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论文

2023-01-23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改革方略, 以人本主义的观点出发, 兼容了主体教育、情境教育、情感教育、愉快教育和创新教育等各种现代教学论思想, 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实际教学过程中, 除了全班集体合作学习外,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在合作中体现其学习的主体性、互补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效率。

1 充分保证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合作”的基础是分工, 没有分工就不能谈合作。“分工”对学生来说, 首先是独立思考。以往小组合作, 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充分独立读书、独立思考, 往往使小组合作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成绩好“先知先觉”的学生包揽了小组讨论的发言权及主动权, 使大部分小组成员的学习趋于被动接受的局面, 没有动脑思考的机会, 也没有思考的必要, 就失去了合作学习中,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意义。

因此, 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是留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了自己的见解后再去“合作”。这种“合作”是给别人提供思考的材料, 也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取经验, 得到启发, 使每个人在“合作”学习的同时, 加深理解, 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 有位老师一开始上课, 就给学生10分钟的自学时间,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提供自学实践的机会。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在不懂的地方动笔做个记号, 读完后, 再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视, 待学生自学完成后, 再提出要求,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最后把小组不理解的问题汇报上来, 全班同学共同解决。 (课堂上小组活动, 同学们各抒己见, 气氛异常活跃。)

这种课前10分钟的独立自学设置, 以读为基础, 以思为核心, 以议为形式, 通过读、划、查、说等不同的学习方式, 给学生充分的读书、议论、交流的时间及空间, 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并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 借助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流的效果, 使学生彼此间优势互补, 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

2 充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到位

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 (D.W.Johnosn) 曾发表过精辟的论述, 他指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人力资源, 是教学活动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事实上, 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同健康成长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要精心科学地安排合作教学, 保证小组内每一位成员的学习到位, 合理开发潜在的人力资源, 提高其学习的效率。

(1) 分组要灵活。小组的组合可以根据成员的性别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进行组合。小组成员以4~6人为宜。组内设小组长1名, 负责小组内成员合作学习。对小组长人选的确定, 可考虑组员的意见及个人能力等多个方面。例如:特级教师俞国娣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 根据朗读的需要先选出几位小老师, 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小老师组成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这几位小老师自然成为小组长。这样, 学生不仅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而且小组内成员大多兴趣相投, 感情相融,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当然, 为使全体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 同时建立组内成员的平等关系组长人选可以实行轮换制, 但要注意对小组长的培训工作。分组的方式尽量要多样, 灵活的分组使学生几乎没有固定的座位, 也没有固定的合作伙伴。这种不断变动的小组, 使学生获得了和不同的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多交往的机会, 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 向他人学习的能力, 与他人交往, 合作的能力;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增强群体意识, 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2) 分工要明确。在小组中, 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 要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要分工明确。由谁组织以哪种方式汇报?同学发言时其他人做什么?由谁进行归纳总结?由谁记录?同伴记录时其他人的工作是什么?总之, 要求合作小组成员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现在该为小组干什么。只有分工细致明确, 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以培养, 学习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在教学《吃西瓜》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西瓜的外形特点。当学生一听到任务后马上要展开讨论时, 张老师及时打停, 引导学生分工, 四人各说一种外形, 然后推选出代表发言。这样, 每个人在合作过程中都清楚自己该干什么。而对“代言人”来说, 他能获取伙伴的信任, 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 必然受到激励, 会表现地更好些;对其他同学来说, 也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

3 开展评比, 体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功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境界, 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 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 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个人计分变成小组计分, 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形式, 形成“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评比的过程实质是再学习的过程, 通过评比, 学生能正确地认识他人, 也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于教师的更有效果。为了激励学生再按小组总分进行评比, 好的同学感到他们只为自己的学习是不够的, 成绩差的同学感到影响了本组有了压力, 这样使压力变成集体和个人的动力。评比后, 小组里的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每天都有同学督促和帮助, 学习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例如, 在开展班级学生读书活动中, 根据小组每个组中的读书态度、合作情况、获得知识程度进行评估, 坚持鼓励、扶持为主, 同时提出希望。然后, 将每组的读书量、学会的词语、明白的事理等建立档案, 及时奖励。一学期下来, 每个孩子都可以完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阅读量。适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 有利于强化学生合作意识, 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本文针对以往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不高, 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 就怎样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提出: (1) 合作之前, 充分保证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2) 科学安排, 充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到位; (3) 开展评比, 体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功。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效率,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师大出版社.

[2] 王垣.论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Z].

[3] 李冬梅.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探究[Z].

[4] 钟启泉, 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Z].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法医尸体检查死因论文下一篇:壁挂式空调器中凝露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