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2024-02-20

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2、高校英语慕课教学的探索与反思

3、慕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内容重组与教法初探

4、软件工程导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5、纺织导论双语教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实践

6、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素养

7、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实践类型与课程设置探讨

8、“慕课”对高等教育的挑战与展望

9、利用世界著名大学开放课程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初探

10、开放大学的慕课课程体系规划与设计研究

11、高职英语教学中“社团语言学习法”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2、计算机学科导论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1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WebQuest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张蕾

14、梯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导论”的应用研究

15、慕课及其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16、食品科学导论双语教学探讨

17、高职大学英语导言课之我见

18、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19、湘西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慕课教学可行性调查研究

20、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21、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22、论师范英语本科生专业素质培养:内涵、问题与建议

23、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理论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4、大学英语教学特点及对策分析

25、基于慕课的商务英语课程设计

26、软件工程导论实践教学探讨

27、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8、高校英语金课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29、基于人才培养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改构建

30、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看沉浸式大学英语教学

31、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32、慕课视阈下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对策研究

33、在商学导论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

34、地方民办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5、《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探索

36、幕课来袭对高校教学的影响

37、世界史通识课程的教学实践

38、MOOCs对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研究

39、军队院校硕士研究生军事英语课程建设

40、SPOC教学模式下《英语语言学概论》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

41、职业教育国际化视域下《现代生物技术导论》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42、慕课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浅析

43、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通信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

44、MOOC联盟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45、二本院校“计算机导论”双语教学初探

46、建构主义视角下基于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47、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特色分析

48、基于慕课视角的高职ESP教学模式探究

49、瑞典基础英语教育对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

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大学英语教师在背景、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情感因素及其专业发展意识五个方面的现状,提出一些有效推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以期能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教育

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列为“质量工程”之一。高质量的教育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势在必行。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行为及其改革的实施主体的大学英语教师在现今大学英语教育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和发展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成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和研讨的课题。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在数量、结构、科研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急需转变,因此研究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百色学院大学英语教师为样本,通过问卷的形式来调查他们在背景、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情感因素和专业意识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来分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建议,以期能为同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教育提供参考。

一、调查设计

本文问卷由五个部分组成:背景、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情感因素以及专业发展意识,共50个问题,基本涵盖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百色学院是2006年广西新升本的院校,而且又处于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本文选取了百色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群体作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背景、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专业发展以及工作态度和责任感等五个方面的现状。发放教师问卷30份,回收30份。

二、结果与分析

1.教师背景。参加问卷调查的大学英语教师有30人,其中50岁以上的1位,40~50岁3位,30~40岁13位,20~30岁13位。职称上,教授0位,副教授4位,讲师14位,助教12位。学历方面,本科12位,研究生学历以及硕士18位。由此可看出教师结构不合理,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偏低,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偏大。

2.知识结构。当问及“对外语教育理论的掌握”时,“很好”4%,“较好”24%,“一般”72%;问题“您的英语专业知识和水平”“很好”4%,“较好”44%,“一般”52%;问题“和外语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很好”8%,“较好”36%,“一般”56%;在问及“您认为您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的结合”时,教师的选择是“较好”44%,“一般”52%;对于“您认为您的学科素养能否胜任目前的学科教学任务?”“完全能胜任”20%,“大部分能胜任”24%,“基本能胜任”32%,“不清楚”24%。由以上数据可看出,大部分教师对外语教育和教育理论的掌握一般,多数教师英语专业知识和水平还需要加强,所以大多数教师在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的结合方面还不是做的很好,8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科素养不能完全胜任目前的学科教学任务。

3.教学能力。问题“您平时备课时考虑最多的事情是”时,“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与规律”40%,“教学重点与难点”40%;问及“在课堂教学中您的关注点主要在……”时,“注重学生聆听的感受”40%,“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52%,“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52%;问题“您训练学生语言技能的情况如何”时,“很重视,尽可能创造条件”64%,“一般,顺其自然”36%。数据表明,接受调查的老师大都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在教学上能以学生为中心,84%的教师能结合教学实际恰当扩展教学内容,能创设语言环境,突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72%的教师在上课时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行动。但对“训练学生学习策略”方面,只有16%的老师“很重视”,51%的教师“较重视”,33%的教师“不太重视”,而且44%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指导所占用的时间”中选择“一般”,28%的教师选择“较少”,可见教师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行为,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反思上,“每周一次”的教师只有40%,“每月一次”的教师24%,“每学期一次”的教师36%,可见大部分教师不重视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总结,因此对教学的改进和专业发展无较大的促进作用。56%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自我摸索,只有28%的教师是参加学术交流和学习来改进教学。

4.科研能力。科研动力上,问及“发表论文的主要缘由是……”时,出于“学校工作考评压力”28%,出于“职务晋升压力”36%,出于“‘问题即课堂、教学即研究’的教学理念”32%,出于“课程改革的推动”4%;问及“最能激发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动力是……”,“职称提升”28%,“收入提高”32%,“增进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28%,“改进教学”0%。数据表明,教师的科研目标不明确,科研意识教弱,动力不强,只有28%的教师为了“增进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而开展科研,更没有为了改进教学而开展之想法。科研能力上,从近五年来主持课题或参与的厅局级或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数目为4个以上的只有16%,近五年来发表的论文数量为5篇以上的有28%的教师。由此可见,教师科研能力较差,影响教师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有: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缺乏科研方法技能,缺乏学术带头人等引导或组织,教学任务过重。

5.情感因素及其专业发展意识。情感因素上,因为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持肯定态度,喜欢它所提供的成就感和自由感,所以,72%的教师对自己目前的教师职业感到比较满意,32%的教师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68%的教师尽力去做好入本职工作。专业发展意识方面,在问及“专业发展目标”时,“胜任教学就可以”16%,“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54%,“成为学校的专业带头人”20%。问及“认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时,“更新知识,提高素质”52%,“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40%。问及“您认为阻碍自己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限选两项)”时,“主观不努力”32%,“教师间缺乏合作与交流的氛围”36%,“参加教研进修机会少”48%,“学校制度不完善”28%,“缺少高水平的教师和专家指导”56%。由此看出,还有50%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明确,动力不足。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中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是缺少高水平的教师和专家指导,其次是教师间缺乏合作与交流的氛围,再次是教师参加教研进修机会少。专业发展方面,在问及“近两年阅读过的科学理论书籍”时,“没有读过”4%,“读过1本”36%,“读过2本”12%,“读过2本以上”48%;问题“近两年来订过的学科杂志”,“没订过”60%,“订过1本”20%,“订过2本”8%,“2本以上”12%。因为教师们专业发展意识薄弱,在平时中不注意阅读相关学科专业的书籍及期刊杂志,所以出现60%的教师没有定学科杂志。60%的教师认为最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促进方式是:外出考察,参加学习、培训,进修获得更高学历,参加学术性研讨会。60%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效果较好,如果有机会进修,教师希望学教学法,语言学理论,统计学。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1.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教师学历、职称结构。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有赖于教师不断地学习、进修,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了解本门学科前沿性的信息,才能不断反思自身教学实践才能。因此,教师要在自身条件及学校实际情况的充分考虑下,抓住各种校内校外的学习机会,包括校内外的各种听课、外出进修,参加各种研讨会、教学大赛等。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偏低,针对这一现象,学校要出台各种政策鼓励教师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目标,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师的学历和职称。

2.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和科研效能。外语教学作为一种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复杂活动过程,需要教师具有比较宽泛的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理论、科研方法等在内的知识结构。传统的外语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存在着轻学科教学知识,重学科专业知识;轻教育学、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等的指导,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心理学和语言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致使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师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不符,教学质量不高。因此,调查结果显示72%教师对外语教育和教育理论的掌握一般,52%的教师在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的结合方面也是一般,80%的教师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的学科素养不能完全胜任目前的学科教学任务,71%的教师认为自己因缺乏统计学知识而在科研方面受阻。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和科研的效能。

3.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其教学反思的能力。据调查,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都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在教学上能以学生为中心,能创设语言环境,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师生、生生交流活跃,突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时会与其教学理念不符,如对“训练学生学习策略”方面,只有16%的老师“很重视”,51%的教师“较重视”,33%的教师“不太重视”,而且44%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指导所占用的时间”中选择“一般”,28%的教师选择“较少”,可见教师还是停留在旧的教学行为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是“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反思教学过程和结果,分析其背景知识,提出假设,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如此反复循还,建构其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提高其专业水平。调查显示,“每周一次”反思的教师只有40%,60%的教师较少自我反思,可见大部分教师不重视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总结。因此英语教师要经常反思教学理念,反思课堂教学操作,反思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出新的决策。

4.加强大学英语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调查表明,56%的教师认为阻碍自己专业发展的主要是“因素缺少高水平的教师和专家指导”,36%的教师认为是“教师间缺乏合作与交流的氛围”。因此,建立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培养教师的合作能力,形成合作型的教师文化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中倡导合作共享,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团队的重要作用,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实现共同的目标和理想,不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探索大学英语教学的新主题研讨方法、新手段,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科研是高校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然而,科研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而言,显得更具“难度”,教师科研水平较低。从调查数据看,近五年来发表的论文数量为5篇以上的只有28%的教师,没发表过论文的老师有32%。在课题的选择、研究的方法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经验。从近五年来主持课题或参与的厅局级或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数目为4个以上的只有16%,48%的教师认为影响自己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缺乏学术带头人。因此,要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科研水平,须进行科研力量的优化组合,明确科研方向,构建大学英语教师科研团队。以科研梯队、课题组等科研组织为依托,培养和造就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从而推动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

通过对百色学院大学英语教师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他们在背景、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情感因素及其专业发展意识五个方面的现状,对提高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以进一步思考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洁.大学英语教师KASIB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

[2]张宜,王新,郭威,于淼.大学英语教师素质调查报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3]周燕.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4]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5]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研社,2003.

[6]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011ZY012);百色学院2013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百院字[2012]121号)

作者简介:周秀苗(1974-),女(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壮剧与英语戏剧比较与翻译研究,外语教学研究。

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一些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这给了各个英语教育阶段以启示,尤其是英语学习起点的低龄化让幼儿英语教师成为很多孩子的启蒙教师,我们应该对于幼儿英语给予重新的审视和定位。本课题以第二语言习得作为理论指导,力图分析探究幼儿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以期更多的孩子从英语启蒙时期就能接受规范的英语教育,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专业;幼儿英语;英语教学

一、前言

经历了四年的专业学习后,多数学生都能拿到英语专业四级证书、专业八级证书,或者其它英语水平证书。其中不乏专业基础扎实的学生;但是很多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并没有达到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要求。那种只是凭学位证书和各种等级证书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用人单位更多的看中其实际能力。教师们分析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从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给出了很多深刻的分析和中肯的建议。也有的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查找原因,力图寻找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英语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已经在小学普及,甚至在学龄前儿童中,也开始出现英语学习的热潮。虽然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提倡了多年,但是似乎一切的教育又都是围绕着“考试”这根无形的指挥棒在运转,幼儿教育亦是如此。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现状,幼儿英语教育也可以得到有益的借鉴。

二、英语专业学生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相对来说听和说的能力显得较为薄弱,在此我们着重对这两方面的现状加以分析。

听力能力薄弱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英语听力教学时间的分配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非真实性的听力材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听力难度,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增加了其焦虑心理。缺乏专门的而且训练有素的英语听力教师一大主要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仍采取单一而固定的模式,即教师解释单词-教师播放磁带-学生做听力练习-教师与学生核对答案。这在某种程度更是听力测试而非听力教学。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缺乏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际,片面强调听力重点、技巧与核对答案。学习者的听力理解水平不仅受有限的听力输入影响,更是受到测试过程中带来焦虑心理的影响。

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首先,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对口语学习不重视。其次,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导致表达不当。大学生长期以来受到母语的影响,说英语时很容易形成母语思维习惯,这是中国式英语产生的根源。只局限于口语课上的练习,课后有部分学生也不愿开口锻炼,而与英语本族语者交流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口语中的常见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除了听说能力欠缺之外,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太有限也是制约口语表达的一个因素。

上述问题的存在根深蒂固,然而如果在幼儿英语在这个启蒙期如果对于听力、语音、口语方面的问题给予足够重视,会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幼儿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专业学生现状为幼儿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幼儿英语课堂是教师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幼儿听说技能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和英语学习的效果。

(一)英语字母教学

英语字母是学习英语的开始。老师要做到让学生边看边听,看听结合演示;看形听音,获取初步印象。可制作易于辨识的大小写字母卡片,把相应的小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其在看到某个字母的同时可听到该字母的发音。教师演示字母图片时可使用一些肢体语言甚至比较夸张的动作,但要用正常速度反复读。第二,要边看边听边说,视听说结合模仿,形成字母的立体印象。让儿童根据听到的发音指字母,辨听指认,激发他们想把字母说出来的欲望。鼓励他们小声模仿、跟读,声音由小到大。到了视听说阶段,可以采取游戏表演等形式加深其对字母的认识。当多数学生掌握后,教师可用直观的方式并辅以姿势、手势等动作,少而精地讲一点发音要领,使其形成更加完整的印象和深刻记忆。

(二)英语语音教学

语音是听的基础。在笔者接触的大量英语专业学生中,发音好的凤毛麟角,高考这根指挥棒起了很大作用:在中小学时候,只要会读会写就行了,而几乎都没有注意过重音、失去爆破、连读、语调等语音问题。学生的启蒙英语老师的语音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到该学生的语音水平。鉴于英语学习者的低龄化,幼儿教师此时成为多数孩子的英语启蒙教师。幼儿学习语言主要通过模仿教师的口型、动作和音调等进行。幼儿在大量“听”的基础上,在活泼、真实的语境中感知、模仿习得英语语言、语调,获得语感。在听字母、单词、句子、情境中听音、辨音、分析、理解、获取听能。听音还要与模仿相结合,如果老师的语音不够准确,最好用录音机代替朗读。教师在语音教学过程中要少讲规则,不要分析,否则会让幼儿失去兴趣。

(三)英语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老师们仍旧可以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予以进行,可将单词标注在图片下面或者背后。成功展示新单词之后将是一段长时间的模仿过程。单词识记还要将模仿和情境相结合。识记单词最好以句子为单位,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并有一个长期的、多次反复的记忆过程。教师可以使用实物、卡片、幻灯片、歌曲、磁带等方式展示单词促进记忆。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遗忘率特别高的问题。幼儿大脑发育还不成熟,知识面较窄,在有限的时间内,幼儿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不仅要用超常的手段引起幼儿对单词的特别关注,还要用极高的频率和速度重现所学单词,并且注意在以后的教学内容中多次反复使用。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幼儿英语教师应加大英语的输入量,设法创造语境让词汇得以复现,从而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词汇积累速读和累积量。

(四)英语听力教学

幼儿英语教学是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把好听力关尤为重要,它将极大促进说、读、写的能力。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宜选用灵活多变、喜闻乐见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幼儿好奇好问,对声音特别敏感。成功的导入也能吸引幼儿对“听”的兴趣。听力训练要循序渐进。第一步要听清楚,教师要给幼儿清晰、规范的听力内容,发音要口齿清晰,音调不能拖泥带水。第二步是听辨识别、领悟大意。教师有意识选取一些相近的字母、单词或句子让幼儿辨听,让他们边听边指认、边听边领会。第三步就是听写模仿結合。发挥幼儿爱模仿、会模仿的特点,穿插一些“跟我学”的活动。为培养幼儿初步的交际能力,要让他们多听地道纯正的英语,听原声磁带,看原版VCD等。其中,一些旋律简单,朗朗上口的英文儿歌更是上佳选择。听力训练不能孤立地进行,要结合听做、听唱、听画、听说、听跳、听读等,此阶段不可要求听写,这要求过高,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

(五)英语口语教学

对幼儿进行英语口语教学的目标应定位在引发兴趣,把“说”英语当成一种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简单的交际能力。首先要激发幼儿想要的欲望。幼儿对语言特别敏感,对学习第二语言也特别敏感。启发他们想说的关键在于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和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让幼儿玩起来、动起来,同时通过示范和鼓励,使幼儿产生一种情不自禁的参与冲动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求。其次要培养会说的能力。幼儿英语教学活动的任务就是帮助幼儿学会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际。从听力入手,经过了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跟读模仿过程,当幼儿感觉到该用的时候会很自然地表达出来。教师除了使用一些基本词汇还要有序地穿插一些交际用语。要教会他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应答方式。课堂内外常用的口语教学形式有:口头模仿、口头问答、句型操练、情景对话、看图说话、日常会话等。

四、结语

针对目前在大学英语专业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要从英语学习启蒙期就必须给予注意。本文具体分析了幼儿英语教学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以期能对广大幼儿英语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同时也够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幼儿英语教育,真正关心我们的下一代,使之在英语启蒙时期能够接受科学而有效的英语教育,为日后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Cook,V.SecondLanguageLearningandLanguageTeaching.London:Hodder,2001

[2]Lightbrown,P.M,SpadaN.Howlanguagesarelearned.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2

[3]黄渊柏.对我国目前幼儿英语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05(04)

[4]赵寄石.谈谈幼儿园的“英语热”.幼儿教育,1994(04)

[5]赵琳.我国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报告.比较教育研究,2004(07)

[6]周兢.对我国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定位的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04(12)

作者簡介:董燕,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现代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培养公民生态意识以及提高大学英语文学生态教育水平已迫在眉睫,其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大学生的生态伦理观教育和生态文化素养的积淀。大学英语生态文学作为大学生生态环境教育的直接素材,应引导大学生认真审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重新判断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生态文化意识在大学生一代生根发芽。

关键词:大学英语;生态文化;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文化的导入以及生态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大学生的精神层面入手,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生态人格的形成。面对丰富的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硕果,人类不得不重视每况愈下的环境家园。现当代,各界专家各司其职,以自己的方式警醒世人,捍卫我们的生态的家园。国家领导人以及当地政府机关为环境的重塑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法律的手段制裁肆意破坏环境的违法者;文学家们以手中的笔为武器,将人类真实的生存环境展现在世人眼前;身为高校的英语教师更应该为所动容,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剖析生态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文化精髓,帮助学生开拓文学欣赏的新维度,培养学生的生态美学观。

一、大学英语文学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在文学教学过程中,文化的导入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将文学与文化隔离开来。其一,文学是人类文化的写照,文学能够表现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一个国家的民族风情、社会体制以及哲学观点,只有将文化赋予文学中,才能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本土文化以及文学作品中深邃思想。其二,文学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能够揭示读者内心层次的情感,能够对作品中的伦理思想和道德主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影响读者的美德的形式。其三,将文化教学与文学教学相结合,能够将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作为背景知识,使读者了解该国家的文化本质,促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大学英语英美文学过程中,引入文化教学能够使学习者的文化知识由初级向更高级别前进,使学习者能够以文学作品为平台,以教师讲授为契机,认识以及了解英美文化及英美国家风俗人情,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文学素养。

二、大学英语文学教学中生态文化教育现状的分析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不应该局限于字、词、句子结构的层面上的解析,而大学英语阅读文本作为大学生接触英美文学的唯一途径,应该注重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个性化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挖掘文学作品中深层次的精髓已然成为重中之重。比迪·马丁(Biddy Martin)认为,在教授学生文学作品赏析的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注意到所有的问题都是具有开放性的,作者蕴含于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并非固定于作品中某句话、某个段落,也不固定于文本的语境之中,没有特殊的理论分析原理,也不存在于文学批评家的分析中,也不在于教师的讲述中。这就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探索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国外,高校英美生态文化教学中的比重十分突出。英国贝特(Jonathan Bate)教授以及美国的墨菲(Patrick Murphy)教授曾经倡导高校应该将生态文学作品赏析纳入到相关的课程体系之中。近年来,美国高校的生态文学赏析课程设置数量有所增加,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重点学府的本科生阶段、研究生阶段都为学生提供的生态文学赏析课程供学生选修,而且学生的毕业论文涉及生态批评的选题也日益增加,这足以证明生态文学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以及作品赏析中重要性。

在国内,生态批评的兴起源于西方文学的生态批评理论的影响以及国内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国内学者的相关著作推动了中国生态文学以及生态批评的发展,将生态批评赋予中国特色,如鲁枢元教授的《生态文艺学》、王诺教授的《欧美生态文学》、张华教授的《生态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建构》等。然而,国内高校有关生态文学或生态批评课程设置方面却相当匮乏。在生态批评理论,王诺教授的带领下的厦门大学生态批评团队在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方面较为突然,但值得注意的是,厦门大学的生态批评团队是依托于中文系,而非外语系。与国外高校生态批评、生态文学以及生态文化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国内高校对于生态文学课程的设置相当匮乏。因此,国内设置英美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课程亟待加强。

面对每况愈下的生存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整体的规划布局,提高公民的生態意识成为根本途径,公民生态素养的提高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社会群里的重要成员、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的生态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国内高校有关环境、生态专业的设置主要集中于环境工程专业,并没有得到普及。因此,从生态文明普及的角度出发,身为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大学英语成为很好的切入点,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生态文化传播的职责,帮助大学生深入剖析文学作品中生态智慧,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生态环境教育技能。以生态教学为契机,共创美好的生态家园。

三、生态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集中于字、词、句的理解及应用的基础上,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只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大致翻译文章段落,对于作者的深层次思想几乎没有任何剖析。那么在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中,生态文化是否融入教学之中呢?剧调查,基本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如下:一是,教师进行英美历史的串讲,主要介绍某一时期的文学特征及代表人物;二是作者及作品的简介,包括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的主要内容及所展现的年代;三是作品的阅读赏析,即在既定的年代下,品味作品的意蕴;四是运用固有的文学批评理论与作品的内容对号入座。不管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是在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填鸭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告知其结果,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忽略了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抹杀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将生态文化思想融入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这需要高校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应该将生态批评理念、生态文化维度导入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使其融为一体、贯穿始终。第一,教师应该向大学生讲解文学的社会价值,纠正“文学无用”的学说,在赏析文学作品的同时,应该帮助学生深入剖析文学中生态思想的内涵,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向学生介绍这一领域的相关理论,例如生态文学、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生态批评等术语,结合中国生态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抵制人类中心主义理论以及二元对立的学说。第二,高校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生态文化素养的提高、生态意识的提高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先进的生态理论知识不断武装自己,将生态批评理论与中国的生态现实相结合,努力构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批评理论体系。只有教师自身的生态批评理论知识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智慧,最终将理论知识付诸于时间之中,为我国的生态家园的重塑献出绵薄之力。第三,教师应该重新安排课程内容的授课时间。在每个课时中,教师应该酌情考虑所授课内容的时间,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自学或课前可预习的部分减少课上的讲解,即作者的简介、作品的要素分析、作品的内容以及传统的文学理论。教师在课上可选择一些典型的生态文学读本,就其生态思想逐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实现生态思想与学生心灵的碰撞,使学生真切感受文本中蕴含着的生态智慧,陶冶学生生态情操。

在英语文学教学中,若使学生乐意接受生态知识,调动学生对于生态文化以及生态批评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生态文本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教师生态文本的选择。文本是阅读分析的基础,那么,在文本选择上,教师不得不要考虑文本的难易程度。在涉及新的知识领域方面,教师展示的文本若过难,则会使学生失去对于该领域学习的兴趣。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选择的文本较多,如《瓦尔登湖》、《老人与海》、《蝇王》都是不错的选择。外国文学作品诸多,教师应该起到引领学生的作用,为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筛选,文学作品的选择应秉承突出重点的原则,对于设计典型文化特点的文本,教师可做详细的讲解,对于相对来说的次要章节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时间安排,留给学习作为课后作业来进行分析。由于大学英语的课时有限,教师还可以以播放影片、视频、影响资料等形式来代替耗时较长的文学阅读以及分析的形式,这个的课程补充模式,不仅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对于文学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为学生了解英美文化知识、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节省大量的时间。教师还应该着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以及书写自然的作家,使学生能够认清自然的美,也可选择描写人类精神异化、自然灾害的文本,使学生能够剖析现代社会造成精神危机以及生态危机的根源。然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生态文本的选择具有局限性,令人欣慰的是,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新英语》第三册教科书中,将环境保護纳入了单元的主题,其中两篇文章《The Contamination of the Environment》和《The Balance of Nature》旨在警醒大学生注意到我们周遭的生态环境、关注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其中第一篇文章《The Contamination of the Environment》更是出自生态名家雷彻尔·卡森(Rachel Carson)之手,该文章是生态文学具有里程碑式的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 )的节选,这足以证明,中国的教育越来越向生态领域靠近。《寂静的春天》描述了化学杀虫剂的滥用对人类生活造成的诸多的危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向学生强调出化学杀虫剂属于科技异化物的一部分,引领学生分析其原因,辩证分析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二,教师应借助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的发展为高校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信息平台,网络上的信息具有广泛性、高效性,对于教师生态知识的及时更新提供了便捷条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直观性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系统将信息以更好地方式传递给学生,例如可以将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相结合,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课后能够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微信群、QQ群以及论坛等社交软件,教师可以及时上传生态领域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供学生交流。

教师的教学组织活动也应该呈多样化趋势。教师应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不断补充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在课堂上可以运用丰富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等多种技术方式,来支持课堂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力,而且还可以刺激学生对于英美文学学习的需求。对于教学的评价体系也应该具有多样性,不能一味的纸上谈兵,学生的学习反馈应与实践相结合,应该帮助学生转变在课堂上被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对于每一部分的知识,学生可以采取作品讨论形成,以及书评或影评小论文的形式。通过讨论会和撰写论文,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如在讨论过程中以及撰写论文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得出结论,能够给予学生极大地满足感。

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与学生真正的互动、交流和对话。根据生态批评领域的知识,有浅入深、由表及里从伦理、道德、文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真正融入整个课堂,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只有转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传统角色和地位,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生态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了解生态领域,为重新塑造我们的生态家园打好理论基础。

四、从劳伦斯诗歌中反思英美文学生态文化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听力能力、翻译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大学英语现阶段正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成为重中之重,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职业发展能力。在大学英语文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文学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深层次的含义。以劳伦斯的诗歌为例,劳伦斯的诗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那么,教师应该引领学生用一个全是的视角来解读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帮助学生分析作品中景物、自然状态、动物等所表达出的生态意象。教师还可以为学生选取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劳伦斯的作品,以比较的方式,来探讨劳伦斯作品中的主题,促使学生得出结论。以工业化发展为时代背景,劳伦斯后期的作品则更多地关注于生态灾害,这是由于人类所谓的工业文明和人类文明所带来的难以修复的破坏。

五、结语

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不应该只是对词汇的掌握,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方面的建设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做到知识更新与时俱进,争取学生能够做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现当代,生态问题依然是全球范围内共同关注的议题,探讨和重塑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大学英语为中国大学生打开了和世界相通的窗户、为关注世界的焦点搭建了桥梁。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引入生态议题是再合适不过了,通过对生态文学作品的欣赏,不仅可以指导使学生从生态批评角度来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生态文学素养,还可以倡导学生运用所感悟到的生态智慧来看待世界整体、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以此促进我国生态问题的研究,促进自然的重塑,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Glotfelty,C.& Fromm,H.The Ecocriticism Reader: 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 [M].Athens: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2]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王蕾.美国非虚构小说在中国的出版发行及对生态文化体系建构的启示-兼论《汤姆斯河》[J].出版广角,2017,(6):59-61.

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对分课堂 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在此背景下,2014 年初复旦大学心理系博导张学新教授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在其课堂上提出并试行了一种原创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讲授式课堂及讨论式课堂的优点相结合,深刻变革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中和课后“主动学习”。在此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对分课堂的理论及实践被迅速推广到全国高校中,得到了广大高校师生的肯定与支持。“对分课堂”,顾名思义,即教师和学生将课堂“对分”,教师讲授占据一半的课堂时间,学生讨论则占据另一半课堂时间。“对分课堂”的重要创新之处为“隔堂讨论”,就是在课堂上将讲授部分与讨论部分分隔开,学生利用这两部分之间的一周时间自主学习,自己对知识“内化吸收”。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课后有理由与动力去主动学习,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在课堂讲授后立即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没有准备,讨论效果不佳的问题。对分课堂把教学时间刻画为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简称为 PAD 课堂。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学校一直在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但由于教师科研、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很难坚持下去并进行推广,因此在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上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而学校在大学英语考试中,实施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和考试成绩各占总分的50%,出勤率和作业成绩占30%,这一举措保证了学生的出勤率。此外学校也采用了很多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但一些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积极性动力不足,且自制力较差。大学英语课连续两节,长达九十分钟,主要由教师讲解,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较少,学生逐渐会感到课堂听讲枯燥乏味。在课堂上老师也会提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但主要都在老师讲授后立即当堂讨论。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而且是无准备的讨论,学生的焦虑感增加,这就达不到良好的讨论效果。即使教师布置了课后作业,并在下次课上讨论作业的内容,但讨论的内容也是教师给定的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批判思维能力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引导和培养。除此之外,网络技术及多媒体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素材,学生可以上网搜寻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手机也可以装上各种软件辅助学习,学生获取知识有了多种途径,因此很多同学认为听不听课无所谓,这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课堂讲授。教师的课堂讲授在对分课堂中占据半壁江山,是课堂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当前,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也以此为教学目标。根据大学英语课的惯例,每单元安排两周的时间教学。在对分课堂上第一周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首先教师提出本单元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听听课文和单词的录音;接着对文章的段落结构进行分析,概括作者的写作技巧;再解释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及其基本用法,分析几个长难句的句型结构并讲解翻译技巧。在此第一周的讲授阶段,教师要把握好讲授的“度”,点拨、讲解课文中主要的重难点,但不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地进行讲授,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内化吸收。学生在教师讲授后的一周里进行自主学习,复习老师讲授内容,准备下周讨论内容。这一阶段被称为“内化吸收”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了解掌握知识点后深入思考,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在个人体会中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课后作业的形式包括“亮闪闪”、“考考你”和“帮帮我”及课后练习题。“亮闪闪”要求学生完成常规作业后,总结出自己受益最大、印象最深的内容。可以是语言点,也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考考你”是指学生列出自己的理解,但其他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内容,以問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挑战他人。“帮帮我”则要求学生写出自己不懂不会的知识点,在讨论中求助其他同学,比如某个长难句的结构、某个词汇的用法等。

3.隔堂讨论。对分课堂的最大亮点就是“隔堂讨论”。第二周的课程为分组讨论课。第一次课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内容为上周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及课后练习题。小组讨论通常4人一组,时间为20至25 分钟。小组成员围绕作业内容特别是“亮、考、帮”,根据各自的收获,疑惑,互相学习,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认真倾听,了解学生的困惑所在。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性格差异和对知识接受程度不同等,有的同学讨论内容与所学无关,还有些同学无法融入小组讨论,不参加讨论。因此教师要巡回观察、督促每个小组的讨论状况,进行引导和帮助。最后20分钟时间各小组讨论课后习题,试着给出答案。

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减轻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负担,促进了教学相长,还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为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开辟了新路径。

【基金项目】2017年安徽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校思政课“对分课堂”模式的适用性与理论基础研究》。

上一篇:统计学原理论文下一篇:抗干扰技术论文