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2024-05-09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精选5篇)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第1篇

1 项目基址概况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路34号,占地12.48 hm2,是国内历史最为悠久的中药专业科研机构。基址内部绿化基础好,绿化覆盖率高,植物种类丰富,古树多,生长良好,生境多样,道路系统基本成形。但建筑物陈旧、布局散乱,功能分区不明确,环境景观效果较差,缺乏特色,需有效梳理和整治。

2 阴阳五行学说的提炼

2.1 阴阳学说

《黄帝内经》中将阴阳学说和医学结合,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阴阳学说认为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外向、凝聚、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内守、扩散、晦暗的都属于阴。在设计中,主要通过场地开阔程度、阴阳性植物的配置、冷暖色的搭配等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阴阳学说:(1)大的空间相对小的空间属阳,小的空间相对大的空间属阴;(2)暖色属阳,冷色属阴;(3)光斑地方属阳,阴影地方属阴[1];(4)有活动或有社交的空间属阳,安静的空间属阴;(5)相对比较活泼的(如锻炼身体)属阳;安静的活动(如读书、思考等)属阴;(6)硬质景观(道路、铺装、场地)属阳,软质景观(植物)属阴;(7)实体景观(硬质、软质)属阳,人文景观属阴。

2.2 五行学说的应用

《黄帝内经》将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形成了中医学的五行学说。中医运用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5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周围的环境、季节的变化、气候的变化等都要纳入五行理论设计中。景观设计需要围绕主要问题来进行,植物的选择应针对主要问题来决定,其他植物选择应该考虑其颜色、味道、大小等。颜色的选择通过五行的生克关系来决定,主要考虑其颜色与什么器官有关,对主要问题、症状或次要问题、症状的帮助,对整个园区景观阴阳平衡的调节等因素。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椅作甘。”为了向游人展示中药研究院自身特点,在这五行划分的5个区域当中,所配置植物群落均能体现对应的药效,能让游人对疾病防治和其对应的疾病治疗配方有所了解。如五行之金:燥为秋天的主气,秋天常出现干燥气候,容易伤肺;因此,在植物配置时应选用防燥护阴、滋肾润肺的药用植物。五行之木:春季木生火以致于肝负荷过重,为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植物造景时应选用降火养肝的药用植物。五行之水:寒与肾五行相应,最易耗伤肾的阳气,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等病症;因此,在植物配置时应选用温性养肾的药用植物。五行之火:心主“夏”,夏天温差较大,特别容易形成邪气,邪气伤人,多攻在心;因此,在植物造景时应选用养心安神的药用植物。五行之土:中医称‘脾主长夏’,而长夏又多湿热,湿易困脾,进而伤胃;此区域在植物造景时应选用滋肾润脾、补脾益气的药用植物。落实到具体的药效如表1所示。

3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核心景观区设计

3.1 概述

核心景观区规模约2.41 hm2,处于中药研究院的核心部位,是整个园区的景观核心,在设计时将传统中医文化(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较好地融入到环境景观中(图1),取“五行胜境”的意境。首先,整个园区采取“阴阳、五行”布局,园区内各处涵盖着阴阳两仪,体现中医学的运动观、整体观及平衡观;其次,将园区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部分,分别对应五行当中的“金、木、水、火、土”,每个部分围绕本身的属性分别选择对应的植物、小品、铺装形式等,使整个景观区域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3.2 植物群落配置

从表2可知,在规划中根据“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的药效选择植物,并依园林植物配置相关理论,将乔、灌、草等进行合理搭配,使其达到最好的景观效果。

4 结语

通过阐述将阴阳五行学说与中药植物特色结合之后如何融入环境景观改造设计当中,一方面,不管是整个大环境还是每一个小空间,整个核心景观区无不体现阴阳和谐的意境;另一方面,局限于山地城市高低不平的地形限制,并非人为、机械地将五行方位应用到景观结构布局中,而注重的是阴阳五行的设计理念,考虑更多的是一种意境的表达。

参考文献

[1]杨欢,刘滨谊,帕特里克.A.米勒.传统中医理论在康健花园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9(7):13-18.

[2]陈慧娟,李载明.从《黄帝内经》五行藏象系统探讨五藏之“象”的范畴及基础[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8):443-445.

[3]李彤,陈鹭声.药用植物园景区规划[J].中国园林,1995,11(2):42-46.

中药商陆的研究进展 第2篇

关键词: 商陆;资源;炮制;药理作用;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5-108-02

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或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传统的泻下逐水药。商陆性寒,味苦辛,有毒,归肺、脾、肾、大肠经,具有泻下利水、消肿散结的功效。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对土壤的适应性广,多生于疏林下、林缘、路旁、山沟等湿润的地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秋季至次春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切成块或片。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其价值,笔者对国内近几年来其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商陆的资源研究

《唐本草》谓商陆“有赤白二种,白者入药用,赤者甚有毒”。因此,商陆多用白花商陆的干燥根为主要药材资源,其味先甜后微苦,久嚼有麻舌感,横切面罗盘纹明显,有粉性者质佳。商陆广布于长江以南红壤低丘陵地区,主产于河南、湖北、安徽、山东、浙江等地。因其形态特征常被误当作土人参栽种。

2 商陆的化学成分研究

商陆主要含有皂苷类、多糖、挥发油、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其中皂苷类成分主要为商陆苷A、B、C等,2-羟基商陆酸,2-羟基-30-氢化商陆酸,商陆皂苷元等多种皂苷类化合物。其中詹十音[1]采取正交设计法优化商陆总皂苷提取工艺条件为70%乙醇提取3次,乙醇用量400mL,浸提时间3h;王瑞等[2]建立了商陆皂苷甲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多糖类成分主要为商陆多糖-I(PAP-I)和商陆多糖-Ⅱ(PAP-Ⅱ),经DEAE—纤维素分离而得。挥发油成分主要是棕榈酸和亚油酸。刘瑞娟等[3]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商陆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此外,商陆还含有γ-氨基丁酸。蒋华梅[4]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商陆根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正交实验法得出γ-氨基丁酸最佳提取条件:温度为60℃、蒸馏水用量300mL、提取3次、每次3h。

3 商陆的炮制研究

生商陆毒性较大,多用于外敷痈疽肿毒,制后毒性降低,以逐水消肿为主,多用于水肿胀满。商陆中主要的毒性成分商陆皂苷甲对交感神经、消化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使用不当可导致组织损伤、黏膜溃疡,甚至引起延脑运动中枢神经麻痹中毒。传统采用熬、蒸、煮、浸、焙、炒、酒制及醋制等以降低或消除商陆的毒性、增强药效。李林[5]等通过HPLC法测定商陆经醋炙法、醋蒸法、清蒸法、绿豆蒸法、高压蒸法炮制后皂苷甲含量的高低得出,醋蒸商陆中商陆皂苷甲的含量最低,但以商陆皂苷甲为指标来控制商陆饮片的质量较为单一,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薛光辉[6]等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得,商陆经炮制后商陆皂苷含量变化规律为:生品>醋制品>奶炮制品>黑豆炮制品,小鼠LD50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商陆奶制品>商陆黑豆制品>商陆醋制品>商陆生品。

4 商陆的药理作用[7]研究

4.1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商陆及其各炮制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且差异不大;美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具有抗肾炎作用。

4.2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商陆皂苷元A、C具有祛痰作用;商陆生物碱对氨雾引起的小鼠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氯仿提取物及皂苷镇咳作用不明显。

4.3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商陆多糖-I(PAP-I)可增强小鼠免疫活性,能增强DNA多聚酶α活性水平;PAP-Ⅱ在10~500mg/L范围内能增强免疫和促进造血功能。

4.4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美商陆皂苷E50mg/kg对肠道碳末推进有显著抑制作用;100mg/kg对应激性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200mg/kg则可诱发和加重胃溃疡。

4.5 抗炎作用 商陆皂苷甲(ESA)可抑制乙酸提高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ESA可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壳肿胀;ESA可抑制小鼠足跖肿胀和棉球肉芽肿;ESA对摘除肾上腺的大鼠仍有明显的抑制肿胀作用;PAP具有抗肾炎作用。

5 商陆的应用研究

5.1 药用 醋商陆性温,有效成分为商陆皂苷元,能温化寒痰。商陆生物碱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临床可用于感染引起支气管内的咳嗽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支气管炎患者,以达到消炎祛痰的效果;商陆皂苷元及钾盐均有利尿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肾病性水肿、心源性水肿及肝硬化腹水,早期用药2周后均有显著的利尿消肿疗效。商陆对患者免疫力及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有增强作用,对肝病患者有较强的降脂、保肝、降低门静脉压、补钾及提高食欲等临床效果[8]。

5.2 食用 绿茎商陆苗是一种优质野生森林菜蔬,近年来许多地方将商陆作为蔬菜栽培;商陆粥食疗[9]可用于治肝硬化腹水。

5.3 其他方面 商陆具有天然色素,可作为染料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及服装等行业;商陆叶子富含氮、磷、钾等元素,可作为绿色肥料,被称为红壤荒地的先锋绿肥;商陆抗病毒的功效可与化学农药媲美,为生物农药制作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此外,商陆具有很好的固定水土作用,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商陆对重金属锰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可以有效治理土壤锰污染,有效保护生态环境[10]。

6 小结

综上所述,中药商陆的开发应用潜力比较大。限于现阶段对商陆的化学成分、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其在临床作用系统性研究尚少,商陆的开发难度比较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商陆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特别应加强对其炮制方法的研究,使其在发挥药用价值的同时,毒副作用能降到最低,保证用药安全。总之,应拓宽思路,深入研究,为商陆的后续开发应用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詹十音.商陆总皂苷提取工艺研究[J].医药导报,2011,30(5):646-648.

[2]王瑞,李文艳,赵森淼,等.商陆药材中商陆皂苷甲的含量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5):1 066-1 067.

[3]刘瑞娟,段静,赵国栋,等.商陆中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J].北方园艺,2010,(14):63-64.

[4]蒋华梅,杨秀海.商陆根中γ-氨基丁酸的提取,工艺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1):39-42,48.

[5]李林,殷放宙,关洪月,等.不同炮制方法对商陆中商陆皂苷甲含量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1):63-65.

[6]薛光辉,宋宏春.蒙医药三种不同炮制方法对商陆总皂苷含量和小鼠LD50的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5(2):44-45.

[7]贾金萍,秦雪梅,李青山.商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34(1):89-92.

[8]张家继,李革,李德君.商陆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1 002.

[9]邓理有.商陆粥食疗用治肝硬化腹水[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7(2):59.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第3篇

1 项目概况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镇, 交通便利, 地理位置优越, 周边有重庆市南山公园、凉风垭森林公园、抗战博物馆等旅游景点。基地占地面积约12.48hm2, 地形较复杂, 最高处标高为522.59m, 最低处标高为425.26m, 相对高差约为97m。院内原有植被生长良好, 覆盖率达85%, 以银杏、香樟、黄葛树为主。

2 设计理念

整个方案的初步构思是以“文化、养生、旅游”为主题, “阴阳五行”学说为格局, 科研、科普教育为宗旨, 把科学知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地糅合在一起 (如图1) 。

根据现状地形的起伏变化、周边关系, 创造多样化的园林景观空间;同时注意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合理搭配, 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空间和具有稳定性的植物群落;还根据植物的药用功效、花色和季相特点等来选择和搭配植物, 达到“棵棵是药草, 株株能治病, 月月有花开, 步步是景观”的植物景观和“满山香沁梦奇境, 花溪绕圃蕴芳华;神农百草汇黄桷, 揽翠寻幽沐朝霞”的景观意境, 目的是将中药研究院打造成为一个集观光、休闲、药疗、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特色生态科技园区。

3 总体布局

在整体布局构思中, 考虑到要满足药用植物专类园的科普功能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要求, 以中药研究院的总体规划、用地现状等为依据, 将中药研究院的总体布局定为“一心、四面、多点” (如图2) 。

一心:核心景观区。其主要是展示中医药文化的景观区域。

四面:根据用地条件、功能要求和景观创意, 因地制宜地将规划区域划分为入口景观区、科研试验区、生态恢复区、养生体验区。

多点:充分考虑景观的控制视线特点和功能的需要, 在园内疏密有致地设置多个景观节点, 如杏林春暖、悬壶济世、桔井泉香、松涛浴场、八卦坛等。

4 细部———各区中医药文化的主题及来源

由于生态保持区是作为背景林和防护林, 不对外开放, 所以中医药文化主要在入口景观区 (中医药文化) 、科研试验区 (中药文化) 、核心景观区 (中医文化) 、养生体验区 (养生文化) 四个区域中体现。

中医药文化在景观中主要从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个方面来体现。软质景观主要选择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为材料, 围绕文化主题, 通过乔、灌、草的搭配、季相、花色、平面构图等方面来表达;硬质景观则主要以小品为载体, 通过浮雕、雕塑、仿制器皿、铺装、文字、图片、声音、特定符号等来表达中医药文化。

下面分别从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方面对入口景观区、科研试验区、核心景观区、养生体验区的文化主题及来源进行介绍。

4.1 入口景观区

入口景观区总面积3hm2左右, 位于园区的东南方, 紧邻城镇主要交通干道, 整个区域内地势平坦, 所受的限制条件少, 我们将其定为中药研究院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在设计时, 为重点体现出景观效果好、视觉冲击力强、简约大气的特点, 来考虑景观风格和布局。

软质景观—植物的选择不光要求是药用植物, 而且要观赏性好, 结合这两个主要的标准, 我们选择棕榈、银杏、厚朴、杜英作为骨干乔木, 另外栽种菊花、牡丹、山茶、时令花卉等营造出入口热闹的氛围。

硬质景观—该区域属于整个景观的起景部分, 我们选择表达的文化是能涵盖整个中医药文化的内容, 如“中国十大名医之祖”、中医药文化始祖—神农、中医药基本理论—阴阳学说、西南地区药用植物。具体表现方式如下:

在入口广场, 我们将“中国十大名医之祖” (如针灸之祖黄帝、脉学介导者扁鹊、外科之祖华佗等) 的主要著作和他们在中医药上的贡献, 以雕塑和文字的形式展示给大家, 让人们对在中医药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名医有总体的了解。除此之外, 我们将医药始祖—神农的雕塑放在入口广场整个景观序列的中轴线上, 以突出神农在中医药上的突出贡献。

另外, 在入口广场的右边设计成一个具有休闲、集散功能的两仪广场, 其设计灵感来于中药文化“阴阳学说”, 通过对太极图形提炼, 并结合现状地形地貌及功能需求, 灵活运用铺装、小品、园林植物等景观元素, 将隐形文化转化为实体景观。其中硬质铺装和园林植物分别象征“阴阳两极”中的阳极、阴极。另外, 在铺装之中设计有景观树池, 草坪中也设计游憩小场地, 用青石板小路将其与广场相连, 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阴阳相融。

最后, 我们参照《本草纲目》上的植物简图将西南地区特有的中药植物以浮雕的形式在围墙上表现出来, 使围墙成为中药研究院的一个标志性的基础设施, 让游人在院外就能感受到中药研究院浓厚的中药文化气氛;在设计围墙时, 我们充分考虑了围墙的开放性与围合性, 注重内外空间的渗透, 旨在体现出传统园林艺术与审美情趣“似隔非隔、似透非透”之意境 (如图3) 。

4.2 科研试验区

科研试验区面积约1.57hm2, 位于园区的西南面, 功能是科普、教育, 其中普及和推广中草药知识主要是通过活体植物或图片和小品来展示传达, 让游人能与中草药植物零距离接触, 使其对中草药植物有直观的了解, 从而也增加对中药文化方面的知识。

软质景观—本区以“神农轩”花廊为中心, 在其周围设立各种小生境, 如岩生、阳生、阴生、湿生、水生等, 为不同药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另外设置地道园、珍稀濒危园、温室大棚, 让游人从不同方面了解药用植物。

硬质景观—传统中药文化是中国文化里的一朵奇珍异葩, 历代中医先贤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佳话和传说故事。因而我们用告示牌的形式来介绍对应植物的科属种名、药用功效、相关传说故事等, 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在神农轩内, 用牌匾的形式来介绍一些以中草药名字组成的楹联、谜语、诗篇等, 营造出浓厚的中药文化氛围。

4.3 核心景观区

核心景观区面积约2.41hm2, 处于园区的中间位置, 被园区其它几个区域围合于中央。该区域除了行政办公大楼周围绿地之外, 剩余部分以“五行”为主题进行布局。区内设有五个小区域, 分别对应五行当中的“金、木、水、火、土”, 每个小区域将五行归类所对应的属性运用到小品材质、主打颜色、季相等中去, 将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相结合, 旨在充分表现中医药博大的文化内涵 (如图4) 。

软质景观—以“五行归类、四气疗疾、君臣佐使”为依据来选择药用植物和确定植物数量, 并根据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相关理论知识, 将乔、灌、草等进行合理的搭配设计, 使其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

金:对应于肺、秋季, 选择入肺的药用植物, 并以落叶树和秋季开花的植物为主, 营造出秋季景观;木:对应于肝、春季, 选择入肝的药用植物, 并以常绿树和春季开花的植物为主, 营造出春季盎然的景象;水:对应于肾、冬季, 选择入肾的药用植物, 并以冬季开花植物为主;火:对应于心、夏季, 选择入心的药用植物, 并多选择夏季开花和开红花的植物;土:对应于脾、长夏, 选择入脾的药用植物。

另外, 由于院内花卉较少, 因此选择“中国十大名花”中的桂花、牡丹、菊花、山茶等, 作为专类园, 各园内配置具有相同功效的其他药用植物。

硬质景观—以“五行归类”为主题, 五个小区域围绕“金、木、水、火、土”来营造一个个小园区。

金:对应于肺、秋季, 根据秋季, 我们联想到银杏、杏林, 而“杏林”是中医学名医的代称之一, 所以在此区域我们主要根据古代名医代称“杏林”、“悬壶”、“橘井”的典故来设置景点“杏林人家”、“悬壶济世”、“橘井泉香”, 以表现出中医药丰富的历史文化 (如图5) 。

土:根据土, 我们联系到土制器皿, 所以此区域主要向游人介绍古代制药的器皿和过程, 从采药、选药、洗药、晒药、切药、碾药、捣药到抓药的整个过程都通过仿制工具、铺装或情景再现的形式表现, 让大家能深刻地了解和重温前人制药的全过程 (如图6) 。

火:对应于夏季, 夏让人联想到中医术语“夏洪”, “夏洪”又称“夏钩”, 指正常脉象在夏季的变化, 我们根据脉象联系到切脉, 由此联想到四诊“望闻问切”。我们将该区域分为五块小场地, 每个小场地的主要内容分别是“望、闻、问、切”和“四诊”, 介绍相关内容的原理、著名故事 (如扁鹊望诊齐桓公) 等。整个区域的小品和铺装的颜色选择与“火”相对应的红色, 充分突出“火”的主题。

水:对应于肾、冬季。在中医药中, 各种水都有对应的药用功效, 所以, 此区域文化内容主要是根据《本草纲目》中对水部的描述为依据来介绍常见水的药用功效, 如:露水、冬霜、腊雪、井泉水等, 用文字雕刻的形式来表达。

木:对应于春季,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蕴含基础, 意味开始, 医药的发展也是立足于中医药中最重要的理论, 即其文化的精华。因此, 本区域就以“中医药之最”为文化内容, 让游人了解中医药历史上辉煌的成就。另外, 此区域主要体现五行之中的“木”, 所以小品主要用木质材质, 与主题相对应。

4.4 养生体验区

该区域表现“养生文化”为主, 将其分为古代养生和现代养生。软质景观—古代养生主要用“药膳园”和“处方园”来体现, 根据功效分为汗法药膳、下法药膳、温法药膳、补法药膳、理气药膳、清法药膳等九个小区域, 处方园中根据常用药的配方将实体植物配置在一起, 都以实体植物展示为主;现代养生主要用“四季养生园”来体现, 利用养生保健植物营造鲜明的四季景观, 如春花争艳、夏柳乘荫、秋桂飘香、冬梅漫舞。

硬质景观—古代养生以介绍古代养身推崇的动形养身为主, 例如五禽戏、太极等, 通过各种景观小品来表达;现代养生在四季养生园内分别介绍不同季节的养生方法。另外在养生体验馆周围来介绍现代养生方法的原理及作用, 如拔火罐、针灸、推拿等 (如图7) 。

5 结语

文化在景观中的提炼与表达有效的将文化元素艺术化的融入景观设计当中。首先, 必须要明确主题, 提炼精华。明确主题, 即确定文化定位, 围绕文化的主题来设计。园林的主题立意, 即园林所要塑造的精神文化内涵, 是园林的灵魂, 其定位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园林的存在和发展, 也决定着园林本身的水平和地位[3]。有了主题, 设计者就可以突出重点, 深化环境的主题和内涵, 只要把握了文化主题这条主线, 营造出的园林景观所体现的意境与整个文化相得益彰。提炼精华必须进过深入调查与分析后, 筛选出最具代表性、地方特色性和历史延续性的元素, 将其纳入景观设计之中。其次就是表达出来的景观满足功能性和艺术性。文化是虚的东西, 就是要通过景观设计将其文化意蕴提炼出来, 把隐形的文化变为可知、可感、可触的景观符号, 以表达其中蕴含的深刻的寓意。另外, 在象征景观符号的选择和创造上, 要能够准确表达象征的意义[4]。通过创新、吸收和相互融合, 进一步结合人们现代生活方式和活动需求的情况, 将现代的审美意识运用到景观之中, 以适应当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炼出文化中的精髓, 将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

摘要:以文化为主题的景观核心是“文化”, 关于某一主题的文化涵盖的内容很多, 如何根据设计主题把主要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信息挖掘、提炼和表达出来是设计的关键。本文以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景观改造设计项目为例, 主要从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个方面来介绍提炼与表达中医药文化的过程, 从中总结出文化在景观中的提炼与表达的原则。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第4篇

1 发展现状

1.1 中药材资源现状及分布情况

经初步调查统计, 黔江区现有和可利用植物中药材资源约2400余种, 包括道地药材黄连、吴茱萸、半夏、天麻、党参、柴胡、泡参、天门冬、苡仁、青蒿、紫菀、白芨、陈皮、大枣、金银花、黄姜、栀子等;家种药材金银花、半夏、川续断、天门冬、青蒿、天麻、吴茱萸、大枣等, 其中金银花、青蒿已经建成一定规模的商品基地。同时, 引进了一批外地药材, 如白术、玄参、党参、当归、三七、北沙参、丹参、太子参、茯苓、桔梗等, 其中丹参、太子参、白术、玄参、当归、柴胡、三七、北沙参、茯苓、桔梗等的种植也已初具规模。

黔江区中药材的自然分布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较大, 同时也受气候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海拔高度, 可将黔江境内主要野生中药材的分布状况划分为以下3种区域类型。 (1) 河谷平坝区 (海拔500 m以下) 。主要分布有芸香科、姜科、十字花科、百合科、唇形科、毛茛科、天南星科、紫金牛科和忍冬科药材800~1300种; (2) 低山区 (海拔500~1000 m) 。主要分布有桔梗科、玄参科、五加科、防己科、杜仲科、薯蓣科、木通科、伞形科、百合科、豆科、紫草科、忍冬科、松科、银杏科和兰科药材1000~1900种; (3) 中低山区 (海拔1000 m以上) 。主要分布有伞形科、百合科、忍冬科、防己科、菊科、苋科、杜鹃花科、桔梗科、薯蓣科和蕨类、菌类药材800~1500种。主要野生和家种药材的具体分布情况详见表1。

1.2 中药材种植现状

2002年, 黔江区中药材人工栽培面积仅200 hm2, 栽培品种10多个, 中药材产量近700 t, 主栽品种有旱半夏、天麻、吴茱萸、白术、党参、银花和柴胡等7个品种。2003年栽培总面积400 hm2, 2004年发展到711.33 hm2, 订单收购200 hm2, 建立种源基地40hm2, 涌现出种植面积3.33 hm2以上的大户6户。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 形成了地域特色和规模化种植, 黔江区阿蓬江流域的旱半夏, 马喇镇的竹叶柴胡、天麻, 其它中低山区的百合、黄连、吴茱萸, 尤其是旱半夏和竹叶柴胡在重庆市享有盛誉。到2012年黔江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035.53 hm2, 实现产量6693 t。

1.3 业主及加工企业现状

黔江区先后于2002年引进了重庆曼地亚药业公司、重庆世纪华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重庆润华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3家业主, 在2003年建起重庆曼地亚药业公司、喜万家中药种植场。2005年又引进了重庆恒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省富顺县绿色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目前, 黔江区有南海制药厂、黔江泰星兽药厂和重庆恒星青蒿素加工厂等中药材加工企业。

2 发展优势

2.1 中药材资源丰富

黔江区海拔高度相差较大, 气候与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类型和药材种类的多样性。辖区有天然中药材资源2400余种, 道地和传统大宗药材30余种, 常年收购药材100余种。这是发展黔江区中药材产业根本的物质基础。

2.2 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黔江区地处武陵山腹地, 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 垂直高差大, 地形、地貌多样, 立体气候明显, 土壤类型丰富, 水分资源充裕, 非常适合多种不同类型的中药材种植、栽培和生产。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为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环境, 也为黔江区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2.3 土地资源极为丰富

黔江区是农业大区, 农业经济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用地达68539.74 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28.58%, 未利用土地有25004.99 hm2, 占总面积的10.43%, 可利用土地资源极为丰富。同时, 发展中药材产业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有利于水土保持。

2.4 中药材产业基础好

黔江区现有南海制药厂、黔江泰星兽药厂、重庆曼地亚药业公司、重庆恒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喜万家中药材种植场等制药企业及中药材种植加工与营销企业, 为黔江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2.5 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在“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中, 中草药融预防、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独特功效, 倍受世人青睐, 国内外市场对中药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全球“中药热”已日渐兴起, 并且发展迅猛。黔江区具有立体气候特点优势, 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野生药材种质资源, 同时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化基础条件, 通过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中药材种植, 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3 存在的问题

3.1 基地规模小, 效益不明显

目前, 黔江区中药材种植面积0.2万多hm2, 而基地面积仅有666.7 hm2左右, 中药材生产以分散农户为主。生产方式原始, 技术含量低, 基本处于粗放型种植阶段, 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农民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较少, 挫伤了药农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

3.2 市场信息不灵, 生产盲目性大

信息不灵是黔江区药农生产盲目性和随意性的主要原因。中药材生产与农业生产一样, 生产周期长短不一。价值规律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受到季节和生产周期的限制, 反应较为迟缓。黔江区大部分药材栽培分布在偏远山区, 交通不便、信息不灵, 加之药农全局意识较差, 市场分析能力不强和生产的盲目性造成黔江区药材生产大起大落。

3.3 缺乏专业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严重匮乏, 是导致黔江区中药材从制种、栽培、采收到加工、贮运和销售各环节停留在低水平、自发性、盲目性和非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 黔江区中药材栽培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中药材种类繁多,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 栽培技术各异, 许多野生驯化品种的栽培技术不够成熟, 加上种植户管理意识和专业技术缺乏, 种植中药材的观念陈旧, 收益靠天的意识很浓, 不能把中药材生产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 粗放管理导致中药材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较低, 市场竞争力较弱。

3.4 龙头企业少, 流通渠道不畅

目前, 黔江区规模性的中药材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只有6个, 种植大户8户, 对黔江区中药材种植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中药材市场情况千变万化, 价格涨跌频繁, 信息真假难辨, 加上对中药材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使黔江区中药材营销的经纪人队伍没有得到发展, 人员少, 且年营销额不大, 造成中药材产品销售空间小, 价格低甚至难以销售, 种植中药材的经济效益不能得到保障。

3.5 缺乏优惠政策, 扶持力度不大

在优质中药材基地建设过程中, 黔江区过去没有制定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惠政策以鼓励农民种植中药材和吸引内外投资, 更没有专项资金扶持药农种植中药材。同时, 在道地药材的搜集、保护、开发和种源基地建设等方面, 业务部门缺乏经费, 药农缺乏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 中药材种植基地难以建设。

4 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4.1 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1) 遵循生态适宜性原则, 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力的地产品种, 根据品种特性形成合理的种植基地。主要品种选择目前药材市场紧俏的旱半夏、青蒿、白术为主导品种, 其它品种如天麻、桔梗、百合、黄连等,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面积。 (2) 对黔江区有一定知名度的道地药材 (如马喇竹叶柴胡、冯家野生金荞麦) 进行保护性研究, 并摸清现有资源, 建立种质资源库, 在总结药农栽培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栽培技术的研究, 同时进行种子繁育, 争取在2~3年内按照中药材种植规范建立繁殖基地, 及早申报GAP认证。 (3) 同时依托科研部门, 采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筛选培育中药材优良品种, 实现优良种子、种苗的产业化, 保证药材质量, 推动药材种植稳定健康发展。 (4) 以实施GAP为重点, 高标准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示范推广”的总体要求, 突出区域特色, 按照GAP要求, 选定主要品种, 建立示范区, 逐步推广扩大, 实现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专业化。

4.2 加大政策扶持, 营造宽松发展环境

面对当地地道中药材生产的现状, 应辨证地分析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变自生自长为积极引导, 变盲目生产为对接市场, 变零星种植为规模生产, 努力做到扬长避短, 掌握主动。 (1)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针对中药材产业的特殊性, 解决中药材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要增强服务意识, 简化办理程序, 提高办事效率; (2) 强化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出宣传栏、黑板报等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3) 在土地租赁等方面, 制定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 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和种植户上规模、上水平, 发挥带动效应; (4) 在基地发展上纳入退耕还林规划, 享受退耕还林政策, 解决药农的后顾之忧; (5) 安排专项资金, 用于中药材科技开发、技术鉴定等。

4.3 建立信息网络, 开拓中药材产销市场

(1)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政府上网工程的作用, 建立全区统一的中药材销售网络平台, 及时发布中药材供求信息。 (2) 组织市场调查小组不定期深入各地中药材市场进行市场调查, 了解市场需求。 (3) 建立重庆市乃至武陵山区中药材集贸中心, 加强与外地中药材市场的联系, 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 大力发展中药材中介组织, 发挥药材种植大户、经销大户联结龙头企业、市场和农户的纽带作用, 大力拓展外埠市场。 (5) 同国内大型中成药生产企业建立产销关系, 把生产基地变成他们的原料供应基地, 签订长期供销合同, 以销定产, 避免生产的盲性和产品的积压。

4.4 加强技术培训, 确保中药材优质高产

(1)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 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 形成有较强实力的中药材专业科技队伍。 (2) 组织专业培训和送科技下乡, 努力提高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和产品质量, 确保增产增效。 (3) 发挥科技示范作用, 将专业种植或经销大户发展成为种植经销科技户, 带动种植技术的推广。

4.5 壮大龙头企业, 促进中药材生产良性循环发展

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 (1) 切实做好地道名贵药材选送检测、科学鉴定, 精心打造名优地道药材品牌;积极开发野生药材人工种植技术探索, 开展种植技术培训;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引进优良品种, 进行区域性实验栽培, 加快种苗快繁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着力建好种苗快繁生产基地, 为农民提供药种、种苗及技术服务。 (2) 在现有3家加工企业的基础上, 新建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坚持扶优扶强, 充分发挥“南海制药”的品牌优势, 发展中药饮片加工, 加快药品加工企业的规范化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鼓励和支持多层次、多成份、多形式兴办中药材生产、加工和营销实体, 积极培植中药材产销龙头企业。

4.6 多方筹措资金, 为中药材生产提供财力保证

地道优质中药材产业建设要得到迅速发展, 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注入。从全区目前财力状况看, 要求政府在中药材生产上投入大量资金困难较大, 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资金紧缺的根本之策在于融集资金, 通过多种渠道多方筹措发展资金。 (1) 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要组织力量, 通过定项目、建基地、上规模, 努力争取上级的专项资金补助。 (2) 大胆引进外资。要大胆走出去引进来, 吸引外来资金注入,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加快产业发展。 (3) 加大政府投入。重点扶持示范乡镇搞好地道中药材生产, 带动黔江区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特别是对专业大户的发展在扶持资金上要制定鼓励性政策。 (4) 协调农村信用社, 帮助药农借贷小额贷款, 解决购买中药材种子和生产管理资金困难的问题, 尽快形成一定的中药材经济规模, 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共同投入的资金保障体系。

4.7 加快创建名牌, 加强中药材资源的原产地保护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第5篇

今年, 酉阳县把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利用酉阳县的资源优势, 引进外商, 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 全县新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0.9万公顷。大力实施林、药复合经营, 县、乡、村层层落实林下种药示范点、示范片、示范区面积超过0.1万公顷。板溪乡兴办“林下种植山药”示范区66.7余公顷, 五福乡新发展水半夏高产示范区66.7余公顷, 泔溪镇连片种植天冬66.7余公顷, 宜居乡新办厚朴高规格示范片33.3余公顷, 后坪乡前丰村新发展山药示范片13.3余公顷, 黑水镇大泉村新办6.7公顷白术品种改良示范片。通过大力组织和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 规模经营, 订单种植, 中药材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全县重点药业基地建设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中药材产业已成为酉阳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一大亮点。

据悉, 酉阳县还将出台政策, 鼓励和支持企业兴办中药材加工厂, 对中药材实施产业化开发, 提高中药材产品的附加值, 增加药农的收入, 充分发挥药业在促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东亚地区下一篇:中职英语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