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柑橘粉虱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2022-09-13

柑橘粉虱 (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 1885) 隶属于同翅目 (Homoptera) 粉虱科 (Aleyrodidae) , 在我国南方各柑橘产区均有发生, 食性杂, 寄主多[1], 主要以成虫、幼虫吸食柑橘树汁液, 为害新梢嫩叶, 使叶片褪绿变黄, 并且分泌大量蜜露, 诱发煤烟病, 影响光合作用, 严重者致叶落枝枯, 给柑橘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近年来, 有些地方柑橘粉虱已经上升为主要害虫[3], 重庆市万州区从2010年开始由次要害虫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 造成大面积危害。为此, 针对柑橘粉虱近几年在重庆市万州区的田间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及其防治进行总结, 为更好地开展测报、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 发生规律

1.1 形态特征

柑橘粉虱成虫体长1.0~1.5 mm, 翅被白色蜡粉, 触角7节, 体黄色;卵长0.2~0.3 mm, 椭圆球形, 淡黄色;幼虫4个龄期, 有半透明的蜡质物被盖;蛹与第4龄幼虫基本一致, 但背盘区稍隆起, 且表面比较平滑, 体色由淡黄绿色进而变为浅黄褐色, 羽化前数天出现明显的红褐色眼点。

1.2 发生特点

目前, 重庆市万州区柑橘种植面积约2.5万hm2, 柑橘粉虱常发面积约1.1万hm2, 防治面积0.8万hm2, 且柑橘粉虱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柑橘粉虱在重庆市万州区以幼虫及蛹越冬, 世代重叠严重, 1年通常发生4代。据2013—2015年连续3年的调查发现, 每年3月上、中旬通过黄板可诱集到成虫, 即第1代成虫, 其高峰期在3月下旬—4月上旬;第2代成虫高峰期在6月上、中旬;第3代成虫高峰期在8月中、下旬;第4代成虫高峰期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成虫羽化后当日即可交尾产卵, 未经交尾的雌虫可行孤雌生殖, 但所产卵均为雄性。1头雌虫平均产卵量120粒, 卵期8~24 d。初孵幼虫爬行距离极短, 通常在原叶上固定为害。

2 为害特点

柑橘粉虱发生期世代重叠严重, 在4—11月均可见柑橘粉虱各虫态, 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 成虫具有飞翔能力, 可在柑橘园内及园间转移为害。柑橘粉虱以成虫、幼虫吸食植物汁液, 喜为害新稍, 使被害叶片褪绿、变黄甚至落叶, 抑制植物生长及果实发育;柑橘粉虱分泌排泄的蜜露易诱发煤烟病, 严重影响光合作用, 从而影响产量。

3 发生原因分析

3.1 柑橘粉虱食性杂

柑橘粉虱除了为害柑橘外, 还为害石榴、大叶榕、丁香、柿、杨梅、板栗、咖啡、茶、油茶、女贞等, 在万州地区, 如遇果园施药柑橘粉虱可迁移至果园周围女贞、茶树、大叶榕、板栗等植物上躲避为害, 导致其防治难。

3.2 栽培及气候条件

柑橘种植密度较大, 导致树冠郁蔽、枝叶交叉、通风透光不佳, 会诱导害虫普遍发生。因每年气候条件不同, 每年发生量也有所不同。经田间观察发现, 在温度较适宜的情况下, 暴风雨次数少的年份比暴风雨次数多的年份发生重。

3.3 果园管理水平

经调查发现, 很多业主不重视柑橘粉虱的防治工作, 认为柑橘粉虱不会对柑橘的产量构成威胁, 导致柑橘粉虱的大量发生;还有部分果园冬、春季清园不彻底, 给柑橘粉虱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 肥水管理差, 致使树势衰弱、抗逆能力差, 也给柑橘粉虱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3.4 防治技术水平

橘农对柑橘粉虱的发生、为害规律缺乏足够了解, 常常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且防治药剂不对路, 引起害虫的猖獗发生;果园内长期频繁使用广谱杀虫剂, 尤其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杀死了大量害虫的天敌。

4 防治对策

4.1 农业防治

冬、春季修剪枝条, 剪除被害严重的枝条、果树内膛的弱枝、交叉荫蔽枝, 减少越冬基数;密植园随着树体的长大, 要实行间伐, 使果园通光透气;加强肥水管理, 地势较平坦橘园要开沟排湿, 增施磷、钾肥, 适时根外追肥, 提高树体抗逆能力;保留橘园低矮的良性杂草, 提高柑橘粉虱主要天敌——座壳孢菌的寄生率。

4.2 物理防治

柑橘粉虱对黄色有趋性, 可在与柑橘新梢等高的位置挂置黄板20块/667m2, 有条件的可分区连片安装杀虫灯, 诱杀成虫。

4.3 生物防治

释放寄生蜂控制柑橘粉虱的危害, 也可采集已有座壳孢菌寄生的柑橘枝叶, 悬挂到粉虱严重的橘园中, 提高寄生率, 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4.4 化学防治

柑橘粉虱由于有世代重叠的特点, 难以防治。但每年柑橘粉虱的第1代发生较整齐, 是全年防治的关键时期。第1代防治又以幼虫高峰期为防治最佳时机。通常柑橘粉虱产卵于叶背, 故幼虫一般会群聚于叶背, 因此在施药时叶背是重点。药剂可选用25%阿克泰 (噻虫嗪) 水分散粒剂7000倍液喷雾, 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或者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或者48%乐斯本 (毒死蜱) 乳油1000倍液等喷雾, 防治效果可达90%及以上。

摘要:介绍柑橘粉虱在重庆市万州区的田间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及其防治方法等, 以期为更深入研究柑橘粉虱奠定基础。

关键词:柑橘粉虱,发生规律,防治方法,重庆市万州区

参考文献

[1] 万珊, 李绍勤, 张宏宇.柑橘粉虱对不同柑橘品种的选择性[J].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0 (11) :2234-2235.

[2] 颜振陆.柑橘粉虱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果农之友, 2008 (4) :42.

[3] 谢金招, 钟八莲, 姚锋先, 等.赣南柑橘粉虱上升为主要害虫的原因及综合防控技术[J].生物灾害科学, 2012, 35 (4) :428-43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水准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水准测量误差控制下一篇: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绿色建筑元素——以福建客家土楼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