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根本任务

2023-03-31

第一篇:社会主义建设根本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任务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专家解读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

本任务

刘晓玲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31日11 版)

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专门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十七届六中全会再一次专题研究文化改革与发展问题,表明文化建设在我国科学发展总体布局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标志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密切互动、协调共进的新阶段。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鲜明标志,就是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途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落实这一重要部署,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真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途上,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着力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才能把共同理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才能有效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蚀,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面前不迷失方向。如果忽视或者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各种错误思潮就会泛滥,西方价值观念就会乘虚而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就会受到冲击,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就可能被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就会受到干扰、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会随之成为一种空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题中之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奋斗、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上必然会催生、引领广大民众积极谋求自身文化权益的持续高潮,定会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合力,以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纵深推进。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共同理想信念建设。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途上,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在变化变动中一以贯之,有利于形成既有国家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既坚守基本社会思想道德又向着更高理想目标前进的生动局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力量源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强大精神力量。把十三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强大精神力量的形成,需要得到各族人民认同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以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以来,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在实践和精神层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近年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一往无前,不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这些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也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途上,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强大精神力量,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绝不能消解,而是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进一步坚定干部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行为准则,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基本道德规范。在全党全社会形成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工程。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对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没有一个基本遵循,文化强国可能只是一句空话。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有先进性导向,又有广泛性要求,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非不分、道德沦丧的国度,是不可能建设文化强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应当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反映了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途上,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有利于激励人们正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方面的关系,有利于激励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升华精神境界,有利于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

社会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作者系湖南大学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第二篇: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完整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①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理想建设,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分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两个层次。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层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诚信是规范、制度、人品)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c.纪律建设。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教育科学文化建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发展教育和科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尤其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同时,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三篇: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 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C. 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有科学水平

3.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邓小平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论断

A.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C.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D.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特征

5.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A. 实行公有制B. 实行按劳分配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B.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C. 解放、发展生产力D.消灭贫富差距

7.邓小平首次提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 1982年党的十二大B. 1987年党的十三大

C.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D. 1997年党的十五大

8.发展之所以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党的性质、地位和前途,归根到底要看

A.党在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C.党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和表现 D.党在政治稳定中的作用

9.邓小平南方谈话关于发展问题的著名的观点是 A.发展是硬道理 B..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C.关键是发展经济 D.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10.中共十六大关于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是

A.发展是硬道理 B.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科学发展观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2.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党的十二大上 C.党的十三大上 D.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D.保持社会稳定

14.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 A.强大的人民政权 B.强大的人民军队 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我们的发展

15.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 )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C.思想基础 D.精髓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A. 突出了解放发展生产力

B. 突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目的、优越性

C. 突破、改变了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是资本主义的传统观点

D. 包含着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文化制度 E. 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根本任务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2.把解放、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客观依据是

A.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B. 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C.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D. 适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要求 E. 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正确结论

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

A. 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C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D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E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把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客观依据在于 A.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B.是完成党的三大历史使命的关键

C.是应对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 D.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E.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5.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这就揭示了发展与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内在联系,表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A.以发展为己任 B.以兴国为目标 C.以富民为取向 D.以发展为目标 E.以执政为目的

三、辨析题

1.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四、材料分析题

1.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说,我们要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根据上述材料,怎样理解“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贯彻执行。

第五章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C 5.D 6.C 7.C 8.C9.A 10.B 11.B 12.D 13.B 14.D 1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E 3.ADE 4.ABCDE 5.ABC

三、辨析题

1.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原则和优越性所在;但是,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理解为同步富裕,它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应鼓励部分个人、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当旧的生产关系不但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而统治阶级又运用所掌握的政权极力维护旧制度,做垂死挣扎时,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权,改革生产关系,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扫除障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2)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从根本上说不是对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否定,相反,它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旧的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所以题目“改革是发展生产力”是不全面的。

四、论述材料题 1.答案要点:

(1)所谓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一方面是

指在党面临的各项要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中心的任务、根本的任务、压倒一切的任务,其他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另一方面,把发展与执政兴国联系起来,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的内在联系,表明我们党始终以发展为己任,兴国为目标,富民为取向。

(2)在理论上,这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炼出来的,“三个代表”归根结底是以发展作为思想主题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突出的也是发展,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3)客观依据在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发展;完成党的三大历史使命关键靠发展,发展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同时,结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不发展就没有出路。

(4)在实践中,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关键是发展经济,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促进“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既依靠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实现发展,又使人民成为发展成果的享有者。

第四篇:毛概讲稿-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1.1956,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苏联为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探索的初步成果。(点超链接)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论十大关系》具体指哪十大关系(ppt切换),(1)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比例关系(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5)中央与地方的关系(6)党与非党的关系(7)民族关系(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ppt切换)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以及“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进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而这种模式其本质所在,说穿了,就是激烈化的阶级斗争、清一色的国家所有制以及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显而易见这种模式必然存在着严重弊端(ppt切换)这些弊端是:

第一、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的失调(尤其是重工业比例太大,轻工业比例较小,而农业则无足轻重)

第二、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

(重积累、轻消费)这就好像中国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

三、管理体制过分集中统一 第

四、所有制结构过分单一

2.同年,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ppt切换)在中共中共八大上毛泽东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和当前的经济文化水平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以及在经济建设上要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3.1957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成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ppt切换)在这个讲话中,毛泽中指出⑴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2)必须正确区分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⑶ 正确认识人民内部矛盾的类型⑷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⑸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⑹社会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第五篇: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和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邓小平为什么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学时分配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见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

社会主义社会有计划的组织生产;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

2.列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作出的论断

社会主义社会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3.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个人消费品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4.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探索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根本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探索中的失误

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

终目标是实行共同富裕;

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

可以搞市场经济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造成

社会主义建设经历曲折和遭受挫折的原因,固然有我们缺乏经验的因

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以后,脱离中国

社会实际,在认识上把所有制的“一大二公三纯”、经济运行机制上的

计划经济、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政治上的片面强调专政、思想上的片面

强调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并附加

上“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而没有一心一

意致力于发展生产力。

而对社会主义在认识上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根源,一是教条式的

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如:社会主义

就是消灭私有制,就是从按劳分配发展到按需分配,就是消灭商品和货

币。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条件是什么,这样做的结果是不是

在任何条件下都一定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

考;二是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这种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僵化的

体制,战后也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严重的弊端,正如邓小平在1980年

所说的,“苏联搞社会主义,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六十三

年了,但是怎样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此外;还有一些是我

国长期小生产统治形成的习惯势力,如平均主义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的观念。这就造成我们过去离开了具体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抽象地

谈论社会主义,而忽视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

在提出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任务后,邓小平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实践的发展,逐渐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邓小平在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上的开幕词中宣告:“把马克思主义

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十二大以后,邓小平一再强调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认为我们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还在摸索之

中”。1987年十三大召开之前,他为十三大确定了“在理论上阐述什么

是社会主义,讲清楚我们的改革是不是社会主义”的主题。十三大以

后,他肯定地说,我们现在解决了这一问题,已经了解到什么是社会主

义。1992年南方谈话中,他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精辟的概括。在这

十多年的过程中,邓小平从各个角度逐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

识。

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

了国际上苏联东欧剧变,以及国内**的严峻考验。面对错综复杂

的形势,我们要不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抓住时机发展经

济,还是谨小慎微,缩手缩脚?是继续解放思想,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

改革,还是倒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是继续开放,争取一个有利于

我国搞现代化建设的和平的国际环境,还是回到自我封闭的环境中去?

所有这些争论或困惑的焦点,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实践,究

竟是在发展社会主义还是在搞资本主义?正如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所指

出的:“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

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为了回答上述这些困惑,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邓小平在十多年思考的基础上,言简意赅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突出地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

展的错误观念,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还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

解放生产力,必须特别注意发展生产力。

突出地强调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

质的体现,是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

突出了社会主义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论,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

生产关系问题,同时以包括了社会主义要最终达到的目标,体现了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的统一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基石;

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是硬道理是对国内外历史经验的总结

2.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3.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4.发展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江泽民对“发展是硬道理”思想的

发展

1.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使命的

要求;

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3.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

训作出的科学总结;

4.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

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

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

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

基础条件。无产阶级代表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领导力量,把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愿望体现和反映出来,并形成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的实践力量,进而推动社会前进。因此,在“三个代表”中,首先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由于生产力的先进性决定着文化的先进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程度。因此,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实现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才会具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我们党作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的性质也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决定现代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

科学技术的功能决定了它的第一生产力的地位。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是通过渗透、融合并武装生产力的全部要素,使其发生重大变化,进入生产过程的方式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意义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

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有助于增强广大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和全民族科技意识;

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指明了现实途径;

有利于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下一篇:社会学理论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