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案例考试答案

2022-12-18

第一篇:安全事故案例考试答案

结构裂缝事故案例学习内容及考试题目和答案

结构裂缝事故案例

目录

封面和目录.......................................................... 3 案例1 : 外廊式办公楼裂缝事故 ....................................... 4 1.1工程概况 ........................................................ 4 1.2 裂缝情况........................................................ 5 案例2: 外廊式门诊楼裂缝 ............................................ 6 2.1 工程概况........................................................ 6 2.2 裂缝情况........................................................ 7 案例3: 内廊式教学楼裂缝 ............................................ 8 3.1 工程概况........................................................ 8 3.2 裂缝规律........................................................ 9 案例4 : 9层框架住宅楼墙面裂缝事故.................................. 9 4.1工程概况 ........................................................ 9 4.2地质情况 ....................................................... 10 4.3 设计概况....................................................... 10 4.4 施工情况....................................................... 11 4.5 裂缝情况....................................................... 11 4.6 技术论证....................................................... 13 4.11结论 .......................................................... 14 4.7 地基出现沉降不均的原因......................................... 15 4.8 桩的承载力分析................................................. 16 4.9 结构安全验证................................................... 19 4.10 总体安全性评估................................................ 20 案例5: 8层框架住宅楼梁板裂缝事故.................................. 21 5.1工程概况 ....................................................... 21 5.2 裂缝现象....................................................... 22 5.3 裂缝原因....................................................... 23 5.4风险详估 ....................................................... 25 5.5 拯救措施....................................................... 26 案例6: 8层框剪结构教学楼梁柱裂缝事故.............................. 26 6.1工程概况 ....................................................... 26 6.2裂缝过程 ....................................................... 27 6.3原因普查 ....................................................... 28 6.4 地基沉降....................................................... 30 6.5 降水影响....................................................... 31 6.6 地基下沉....................................................... 32 6.7 基础沉降与结构开裂密切的时间过程............................... 33 6.8 事实胜于雄辩................................................... 34 6.9 温度胀缩....................................................... 34 6.10 裂缝规律...................................................... 36 6.11 虚实对照...................................................... 37 6.12 关于冷缩裂缝的时间过程........................................ 38 6.13 安全论证...................................................... 39 6.14 处理对策...................................................... 39 6.15结论 .......................................................... 40 案例7: 某制冷厂房结构裂缝事故 ..................................... 41 7.1 工程概况....................................................... 41 7.2 裂缝过程....................................................... 42 7.3 开裂机理....................................................... 43 7.4 发展趋势....................................................... 45 7.5 控制途径....................................................... 46 7.6 补强措施....................................................... 46 7.7 结语........................................................... 47 案例8: 现浇大面积厂房钢筋混凝土屋面梁系裂缝事故 ................... 47 8. 1裂缝情况 ...................................................... 47 8.2 裂缝原因分析................................................... 49 8.3 温度裂缝的机理分析和温度应力的理论计算方法..................... 49 9.1 工程概况....................................................... 51 9.2 地基处理过程中的波折........................................... 52 9.3 罕见的地下室墙体裂缝事故....................................... 53 9.4 裂缝原因普查................................................... 54 9.5 温差应力计算判定裂缝原因是温差弯曲应力超限..................... 58 案例10 :深基坑施工止水桩失效引起的民宅裂缝事故 .................... 60 10.1 基本情况...................................................... 60 10.2 民居现状普查.................................................. 62 10.3 民居裂损鉴定.................................................. 63 10.4 影响因素分析.................................................. 65 10.5 发展趋势预测.................................................. 65 10.6结论 .......................................................... 66 案例12 :桥梁工程中的结构裂缝事故 ................................. 66 12.1墩台下沉或裂缝事故 ............................................ 66 12.2 钢筋混凝土T形粱裂缝.......................................... 69 12.3 大跨度预应力箱梁桥裂缝........................................ 70 12.4 典型案例...................................................... 71 结构裂缝事故案例考试试题........................................... 73

一、单选题......................................................... 73 二,多选题......................................................... 74 三,判断题......................................................... 76

封面和目录

案例1 : 外廊式办公楼裂缝事故1.1工程概况

1.2 裂缝情况

案例2: 外廊式门诊楼裂缝2.1 工程概况

2.2 裂缝情况

案例3: 内廊式教学楼裂缝3.1 工程概况

3.2 裂缝规律

案例4 : 9层框架住宅楼墙面裂缝事故4.1工程概况

4.2地质情况

4.3 设计概况

4.4 施工情况

4.5 裂缝情况

4.6 技术论证

4.11结论

4.7 地基出现沉降不均的原因

4.8 桩的承载力分析

4.9 结构安全验证

4.10 总体安全性评估

案例5: 8层框架住宅楼梁板裂缝事故5.1工程概况

5.2 裂缝现象

5.3 裂缝原因

5.4风险详估

5.5 拯救措施

案例6: 8层框剪结构教学楼梁柱裂缝事故6.1工程概况

6.2裂缝过程

6.3原因普查

6.4 地基沉降

6.5 降水影响

6.6 地基下沉

6.7 基础沉降与结构开裂密切的时间过程

6.8 事实胜于雄辩

6.9 温度胀缩

6.10 裂缝规律

6.11 虚实对照

6.12 关于冷缩裂缝的时间过程

6.13 安全论证

6.14 处理对策

6.15结论

案例7: 某制冷厂房结构裂缝事故7.1 工程概况

7.2 裂缝过程

7.3 开裂机理

7.4 发展趋势

7.5 控制途径

7.6 补强措施

7.7 结语

案例8: 现浇大面积厂房钢筋混凝土屋面梁系裂缝事故8. 1裂缝情况

8.2 裂缝原因分析

8.3 温度裂缝的机理分析和温度应力的理论计算方法

第二篇:《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考试大纲

2011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考试大纲

2011-07-13 14:16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一、考试目的

考查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安全生产技术,分析和解决安全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和安全技术措施制定的案例分析。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和修订、安全教育培训、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相关方安全管理的案例分析。

3.安全生产许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案例分析。

4.应急体系建设、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应急准备与响应、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的案例分析。

5.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的案例分析。

第三篇:宜化集团皮带安全事故案例学习考试题

一、问答题:(20分)

1、2010—2011年宜化集团皮带安全事故共发生多少起?其中轻伤事故几起?重伤和死亡事故几起?

答:宜化集团2010—2011年共发生皮带安全事故21起,其中轻伤事故16起,重伤及死亡事故5起。

2、通过对皮带安全事故案例的分析,发现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1)此类事故原因90%为未断电停车违章操作造成。(2)相同事故重复出现。

二、分析题:(对所列事故案例进行原因分析 60分)

[案例1] 2010年3月19日枣化公司能源工段派遣工陈哲银受伤事故

事故经过 :2010年3月19日11:40左右,能源工段煤棒片区机头工陈哲银在10#煤棒机透眼时,发现棒机进料口处积煤较多,于是站在棒机侧边用钢钎清理积煤(按规定由制棒工用木棒清理,严禁用铁器清理),被该机制棒工制止。此后,陈哲银在透眼完成后,又站在机头处(制棒工看不见)清理,钢钎掉入进料口,陈哲银用手去抓钢钎,右手及胳膊被叶轮卷入走料筒内,制棒工听到陈的喊声后停机,陈哲银的右臂被绞断。 答:事故原因分析:

1、陈哲银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差,严重违章作业。一是做不是自己份内的工作,未停机去清理积煤;二是违反规定,用铁制工具清理进料口积煤;三是在铁钎掉进棒机进料口后,直接用手取拿。

2、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能源工段对派遣工安全教育工作做的不扎实,没有结合岗位进行危害、危险因素辨识,致使员工对岗位危害认识不够,随意作业。

3、安全严厉管理不够。长期以来各级管理人员对煤棒派遣工的安全管理是说的多,动真的少;提醒的多,考核的少。对不停机清皮带、清叶轮以及酒后上班等严重违章违纪的,没有采取安全联防、开除等最残酷的处罚。

4、安全监管不到位。安全管理部门对煤棒现场监管重视不够,没有采取得力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5、相关人员没有把好派遣员工入厂关,致使不符合公司用工条件的人员进入生产岗位,埋下了事故隐患。

[案例2]2010年8月3日内蒙宜化原料事业部孙明明右手臂被皮带滚筒卷伤事故 事故经过:2010年8月3日上午9:10左右,原料事业部碳球工段员工孙明明在接班后,在4#皮带机尾滚筒处巡检时发现4#机尾滚筒跑偏且带有杂物,在没有断电的情况下,孙明明找来铁锹清理,铁锹被运转的皮带卷入滚筒,同时将其右手臂带入并卷伤。经诊断为右手臂粉碎性骨折,属重伤。 答:事故原因分析

1、当事人安全意识差,现场违章操作,在运转皮带没有断电停止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清理皮带上的杂物。

2、当班技术员、班长对现场的管理不到位,对岗位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不到位。

3、上班班长交班时未向当班班长交待清楚岗位上存在的隐患。

4、事业部安全员对现场的检查不到位。

[案例3]2011年5月5日楚星公司磷复肥事业部派遣工赵先国卷入皮带机死亡事故 事故经过:2011年5月5日8时35左右,宜昌市森远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员工赵先国(派遣工,男,54岁,家住宜都市聂河镇凤凰池村)在参加楚星公司磷复肥事业部磷酸工区点名后到2#原料皮带机处巡检。8:43左右,维修工梁圣会到2#磷酸原料巡检,发现5#皮带没转,就到振动筛处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情况,随后到皮带中间滚筒处检查,发现赵被卡在皮带与滚筒之间。梁迅速跑到外面喊人,8:45左右,派遣工聂祖瑛和工段长兰正伟赶到现场,兰让聂到配电室拿刀片将皮带割断,8:53左右将赵救出,并迅速将其送往宜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抢救,后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11时左右死亡。

经现场核实,2#原料皮带机周围档板、进出安全防护栅栏门等安全措施完好无异常,滚筒处有刮积料用的铁板,并有血迹。推断为未停皮带进行清理作业时发生事故。 答: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派遣工赵先国在2#原料皮带机巡检时,在现场无监护人的状态下,擅自打开皮带机安全防护栅栏门,进入皮带机滚筒处违章清理皮带滚筒上的杂物(未遵循《皮带输送机检修作业指导书》管理规定清理、检修皮带必须停机、断电、验电、挂牌等票证审批程序),导致被皮带机卷入挤伤。

(二)间接原因:

1、赵先国年龄偏大,反映能力下降,且文化水平不高,之前磷复肥事业部多次针对《皮带输送机检修作业指导书》进行培训教育,并对相关皮带机事故案例进行学习,但仍然未唤醒当事人的安全意识。

2、楚星公司对现场违章行为检查、教育、考核不够,未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断少数冒险蛮干员工的错误神经链。

3、楚星公司安全责任落实不够,对皮带机区域关注不够,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原来执行好的做法没有坚持,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够。

三、论述题:(20分)

请论述学习宜化集团皮带安全事故案例汇编后,在安全思想、安全行为及危害辨识方面有哪些感想?

第四篇:201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事故案例)

一、A焦化厂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1000人,2009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造成2人轻伤。该厂因精苯工业废水兑水稀释后外排,被环保部门责令整改。该厂采取的措施是将废水向煤堆喷洒,这样既仰制了扬尘,又避免了废水外排。为防止相关事故发生,该厂于2009年5月20日制定实施了《A焦化厂精苯污水喷洒防尘管理办法》。

2011年5月11日15时20分许,A厂备煤工甲、乙在进行胶带输送机巡检作业时闻到强烈异味,随后两人分别前往不同部位查找原因。15时38分,乙听到从甲的方向传来一声闷响,气浪迎面扑来,发现通廊部分坍塌。乙立即呼救。厂领导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对胶带输送机通廊坍塌现场进行搜救,在胶带输送机通廊北端发现甲倒在废墟中。甲头部有明显外伤,身上大面积烧伤,经医务人员确认已经死亡。

事故调查确认,此次事故为1号煤仓内苯蒸汽爆炸事故。在含苯废水向煤场内煤堆喷洒1年后,废水管道断裂,废水从管道断裂处流入煤堆底部,经胶带输送机运输,大量含苯煤粉进入1号煤仓,从含苯煤粉中挥发出的低浓度苯蒸汽积累、聚集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点火源后引起爆炸。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规定,A厂()

A.可以只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可以委托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C.可以委托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D.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可以委托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的个人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2、A厂招收新从业人员,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学时

A.12B.24C.36D.48E.7

23、A厂2009年百万工时伤害率()

A.1B.2C.3D.4E.

54、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作为A厂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可从事的安全生产工作包括()

A、参与本厂组织的事故调查B、参与本厂厂内隐患排查治理

C、进行本厂员工职业病鉴定D、参与本厂员工安全培训

E、为本厂选用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答案:ABDE。解析:

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下列安全生产工作,应有注册安全工程师参与并签署意见:

(一)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

(二)排查事故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和安全措施;

(三)制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计划;

(四)选用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五)生产安全事故调查;

(六)制定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七)其他安全生产工作事项。

5、根据生产事故调查和处理条例,该起事故的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国资委组织调查

B、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调查

C、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环境部门组织调查

D、可邀请相关专家作为调查组成员参与事故调查

E、A厂上级主管部门、工会参与事故调查

答案:BDE。事故调查组成员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1

的部门、工会、公安机关、监察机关。可以邀请人民检察院参与事故调查。还可以聘请专家参与事故调查。从题目来看,国资委(如果属于国有企业)和环保部门可以参加事故调查,绝对不可能组织事故调查。

6题、A厂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

A、煤尘B、笨C、氯D、高温E、焦炉煤气

答案:ABE 解析:CD虽然也是职业性有害因素,但从从题目中不能看出是否存在该职业性有害因素

7题、A厂要恢复生产在修复破坏的设备、设施后还需()

A、重新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B、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

C、将事故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D、全面落实事故调查报告整改要求

E、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

答案:BDE。C选项明显错误,A不太确定,凭直接认为不需要重新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B家具木材厂加工车间内用可移动式传送带传送物料,可移动式传送带的驱动电机使用380V三芯电缆线供电,其铁制控制箱入口处的电缆线用布条缠绕固定。因控制箱随传送带经常移动,操作人员为图方便,只安装了一个螺栓固定。控制箱没有漏电保护装置。

木材厂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2009年5月21日15时20分,由于车间内木材堆积,影响传送带正常工作,现场操作人员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带电移动传送带。在移动过程中,三芯电缆线松动脱落,带电电缆短路打火,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重伤者经34天抢救无效死亡。事故造成木材厂加工车间厂房部分坍塌,全厂停产,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1、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包括()

A.医疗费用B.企业停产损失费用C.事故罚款D.清理现场费用E.丧葬及抚恤费用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C.很大事故D.重大事故E.特别重大事故

3、从业人员长期接触B厂木材加工车间的粉尘可能引发的职业病是()

A.尘肺B.苯中毒C.炭疽D.职业性哮喘E.甲醛中毒

4、在下列措施中,对解决木厂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问题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ABCD)

A、密闭产尘设备措施B、粉尘堕化措施

C、除尘净化措施D、通风净化措施E、防静电措施

解析:ACD应该不难理解,书上都有。B选项在08版的粉尘爆炸中有堕化防护措施。D选项不能降低粉尘浓度,只是杜绝粉尘爆炸的点火源,与题意不符合

5、在移动传送带过程中,可用于预防人员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有(ACE)

A、安装静电保护装置B、安装电磁屏蔽C、采用TT系统

D、安装机械联锁E、采用保护接零系统

解析:CE很明显正确,B项书上说了,漏电保护装置可以作为直接接触电击基本措施的补充措施和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显然正确。BD书上没介绍,不确定所以没选

6、针对B厂的粉尘爆炸危险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粉尘的分散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爆炸B、尘浓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C、含氧量越高,爆炸强度越大D、粉尘温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E、粉尘湿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解析:C项,书上说随含氧量增高,爆炸危险性越大,而选项说的是含氧量越高,爆炸强度越大,本人认为不对。E项应该是随湿度增高,爆炸危险性减少。

7、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有(BE)

A、优先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原则B、“四不放过”的原则

C、公正、公开的原则D、企业利益至上的原则

E、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解析:BE显然正确,书上有提到。AD明显错误。C不确定,据网友反映也是正确的,但本人没选。

8、该起事故暴露B厂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AB)

A、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B、安全检查不到位

C、劳动防护用品不合格D、未采用防爆电机

E、岗位责任制不健全

解析:我认为C、E案例中并不能反映出来。D项应该属于安全技术措施,而不是管理的问题。

三、C建筑工程公司原有从业人员650人,为减员增效,2009年3月份将从业人员裁减到350人,质量部、安全部合并为质安部,原安全部的8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转入下属二级单位,原安全部的职责转入质安部,具体工作由2人承担。

2010年5月,C公司获得某住宅楼工程的承建合同,中标后转包给长期挂靠的包工头甲某,从中收取管理费。2010年5月,甲找C公司负责人借用吊车吊运一台800KG-m的塔式起重机组件,并借用了“A”类汽车驾驶执照的员工乙和丙。2010年11月6日中午,乙把额定起重8T的汽车式起重机开到工地,丙用汽车将塔式起重机塔身组件运至工地,乙驾驶汽车式起重机开始作业,C公司机电队和运输队7名员工开始组装塔身。当日18时,因吊车油料用完且天黑无照明,丙要求下班,甲不同意。甲找来汽油后,继续组装。20时,发现塔吊的塔身首位倒置,无法与塔基对接。随后,甲找来3名临时工,用钢绳绑定、人拉钢绳的方法扭转塔身,转动中塔身倾斜倒向地面,作业人员躲避不及,造成3人死亡、4人重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确定此次事故类别并说明理由。

2、指出C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

3、分析本次事故暴露出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上面蓝色字体是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4、提出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1、确定此次事故类别并说明理由。×(估计扣4分)

① 较大事故。

2、指出C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

①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②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③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④ 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有效

⑤ 主要负责人经安全培训合格

⑥ 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⑦ 治理排查生产隐患。

⑧ 组织应急演练。

⑨ 事故发生后的上报制度

3、分析本次事故暴露出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① 乙无特种作业证书驾驶起重机。

② 机电队和运输队不属于专业安装人员。

③ “天黑无照明”属于专业环境不良。

④ “发现塔吊的塔身首位倒置,无法与塔基对接”表明该施工队没有专项安装方案。

⑤ “甲找来3名临时工”。施工组织不合理

4、提出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技术措施:

① 完善起重机安装方案。

② 设置施工现场照明,提供良好作业环境。

管理措施:

①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②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③ 主要负责需经安全培训合格

④ 特种作业人员经相关部门培训,持证上岗。

⑤ 从业人员经安全培训合格。

⑥ 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有效。

⑦ 定期进行隐患排查。

⑧ 编制应急预案。

四、D热电厂2x300MW扩建工程的燃煤系统包括:煤仓,运煤系统,破碎系统,给煤系统。煤仓内堆煤最大高度为14m。燃煤由汽车运入电厂,采用胶带输送机将煤送到磨煤机中磨成煤粉,煤粉送至锅炉喷燃器,由喷燃器喷到炉膛内燃烧。扩建工程使用该厂原有的2个容积500立方米柴油储罐储存点火锅炉用燃油。

给水系统的功能是将水送入省煤器。进入省煤器的水经水冷壁和过热器等受热面,变成过热蒸汽后送入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D厂调节水系统有一个储存为12t的液氨储罐。

发电机的冷却方式为“水—氢—氢”方式,氨气由直径100mm的管道引入发电机设备。制氢系统有9个表压3.2MPa,容积10立方米的氢罐。锅炉机组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025t/h,过热蒸汽出口压力为17075MPa。

D厂远离城区。为方便员工生活,D厂在厂区设立了一座加油站,加油站有2个容积150立方米的汽油储罐,汽油的密度为730kg/m3.

受D厂委托,E安全评价机构对该厂扩建工程进行了安全评价,出具了安全评价报告,并提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计22分)

1、为预防燃煤输送系统事故,应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2、D厂委托给E机构的安全评价属于哪种类型?简述该类安全评价包括的主要内容。

3、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结合以上场景,说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4、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指出D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五、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

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m3/h。热电站有:3台130t/h燃煤锅炉,1套12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度地蒸汽,生产能力为220t/h , 蒸汽在管道中的压力为3.7MPa。

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

机动车辆输送。

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1,2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已经发现。重大事故隐患1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是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2未整改的原因是F长认为是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指出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得火灾爆炸物质并说明理由。

2、指出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

3、指出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

4、确定重大事故隐患1.2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

5、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第五篇:201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分析

一、A焦化厂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1000人,2009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造成2人轻伤。该厂因精苯工业废水兑水稀释后外排,被环保部门责令整改。该厂采取的措施是将废水向煤堆喷洒,这样既仰制了扬尘,又避免了废水外排。为防止相关事故发生,该厂于2009年5月20日制定实施了《A焦化厂精苯污水喷洒防尘管理办法》。

2011年5月11日15时20分许,A厂备煤工甲、乙在进行胶带输送机巡检作业时闻到强烈异味,随后两人分别前往不同部位查找原因。15时38分,乙听到从甲的方向传来一声闷响,气浪迎面扑来,发现通廊部分坍塌。乙立即呼救。厂领导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对胶带输送机通廊坍塌现场进行搜救,在胶带输送机通廊北端发现甲倒在废墟中。甲头部有明显外伤,身上大面积烧伤,经医务人员确认已经死亡。

事故调查确认,此次事故为1号煤仓内苯蒸汽爆炸事故。在含苯废水向煤场内煤堆喷洒1年后,废水管道断裂,废水从管道断裂处流入煤堆底部,经胶带输送机运输,大量含苯煤粉进入1号煤仓,从含苯煤粉中挥发出的低浓度苯蒸汽积累、聚集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点火源后引起爆炸。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规定,A厂( )

A.可以只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可以委托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C.可以委托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D.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可以委托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的个人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2、A厂招收新从业人员,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学时 A.12 B.24 C.36 D.48 E.72

3、A厂2009年百万工时伤害率( ) A.1 B.2 C.3 D.4 E.5

4、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作为A厂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可从事的安全生产工作包括( )

A、参与本厂组织的事故调查 B、参与本厂厂内隐患排查治理 C、进行本厂员工职业病鉴定 D、参与本厂员工安全培训 E、为本厂选用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5、根据生产事故调查和处理条例,该起事故的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国资委组织调查

B、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调查 C、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环境部门组织调查 D、可邀请相关专家作为调查组成员参与事故调查 E、A厂上级主管部门、工会参与事故调查

6、A厂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 )

A、煤尘 B、笨 C、氯 D、高温 E、焦炉煤气

7、A厂要恢复生产在修复破坏的设备、设施后还需( )

A、重新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 B、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 C、将事故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 D、全面落实事故调查报告整改要求

二、B家具木材厂加工车间内用可移动式传送带传送物料,可移动式传送带的驱动电机使用380V三芯电缆线供电,其铁制控制箱入口处的电缆线用布条缠绕固定。因控制箱随传送带经常移动,操作人员为图方便,只安装了一个螺栓固定。控制箱没有漏电保护装置。 木材厂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2009年5月21日15时20分,由于车间内木材堆积,影响传送带正常工作,现场操作人员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带电移动传送带。在移动过程中,三芯电缆线松动脱落,带电电缆短路打火,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重伤者经34天抢救无效死亡。事故造成木材厂加工车间厂房部分坍塌,全厂停产,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1、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包括( )

A.医疗费用 B.企业停产损失费用 C.事故罚款 D.清理现场费用 E.丧葬及抚恤费用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很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3、从业人员长期接触B厂木材加工车间的粉尘可能引发的职业病是( ) A.尘肺 B.苯中毒 C.炭疽 D.职业性哮喘 E.甲醛中毒

4、在下列措施中,对解决木厂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问题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ABCD)

A、密闭产尘设备措施 B、粉尘堕化措施

C、除尘净化措施 D、通风净化措施 E、防静电措施

5、在移动传送带过程中,可用于预防人员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有(ACE) A、安装静电保护装置 B、安装电磁屏蔽 C、采用TT系统 D、安装机械联锁 E、采用保护接零系统

6、针对B厂的粉尘爆炸危险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粉尘的分散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爆炸 B、尘浓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C、含氧量越高,爆炸强度越大 D、粉尘温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E、粉尘湿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7、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有(BE) A、优先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原则 B、“四不放过”的原则 C、公正、公开的原则 D、企业利益至上的原则 E、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8、该起事故暴露B厂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AB) A、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B、安全检查不到位 C、劳动防护用品不合格 D、未采用防爆电机 E、岗位责任制不健全

三、C建筑工程公司原有从业人员650人,为减员增效,2009年3月份将从业人员裁减到350人,质量部、安全部合并为质安部,原安全部的8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转入下属二级单位,原安全部的职责转入质安部,具体工作由2人承担。

2010年5月,C公司获得某住宅楼工程的承建合同,中标后转包给长期挂靠的包工头甲某,从中收取管理费。2010年5月,甲找C公司负责人借用吊车吊运一台800KG-m的塔式起重机组件,并借用了“A”类汽车驾驶执照的员工乙和丙。2010年11月7日中午,乙把额定起重8T的汽车式起重机开到工地,丙用汽车将塔式起重机塔身组件运至工地,乙驾驶汽车式起重机开始作业,C公司机电队和运输队7名员工开始组装塔身。当日18时,因吊车油料用完且天黑无照明,丙要求下班,甲不同意。甲找来汽油后,继续组装。20时,发现塔吊的塔身首位倒置,无法与塔基对接。随后,甲找来3名临时工,用钢绳绑定、人拉钢绳的方法扭转塔身,转动中塔身倾斜倒向地面,作业人员躲避不及,造成3人死亡、4人重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确定此次事故类别并说明理由。

2、指出C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

3、分析本次事故暴露出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4、提出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四、D热电厂2x300MW扩建工程的燃煤系统包括:煤仓,运煤系统,破碎系统,给煤系统。煤仓内堆煤最大高度为14m。燃煤由汽车运入电厂,采用胶带输送机将煤送到磨煤机中磨成煤粉,煤粉送至锅炉喷燃器,由喷燃器喷到炉膛内燃烧。扩建工程使用该厂原有的2个容积500立方米柴油储罐储存点火锅炉用燃油。

给水系统的功能是将水送入省煤器。进入省煤器的水经水冷壁和过热器等受热面,变成过热蒸汽后送入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D厂调节水系统有一个储存为12t的液氨储罐。

发电机的冷却方式为“水—氢—氢”方式,氨气由直径100mm的管道引入发电机设备。制氢系统有9个表压3.2MPa,容积10立方米的氢罐。锅炉机组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025t/h,过热蒸汽出口压力为17075MPa。

D厂远离城区。为方便员工生活,D厂在厂区设立了一座加油站,加油站有2个容积150立方米的汽油储罐,汽油的密度为730kg/m3. 受D厂委托,E安全评价机构对该厂扩建工程进行了安全评价,出具了安全评价报告,并提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计22分)

1、为预防燃煤输送系统事故,应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2、D厂委托给E机构的安全评价属于哪种类型?简述该类安全评价包括的主要内容。

3、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结合以上场景,说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4、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指出D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五、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

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m3/h。热电站有:3台130t/h燃煤锅炉,1套12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度地蒸汽,生产能力为220t/h , 蒸汽在管道中的压力为3.7MPa。

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

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1,2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已经发现。重大事故隐患1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是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2未整改的原因是F长认为是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指出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得火灾爆炸物质并说明理由。

2、指出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

3、指出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

4、确定重大事故隐患1.2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

5、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附件:2011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考查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安全生产技术,分析和解决安全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和安全技术措施制定的案例分析。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和修订、安全教育培训、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相关方安全管理的案例分析。

3.安全生产许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案例分析。

4.应急体系建设、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应急准备与响应、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的案例分析。

5.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的案例分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安全疏散演练应急预案下一篇:安全事件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