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2022-09-14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 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 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迄今仍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我科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中、高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例, 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 门诊和住院中、高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例, 符合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试行) 高血压诊断之标准, 中、高度原发性高血压指2级和 (或) 以上高血压 (BP≥160/90mm Hg) 患者, 同时剔除急性高血压、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病史, 持续性心律失常,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 (治疗组) 43例, 其中男24例, 女18例, 年龄45~70岁, 平均 (57±8.2) 岁;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 (对照组) 48例, 其中男31例, 女17例, 年龄48~71岁, 平均 (60±7.7) 岁。$

1.2 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 用药前1周停服其他降压药 (个别血压过高者除外) 。对照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江苏亚邦制药, 商品名亚邦贝迪) 5mg/ (次·d)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 (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 商品名安博维) 150mg/ (次·d) , 分别于1、2、3、4周随访血压。

1.3 疗效判定

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 Hg且降至正常范围[舒张压<90mm Hg和 (或) 收缩压下降≥20mm Hg以上];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mm Hg但达到正常或收缩压下降≥30mm Hg;无效: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组43例, 其中显效28例, 有效12例, 无效3例, 有效率为93%。对照组48例, 其中显效24例, 有效10例, 无效14例, 其中3例发生急性脑血管意外, 2例发生心绞痛, 有效率为70.8%。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结语%

心肌和平滑肌的收缩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通过特异性离子通道进入细胞。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膜上钙贮存部位的贮钙能力, 能持续有力地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本品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对平滑肌的作用大于心肌。其与钙通道的相互作用决定于它和受体位点结合和解离的渐进性速率, 因此, 药理作用逐渐产生。本品是外周动脉扩张剂, 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从而降低血压。该药降压作用迅速可靠, 在平稳降压的同时更好的保护靶器官[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是一种强效非竞争性长时作用的、特异性地结合AT1受体亚型[3], 可产生明显的降压效果, 且在治疗开始后2周内就出现明显的降压作用, 具有24h内稳定持续降压。厄贝沙坦平日口服吸收缓慢完全, 每日只需服药1次可产生持续24h的降压作用, 从而有利于控制夜间或清晨时血压骤然升高现象, 对减少靶器官损害有重要意义[3]。%

我们联用小剂量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厄贝沙坦治疗中、高度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比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明显, 服药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和70.8%,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者联用可有效减少尿蛋白, 保护靶器官, 防治左室肥厚, 减轻踝部水肿, 提高血压控制率, 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故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厄贝沙坦联用为理想的降压方案, 可应用于各级高血压治疗,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中、高度高血压疗效。方法 选取中、高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例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43例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4周, 对照组48例仅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 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有效率93%, 对照组有效率70.8%, 2组相比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χ2=7.52, P<0.01) 。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中、高度高血压疗效显著。

关键词: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高血压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47~262.

[2] 徐济民, 汪复, 边友珍.临床实用新药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76.

[3] 李勇.伊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0例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03, 32 (3) :34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集成与高产栽培优化初步研究下一篇:电商“三只松鼠”的品牌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