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县省级防护林生态

2023-03-12

第一篇:宁阳县省级防护林生态

安阳县地方税务局创建省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汇报材料

主席、各位委员,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我局检查指导。下面,我把近年来我局创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的主要情况作一篇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2010年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局立足历年的荣誉成绩,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爱国卫生工作会议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践行税收事业、精神文明、地税文化、爱国卫生等多项工作和谐共融、相辅相成的发展道路,以构建清洁卫生的办公环境、打造体魄强健的税干队伍为目标,以培养现代文明卫生理念、科学健康生活方式为内容,以“将民族精神、集体观念、健康意识融入到预防控制疾病的伟大实践之中去”为动力,将爱国卫生工作摆上工作议程,列入工作重点,在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健康教育及病媒生物防治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营造了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明卫生的浓厚创建氛围,取得了明显的创建成效。主要的工作情况是: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夯实爱国卫生工作基础。爱国卫生工作是事关全社会的重要工程,是关乎我局整体队伍水平和广大地税干部健康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单位、一个组织的文明程度、开放意识、文化水平和社会公德的集中体现。创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就要把全局看作是一个有生命、能呼吸和不断变化的有机体来创,就要在正确把握爱国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机遇的前提下来创。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要求,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通过机关全体、各级基层单位同志的共同参与,不断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一是领导重视,健全组织。今年五月,及时调整了我局创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张玉书同志为组长,各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阳县地方税务局创建省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教科,并把创建省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和全年工作计划,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建章立制,完善机制。为把卫生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解决创卫工作中的问题,结合本局具体情况,先后修改、拟定了《安阳县地方税务局卫生管理制度》、《安阳县地方税务局绿化管养制度》、《安阳县地方税务局机关食堂管理制度》、《安阳县地方税务局疫病防治制度》等,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又拟定了《安阳县地方税务局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安阳县地方税务局干部职工健康体检制度》、《安阳县地方税务局各类流行病情防控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全方位的爱卫制度,把创建任务同其他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同部署,同检查,同表彰,有效提高了全体职工争创卫生先进单位的积极性。三是明确目标,各司其职。各科室明确分工,人教科负责健康宣传、教育,办好健康宣传专栏;办公室负责组织卫生检查、评比,并负责机关公共区域卫生的保洁;其余科室负责楼层走廊及室内卫生,并划分包干区,各科室负责人为创建责任人。

二、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开展爱国卫生宣教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广泛动员,全方位落实爱国卫生相关制度的同时,我局着力促进由知识层面、意识层面向行为习惯的转化,着力促进从新的高度认识和确立爱国卫生工作在全局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采取座谈会、培训会、简报、印发卫生科普资料等多种形式,以职工为本,以健康为本,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普遍提高全体地税干部健康行为的形成水平。一是在年初组织召开创建爱国卫生单位全局动员大会,制定下发创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工作方案,在全局树立“全员大卫生”观念,不断增强大家争创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的意识,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爱国卫生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持之以恒的开展。二是在机关各科室设置“请勿吸烟”警示牌,在公共场所张贴劝阻吸烟标志和提倡讲文明、讲卫生、讲礼仪的标牌,在宣传栏内张贴健康教育宣传画和健康教育科普常识,把教育和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三是结合机关内部作风教育整顿和行风评议工作,要求全体机关干部讲文明、讲礼貌,注意衣着整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以良好的个人形象来维护良好的单位形象。四是结合时节特点,以“文明中原大讲堂”和“职工文明学校”为依托,开展每月一次的集中健康教育活动。由各科室准备教育学习资料,以听讲座、看幻灯片、做测验、交流心得等形式,广泛普及流感、腮腺炎、风疹、肺结核等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五是建立完善职工健康档案。由县局办公室和人教科负责,每年四月组织干部职工到相关医院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多年来在本单位无一例流行传染病发生并传播。六是继续开展早晨做广播操活动。由带班局长带领,组织全体税干利用每天清晨点名后的十分钟统一做广播体操,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在每一天每一个清晨。七是积极开展创卫公益活动。在每月的16日 “清洁日”这天,组织我局志愿者分为“进社区义务劳动组”、“清洁家园义务劳动组”和“美化办公周边环境义务劳动组”,深入帮扶地区和住宅小区,清理辖区内杂物杂草、“三乱”、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进一步建设美好环境。

三、突出重点,加强整治,打造洁净优雅的办公环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清洁环境之“器”在于“细化”。在硬件整治上,我局自2008年以来先后三次对机关门前的道路、地面进行了硬化、平整,对整栋楼房漏水位置进行了及时修缮。对院内可绿化面积全部进行了绿化,还养殖了多株盆花摆放在机关大楼内,做到机关立体绿化。在日常卫生方面,我们通过划分卫生区域、落实局机关卫生标准、配备日常卫生设施、定期开展卫生评比等深入、细化的方式方法,为创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的常态化发展趋势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一是对科室卫生考评制订了相关细则,每个科室都有指定的卫生包干区,从地面到天花板等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评分标准,务必做到包干区一日一打扫。公共卫生区域聘请专人负责清扫,机关全体做到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二是进一步落实我局卫生标准,要求办公室内干净不乱张贴;桌面整洁不乱堆乱放;地面洁净不乱吐痰;会议室用具、茶具有专人负责清洗、消毒,确保整个办公环境墙壁、门窗、灯具、楼梯、走廊无破损,走道整洁无杂物。三是在公共场所内配备了痰盂、垃圾桶卫生设施,各科室及时添置了一些必要的卫生设施,如拖把、簸箕,确保卫生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四是针对厕所卫生问题专门成立“厕所保洁”制度,去除污秽和异味,保证了全体工作人员上厕所的愉快心情。五是由办公室负责每周组织一次例行卫生检查,每月开展一次重点评比检查,截止目前,2012年已开展7次大的卫生检查评比,并将检查结果在县局机关公告栏内及时公布。

四、加强控管,严格问责,确保饮食卫生安全。“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只有严字当头、重典治患,才能真正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职工食堂的安全卫生关系到机关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局高度重视职工食堂的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我局职工食堂安全制度,实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办法,确保无过期、变质食品,确保食堂内无污迹、积灰,确保食堂排水沟的畅通,杜绝食物中毒等任何一起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对餐厅工作人员也做了明确限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体检,持卫生防疫站健康证方可上岗,在工作时间要求其一律穿工作服、佩戴口罩。

五、常抓不懈,主攻难点,巩固清除病媒生物成效。“风起于青蘋之末”,病媒生物非无根之木。三年来,我局始终把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任务来抓,在管理综治上,从突击性向规范性转移,从阶段性向长效性转移,从领导重视向全民动员、齐抓共管转移。一是进一步加强每年春秋两季集中整治,把清除病媒生物作为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予以高度重视。如今年春天集中开展的清除病媒生物活动,统一发放了鼠药10包,灭蚊虫药20包,做到统一购药、统一发放、统一投饵,效果显著。二是及时整理、疏通阴沟,铲除杂草,清理卫生死角,从根本上清除病媒生物滋生地,切断细菌病毒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病媒生物与人的交叉感染。三是加强病媒生物知识宣传。以每年四月的“爱国卫生月”为载体,我局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宣传发动、密度检测、技术培训和督导检查,收到了明显效果。

“一把扫帚扫出新天地,一条红线贯穿五十年”,三年来,我局的爱国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局机关干部职工参与创卫率达到了100%,单位面貌焕然一新,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进一步实绩。但我们同时也知道,受当前发展水平限制带来的饮用水安全、食品微生物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引起的卫生问题等,都给爱国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将以新的视野正确把握爱国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在上级爱卫会的支持和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要求,总结经验,化“硬任务”为“软实力”,变“管治”为“共治”,不断提升创卫实效,为建设一个文明、整洁、舒适、优雅的地税之家而做出不懈努力。

第二篇:山阳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传染病防治工作汇报

山阳县卫生局

我县自2004年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以来,全县27个网络直报单位(3个县直医疗单位、23个镇卫生院、1个民营医院)全部实行了传染病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质量逐年提高,报告工作逐步规范,质量稳步提高。自2009年以来,全县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现将2009年以来我县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9年以来我县传染病发病情况

2009年全年共报告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7种1065例,报告发病率为244.31/10万。死亡1例,死亡率为0.23/10万,病死率为0.09%。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肺结核307例、肝炎239例、其它感染性腹泻205例、手足口病121例、腮腺炎112例,发病率依次为:71.74/10万、55.85/10万、47.91/10万、28.28/10万、26.17/10万。

2010年全年共报告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8种1497例,报告发病率为332.92/10万。死亡5例,死亡率为1.11/10万,病死率为0.33%。与上年相比发病率上升36.27%。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手足口病505例、感染性腹泻331例、肺结核300例、肝炎206例、结膜炎46例,发病率依次为:117.44/10万、76.97/10万、69.77/10万、47.90/10万、10.69/10万。

2011年全年共报告法定乙、丙类传染病 14种1169例,报 - 1 -

告发病率为270.93/10万,死亡2例,死亡率为0.46/10万,病死率为0.17%。与上年相比发病率下降22.18%。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肝炎270例、手足口病266例、肺结核243例、感染性腹泻215例、结膜炎45例,发病率依次为:62.57/10万、61.64/10万、56.31/10万、49.82/10万、10.42/10万。

二、2009年以来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监测管理工作

县疾控中心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每天坚持至少4次以上网络审核制度,2009—2011年网络审核及时率均达100%。在审核过程中对发现的聚集性病例等疫情及时核实并上报相关领导,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县疾控中心每月对上月疫情动态作出分析,每半年、全年做出全面疫情分析,并下发各医疗单位,指导全县传染病报告及防控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统一规范相关资料

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夯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每年组织开展县、镇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工作,建立健全各项传染病报告本底资料。县疾控中心于2010年统一印制了门诊日志、住院部入出院登记册、传染病登记册等传染病报告相关资料,使我县传染病报告工作规范管理又上新台阶。

3、规范开展各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调查工作

根据商洛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死亡病例报告质量调查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山阳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

报告及死亡病例报告质量调查方案》。自2010年4月起县、镇各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开展了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工作,促进了我县传染病管理工作规范开展。2009年以来,传染病报告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4、加强督查,强化措施

县卫生局每年年初与县、镇各医疗单位签订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半年、年终与疾控中心联合开展各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督导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全县通报,兑现奖惩。县疾控中心定期开展了各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的督导,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及时指出,并限期改正,有力的促进了各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稳步提升。

三、重点传染病防控情况

1、艾滋病

我县自2000年9月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截止2011年12月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39例,死亡20例,失访2例。县卫生局、疾控中心采取综合措施,规范实施艾滋病防治工作。一是积极开展疫情监测、强化疫情报告制度。2009—2011年监测发现HIV阳性病例3例,报告3例,报告率达100%。二是依托三级网络,对感染者实施人文管理,对存活者/病人的非HIV抗体阳性配偶/固定性伴进行采血检测58人次,结果连续三年均为阴性。三是规范开展VCT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在县医院、县疾控中心等七个单位设立VCT服务室。连续三年开展各类人群

梅毒检测404人次,结果均为阴性;HIV检测17444人次,其中初筛阳性2例,确诊2例。四是广泛开展宣传、营造防“艾”氛围。三年来设立大型宣传牌4面,灯箱宣传牌10面,永久性标语1516条。五是落实干预措施,防治疫情传播。认真实施100%安全套推广使用项目。实行月干预措施,三年累计干预36次,为高危娱乐场所发放安全套72584只,干预暗娼人员1598人次。六是加强抗病毒治疗管理,开展基本医疗服务。累计为25名病人免费发药全程督导抗病毒治疗,病人督导服药率达100%。七是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三年共帮扶受艾滋病影响12 户家庭开展生活自救,累计投入资金20000元,保障病人家庭生活稳定,户均年收入达8000元。

2、结核病

2009至2011年累计接接诊初诊病人4241例,初诊病人就诊率 3.2 ‰,免费拍摄胸片2795例,查痰4179例,初诊病人痰检率为99.00%,确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763例,病人治疗覆盖率100%,新涂阳发现率达70%。一是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结防工作人员业务素质。2009至2011年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4期,培训各级医务、管理人员1555人次;二是定期开展结核病督导访视工作。2009至2011年累对30个乡镇督导531次,访视免费治疗病人561人次;三是强化结核病网络专报。始终保持专报信息上报及时准确,提高了新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报告质量;四是强化非结防机构结核病登记、报告、转诊及转送工作,提高肺结核病人报告率、转诊率、转送率和转诊到位率;五是积极开展涂

阳病人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2009至2011年累计应筛查涂阳病人家属825人,实筛查799人,病人家属筛查率96.85%;六是积极开展TB/HIV双重感染筛查工作。没有发现双重感染病人;七是开展了县中入校新生结核病筛查工作。应作结核菌素(PPD)试验3104人,实作3091人,其中结核菌素(PPD)试验呈强阳性反应30人,经对呈强阳性反应30人拍X光胸片均排除肺结核。

3、甲型H1N1流感

2009年我县共发现报告甲型H1N1流感8例。疫情发生后,卫生局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以张兴华局长为组长的山阳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医疗救治、疾病控制、信息宣传、卫生监督、后勤保障等五个小组,全面负责全县的甲流防控工作。一是迅速启动甲流防控应急预案,对发生聚集性病例的山阳中学、同仁学校采取封校,班级停课放假,规范治疗患者,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消毒、健教等综合措施,使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在节假日期间对流动人口加强监测,保持警惕,做好疫情防范处置工作。三是加强演练。先后组织了多次实战演练,检测各部门协调作战能力,在演练中提高快速反应处置能力。四是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按照省市下发疫苗接种计划,2010年1至5月共接种甲流疫苗81300人份。在易感人群中建立了免疫屏障,为控制甲流发病奠定了基础。20

10、2011年全县未发生甲型H1N1流感病例。

4、手足口病

自2008年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以来,我县2009—201

1年手足口病发病数分别为:121例、505例、266例。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积极采取防控措施:一是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疫情监测。实行手足口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二是开展群防群控,科学应对疫情。县疾控中心成立流调队,对全县发生的每例手足口病例都进行了个案调查,并落实辖区镇、村两级对病例进行监测管理。对三年来累计发生的20余起学校聚集性疫情均采取班级放假10天的措施,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7天,对教室、宿舍等进行终末消毒,指导学校开展晨检工作,有效预防疫情在校园内的传播流行。三是加强物资储备,应对疫情需要。

5、肠道传染病监测防治

开展了以霍乱防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县、镇医疗卫生单位建立肠道门诊,落实“八”有措施,做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每年5—10月份全县各级哨点医院开展监测,实施电话周报。2009—2011年累计完成市级下达的腹泻病例病原学检测任务150余例未发现阳性病例。

三年来,在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生态防护林护林员管理办法

篇一: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细则

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细则

为加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队伍建设,规范护林员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法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一、护林员是指从事生态公益林资源保护的专职人员,护林员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热爱林业事业,责任心强,身体健康,能适应公益林区野外工作环境。

二、公益林林权属国家所有的,管护责任单位为所在国有林场,其管护人员原则上不外聘,在林场职工中按照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录用,确定后报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公益林林权属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招聘生态公益林护林员人选由村民委员会讨论,按照“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进行。所选护林员一是要熟悉管护责任区的村情、山情、民情;二是在当地说话比较有影响力;三是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四是要有健康的身体;五是了解林业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国家政策;六是能够服从组织领导。护林员原则上一年一聘,签订管护合同,登记造册,统一管理。管护人员确定后统一登记造册,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签章后将花名册报送县林业局备案。县 林业局按照管护责任合同,会同当地政府每年对护林员实绩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续聘,不合格者解聘。

四、县林业局和乡镇林业站负责组织指导护林人员的选聘工作,并对受聘护林人员进行政策法规、林木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有关生态公益林管护知识的岗位培训。乡村管护责任单位负责对护林员进行日常管理,定期组织召开例会,并搞好考勤及巡山日志的检查工作。

五、乡村管护责任单位应合理划分管护区域。国有林场原则上按每6000—8000亩配备1名专职护林员。集体和个人所有的生态公益林的护林员数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配备。

六、护林员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林业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做好森林资源和相关保护标志、设施的保护工作;

(二)定期巡护责任林区,对盗伐滥伐、乱捕滥猎、乱采滥挖、乱占滥用林地、违章野外用火以及不按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内容和要求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护林员应当制止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处理。护林员每月巡护时间应不少于22天(防火期内应坚持每天巡护),并据实记录巡山日志,记载林业生产、管护等方面的情况;

(三)协助乡村管护责任单位开展森林防火宣传、火灾调查、林木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及时报告火警和病虫疫情;

(四)协助有关单位开展责任区内生态公益林的营造、抚育、封育和监测工作。

七、管护合同执行一年期满,管护责任单位应将护林员花名册、管护面积及范围、应兑现的护林员工资以及管护任务完成情况等在相应的范围内公示(公示时间不短于1周),由生态公益林所在地群众评议和监督,并由县林业局进行绩效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应优先续签下一管护合同,考核不合格者终止其护林员资格。

八、管护单位应根据合同约定向护林员发放报酬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其报酬从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中列支。

九、护林员在聘任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扬或奖励:

(一)责任区内无森林火灾、盗砍滥伐、乱捕滥猎、侵占林地等案(事)件发生,生态公益林资源管护成绩显著;

(二)勇于制止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使生态公益林资源免遭重大损失者;

(三)在生态公益林营造、抚育、监测等工作中成绩突出者;

(四)拯救、保护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有功者; 篇二:乡镇生态公益林专职护林员管理制度

乡镇生态公益林专职护林员管理制度

发布: 2010-12-08 23:28 | 作者:|查看: 7次

为了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专职护林员的监督管理,规范管理秩序,根据**县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专职护林员必须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严格做好责任区内的巡查护林防火等工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体专职护林员每月集中培训开会一次,各组长每周集中一次,集中汇报一次,集中开会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确保24小时信息畅通。

二、各责任区专职护林员考勤考核每月一次,由林业站分片工作人员签意见,每季度考核一次,由林业站站长签意见,年终全面考核评分一次,由镇生态公益领导小组统一执行。出勤巡查日记本由本人填写清楚,在森林防火期内必须出勤30天,火险级别三级以上,各片管理小组统一行动的,由组长签名,火险级别五级及森林防火戒严期林业站统一行动,由林业站分片人员签名。

三、专职护林员因事须请假的,一天内由各片管理小组长批准,二天内由林业站分片人员批准,三天内由林业站站长批准,未经批准离岗,一律视为旷工,1天扣0.5分,2-5天内每天扣1分,信息不畅通的,每次扣0.5分,其他按《**县生态公益林专职护林员管理实施细则》评分标准执行。

四、林业站组织人员随时进行检查,发生火情案件及盗滥伐案情,如发现专职护林员不到位者,视其情节轻重予以扣分直至解聘。

五、希各专职护林员自觉认真执行以上管理制度,本制度于2009年1月1日执行。

(20.1 KB) 蓬莱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制度

蓬莱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制度

各村委会,清水岩管委会: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强化村委会监管职能,充分调动护林员管护生态公益林积极性,保障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安全。现将《蓬莱镇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制度》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蓬莱镇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制度》

蓬莱镇人民政府

2009年4月23日

抄送:县林业局,镇林业站,叶书记,林镇长,谢副镇长, 存档。

蓬莱镇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规范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的行为,保障生态公益林安全,达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的目的。根据《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和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福建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管理制度所称的生态公益林护林员是指从事巡护森林、制止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护林工作人员。

第三条 县林业局负责本辖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乡镇政府及林业站负责对生态公益林护林员队伍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护林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政治思想觉悟高,为人正直,责任心强,遵纪守法,能秉公办事,未受过刑事处罚;

(二)热心林业事业,群众基础好,有一定威信,长期在本地生产、生活;

(三)身体健康,年龄在25-55周岁的男性公民;

(四)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处理一般文字材料;

(五)具有工作必需的摩托车交通工具;

(六)具有工作必需的移动手机通讯工具;

(七)不是现任村两委成员。

第五条 按照“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招聘生态公益林护林员。

第六条 护林员由村民委员会(或居委会)等林权单位,根据《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进行推荐,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林业局审批后聘任;县林业局根据管护合同的约定向护林员发放工资。

第七条 护林员原则上一年一聘,签订管护合同,登记造册,统一管理。县林业局按照管护责任合同,会同当地政府每年对护林员实绩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续聘,不合格者解聘。

第八条 护林员的主要职责:

(一)积极宣传国家林业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公益林管理规定、森林防火知识等。

(二)巡护责任区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制止乱砍滥伐、毁坏林木(含苗木)、非法收购和无证运输木材;制止在生态公益林区域内进行开

垦、采石、挖沙、取土、筑坟、挖根、挖笋、采脂、采集、放牧、打柴等损坏生态公益林的活动。

(三)制止在林区违章用火行为,及时清除林火隐患,发现火情及时报告并协助当地政府扑灭森林火灾,协助执法部门对火灾案件进行查处,森林高火险期要在责任区进行全天候巡查。

(四)发现森林病虫害应及时报告林业主管部门,并协助林业主管部门搞好调查与防治工作。

(五)制止乱采乱挖乱捕乱猎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协助森林公安依法收缴采挖猎捕工具和野生动植物。

(六)按《福建省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情况登记簿》的内容作好每天巡护记录。一旦发现人为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应竭尽全力制止,并及时报告当地村委会、林业站和乡(镇)人民政府。

(七)着装整齐、佩带标志、携带小喇叭等工具上山巡护,在森林防火期(每年9月至翌年4月)须带水枪和铁扫帚等扑火工具。

(八)接受林业部门指导和管理,配合林业部门在管护区开展林业各项工作。

第九条 建立护林员培训上岗制度。林业站负责对护林员培训考核工作,考核合格的护林员方可上岗。护林员履行职责时,应持证(书)上岗,并佩戴全县统一标识。

第十条 公益林管护人员的配备要求。根据当地公益林分布特点,按照管护难易度,划定护林责任区。原则上按照人均2000-3000亩确定管护责任区,配护林员1名。

第十一条 林业站负责对护林员的出勤、管护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县林业局负责对护林员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比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护林员奖惩和聘任的依据。

第十二条 奖惩办法

(一)护林员在聘用期内,管护责任区无发生森林火灾、盗砍滥伐、林地侵占、乱捕滥猎、森林病虫害、非法采脂等现象,护林成绩突出的,在年终考核时予以表彰和兑现效益工资。

(二)护林员在聘用期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扣发工资、解聘等处罚。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扣发当月工资的50%:(1) 无故不参加例会或培训一次的;(2)发生乱占用林地1亩以下的,且没有在当天上报的;(3)高火险期间,发生违章野外用火,没有制止或没有在1个小时内上报的;(4)未经请假擅自离开岗位一次的;(5)不做好工作日记的。

2、扣发当月工资:(1)发生林业行政案件,没有在当天上报达二次以上(含二次)的;(2)发生乱占用林地1-4.9亩,没有在2天内上报达二 次以上(含二次)的;(3)发生森林火灾的;(4)未经请假擅自离开岗位达二次以上(含二次)的。

3、扣发当月工资,并予解除合同辞退:(1) 发生林业刑事案件,没有在查案前上报的;(2)发生森林火灾未在1个小时内上报且没有在现场参与扑救的;(3)一个月内连续发生2起森林火灾的;(4)森林火灾过火面积150亩以上的;(5)未经请假擅自离开岗位外出打工的;(6)考核不合格,不能胜任管护工作的。

4、以权谋私、监守自盗和弄虚作假等触犯法律的,应予解聘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管护工资的计算方法和支付方式

1、护林员管护工资按管护面积和县林业局核定的标准计算年工资总额;月工资等于年工资总额除以12个月,当月发放80%,20%作为年终效益工资,效益工资不搞平均分配,按考核结果予奖励。

2、每月的月底由林业站组织人员对护林员的管护情况进行评比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发放护林员月工资的主要依据。护林员的工资表由各林业站负责人签字盖章,每季度报送县林业局审核作为汇款凭证,县林业局按规定将护林员工资汇至其工资账户。

3、年终效益工资由林业局组织人员对护林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发放护林员年终效益工资的主要依据。

第十四条 本管理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篇三: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制度

***镇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规范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的行为,保障生态公益林安全,达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的目的。根据上级林业部门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管理制度所称的生态公益林护林员是指从事巡护森林、制止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护林工作人员。

第三条 镇政府及林工站负责对生态公益林护林员队伍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护林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政治思想觉悟高,为人正直,责任心强,遵纪守法,能秉公办事,未受过刑事处罚;

(二)热心林业事业,群众基础好,有一定威信,长期在本地生产、生活;

(三)身体健康,年龄在20-55周岁的男性公民;

(四)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处理一般文字材料;

(五)管护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在职村干部不能兼职。

第五条 按照“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招聘生态公益林护林员。

第六条 护林员由村民委员会等林权单位推荐,经镇人民政府考核、聘任,报县林业局备案。

第七条 护林员原则上一年一聘,签订管护合同,登记造册,统一管理。镇政府会同县林业局按照管护责任合同每年对护林员实绩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续聘,不合格者解聘。

第八条 护林员的主要职责:

(一)积极宣传国家林业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公益林管理规定、森林防火知识等。

(二)巡护责任区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制止乱砍滥伐、毁坏林木(含苗木)、非法收购和无证运输木材;制止在生态公益林区域内进行开垦、

采石、挖沙、取土、筑坟、挖根、挖笋、采脂、采集、放牧、打柴等损坏生态公益林的活动。

(三)制止在林区违章用火行为,及时清除林火隐患,发现火情及时报告并协助当地政府扑灭森林火灾,协助执法部门对火灾案件进行查处,森林高火险期要在责任区进行全天候巡查。

(四)发现森林病虫害应及时报告林业主管部门,并协助林业主管部门搞好调查与防治工作。

(五)制止乱采乱挖乱捕乱猎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协助森林公安依法收缴采挖猎捕工具和野生动植物。

(六)作好每天巡护记录。一旦发现人为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应竭尽全力制止,并及时报告当地村委会、林工站和镇政府。

(七)着装整齐、佩带标志、携带小喇叭等工具上山巡护,在森林防火期(每年9月至翌年4月)须带必要等扑火工具。

(八)接受林业部门指导和管理,配合林业部门在管护区开展林业各项工作。

第九条 建立护林员培训上岗制度。林工站负责对护林员培训考核工作,考核合格的护林员方可上岗。

第十条 公益林管护人员的配备要求。根据当地公益林分布特点,按照管护难易度,划定护林责任区。原则上每个村委会配护林员1名。

第十一条 林工站负责对护林员的出勤、管护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护林员奖惩和聘任的依据。

第十二条 奖惩办法

(一)护林员在聘用期内,管护责任区无发生森林火灾、盗砍滥伐、林地侵占、乱捕滥猎、森林病虫害、非法采脂等现象,护林成绩突出的,在年终考核时予以表彰和兑现效益工资。

(二)护林员在聘用期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扣发工资、解聘等处罚。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扣发当月工资的50%:(1) 无故不参加例会或培训一次的;(2)发生乱占用林地1亩以下的,且没有在当天上报的;(3)高火险期间,发生违章野外用火,没有制止或没有在1个小时内上报的;(4)未经请假擅自 离开岗位一次的;(5)不做好工作日记的。

2、扣发当月工资:(1)发生林业行政案件,没有在当天上报达二次以上(含二次)的;(2)发生乱占用林地1-4.9亩,没有在2天内上报达二次以上(含二次)的;(3)发生森林火灾的;(4)未经请假擅自离开岗位达二次以上(含二次)的。

3、扣发当月工资,并予解除合同辞退:(1) 发生林业刑事案件,没有在查案前上报的;(2)发生森林火灾未在1个小时内上报且没有在现场参与扑救的;(3)一个月内连续发生2起森林火灾的;(4)森林火灾过火面积150亩以上的;(5)未经请假擅自离开岗位外出打工的;(6)考核不合格,不能胜任管护工作的。

4、以权谋私、监守自盗和弄虚作假等触犯法律的,应予解聘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管护工资的计算方法和支付方式

1、护林员按管护面积发放基本工资,5000亩以下的300元/月,5000-10000亩的400元/月,10000-15000亩的500元/月,15000亩以上的600元/月,按月发放。考核工资按每人每年2400元计算,不搞平均分配,按年终镇村两级对护林员考核结果给予发放。

2、每月的月底由林工站组织人员对护林员的管护情况进行评比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发放护林员月基本工资及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

3、年终考核工资按镇政府组织人员对护林员进行考核的结果发放。

4、护林员因解除合同辞退或本人中途提出辞职的,年终不予考核,停发全年考核工资。

第十四条 本管理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0一0年七月七日

《生态防护林护林员管理办法》

第四篇:云阳县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思考

云阳县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切实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云阳县生态农业的现状

(一)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促进了生态良性循环。土地水源涵养力加强,减轻水旱灾害。水土流失大大减少,提

高了土壤入渗,减少了地表径流,减轻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三峡水库和河沟的淤积,提高了水利工程利用率和使用寿命,有利于三峡工程的正常进行,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农村小康环保取得进展。以建设“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家园”为重点,加强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村民饮水问题,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积极指导乡镇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制定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实施方案。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村容整洁,创建生态家园,促进新农村建设。

强化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率先在三峡库区一次性全面取缔县境内网箱拦网养殖,共有205户的4219个12万平方米网箱全部实现自行拆除,成为三峡库区第一个全面取缔网箱养鱼的区县。对畜禽养殖污染开展了全面调查,健全完善了档案。完成了云阳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划定了限养区、禁养区和适养区;加强了对禽流感的监控和养殖户的养殖粪便的综合治理,对分散养殖户的畜禽粪便采用先消毒再作农家肥利用,建设沼气池处理畜禽粪便,对污水处理后做有机肥使用,实现零排放。

(三)特色农业品牌培育效果初显。全县上下打造农业优质品牌意识明显增强,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成效显著,云阳巴阳峡牌纽荷尔脐橙、鹭鸯牌优质大米、相思茶、重友系列饮品等4种产品获得重庆市优质农产品称号,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有关部门和乡镇正积极扩大牛羊、柑橘、粮油、茶叶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证市场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四)农业标准化水平得到提高。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宣传,组织生产企业、生产基地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目前共申报批准了14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9个无公害农产品,全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达到6万亩。已建成“茶叶标准化示范区”5000亩,核心示范片1000亩,“相思茶”、“龙缸茶”2家县级茶叶龙头企业申报并通过了qs认证。

二、云阳县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性脆弱。

(二)农业开发利用不当,形成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日益加重。

(三)三峡库区云阳段的水污染存在隐患,已出现水华现象。

(四)生态农业基地规模优势不明显。我县的牛羊、柑橘、粮油、特色蔬菜、生态渔业等农业产业基地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尚未形成区域规模集聚优势,农产品商品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五)生态农业优质品牌较少。目前仅有少数几个农产品获得了市级名牌农产品称号,能够在市场上独领风骚的知名品牌较少,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

(六)农村面源污染呈蔓延趋势。一是农业生产污染日趋加重。不科学的使用肥料、农药、农膜,在局部地区已造成农业生态污染。农用化学品低水平过量使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低,禽畜粪便污染持续增加。二是农村生活污染日益加剧。农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快速集聚,生活污水绕村横流,生活垃圾四处飘散。三是城镇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进一步加重农村环境污染,造成对农村的二次污染;乡镇企业管理粗放,农村工业污染不断加大。云阳县农村污染的危害,影响水质安全,破坏土壤生态,威胁食品安全,危及三峡库区,制约现代农业。

三、云阳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生态农业是在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和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特点是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注重生态安全,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农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云阳要生态兴县,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任务,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改善农田生态。一是治理水土流失。坡度25°以上退耕还林、还草、还药,绿化荒山荒坡;禁止铲山火灰;提高复种指数,尽量减少耕地的裸露时间;农村杜绝烧柴禾煮饭,使用沼气、燃煤、电器、液化气和天然气,避免因大量燃烧柴禾而导致植被减少,进而加重水土流失。二是改善农田小气候。搞好农田林网化;推广喷灌、滴灌、旱地龙等节水型农业,并加强水利建设。

(

二)注重农业生态保护。要注意保护天敌(如蛇、青蛙、猫头鹰等),维持农田生态平衡。运用综合、高效、持久、安全的生物防治技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注意施用量和收获前的施用期。对废旧农膜要集中销毁处理,并运用降解农膜,避免白色污染。稿秆还田,予以腐熟,不得焚烧,避免空气污染、养分损失和资源浪费。使用环保型肥料,尽量多施有机肥,避

免大量施用化肥所带来的土壤板结和污染问题。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禁止饮用水源水库和三峡水库投饵水产养殖,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努力改善村民的生活生产条件。

(三)防止农村面源污染。要做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四个基本原则;二是处理好农村环保与城乡统筹、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四个关系;三是完善组织、投入、服务、法制、生态补偿五大保障体系;四是搞好发展现代农业、防治农村生产生活污染、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四大重点工作;五是作好规划、宣传、调研、技术应用四项基础工作;六是切实做到“三个一”,即构建一张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网,组建一支专业管理队伍,制定一套管理保障措施;七是搞好“三结合”,即农村环境整治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与提升农民素质相结合。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长期坚持。在整治的内容上,坚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在整治时序上,坚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在整治标准上,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在整治投入上,坚持整合资源,讲求实效。

(四)加大农业科技运用力度。以高新技术带动常规农业技术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广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退化草场功能恢复为主的生态农业技术,重点应用生物技术,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和配套。开发运用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与设备。综合运用农业生态技术,保障农业生态安全。

(五)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我县要发展以林为主、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种植业要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转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经济作物的油菜要栽培“双低”(低芥酸、低(来源:好范文http:///)硫苷)油菜;畜牧业要增加牛羊比重。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基地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特色农产品为突破口,实施“农业产业化335工程”(主攻三大主导产业山羊、肉牛、柑橘,壮大三大传统产业油桐、生猪、蚕桑,发展五大特色产业黑木耳、水晶梨、蔬菜、茶叶、中药材),推进农业产业向“五化”(专业化、一体化、规模化、区域化、现代化)迈进。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开展农业科技全程服务,创新农业产业投入机制,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环境,并建立农业资源多层次高效循环利用、协调稳定的生产结构。

(六)培育特色生态农业产业集群

1、高效农业。通过产业化、品牌化和生态标准化的高效农业生产,以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以高效促进持续发展,使其农产品附加值高,农业经济效益高。如名贵种苗业、无公害蔬菜业、优质水果业、精品花卉业、良种奶牛业、特种养殖业、生物药业、生态农产品加工业等。

2、有机农业。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实施腐殖肥和物理及生物驱虫技术,生产品质好、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农产品,即有机食品。施用有机肥,不施用化学制品(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如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高山和城镇郊区)等。

3、循环农业。通过普及运用节约型农业新技术,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禽畜粪便,降低生产成本,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有效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把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本质上是一种低投入、高循环、高效率、高技术、产业化的新型农业。如粮→酒糟→猪→肥→沼气→沼气渣→粮等。

4、草地农业。全县草山草坡及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基础载畜量达300万羊单位以上,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产业既是农牧结合的生态产业,也是实现强县富民的特色优势产业。宜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牛、羊、兔、草鱼、草鹅等),减少粮食饲喂,不用激素等添加剂,有利身体健康。

5、生态旅游农业。充分利用生态农业资源,以广袤的农村为平台,依据当地特有的生产方式、自然环境、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开拓乡村旅游市场,吸引城里人到乡下观光旅游。利用地域优势和现代科技手段,建造生态农业示范园、科技园、展览园、植物园或园艺场,集科研场所、种苗培育、展览展示、乡村观光、休闲度假、采摘垂钓为一体。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买农家货,结农家情,享农家乐;以自然简洁、粗放豪爽、原汁原味的农家风情为主题的农家乐,使休闲旅游、度假观光与农业生产、农家生活无缝对接,农游一体化,美了城里人(放松身心,回归自然,暂离城市水泥森林的烦促、热岛效应的烦躁)富了农家人。生态旅游农业能使游人闲游绿色世界,欣赏珍奇花草,采摘新鲜蔬果,品味农耕野趣。生态旅游农业的兴起,发挥其生产功能的同时,也发挥其观光休闲、保护生态、丰富生活等功能。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旅游农业的转轨。开发以食用动物和蔬菜为主线的后勤性农业,以花期观赏(如桃花〔水口〕、李花〔如故陵百里李子带、高阳李花山〕、梨花〔如无量山〕、油菜化〔如栖霞〕、芝麻花〔如故陵、红狮〕、柑桔园〔如黄石〕、茶园〔如歧阳茶场〕)等活动为主线的观光农业,以景区服务为主线的服务性农业(如农家乐)和旅游品加工为主线的加工性农业(如票草牛肉干)等四大板块。云阳可深入开展盘龙樱桃节、巴阳枇杷节、泥溪漂流节等生态乡村旅游活动。

(七)实施生态移民

1、三峡水库移民。一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云阳的农村三峡移民后靠安置2.6万余人,要把开发性移民与生态移民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农村移民安置容量,树立大农业发展观,变革落后的生产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如蔬菜大棚、草莓等)和生态渔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村移民的收入。二是加强对新垦移民用地的管理。为妥善安置农村移民奠定坚实的基础,要避免新垦移民用地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要开展新垦移民用地快速熟化模式研究并推广应用于实践中

2、高山生态移民。全县位于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高寒山区和深山峡谷地区的有4.47万人,占贫困人口的32.7%。要加大对生态搬迁的支持力度,主动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继续给予生态移民、退耕还林、扶贫等配套政策,实施生态搬迁,有步骤地将这部分人迁往居住条件较好的地方,彻底改变其生存环境,实现生态建设与扶贫工作的双赢。

云阳县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切实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长江三峡库区将充分体现出最佳的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那时的景象将是:生态农业良性循环,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村环境友好优美,农业经济持续增长。

关于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的思考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政策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不仅自然资源生态性能得不到恢复和提高,反而由于要保持粮食等农产品的稳定增产不得不增加化肥、农药等投入,致使农业内生污染日益严重。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长,生产生活消费废弃物不断增加,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越来越明显,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立体污染并存。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农业污染防治为基础,以食品安全为目标,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动力,大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20世纪初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了多种农业方式以期替代常规农业,试图克服常规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进入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少国家陆续提出并实践多种替代常规农业的模式,如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有机农业等。

这些替代农业模式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尽量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内生资源,减少外部投入,通过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合理流动,充分利用太阳能、生物固氮和其他生物技术以及生态调控手段实现农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众多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探索中,生态农业产业化成为广泛选择的发展模式,生态标志性农业产品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回归自然、关注环境、食品安全等意识促进了生态标志类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

为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加大力度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鼓励和扶持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以发展绿色食品为标志,加速生态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经过有关部门持续不断地努力,扩大影响,打造市场品牌,树立消费者信心,取得了显著成效,绿色食品成为消费者信得过的安全健康食品,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为绿色食品大规模发展创造了条件,成为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我国参与绿色食品生产的企业达到2047家,产品个数达到4030个,实物产量达到3260万吨,年销售额达到723亿元,出口交货值为10.8亿美元,覆盖范围7710万亩。在绿色食品发展的推动下,有机食品发展也取得了较快发展。截至到10月底,农业系统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达到441家,产品713个,实物总量为33.7万吨。目前,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已具雏形,一批以绿色食品生产为主导的生态农业企业逐步壮大。全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中,国家级龙头企业有117家,省级龙头企业299家,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占当年绿色食品使用标志的生产企业总数的16.9%;经深加工的绿色食品品种1621个,占当年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总数的40.2%。

二、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主要模式

我国幅员广大,农业生态类型多,必然产生多种生态农业产业模式。采取何种生态农业产业模式,取决于生态环境条件、技术条件、市场条件和组织管理等综合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根据实践和理论分析,当前我国生态农业产业主要有如下发展模式:

1.资源利用模式。(1)环境消纳型生态农业产业。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产品生产为中心,控制生产要素适度投入,依靠开发系统和产地环境共同消纳有害因子。维持最低的产地环境质量,保持产品的基本生态性和安全性。(2)循环利用型生态农业产业开发。这一模式的运行特点,主要是种养业生产过程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产业开发不增加产地环境的负担,降低生产成本。在产业开发过程中,产地环境可在自然状态下进入良性发展。(3)生态建设型生态农业产业开发。这一模式的运行特点是,通过人类农业产业开发的经济活动主动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缺陷,促使自然生态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2.发展驱动模式。主要以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方式划分,包括产品生产型、产品管理型和产业集群型。(1)产品生产型生态农业产业开发,运行形式特点是产地环境建设驱动农民发展生态农产品生产。(2)产品管理型生态农业产业开发,特点是生态农产品营销商异地开发,产地农民被动参与,缺少长期稳定的产业开发运作基础,没有产地商品品牌,生态农产品的增值大部分被营销商获得。(3)产业集群型生态农业产业开发,特点是以专业化绿色食品市场为依托、为导向,通过市场向周边的辐射牵引力吸引一定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和农户从事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形成绿色食品的区域化和专业化。市场在这种产业集群模式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3.产业组织模式。主要以生产组织形式划分,包括个体开发型、公司+基地+农户型和农民合作型。(1)个体开发型生态农业产业开发,特点是规模小,生产分散,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2)公司+基地+农户型生态农业产业开发,专业的生态农业产业开发公司通常拥有较强技术力量、自有基地、产品市场和商业品牌,较容易形成产品优势,通过联结带动,农民可较快掌握生态农产品生产技术,降低生态农业产业开发成本,获得较多利益。(3)农民合作型生态农业产业开发,特点是农民具有充分经营管理自主权,在不变更原有家庭承包制度的前提下,扩大生态农业产业开发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大的产业开发利益。

三、政策建议

1.尽快建立农业污染诊断和综合防治技术决策系统。按不同生态类型,设立覆盖全国的农业污染观察点(站),掌握全国或区域农业污染的实时状况和变动趋向、主要污染源种类和量变,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并根据农业污染情况适时提出农业源头污染防阻与资源化利用、污染循环链阻断与调控、污染末端治理与修复等技术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重点,对农业污染综合防治的阶段性、区域性、流域性做出差异决策。

2.尽快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着重研究自然生态环境补偿和污染受害者补偿的方法,制定不同污染种类和污染程度及损害程度的补偿经济标准,以及农业生态补偿操作规程,加快农业污染源防控、生态补偿的立法,对环境污染风险较大的企业执行生态补偿风险抵押金制度,鼓励和扶持生态农业发展。

3.尽快制定国家农业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确立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综合防治战略目标,区域经济发展“绿色gdp”考核指标,中长期农业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分工,明确公共财政投入方向和规模,生态农业产业布局、发展重点,引导生产与消费,建立社会生态价值观,鼓励社会成员、企业和各产业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包菲吴进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黄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自:.11(27—28)《农业经济问题》

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启示

一、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世界生态畜牧业的现状和主要模式

自1972年国际上一个致力于拯救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健康安全食品生产的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成立后,各国纷纷兴起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浪潮。至,全球194个国家中有141个国家开始或已经开始发展生态畜牧业。据统计,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hm²,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农地面积最大,拥有529万hm²,占世界总生态用地面积的50%;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分别有95万hm²和90万hm²。若从生态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生态农业面积较小。在全球生态农业用地中,生态牧场占地350hm²。另据ifoam统计,近年来,生态肉品的生产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生态畜产品的消费与日俱增,如全球生态牛奶的销售额达12亿美元,比增加26%。

世界生态畜牧业的主要模式

世界各国根据各自资源条件,在生态畜牧业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综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世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

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合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

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典型代表;

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牲的生态畜牧业,这种模式以日本和中国为典型代表;

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牲的自然畜牧业,这种模式以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二)世界各国发展生态畜牧为采取的主要措施

1、高度重视和支持生态畜牧的发展

在发展生态畜牧为方面,许多国家的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鼓励和支持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这种做法充分反映了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的高度重视。

2、采用高新科技促进畜牧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转化

在畜牧业资源利用方面,许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以确保畜牧资源的低耗、高效转化和循环利用。

3、不断加大对畜牧业污染的防治

畜牧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是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尤其是对于畜牧业发展较快、人口密集的国家和地区,其污染问题和带来的威胁更为严重。因此,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致力于控制和降低畜牧业污染以保护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力在几个方面:

一是制定防污染法规。

二是不断开发新的技术以降低畜禽粪便中的氮素污染。

三是开发和应用畜用防臭剂,以减轻畜禽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

四是运用生物净化方式,实现对畜粪及其污水的净化与污染消除。

五是实现畜禽粪便的再利用,以减少粪便污染,实现废物资源化的效果。

二、世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生态畜牧业将成为21世纪畜牧业的主导模式

(二)、生态畜牧业的规模将不断扩大,速度将不断加快

(三)、生态畜牧业的生产和贸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四)、各国生态食品的标准及认证体系将逐步趋于统一

三、世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一)、提高并强化认识,加强对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的扶持力度

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加强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与投入尽快制订并完善有关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法律等,加强对生态畜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宏观调控,形成以法治徼、科技兴牧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对生态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的完善和普及推广

1、加强生态畜牧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2、推广和草原生态畜牧业生产技术

3、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强化动物疫病防治的规范化、科学化,是发达国家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提升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4、建立生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生态畜牧业的环境监测体系

(三)、加大培育国内和国际生态畜产品市场

1、培育和健全生态畜产品的市场动作机制

2、不断推进生态畜牧业的标准化与国际化建设

3、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产业化

县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思考

第五篇:省级优秀护林员先进事迹材料500字

守护青山留美名

***,男,45岁,中共党员,*县**镇***村一名普通的护林员,他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用一颗爱心精心守护着辖区内的每一片青山绿水,多次被县林业局和镇政府评为优秀护林员。

“说”在嘴上:***村有林地23400余亩,分布在十几个大小山上,全村百十户人家,三百来口人分散居住在近20个自然庄上,他买来纸张写好宣传标语,带上上级发放的宣传材料挨家挨户的宣传护林防火知识,劝说每一个人要学习护林防火知识,让身边的每个人都能自觉做到文明用火、安全用火。

“看”在眼上:***把自己的眼睛锻炼成“火眼金睛”,既要看近看尽,做到不管在哪个瞭望点上看,都要做到一眼把自己管辖的林地尽收眼底,做到心中有数,又要看远看清,做到不管站在哪里看,都要做到相邻的山林有了火情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报告并提出救火预案,防患于未然。

“跑”在腿上:***始终做到巡查到位,重点明确,做到腿勤,不放过一个山头,一条小沟,一个可疑的人,一处细小的隐患点,不留死角,让山林安然无恙。

“落”在实上:***靠十几年来如一日不懈的坚守,把每一件事都“落”在实处。护着山林,护着乡亲们的宝贵财富,努力让人们过上平安祥和的好日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资终端市场操作手册下一篇:那一段流光溢彩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