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及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023-02-24

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载体,语言在传播文明、沟通交流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显得越来越重要。但语言的背后是一个民族文化底蕴和内涵的凝结,文化内涵的滋养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西方文明在文化渊源、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些差异最终就集中呈现在语言这个载体上。如果不能先去接受相应文化的熏陶,直接去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那肯定是事倍功半。所以,中国人学英语难,外国人学汉语一样不简单。中国人说出的Chinglish,让人捧腹大笑,外国人嘴里的蹩脚汉语让我们笑掉大牙。

就中国英语教学来说,帮助学生认识到语言文化对外文学习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主动认知语言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对于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英语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1 文化渊源的差异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传承中,儒道佛在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承载作用。其中,儒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而西方则多数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中,英美国家以基督教为主。儒家文化追求注重中庸思想,追求和谐文化,提倡修身养性,格物致知,往往以道德标准作为行为约束的准则。而基督教中主张的是制度化管理,以契约、合同等方式约束双方的地位和具体行为。

1.2 价值观念的差异

文化内涵的形成是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结果。传统儒家文化赋予中国特有的民族价值观。在价值观上强调统一性和整体性。讲究大局观。 凡事要从大局出发,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民族大义、社会大局等方面相左时,要主动让步;强调服从 意识。个人服从整体、服从社会,少数服从多数。概况的说,中国价值观是以忍让观念,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发展在社会中的独立性。在社会行为中,注重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捍卫人格尊严,追求自由平等。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和周围建立各种人际关系。

1.3 思维习惯和生活态度的差异

受文化影响和价值观影响,中西方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出发点也不同。西方人喜欢单刀直入,有一说一,毫不掩饰。而中国人则考虑面子、礼仪等因素,显得委婉含蓄。比如:同样是请吃饭,中国人往往热情好客,会准备很丰盛的菜品来招待客人,席间周到的照料友人饮食,自己很少享用。但发生在西方,他们往往会理性消费,强调独立性,自助餐在西方的盛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再比如:问客人吃饱了吗? 中国客人不管吃得如何都会说吃得很好,很丰盛,哪怕饥肠辘辘,而西方客人则会说:要是有点香槟就更好了。从这两个细节,我们就可以看出两个不同文化滋养的人群的差异,但这两种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没有优劣好坏之分。

1.4 行为模式的差异

中国孩子,从小被教育要虚心、做事之前多征求意见,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是一种内敛的教育模式。西方文化强调独立、果断、自信的个性张扬。结果,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中国小孩喜欢听父母朋友的建议,三思而后行;西方孩子则是干脆果断。面对表扬,中国人会说过奖了,都是大家的功劳。西方人则习惯坦然的说谢谢夸奖。在朋友交往过程中,西方孩子会当众直截了当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而中国孩子一般选择私下提出委婉的建议和意见。

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把英文学习和汉语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但在实际生活中,多数学生的英语还处于应试层面,听写可以,要流畅的说出来,很少有人做的到。一些大学生即使通过了英语,在与外国人沟通中,往往会上句不接下句。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中,侧重对语法、结构的学习,而忽视对语言环境的理解和把握,由于缺乏环境,口语训练跟不上。国外的小孩子买个巧克力都是英语的一个应用过程。

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如果失去了交流的作用,那就没有存在的实际意义。为此, 中国应用教育应该尽快导入语言文化概念,实现英语应试教育向英文素质转变,提升国际化意识。

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西方文化的方法

3.1 注重对语言文化学习的引导

在教学中注重对西方发展史、文化发展、价值观的介绍,可以借助对一部英文电影或者对一部英文小说作品的赏析和点评,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一起自由讨论,对剧情或人物进行点评的方式增加对作品背后文化的理解,也可以借助剧情,让学生模拟其中角色,自己体会其中的韵味,感受语言环境,学生经过分析比较,加强对语言的理解。此外,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言行都可以口语化。随机的英文提问,简单的小对话,都可以增加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3.2 重视英美文化背景的培养

英文教师要注重对词语背后文化的拓展解释,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说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说。一些习语俗称在经过翻译之后,语言意味大相径庭。比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翻译到外国就成了一个和尚和猴子的故事,爱屋及乌英文翻译是:Love me,love my dog,字面上让人怎么都和狗联系不上。只有多了解中西文化背景和人文环境,才能对语言有更深层的理解。

3.3 重视英语变体的培养

作为一门世界性交流语言,英国和美国、和法国的英文又有不同,比如:在发音上有英式发音还有美式发音,不存在所谓的“标准英语”。因此 ,在教学中遇到特殊英语环境 ,教师要主动点拨学生自主收集资料, 增加知识面, 接触更多的语言环境和氛围,以便更好的提高交流作用。

4结语

当然,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导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有学习意识, 只有经过不断总结学习、知识积累的过程才能实现对语言更好的驾驭。

摘要: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大环境,我国大力推广英语学习教育,并把其作为重要考试内容来推进。但由于传统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差异,一些学生虽然取得了相关证书,但是在实际应用英文交际时,却闹了不少笑话。本文主要通过探讨一些语言文化导入方法,培养大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教学,文化导入,语言交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钻井行业钻头类型及其发展趋势论文下一篇: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