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2022-11-30

第一篇: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VMI在疫苗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从供应链的角度对疫苗冷链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阐述,针对疫苗冷链中出现的牛鞭效应,供需失衡等关键问题,运用VMI的相关理论,设计一个基于VMI的疫苗冷链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VMI在疫苗冷链物流中的优越性,并对疫苗冷链系统VMI运作流程和补库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VMI;疫苗冷链;牛鞭效应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6-0014-04

Abstract: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accine cold chain is expati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ullwhip effect and the im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in vaccine cold chain, a VMI model is developed with VMI related theory. In this inventory management model, operation processes and supplement strategy are analyzed in the vaccine cold chain system.

Key words: 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accine cold chain; bullwhip effect

VMI(Vendor Management Inventory)即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通过获取用户的库存数据和负责维持用户的库存水平来优化供应链的运作绩效。VMI关注以最有效率的方法补货,利用先进的数据库和信息处理技术,保证实时监测商品库存水平、预测商品流量,从而有效确定什么时间补货以及补多少,并快速完成补给任务,从而获得较高的用户满意度。

1疫苗冷链物流的特点和要求

1.1疫苗冷链的定义

疫苗的质量与温度息息相关,一些主要的疫苗厂商如葛兰素史克将其定义为“Cold Chain:A set of measures intended to ensure that a given product shall be kept at the right temperature range from its production up to the final user”。国内对疫苗冷链的研究很少,大多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业人员对实践工作的总结:“为保证疫苗从生产单位到基层接种单位的效价而装备的多环节链式冷藏、冷运设备称为冷链(cold chain);而同人员、运转经费、管理措施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称为冷链系统(cold chain system)。”

传统疫苗冷链的定义,多以满足疫苗品质需求的合适的温度环境为定义的核心,关注相应的技术手段、设施设备及配套的运作。本文将其概括为:为确保疫苗从生产到接种全过程温度受控,保证疫苗质量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性措施。

本文从供应链的角度对疫苗冷链进行定义:疫苗冷链,即疫苗冷藏供应链,是连接疫苗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并整合上述组织的技术与运营,形成的疫苗供应网络,并确保疫苗从生产直至消费者接种时,在其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中,使疫苗始终处于2℃至8℃的温度环境之中,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疫苗的质量。

传统的疫苗冷链定义与本文的定义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1.2疫苗冷链物流的特点

1.2.1质量是疫苗冷链的首要目标

疫苗冷链的首要目标是保证疫苗的质量,疫苗冷链的目标存在一个严格的最低质量水平约束,在此基础上取得服务水平与成本之间最优的权衡。

1.2.2冷链成本高

疫苗的加工、储存、配送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特殊的冷藏设施,从而导致疫苗冷链很高的投入成本和运作成本,而且这些成本难以在短期内回收。除固定成本外,疫苗冷链的运营成本也很高。

1.2.3质量控制难度大

由于疫苗直接对人体起作用,而且疫苗在控制传染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其质量控制要求非常严格。比较重要的是加工过程的3P(Products、Processing、Package)原则和3C(Chilling、Clean、Care)原则以及储运过程的3T(Time、Temperature、Tolerance)原则。要保证疫苗的质量,就必须保证包括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以及接口环节的质量,使疫苗始终处于合适的温度状态下。这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问题,还需要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作为保障。

同时,疫苗在流通过程中,需要经过从生产商、经销商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后到地段医院等多个环节,在这段时间里疫苗要经过多次存储、转运,也给有效的质量控制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1.2.4运营和技术的复杂性

疫苗冷链运营的复杂性体现在运输安排、库存控制等方面。以库存控制为例,疫苗的库存控制有其特殊性,疫苗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如流感疫苗的生产周期在半年左右),生产商无法做到连续的供给,一批疫苗生产完毕后通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转移到下游的各个环节,疫苗的需求往往也会因疫情的出现而突发性增长,同时,疫苗产品均具有一定的保质期(最长为2年,最短为6个月),从生产商到地段医院之间存在相当多的流通环节,这些因素给有效的库存控制带来了难处。

1.2.5设施设备的专用性

由于特定的温度范围,以及避免不同类型货物之间的相互污染,疫苗冷链所需的冷库、冷藏车等主要的设施设备均只能用于疫苗及其他一些无毒生物制品,不能和普通的食品(奶制品、水果、蔬菜、肉类等)冷链的设施设备共用。

1.3国内疫苗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疫苗的流通和零售一直由疾控预防控制机构(CDC)垄断,中国的疫苗供应链结构如图2所示。

尽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至今仍然是疫苗流通的主渠道,但本文认为,随着厂商分销能力的加强,特别是厂商的冷链运作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疫苗流通渠道将逐渐演变为以厂商为主体,简化中间环节,直接覆盖销售终端的新格局,如图3所示。

1.3.1渠道库存激增

当前的疫苗冷链运作模式导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环节的过大库存,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这一方面,各级CDC通常是尽可能采购疫苗,一般以其库存容量为上限;另一方面,厂商直接客户增加导致渠道库存需求增长。在疫苗流通渠道结构的转变中,伴随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逐级退出疫苗分销,并转变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接种点的进程,厂商将面临数量众多的直接接种点。相比以往通过省级CDC进行疫苗调拨的模式,厂商面临着更大的渠道库存需求。

1.3.2疫苗冷链中的牛鞭效应

在疫苗冷链建设的厂商主导模式下,将形成更为简化的疫苗供应链结构,厂商将直接面对接种点,这种变革带来的是供应链级数的减小,弱化了牛鞭效应。但是,因需求预测修正产生的牛鞭效应仍然存在。同时,厂商之间的短期博弈,造成CDC向厂商订购量增加,需求信息扭曲,而厂商通常还要考虑优先满足大客户和资信良好客户的订单,造成此类客户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而许多小客户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甚至面临短期缺货的状态。

在VMI模式下,由厂商管理终端结点的库存,厂商能够准确了解各终端结点的库存和需求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作为需求预测的依据,从而减小牛鞭效应。同时,VMI模式下,厂商主动进行分货,通过对各CDC的库存和销售信息的了解,对其订货量、订货周期、配送时间作出决策,避免各CDC进行博弈,有效地降低因CDC自主的采购决策导致的短期供需失衡,减少厂商和小客户的失销损失。

1.3.3疫苗战略储备与有效供给问题

为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政府高度关注疫苗的战略储备,通常要求省级CDC来进行规划和实施。但是,这种做法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方面,过多的储备会因疫苗过期而导致巨大损失,不可能每个省都设立足够应对可能的疫情危机的疫苗存量;另一方面,大多数突发性事件并不是全国性的,当某一区域出现疫情时,该区域的疫苗存量不能满足紧急的需求,必须从其他区域紧急调拨疫苗,这在操作上存在诸多困难,调拨成本也很高。

厂商的疫苗冷链实施VMI,成品库存更多的掌控在厂商手中,即把分散的应急库存集中起来,当某一区域出现突发疫情时,厂商能够通过集中的库存储备向指定区域进行紧急配送,(注:按现有的冷链运输方式,紧急配送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这也避免了从分散的结点回收疫苗和二次运输的时间消耗,并降低运输成本。

2VMI在疫苗冷链配送中的实现方式

2.1基于VMI的疫苗冷链库存管理模式设计

本文设计一种以经销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如图4所示):生产商将取消自己的产成品库存,并可增加应对突发性公共健康危机事件的半成品库存;经销商作为供应链上最主要的存储结点,承担“蓄水池”和调拨配送中心的职能;CDC的采购部门与生产商和经销商的销售部门共享疫苗终端需求信息,CDC保持较低的库存水平,经销商的物流部门负责CDC的库存控制。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

(1)疫苗生产商的成品库存都转移到了经销商的配送中心,使得原本由生产商和经销商构成的局部供应链系统的库存控制问题实际上就转化成了普通企业的库存量控制问题。

(2)从供应链整体看,减少了库存点和相应的仓库设立费及仓储作业费,从而降低了供应链系统总的库存费用。在减少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工作效率。

(3)供应链结点企业间衔接更加紧密,加强企业间信息的共享与实时传递,生产商和经销商通过了解CDC每日销售信息,可以进行更为准确的生产和供应计划,降低牛鞭效应的影响。

(4)经销商(以及生产商)对CDC的库存进行管理,降低了CDC的平均库存量,并且使得有计划的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模式得以实现。

(5)整个供应链系统更具协调性和敏捷性。基于VMI的疫苗冷链系统运作模式增强供应链结点企业间紧密性,也提高了其整体的协调性和敏捷性,对市场需求更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同时,经销商的库存蓄水池能够更加有效的应对因局部区域发生突发性疫情产生的紧急需求。

2.2疫苗冷链VMI运作流程

疫苗冷链系统的VMI运作流程如图5所示:

(1)CDC将库存余量与日销售量等信息传递给经销商;

(2)经销商对收到信息进行有效性确认,并传递给生产商;

(3)经销商的VMI预测系统对CDC的需求进行预测;

(4)生产商对CDC的需求进行策略性评估,如策略性的增加或减少供给,或者当供应不足时进行策略性的调剂等;

(5)经销商根据VMI预测系统提供的预测需求量、预先为该CDC确定的补库策略(安全库存量、配送提前期、客户服务水平等)以及生产商的策略性评估建议,计算出原始订单;

(6)经销商根据库存管理系统确认实际库存量,以此修正原始订单为实际可以出货的订单,根据运输管理系统确定是否可能实现经济的运输安排,同时对该订单对应的库存进行锁定。产生修正订单后传送给CDC;

(7)CDC进行原始订单的核对和确认,并将正式订单传递给经销商;

(8)经销商根据收到的正式订单,进行货物准备及配送作业,同时把发运信息传送给CDC,以便其进行验收准备,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生产商存档;

(9)CDC依据供应商提供的发运信息,待疫苗到达后进行验收和入库。

2.3基于VMI的疫苗冷链补库策略

在基于VMI的疫苗冷链库存管理模式下,疫苗厂商不再是被动地按照CDC的订单发货和补充订货,而是根据自己对众多CDC需求的整体把握,主动安排合理的补库作业,既满足CDC销售的需求,同时也使自己的库存管理更加合理,从而带来供应链上供需双方的成本降低。在整合发货的概念之下,疫苗冷链系统面向接种点(CDC)的补库有三种策略,并且对应不同的CDC。

(1)基于时间的补库策略。即为CDC确定一个相对固定的补库间隔期,这种策略注重的是达到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和配送规模效益的均衡。通常,对于需求平稳,且需求量不大的的CDC采取这类策略。

(2)基于数量的补库策略。当某一结点的库存达到库存下限时,立即对其进行补库运输。在这种策略之下,顾客的服务水平能够得到保证,尤其是当疫苗在某一特定时间地点出现大规模需求时,这种策略能够及时配送,但由于对各个CDC配送的时间是随机的,可能无法取得配送的规模效益。通常,对于需求量大的重点CDC,采取这类策略。相比基于时间的配送策略可以获得较高的服务水平,且由于结点需求量大,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优势。

(3)基于时间和数量的混合发货策略。即上述两种策略的综合,对配送区域内的CDC库存进行动态跟踪,当CDC的库存余量达到补库点时,或达到配送间隔期时,即对CDC进行配送补库,并以每次配送决策后为时间零点,进行下周期的决策。通常,对于当前虽然需求量不大,但被厂商视为重要的CDC结点,可以采取此类策略,以尽量降低其缺货率,保证此类客户获得较高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Gerber, N. Objective Comparisons of Consignment, Just-in-time and Stockless[J]. Hospital Material Management Quarterly, 1991,13(1):10-17.

[2] 鲍尔索克斯,克劳斯. 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 林国龙,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 刘丽文,袁佳瑞. VMI环境下的库存与发货模型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3,11(5):31-36.

[4] 王凌云. 疫苗与冷链[J]. 中国临床医生,2000,28(12):2-3.

第二篇: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提要]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越发?l繁,不同区域间的货物交换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物流产业,并为此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受此大环境的影响,物流管理作为提升服务品质的有效手段,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代物流管理的本质目标是借助全部物流信息功能,加强内部协调控制,从而降低物流服务总成本,在此过程中物流信息技术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在对物流信息管理作出简要分析与概述基础上,重点就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管理应用

基金项目:2015~2017年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课题:“一呼百应B2B移动电子商务大数据实时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项目编号:201604010103)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7日

一、物流信息管理概述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物流行业的战略布局越发复杂,并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流本身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其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本节主要从涵义与现状两个方面探究了物流信息管理,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涵义。不同国家对物流的理解和定义存在差别,就我国的市场经济布局来看,物流既是让物品流通起来,以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方式满足两地间的供求关系。由此延伸,物流管理就是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设计、组织、指挥、协调以及控制,使之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新时代,随着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技术融入推动其现代化发展。如果没有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持,物流产业现代化建设将成为一纸空谈,进而限制了其最终发展层次。综合来讲,物流信息有着十分明显的广泛性、复杂性以及实时性等特征,并随着市场经济变化不断更新,这就奠定了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牵涉到了加工、包装、运输、装卸、存储等多个环节的设计与控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此外,物流信息管理还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对其提出了较高的质量要求。

(二)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物流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根本性体现,同时还带动了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时至今日,受物流行业的影响,物流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在科技领域引发了剧烈动荡。究其根本,物流信息技术万变不离其宗,即仍以通信、软件以及业务管理为主,现已涵盖了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极大程度地改善了物流信息管理环境,对推进企业全面效益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注入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的功能价值越发丰富,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本文以物流产业发展为立足点,着重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并相对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时代,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人员工作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务结构优化,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其健康持续发展大有裨益。现阶段,常见的物流信息技术包括条码技术、RFID技术、EDI技术以及GPS技术等,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表述如下:

(一)条码技术。条码技术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自动采集、输入单元技术,其一经问世快速在物流管理领域应用普及,极大限度地提升了物流效率及准确率。常规来讲,条码技术实现了信息自动扫描设计,相较于传统键盘录入数据的方式,其工作速率提高了五倍不止,尤其是二维条形码的应用更是承载了数千字符信息,并具有一定的自动纠错能力,因而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且廉价实用的基础信息技术支持。简单而言,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物品标识与描述方法,同时相关企业可借助自动识别技术、POS技术、EDI技术等,准确掌握物流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位置,进而有针对性地做出即时反应。例如,在物流产品的收货仓储环节,工作人员可利用手持终端设备,自动扫描和录入相关数据信息,并根据种类划分归置到指定区域,如遇需求情况时可快速、精准的查询到。如此,既有效降低了人工投入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准确性,同时还满足了用户的即时查询服务需求。

(二)RFID技术。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简称,它是一种基于无线电广播通信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可被应用于各种恶劣环境中。相比于条码、Q码等扫描识别技术,RFID表现出了明显的特性优势,包括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隐蔽性增强以及记忆容量大等。此外,RFID属于非接触式无线通讯技术,可将芯片、点线等封装在塑料壳等容器中,因而可免受污染和腐蚀,环境适应性更强,同时还可利用无线射频读写器任意增加、删除、修改存储信息,操作性及应用性便捷。现实生活中,RFID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物流管理的仓储、运输等环节。以物流运输管理为例,企业可将电子标签嵌装到货物运载设备中,并通过RFID技术对相关车辆进行扫描,进而实现不停车监控,大大提升了配送速度。市场经济环境下,面对越发激烈的物流行业竞争,谁能大幅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就越能获得消费者认可,进而占据竞争主动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

(三)EDI技术。通俗来讲,EDI是一种基于电子数据交换的新型技术,它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按照协议完成贸易、运输、保险、银行以及海关等行业信息的交换与处理全过程。综合而言,EDI技术最大的特点优势就是实现了信息数据无纸化和标准化,现已普遍应用于物流管理领域。在EDI技术的应用初期,其主要服务于美国企业间的业务贸易,但随着后续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它的技术结构更加纯熟,相对成本投入也降低到了一定水平,使得小型企业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全球物流EDI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其反应能力,同时还有效避免了信息重复,为其核心竞争力提升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需客观提出的是,互联网EDI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也使得相关企业面临着愈发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此外,电子单证的盛行,也导致物流相关企业缺乏纸质单证,一旦遇到法律纠纷则很难处置。因此,企业不单要充分发挥EDI技术应用的便捷性、高效性,同时也需关注其可能引发的信息安全事故,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方案。

(四)GPS技术。GPS的英文全称是Global Positon System,翻译成中文即为全球定位系统,它同时可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在物流信息管理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物流管理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商业数据信息都涉及地理位置因素。而GPS与GIS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对物流车辆的实时调度与跟踪、最佳运输路线导航等,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全面的查询服务,使之对自己的货物动态有精准的了解。GP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还为车辆考核提供了必需的信息依据,对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有着显著功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企业可以软件工程理论为指导,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尽可能发挥GPS/GI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监控和管理功能。此外,还需逐步丰满大众信息服务页面,通过GIS方式更加形象全面地展示相关数据信息。未来随着科技发展,GP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还需深入探讨,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其服务功能。

三、结语

总而言之,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和必要。相信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物流信息技术的功能将越发完善,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越发坚实。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作者希望业界学者持续关注物流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并结合物流管理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应用建议。同时,企业自身也需加强物流信息技术引入与建设,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总结更多有效应用策略,从而改善物流管理环境,从根本上控制总成本投入,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综合竞争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轩慧慧.试论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6.5.

[2]李凤梅.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6.5.

[3]蔡利华.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商,2016.33.

[4]向军.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4.

第三篇: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目 录

摘要...................................................................4 第一章 传统物流在没有运用物流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1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5 1.2什么是传统物流.....................................................5 1.3如何解决这个问题...................................................5 第二章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2.1 ERP的基本概念

2.1.1 什么是ERP.................................................. 2.1.2 ERP-管理理念............................................... 2.1.3 ERP-功能模块................................................ 2.2 ERP的运用

2.2.1 ERP能为企业做什么?对企业能有什么帮助?带给公司的好处? ...... 2.2.2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企业都选择用ERP系统? ......................... 第三章 我国当前ERP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应用的情况如何(举例说明) 3.1 内部控制的概念.................................................. 3.2 ERP应用中的内部控制--—如何在ERP环境下完善内部控制

3.2.1 制度方面控制 ................................................. 3.2.2 程序控制 .............................................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3.2.3 建立健全的ERP岗位设置....................................... 3.2.4 操作控制................................................... 3.2.5 充分发挥审计职能......................................... 3.3 举例

3.3.1 用通俗易懂的生活事例告诉您什么是ERP...................... 3.3.2 实例.................................................. 第四章ERP系统后续

4.1企业如何选择好ERP(选ERP需要注意的问题)........................ 4.2 ERP在中国的现状及合理化建议

4.2.1 我国企业在ERP实施方面所存在的不足............................ 4.2.2 解决方案和合理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摘 要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企业管理软件,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可以对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全面管理。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於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ERP可以整合优化企业所有的资源,实现准确生产,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库存,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份,它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是它是体现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一种先进工具。

关键词:传统物流;现代物流信息技术;ERP

第一章 传统物流在没有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实力仍然较弱。2007年美国联邦快递公司营业额达323亿美元,而中国最大的物流企业中国远洋集团只有154.1亿美元。中国企业物流成本从2001年以来一直在18.3%~18.9%之间徘徊,这项指标比发达国家10%的水平高一倍左右。我国物流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配送的成本以及劳动力和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整个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却高出发达国家许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信息化下的物流企业--即简简单单的传统物流„„

1.2 什么是传统物流

传统物流一般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物流” 仅从字意理解,就是物质实体的流动。但是当把这个物质实体的流动,当作一个运动过程来把握的时候,物流就成为包括运输、储存、搬运、分拣、包装、加工等多个环节在内的活动了。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或一般意义上的物流。 传统物流只提供简单的位移 、传统物流是被动服务 、传统物流实行人工控制 、传统物流无统一服务标准 、传统物流侧重点到点或线到线服务 、传统物流是单一环节的管理„

简简单单的运输设备,简简单单的流程(从生产地到最终消费者手上),缺乏了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信息共享,导致牛鞭效应,成本增加,最终导致企业难以获利,从而亏本„„. 1.3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之道:我们要走信息化道路---只有通过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才能提高效率,从而彻底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从而可以让企业获利,从此天下皆大欢喜!所以: 传统物流正向现代物流一步一步逼近„

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新经济的特征日渐突出,生产、流通和消费间的运用网络和组织模式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传统的物流方式向现代的方式引进。随着通信、计算机软件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引用,以及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信息化成为信贷物流的普遍特征,成为重要的支撑和保证。

现代物流的实现手段上,主要依赖物流管理信息化。以信息为第一要素,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本质区别。在现代物流体系里,信息取代了传统物流中“运力”的第一要素的地位,物流信息系统将是现代物流赖以发展的重要支柱。物流信息化就是在物流的各个环节广泛引用信息的技术,具体表现在物流信息的商业化、信息数据的数据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施化,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等。

信息技术在物流中支撑和保障作用,信息化最大的作用就是使企业顺利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和共享,最后在决策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据资料了解:2003年是我国入世后的第二年,服务业有关领域有的已经对外开放,有的即将开放,更多的跨国企业将进入中国参与市场竞争;2003年也是我国物流业继续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的一年,物流市场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向,并且物流信息化建设也一步一步加快。

2004年,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将发展物流信息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也已经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发展规划之中,并进一步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的投资力度。

据有关人士分析,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目前呈现“一高、一快”的现状,即信息化意识提高(比如:据相关调查,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比如:物流企业对现代通信技术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开始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段提高企业运营水平和综合实力。)随着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它必将进一步促进物流产业的信息化进程,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

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物流的发展。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化的新形势下,物流的信息化应该走在其他行业前面。2003年,物流业的信息化主要还是打基础,但同时将有新的变化和进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研究建立物流与采购业统计和信息体系;一些物流软件开发企业的产品经过几年来的测试、试验,将进入物流应用阶段。

但是其中还存在很多难点,比如说信息采集,如果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是两套,就不容易实现实时的信息采集,所以,必须要使业务系统和信息系统集成统一,或者说必须用信息系统来做业务,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实施ERP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解决好信息的采集问题。从物流信息化提高物流的效率,降低物流的成本,保障物流的安全,提升物流的服务品质,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具有特殊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第二章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及意义

2.1 ERP的基本概念

2.2.1 什么是ERP

ERP概念刚开始推出时,由于人们对它的陌生,需要给以大量的解释,需要一种相对固定的定义,给以相对明确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此时,毫无疑问需要借助权威人士的明确定义以正视听,随着ERP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更关心的问题一定转变为其应用价值的一面,当然,本身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是基于其应用价值的,而这个应用价值的根本就是使得企业完成管理信息化。所以完全可以将企业管理信息化与ERP等同起来。追溯ERP概念的来源,肯定涉及到MIS、MRP、MRP-等等,这些概念都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子集,在ERP的概念解释中往往都将ERP描绘成比这些概念更广泛的概念,这种演进过程随着量变而质变,干脆直接与企业管理信息化等同不就免去过多的争吵和解释了吗?而且ERP这一琅琅上口的说法即简明又已经被公众接受,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什么是ERP呢?

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中文意思是企业资源计划。它是一个以管理会计为核心可以提供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软件。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由美国著名管理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 Inc.于1990年提出来的,最初被定义为应用软件,但迅速为全世界商业企业所接受,现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之一。20世纪70年代,制造企业管理者为了有效地进行物料管理和利用,形成了物料需求计划MRP;80年代为了解决生产与库存控制的集成问题,又产生了制造资源计划MRP-Ⅱ;90年代企业信息处理量不断加大,企业资源管理复杂化也加大了,这样信息集成度的要求就随即扩大到了企业的整个资源利用和管理,于是就产生了管理理论与计算机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MRP-Ⅱ的核心是物流,主线是计划;而ERP的主线虽然也是计划,但重心是财务,ERP的管理范围涉及企业所有供需过程,是对供应链的全面管理。与以往的管理软件相比,它极大地扩展了业务管理的范围。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於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ERP是一种可以提供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在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整合企业内部主要或所有的经营活动,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生产计划及管理、物料管理、销售与分销等主要功能模块,以达到效率化经营的目标。

ERP是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主要实施对象是企业,目的是将企业的各个方面的资源(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因素)合理配置,也就是ERP将企业内部从获取客户订单,完成加工和交付,最后得到客户付款。把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以使之充分发挥效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能量,从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ERP的核心目的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ERP系统的特点:它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简单的说是将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它的功能模块以不同于以往的MRP或MRPII的模块,它不仅可用于生产企业的管理,而且在许多其它类型的企业如一些非生产,公益事业的企业也可导入ERP系统进行资源计划和管理。

•ERP系统是一个在全公司范围内应用的、高度集成的系统。数据在各业务系统之间高度共享,所有源数据只需在某一个系统中输入一次,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对公司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进行了优化,主要的业务流程实现了自动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化。

•采用了计算机最新的主流技术和体系结构:B/S、INTERNET体系结构,WINDOWS界面。在能通信的地方都可以方便地接入到系统中来。

2.1.2 ERP-管理理念

为提高企业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必然带来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革,而系统应用程序的使用也必须随业务流程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1、体现了对整个供应链资料进行有效管理的思想,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上的人财物等所有资源及其流程的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了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需要运用同步工程组织生产和敏捷制造,保持产品高质量,多样化,灵活性,实现精益生产;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等;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2.1.3 ERP-功能模块

(1) ERP软件最基本功能: A.物料管理

协助企业有效地控管材物料,以降低存货成本。包括采购、 库存管理、仓储管理、 发票验证、 库存控制、 采购信息系统等。 B. 生产规划系统

让企业以最优水平生产,并同时兼顾生产弹性。包括生产规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控制及制造能力计划、生产成本计划、生产现场信息系统。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C. 财务会计系统

提供企业更精确、跨国且实时的财务信息。包括间接成本管理、 产品成本会计、利润分析、 应收应付帐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一般流水帐、特殊流水帐、作业成本、总公司汇总帐。 D. 销售、分销系统

协助企业迅速地掌握市场信息,以便对顾客需求做出最快速的反应。包括销售管理、 订单管理、发货运输、发票管理、业务信息系统。 E. 企业情报管理系统

提供决策者更实时有用的决策信息。包括 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计划与预算系、利润中心会计系统。

除这五个功能块外,很多厂商也提供了其它基本模块来加强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的能力. (2)介绍ERP的功能模块:

由于各个ERP厂商的产品风格与侧重点不尽相同,因而其ERP产品的模块结构也相差较大。对于初次了解ERP的读者来说,有时可能会觉得弄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ERP系统。所以,在这里,撇开实际的产品,从企业的角度来简单描述一下ERP系统的功能结构,即ERP能够为企业做什么,它的模块功能到底包含哪些内容,这里将以典型的生产企业为例子来介绍ERP的功能模块。

在企业中,一般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这三大系统本身就是集成体,它们互相之间有相应的接口,能够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来对企业进行管理。另外,要特别一提的是,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的加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ERP厂商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了ERP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 ERP的应用

2.2.1 ERP能为企业做什么?对企业能有什么帮助?带给公司的好处?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ERP可以对订单和生的执行情况进行随时监控,做到对订单数量是多少、已交货数量、已生产数量、未交货数量及是否延误交货期等信息了如指掌

同时可以随时得知某种物料的收、发、存状况。给物品规格、型号、品种较多,物料品种多且零碎、物料管理复杂的企业减轻工作量。减少库存数量居高不下,生产现场却经常缺料停工的现象。通过MRP、条形码、管理,电子看板,可视化,自动化等管理功能,实现对订单,销售,计划,生产,采购,仓库,财务,人事,计时计件工资,客户等进行全面管理。

ERP是公司资源统筹管理的方式,一般是通过具体的专业软件来实现的。主要作用是把公司内部的数据信息化,规范化,使公司的产业计划更方便,更有具体指导性, 也使数据查询追踪更容易。在长期内达到管理简化,而降低管理成本, 也是经营策略更明显。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统筹管理的复杂性。中型企业也适合。 小型企业如果经理等管理人员已经有自己的管理方法了,并且行之有效,那不用也没关系。对于小型企业来说这种投资可能不划算。再强大的ERP也最多等于勤奋,头脑清晰,肯花时间的管理员。

ERP就像管理整个公司的数据流水帐一样,能帮助管理很多细节,让多而且繁杂的数据更有条理的展现,但是不能确定具体的战略方向,经营方式。中小型企业如果能够应用得当并且熟练的话,会减少管理者不少时间和精力去追踪公司经营的数据,比如什么时候买入多少原材料等,什么时候卖出多少商品等,也可能会让他们更客观从更高点的角度看到公司经营的整体状况。

2.2.2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企业都选择用ERP系统? 对于没接触过ERP系统的人来说,找工作确实有点困难,第一个看到的就是企业第一要求的就是要求会使用ERP系统者优先,为什么那么多企业都选用这个系统呢?它有什么独特之处吗? ERP是公司资源统筹管理的方式,一般是通过具体的专业软件来实现的。主要作用是把公司内部的数据信息化,规范化,使公司的产业计划更方便,更有具体指导性, 也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使数据查询追踪更容易。在长期内达到管理简化,而降低管理成本, 也是经营策略更明显。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统筹管理的复杂性。中型企业也适合。 小型企业如果经理等管理人员已经有自己的管理方法了,并且行之有效,那不用也没关系。对于小型企业来说这种投资可能不划算。再强大的ERP也最多等于勤奋,头脑清晰,肯花时间的管理员。

ERP就像管理整个公司的数据流水帐一样,能帮助管理很多细节,让多而且繁杂的数据更有条理的展现,但是不能确定具体的战略方向,经营方式。中小型企业如果能够应用得当并且熟练的话,会减少管理者不少时间和精力去追踪公司经营的数据,比如什么时候买入多少原材料等,什么时候卖出多少商品等,也可能会让他们更客观从更高点的角度看到公司经营的整体状况。

有ERP各部门及时获知准确唯一的信息,实现企业扁平化管理;可以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可以缩短产品交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可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使产品品质大幅度提高;具有广告作用,提高自身企业形象,使企业管理层和老板从繁重、琐碎的日常业务中彻底解放出来,从而把更多精力花在企业战略发展问题上,确保企业永保常青。 12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第三章 我国当前ERP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应用的情况如何(举例说明)

3.

1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管理控制:内部管理控制是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促使遵行各项管理政策,以便达到既定目标的控制体系。内部管理控制的控制范围是企业所有的内部管理活动和管理职责,是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内部

会计控制的起点,其实现的手段是制度和工作流程的控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顺利执行。

3.2 ERP应用中的内部控制---如何在ERP环境下完善内部控制

3.2.1

制度方面控制

制度控制一般是以管理制度的形式实施的,即由主管部门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监督会计部门实行,以保证会计软件的正常、安全运行,免遭外界干扰破坏。主要包括:组织和人事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文档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系统开发和维护制度等;例如建立设备、设施安全措施,档案保管安全控制,联机接触控制等,规定建立备份或副本的数量和时间;当系统被破坏需要恢复时,应先经有关领导同意,决不允许轻率地进行系统恢复工作,以防利用系统恢复时修改系统。另外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应该一视同仁,严密防范。责任领导应重视并督促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以及有效执行。但这些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修改、完善。

3.2.

2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是指依靠计算机程序(软件)对会计核算进行内部控制,以实现系统的自我保护。这种自我保护的内部控制往往比通过各种管理制度实现的控制更为有效,主要包括:身份和权限控制:对用户、设备、文件分别授予不同级别的特权,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有意进入系统或无意误入系统,不允许合法用户使用权限之外的设备、文件或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程序,不允许进行各种越权操作。另外对ERP软件更换、修改、升级时,要有一定的审批手续,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以保证ERP数据的连续和安全。同时要定期对计算机程序及软件进行维护,建立防治计算机病毒、黑客等入侵的措施。

3.2.

3建立健全的ERP岗位设置

建立ERP岗位责任制,就是要明确每个工作的职责范围,便于企业更便捷地进行内部控制。ERP岗位设置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思路划分为不同的岗位。比如可以把工作岗位分为基本职能岗位和ERP系统岗位。其中基本职能岗位可以设置为销售、生产、库存、采购、财务、出纳、审核、物流、投资、战略等岗位。ERP系统岗位分为直接管理、操作、维护ERP系统及计算机软、硬件人员等。各企业可以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岗位,各岗位应保持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3.2.

4操作控制

通过ERP操作管理制度的建立,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ERP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般包括输入和输出两部分控制,首先输入控制要保证输入到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核,并且所有的会计信息都是正确的,例如在ERP运行中,预防未经审核的各种原始凭证输入系统以及对错误的原始凭证拒绝输入、及时更正和再输入;凡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禁止原系统开发人员接触或操作计算机,熟悉计算机的无关人员不允许任意进入机房;在输出控制方面最重要的目标是保证各种输出结果的正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保证输出的接触人员仅限于经过授权的人员。建立输出记录;建立输出文件及报告的签章制度;建立输出授权制度;严格减少资产的文件输出,如开支票、发票、提货单要经过有关人员授权,并经过有关人员审核签章。此外,运用数据文件的保护和数据加密存储也可以保护数据的安全;对重要的ERP档案进行双备份,应存放在不同的地点,并做好ERP数据的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等工作。

3.2.

5充分发挥审计职能

由于审计是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外部审计人员为了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的公正性发表意见,必须首先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人员亦如此,他们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查错纠弊,对既成损失提出应对策略等,而且有时内部审计还直接以完善内部控制为目的。因此被审计单位应认真听取审计人员的宝贵意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将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内部控制应当结合企业实际不断进行创新。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在实施ERP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带来的各种风险,把控制的水平提高起来积极应对,使ERP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3 举例

3.3.

1用通俗易懂的生活事例告诉您什么是ERP

一天中午,丈夫在外给家里打电话:“亲爱的老婆,晚上我想带几个同事回家吃饭可以吗? ”(订货意向)

妻子:“当然可以,来几个人,几点来,想吃什么菜?”

丈夫:“6个人,我们7点左右回来,准备些酒,烤鸭,番茄炒蛋,凉菜,蛋花汤„„。你看可以吗?”(商务沟通)

妻子:“没问题,我会准备好的。”(订单确认)

妻子记录下需要做的菜单(mps计划),具体要准备的东西:鸭,酒,番茄,鸡蛋,调料„„(bom物料清单),发现需要:1只鸭蛋,5瓶酒,4个鸡蛋„„(bom展开), 炒蛋需要6个鸡蛋,蛋花汤需要4个鸡蛋(共用物料)。

打开冰箱一看(库房),只剩下2个鸡蛋(缺料)。

来到自由市场,妻子:“请问鸡蛋怎么卖?”(采购询价)

小贩:“1个1元,半打5元,1打9。5元。”

妻子:“我只需要8个,但这次买1打。”(经济批量采购)

妻子:“这有一个坏的,换一个。”(验收,退料,换料)

回到家中,准备洗采,切菜,炒菜„„(工艺线路),厨房中有燃气灶,微波炉,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电饭煲„„(工作中心)。妻子发现拨鸭毛最费时间(瓶颈工序,关键工艺路线),用微波炉自己做烤鸭可能来不及(产能不足),于是在楼下的餐厅里买现成的(产品委外)。

下午4点,电话铃又响:“妈妈,晚上几个同学想来家里吃饭,你帮忙准备一下。”(紧急订单)

“好的,你们想吃什么,爸爸晚上也有客人,你愿意和他们一起吃吗?”

“菜你看着办吧,但一定要有番茄炒鸡蛋,我们不和大人一起吃,6:30左右回来。”(不能并单处理)

“好的,肯定让你们满意。”(订单确定)

鸡蛋又不够了,打电话叫小贩送来。(紧急采购)

6:30,一切准备就绪,可烤鸭还没送来,急忙打电话询问:“我是李太,怎么订的烤鸭还不送来?”(采购委外单跟催)

“不好意思,送货的人已经走了,可能是堵车吧,马上就会到的。”

门铃响了。“李太太,这是您要的烤鸭。请在单上签一个字。”(验收,入库,转应付账款)

6:45,女儿的电话:“妈妈,我想现在带几个朋友回家吃饭可以吗?”(呵呵,又是紧急订购意向,要求现货)

“不行呀,女儿,今天妈已经需要准备两桌饭了,时间实在是来不及,真的非常抱歉,下次早点说,一定给你们准备好。”(哈哈,这就是erp的使用局限,要有稳定的外部环境,要有一个起码的提前期)

送走了所有客人,疲惫的妻子坐在沙发上对丈夫说:“亲爱的,现在咱们家请客的频率非常高,应该要买些厨房用品了(设备采购),最好能再雇个小保姆(连人力资源系统也有接口了)。”

丈夫:“家里你做主,需要什么你就去办吧。”(通过审核)

妻子:“还有,最近家里花销太大,用你的私房钱来补贴一下,好吗?”(最后就是应收货款的催要)

3.3.2 实例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某公司是一家传统的物流企业,就像刚刚起步的物流公司一样,单靠几辆车,一个大仓库,从生产地到有需求的目的地„„

在简简单单的运输设备,通过简简单单的业务流程,在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缺乏了信息共享,导致牛鞭效应,成本增加,最终导致企业难以获利,从而亏本„„ 这家缺乏了信息化的企业,在订货时,因没有信息共享,会导致需求逐级放大,导致库存积压,过剩的库存将是钱的积压,钱一旦变成货物,又销不出去,那么必定货物贬值,走向货物大甩卖的路线,导致企业难以获利,从而亏本或保本,出来的都是赚钱的,试问有哪家企业愿意亏损或愿意白忙一场呢??

因为这家企业信誉好,企业在慢慢扩建,规模越来越大,品种多,样式多,在产品盘点时,因无信息化管理,人力消耗在大,时间花费较多,而且人工盘点没有机器的作用下,容易出错,复杂又没有效率„„现在都是讲效率的社会,也可以这么说,谁办事效率高,谁就将获得越来越多的订单,盈利也就越来越高„„而且货物从入库到商品的的出库在转入顾客的手中,这些环节在常人的眼光来看,很简单的一个流程,但是在一个偌大的没有信息化的企业里,要保证商品的有头有尾是个难点,因品种多,复杂多样,很容易出错,弄的头两个大„

每家企业都愿意自己的订单越来越多,也明白送货最重要的是要快,把货物及时送到顾客的手中,只要解决了商品的有头有尾的出入库,保证商品能有效率的送达到顾客手中

有进有出用机子说话,让信息技术来帮忙,做个有头有理的„ 这家企业就选用ERP技术,让它帮忙管理整个企业„„

并且能够做到快速反应,立马发货:只要ERP上有订单(各门店随时发出订单要求),现在所用的单不再是手写单了,而是用ERP“调拨单”的规格来打单,在打单的同时可以随时查看库存的状态,每打出一种商品,库存出库情况也随时记录,及时做出反应,不会在为盘点的事情抓狂了,要查单时,只要输入商品名或者单号,就可以随时看到某款商品入库出库的情况;

可随时看到某款商品剩余库存,为高层领导提供订货的参考,(这个月卖出多少台,库存还剩多少台,下次因定多少,用所知道的定律,来测定下次的订单数,可以大大减少牛鞭效应,提高盈利„„)

用了ERP,可以随时查阅公司的信息或新文(最近有什么活动,什么时候开会,最近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可获知供应商的向我们发出订单,可以做到及时处理„„ 自从用了ERP之后,这家慢慢现代技术看齐,效率明显增加,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好,赢得更多的回头客„„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第四章 ERP系统后续

4.1 企业如何选择好ERP(选ERP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选购ERP产品之前,首先应充分了解把握国内ERP市场的总体状况、各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从而根据自己的需求缩小选择范围,实现“精确选购”。我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ERP厂商角逐ERP市场,分享盛宴。据统计,目前我国可提供ERP产品和服务的公司近千家,但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目前我国ERP市场的品牌集中度进一步加强,其实真正有实力、有规模的国内外ERP厂商不上80家。

国内ERP产品市场大体上可分为高端市场与低端市场,即大型ERP产品市场与中小型ERP产品市场。高端市场基本被一些世界级的软件所占据,中低端市场则呈现国内软件与国外软件势均力敌的局面。

国内ERP厂商,以用友U

8、金碟K3和浪潮通软等为代表,均始于财务管理,都是在90年代发展起来的企业,它们软件功能上注重财务,重点在于账务处理并扩展到财务分析功能,强调进、销、存功能,软件功能多而全,逐渐演变成主流ERP厂商;神州数码一向以硬件业务为主,近些年突然推出的ERP软件给人一种横空出世的感觉,功能强大,细节处理也到位,全国用户不少;和佳CERP在国内ERP行业来说,比较务实,产品较为适合制造型企业,涉及销售、生产、采购、库存、成本管理、财务、质量管理和经营决策等30多个子系统;速达更是眼睛向下,一直定位在小型企业,其产品进销存加简单财务,价格优势十分明显;顺和达在仓库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特点突出,是对仓库管理比较细、严的企业较好选择。

在洋品牌方面,SAP的软件优势在于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管理,将企业电子商务与ERP较好结合起来,据悉,世界500强中80%以上都采用SAP软件系统,包括海尔在内的中国大型企业都是它的客户;Oracle则在国内大型垄断企业如中国民航、中国电信等拥有较大优势。

在2006年上海举行的易观国际“2006首届中国供应链管理发展高层论坛”上,易观国际根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技术、功能、操作等方面,对中国 ERP 市场的主要厂商进行综合评价排名,用友以24.3%的份额占据着第一的位置,SAP中国以15.4%排在第二位,金蝶国际以14.9%占据第三位,而Oracle仅以4.1%位居第四。

SAP、Oracle等洋品牌基本上垄断了国内高端企业的大型应用,而国产ERP软件厂在中端和微端应用市场中则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业绩。但目前由于高端市场的逐步饱和以及中国的特殊市场格局,国外厂商不得不开始放下架子,加入到中小型应用市场中,使中小ERP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乱花渐欲迷人,博采众长莫迟疑”。企业要从纷乱的ERP市场中淘出真金,从符合企业实际、有一定规模、在业界有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占有率较高的ERP品牌中认真挑选,ERP“选对郎”,项目建设成功率才能大大提高。

4.2 ERP在中国的现状及合理化建议 4.2.1 我国企业在ERP实施方面所存在的不足

(1)企业的前期准备不足。

许多实施ERP失败的例子告诉我们在是否决定选用ERP和选择什么样的ERP软件的问题上,我们的企业显得过于盲目和草率。首先,它们在选用ERP之前并没有对本企业内部条件以及外部环境作出充分而准确的调查和细致而谨慎的研究,只是一厢情愿地相信ERP能够为本企业节约开销、带来利润,而不了解或是忽视了其实际的运行形式和日常运作所要经常遇到的问题。盲目地赶时髦、追求信息化其结果非但没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在选择具体的ERP软件时缺乏针对性,盲目的追求“大而全”,动辄便是一整套的集团式ERP软件,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浪费和资源的闲置,也为平时的运作和维护增加了非必要的额外劳动。 (2)部分ERP软件提供商的急功近利。

ERP软件提供商作为企业而言,它们也是把利润最大化作为本企业所追逐的最终目标。而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最直接手段就是实现销售量的最大化(当然从长远来看,更为重要的是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信誉)。因此,就出现了有的ERP软件提供商在为企业作前期策划和评估时,不顾企业的实际情况片面夸大ERP软件产品的功能和效用,

(3)企业高层和基层之间的沟通不畅。

决定企业是否实施ERP这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由企业的高层所作出的决策,而具体的执行者往往是处于基层的一般员工。他们比那些高层的决策者们更加熟悉自己日常所进行的工作。在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之前,决策者就断然选用了某种ERP产品、打破了下属员工长期的工作节奏和方式。这势必将会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和不满,继而体现在软件的培训和运用过程中;而由此所引出的问题也会反过来影响到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对所选用的ERP软件的时候评估工作。 (4)前期培训和后期技术支持力度不足。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在许多选用ERP软件的企业和组织中,它们的员工有很多或者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年龄偏高而又缺少微机基础的人员。负责任ERP供应商对这些员工的培训就要不仅仅要局限于对ERP软件的操作,还要教会他们一些常用的、基础的微机知识(如日常微机和网络的维护、病毒的防治等等)。一些软件提供商对客户所提供的培训则往往仅限于所提供产品中受训人员所日常操作的模块,并且这些培训大都集中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因此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也与软件公司的人力资源数量有限有关)此外,软件供应商对于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型企业)没能及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使得客户把小问题积累成为大问题,积重难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客户对ERP软件信心不足,影响了ERP实施有效性。 (5) ERP软件的的二次开发功能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ERP管理软件都被设计的相当复杂,软件开发商都试图使设计出的产品能够尽量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殊不知开发管理软件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日常管理更为方便、快捷,而复杂的操作程序反而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另一方面,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就要求ERP软件能够为客户提供诸多个性化的服务(如独特的财务报表、采购单等等)。增其所需、弃其多余,这正是量身打造企业所适合的ERP软件的理想化标准。而要让软件提供商为每一个客户企业提供这样的产品和服务显然是强人所难的。这就需要ERP软件本身具备较为完善的二次开发功能,在ERP软件做到行业标准化前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个性化方面的需求。

4.2.2 解决方案和合理化建议

(1)企业应当谨慎对待实施ERP的前期准备工作。

有调查表明,在实施ERP失败的企业当中有近50%是因为在前期准备阶段存在着问题。当面对着其他企业实施成功的刺激和软件提供商的宣传攻势时,很多企业没能企业自身的内部条件作出客观冷静的分析,造成了操之过急的实施或是错误的选型。这里我们建议企业要把ERP的前期准备工作当作是决定ERP实施成败与否的大事来抓:首先,要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认可和承诺,要确保决策者们既看到了企业实施ERP成功后的远景,同时充分了解到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实施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其次,企业要成立以项目经理(或者专职领导)为首、集合了未来ERP应用所涉及部门的相关人员所组成的专门的独立项目组。它将与软件供应商一起具体策划和执行ERP实施项目的整体预测和可行性评估,并直接向企业的决策

21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层负责。再次,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在小规模的团队(比如ERP实施项目组)内部对日后ERP的实际运行工作进行预先的模拟和演练,以实际的业绩来验证ERP实施的可行性。最后,要经常组织项目组的成员进行交流和沟通,由于ERP的优势是体现于它的整体性,因此,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传递和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就成了ERP优势是否能够得以充分体现出来的关键。 (2)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ERP软件。

在许多企业以大量的资金追求“大而全”或是“一步到位”的ERP软件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适合自己发展的才是最好的。把钱花费在企业活动所涉及不到的软件功能上,除了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外,还会影响到企业对软件供应商的信心。我们建议企业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完成企业向管理信息化的过渡(比如企业可以先期引入财务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随后在需要时再引入其他的ERP管理模块)除此之外,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尝试与软件开发商一起合作,为企业量身打造个性化的管理软件。当然,这样做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但从大型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还是不无裨益的。

(3)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大ERP软件开发商和销售商的管理力度。

一方面我们要提供给他们相应的扶持措施,积极推动社会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及时制定适当的规范制定,打击和杜绝少数企业和个人损人利己的行为。(比如,可以设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允许成立第三方的评估机构等)这样做既降低企业的实施风险,同时也规范了ERP市场的竞争机制、净化了市场环境。 (4)软件供应商应更加重视为客户所提供的技术培训。

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客户今后对ERP软件产品的使用情况。低质量的培训会直接导致客户在对软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问题不断。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客户对软件的信心,也降低了供应商的信誉,加大了供应商日常产品维护的工作量。

22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结论

在我们国家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今天,ERP无疑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引擎。但相对于实施ERP较早的西方国家而言,我国企业在此道路之上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实施ERP的企业对ERP的理解和认识而言,还是从ERP软件的开发商和销售商对公司经营和市场的掌控来说,我国ERP的实施现状都和理想化的远景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对今天ERP的实施现状进行深刻的思索和分析,在业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成功和失败当中,汲取经验、发现不足。从社会、企业和ERP软件的提供商等多个方面,分别找到完善的方法和途径,用更为有效的ERP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推动国家信息化的发展。

23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志博等.一种现代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模式〔J〕.现代电子技术,1998,(8).

[2]李时椿.从MRPII到ERP:现代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企业的挑战[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1).

[3]吴炎太,薛恒新.ERP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财会月刊,2001,(18). [4]王宁红.浅析ERP在企业管理,卜的应用[J1.税收与企业,2000,(7). [5]李俊雄.ERP应用中的内部控制问题探讨.内蒙古统计

[6]焦丽, 无忧会计网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7]陆培炜.ERP应用的风险与内部控制.财税律师网,2004-04-15. [8]刘文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会计之友,2005(4). [9]宋海红.探讨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财会研究,2005(1). [10] 潘爱武,我国中小企业实施ERP的障碍及其对策,百度网,2009 [11] 依岭, ERP系统结构概述,http:///20010529/181927_1.shtml,2001 [12]ERP在中国的现状及合理化建议,物流天下网,2009 [13] 崔新升,企业如何选择好ERP,http://tech.it168.com,2008 24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天 津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学 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完成期限:2016年1月8日 至 2016年4月20日

学习中心:嘉兴 专业名称:物流管理 学生姓名:刘必贵 学生学号:132092293013 指导教师:蔺宇

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需要,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的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从而实现降低最终成本,获得最大利润。物流行业也不例外的使用了很多物流方面的信息技术,提高物流效率。信息化技术是现代物流的核心技术,依靠数据信息作为基础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物流解决方案。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业的运用,使分散的货运、储存、装卸、包装、信息管理等运行模式进行完善整合,是现代化运作的复合型产业,是现代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使用的概况

(一)条形码技术

条形码是根据某条码规则,由具有一定规律的粗细线条、空和相应的数字组成的一组识别图形符号,一般用于货物的分拣和运输。要使货物自动分拣到不同的运输机上,就要把条形码标签贴在货物上,并在每个分拣点装一台条形码扫描器。例如,在仓储配送过程中,拣货员在空箱上贴上条形码标签,然后用手持式扫描器识读,根据标签上的信息,计算机发出拣货指令。装满货物的纸箱封箱后运送到自动分拣机,在全方位扫描识别纸箱上的条码后,计算机指挥拨叉机把纸箱拨入相应的装车线,以便集中装车运往零售店。运送货物通道,可快速地采集货物上的条形码标识符、货物的实际尺寸和重量等信息,这个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运送货物过程中的称量可使信息系统保持很高的通过能力,实时提供重量信息,检验重量误差、重量范围。称量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可用于生产总结、效率报告、质量控制、发运单的生成,还可为快递公司制作专用单据。

(二)EDI技术

EDI是计算机技术与远程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可用于电子计算机之间传递商业信息。物流EDI是指货主、承运业主,以及其他相关单位之间,通过EDI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并以此为基础实施物流作业活动的方法。物流企业的配送中心采用EDI技术可快速地传输数据,接收出货单,降低成本。采用EDI技术并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集成,可改善接单、配送、催款等作业流程。采用EDI 技术还可进行企业流程再造。

(三)GPS技术

GPS在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车辆和货物的管理和调度。例如,GPS为汽车、轮船等运输工具的导航定位提供了具体的实时的定位,驾驶员可随

第 1 页 (共7页) 时知道自己的具体位置。通过车载电台,还可将GPS定位信息发送给调度指挥中心,该中心可根据屏幕电子地图的显示,及时掌握各个车辆所在的具体位置。

(四)GIS技术

GIS技术,中文名称为地理信息系统,是所各种地理位置的信用和有关视图结合起来,并把地理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及各种应用结象、CAD技术、遥感技术、GPS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在物流领域中主要提供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1]。

(五)RFID技术

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现在比较流行的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发射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应用于各种恶劣工作环境。在物流领域中已经有一定范围的应用,如电子收费系统(ETC)、产品标识、物流标签等,未来会成为主流标识技术[2]。

(六)计算机网络技术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领域也较广泛的使用了该项技术,真正得将物流与信息流结合起来,在局域网和互联网为物流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实时信息。

二、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物流企业还处在相对比较原始、低级的阶段。据统计,己经实施或是部分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占了21%,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有10%。

(一)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物流设备落后

信息技术和物流设备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方面的应用不仅比较少,而且应用层次较低。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调查,2002年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在拥有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而且,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实用的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技术在中国物流企业的应用也不理想。另外,多数国内物流设备也都比较陈旧,包括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在内的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

第 2 页 (共7页) 不多。与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物流管理自动化相比,差距很大:

(1)多停留在手工操作层面,效率低下。受传统观念及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这些物流公司日常业务操作大多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层面上,最大问题就是效率低下,差错率高。使操作人员和客户服务人员的主要精力都牵涉在繁杂的单证制作与整理等事务性工作上,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由于差错率高,货物错投的现象不仅增加了物流企业本身的纠错成本,也给客户带来了无法估算的损失。比如生产线上需要的配件,可能会因物流公司的漏运或错运造成整个生产线停工待产;商场黄金周所需的商品却在节后运达,错过最佳的销售时机。

(2)相关部门间工作不协调,沟通困难,信息资源共享困难。沟通手段落后,同一业务部门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不协调,部分工作环节存在重复劳动等问题。信息共享不及时、不充分,既无法与合作伙伴建立有机的信息共享系统,也不能与客户自有的信息系统做到有效沟通,影响了工作开展,降低了客户服务水平,不能更大程度的赢得客户的信任。

(3)业务跟踪手段落后,企业经营风险大。缺乏有效的业务跟踪统计工具,无法对每一票业务进行监督,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存在统计口径不一致,大大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业务跟踪手段的落后,也造成了客户数据库的缺失,不仅不利于提供个性化的客户服务,而且因业务人员跳槽带走客户资源的现象更是屡有发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企业自主网站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且缺乏信息交流平台

当前我国的很多物流企业在网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拥有自己的网站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将建设目光放在了硬件的配备及管理之上,他们认为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主要看硬件的配备情况。这就造成了很多企业的硬件设施很到位,同时人员的素质也比较高,而忽略了软件方面的建设,特别是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属网站,在信息的回收处理方面仍然采用了传统方式。

有些企业经过市场实践已经逐步认识到信息利用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但是网站后期的维护管理等工作却相对落后,很多网站在建成之后往往很长时间不进行页面更新。同时对于自身的物流相关信息说明也不够全面,特别是在信息的交流共享方面更是缺乏,很多网站的建设仅仅是向客户展示了自己,并没有为客户提供一个诉说的平台,客户心中的想法自然也就无法向企业反映。因此,目前很多企业建设的网站其实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并不是太实用,网站无法传递客户的想法,同时也无法反映存在的问题,自然无法帮助企业及时地把握市场走向,这对于企业的发展

第 3 页 (共7页) 是不利的。同时,由于缺乏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自然无法知道客户的需求,市场渠道的稳定性自然也就无法予以保证。

(三)复合型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缺乏,信息化实施效果不佳

由于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专业人才奇缺,尤其是既懂物流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十分匮乏,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当前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技术。现代物流不仅要求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而且要求物流运作的各种业务,即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的专业化和高效化,这就要求由独立的物流企业利用各种先进的物流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物流活动的组织。但是,受现行经营体制的制约,我国多数企业的物流活动由企业内部组织完成。人才是实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关键,目前中小物流企业普遍缺乏复合型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这直接导致物流信息化的实施与推进困难。把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工作交给一个既不懂信息系统又不懂管理的主管人员负责实施的话,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物流信息资源管理混乱,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控制体系

企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目前,许多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以至于系统缺乏足够信息源,因而大大影响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忽视信息资源规划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不能共享,形成许多“信息孤岛”,企业还没有享受到信息化投资应产生的效益,从而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进程[3]。

物流企业的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对企业物流业务进行全程跟踪,并对信息进行及时的回收处理,及时回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物流控制体系以方便企业的管理。在这个系统中应当包含物件的接收、输送、仓储、交货等各个方面,对于货物运送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实时跟踪,将每一笔货物的运输信息掌握住,这样才能对突发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并不是很到位,同时也缺乏相应体系的建设,造成整个物流企业的信息传输系统仍然处于原始水平,并没有充分发挥出网络信息建设的优点。

(五)物流信息软件建设相对滞后

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在硬件方面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在软件建设方面,标准化的物流信息是指在进行管理过程中运用统一的信息编码,通过对信

第 4 页 (共7页) 息的处理反映出具体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信息处理软件来完成。而目前很多的物流企业并没有这样的信息处理软件,造成了信息编码不清楚,同时标准也不完全统一,最终导致信息的传输出现混乱和滞后[4]。

三、物流企业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合理化建议

(一)引进GPS车辆定位系统,合理调度车辆

在众多的信息技术中,G P S 对物流运输企业有重大的应用价值。GPS在物流中广泛应用后,通过互联网能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三方应用,车辆使用方、运输公司、接货方对物流中的车货位置及运行情况等都能做到了如指掌,有利于三方协调好商务关系,进而获得最优的物流流程方案,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GIS/GPS车辆定位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打造数字物流企业,企业运作规范化。(2)通过对运输设备的导航跟踪,提高车辆的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3)利用GPS、GIS技术可以实时掌握车辆的实际位置。

(二)加强企业信息网络建设,促进信息交流 1.有条件地发展信息化,加强企业信息网络建设

根据调查,很多企业都计划加强信息化建设来更好服务客户。物流企业在进行网络信息化建设时,必须针对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实际需求,进行有计划的建设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管是硬件设施的配备,还是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乃至企业网站的建立、信息沟通平台的建立等,这些都要求企业在网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来完成相关工作。只有建设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信息系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本身的发展,同时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方向。因此,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是企业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部分,要想让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合理,那就需要制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目标,编制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程序。

2.完善信息采集技术和数据库建设

完整的信息采集,为量化管理提供了必要条件。通过相关部门间的信息联网,电脑录入打单代替手工开单,实现各分点间的信息数据远程互换。提高工作时效性的同时,加强了企业对每一票货物的全程跟踪能力,为企业的运营管理提供了各类强有力的原始业务数据。

完善、准确的数据库建设,是企业管理决策的有力助手。数据必须准确、及时和全面,数据驱动了物流系统的优化过程,降低企业的综合运营成本。比如如何根据企业业

第 5 页 (共7页) 务的大小来动态、合理的租用车辆,通过提高每辆车的使用效率最大化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如果数据不准确,或有关数据不能够及时地输入系统,则由此产生的物流运输优化方案就是值得怀疑的。

3.建立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并对其进行数据挖掘

由国家主导构建,行业或区域支持建立,基于Internet的物流公共信息技术平台,将工厂、销售商及物流企业等供应链节点企业连接在一起,按统一的数据标准流转的基础物流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节约社会资源,满足各方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通过物流共享信息,还可支撑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形成物流信息数据仓库,并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国家、行业企业及用户提供决策提供依据[5]。

(三)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懂得业务知识、拥有较高业务技能的专业人员。物流企业应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训。例如,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合作,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培养大批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操作实用型人才。争取行业组织和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物流人才的培养,并由行业组织执行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形成从物流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到从业资格认证一套完整的体系,为企业提供人才[6]。

(四)架设仓库监控设备系统,实现管理专业化

借助数据录像技术,可实现对货物在分拣、清点、入库、仓储、出库及装卸等各个环节的监控。该系统可用于监看运货车辆在货物运输与装货卸货过程中的货物安全情况,避免货物丢失以及在货物丢失后能够通过录像文件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为今后的调查取证提供可靠的依据[6]。

(五)加大软件投入及开发力度

物流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对信息的及时处理,而硬件设施是保障所有工作的基础,但是这还不够,如果缺乏必要的软件设施,那么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同样难以实现。目前针对物流企业管理的软件开发主要集中于物流控制、物流设备等方面的软件,这些软件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在保障硬件环境的同时,注重软件环境的优化,才能真正发挥出硬件设施的作用,从而使之更有效的运作。当然在软件开发的时候,要注重技术的先进化,必须要保证所选择的软件是最新的,同时还要留给软件可升级的空间,这样才能打造出符合现代化物流企业需要的物流管理系统[5]。

第 6 页 (共7页)

四、结束语

物流企业要想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信息化是其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对新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应用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给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使物流企业在信息技术的完善及使用中,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也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工作制度,并将网络信息安全作为信息技术防范的重点,来保证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安全有效地使用。

参考文献

[1]林宏源.基于GIS的移动定位技术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12. [2]越涛.RFID关键技术及其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10. [3] 马妍,荀烨.我国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和创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 [4] 程戈.浅析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 [5] 刘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商,2013,(13). [6] 董国庆.浅析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13). [7] 王小建.物流信息化组成因素及其关系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7). [8] 戴伟.物流信息化政府管理策略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17). [9] 李林艳.交通运输业物流信息化发展探究[J].商情,2013,( 39). [10] 王志峰.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措施[J].企业导报,2013,(20). [1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3,(1).

第 7 页 (共7页)

第五篇:自动识别技术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

资 料 调 研

姓名:朱x 班级:13电信3班 学号:2013xx 指导老师:张x

目录

1 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1.1概况

1.2一维条码技术 1.3 二维条码技术 1.4射频识别技术

1.4.1 标签识读器技术 1.4.1 标签识读器技术 1.4.2 中间件技术 1.4.3NFC、UWB等技术 1.4.4 RFID国际标准化工作 1.4.5 我国RFID技术的发展

2 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2.1条码技术在物流系统的应用 2.2 二维条码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2.3 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3 发展展望

3.1 条码技术发展 3.2 RFID技术发展

自动识别技术(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Teehniques),是指以标识技术为基础,通过获取标识载体承载的标识信息,实现标识对象信息获取的技术。它是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物流信息技术中的核心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分支,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

1 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1.1 概况

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一维条码技术、二维条码技术以及射频识别技术等。近年来,我国自动识别技术呈现出快速发展、注重创新的发展势头,各项技术都有较大突破,在市场应用上的拓展力度不断加大,新的技术、产品与服务层出不穷。自动识别技术已经成为引领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强力引擎。

自动识别技术近几十年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条码技术、磁条磁卡技术、IC卡技术、光学字符识别、射频技术、声音识别及视觉识别等集计算机、光、磁、物理、机电、通信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而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认为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分为:光符号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生物计量识别技术、IC卡技术、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

目前自动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仓储、智能物流及零售领域。

1.2 一维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最传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条码技术作为一种关键的信息标识和信息采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国际上,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条码技术正处于一个强劲的集成创新发展期,是商业贸易、物流、产品追溯、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主导信息技术。

国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条码技术及应用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条码技术介质由纸质发展到特殊介质甚至到手机载体;条码的应用已从商业领域拓展到物流、金融等经济领域,并向纵深发展,面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深层次的集成;条码技术产品逐渐向高、精、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根据美国的专业研究机构VDC(Venture Development Corp.)的统计,全球条码市场规模一直在持续稳步增长。到2008年,全球条码技术装备的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55亿美元,其中美洲地区年平均增长率将超过6%,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年平均增长率接近7%,亚太地区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12%。国际条码技术产业的前景方兴未艾。 随着应用的深入,条码技术装备也朝着多功能、远距离、小型化、软件硬件并举、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方向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技术装备。具体表现为:条码识读设备向小型化,与常规通用设备的集成化、复合化发展;条码数据采集终端设备向多功能、便携式、集成多种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设备一体化发展,从而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条码生成设备向专用和小批量印制方向发展。例如,基于GPRS、CDMA的条码通讯终端,使条码手段更为简便。技术在现场服务、物流配送、生产制造等诸多领域应用,又如,由于现阶段手机广泛普及,通信网络更加完整,于是,能够识读条码的手机可以成为一种集数据采集、处理、交互、显示、认证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移动式数据终端,实现手机价值的最大化。

我国条码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目前已具雏形。目前,我国从事条码识别技术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已超过1000多家,部分企业还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条码识别技术设备,并在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和集成应用等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虽然,我国在低端条码设备上获得了一些技术突破和竞争优势,但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条码技术和产品非常有限,大部分产品的核心技术还被国外企业所掌握。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产品主要来自国外自动识别产品制造商,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列,应用到国内各个行业,在市场占有率、技术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在知识产权方面,属国外企业所有的条码识读设备专利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技术壁垒。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外品牌产品在中国制造的趋势逐步显现。相比之下,我国能够研发、制造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条码采集器的厂商还为数不多,产品品种不全,标准化程度不高,尚不能稳定形成一定的市场份额。

条码打印机的关键技术——打印头生产技术掌握在全球少数几家公司手里。目前,已有不少国产打印机系列产品,可为大量推广应用提供配套,年市场销量增长迅速,在技术指标、性能、质量上有了明显提高。总体上,我国条码打印设备生产企业品牌影响力不够大,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条码技术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规模偏小,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偏低,并且也与我国巨大的条码技术应用市场不相匹配。

1.3 二维条码技术

二维条码技术是在一维条码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一般来说,与一维条码相比,二维条码具有信息密度更高、容量更大、能够表示中文、英文等字符,具有纠错功能等特性,是一种具有独特技术特点与优势的自动识别技术。

二维条码技术最早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发展经历了层排式一矩阵式的发展历程,众多国际自动识别巨头,如Symbol、Denso等公司都非常重视二维条码技术,研发完成了PDF

417、QR、Data Matrix等二维条码码制并制定了相应的国际标准。与一维条码研制情况类似,二维条码的识读器市场也主要由国外企业如Symbol、Denso、HHP、霍尼韦尔、卡西欧等企业垄断。截至“十五”前期,我国在二维条码技术研发方面实力比较薄弱。

为改变这一现状,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十五”期间提出并组织进行了“二维条码新码制开发与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的研发工作,通过中心牵头组织企业进行研发,研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新码制,突破我国二维条码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瓶颈,打造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二维条码标准体系,构建我国企业两维条码自主创新的平台。2005年,该项目的核心成果——汉信码新码制研发完成,受到了包括两位院士在内的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该项目)研制的汉信码具有抗畸变、抗污损能力强,信息容量高等特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汉字表示方面,支持GB 18030大字符集,汉字表示信息效率高,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汉信码诞生后,由于其具有的先进性能与专利的开放性,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自动识别技术企业的广泛关注,HHP、Opficon、意锐新创、维深、新大陆等众多企业陆续研发了十多款汉信码的识读设备,汉信码成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

几乎于此同时,我国的龙贝信息有限公司、深圳矽感、点众科技等公司也研发了龙贝码、CM、GM码、点众码、E码等自主知识产权二维条码,并自主研发了相应的识读设备与应用系统,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

此外,随着移动通信与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基于手机的二维条码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清华紫光、深圳矽感等公司分别研发了用于手机识读二维条码上网业务的紫光码、GM优码等新型二维条码。

1.4 射频识别技术

RFID是一种识读器采用电磁耦合方式或微波方式与标签进行通信,获取标签承载信息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与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雷达技术相近,并被称为20世纪10大重要技术项目之一。RFID技术由于是采用无线电波作为信息传输的技术手段,使得射频识别技术具有识读速度陕、可穿透包装识读等特性。

传统RFID技术基本由射频标签、射频识读器以及计算机应用系统3部分构成。随着RFID技术自身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RFID技术开始与网络技术结合,并于2002年诞生了具有革命性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概念。按照该概念的构想,加贴了射频标签(在EPC系统中称为EPC标签)的物品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中进行流转过程中,通过识读EPC标签,能够随时随地记录与通过网络获取与物品物流过程有关的信息,从而提供跨系统的供应链透明度。这一概念带来了RFID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热潮,RFID技术也被人们视为是下一代最具有发展前途的自动识别技术。

近年来,国际上对国际RFID技术发展投入巨大,新的技术、产品与应用模式层出不穷,总体来说,国际RFID技术发展呈现出技术研发驱动的模式。

1.4.1 标签识读器技术

2008年,超高频射频识读标签与金属液体不相容问题得到解决。硅谷新成立公司Omni-ID发布的“通用标签”在有无金属或液体的环境下都能正常发挥性能;两家领先的超高频技术供应商Alien科技和Impinj,则介绍了利用此技术的新芯片;除此之外,Avery Dennison和富士通公司分别宣布推出高内存的芯片。

2008年读写器方面最关键的发展就是读取的延长:Mojix推出了一套系统,可以把网络接收器连接到多个节点上,从而增加读取面积;Convergence Systems发布的手持读写器,读距长达25英尺。

1.4.2 中间件技术

2008年微软推出新的Biz Talk RFID移动平台,以简化移动RFID应用程序的研发过程。配合使用Biz Talk Server 2006 R2软件,该平台可将研发流程扩展至Windows CE与Windows Mobile 5.0的应用程序。微软表示,客户及合作伙伴可以注册参加微软Biz Talk RFID移动技术采纳项目。2008年SAVI推出RFID平台和应用套件的升级版——Smart Chmn 5.0。该系统充分利用了SOA架构,可以提供整合之后的实时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自各种无线技术及企业软件系统。

1.4.3 NFC、UWB等技术

在NFC方面,由国际信用卡公司和大银行组成的智能卡联盟组成了一个120名成员的理事会,用以促进NFC技术的采用及非接触式支付的应用;而另一个行业组织——NFC论坛一直都致力于标准的发展和规范的制定;同时UWB(超宽带技术)在2008年期间成为了一种主流技术,无线平台技术供应商思科系统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和Aero Scout各自在其系统中增加了对UWB技术的支持。拥有条码、超高频、高频和有源RFID技术的Zebra技术公司,收购了UWB技术开发商Muhispectral Solutions,以丰富其产品线。

1.4.4 RFID国际标准化工作

年进展非常迅速。随着ISO与EPC在标签唯一编码方面协议的达成,一直困绕RFID应用的物品唯一编码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按照相关的规划,ISO JTCl SC31 2008年启动了RFID国际标准新一轮制修订工作,18000空中接口系列标准、ISO 15961/15962/15963系列数据接口标准以及24791系列标准开始修订或启动,并开始重新评估国际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1.4.5 我国RFID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RFID技术的创新层出不穷。近年来,上海坤锐、深圳远望谷、同方微电子、恒睿科技等多家企业研发了具有部分或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商用化产品或样机,产品涵盖了标签芯片、数据采集器、识别卡、耐高温高压与防伪易碎标签、识读器模组等领域,频率上涵盖了低频、高频、超高频几个常用频段,我国RFID技术产业从无到有飞速发展起来。特别要提到的是在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下,我国最小尺寸的RFID(无线射频电子标签)芯片由清华大学、同方微电子公司共同研制成功,芯片最小面积可达到0.3mm2,厚度最小达到50μm,可嵌人到纸张内,最远识别距离在5m左右。该芯片的相关技术已用于2008年奥运会门票。

我国RFID技术企业虽然在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技术方案与核心技术方面鲜有创新。因此,我国RFID技术标准的制定由于缺乏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支持,进展比较缓慢。

2 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2.1 条码技术在物流系统的应用

条码技术无疑是应用最简洁方便,可提高物流效率的自动识别技术。国际上,条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的各个领域。在我国,条码技术已作为一种成熟的识别技术被广泛、普及应用到商品流通领域,而且在物流及生产控制过程等方面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2003年起,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提出并启动了“中国条码推进工程”项目,以分中心为依托,截至2008年底,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共设立了9批共71个推进工程项目,内容涵盖物流领域仓储、供应链管理、食品安全、建材物流、特种设备管理等多个领域,建立了多个条码物流供应链应用示范系统,使条码在食品安全追溯、医疗卫生、服装、化工、建材、机械与电子、军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2 二维条码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二维条码由于具有信息容量大、抗污损、能够表示字符等复杂信息等特性,诞生之初就吸引了各国的关注,并在军事、邮政、电子、医药物流等领域取得了较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电子等行业的物流过程中,采用直接部件标印技术标识的二维条码符号(目前采用Data Matrix码制)出现在全球CPU、电路板、存储芯片等各类电子部件上,已经成为电子行业事实上的标准。

在我国,二维条码物流应用多年来局限于单点(单个企业内部)、封闭的应用,没有出现规模化跨系统的应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二维条码技术的产生与飞速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二维条码技术,如汉信码、龙贝码、点众码、矽感CMGM码等二维条码在我国建立了多个企业级应用示范系统,并积极推进在物流行业乃至国家规模的广泛应用。

2.3 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当前RFID应用最为热门的领域就是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在供应链当中传递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以及信息传递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一直是供应链管理研究中的热点,而RFID具有的非可视识读、同时识读多个标签、识读速度快等特性非常适于解决供应链过程中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问题,同时,物联网的上层架构解决了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使供应链的透明化有了从概念到真正实现的可能性,因此,RFID在供应链管理当中引起热烈的关注不足为奇。

2008年,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物流行业的应用取得了较多进展,国家863计划已经将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方面的应用作为重要的项目来关注。2008年,国家860计划又以促进RFID技术的应用为核心,设立了一批新的RFID应用项目,RFID技术在各种供应链服务中已经彰显优势并代表未来供应链管理发展方向,国际巨头也都纷纷将目光投注在最具潜力的RFID供应链应用上。其中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示范效应的典型行业领域包括:奥运食品安全追溯、奥运电子门票、首都国际机场行李追踪管理、解放军总医院器械包管理、国家大剧院资料检索管理以及地井、宠物等城市管理应用。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射频识别技术在奥运食品安全追溯中的应用。通过奥运食品RFID电子标签,全程监控了奥运食品的种植、运输、分类、验收和贮存过程,完善防范了食源性疾患,动物源性食品中违禁物质的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问题。

2008年,RFID技术不仅在传统的交通物流行业依然蓬勃发展,而且在医疗设备追踪、食品安全追溯、资产管理等领域也取得了应用上的扩展。中国的应用仍然保留自己的特色,根据非正式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约有过万家物流及运输公司,目前并购活动在这个领域时有发生,一些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将陆续出现。为了取得更高的运营效益,它们将会与遍布各地的运输商伙伴合作,要令其伙伴网络取得合作无间的效果,采用RFID系统将是可行的途径。IDC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方物流企业RFID的应用规模可达到5534万元,到2011年这一规模将超过10亿元。此外,RFID技术在服装、图书馆管理等方面应用形成了新的热点。

3 发展展望

3.1 条码技术发展

条码技术作为一种最传统、最经济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低成本、使用便捷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适用于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具有最广泛的市场空间。

3.2 RFID技术发展 根据ABI研究最新预测,2008年全球RFID销售额将超过53亿美元,年收入增长将加速超过中期的高增长,高容量的应用,如供应链管理,身份证件,票务和非接触式支付。传统RFID的应用,如存取控制,自动车辆识别,汽车制动,以及身份证件仍将主导当前和近期的RFID市场,预计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低于两位数。不包括汽车制动在内,预计在未来4年复合增长率为15%。在2013年RFID市场总容量将达到98亿美元,或者不包括汽车制动在内是82亿美元。ABI认为目前预测出全球经济的变化如何影响RFID市场还为时过早。持续增加的投资保证了RFID发展并且增加了订单。

从RFID技术与应用发展前景来看,RFID技术正在从先前的技术、资金投入拉动型以及政府支持的发展模式,进展到关注于ROI(投入产出比)以及Bottom Line(企业净利润)的发展模式,通过RFID技术的不断仓Ⅱ新,以及在高附加值物品以及服装等非传统物流供应链行业内的应用,解决RFID成本高、投入RFID应用项目盈利模式不清等问题,从而带动RFID技术与产业的良性发展。

摘自: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2012.8 物联网在线,http:///,2012.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质量管理部工作规划下一篇:主力出货的几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