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防理想到精英意识的嬗变——大学生军训教官成长规律初探

2023-02-19

十九大报告中,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大学生军训是国防教育的需要, 也是实践育人的必要举措。大学生军训教官队作为一支身兼班级国防教育和日常管理双重职能的学生骨干队伍, 在管理新生班级、凝练学院特色文化、助力学生个体成长成才等方面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为了国防理想而来, 在集训选拔中磨砺意志, 统一思想

大学生军训教官队的诞生与发展有其历史性的特点进程, 经历了一个依托军队系统到校军合作再到校内培育的过程, 目前形成的基本的模式是高年级带低年级, 常见的就是大二带大一。其产生的周期大概半年左右 (以某高校为例) , 在每年大一下学期开始报名预选, 经过为期四个月的初选、复选和终选三轮考核后, 再进行一次暑期集训之后最终确定。产生的过程并不复杂, 但是筛选条件和标准近乎严苛, 有很多一票否决项;加之采用的军事化管理模式, 训练强度逐步递增, 淘汰率几乎在90%以上。然而这并不影响广大学生报名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 每年预报名的人数都在同年级在校人数的20%左右。原因在于, 有些学生本身就想当兵, 体验军旅生活, 正好学校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有的学生表示想锻炼下自己, 体验下教官队的生活;还有较多的学生表示其直接动机是来自于自己教官的影响和对教官队本身的向往。概括起来还是在于大家心里的那份橄榄绿情怀, 那份对教官队的认同和那份投身其中体验军旅生活的国防理想。

单纯的动机并不意味着单纯的思想, 囿于认识和价值观的差异, 许多报名参训的学生对于教官队的认识差异性也是十分明显的, 有的学生思路很清晰, 对教官队的认识很到位, 知道教官队的历史、发展沿革和职责与使命;有的学生认识却很模糊, 甚至对“教官队是什么”和“教官是什么”这些基本的问题的都没有搞清楚, 就那么来了。然而这并不影响其在后继参训过程中的成长。可以说, 整个集训选拔的过程就像一个大熔炉, 将参训学生内心深处的各种侥幸、功利、投机和漫不经心熔炼的一干二净, 只留下坚持、责任、担当、使命和执行。

集训选拔的结果, 能很好地证明教官队选拔机制的效果。从一开始奔着国防理想而来, 到大浪淘沙之后, 留下的学生, 能感觉到他们身上有一种相似精气神, 一种只有经历了教官队集训之后才能产生的气质, 那是一种坚韧不拔、永不服输和坚决执行的意志体现。大家对教官队和教官的认识基本清晰, 能对“教官队是什么”和“教官是什么”有了初步的认识, 对教官集训选拔制度和标准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其中的诸多一票否决项也有了深刻的认同, 同时也对自身的定位有了初步的思考。初步明确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了解了什么是领导和指挥能力, 什么是执行力等问题。可以说, 为期半年左右的集训选拔, 起到了很好地统一思想, 磨砺意志的作用和效果。

二、为了锻炼己身而来, 在带训实践中探索使命, 提升信仰

集训选拔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磨砺的终止, 相反, 挑战才刚刚开始, 在接下来的九月到十月, 在新生入校后, 真正的考验将会开始。如何带领新生班级圆满完成军训任务, 是摆在每一个教官队成员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这道题, 有基本要求, 但是没有固定答案;有整体目标, 但是没有个体建设标准。一切, 都需要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依托团队的力量、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想象力去探索、去描绘、去打造。表面上看, 带训实践的内涵就是军训, 实际上, 其中还隐含了新生入学适应与转变、新生班级管理和新生心理和人文关怀等内涵, 这也就意味着大学生军训教官队在接下来至少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 需要和班级辅导员 (班主任) 一起, 管理、教育和服务于新生入校后的各个方面, 这也给教官队的工作和素质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教官队成员的心理预期提出了考验。

在实际的带训过程中, 不少教官队员是有心理预期的, 有过对未来带训实际的种种设想, 比如可能面对的困难, 最常见的问题, 带训的目标和方法, 还有就是应对突发状况的措施, 对自身的定位和工作的准备等都有过思考和计划。对实在无法预见的可能也抱着边干边学、边学边干、边总结边提高的态度有了预备。所以, 尽管计划总是无法赶上变化, 但是, 教官队却以其扎实的前期准备、充分的心理预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时刻准备着。当每年的大学生新生军训开始的时候, 整个校园里军歌此起彼伏, 操练声不断, 满眼望去都是板寸头和橄榄绿, 到处可见整排整排的各班走着方阵, 甚至在收操之后, 还能随处可见两人成排三人成列的人流, 这些, 都是独属于开学季的校园风景。

两个月之后, 教官队圆满完成了对大一新生的军训带训任务。同时还顺带完成了班级管理和心理、人文关怀任务。在完成上述任务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对自身使命的探索任务, 了解了教官队的使命和荣光, 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信仰, 在全心全意为新生同学服务的同时, 体味了酸甜苦辣, 在汗水和泪花的交织中, 找到了属于教官队和教官的信仰, 实现了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

三、为了传承梦想而来, 在班级管理中追求卓越, 成就嬗变

军训结束了, 教官队的使命并没有完结, 在接下来的大半年的时间里, 他们将开始转换一种身份, 以班级管理员的身份, 继续发挥作用。这又是一种全新的任务和领域, 对大多数教官队成员而言, 需要面对两个问题:第一是教官队员本身角色的变化——由军训教官变成班级管理员。教官在军训中是独当一面, 据主导地位的;而班级管理员需要配合辅导员 (班主任)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更多的则是起配合、协助和协调的作用。教官队员能否清晰地认识这种类似主配角之间的变化问题?第二是工作对象没变, 但工作内容已经发生了改变——由军训变成了班级管理。这也就意味着工作要求和工作技能将随之发生改变, 曾经经历了选拔集训和带训实践早已习惯军事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思维的教官队员们, 是否能很好地适应和转变?

现实中, 这两个问题的确会给教官队员们带来不小的困扰, 一开始会有各种不习惯、不适应、不到位和不满意, 尤其在处理和辅导员 (班主任) 关系问题上, 一方面, 由于先入为主的缘故, 大学生军训教官是大学新生最早接触、最多接触和系统接触的第一人, 从这个意义上看, 大学生军训教官对班级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一个人格魅力较强的大学生军训教官 (事实上大学生军训教官的人格魅力都不差) 所带出的学员和班级能找到很多与其对应的烙印。而相比较辅导员 (班主任) 的优势, 除了老师这个身份自带的威信外, 其他的都不占优势。因此, 加入在班级管理和班级决策的问题上, 有时会发生多头管理的现象。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适应、转变和磨合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关键应该还是在于要多沟通, 教官队员本身要主动摆正位置, 要正视角色变化的背后所带来的各种新问题和新要求, 并积极应对, 主动转变, 尤其是心态的转变, 要以大学骨干精英的标准重新定位自己, 在工作上追求卓越, 不断创新, 要跳出当初军事化管理模式下的思维习惯, 回归大学生自我精英意识的觉醒, 最终实现从国防理想到精英意识的嬗变。

摘要:自上世纪50年代起, 我国法律法规中相继出现有关要求大学生军训的相关内容, 此后, 大学生军训成了国防教育必要内容, 也成为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教官队建设实践的角度, 以教官队思想建设为主线, 以学生军训教官队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实践为抓点, 研究其成员思想从国防理想到精英意识的转变规律, 并致力于打造一支学生骨干队伍, 使其身兼国防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双重职能, 在管理新生班级、凝练学院特色文化、助力学生个体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军训教官队,国防理想,精英意识,嬗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7年10月18日;

[2] 商建华、梁旭光、柳振国《高校军训学生教官带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教育管理, 2012年第6期;

[3] 胡杰《浅议大学生军训教官队伍军训的实践》当代经济, 2006年第6期;

[4] 古添雄、卓猛《创新军训模式, 凸现育人特色——国防生训练新生模式探讨》科教导刊, 2014年7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法治政府指标评估体系的创新研究下一篇:公司法累积投票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