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进行“旋转剖视图”教学的——《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

2023-01-11

1 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

2014年初重庆工贸高级技工学校教研室利用寒假组织了全校性的校内培训, 其中系统性的进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培训, 本人受益匪浅, 感受颇多。“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它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 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完全打破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教师从课堂的主角变为组织者和协调者,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 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 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训框架,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 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 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 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的局限, 而是理中有实, 实中有理。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使静止的东西动态化, 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 方法灵活多样, 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强制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愿学习,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 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2.1 做好课前预习环节

2.1.1 教师预习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 作为教师, 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到汽车实训基地收集相关资料和素材等信息, 寻找适合用旋转剖视图来表达的汽车零件 (找到了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中的摇臂这个零件) , 并了解其工作原理、在汽车中所起的作用和结构特点, 然后制作课件和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等等。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中我充分体现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做学相济”的设计思想,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 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分成几个模块, 规划出恰当的学习情景, 同时围绕教学目标, 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 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线索, 把知识技能点巧妙地组合并隐含在学习“任务”之中, 通过“任务”载体引领学生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生自己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从而达到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这才算得上做好了课前预习, 教师只有在充分课前预习的前提下, 才能在课前给学生一个路标, 让学生知道要往哪儿去!

2.1.2 学生预习

教师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后, 便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到汽车实训基地去观摩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配气机构的作用以及配气机构中摇臂的结构特点。并且提出思考问题:前面学的机械制图表达方法能否表达摇臂这个零件?课前预习利用了到实训场地的动手训练法, 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实习基地, 使他们课前预习不再茫然。这样, 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 由“学会”变成“会学”, 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2 抓好课中“三个环节”

2.2.1 教学环节

为了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 本次课程充分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利用学生课前预习的相关内容来导入课程。首先: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 汽车只要有了油, 就可以开动, 是什么在起作用?回答:发动机。发动机是怎样将汽油转换为运动的?回答:目前将汽油转变成运动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发动机中燃烧汽油, 将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变成机械能, 而使汽车运动起来……这样的教学设计有的放失, 正确引导学生思维, 它能将问题的导入点直接指向本课程的核心——“旋转剖视图”, 因为学生做了课前预习, 所以以他们观摩到的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摇臂这个零件为问题的突破点 (采用演示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它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过程) 来巧妙引入新课, 通过对发动机配气机构中摇臂的作用而导入“旋转剖视图”。然后以模型为载体,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为手段, 能力提高为目的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始终以《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为准则, 重视概念的提取过程, 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的体验过程, 使学生学会学习, 让他们在学习中寻找自信, 从而获得快乐。

在讲授“旋转剖视图”的概念、形成和剖切方法及其绘制时, 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我把现代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制图教学中, 把许多文字材料表达不清楚或语言难于表达清楚的内容, 通过精心设计和编排, 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借助动态旋转、切割、放大等功能, 使操作得心应手, 教学形象生动, 节约了教学时间, 以帮助学生理解。其具体做法是:利用教学课件、展示板与黑板整合式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改变了以教案代替一切的教学方法。对于新课内容和相对复杂的部分,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把图、文、声、形、色与实物模型相结合, 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协同参与, 用最少的时间, 掌握最多的知识, 获得最大的课堂效果。但在讲授“旋转剖视图”的投影时, 则必须用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维, 利用黑板作出示范, 引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绘制出来。这样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教学质量,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个人认为虽然讲授的知识点、画图等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通过电子课件展示给学生, 但殊不知这样教师省了不少事, 可学生也跟着省了事, 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甚少, 收效甚微。制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投影的结果, 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是怎么投影得来的, 特别是绘制旋转剖的投影时, 没有动手的过程, 只是眼睛看了精彩, 那只能是过眼云烟, 看了就忘, 进不了大脑, 也掌握不了本次课的精髓。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 又有抽象性, 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 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 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 当用则用, 不当用则不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 以人为主, 以机为辅, 扬长避短, 相辅相成, 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理想境界。切不可单一以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 贪图形式、搞花架子, 其效果不是画龙点晴, 而是画蛇添足。

2.2.2 动手环节

《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面对中职生“双能”偏差的客观性, 我在教学中着重体现“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和“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原则。针对教材进行适度的精简, 达到把基本知识弄清弄懂为目标。切忌满堂灌, 注意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在学习旋转剖视图的同时, 有针对性地结合该内容, 设计学习任务 (这里我设计的是“学习任务单”:按照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用旋转剖视图的方法来表达端盖, 并能按照国标要求进行标注、最后进行总结与评价) , 并留出充分时间安排学生完成这个任务, 学生接到指定的“学习任务单”, 在老师的指导下, 理解该学习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 充分发挥小组中每一位学生的作用, 锻炼小组中领导者的组织管理能力, 参与者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自己动手。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我会在教室中不断巡视,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解决, 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帮助。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在个别辅导过程中可多用启发性和鼓励性语言, 让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 逐步寻找正确画法, 对这部分学生来说, 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 而非最终结果, 整个过程着重建立其自信心,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以及各方面职业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 要督促他们独立思考, 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老师进行适当启发;对基础较好、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按照《机械制图》国标严格要求, 哪怕是对待每一条线段都必须认真, 不能有半点马虎, 磨炼其学习毅力和耐力, 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对这部分学生还可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作业来提高他们的能力, 或者鼓励他们帮助一些基础差的学生, 这样不仅对基础差的学生有所帮助, 而且对他们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虽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但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 同桌相互议论, 小组集体交流, 共同讨论研究, 充分激发个体潜能, 融合集体智慧,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达到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也使他们的识图和绘图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2.2.3 评价环节

评价环节是《机械制图》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关系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现场完成学习任务之后, 便是作品交流展示汇报环节, 我便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展示板, 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仪上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 , 让全班同学都能看见这些作品。学生通过自讲自评, 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其自信心, 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进一步得到发展;学生展示汇报的内容, 通过小组同学互评, 教师适时引导,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间的协作意识;教师点评这一过程的进行, 让学生欣赏自己、欣赏他人, 发现自我的价值, 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通过点评, 学生的合作意识逐步强化, 促进了协作学习过程的形成。

自评、互评和教师讲评是立体交叉, 有机结合的, 当一个小组展示汇报完毕后, 其他小组学生及时补充或更正, 整个过程学生都能主动参与, 使教与学处于良性互动,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使教学方法从纯课堂教学真正步入了实践之后再提升的环节, 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3 重视教学反思环节

课后归纳和提炼, 注意引导和鼓励。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丰富多彩, 教学形式新颖、结构紧凑,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学能力。但对于一些基础薄弱、自主能力差的学生, 不能很快适应, 教师还应加以引导, 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怀,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去。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一个合格的中职教师, 不是如何教好本门学科的书本知识, 而是研究现在中职学生的心灵问题, 研究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欲望和学习能力, 以及对哪些知识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明确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不是教的问题, 而是让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一体化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同时, 也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摘要:本文通过“旋转剖视图”的教学过程, 从《机械制图》课程的角度阐述了对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探索及教学改革尝试。

关键词:旋转剖视图,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涂清林.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J].中国培训, 2001 (07) :88-90.

[2] 童山东, 钟华.说服的技巧有哪些[M].与人交流能力, 2008:113-114.

[3] 贾国华.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 2009 (07) :99-101.

[4] 邓书明.职业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思考[J].校企融合与人力资源, 2014 (02) :35-37.

[5] 周晓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 2014 (04) :129-13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乙肝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8例分析下一篇:高职《化工原理》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