, 量变产生质变, 种种负面情绪诸如焦虑、惶恐、消沉、偏激、愤世等纷纷涌现, 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种种负面影响, 长此以往, 恶性循环, 并造成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教师应当找出学生的心理症结所在, 采取对策, 循序渐进地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

1. 树立一视同仁的思想

现在的学生都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的孩子, 在家庭生活中一般备受关注。如果老师戴着有色眼镜, 分门别类地对待学生, 可能会让学生形成极大的心理落差, 不利于形成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老师应该秉承“一个也不能少”的负责精神。

首先, 在课堂上眼神要顾及到每一位同学,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关心, 并没有放任不管。这也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暗示, 眼神的交汇通常代表着心灵的交流, 代表着一种“你有没有接受到知识”的质询, 这种心理暗示督促着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解, 调动自己的思维, 形成良好互动。

其次, 多设问, 鼓励学生在热烈氛围的带动下回答问题。大专生有些基础较为薄弱, 老师如果讲授的知识较为深奥, 学生可能忌惮说错形成开口难的局面。许多老师的做法是点名回答问题, 这种方式可能加剧学生的恐慌心理, 答得不好的学生可能会长期沉浸在自怨自艾的状态状态中,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不能全心投入到剩余课程的听讲中。而没被点到的学生则会惴惴不安, 怕自己答案惹来哄堂大笑, 面子挂不住。极易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反感和对老师的厌恶。老师可以改变一下做法, 同样的多设问, 鼓励同学在集体氛围下多答题, 采用“后面的同学没出声”“声音不够大”等等语言激励, 带动全班的回答氛围, 不用一味追求答案的准确性,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老师再抛出答案或不点名道姓地对某些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相应剖析, 从而引人入胜地吸引学生的探索心理, 看自己的答案与老师给的出入在哪里。

2. 增加学生对前途的信心

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是大专生, 将来出去不好找工作, 就业前途堪忧, 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怠惰心理。良好的心理氛围是端正的学习态度和不竭的学习动力的基础与源泉, 教师必须加以重视和正确引导。

首先, 通过网络资源或政府信息多公布一些对大专生有利的就业信息, 如社会高级技工的严重缺乏和高级技工, 高级技工待遇良好。对他们的职业前景加以肯定。

其次, 分析大专学校与普通高校的区别所在, 结合教育的弊端, 揭示人生际遇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道理。普通高等学校重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但实践性与就业的对口性不够强, 而大专院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 直面企业需要, 上岗操作能力强, 各有侧重。普通高等大学的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高的社会定位, 常常不愿意在小岗位上打拼, “跳槽”频繁, 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大专生对自己定位起点要求较低, 能够在一线岗位上扎住跟, 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拼搏, 反而更容易找准一个方向, 坚持不懈地奋斗。许多中小型企业为防止人力资源的流失, 更愿意招聘那些能长期留在一线的人员。老师应当结合实际, 分析大专生的潜在优势和社会的需要, 并将二者良好衔接, 提高大专生的自我评价。

三、着重培养学生永保创新精神和奋斗干劲的精神

1. 引经据典, 坚定学生的信念

现阶段的学习状态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 老师要学会引经据典地激励学生的斗志。许多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在谋求到稳定的工作后毅然决然开始创业, 从头打拼。而许多人在基层的岗位上, 总结经验, 考级拿证, 进行学术研究, 在不断学习和总结的道路上一步步爬上高位。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学习与奋斗是终身的事业, 不可能一步到位。即使是博士上岗, 不能为企业出谋划策带来效益, 最终也会被淘汰。教师应当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 通过形形色色成功与失败的例子, 摒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或懈怠情绪。倡导一种“学无止境, 不进则退”的奋斗和创新精神。让他们知道, 他们可能输在了起点上, 但没输在过程和结果上, 只要“不抛弃、不放弃”, 一切皆有可能。

2. 人格感染, 发掘学生的优点

为了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老师应当首先树立一个和蔼可亲的形象。过于威严或刻板的印象会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无形的“低气压”, 一沉闷缺乏活力的学习氛围打压学生的学习热情, 束缚他们的思维的宽度和深度。老师应当向学生呈现一种积极活泼的饱满精神状态, 并以微笑做为润滑剂, 感染学生形成自由发挥、各抒己见的灵动学习氛围。

其次, 老师应当多多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鼓励赞扬学生身上的优点和可取之处。事实证明鼓舞的效用往往大于批评, 赞誉自己的优点, 有利于提升自身的自信心, 赞誉他人的优点有利于自己以他人为榜样, 取长补短, 激励自己的全面发展。

结语

心理活动渗透于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切行为的良好开端和进步的不竭动力, 教育工作不仅要抓好专业能力的培养, 心理素质的提升也要重拳出击, 这是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和在事业上奋斗不息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曾晖.教师工作倦怠与积极心理资源的开发[J].中国学校卫生, 2008 (7) .

[2]王维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路径探析[J].中国培训, 2010, 10 (2) .

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第2篇

李云希 丁爱清

内容提要:积极的家庭心理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根据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家庭特点,指导家长从居室环境布置入手开始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用孝亲敬长、夫妻恩爱和友爱邻里的行为来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得到了家长的充分肯定,收到了良好的家庭育人效果。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积极心理氛围

我们在农民人均收过万元的农村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如何让富裕起来的农村家庭形成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成长创造有利的家庭环境,是农村学校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们尝试从指导家长创造和谐优美的家庭环境入手,促使家庭教育由空洞说教甚至是打骂体罚,转向主要依靠“潜移默化”和积极心理熏陶,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从而促使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收到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和社会的高度好评。

一、巧布居室,调动孩子积极情绪

有序、优雅、洁净、适合孩子年龄和性格特点的居住环境,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家庭有能力为孩子准备独立的居室。为此我们建议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选择比较合适的颜色和图画布置房间:

1.如果你的孩子是沉默寡言、内向害羞,他(她)的房间宜用红、黄、橙为主的暖色调布置——地面、墙壁、家具、床上用品、贴画等,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

2.如果你的孩子是活泼好动、性格急躁一类的,他(她)的房间宜用绿、蓝为主的冷色调进行布置。孩子置身其中,浮躁好动的性格就容易平静些。

3.一般孩子的房间,则要二者兼顾,以暖色调和孩子喜欢的饰物为主。

在一个有利于调动孩子积极情绪的房间中学习、休息,孩子自然会玩得开心,学得起劲,睡得香甜。

二、尊敬长辈,塑造孝亲敬长家庭氛围

学生家庭多数是三世同堂甚至是四世同堂——留守儿童家庭比例很小,相对复杂的家庭成员结构,较多的家庭矛盾冲突,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却被许多年轻的父母忽视或是看成累赘而不胜其烦!经过指点,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会引起高度重视,并会有较好的收效。

对父母和长辈的态度,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资源。“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发达,但因为年龄和知识水平制约等原因,“唠叨”“小器”是他们的“通病”。正是这一状况为我们教育子女提供了一个长期的机会——好与坏两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好:面对老人的“唠叨”“小器”,如果我们能静心地听,适当的对话,面带微笑的解释或是无可奈何的摇头——你我一言一行无不透出对长辈的尊重、理解和宽容,这是用金子都买不到的孝敬老人的“潜移默化”的优质教育资源。

坏:当我们表现出烦躁、顶撞等不理智言行时,对孩子进行的就是不尊重老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我们应该记住一句俗语:“屋檐水滴原处”。我们的孩子将双倍甚至于十倍地奉还我们的“孝敬”或是“不敬”!年轻的父母更应该明白,现在对父母和长辈的理解与尊重,就是为自己今后的幸福生活奠基和示范,对孩子的教育与影响,不仅仅是孩子受益,更多的是在为自己谋福!

三、夫妻恩爱,浓情蜜意巧熏陶

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物质条件应该是第二位的,年轻夫妻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尤其是夫妻相处的技巧,一定是家庭幸福生活的绝对主导,一对互谅互让、积极进取的夫妻,就能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一个充满爱意的温馨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一定能成为社会欢迎的人,为此,向夫妻双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送做丈夫的两句话

1. 对妻多一份谦让,妻会回报你十二分爱心

如今,许多男人在外面都把是否“怕”老婆作为笑谈,称自己是绝对的“气(妻)管严”,有人甚至宣称:“如今的男人不怕老婆不是人!”。细心人一定不难发现,这样的男人的家庭绝对非常幸福,他们的“怕”,其实就是对老婆的谦让和对女人特有“虚荣心”的细心呵护。能在老公面前得宠的女人,绝对是聪明的女人,他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幸福,也会让老公“怕”有所值,让老公感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2. 放下“男子汉大丈夫“的臭架子,包你家庭幸福

善待妻的“小器”、“怨气”和“怒气”。女人的“小器”一是持家理财的精打细算,二是容不得自己的男人在外面留情,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丈夫绝对只能把这样的“小器”当优点来呵护。“怨气”和“怒气”人人都有,但女人却比男人要多得多,不管她们有理无理,让她们发泄一下,总比闷在心里要好,因为气则伤肝,男人此时最好记住“沉默是金”待妻发泄以后再“哄一哄”,使她破涕为笑,何乐而不为?当然,为妻的也要适可而

止,否则就不聪明了。

二送为妻的二句话

1.让微笑留住青春

“笑一笑,十年少”。一个家庭,如果没有女人的微笑,少了女人的笑声,家庭生活将失去许多乐趣,请你记住,在丈夫和孩子的眼中,常常面带微笑的你将是最美的。不会笑的女人就没有女人味,没有女人味的妻子一般都很难百分之百的赢得丈夫的心。

2. 对丈夫多一份关心和谅解,夫将恋你到白头

善待丈夫的“粗心”、“大方”和某些“不良习惯”。

“粗心”和“大方”可能是大多数男人的“通病”。为妻的适当唠叨和责怪是无可非议的,但也要注意时间和场合,如果能想法子帮助丈夫改一改才是最好,比方说,一番温存之后再吹吹甜蜜的“枕头风”,再硬的“石头”也会“轶化”。记住,千万不要变成爱唠叨的“小老太婆”,特别是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给你眼中“不争气”的丈夫留足“面子”。丈夫的某些“不良习惯”在细心妻子的关心和诱导下是绝对可以改好的,在不能改正之前,为妻的一定要记住,“谅解”和“关心”是让你遂心愿的“法宝”。

这是做妻子的技巧,更是做人的技巧,与其老想着怎样去管自己的老公,不如多想想怎样做女人、母亲、媳妇和妻子。

给精明强干的妻子一句忠言:在外无论你多么能干,回家你都要学做一个“依靠丈夫的小女人”。

三劝夫妻双方一句话:可以吵架,但不能打架

打架是家庭暴力,是违法的事情。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夫妻在家庭生活中有些矛盾在反难免,适当的时候吵上几句,发泄一下心中的不快,也是可以的,因为发泄也是一种沟通方式,但一定要避开父母和孩子。

四对有“玩牌爱好”的夫妻说一句:牌可以玩但约不能迷,更不能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在农村,极少数的家庭的孩子一日三餐都难有保证,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打牌“忙不赢”;更有甚者,开学前,揣着孩子的学杂费当赌资,输光了,影响孩子上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家中玩牌,让孩子无法安心学习的情况更是常见,也是父母最忽略的事情。这些影响孩子学习的现象如果在你的家里有发生,当你发现孩子的学习不尽人意的时候,你想,还会有多大的发言权?

五给有玩电脑的夫妻提个醒:你现在用电脑做什么就是在为孩子将来示范

当今社会,无论城乡,“电脑和网络毁了一代人”的说法几乎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而不爱学习甚至是运动,主要不是孩子的错,错在我们的父母和社

会对互联网使用的唯利是图。“网络成瘾”在最早发明互联网的美国却没有这样一个名词,因为计算机是他们用来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的工具,而我们的家长有几人不是用电脑玩游戏、聊天、看影视、听音乐„„在孩子的眼中,电脑无非就是游戏机、电视机、电话机、收录机„„中美两国孩子们在使用互联网上的差异就显而易见了。

给家长进言:不是工作需要,电脑其实可以不要。

六给夫妻二人鼓个劲:

“夫妻同心,其力断金”,巧于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给孩子以敢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的“潜移默化”,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教育,也是父母的责任。一般家庭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夫妻二人面对困难的心态和行为,是乐观应对积极处置,还是牢骚满腹消极沉沦,将决定你的孩子将来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态度、勇气和毅力。比方说,在遇到经济困难时,一要告诉孩子家里实际情况,二要缩减孩子的日常开支,让他们与大人们一起共度难关,就把握了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良好契机;如果是遇到其它困难,也要让孩子有限度地知晓相关情况。

四、友爱邻里,塑造和谐小社区

“远亲不如近邻”,“好邻里赛金宝”。说的都是好邻居能为我们的家庭生活提供帮助,同时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利条件。因为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就是左邻右舍,邻里关系是几年乃至几十年交往的积淀,世代友好的邻里,不是兄弟胜似兄弟;多有积怨的邻里,自然是谁都看对方不顺眼,有冲突。不管怎样的邻里关系,都在为孩子学习做人、学习与人交往起着示范作用。

一个在和谐的邻里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不会有过激的反社会行为,也会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家长应该把建立固结互助的邻里关系作为家庭教育的资源来对待,主动、热情、豁达、大度地与邻里相处,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社区环境。

五、赞美孩子,促扬长避短求上进

对孩子,尽可能做到:小一点声音,少一些指责,多一些赞美。给孩子以宽容大度和积极肯定的心理氛围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每个家长都要明白,做一个好孩子,是所有孩子的心愿。再听话的孩子也有做错事的时候,况且很多时候都不是故意的,还有可能是好心办坏事,这是孩子年龄特征决定的。比如,孩子初次洗碗,可能是碗没洗不干净还打烂了碗,你是选择指责他无用,还是先关心他割破手指没有,并表扬他爱劳动还指导他怎样洗碗。当然是后者好。如果选择前者,以后你再要他洗碗或干其他家务劳动,他都会尽可能地推脱,可你却想不到,这些都是我们自己“教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父母和长辈却不一定能发现,指责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比赞美孩子的优点更多一些,这是我国传统家庭比较普遍的教育方式。事实是有的孩子在父母的批评与指责中改正了,但更多是顶撞或置若罔闻,甚至是变本加厉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老是说你也不听”也就成了许多父母的口头禅。原因是孩子的不当言行,在我们的批评与指责中得到不断的强化,有的甚至是形成了动力定型——习惯。

每个父母都要记住:善于赞美孩子的优点,委婉指出孩子的缺点,度巧妙地帮助他改正,是教育孩子的艺术。赞美孩子而不去纠缠他们没有做好与做对的事,是为了引导孩子学习把事做对做好,训练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强化的是有用的行为和优点,弱化了他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同样达成目标,绝对优于批评与指责。处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不会为犯错而撒谎、逃避,还能感到改正错误取得进步的快乐!

营造一个和谐优美的家庭环境,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熏陶之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应该不遗余力。

氛围· 心理· 象征 第3篇

【关键词】玻璃动物园;灯光设计;氛围;心理;象征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1.011

Exploring the Role of Light in Glass Zoo

LIN Yu-tian

(Jiangsu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Nanjing Jiangsu 210042, China)

【Abstract】The author expounds the design idea of the lighting design in the drama Glass Zoo, and analyzes the three kinds of roles in the play: lighting, art modeling , symbolic fun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narrator.

【Key Words】Glass Zoo; lighting design; atmosphere; psychology; symbol

1 灯光要求和灯光设计构思

话剧《玻璃动物园》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作品,描述了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一个困窘的家庭中发生的故事。

2014年12月,熊国栋导演版本《玻璃动物园》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黑匣子剧场演出,笔者担任灯光设计。该剧在舞台布景、音乐音效、灯光设计上大量采用了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营造出怀旧的压抑氛围,表现了剧中人物的遭遇与苦闷,描述出人物的无奈心理与矛盾冲突。出场人物包括母亲阿曼达、一对姐弟劳拉和汤姆及一位来做客的朋友吉姆。

基于剧情与导演需求,灯光需要实现四种作用:第一种是描述环境和营造氛围,实现基本的演出照明;第二种是表现人物心理;第三种是表现象征;第四种是用于表现叙述者。

该剧本身呈现为一个从突出压抑氛围描写,到突出人物间的心理冲突,再到具有象征性的“玻璃动物园”破灭的发展逻辑;灯光的重点也自然呈现出从基本照明到人物心理再到表现象征的推进过程。

笔者设计了两道面光:一道冷,一道暖:冷在视觉效果上看来是偏蓝色的白,暖在视觉效果上看是偏黄色白;冷面光用于表现突如其来残酷的现实,冰冷的家庭关系,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暖面光用于个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人物关系缓和愉悦心情的场景。在最后一幕停电的场景中,没有正面的面光,尽力去模仿烛光,低低的斜斜的昏黄的摇曳地落在劳拉和吉姆脸上的效果。面光的变化是最微妙的,也最容易被观众接受,最能够显而易见地融合演员的情绪带入剧情中。

灯光的第四种作用是实现结构性的灯光效果表现叙述者。开场时,汤姆作为叙述者在做全剧描述。他作为叙述者身份的表演是区别于舞台上汤姆的表演的。笔者的灯光设计思路是:在舞台演区的最前方做了一条孔雀绿色的矩形光带(见图1),这个区域的光边界鲜明,成像灯切出严格的长条矩形,光色的孔雀绿,是一种偏蓝色的深绿,这种颜色只出现在舞台上的这个区域里,体现讲述的环境。戏的开头,舞台前部灯光照出汤姆这个叙述者,大部分黑暗的舞台则是他的叙述将要向观众揭开的一个家庭的境况和命运;在戏的结尾,已经出走的汤姆又回到叙述者的身份,他站在同样的光区里,他身后黑暗的舞台则代表观众看到的、汤姆已经告别了的家庭。通过讲述使得剧情背景的大框架得以完整,这种叙述的框架是通过灯光来表现的。

2 灯光的基本演出照明作用

舞台空间整体基调设置成昏暗的效果(见图2),这个家是30年代美国中下层经济水平,破旧的家具,昏黄的灯光,一切不能是明亮崭新的。只在沙发区域、留声机区域、楼梯区域、餐桌区域做定点光,其他地方像现实里一样昏暗,体现出这个家里的困窘。家里不只是生活上的窘迫,追根溯源是精神上的窘迫,精神上的窘迫即是压抑感。

全剧的氛围是压抑的,阿曼达的失意、劳拉的懦弱、汤姆的浪荡不羁以及吉姆的怀才不遇,都使得他们郁郁不乐。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这四个人只能选择生活在各自的幻想中:阿曼达活在年轻时有众多追求者的幻想中,劳拉生活在玻璃玩物的幻想中,汤姆活在诗人的幻想中,吉姆活在高中时光鲜的备受瞩目的幻想中。幻想和现实是有冲突的,每个人物都被压抑在这个家庭的牢笼里。第一幕餐桌上,阿曼达指挥儿子吃饭的语气就令人压抑,汤姆毫不顾忌地抗议:“你总是没完没了地教我吃饭,叫我吃得一点滋味都没有,因为我每吃一口时,你总是像只老鹰似的盯着,我只好匆匆吃完,真是烦人—倒胃口,整天讲动物的分泌—唾液—咀嚼!”显然这个家里吃饭氛围不是温馨的,灯光将整个家庭的基调处理成昏黄的效果,餐桌的地方并不明亮,一束幽暗的光照在这个家里看上去最值钱的那组沙发上,沙发的后面是一台破旧的留声机,即使留声机的周围有光,留声机的金属喇叭也不发亮了,远处的衣架若隐若现。造型光多以单一方向的侧光和耳光为主,单一方向的光源使得人物面部留有阴影,明暗对比强,这也是模仿现实给人这样的感受:这个家没有更多的灯来照亮了。这样完成了压抑感,也是家里光效的基本场。图2的这一场是母子和好,也是家中光效基本场,除了必要位置的几处定点照明,其余的地方都是昏暗的。这一场中劳拉没有出现,所以玻璃动物的造型光也舍去,着重突出母子二人的位置。

全剧氛围的变化趋势是从压抑到温馨,灯光设计必须要做出对比来体现出戏中的矛盾,这种对比体现在整体基调上,变化在光色冷暖上、光区大小上、光质虚实上。前几幕使用明暗对比强烈的光,偏冷深沉的调子可以体现出悲剧,与之对应的是平白明快的调子。当矛盾不断激化,客人吉姆来到温菲尔德家做客的时候,全场的光效是平白的,灯光的强度比原先任何一场都要强。这样的灯光变化是理想与冲突的延伸,整体色调不再是发黄,而是偏白色。一则体现阿曼达为了招待客人家里比往常要亮堂一些,二则体现悲剧将要到来前最后的光芒。面光选用偏冷调的白色,整体上是明快的,这与接下来的停电场景又是一种对比。停电后的场景更是温馨的,蓝色的底子光代表现在的时候是夜晚,整体橘黄色的光也不会突兀,模仿烛光的效果将拖长的影子映在周围景物上,设计面光使用脚光,当他们席地而坐的时候灯光的来源方向会更加真实,灯光营造的氛围让吉姆与劳拉的这段对白更加暧昧、更加动人。

nlc202309032019

3 灯光的艺术造型作用

舞台灯光会随着演员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有时舞台如同角色的真实生活一般昏暗,有时单独的光束出现在舞台上将演员内心的矛盾外化。灯光的变化引导着演员的动作,吸引着观众的视线,这种直观的戏剧效果的使用对人物的情绪是一种强调与突出。例如,母子吵架的一场戏中,二人关系紧张到不说话,母亲阿曼达坐在沙发上,儿子汤姆回到家中。全场其余灯灭,只剩两人位置处有两只定点光,第一次二人定点隔得很远。舞台中间黑暗的部分正如他们二人的内心世界,相距很远,他们相互不认同,相互不愿意走近;母子二人各自处在不同的光区之中,光成为一种阻挡,阿曼达对汤姆欲言又止,两只定点光收起;再起光时,汤姆坐在小黑屋内打字,阿曼达从厨房跑出来像是对汤姆有话要说,全场灯光只有二人定点位置,第二次两个定点起光,观众可以解读成过去了一段时间,也可以认为他们之间在相互缓和,汤姆坐在自己黑盒子里望着阿曼达的背影,阿曼达却倔强地不愿意回头,阿曼达到嘴边的话又憋回去了,两只定点收;第三次两个定点光(见图3)起光,阿曼达站在相框前面拂拭着照片,汤姆转身看见阿曼达孤独的背影,黑暗的部分仍然代表二人心中的隔阂。汤姆不忍心看见妈妈这么委屈,终于向妈妈承认错误,此时阿曼达哭出声来坐到了沙发上,全场恢复家庭光效。在这三组光效中,展现的就是演员内心情绪的外化。灯光从真实性向写意性过渡,更多地注重人物内心的外化,从单一面光到加强侧光到只剩下顶光,人物的面部结构更加丰富,舞台上的矛盾更加突出。

灯光有烘托人物内心情感、渲染舞台氛围的作用,帮助演员更好地表演,同时也带动了观众的情绪。在停电后的高潮部分,劳拉向吉姆展示她引以为傲的玻璃动物们,在酒精和柔美的灯光催化下,吉姆对劳拉顿生怜爱,他温柔地对劳拉说:“你很美,应该有人吻你……”此时纱幕落下(见图4),去除正面灯光,逆光全部转为粉色调,利用背投光创造出二人浪漫的动作剪影,这让她和吉姆的吻看上去温馨美好,令人期待一串玻璃动物们依然出现在劳拉头上,劳拉的幸福来自玻璃动物,这一段感情也正如玻璃一样脆弱。

4 灯光的象征作用

田纳西将劳拉的心爱之物“玻璃动物”用作剧名,可见玻璃动物的象征的重要地位。灯光要表现“玻璃动物”的特征——美丽、独特却没有生命力,对它做了三处光效处理,不同颜色变幻的侧光,突出玻璃动物的灵动清澈;白色顶光更加突出玻璃的质感;水平角度正逆光,在纱幕落下时做剪影使用,剪影里吉姆劳拉的身影温馨美好,但这里还是有玻璃动物的影子时刻在劳拉头上影响着他们。玻璃动物们吊挂在天花板上,只要劳拉在场上出现,玻璃动物们都有灯光照射着,显得玲珑剔透,这些玩物的反射光线也象征着劳拉顽强而微妙的存在。劳拉虽然懦弱孤僻,却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看法,她通过这些玻璃动物寻找的属于她的生存空间。她不同于逃避现实的阿曼达,劳拉直面所有的现实,承认自己是个跛子,承认暗恋过汤姆,正是因为清醒地认识了自己,劳拉越发感到孤独。她只有在玻璃动物园的世界里不会受到伤害,但是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令劳拉更加孤独。

父亲温菲尔德先生在戏中从来没有出现,却不断被提到。导演认为温菲尔德先生很重要,于是让代表他的相框(见图5)一直出现在画面里,并且处于画面最显眼的位置。这种做法相当大胆,阿曼达的所有憧憬与埋怨都会在这个相框前表述,相框里的父亲是叙述者汤姆第一个向观众介绍的人物,他碍事地处在观众和演员中间,有些时候观众不得不移动身体才能越过相框看清演员的表演。父亲的相框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象征,告诉观众这个家庭缺少男主人,阿曼达的专横和两个孩子性格的缺陷都与父亲的缺失脱不了干系。父亲出走的真正理由没有人能知道,观众一直在猜测,以为剧情的发展可以道出原委,结果最让家人痛苦的是,父亲寄来明信片,上面潇洒地写着:“你好!再见!”。灯光在这个空白的相框上做了一束单独的定点光,将光切成相框的形状,使得相框更加显眼,每当激烈争吵,矛盾加深的时候相框都会变亮一些。

结语

灯光可以能动创造环境,营造氛围,本剧用较暗的亮度造成幽幽的效果,很少将舞台空间全部照亮营造出整体压抑的氛围;灯光的变化代替大幕完成了场与场、幕与幕之间的交替;更重要的是灯光的变化与渲染整个舞台的气氛不可分割,全剧的氛围变化从压抑过渡到温馨。

本剧灯光的恰当设计与运用,引导和集中观众的视线,烘托流动的戏剧动作及人物情感变化,光随剧情动,光随景动,光随音乐动,光随人物动,光随舞台画面和舞台调度而动。巧妙运用舞台灯光手段构成空间,描写人物情节、架构场景空间、表现视觉效果、塑造特定的画面。灯光给观众提供了艺术欣赏和想象思考的空间,似真似幻的情调意境,走进剧中人物的心理世界,让观众从这部经典剧作的主题中发散出更多想法,仿佛在舞台上看到了当代,看到了身边人,看到了自己。

参考文献:

[1] [美]田纳西·威廉斯. 玻璃动物园[M]. 鹿金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2] Tennessee Williams. ”Production Notes” in The Glass Menagerie[Z]. New York: A New Directions Book,1970.

[3] 张殷. 慕百锁文集:舞台美术[C].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11:30-35.

[4] 冯德仲.舞台灯光设计概要[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5] 李莉. 评《玻璃动物园》的主题和象征手法[J]. 外国文学研究,1999(2).

[6] 张敏,张德霞. 论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怀旧氛围[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7] 王艳文. 解析玻璃动物园中劳拉的玻璃心[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0).

[8] 李燕. 重压下得释放——析《玻璃动物园》的主题及人物形象[J]. 外国文学,2007(10).

作者简介:

林钰恬,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灯光设计师,南京大学戏剧专业硕士。参与话剧《未完待续》、《裸婚纪》、《培尔金特》等灯光设计与演出工作。承担《一站到底》、《最强大脑》、《全能星战》、《星跳水立方》等节目的灯光设计与录制工作。负责城市频道新闻演播室舞美升级灯光改造设计工作。曾获第十一届电视灯光美术设计工程奖(综艺类)二等奖,2015年金帆奖舞美制作一等奖等。

家庭心理氛围的创设 第4篇

爸妈常为小事争吵不休, 每逢吵架的时候, 不是摔盘子就是扔碗……我特别不愿意回家, 只要一回家里看到的就是满天的乌云。我真的受不了, 好期望能像别的同学那样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 (摘自《皖江晚报》“张老师信箱”)

从上述不良的家庭心理氛围中可以看出, 孩子尽管拥有丰富的物质环境, 但因缺乏绿色心理关注而对不良的家庭心理氛围表示反抗。家庭心理氛围是洋溢在家庭这个特殊环境中, 以父母的情绪感染为核心, 通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人际关系、生活方式、文化素养等反映出来的, 由家庭成员的感情、兴趣、爱好、态度、行为等综合而成的心理时空, 表现为个性化的家庭情调和气氛。独特的家庭心理氛围, 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 000名4~6岁儿童心理的调查表明, 88%的儿童有不良行为, 11%的儿童情绪抑郁、自卑, 8.5%的儿童忧虑、紧张。关注家庭心理氛围的建设, 已成为当代家庭教育中一项新的课题。教育家卢梭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消除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家庭的心理氛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为此, 笔者将从家庭心理氛围的影响和创设进行阐述。

一、家庭心理氛围促进孩子的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

1.家庭心理氛围影响孩子的认知水平

在2003年对我校高一学生进行家庭教育调查中发现, 在“和睦”、“平常”和“紧张”三种不同的家庭心理氛围下,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德等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和睦”的学习气氛下, 学生成绩优于“平常”和“紧张”的家庭气氛。显而易见, 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家庭气氛加强了家庭内部群体的凝聚力, 保证了家庭教育和影响效果的实现, 这对受教育者的学习和品德发展是有利的。相反, 专断的、紧张冲突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来说势必造成不良的作用和结果。平淡的、不活跃的、关系疏离的家庭气氛会导致孩子和家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另外, 调查还发现家庭中父母分居和离异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极其不利的影响。

2.家庭心理氛围影响孩子的情感发展

心理学家诺尔蒂曾说过, 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 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儿童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 他就学会忍耐;如果儿童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 他就学会自爱;如果儿童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 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爱。当孩子处于稳定性与冲动性、内向性与表现性、自尊感与自卑感、弥散性与选择性情感的矛盾发展过程中, 他们需要父母的爱护、关怀和引导, 也需要父母亲切的话语和身体的接触。在家庭中, 通过父母的音容笑貌、亲切话语所创造的对孩子充满爱的氛围, 会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 心情舒畅地感受父母关爱的幸福。若孩子在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之中成长, 情绪情感就能健康发展。反之, 就会造成孩子心理扭曲乃至发生悲剧。例如, 因父母步步苛求, 浙江金华徐力弑母、少年博士生魏永康中途辍学;因父母缺少对孩子青春期的关注与引导而造成高中生曹正袭击奸杀女青年;因夫妻不合, 海安李继珍怒打问题孩子而致其死亡……

3.家庭心理氛围影响孩子的个性水平

家庭心理氛围通过家长的言行来实现, 不规范的行为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潜在的伤害。当家长不规范的行为对孩子心理伤害达到一定程度, 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时, 就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惩罚。例如, 学习较差或不听话的孩子因受到家长轻视、羞辱、威胁而出现恐惧、逃学和报复行为;安分守己、听话、顺从、默默无闻的孩子因遭受忽视而出现嫉妒、孤独和懈怠心理;成绩骄人的孩子因受到家长格外的关注、欣赏和炫耀而出现焦虑、自负和失落的心理。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生命既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 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品, 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 只消依据冷酷无情的话, 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 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因此, 家长应该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孩子, 以发展的眼光赏识自己的孩子。

二、家庭心理氛围的创设

1.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

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即是一种好的心理氛围, 表现为父母与孩子心理和谐、思想沟通、情感共鸣。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来说就是父母的信任、尊重和鞭策。人本主义认为, 必须尊重孩子, 重视他们的意愿、情感和观念, 促进孩子不断地主动进取和个性的充分发展。父母的关怀、理解、鼓励和信任是孩子主动发展的动力。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和孩子的情感交流,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尽可能地舒畅孩子的心情;要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 用孩子的今天和孩子的昨天作比较, 鼓励孩子每一点微小的进步;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 赏识孩子的成功, 理解孩子的失败。酸甜苦辣都有营养, 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尤其是当孩子失败的时候, 更需要父母的安慰和激励。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才能使孩子不畏困难, 充满信心地向前进。

2.赋予孩子自由时空

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在《幼儿才能开发》一书中说:“在每个孩子身上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与优势。只要有适宜的环境, 恰当的时机, 正确的引导, 孩子的潜能就会像空气一样, 放在多大的空间里, 它就会有多大。

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早期潜能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多给孩子一些权利, 让他自己去选择;多给孩子一些机会, 让他自己去体验;多给孩子一点儿时间, 让他自己去享用;多给孩子一片空间, 让他自己去探索。那么, 孩子就会成为自己的主人, 他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潜能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开发。因为, 只有在活动中, 才能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感官, 才能使人的潜能上升到意识的层面, 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所以, 家长必须解放孩子的手脚, 给孩子创造一片自由的天地, 帮助他尽情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从而促进孩子个性的自由发展。

3.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父母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影响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于模仿性、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来说, 无言的身教比什么都重要。一方面, 父母进行自我重塑, 不断克服并修正自身之不足, 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这是成功实施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 家长要为孩子树立符合生活实际的榜样。因为一味地以名人、杰出精英和“好学生”为孩子树立榜样, 容易造成孩子感觉对智力标准的过分强调和对成名成家的过分渲染, 无疑是在孩子的本性上建设一个“社会我”, 不但造成孩子在重压之下困顿与迷茫, 而且会令孩子因达不到单一的角色目标而面临极大的心理压力, 从而引起孩子对榜样的迷失与逃逸、甚至是抵制家长的做法。因此, 为孩子树立一个真实的榜样, 能够解除他们的内心冲突, 从而为自己的快乐作出明智的选择。

高尔基曾说过,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 但教育孩子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为了孩子主动积极地健康发展, 家长应创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用关怀、理解、赏识、激励把孩子培养成为适应21世纪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魏晓霞.父母的教育意识[J].早期教育, 1993, (6)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3]朱国仁.制造天才——21世纪婴幼儿潜能开发[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0.

[4]彭贤志.以学生为主教育的理论基础[J].吉林教育科学, 2001, (10) .

[5]周纪兰.父母爱子的三种类型[J].父母必读, 1991, (11) .

[6]邹乱.家庭与儿童社会化[J].人民教育, 1993, (3) .

班主任如何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第5篇

一是以心换心。班主任应抱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学生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班主任工作一片真心,遭到挫折不灰心,克服困难有决心,待人接物不偏心,学生就会渐渐地与你心贴心。这样,健康的心理氛围会更加健康。

二是以情动心。班主任和学生谈心,既是心理上的沟通,也是感情上的交流。所以首先要诚心搭起感情的“桥梁”,消除学生的顾虑,解除学生拘束感,使师生思想交流达到情感相通、言语相容;其次要热情谦虚,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再次要集中注意力,双方视线要经常交流,表示出对所谈内容的关心。

互为顾问 形成良好学校心理氛围 第6篇

一、营造良好学校心理氛围的必要性

学校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场所,它的工作就是心灵的接触,感情的交流。教师在走向学校时,不可能只想着今天我要教什么,他也会想到学生及教学环境等,同时必然会有一种或隐或明的情绪笼罩着自己:或是愉快兴奋的,或是忧郁压抑的。现在许多学校已注意美化校园环境,给教师提供一个优美、清洁、秩序井然的环境气氛。然而,更重要的是人际关系氛围:友好、温暖、合作、向上、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或是冷漠、争斗、互相厌恶。是否有许多或个别教师存在着一种超过适度范围的所谓社会性焦虑。如果有,这个学校的气氛是否存在问题呢?

另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工作上的竞争。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着众多的竞争手段,如评比最佳班主任、评优、教学比赛、学生班级成绩平均分比较等等……这样的竞争气氛对教育效果有什么效果呢?少数竞争获胜者情绪高涨、兴奋,而失败者难免有些灰心丧气。因为班级情况不同等诸多原因,难免有些不公平,很难做到绝对公平。这些学校气氛难免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自身的自尊心,价值观念,私人交往、和家长关系等问题也会影响到整个的教师群体气氛,而这些学校的群体气氛就形成了学校的心理氛围,直接或间接在学校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对于学校管理工作者而言,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心理氛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尤其是我们这样一所普通的小学校,硬件设备平平,如何使各项工作都开展得顺利且有一些明显的起色,获得一些成绩?关键就是营造良好学校心理氛围。

二、我校开展互为心理顾问的方法

如何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呢?我校采取得最多的是大家互为心理顾问、互相提供顾问服务的办法。(如图示)

什么是心理顾问呢?根据麦德威的定义,心理顾问是心理健康的专业人员通过其他人员负责向第三者提供某种形式的心理帮助的一种合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康诺利等人认为心理顾问是不同领域中的专业人员,为了有利于专业作用的充分发挥而建立的一种自愿的、非监督的协作关系。针对前面所谈到的容易引起教师心理问题的一些方面,心理顾问的作用又表现在什么方面呢?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作用:为当事人提供矫治方案和提高当事人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当前的学校情况,不可能存在心理学知识相当丰富的心理顾问,那么我们就采取了挖掘教师个人潜力,人人充电,人人在学校中充当心理顾问的角色这一做法。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地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是一名心理教师,它要求我们的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品质,自身心理要健康,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我们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不是刻意地记多少名词、概念,而是通过动态教育活动的影响、启发和引导作用,提高对自身探索的自知力,对自身调节的控制力,从而健康地发展。

当教师个体之间,教师群体与管理者之间形成这样的良好心理氛围后,必然使教育的作用延伸到学生群体、家长群体中,再通过群体向个体延伸。当然,学校的心理专兼职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使自身在教师群体中有一个核心的作用。

三、互为心理顾问的作用

(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校人际氛围

根据奥梅教授的人际关系理论,职工士气、生产积极性主要取决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取决于职工与管理人员以及职工和职工之间是否有融洽的关系,而物理环境、物质刺激只有次要意义。由此可见,人际关系在教学中占有多大的作用,而作为教师个体,在生活中、工作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存在(不一定都是心理问题)。而作为同事,在此时如果能认真聆听他人倾诉不满,有一种同感,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帮助,提出一些建议,对问题就起到了一个缓解作用,甚至能予以圆满地解决。例如,一名新教师开课前感到十分不安,有过度的焦虑情绪,此时另一位教师安慰她并仔细聆听她关于这节课试教后存在的准备工作的不足、学生的不配合等等不利因素的宣泄,让她的情绪得以适当的舒缓,并适时地向她建议请教某某老教师或其他有经验的人,这样,对她就起到了一定的心理顾问的作用。又如,新教师刚开始工作总有一种不适应感,而有了顾问服务,就能让他更快地熟悉学校的各项工作和规章制度,有利于他对学校的适应。而大家都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学校环境中,互为顾问就能够形成一个友好、温暖、合作、向上、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学校人际氛围。

(二)缓解快节奏工作所带来的压迫感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十分繁重,这就必然会让大多数教师觉得工作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尤其是人事制度改革后很多学校开始了打分制、末位流动制。少数教师就有了工作上的顾虑,甚至焦虑。例如,怎样在完成自身学习任务的同时,既抓好教学质量又做好学校布置的或是自身必须做的教育工作;怎样提高自己的排名等,个别教师常常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而有了互为顾问这样一种形式,大家就能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地探讨有关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从而从中受益。当然,适度的压迫感是有益的,更能反映出这名教师的责任心;而对有过度压迫感的教师,有了别人的建议、安慰及鼓励就能适当地调整自身的心态。如果提建议、安慰鼓励他的人又是一位有一定经验的教师,那么就更能让该教师有一种自信心,焕发出他的上进心,更加投入地开展各项工作。

(三)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良性竞争中成长

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不论是教学比赛,行为规范月评,阶段考评比,还是学期期末的评优考核,都时时让教师在竞争的气氛中开展工作。既然是竞争,则获胜者必是少数,而失败者都难免会有失望、悲观、焦躁的情绪。倘若新接手的班级基础差,则更容易使教师产生这样的情绪,这一情绪又必然会迁移到学生和家长身上,从而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互为顾问这一形式就能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平和的心境中,清楚地看到自身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减少矛盾和抵触情绪,认清自身的优势,在不断的实践中充实自己,不断地成长、成熟。

例如,我校某教师在一次教学比赛中失败,但通过顾问服务,看清了这次失败的原因及自身存在的不足,又发现了自己在班级管理,尤其是特殊学生的关心这一方面的长处,不但在这一方面持续做好,还更多地研究教材,使教学水平很快得到提高。

营造良好班级氛围让孩子健康成长 第7篇

一、打造良好的卫生环境规范学生行为

夸美纽斯曾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环境作为一种无声的教育, 是形成文明班级的一个重要手段。学校教育无小事, 事事皆育人。如果教室环境一片狼藉, 给人一种颓废的感觉, 学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心情愉快地学习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因此, 我对教室的环境进行精心地布置。首先是卫生环境, 班级设立了卫生角将扫除工具整齐的挂在墙上、定制了两个柜子班级所有的物品都能规规矩矩的摆放在上面。当发现地面上有垃圾时我会弯下腰捡起来, 看到谁的桌椅不齐也会走过去帮助摆放好。这些被孩子们看在眼里学在了身上, 记得有一天课间我看到垃圾桶外有一片纸刚要走过去捡起来, 正巧一个孩子过去扔垃圾, 竟直接捡起来那片纸, 扔进了桶里。我十分欣慰, 微微一笑, 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 这一幕被周围的几个孩子看到, 小声的议论起来。我微笑的望着他们, 从那以后掉落在地上的垃圾总会第一时间被捡起来。很快我不用放学后收拾班级卫生了, 更不用指派孩子来打扫教室。当放学后, 教室整洁干净, 桌椅整齐。

不仅如此, 我还告诉孩子们书桌是用来学习的。所以要保持它的整洁, 一定要用湿巾将桌面擦干净。为了落实到位刚开始的两个星期我是一个一个检查, 偶尔发现哪个小家伙偷懒没擦, 我会装作惊讶的说:“呀, 你的桌子上怎么长出大米粒了?”孩子们哈哈大笑, 又马上低头检查自己的桌面。现在孩子们午餐后, 第一件事就是擦拭餐具和桌面。不需要老师提醒了。如今的一年二班无论什么时候走进去都是桌面闪光、室内整洁、物品规矩的。实践证明健康和谐、温馨优雅的班级环境, 会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 这是枯燥呆板的说教所无法达到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

二、讲授故事教会学生处理问题

因为性格的原因我很少声嘶力竭的呵斥他们, 老师在孩子们心中是至高无上的, 他们爱模仿老师的动作和语言, 我很害怕自己某一个粗暴的行为或语言被他们学了去。所以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会讲一些有寓意的故事。比如低年级的孩子们游戏时经常会来告状, 说的都是谁谁碰到自己了这些事, 次数多了我就想与其帮助他们处理这些问题不如告诉孩子们与人相处互相谅解的道理。于是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叫《误会》的故事:早年在美国的一个山村, 一对年轻人结婚了, 不久他的太太有了身孕, 但由于难产, 他的太太死了。遗留一子。他忙于生活, 又要照顾孩子, 他训练了一条狗, 那狗聪明, 听话。能帮助主人照顾孩子。有一天, 主人出门了, 这条狗来照顾孩子。他到了外地, 因遇大风, 第二天才到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打开门一看, 惊呆了, 到处是血, 孩子不见了, 再看这条狗, 满口是血, 他以为是狗性发作吃了孩子。大怒之下, 拿刀把狗杀死了。此时他突然听到孩子的声音, 看到孩子满身是血从床下爬了出来, 他抱起了孩子, 看到孩子并没受伤。他很奇怪, 怎么回事呢?这时他再仔细的看了那条狗, 狗腿上的肉没了, 远处躺着一条死狼, 口里还咬着狗的肉。他突然明白了, 是狗救了小主人。他却误杀了这条忠实的狗。

讲完故事我问孩子们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有的孩子说狗太可怜, 不应该保护那个孩子;还有的说这个主人太笨, 要是仔细看看没准就会发现孩子了, 狗也不能被杀死……。”我微笑的点点头, 对孩子们说:“误会的事, 是人往往在不了解, 缺少思考, 未能多方体谅对方, 反省自己, 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下发生的。知道吗你们每天游戏时间都在重复这个主人做的事情。”孩子们听后若有所思的看着我。几天后的大课间活动, 我看到一个男孩跳绳时碰到一个特别爱告状的小女孩, 刚走过去要处理, 没想到这次小女孩异常的冷静, 只是提醒那个男孩:“你刚才碰到我了”。之后又再次加入到小伙伴的队伍中。我惊讶于孩子的改变, 也欣喜于这种教育方式选择的正确。之后还讲了《鹌鹑和他的孩子们》的故事教育孩子做事要靠自己, 《老鼠和青蛙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要有诚信, 《昂起头来真美》教会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充满自信......孩子们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明白了道理。

谈生物课堂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途径 第8篇

一、激发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兴趣, 是创设和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前提

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 近五年每年的自然科学十大发现中, 生物方面就占六到八项.将生物科学对未来生活、未来事业以及为国为民多方面的重要性, 及其远景和近景效益客观地分析给学生, 以激发他们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从而使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较浓的兴趣, 自觉、主动地学好生物学科.

二、维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心理状态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条件.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自觉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 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符合因材施教的特点.因此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 便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三、进行生物学科学法指导, 是创设和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钥匙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指导学生掌握定计划、预习、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等有效方法, 指导学生观察、阅读、记忆、思维、动手操作, 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结合个别学生的具体心理特点, 因人指导, 特别是已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以及不能适应当前学习的学生, 要及时帮助他们纠正和适应.

四、结合生物学学科特点进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 是创设和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手段

一般说来, 每个学生的大脑中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有待我们去开发和科学利用.我们让学生懂得科学用脑并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学科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感知力、注意力等各种智力的训练和培养, 使他们得以更快地发展和提高.另外还要努力搞好生物学科活动, 生物学科活动中蕴藏着巨大的心理教育因素, 是能够有效扩大心理教育影响的重要渠道, 是生物科任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极好机会.

五、杜绝对学生的不良刺激, 是调控和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措施

不良刺激影响学生的情绪, 甚至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一直坚持积极暗示、正面教育为主, 多从积极的方面去观察学生, 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 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获取信心, 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

六、课堂、课后教师通过谈心加强传递对学生的期望, 是课堂心理气氛形成的有力武器

教师在课堂、课后, 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来向学生传达他们的期望信息, 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 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 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 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形成适度的高期望, 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

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 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 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 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 实施情感性教学, 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

八、科学传递的信息也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否新颖、科学, 教学结构是否严密, 对内容的表述是否形象、生动、具体,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等都会影响知识的可信度.

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第9篇

1.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吐故纳新的生命体。大学作为社会的缩影, 是一个容纳多种文化因子的动态系统。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熔铸历史传统、时代精神、民族气质的有机体。大学校园文化得以扎根并孕育发展的深厚土壤是本民族、本区域的优质文化资源。因此, 大学校园文化的品格气质要与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文化, 尤其是具有浑厚底蕴的区域文化特质相契合。

2. 从校园文化的内涵来说, 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为表层结构, 制度文化为中层结构, 精神文化为核心结构。校园文化构建要从内涵入手, 三个方面有机结合, 共同建设, 发挥和谐功能。

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精神文化是目的, 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 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

要合理布局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就学校的整体校园自然环境布局来看, 要做到合理协调, 体现人文教育和审美价值, 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学校绿化时, 须体现文化艺术价值, 巧妙设计学校的一砖一瓦, 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常识融为一体, 体现独特的教育魅力。涉及人文环境的设计, 少不了国旗、国徽、国歌和《学生守则》, 还有名言警句和名人雕像, 宣传栏的合理设计等, 此外还有学生的衣着打扮、校风校貌。在精心设想人文环境时, 应做好校园内人文和自然的和谐, 做好班内和寝室, 办公室内的合理设计, 丰富人格内容, 提升人格水平。

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 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 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 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 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因素, 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 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 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 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 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 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 教风建设。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 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 (包括工作作风建设) , 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 是人才的摇篮, 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 理应在“三育人” (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只有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 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 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

3. 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 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 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都有重要意义。

4. 学校人际关系建设。

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密切合作, 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 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

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 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 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 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 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五、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发挥科技学术活动的龙头作用和高雅文化的艺术熏陶作用, 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及校园文化品位。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努力创建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充分体现各自特色的校园文化。

1. 举办文化艺术节, 在学校范围内营造一种健康文明、团结向上、高雅清新、竞争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

2. 围绕学术科技、文化娱乐、公益服务、体育竞技等各类主题, 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体育、学术活动。

3. 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 促进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从校园文化的内涵来说, 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健康高雅校园文化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蒙的主要形式,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第10篇

关键词:和谐氛围,缓解,高年资护士,心理压力

护士由于专业的特殊性, 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高年资护士, 易疲劳, 人际关系敏感, 紧张、焦虑、强迫症状、情绪不稳、压抑等易患性高, 对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1]。分析高年资护士心理压力的原因, 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对维护高年资护士的身心健康, 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 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我院近年来, 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在减缓高年资护士心理压力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我院高年资护士56名, 女, 年龄35~50 (38.36±6.47) 岁;护龄:15~27 (18.74±5.26) 年。职称:主管护师48人 (85.7%) ;副主任护师8人 (14.3%) 。

1.2 方法

1.2.1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2]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9 0) [3]

对高年资护士进行调查研究, 设立调查问卷, 调查前说明本次调查的意义, 消除调查者的疑虑, 并由调查者给予统一的指导语, 答卷完成后统一收回。

1.2.2 治疗方法

把56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28名。两组护士年龄、护龄、职称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给予营造和谐氛围干预高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 具体措施如下: (1) 对护士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经济状态、文化知识以及认知程度等方面做出一个正确客观的综合评估, 帮助护士建立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 体现人文关怀, 构建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 逐步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 对护士个体化干预, 并取得其家属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疏导、教育和支持护士树立正确的认知态度, 使她们适应各自的护理工作环境, 减轻心理压力; (3) 科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高效、规范、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 在科室中形成一个人人比贡献、个个创佳绩、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和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4) 有效保证饮食和睡眠正常, 保持乐观进取的健康心理状态, 减轻应激对机体损害,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实验组在进行心理干预后5~6d内进行调查问卷。并指定一名调查员负责解答问题, 详细填表。对照组不给予心理干预, 同时在5~6d内进行调查问卷。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行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高年资护士工作压力状况比较

高年资护士心理压力影响着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 给予和谐氛围干预后的高年资护士对工作压力的应对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高年资护士症状自评量表五级评分比较

两组护士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有差异性 (P<0.05) , 说明给予和谐氛围干预后高年资护士心理压力状况均有明显的改善。见表2。

3 讨论

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高年资护士长期承担急、危、重患者的救护, 充满了“应急源”, 这种不良刺激极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 表现为紧张, 焦虑, 精力不足等不适。护理工作性质决定护士工作的平凡、琐碎、繁重, 以及护理编制的不足给护士造成体力上的压力;长期倒班制扰乱了护士身体生物钟节律, 护理工作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超负荷工作, 脑力、体力并用等, 造成护士心力和体力同时过度支出。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增加, 护理风险加大, 医疗纠纷和护患矛盾增多, 使得护理工作难度加大。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 使高年资护士易产生工作疲惫感, 因而影响护理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 高年资护士生理、家庭及学习能力上均限制其发展[4]。

社会支持系统缺乏, 对所有的护理人员都有影响。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客观上势必影响护士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而护士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中, 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 她们承担了超负荷的工作和紧张的脑力劳动, 却得不到社会的公平认可, 使护士心理失去平衡, 产生职业形象紊乱的心理压抑。积极干预, 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1) 各级管理者高度关注高年资护士的身心健康, 真正理解关爱护士, 加强与护士的沟通, 及时掌握她们的思想动态, 注重对她们的人文关怀及情感支持, 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倡导各界尊重, 信任、关心护士, 提升护士的社会地位, 适当增加晋升机会, 相应提高福利待遇, 使护士有职业成就感, 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热爱这个职业。 (2) 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使用, 低年资护士从事体力消耗较大的基础护理工作, 高年资护士参与高级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工作。并从人力资源角度, 职业发展规划入手, 珍惜高年资护士的人力资源, 利用她们的特长与优势, 对资深护士进行专科培养, 使其成为某专业领域具备精深理论知识与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级护理实践者, 消除其面对各种疑难, 危急护理问题时紧张, 焦虑情绪,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保证医疗安全。 (3) 建立及塑造一个和谐的护理团队, 大家相互尊重, 互学互助, 精诚协作, 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良性竞争。业余时间组织一些健康积极向上的娱乐活动, 以排解一些不良情绪, 构建轻松愉快的工作坏境。 (4) 高年资护士自身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培养健全的人格,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谦虚谨慎, 勤奋好学, 精益求精, 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 继续教育, 进修深造, 通过各种培训与学习, 优化知识结构, 以缓解护士的发展危机和职业压力。

综上所述, 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能够缓解高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 充分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激发创造力, 提升服务理念, 提高个人整体素质,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减少医疗纠纷, 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薄学荣, 李玉娟.中年护士心理压力调查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8) , 997-998.

[2]李小妹, 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645-649.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13 (增订版) :31-35, 120-122.

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第11篇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该如何营造健康积极的心理氛围呢?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求知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获得成效的保证。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交流的过程,它既有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又有情感的互动。在师生交往中,应注意和调节双方的心理距离,对学生怀有真挚情感和态度,引起学生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良好的心理氛围,可以使学生有责任感,从而引发强大的动力。

学生求知欲望的大小与任课教师多方面的素质关系密切。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如果他们不喜欢英语教师,往往会对英语兴趣索然,甚至会厌倦;反之,则会对这一学科兴趣昂然,而且还会随情感的融洽而不断强化。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起到稳定和巩固学习兴趣的作用。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催化剂。只有尊重、信任、鼓励学生,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学习情感。教师要坚持倾注爱心,富有人情味,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情绪都能感染学生,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场所,创造出融洽和谐、彼此愉悦的心理环境。

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欢乐带给大家,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最终把一门课程学好。要尊重各个层面的学生,尤其要鼓励暂时滞后的学生,有意识地发现他们的长处,有目的、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能够关注学生细腻的心理需求,把握心理艺术的人,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应当抓住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以更加乐观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业,与成功为伴。学生们都希望被关注、理解、尊重和赏识,需要安全感、依恋感,希望获得成功,得到信任。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认识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把他们凝聚在自己周围。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学会换位思考。在正视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允许他们之间有高低之分,尊重他们的差异,让人人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关系十分密切,自然对学习结果就有重要影响,而情感态度本身也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表明,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如果学生受到消极情感,如焦虑、羞涩、紧张、沮丧、怀疑等影响过大,那么再好的教师、教材和方法都显得苍白乏力,无济于事。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愉快,惊喜等能造就有利的心态。因此,教师应该留心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这些美好情感。减少他们的压力或担心,让他们热情参与学习活动,大胆尝试,产生浓厚兴趣。在沟通中学生互相影响,你追我赶,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奋力向上的健康心态。

二、创设愉悦的教学情景,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向是营造良好心理氛围的关键。有的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的小小闪光点,在课堂上“好话连连”,大大方方地鼓励和赞扬他们。可以说,愉悦情景的多少取决于教师是否有意识去这样做。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创设愉悦情景。

教学导入要精彩,温故知新,从已知引人未知,顺理成章。也可以展示图片,运用挂图、投影或多媒体,增强学习者的直观感受。反馈要及时,对踊跃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要给予认可、赞许,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感觉学习英语居然不再那么枯燥、沉重、压抑。这样做也可以引起其他同学的羡慕,使大家跃跃欲试,形成理想的乐学氛围。

无论以何种教学理念来尝试何种教学方法,都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因素,即对学生心理的把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参与者,还是指导者。英语课堂当然不是让学生郁闷的地方,而是让他们在释放心情中学会知识、习得技能的地方。教师大都喜欢进步快的学生,而学生也有评价教师的标准,喜欢学识渊博,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在信息时代,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大量信息,成就了他们对错综复杂世界的认识。教师应该利用学生所掌握的信息,成就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让他们感到自己原来“不错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被接受,如何给学生以好的学习心情,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虽然说学生的喜好各不相同,但人性毕竟有相通之处,教学也总有其规律。如何从人的本性出发,把握学习者感情的脉搏,自然就成为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观察和感悟来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观察学生的表情中,可以推断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掌握程度及心理活动等。教师不仅要获取学生的情感信息,而且要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情感信息。一句肯定的话,一个表扬的动作,一种真诚的微笑,对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要读懂学生的心情,使他们不断产生温暖感、亲切感,把课堂真正变成放飞心灵的天地。

仅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加强这种关系,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建立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对学生而言,能否与老师和同学融洽相处常常会影响其学校生活的质量。对教师而言,师生、生生互教互学意味着参与和相互建构,是应该弥漫于教学中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从语言、行动、情感上去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讲授知识时要与学生共同协商,共同探讨,不怕被学生打断思路或被难倒。协商与探讨往往会减少学生的拘束和不安,消除压抑心理。与学生的交往存在很大的弹性和潜力,关键在于你能否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正确引导有助于造就浓郁的学习氛围,而活跃的教学氛围创设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也是教师人格魅力张扬的体现。

三、把赏识高举,与成功作伴,让自信永存。

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创造竞争的学习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利用所学内容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奖励和表彰他们,以唤起强烈的荣誉动机,最大限度地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在处于竞争状态时,学习者的智力、体力和情绪都变得饱满,且成功的心理需要非常强烈。通过这种机制把学生引向更高的学习目标,使学习动机由休眠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

鼓励性评价是对学生的赏识,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愿意有所表现,这是他们冲破闭锁思维,获得智力发展的途径之一。而要使学生敢于表现、乐于表现,教师就必须强化这种成功的心理。为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大表扬、鼓励的力度,使他们充满自豪与喜悦。另外要特别关注基础差的学生,对他们的尝试予以慷慨的肯定与表扬,让他们在尝试中看到自己能够成功,进而获得自信,催生人人追求成功、向往成功的心理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学会赏识学生,对教育效果举足轻重。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相信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如果一名教师不仅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能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赏识他们,托举他们,寓教于乐,就能散发出非凡的教学魅力。

学生的成绩有高低之分。疏导抑郁低落的情绪,重树他们的自信,培养稳定的心理素质,是心理调适的重心。实践表明,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学成果总是超出同行。应该让学生感到,老师永远是他们的支持者。频繁的批评,甚至责备的眼神和口气都会影响沟通和交流,以致产生负面影响。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喜欢的老师,这样,师生双方都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要学会赏识每一位学生,我们知道,任何人的潜在禀性之一是渴望被人赏识。赏识犹如生命必需的营养,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氧气。诚然,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有着不同的性格、智力水平和学习基础。他们不可能都成为优秀学生,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赏识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持之以恒地相信学生。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天才,但却可以使之深信,只要通过足够的努力,就能够不断提高,不断地超越自己。

创设“安全”的教育氛围 第12篇

一、充满信心走进学生心灵

我们教师的表情, 是学生眼里的晴雨表。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带着不好的情绪上课, 那么, 学生就会感到这堂课有不安全因素, 上课时就很少会有学生发言, 因为他们担心不小心回答错了, 会招致老师的斥责甚至辱骂。学生的情绪, 也会受到老师的影响, 要么感到岌岌可危, 要么漫不经心, 因为情绪是会传染的。所以, 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 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抛掉种种不如意, 做个深呼吸, 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二、带着童心走近学生课余

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单单只在课堂中, 更在课后与学生的时刻交往中。课后, 我们教师有关心过学生的课余生活吗?你知道, 学生课后在玩哪些游戏吗?学生最爱看的动画片是什么吗?学生这段时间的热门话题是什么吗?如果, 教师在课余能走进学生, 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 知道他们的课外世界是什么, 那么, 学生就会把你当作他们的知心人, 你在他们心目中是一个可以信赖, 可以无话不谈、真心交流的大朋友。所以, 教师应该在课后暂时放下老师的身份, 就当自己是一名学生, 带着童心走近学生, 到学生中间去。

三、满怀爱心走访学生家庭

熟悉学生的家庭生活, 是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现在教师开展家访工作, 可能更多的是邀请家长到学校来, 或者在电话里跟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虽然, 教师也很忙, 但是亲自到学生家庭去, 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 还是十分必要的。其实, 许多学生心里还是希望老师到他们家做客的, 当然老师家访时的交流方式还是要注意的, 以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优点为主, 就是反映问题也得注意措辞, 让学生感觉你的家访并不是去揭短告状的, 让他们感觉到安全。当然, 还有点小技巧, 比如去家访时, 教师不妨带上学生比较优秀的作业和作品, 或者一张小奖状等。有些时候, 老师还可以带上亲自买给学生的小礼物, 用来表扬学生近段时间的良好表现。这样对提高教师的家访效果, 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上一篇:转运流程下一篇:近距离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